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旺是什么生肖(六畜兴旺是什么生肖)

时间:2023-12-30 20:39:55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马为何排在六畜之首?

华夏几千年历史,也可以视作一部农业发展史,俗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讲得就是太平盛世与五谷六畜的重要关系。长期以来,猪在六畜中是排第一位的,自从《三字经》有了“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的句子后,心有不甘的二师兄无奈只好敬陪末座了。

《三字经》中对六畜的排序不过是出于平仄的原因,但许多人就此认为,马在六畜中当仁不让排第一位。

猪牛羊狗鸡的驯化虽然远早于马,但因为马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只得眼睁睁看着马后来居上了。

马之所以在六畜中地位超然,就在于它具有战略价值,严格讲属于战略物资。历史上,如果你杀了一头牛,最多是摊上破坏农耕生产,牢底坐穿的官司;倘若你杀了匹马,那就距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除马之外,猪牛羊鸡狗也被称为“五牲”,这是因为一直以来马都不被作为寻常祭祀的牺牲。惟一例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缔约盟誓,庄严时刻最倒霉的就是马了。

游牧民族崇拜马,认为马有灵性,是神一样的存在。在祭天或者盟誓的时候,必须要杀一匹白马,一来祈求上天庇护,二来诅咒背叛盟誓的行为。这种习俗逐渐传到了汉地,影响了中原王朝统治者。历史上,刘邦曾杀过白马,郑重其事的与手下文武重臣约定“非刘氏不王!”;汉王朝与匈奴人结盟杀过白马;李世民与突厥人刑白马结盟,承诺了互不侵犯条约;宋真宗与辽人签定“澶渊之盟”时,也杀白马祭天缔结盟约;明末,努尔哈赤、皇太极想要染指中原,又担心腹背受敌,在主动与蒙古部落联姻时,杀白马对天盟誓,如果违背了誓约,则“遭天谴责不得长寿,象碗中的血一样流血而死,被埋于地下……”。

的确,马与猪牛羊不同,在人们崇尚心理中位置仅次于龙。据文献记载“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于河”,古人以为龙马是龙,而且认为“马八尺以上以为龙”,《西游记》中小白龙化身为马,绝不是吴承恩的个人创意。

马的感觉器官发达,眼睛明亮清澈,眼睛生得高而视野开阔,记忆力强方向感极佳,有“老马识途”的本领。虽然马因桀骜不驯在六畜中是最后一个被人类驯化的,但很快就被投入到了战阵。

商代的马运用在战场,只是用来拉战车。最早的马拉车因轴心离地面太高而重心不稳,奔跑起来很容易倾覆,投入战场不过是那些贵族为了显示身份装13用的。随着战争频仍、战事规模的扩大,战车也有了大幅改进,到西周时一辆战车有四匹马拉(中间两匹为服马,两边的为骖马),这种新式战车在牧野之中大显神威。据说,周武王率领虎贲(应该是敢死士)三百,乘坐三百辆这种战车冲入战阵,战车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一举击败了殷纣王手下的十万人马。

到东周列国时,各诸侯国拥有的战车乘数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志。“千乘之国”指的是大的诸侯国,“万乘之主”则说的是王中王周天子了。

至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事竞赛,“千乘之国”已风光不再,相继出现了万乘之国的“五霸”和“七雄”。

据《论语》记载,孔夫子有一天情致颇高,于是让身周的几个弟子“各言其志”,话音刚落,莽撞的子路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的意思是说: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千乘之国,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又屋漏偏逢连阴雨赶上了颗粒无收的荒年。如果我到这样的国家做执政,三年之后,一定让老百姓勇敢善战,而且令百姓知道礼义廉耻。

心直口快的子路向夫子诉说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孔子听得连连点头“三称其善”,并夸赞子路“可备大臣之数。”

可见,在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千乘之国就变得不再是诸侯大国了。

许多人知道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但鲜有人探寻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秦最终扫平六国的原因有多种,但不可否认最终依仗的还是兵精马壮。今天暂时不谈秦的“兵精”,只简单讲讲关于“马壮”的一些问题。

马是一种战略物资,诸侯国谁的马匹多、质量高就可以占得先机。秦灭六国,是因为他的祖宗就占得了先机。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祖先在帝舜时期做的事情就是“驯鸟兽”。因为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帝尧赐姓“赢”氏。周室兴起,秦人被打发到西北边陲吃土,仍旧干老本行,为周王室养马。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因为养的马膘肥体健得到周人赏识,逐步发展成了周王室的附庸。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秦襄公因勤王有功,不但被周室列为诸侯,而且尽有周人关中故地。虽然秦人边境线上不断遭受犬戎的侵扰,但“秦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即秦翁,不服来辩),秦人被迫改革,走向军事强国的路子。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出现场才发现黄瓜菜早凉了(周幽王已经被杀)。其中原因既与诸侯反应迟缓有关,另一个与犬戎部队作战方式与中原不同有关。犬戎的部队不是乘战车来的,而是大队骑马突飙而至的,与诸侯的战车相比,犬戎的轻骑兵简直就是现代的快速反应部队了。为了抗衡擅骑射的犬戎人,秦人抛弃了笨重、速度慢的战车,也建立了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骑兵!

由于继承了先祖驯马的技术,秦人骑兵很快形成了强悍的战斗力。不久,即由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的“畴骑三千”,发展成为张仪说韩王时的“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庞大规模。

夷狄之国的秦,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引起了六国严重不安。形势比人强,迫于秦人军事压力,六国被迫结成“合纵”联盟,共同对抗强秦。

就在秦人军事实力野蛮增长的同时,与东胡、林胡、楼烦“三胡”接壤的赵国也开始直面被动挨打的尴尬,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学习夷狄的长处,变服骑射,组建了一支能对抗“三胡”的骑兵队伍。

赵武灵王锐意变法图强,学习和借鉴游牧民族骑兵迅捷如风的长处,使得赵队战斗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可以与秦对峙的军事强国,最终雄踞一方的事情,史称“胡服骑射”。

春秋之前,典籍文献中不见有“骑”字,战国早期出现了车兵、步兵混合编制的“车骑”,也开始有了“车骑将军”一职。“车骑将军”虽是武职,地位却与三公中的司空相当,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而已,是位列要津的显职。汉随秦制,车骑将军执掌禁军,主要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属于天子近臣。

如果说大将军是三军司令,那么骠骑、车骑将军就是副司令长官了,骑兵在军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秦人的“胡服骑射”明显早于赵人,为什么赵人“专美于后”呢?

原来,在六国眼中,秦人是僻处西北蛮荒之地的“夷狄”。孔夫子曰过“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赵武灵王放低身段效仿夷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有益尝试,值得肯定;秦人大力发展军事力量,那叫亡我之心不死。

到秦孝公重用魏人商鞅实施变法,秦国的综合国力一骑绝尘,终于实力碾压六国,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

如果说是商鞅推行重农强兵的变革成就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至少,秦人先祖驯马的高超技巧同样居功甚伟,军功章里也有一半才对。

或者,《三字经》将马排在六畜之首,也是这个缘故吧。

猪为什么在六畜中的地位突飞猛进,独占鳌头

中国传统中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狗猪,六畜其实也只是家畜中的代表而已啦,也被选入到十二生肖里面,就说明在古代生活中它们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除了它们,生活中还会常见其它家畜,比如兔子、鸭子、大鹅、毛驴等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就是代表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而不一定就明确地说仅仅只有五谷和六畜可供使用。

六畜是农村常见的小动物

那么在古代六畜的顺序依次是马牛羊鸡犬豕,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六畜的顺序是猪牛羊马鸡犬。为什么猪的地位提前了呢?还不是要提高现代中国人的肉类摄取水平嘛,那么比较而言,猪更加合适担当此任,所以猪就占据在六畜中闪耀的C位啦!而在古代,猪肉并非常用的肉食来源,可能那个时候的烹饪水平有限,猪肉做出来并不是很好吃的。比如现在的野猪肉,就没那么好吃,养殖场会利用野猪去和家猪杂交,来繁育第二代野猪,这样的肉才稍微可以被接受,人们更接受家猪肉的味道。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就尝试过吃猪肉,要不怎么有东坡肘子这一说呢。而宋朝的皇帝、达官显贵,则更加喜欢肥美的小羊肉。我猜测之前的猪也不会去势吧,一定有一股子腥臊之气,很难吃。既然大人们不爱吃,那就老百姓去吃了,反正好东西轮不到我们,况且我们也有法子把任何食材做得香喷喷。比如老北京吃的卤煮啊,水煮羊头啊等等,还不就是有钱人家吃剩下的下脚料嘛,为了不糟蹋东西,穷人们就拿回家当肉来吃,解解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宋代,百姓已经可以利用高热量的煤炭做燃料了,精铁的大锅也出现在厨房里,大厨们可以尽情地煎炒烹炸焖熘熬炖啦,那还能不香嘛。仔细想想,这六畜之中,各司其职,兼具肉用,只有猪的作用单一纯粹,就是用来吃哒,哈哈。

古代祭祀用的贡品,好东西要留给上天和祖宗

马,在古时候是作战交通的重要工具。它是极其珍贵的资源,很少会用来耕田吃肉。西汉开国之后,经过连年战乱,生产力被破坏殆尽,物资也是极度匮乏,堂堂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行都车不同驷,其他王公大臣也只能坐牛车上朝议政。强盛的汉武大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再加上有意发展军事装备扫荡匈奴,才迅速发展出数量众多的军马,供汉军驰骋大漠戈壁,封狼居胥。对手匈奴人就更加爱惜马匹了,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人家可是马背上的民族呀,必须好生侍候,馋了就挤点马奶垫垫肚子好了。别说人家了,我们要是有人胆敢盗马杀马者必定重判,哪里还舍得让马儿耕田犁地呢,这活应该是老牛的职责才对。

一直到了明朝,北方边境都有马市交易,我们的马匹还是匮乏

牛可拉车可耕作,是天生干重活的一把好手,如果这事让骏马去做,那晚上可得多添好马料补补身子,不然身体就会被掏空。老牛还可以吃肉,但是在农业立国的古代封建社会,也不是被政府所接受允许的。在水浒传中,豪侠义士们的大盘酱牛肉大碗老白干,有点胡扯,我们的大苏轼还在那里炖猪肘呢,你们居然胆敢造次,真是不要脸,不打算将来招安了嘛。当然,牛奶是可以喝的嘛,猜测古人很早就喝上奶了,不然古文中不会有乳、酪这些字眼。据说关中、山西喝河南地界的黄牛奶味道还可以的。现在讲究食品营养的人不都是推崇喝羊奶嘛,山羊奶据说啊,越喝皮肤越白净细腻。

农村的脏活累活都是老牛在干,一辈子任劳任怨地干

羊大为美,这个美原意应该就是味道鲜美,鱼羊鲜这个字,应该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羊作为肉食来源,还是很珍贵滴,游牧民族可不是每天都宰羊吃肉的,除非家里有矿。他们主要还是面食,我们是吃米,现代北方人偏爱面食就是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我们的王公贵胄、富商巨贾当然就可以餐餐朱门酒肉臭啦,可怜的小羊算是倒了霉啦。羊还是高级的祭祀品,牛马这种只是重大仪式才会上场,平时隆重些的日子里,小羊就可以慰藉上苍和祖宗之灵了,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一定会诚心进献给我们认为重要的神。不过现在北方很少有这种祭祀场景了,北方现在都是大肉串小啤酒。羊肉串可是佐餐宴饮的重要一品佳肴。对了,不能顾着吃,羊羔跪乳可是古时候极其注重的美德,我大中华从来都是以孝道治天下的。

领头羊的姿态

小狗砸呢,可以行围捕猎、看家护院。俨然就是一个人类小助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聪明伶俐、粘人撒娇,也很有乐趣,感觉在六畜里面,距离人类生活最贴近的一种动物啦。我们语言中,一些关于狗的词汇,更多是凸显其忠诚的;当然还有一些猥琐的形容,那也是因为狗狗离人类生活近,拿来抹黑骂战,信手拈来呀,毕竟是一个畜类嘛。把狗肉当做美食的地区毕竟很少,人家的文化吧,也得尊重。

忠诚是它的代名词

小鸡就更好了,美体修形就得多进补鸡肉,蛋白质出色,鸡蛋就更出色了,各种花式做法,还可以和其他食材配合使用,做菜,做主食,做甜点,说得我都有点饿。大公鸡还可以打鸣司晨呢。鸡为五德之禽,鸡头有冠,是文德;足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呼同类,是仁德;守夜报晓,是信德。

雄鸡一唱天下白

肥猪嘛,农业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养猪的,无豕不成家。猪往往和懒惰、愚笨联系在一起,除了吃和睡,似乎整天无所事事,仅有庖厨之用。六畜里面,其他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唯有懒猪,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养肥了就杀了吃肉,别无他用。至于用猪鬃猪皮制作一些生活用品,也纯粹是劳动人民勤俭,变废为宝罢了。

肥猪满圈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把小肥猪排在六畜之首,还不是看上了人家那一身好吃的肉肉嘛,况且现在人家二师兄身价暴涨,更是把头把交椅坐得稳稳滴啦。

当你诸事不顺的时候,需要消除这几种内耗

01

每个人都希望顺风顺水,但总有一些时候,感觉做什么都不顺。

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努力了,却看不到效果,真的很累。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话:“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

当一个人在逆境中熬了很长时间,到了极致的时候,就会时来运转,抓住了,就是新的开始。

因此,一个人要转运,首先就要转变思维,消除精神上的内耗,然后根据现实情况,改变方向,让自己一直朝着阳光出发。

具体来说,当你诸事不顺的时候,需要消除以下几种内耗。

02

第一,想不通时,逆向思考,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有些事情,你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你很烦恼,认为自己愚钝。坚持去想,就会让自己想到一些很恶毒的后果,吓坏自己。

春秋时,齐国的君王景公去打猎,跑到山里,就看到老虎,走到平原,发现水草之中,有蛇。他很害怕,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事情。

大臣晏子知道这件事之后,说:“山里本来有虎,水里本来有蛇,为什么不吉利呢?作为君王,真正不吉利的事情,就是周围没有贤德的人。”

所谓吉利、不吉利,都是一己之见。闹心的事情,不去想了,想开了,就吉利了。

思想上,豁然开朗,那就不会消耗精神了。

比方说,一大早出门,就遇到了送葬的队伍。有人认为,遇见棺材,升官发财;有人认为,遇到生死,生死未卜。同样一件事,想法截然相反。

学会逆向思维,你就可以从精神上脱困了。烦心的,也能变成开心的。

03

第二,路不顺时,及时拐弯,就会找到新的路。

农村有句这样的土话:“活人还会被尿憋死吗?”

任何事情,不能一根筋,不要碍于面子。如果方向错了,折回来,就好了。虽然,倒着走,会被人笑话,但也有曲径通幽的喜悦。

春秋时,齐景公请人建了一座高台。他使劲爬上高台,气喘吁吁,接着就生气了。

和他同行的大臣晏子说:“高台太高,爬起来很累;高台太低,你觉得不够威猛。谁能让你满意呢?”

齐景公听了这话,就决定不再登高了。

人生在世,有些坚持,是没有意义的,不如放弃。或者等机会成熟了,再出发。

比方说,很多人希望去爬珠穆朗玛峰,但是真正能登顶的人并不多。倒是放弃的人很多。不见得放弃登顶的人,就没有出息。

为了生活,去不了北上广深,那就待在小镇;不能去城里打工,就在农村种地。世上哪能没有活路,只是你脚步不顺,总往死胡同里走。

有一位农民歌手马广福,他一边剥玉米,一边飙歌,还能剥玉米,从“星光大道”,走到了春晚的舞台。

但是他没有飘飘然,而是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唱到春晚了也还是农民,干啥都不能影响种地。”

有时候,“差不多就行了”的做法,会让你如释重负,内心圆满。走到哪里都没有关系,就是别添堵。

04

第三,言不顺时,马上闭口,沉默是金。

孔子说过:“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说了也没有人听的话,不如不说。如果你还要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的道理,反而会伤害自己。

孔子在云游的时候,到了“匡地”。

当地的人把孔子的住所团团围住,还摆出气势汹汹的样子。学生们都很着急,但是孔子却从容地唱歌、看书。

隔了一会,当地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场误会。他们错把孔子当成恶人阳虎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然你的清白的,那就不要解释什么;如果你是正义的,那就坚持去做。废话太多,反而会让误会越来越深。

都说,一拳难敌四手。同样,一张嘴,说破了,也无法说服所有的人。

当你的言语不通畅的时候,那就沉默。你积极行动起来,用成绩来代替自己说话,反而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05

第四,财不旺时,省吃俭用,总能有所结余。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大富大贵。可是,富贵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不完全知道。真正富贵,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幸福的家庭,还有身心愉悦的状态。

《朱子家训》有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如果一家人都勤俭节约,那么他们的不富有,但是也会欢快。这样的话,家庭就有了希望。

《贵州卫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骆群曙,为了帮助困难的孩子,他做了六份兼职。并且,他省吃俭用,一年到头,难得买一件衣服。

在节目中,他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穿多大码衣服。倒是我姐,会帮我买;我爸的衣服,也会给我穿。”

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真的不必,因为收入少,就唉声叹气。你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的财富。

如果你把省下来的钱,用来帮助别人,那么你就得到了金钱和精神上的两种财富。

06

《周易》里说:“泰,小往大来,吉亨。”

本来是不好的事情,因为一来一往,就变成了好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就退出去,就会遇到一片阴凉的地方;如果一直没有出息,那就索性放慢脚步,默默蓄力,也许能大器晚成。

洪水来了,你堵不住,但是可以疏通;烈日来了,你躲不开,但是可以利用太阳能,去创造一些什么。

所有的“事与愿违”,都是“另外的安排”;你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

生活一直都很顺,不顺的是你的“执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天府散文】猪年说猪 ●江文林(安徽)

猪年说猪

●江文林(安徽)

小豕拱爬大豕眠,凡尘万事食为天。

家肥屋润丁财旺,六畜排行我最先。

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的一位,与十二地支配“亥”,故一天十二时辰的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传说猪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生肖。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了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牲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人间的生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猪与亿万中国农民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是养猪历史最长、养猪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猪为哺乳动物,属于偶蹄目、不反刍亚目大型猪科。猪属动物出现在距今2500—600万年的中新世。家猪种的祖先为野猪,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并引为家畜的动物之一。它与人类相依为命,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中文“家” 字取于房舍下有豕,豕就是猪。民谚中也有所谓“无猪不成家”的说法,表达了农业时代华夏先民对于猪的重视。从指事、形声、会意三方面来看,古人在造“家”字时所考虑的主要是猪对于家之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屋里有猪自然是一个家庭的标志,也是有家财的象征,养猪愈多,表示家中愈富有。故有人居住之处,未必便是一个人家;而屋下养有猪的,肯定是人家。由此看来,所谓家者,实乃源于养猪。清代福建漳州年画《纺织图》,描写了清代农村的一家,妇女们在纺纱、挽线、织布,屋外有母鸡在为雏鸡觅食,母猪和小猪正在抢食吃,还有厨房中的炉灶,堂屋的桌案、烛盏、香炉。这正是农耕社会家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家字作的形象描绘。看了这幅年画,人们也许不会再怀疑“无豕不成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充分意义了。

全椒农村至今仍有十冬腊月杀年猪的习俗。春节前,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杀猪时还要口中念念有词:“猪羊一道菜,杀你别见怪;早死早投生,下世转人来。”农村几乎每家杀猪后都要请亲朋好友来“打猪晃”,吃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等等。全椒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全椒等地还有“肥猪拱门”、“以肉换肉”的传说。办喜事那天,用红纸剪成“猪背上驮一个聚宝盆” 的窗花,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农村还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礼条、一对猪蹄,女方将“礼条”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娘家留下挂面,退回后蹄,俗称“以肉换肉”“蹄(提)来蹄(提)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猪”的吉祥之说。据传,自从唐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 即红笔题名。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谐音,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正因为猪能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裕,精神上的满足,猪成为普通农民百姓的“聚宝盆”。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在古诗中,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小雅·渐渐之石》);“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大雅·公刘》)的诗句。前者讲的是一只生着白蹄的猪,同一大群猪一起奔涉于水波涟漪之中,描写出了猪的生动活泼的形象;后者则说把猪从栅栏里抓出来杀掉,将那用葫芦做成的瓢装满美酒,大家快活地吃着喝着,充满着勃勃生机,也直接反映出猪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已经具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另一位诗人王绩在其诗作《田家三首》中所写的就更有意思:“……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短短四句描绘出了恬然适意的田家生活,其中的“牧猪”一句特别有意思,因为突出了一个“闲”字,最能说明田家生活的恬静,同时还明白地指出了其时猪也是放养的,就像牧牛、牧羊一样。他的另一首《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中又说到:“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而且这次还特别指出放牧的是一群猪,大概象征着养猪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养猪的习俗正在向前发展的现实吧!

唐代诗人王驾的“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社日》),宋代诗人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在赞美恬适的农家生活时,均突出地提到了猪是农家不可缺少之物。

咏猪的诗中还有不少关于如何烧煮烹调猪肉的篇章。

宋代蜀寺僧的《蒸猪肉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云:“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荐,软熟真堪玉箸挑。若无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吃藤条。”诗的前两句写用来蒸的猪肉对猪品种的选择是有讲究的,接着写蒸猪肉方法亦与众不同,以致蒸熟的猪肉色泽鲜艳、柔嫩,成为一道无与伦比的地道美食;享用时还必须以金盘来盛放,以玉筷来挑食;最后则写出享用后的深切感受,认为猪肉之味美要远远胜过羊肉。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黄州为官时戏作《食猪肉诗》又是另外一番情调:“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诗中既写了诗人食猪肉时的惬意,又经典地写出了猪肉的烧法,使人印象深刻:“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按照此法烧出来的猪肉便有一个“东坡肉”的特殊名号,这也就成了苏轼的专利,“东坡肉”之名一直流传至今,是一道享有盛誉的名菜。“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的诗句道出了人与猪的关系密切。

“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 今年立春是2019年2月4日,刚好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又恰逢猪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江文林,安徽全椒人。中学高级教师,,全椒县政协第六届委员。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新安晚报》、《扬子晚报》、《安徽教育》、《滁州日报》、《全椒报》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三百多篇。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奎光漫笔》(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32万字)、《全椒县经济与教育调查(安徽教育出版社)》,小说《责任》获“中国教育报”征文二等奖。

现为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县吴敬梓研究会会员、县城乡建设文化咨询委员会委员。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姚 佳 梁有劳

投稿邮箱:617859199@qq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