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徴的意思(徴的意思和含义)

时间:2024-01-20 15:05:07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诗经·小星》之拙见

《诗经·小星》之拙见

致墨

二零二一年一月四日

国风 · 召南 · 小星

〔周〕无名氏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对《小星》诗意的解释,有的认为是写小官吏出差赶路,抱怨命运不济的诗;有的认为是写嫔妃等为皇帝待寝的诗,还有的认为是写生活或杂役劳动的诗,等等。这些解释都未免牵强和误解。

我认为,对《小星》诗意的理解,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时间,二是事件。要搞清楚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就要先搞清楚以下四点。尤其是诗中“宵”和“征”这两个字的合情合理的含义。

宵:①《尔雅》“宵,夜也。”②《说文解字》“宵,夜也。釋言、毛傳皆曰。宵、夜也。周禮司寤。禁宵行夜游者。鄭云。宵、定昏也。按此因經文以宵別於夜爲言。”依中国古代时辰的别称,定昏,又叫人定,是亥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睡眠了。这个时段对应着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从以上可以看出“宵”并不是指天黑到天亮的整夜时段,而只是指前半夜亥时(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这个时段。认为“宵”是指后半夜天还没亮这个时段,大概源于对“宵衣旰食”的解释。其中的“宵衣”被解释为“天不亮就穿上衣服”。这种解释放大了“宵”的时段,错解了“宵”的字义。其实“宵衣旰食”最早应该是“旰食宵衣”,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其原文是“勤民听政,旰食宵衣。”按照这个词序,“旰食宵衣”是指到了天黑时才吃饭,到了睡觉时,还穿着衣服没有睡觉。这样的解释就避免了对“宵”字的错误理解。因此,诗中的“宵”字应该是指该亥时睡觉这个的时段,而不是指后半夜天还没亮的时段。

以上是从“宵”的字义,确定了事件发生在前半夜的睡觉时段(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接下来,我们看看在这个时段里,诗中所提到的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是否会出现在东方?是否会同时出现在东方?对于这个问题,流沙河老先生在《诗经点醒》中,认为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先出现在东方,参(猎户座)后出现在东方,这个观点符合天文。然而,认为昴出现6个小时后参才出现,且不能同时出现在东方的观点,则不符合天文。通过Star Walk2(星空漫步2)演示,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完全出现在东方后的4小时04分,参(猎户座)在东方完全出现。昴在上,参在下,可以在东方同时看到。以11月15日演算,在东方,昴(金牛座的昴星团)16时18人完全出现,猎户座20时22分完全出现。两个星座出现时间是相差4小时04分,而不是6个小时。参(猎户座)每年的8月1日3时20分和11月15日20时22分,完全在东方升起,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则先于参(猎户座)4小时04分在东方升起。然后,经过南,由西方落下。此后在东方升起的时间也逐渐前移至天色未黑时段。这个时段用肉眼是看不到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的。

因为“宵”的字义是前半夜的睡觉时段(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所以在8月1日3时20分和11月15日20时22分这两个时间,只有11月15日20时22分这个时间符合“宵”的字义。而且,通过Star Walk2(星空漫步2)的演示,在东方能够看到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的时段,是自11月15日20时22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但不会超出亥时(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因为,进入子时(北京时间的23时至1时)这个时段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已偏向南方。而亥时(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这个时段,恰好与“宵”的字义前半夜的睡觉时段(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完全吻合。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就是亥时(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

事件的时间确定了,也确定了诗中的“抱”只是本义(用手或手臂围住),而非“抛”义。“抱衾与裯”即“抱着露宿用的被褥(行军的行李)”义。

征: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征伐,后引申为远行(多指军队)。因此,“征”在本诗中应是远征的意思,而不仅仅是行的意思。

有人认为“肃肃宵征”的“征”是繁体的“徵”,“征召”之义。然而,“征”和“徵”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字。

从《甲骨密码》看,两个字的金文字型完全不同。《甲骨密码:【征,徵】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

从《尔雅》看,两个字的字义完全不同。征,行也;徵,召也。

从《说文解字》看,徵,召者、也。周禮司市典祀注、鄉飮酒禮注、鄉射禮注皆曰。徵、召也。按徵者、證也。驗也。有證驗、斯有感召。有感召、而事以成。故士昏禮注、禮運注又曰。徵、成也。

从《毛诗传笺》(中华书局)繁体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征”,并非“徵”。

“徵”是在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所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中被简化为“征”的。

由上述可见,“肃肃宵征”的“征”,并非“徵”的简体字,也并非“征召”之义。

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宵”搞明白了时间,由“征”搞明白了事件。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诗中所描写的事件,绝非《毛诗序》的后宫侍寝和胡适先生的生活。

诗中所描写的事件发生时间和方向,与武王伐商的时间、方向相吻合。

“受命十年十一月戊子日(公元前1047年10月16日),周国出征大军集结完毕,伐商的先头部队踏上了征途。……大约两个月后即受命十一年一月二十一癸巳日(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武王车驾也出了镐京,向东进发。”《简说西周史》140页

“受命十一年二月十六戊午日(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周军全部抵达北岸。”《简说西周史》143页

“二月二十一癸亥日(公元前1046年1月19日)早晨抵达戚(今修武县城东北)。”“二月二十二甲子日(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开始了伐商的牧野之战。”《简说西周史》147页

诗中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1月15日之后某一天的亥时,应该不超过11月份。因为进入12月份以后,亥时的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就开始偏向南方。而11月15日之后的某一天,正好在从周地(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到牧野(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行军的这个时间段里(公元前1047年10月16日到公元前1046年1月19日)。而且,行军的方向也是从西往东。据此,可以确定《小星》这首诗应该是作者描写武王伐商行军中的场景和感受。

对诗中的“三五在东”的“三五”,《毛诗传笺》(中华书局)认为“三”为心星,“五”为噣。心,是指天蝎座的心宿三星;噣,是指长蛇座的柳宿。然而,通过Star Walk2(星空漫步2)演示,两星是不会同时或先后出现在东方的。以4月1日13时25分为例,长蛇座的柳宿二由东方升起,而此时天蝎座的心宿二则在西方的地平线以下。当天蝎座的心宿二22时59分由东南升起时,长蛇座的柳宿二已在西方,距离落到西方地平线以下,只有2个小时50分钟。再以1月15日18时24分为例,长蛇座的柳宿二由东方升起,而此时天蝎座的心宿二也是在西方的地平线以下。而天蝎座的心宿二由东南升起则是11月15日08时00分时,此时的长蛇座的柳宿二已在西方,距离落到西方地平线以下,只有2个小时50分钟。整个过程处于白天,肉眼无法看见。由此可见,两星无论是同时还是先后,都不会在东方出现。所以,“三五”为心、为噣的说法是不对的。

那么,“三五在东”的“三五”就应该是当时用肉眼所能看到的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的数量。在理想的(无光、空气污染)夜空下,肉眼一般能看到星等值6以下的星。所谓星等是衡量天体光度的。星等值越小,星就越亮,肉眼就越容易看到;星等值越大,星就越暗,肉眼就越不容易看到。参(猎户座)共计7颗星,按星等依次排列为参宿七星等:0.15、参宿四星等:0.45、参宿五星等:1.60、参宿二星等:1.65、参宿一星等:1.85、参宿六星等:2.05、参宿三星等:2.40;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共计7颗星,按星等依次排列为昴宿一:3.70、昴宿二:4.30、昴宿三:5.75、昴宿四:3.85、昴宿五:4.10、昴宿六:2.85、昴宿七:3.60。古时的星空,要比现在清澈很多很多。按星等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得到。那为什么诗中却说“三五在东”,只看到三、五个呢?是没有完全出现在地平线以上吗?如果是没有完全出现,那么诗中就不会用“维参与昴”,把两个出现时间间隔4小时04分的一个星团,一个星座并列表述。这样只有一种情况,是因为云的遮挡,肉眼才只能看到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的三、五颗星。这一点可以在《简说西周史》(146页-147页)中得到证实。“古人行军一般一日三十里,三十里就是一“舍”,也就是该休息了。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伐商联军在恶劣天气中,以每日行军四五十里的速度,经过怀(今河南温县东)、宁(今修武县城)等地,于二月二十一癸亥日早晨抵达戚(今修武县城东北)。”以此可以推论出,在伐商的征途中天气时好时坏。当作者看到乌云遮住了大部分的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的星,天气又要变坏时,就不由的更加感慨“寔命不同”、“寔命不忧”。

依上述分析,就不难理解《小星》的诗意了。

《小星》是描写远征之人在11月15日到11月30日这个时段里某一天的亥时,由西向东行军的场景、状态和心理。

第一段:第一句“嘒彼小星,三五在东。”为场景描写。意思是有三、五颗小星星,在东方闪烁。此句写明了行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第二句“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为状态描写,意思是日夜为朝廷,匆匆寒夜行。第三句“寔命不同”为心理描写,意思是人的命运真是不一样呀!

第二段:第一句“嘒彼小星,维参与昴。”为场景描写。意思是东方闪烁的小星星,是参星和昴星。此句写明了行军的时间是11月15日20时22分之后,能够看到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位于东方的这个时段,即亥时(北京时间的21时至23时)。第二句“肃肃宵征,抱衾与裯。”为状态描写。其中对“抱”字的解释是关键。有种说法,古时“抱”为“抛”。“抱衾与裯”是指后半夜天还没亮,就“抛撇香衾与暖裯”。这种解释与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矛盾的。睡觉的时间,没有睡觉,而是在行军。既然连觉都没睡,何谈“抛撇香衾与暖裯”。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抱着露宿用的被褥(行军之行李),匆匆地行军在寒夜里。第三句“寔命不犹”为心理描写。意思是我的命运真是不如人呀!

诗之大意:东方闪烁着三、五个小星星。(人家都睡觉了,而我)日日夜夜为了朝廷,匆匆地行军在寒夜里。唉!人的命运真是不一样。

东方闪烁着的小星星,是参(猎户座)与昴(金牛座的昴星团)。(人家都睡觉了,而我)抱着露宿用的被褥,匆匆地行军在寒夜里。唉!我的命运真是不如人。

保持“不上火”的秘诀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誌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讲,“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变动在《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边讲的比较的多,其他各个篇章里边提到的非常少,肝木在变动为握,我上次讲的小朋友筋特别强的人握力就大,随着年龄的增大,握力就逐渐减少,很多人到临终的时候就是撒手西去,握力一点都没有,手就完全张开了。变动是五脏当中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五行的对应只有在《黄帝内经》里边有,其他经典里边都没有提及。(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比如火生心木生肝,这些可能在其他经典,比如《淮南子》《吕氏春秋》或者《白虎通义》里边都有,但是像这种特别深的东西,像在变动为握,在变动为忧,他就没有了。你像在心这个系统里边是在变动为忧,什么意思?就是在情志当中的变动是属于忧喜,只要是有忧就有喜,这两个东西会影响到身体的内脏。

“在窍为舌”,我们还记得肝木开窍在哪里?开窍为目,在眼睛。心开窍在舌,尤其是舌尖,你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心火到底大不大。“在味为苦”,这一点挺重要,有的人每天早晨起床嘴里边都发苦,有一些肝脏问题的患者,还有一些焦虑性患者,肝郁气滞的患者,这些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先喝杯温水,先漱漱口,就是昨天睡一晚上觉感觉嘴里边特别的苦,有味道,这就是在味为苦,苦为火之味,所以只要上火之后,嘴里都是苦味,上火之后,嘴里容易起口疮,嘴角容易烂,这些都是火的表现,因为“火曰炎上”,身体很有意思,火总是往上走,比如眼睛上火了,眼就红了,觉得嘴里上火了,长口疮了,长溃疡了。脸上火了,脸上长包了。眼睛上火了,眼白是红的。耳朵上火了,耳朵耳鸣了。还有的人耳朵一上火,耳朵里边还流脓水,这些都是上火。鼻子上火,鼻子流血,鼻腔干燥。肾中之火走哪?肾中之火走牙,牙疼,牙出血,牙龈发炎,这些都是上火,但要注意,火为什么喜欢往上面走,有没有一上火,脚上长了一个疔疮,没有。

一上火为什么不往腿肚子上走,往脚后跟上走,总是往上走,总是集中在头部?有没有人说我一上火,我胳膊疼,我一上火,腿肚子转筋,我一上火,脚面疼?没有。火都是往上走的,都喜欢集中在头部,所以古人就发现这个特点叫做“火曰炎上”,所以清火的这些药都是清利头目耳鼻的,白菊花清肝火,他清眼睛,白菊花吃了之后不仅眼睛舒服了,嘴里边也没有味了,这鼻子好像也通气了,因为白菊花疏风清热,把鼻腔当中的火也清出去了,吃了白菊花之后,耳朵也没那么鸣了,我只是举白菊花这个的案例,我们在临床上就就知道这个道理,有的时候用菊花、桑叶、竹叶、金银花这些配合在一起做一个小方子,然后一吃之后头部耳鼻的火都能清掉,为什么?其实火都来源于一个火,大家注意都是心火,心主火,心要是不焦虑,不着急,能上的了火吗?古人有句话叫做“心静自然凉”,只要没有心火,其他的火都不容易往上走,相反心火大了之后,所有的火都带着往上走,就相当于头部这个地方中间有一个灯芯,灯芯只要点燃了之后,头里边只要火一点着了之后,火有可能从眼睛往外冒,从鼻子往外冒,从嘴往外冒,从耳朵往外冒,头上有七个孔窍,从七个孔窍都容易往外冒,因为脑子里边有一团火,这团火是谁着上来的,就是心火着上来的,所以用中药调理,不是单纯的清哪个窍,打个比方,就像灯笼一样,把中心当中的火苗灭了之后,这七个孔窍的火全熄了,这就是他的治病原理,所以有的专家清心火喜欢用黄连、黄芩,我们学《伤寒论》就知道张仲景清心火超简单,三黄泻心汤,用黄连、黄芩、大黄,不管是在鼻子里的火,还是在耳朵的火,还是在嘴上的火,还是在舌头上的火,只要是七窍的火全给你撤下来,因为把中间的火给浇灭了,七窍是冒不出火来的,就是这道理。

我们学《黄帝内经》,学习经典的时候要带着一个什么思维?它是一个贯穿的思维,他能直接贯穿到《伤寒论》临床上去,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清火清哪里的火,就是心火。心火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怨恨恼怒烦,就是你天天操心,天天焦虑,天天贪,人一贪了之后就容易有嗔恨心,人嗔恨了之后,脑子一发热,容易愚痴,脑子就笨了,人一发火,智商就下降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贪婪、嗔恨、愚痴,三个是连在一起的,古圣先贤把它叫做贪嗔痴,其实这三个就是三种生理状态,这生理状态的起源就是贪,贪是什么?就是欲望多,所以我们要想让身体好,要想把心火熄灭,就得去掉贪,去掉欲,把贪和欲淡化了之后,就能心平气和,一个人不贪了之后,他还有什么烦恼的事情?烦恼事情能消除百分之九十五,什么都不贪,也没有什么欲望,这种人烦恼至少少百分之九十五,没有让他能产生恨的人,他就不瞋恨了,不瞋恨了之后,整天心平气和的,肯定不会愚痴,很冷静清醒,所以关键问题就是在贪这块,所以一定要去贪,人一旦没有贪心之后就容易快乐,所以心正常的志,就是五志当中是在志为喜,他就喜悦,高兴。

三岁之前的儿童没有贪心,心很清静,他就天天快乐,高高兴兴,小朋友没事就笑。大人一年都笑不了一两次,什么原因?就是小朋友心清静,这个叫做心无挂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才能除一切苦,一切的苦都能去除掉,真实不虚,所以心无挂碍,天天产生欢喜心,这就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好办法,你就没有火了,没有火之后,气血流通的就好,血就能行于脉中,心生血,血生脾,脾胃就滋养的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充足,就不容易生病,由此可见《黄帝内经》自始至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就是我们得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心态好了之后比什么都重要,比你吃多少斤保健品,多少斤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要管用的多,这就是养生的秘诀。(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什么是“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的五个基本音阶,类似于西乐的Do(宫)、Re(商)、Mi(角)、Sol(徵)、La(羽)(没有Fa和Xi)。最早的“宫、商、角、徵、羽”名称出现于《管子·地员篇》,起源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七声音节,而是这跟中国人的阴阳五行的宇宙观有很大的关系。就像“宫商角徵羽”对应于“土金木水火”五行,同时对应于“东西南北中”方位。这个规则也正是符合了中国文化所崇尚的万物化一,天地有合的精神境界。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吴梅先生认为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分属人口为喉、颚、舌、齿、唇。这样从音阶的出声部位的不同阐释了五音从浊到清递升的音阶规律。正是因为只以五个音阶为主,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显得沉稳典雅,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下面就来介绍下这五个基本音阶。

“宫”音作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通常相当于现代首调唱名中的do音。《国语·周语下》说:“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也说:“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调式音乐,五行属土,对应的季节是夏。所以,比较适合用“土”属性乐器埙之类来吹奏平和、详静的乐曲,整个音乐颇有一种典雅柔和之感,也微微带着充满生命力的朝气,显得宁静祥和而不失孕育天地万物的辽阔之意。从人体的五脏对应来说,正宫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兼有保肺气利肾水的作用。

“商”为五音的第二级,居“宫”之次。通常相当于现代首调唱名中的re音。《词源·五音相生》说,“商属金,臣之象”。

商调式音乐,五行属金,对应的季节是秋。所以,比较适合“金”属性乐器锣、钟之类相和,而成明达之合,有一种丰收的鼓舞和悦动,是一种成熟的韵味,又带着生命走向最为鼎盛的极致。

但是,在这种极致之后,却又是冬季肃杀的忧虑。所以,商调式音乐中又带着一些演绎巅峰走向衰败的凄美怅然,但是,却并不显得凄凉。从人体的五脏对应来说,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

“角”为五音的第三级,居“商”之次。通常相当于现代首调唱名中的mi音。《词源·五音相生》说,“角属木,民之象”。

角调式音乐,五行属木,对应的季节是春季。所以,比较适合“木”属性的笛子之类管乐器,乐声坚实而明朗,整个音乐就带有一种初春欣欣向荣、活泼可爱的生命性的萌发。有一种清心、悸动的乐感,乐曲显得流畅、响亮、清脆,就如同明媚的春光一样,让人心生爽朗。从人体的五脏对应来说,正角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泻,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徵”为五音的第四级,居“角”之次。通常相当于现代首调唱名中的sol音。《词源五音相生》说,“徴属火,事之象”。

徵调式音乐,五行属火,对应的季节也是夏,比较适合热情高亢如同“火”一般高亢的唢呐和管弦乐之类,充分传递激昂、欢乐的气氛。接着由轻快流泻的乐曲逐渐扬升,乐曲的气氛欢快活络却不过分激昂,充分地表现了徵乐的属性。从人体的五脏对应来说,能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并且可以达到振作精神的良好效用。

“羽”为五音的第五级,居“徵”之次。通常相当于现代首调唱名中的la音。《词源·五音相生》说,“羽属水,物之象”。

羽调式音乐,五行属水,对应的季节是冬。比较适合有如流水一半清冽畅婉的琴之类乐器,琴声如水一般冷冽,就像从山泉中汩汩而出的灵动,既温婉又空灵,让人听来舒畅,多出一分安详宁静。就像是冬季万物萧索却又蕴含着明年可能萌发的生命力。从人体的五脏对应来说,正羽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并且带有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兼带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

「石遗夜谭」语文小知识:说“征”道“徴”

《左传》《韩之战》中有这么一句:“征缮以辅孺子。”其中的“征”字引起了我的兴趣。而引起我兴趣的是简体字将“徴”简化成了“征”。

征和徴,在简体字之前,是两个字形不同字义也不同的字。

先说征吧。征的基本义是“行”。《小雅.小宛》有“我日斯迈,而月斯征”。《毛传》注解为“迈,征,皆行也”。它的第二个和第三个义项分别是“征伐”和“抽税”。《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宋公于是以门赏耏(ér)班,使食其征。”这里的“征”就是税。

再说徴。徴有五个义项,分别是:

召。《左传宣公九年》:“王使来徴聘。”

求。《史记.货殖列传》:“故物贱之徴贵,贵之徴贱......”

问,询。《左传僖公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

迹象。《荀子.富国》:“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徴。”

证验。《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

徴,还有一个读音,念“zhǐ”,古代的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

可是,实行简体字政策后,征,除了走远路和征讨这两个义项外,其它的义项做了“徴”的简化字。比如,在使用征求这个义项时,就不要用“徴”而用“征”。

当然,五音之一的“徴”不变。

我以为,如此简化,增加了使用的困难。在国民不接受繁体字教育而有时又使用繁体字的当下,哪能正确地使用“征”和“徴”呢?倒不如像过去一样,让它们成为两个毫不相干的字。

参考资料:

1、王力古汉语字典

2、现代汉语词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