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五谷轮回(五谷轮回之所)

时间:2024-01-03 07:01:56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今儿咱聊聊人人必用之的五谷轮回之所

一直想写点儿有关厕所的事儿,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厕所是个腌臜的地方,写出来有些不雅,再说也未必有人爱看。

但又一想,在维持人类基本生命的五件事儿里,拉和撒占了五分之二,所占比例将近一半,不可谓不重要。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好像人类早已摆脱了随地大小便的习惯,现在连小朋友都不能蹲下就拉了。和过去相比,如厕已是文明的事情,倒也值得回忆一下。

决定写之后,还是觉得用厕所当题目不好听,写出来有碍观瞻,干脆借用《西游记》里的一个名词,用五谷轮回之所来代替这俩字吧。

一篇回忆在延安生活的文章中写道,晚上,警卫员肩扛一把铁锨陪同到野地里解决排泄问题。警卫员用铁锨在地里掘个坑,等完事后,警卫员铲土一埋,俩人如释重负般的走了。

我觉得这种解决方法最好,回归自然,没有任何压力,卫生潇洒。

在农村,我们也曾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排泄问题。

我们住的宿舍后面有片洼地,洼地中间是个大水泡,每天晚上我们都是蹲在水泡边上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我们给水泡起了个外号,叫它海军大院。

北京人管厕所叫一号,一说去一号,大家都心领神会。

在我们村里只要说去海军大院,连女生都知道男生要去厕所了。

为此我们还出过一次笑话。

回家探亲的时候经常和同学聚在一起聊天,一次有俩人说要去海军大院,刚说完另外几个人也说要一块去,然后纷纷找手纸。

那两个同学是在延安插队,一听我们都要去感到很奇怪。说,大院里的某某你们也不认识,去干吗?

他俩一问,我们才回过味儿来,原来他俩是要去真正的海军大院。想到海军大院是我们的厕所,他们要去厕所玩,于是哈哈大笑,把他俩给笑懵了。

后来跟住海军大院的某某认识了提起这场误会,某某还抗议我们的命名,说太踩乎他们了。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中国人。他说,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最怵上厕所,常常忍着、憋着,等回到下榻的宾馆饭店再解决。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厕所太脏,脏到无从下脚。

的确,正如他们所说,我们的一些厕所别说是外国人,就是咱们中国人也无从下脚。

一年我去河北出差,住在某市的招待所,每天早上总发现有人不冲便坑。几天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在纸上写了“便后不冲,留着吃吗”几个字,贴在厕所的门上。

还好,这个人认识字,估计他真不想吃,以后再没出现不冲水的现象。

可见多年养成的习惯,并不会因为改成冲水马桶而改变。

我认识一个河北人,在北京多年,一次和他聊天时问他,你现在回老家还适应吗?

他说,别的没什么,就是上厕所不行。老家的厕所太脏,我都进不去。

河北农村的厕所我领教过,不但脏,连厕所周围的石头都不能随便捡。

当年上厕所并不是人人都用手纸,有的人感到内急,随便撕张报纸就能解决问题,好像我们那会儿都曾这样过。用手纸,还要用柔软舒适的手纸是近几年的事,那时候可没这么多讲究。

农村人上厕所,随便拿样东西就行,石头、土块、瓦片、秫秸叶都可以用。有些人用完了,随手把石头扔到墙外,你说敢捡吗?

有一年我去呼伦贝尔,沿着伊敏河游逛,远远看见一个蒙族牧人折了一根树枝走到河边蹲下了。哈,树枝也能当手纸用。

在西北地区上厕所,苍蝇是最大的威胁。除了个头大、数量多,它们的子孙还遍布地面。遇到这种厕所,如果你不是马上要拉在裤子里,最好不要进去。

满地都是拖着大尾巴的蛆虫,蠕动在粪坑里、墙壁上。空中飞舞的绿头苍蝇嗡嗡声不断,围着你来回盘旋。粪便高高的凸起在粪坑外面,所有的坑洼都积存了尿液。

什么叫无从下脚,在这儿你就体会到了。

南方的厕所我也见识过。

在北方上厕所是蹲,在南方是坐。比较之下,我觉得还是蹲比坐要卫生些。

有一次我在浙江的丽水内急,进厕所一看,一些木条钉在一起,留有几个方孔,类似于坐式马桶。下面是粪池,里面充溢着满满的液体。

看了半天,我决定放弃在这上厕所的打算,最后跑出几里到山上的竹林里解决了。

苏州也如此。苏州的公共厕所是一个大木桶,你可以坐在桶沿边上解决。看着不能深究的桶沿,令人恐怖。

最逗的是阳澄湖所在的常熟县,公共厕所就象小土地庙,三面有墙,有屋顶,临街的一面只有一根木杠。需要上厕所就坐在木杠上,跟坐在马路牙子上一样。

要说最绿色还是东北的厕所,那年我去镜泊湖,发现林区的厕所全是用粗粗的原木建成,连地面都是用木板铺就。

东北天气凉,几乎没有苍蝇,但是蹲在里面感到更别扭。原来木头与木头之间的缝隙太大,两边一览无遗,让初次去的我实在感到力不从心,有劲儿使不出来。

哈哈,上面说的都是过去,现在好了,家家是抽水马桶,伸手一拉,清爽方便。但是变化最大是北京的公共厕所,跟以前比,卫生程度堪称厨房了。

前几天我去天坛,看见两个外国游客进了厕所,我很欣慰。我们的厕所终于和世界接轨了,值得骄傲。

孙悟空给茅厕取名“五谷轮回之所”,到底有什么渊源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的这个片段,但凡看过《西游记》的小伙伴,肯定都印象深刻。唐僧师徒到了车迟国救下了在做苦力的五百个和尚。到了晚上,悟空就和师弟们一起去三清道观吃贡品去了。在吃之前悟空建议变成三清的模样自在受用,于是,八戒就被安排把三清的塑像处理掉。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什么五谷轮回之所!”

这里说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呼“五谷轮回之所”,八戒本来还以为悟空指了一个什么高级场所,到跟前一看竟然是个厕所。虽然这个片段听起来像是作者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但是仔细想想给厕所取这么一个道号却又非常有道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轮回”是什么意思。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五谷轮回顾名思义就是五谷收成后,由人体消化,排泄物作为肥料又回到田间滋养五谷生长,如此轮回。这个样看来这个称呼完全符合厕所最初存在的定位和意义。

再加上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很重视轮回本身,道教认为,人死后为鬼,生前的修行道行仍然累计延续,故死后成为鬼后,仍然可以继续修真,成为鬼仙,也可以选择投胎。佛教的轮回之说认为,人死后会进入来生,即轮回。依平生所作善恶,会有六个可能的去处。所以,也叫六道轮回。所以,“五谷轮回之所”可以说是可以想到的厕所最具哲学意义,也最文雅的称呼之一了。

除此之外,给茅厕取个道号是不是有讽刺的意思呢?厕所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污秽的代名词,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当中,厕所最为污秽,气味不佳,往往也是最简陋的。古代的厕所大多只是用一间茅草棚子来应付,享受不到瓦顶的待遇,所以,各地多以“茅厕”或“茅房”为代称。

而信奉鬼神的国人,既然在敬天地鬼神的时候,会选择沐浴更衣,认为鬼神喜欢香的和干净的东西,那么,就觉得鬼神必然就厌恶污秽。所以,古人就常用秽气冲天的马桶来辟邪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就是这个常人眼中污秽的厕所,悟空口中的五谷轮回之所,在道教却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庄子·知北游》中: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所谓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小草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东郭子无语了。

其实,庄子的意思是,如果以道眼看一切事物,物物平等,根本没有什么大小高低贵贱的区别。所以,哪怕是在污秽的屎尿中,也有道。这种说法看似鄙陋,却直截了当、毫无掩饰的道出了“大道”的宽广和博爱。五谷也好,屎尿也好,它们只不过是“大道”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其本质并无区别。

所以,在另外一本著名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威力最大的法宝之一混元金斗,据考证原型其实是“净桶”。如此看来,悟空给厕所取得这个道号可谓是生动合理不落俗套。

如喜欢此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蜜小糖(mizhitangguo)

除了吃,粪便可以怎么使

1

人最重要的四件事是什么?

吃喝拉撒。

讲吃喝的太多了,今天我们聊聊后两位。

现代文明丰富的物资供应,让人类的营养输入极大增加。

但与此同时,输出也增加了。

更多的食物,必然带来更多的五谷轮回,就像牛老师家每天都要有专门的吸粪车去清理。

不是他多。

是他家富老头人多。

虽然人类的排泄物越来越多,但为什么这些垃圾污秽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成粪坑?

因为,下水道系统。

这套系统,以及维护和建设这些系统的人,才是真正的,提肛侠。

2

原始时代,人类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相比于生存而言,排泄(粪便属于排遗,为表方便下文将尿液和粪便统称为“排泄物”)是一个不太需要思考的问题。

草丛、河边,一拉了事。

不会有人说你不环保,顶多有狼夸你味道好。

但,当人类形成部落之后,“排泄”便成了问题。

固定住所,让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

聚族而居,导致排泄物随之增多。

随地大小便的结果,就是屎尿环绕,恶臭扑鼻。

于是随着文明初现,人类渐渐萌生出卫生和遮羞的意识,学会了在固定地点排泄,诞生了最原始的厕所——坑。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希腊、罗马、古埃及,以及中国等不同文明以土坑为基础,建造起属于各自文明的卫生系统。

在距今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氏族部落遗址中曾发现一个独立搭建于房舍外的土坑厕所,可以说起码在五千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厕所的雏形。

这便是集中排泄的开始。

印度甚至早早的就有了引入河流水冲走秽物的马桶雏形,可惜没能被沿用下来。

更可惜的是,马桶是没有留下来,但这个往河里排泄的习惯给留下来了。

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人。

3

随着文明进一步发展,村落变成城市,城市组成国家,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时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厕所。

周朝时的中国,出现了在粪坑上搭木板方便蹲坐的“漏井”,与过去农村地区的旱厕颇有相似之处。

这时候的厕所依然是以“坑”为主。

为了方便,许多人会将坑挖大挖深,以便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当堆满粪坑时,人们便会将其掩埋或者堆肥处理。

然后换地挖新坑。

我们都知道,人类这种生物是非常惧怕麻烦的,为了少走一趟,人类往往可以创造奇迹般的一次性运送大量东西。

所以为了怕麻烦,粪坑也挖的非常大。

但当坑变大变深后,带来的不止是方便,也有危险。

游泳这项技能,不是人人都有。

粪坑裸泳,更是超纲。

晋景公姬獳便是在上厕所时失足掉落粪坑,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物理意义上遗臭万年的国君。

到了秦汉时期,猪已经被人训化,猪圈开始普遍化。

于是古人将厕所建到了猪圈上,形成了一楼猪圈二楼厕所的新型厕所,被称为“溷藩”、“圂厕”。

人在上面拉,猪在下面吃,一些粪便经过猪的践踏、发酵之后,还能作为肥料二次利用。

堪称绿色健康又有机,如果不考虑猪的感受的话。

对不起,也有点没考虑阅读本文的你们的感受。

yue,我也有点遭不住。

同时期的罗马则发展出了独特的“公厕文化”。

在古罗马文化中,洗浴之地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场所。

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建造风格传承自古希腊,一排排空旷的房间,内置石板或木制长凳,长凳顶部是一个个孔洞,长凳下方是引自河流水的水道。

人坐在长凳上面开启五谷轮回,掉落的排泄物被水道直接冲走。

上厕所不是个短时间的活儿,那时候没有手机,言语交流是唯一的消遣。

公共厕所由此成为了一种社交场所。

这很正常,毕竟比起赤膊相见,光臀击剑或许更能增进感情。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隔间”一说的。

且,得益于古罗马先进的排污系统,其厕所并不像大众想象中那般恶臭熏天,许多公共厕所中还设有熏香用来掩盖异味。

正如其强大的文明一般,古罗马的厕所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也堪称一流。

甚至于,当其他文明圈还在用树叶、泥土、手指擦屁股时,古罗马人早早的用上了清洁棉棒,还配备了消毒用的盐水。

(清洁棉棒)

除了棉棒是公用的这一点外,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线上。

说到擦屁股,希腊人就有话说了。

虽然古希腊没有古罗马那么豪华的厕所,但作为一衣带水的西方文明先驱之一,希腊人在擦屁股上特有建树。

古希腊的厕所中常会堆放大量鹅卵石,这些鹅卵石便是用来清洁臀部的。

相比于粘黏的砂子,易割伤的石块,光滑的鹅卵石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鹅卵石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鹅卵石不够用了。

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废物利用。

什么废物?

还记得中学讲到古希腊的第一课是什么吗?

陶片放逐法。

是的,他们将写过文字的陶片投放到厕所中供人使用。

不止环保,如果陶片中有你仇敌的名字,还能给你提供额外的心理上快感。

真“身心舒畅”。

当然,陶片糙砺,一不小心,给你开个眼也不是没可能。

传闻古希腊痔疮异常流行,不知道是否于此有关。

中世纪的欧洲人则衍生出了相应的厕所礼仪,“等我去摘朵花”这个语句源自中世纪的欧洲。

那时候,欧洲有大量华丽的宫殿古堡,但这些宫殿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妥善的处理好厕所问题,典型的如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由于公厕数量少且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排泄物经常会渗透到墙体、地板中,厕所恶臭熏天,私密性非常差。

很多人不得已只能随地大小便。

宫殿是贵族子弟聚会的地方,贵族少女自然不可能说“拉屎”这样的词。

于是“我去摘朵花”这样一个欲盖弥彰的语句就诞生了。

你可以想象,一个个贵族少女,参加完晚会,和贵族少爷挽手相行,然后少女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对着身边的男伴深情的说:我去摘朵花。

转身拉起裙子跑进花园蹲进草丛,跟旁边草丛的另一位贵族姐妹聊起舞会中哪一位少爷风度更甚。

是否颇具画面感?

传说当年的凡尔赛宫花园,常年没有人施肥,花草却异常茂密。

现在看来,破案了。

4

这样看下来,古希腊古罗马都有了独特的厕所设施,还发展出了厕所文化,甚至印度都早早地出现了冲水厕所。

我们是不是差了点?

不,一点不差。

中国古代的厕所技术相当发达。

除了二合一的“猪圈厕所”外,汉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式坐便器。

在梁孝王王后墓中,便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石制坐便器。

(石质坐便器)

坐便器下方是一个斜面,方便完后倒水冲刷,秽物便会顺着斜面进入粪坑。

考虑到舒适性,旁边还专门设有扶手,可以说非常专业了。

除了坐便器,汉代也有了所谓的“都厕”,即公共厕所。

唐宋时期,城市文化盛行,公共厕所成为了一种普遍设施,甚至有了专门的环卫机构。

唐玄宗时期的《修整街衢坊市诏》,要求相关部门整治城市卫生。

宋朝则专门设立了名为“街道司”,用以管理环卫工人。

在城市文化持续发展,厕所文化也没落下。

战国时期,国内出现了一种带有提手的移动便器,名为“虎子”(夜壶)。

(东汉釉陶虎子)

为什么叫“虎子”呢?

根据《西京杂记·卷五·金石感偏》记载,

西汉飞将军李广射杀卧虎后,命人仿照卧虎形态做成便器,以示对猛虎的蔑视。

杀虎还要诛心。

从此,“虎子”成了夜壶的代名词。

到唐朝,唐高祖李渊祖父名为“李虎”,为避尊者讳,将“虎子”改名为“兽子”、“马子”。

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者增多,人们对其有了装粪便的需求,于是其形状逐渐加大加宽变成桶状,人们也将其称谓改为“马桶”。

5

马桶确实是个好东西。

相比于传统的茅坑,马桶占地面积更小,气味更轻,且便于清理。

于是,马桶凭借强大的优势,入主各大城市家庭,管理了人类吃喝拉撒中的一半。

具体是哪一半,取决于人类的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马桶也有了更多的样式。

木制、陶土、瓷器,无所不有;雕刻、图画、板画,样式繁多。

同时,人们开始在马桶周边放置花瓣、香木等用以祛除异味,并在马桶粗糙的边缘部位加上丝绸或棉布制成的坐垫。

但马桶再方便,容量也是有限的,需要定期倾倒。

然而,唐宋时期,律法严禁随意倾倒秽物。

“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

有需求,就有市场。

被称为“倾脚头”、“倾脚工”的职业掏粪工人便由此出现。

他们定期从雇主家中收集马桶倾倒、刷洗干净后,再送还雇主家中。

6

谈到处理粪水,一定是个人人避之不及的活儿吧?

确实如此。

典型的代表,英国和法国。

14世纪,英国伦敦城拥有约10万人口,这10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各种垃圾、排泄物多达50吨。

而且中世纪的伦敦并没有像同时期的中国那样有着发达的“卫生系统”。

大量排泄物既没有专人处理,也没有卫生体系应对。

人们随意倾倒粪尿,伦敦街头屎尿成灾。

同时,英国是岛国,海洋气候明显,也具有繁荣的海产品产业。

而伦敦作为一国之都还相当富裕。

三者合一,导致伦敦的环境问题“屎上加霜”。

海鲜市场导致各种腥臭,富裕的经济促进了皮革、印染、肉类等行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产业残留”。

比如皮革业中充斥着各种动物毛发、油脂、烂肉、粪尿;

皮革制作过程在恶心之余也会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

(皮革制作过程)

而肉类生意少不了当街屠宰,且英国人大多不吃内脏。

各种动物内脏、毛发、骨头被随意抛在路边,跟泥沙、死鱼、粪堆混在一起。

各种恶心的臭味像养蛊一般在伦敦街头交融飘荡,挥之不去。

这种气味不仅是魔法攻击,也附带物理效果。

由于英国气候潮湿多雨,终日阴雨连绵,加之当时的路都是土路。

结果就是,伦敦的路面终年泥泞松软,泥土中混杂着死鱼、屎尿和各种污秽。

一脚下去,就能给你最难忘的足疗体验。

让你恨不得把脚给剁了的那种。

为此,英国老乡们专门发明了一种约二十公分厚,形似日本木屐的木制“高跟鞋”,用来套在鞋外,防止沾染秽物。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巴黎。

巴黎是浪漫之都?

起码那时候不是。

如果你认为粪尿很浪漫的话。

那时的巴黎,民众随意倾倒粪水,高空抛粪屡禁不止,发达的皮革产业带来重重污染。

你要说“浪漫”,巴黎人民自己都不答应。

恶劣的卫生环境导致各种细菌、病毒疯狂发育,黑死病悄然来袭。

当时的人们尚不知疾病的原理,只当是空气中的“疾病因子”通过毛孔侵袭身体。

于是便有人认为不洗澡可以让油污堵塞毛孔,可以预防疾病。

“不洗澡防黑死病”的无稽之谈在欧洲广为流传。

结果只是让卫生环境更加恶劣。

因为无人愿意去处理这些肮脏的秽物。

粪尿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西方。

7

但,只限于西方。

为什么?

因为在东方,粪便是一门好生意。

1724年夏天,日本两个村落因大阪的排泄物清理问题发生产生纠纷。

简单点说,就是抢大粪打起来了。

但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争论的关键不是谁来负责清洁秽物,而是谁有权收集、处置大阪不同地方的粪便。

为什么村民会争抢粪便?

因为粪便可制成粪肥,用以增强土地肥力,提高土地产出。

以牲畜和人类粪便做成的粪肥,一直是东方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使用粪肥的记录。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出现了“基肥”、“追肥”、“种肥”等不同的粪肥技术,只是当时尚未有专门命名。

明清时粪肥高度商品化,出现了浓缩混合肥料的代表——粪丹。

粪丹不但肥效其高,还具有防虫作用。

屎壳郎看到都会流泪。

许多商贩将粪丹、粪球、粪饼,搭配种子配套售卖。

生态闭环了,家人们。

粪肥的高效运用,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农业的土地产出效率。

明一代,江南田地仅占全国6%强,而税粮却占全国1/5以上——正是因为粪肥加工技术的发达而令江南的农业开发独步天下。来源:粪土重于万户侯——中国古代的粪肥史

粪肥在农业上的巨大作用,导致粪便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

为什么古代的很多公共厕所是私人开设的?

为了与人方便?

不,为了获取资源。

开设公共厕所,本质上是一个白嫖他人资源的行为。

搜集到粪便后,厕所所有者便会将粪便卖给有需要的农民,以此获利。

明清时期的皇宫中有专门的净房,许多宫女、太监就以此获利。

因为许多人认为宫中之人每日尽食珍馐,粪便比一般人更有肥力,也因此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粪便处理因此成为了一门好生意。

作为肥料,农民需要有人帮忙收集粪便;

作为污秽,居民需要有人帮忙清理粪便。

两种需求集中在了掏粪工身上,粪便处理成了两头收钱的好差事。

城市收粪收清洁费,乡村卖粪收肥料钱。

一个活,两份钱,暴利。

收粪工一时成了一个热门职业,不少人借此发家致富。

唐朝张鷟撰所著的《朝野佥载》中便写到有个叫罗会的人,靠收粪成为当地富豪。

“(罗)会世副其业,家财巨万。”

有暴利,自然就有暴力。

粪肥的暴利属性,吸引了暴力组织的入场。

收粪成为黑帮的“特许经营”行业之一。

黑帮们严格划分区域,每户人家的粪便都有严格归属。

掏粪工个个大富大贵?

不可能。

利润永远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掏粪江湖,也是如此。

手握大部分利润的人,叫“粪霸”。

你没看错,确实叫这个。

所谓“粪霸”就是掏粪工中的地头蛇。

他们霸占整条街区甚至地区的掏粪权,雇佣掏粪工分派工作,自己拿利润大头,而出力吃苦的掏粪工所得无几。

(过去北京城中的粪夫)

挑起马桶我就不能保护你,放下马桶我就不能养活你。

清末民初,许多大城市中的粪霸常因为争夺地盘引发械斗。

坊间传闻,时期,京城头号粪霸于德顺一人独霸小半个京城的掏粪权,名下房产上百,良田千亩,麾下更是粪工打手无数,是真正的“掏粪皇帝”。

隔壁日本也卷了起来。

过去的日本,由于肥料价格增高,引发了一种现在看来难以理解的罪行——偷屎。

“偷屎”二字听起来荒谬绝伦,但实际上并不好笑。

因为迫于无奈偷屎的,都是贫苦到连肥料都买不起。

而“偷屎”在当时是重罪。

但即便如此,依然阻止不了他们铤而走险。

8

为何东方能够高效的利用粪肥,而西方却将其弃之不顾?

实际上,西方农业中也有使用粪肥的记录。

根据古希腊神话,大力士赫拉克勒斯首先发现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的作用。

欧洲许多封建领主也会强制农奴将牲口驱赶到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放牧,以此霸占粪肥。

但基本也仅限于此,西方农业并不像东方的同行那般重视粪肥的作用,并开发出各种粪肥技术和产品。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东方文化更为强调经验主义。

粪肥便是一个典型的经验主义的产物。

而西方更为强调定量定性的确定性。

因此发明了化肥。

另一种原因,是不同的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别所致。

欧洲农业模式主要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地中海农业模式,对于土地单产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花费大量人力去收集粪便制作粪肥反而会导致更高的生产成本。

因此,欧洲的普遍做法是利用牲畜粪便和田中庄稼梗草做自然育肥。

而以我国为代表的水稻小麦等种植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模式,更追求精耕细作,追求单位产出量。

即便是我国自身的粪肥使用分布,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农耕农业与混合农业的区别。

粪肥的使用普遍是在南方大量使用后再传到北方,且在南宋明清这段时间蓬勃发展。

为什么是南方?

因为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以种植业为主,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而北方则多为畜牧与农耕的结合,对粪肥技术要求不高。

因此南方对粪肥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是宋—明清时期?

因为这一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大量人口集中在南方。

更多的人口,带来更高的粮食需求,对土地产出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因此也需要更强而有力的施肥技术。

一切,都离不开环境的选择。

9

但再高的效率也扛不住人炸。

清朝时期,由于红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粪肥的高效利用,人口开始爆炸性增长。

在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清朝人口总数从千万级迅速增长至破亿。

到咸丰年间(1851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高达4亿3千1百万。

有多少张嘴,就有多少个屁股。

十倍的人口带来的是十倍的粪便。

但田地只有那么点,厕所只有那么些,粪夫也只有那么多。

高产作物能够舒缓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但这也意味着田地面积没有明显增长,也就不需要更多的粪肥。

同时人口过快增长,导致基础设施无法跟上,特别是城市。

人多厕所少是常态,厕所、马桶清扫不及时也是常态。

没人清扫马桶怎么办?

倒街上。

全国各大城市均是如此。

清末著名企业家王锡彤在《抑斋自述》中提及1898年的天津的路况称:

“道路之污秽,街巷之狭隘,殊出情理外。沿河两面居民便溺,所萃不能张目。”

即便是京城也没好到哪里去,据《北京胡同志》记载:

“1911年,北京城区只有官建公厕3座,私建公厕5座。”

而且,那时候的公厕是收费的。

能免费拉地上,就不会有人化钱拉厕所里。

于是人们更习惯在街上随地大小便,女性则在家里用尿壶拉完再倒到街上。

“京师溷藩,入者必酬以一钱,故当道中,人率便溺,妇女辈复倾溺器于当衢。”

很多那时候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类似的描述?

10

还记得前面我们讲到的伦敦吗?

工业革命的降临让欧洲不堪重负。

14世纪人口还是10万的伦敦,到了19世纪激增到240万。

同时抽水马桶的出现也使得情况“屎上加霜”。

抽水马桶由英国哈灵顿爵士于1596年发明,并交给女王使用。

但由于抽水时声音响亮,导致女王不好意思使用这一产品。

在王室那里不讨好,在平民身上也没落这好。

16世纪的伦敦没有排污管道,也没有自来水。

抽水马桶想实现抽水冲刷,需要将马桶与污水管连通,一相连,粪坑的臭味便直通房屋。

种种原因导致民众更习惯传统的便盆和封闭式马桶,抽水马桶难以推广。

直到200年后,苏格兰表匠亚历山大·卡明对其进行改进,将设计了S型管道,借助水封住臭味,才使其得以进入千万家庭。

(亚历山大·卡明设计的S型管道马桶)

但抽水马桶的流行给城市带来的,却是灾难。

为啥?

因为此时,化粪池已经被发明了出来。

但同时期的伦敦并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大多数家庭都是在自家地窖下挖一个化粪池,直接与马桶相连。

全家老少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直接堆在化粪池中。

再大的化粪池也有满的一天,满了之后怎么办呢?

两个办法。

一是请掏粪工来定期清理,掏粪工会将粪便运往伦敦城外,作为肥料卖给农民;

二是任由化粪池自由生长,堆满后溢出流到街上。

当你给人两个选择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想的肯定是合理的那个,实际执行的必然是不费力的那个。

无他,成本。

在那个年代,由于清理化粪池脏、累、危险(易发生沼气爆炸),掏粪工是一门颇受尊敬的职业。

尊敬来源于有钱。

由于伦敦的快速扩张(城内到城外距离增长)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人口增多),导致掏粪工收费不菲。

市民们普遍不愿花高价请人来掏粪,基本都任由粪便污水从化粪池中满溢出,随意流到街上。

在当时,在伦敦境内任何一条河流水道上建厕所,又或者是未经批准倾倒粪尿秽物,都是违法的。

官方唯一认可,可用于存放民众日常排泄物的方式,只有最古老的污水处理系统——挖坑。

11

暴涨的人口使得伦敦市政压力骤增,挖坑的速度赶不上人们排泄的速度。

伦敦当局不得不默许居民接入雨水排水管,将污水直接排入泰晤士河。

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制造业兴盛一时,人口和工业产业大量聚集在泰晤士河两岸。

无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这样直接排放到了泰晤士河中。

生活产生的污水尿粪,行人随手扔下的食物残渣纸袋,肉贩子屠宰剩下的动物骨渣内脏,还有各种猫狗老鼠的尸体,全部汇聚在这条英国最出名的河流中。

整个泰晤士河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水上垃圾场。

现在大家都嘲笑恒河水,但当年的泰晤士河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或许就是英联邦意志代代相传的意志吧。

暴涨的城市人口与肮脏的城市环境,成为了疾病的温床。

每到夏天,随着气温升高,粪便中的细菌都会随之起舞,顺手带着无数英国绅士飞向天国。

1831年,霍乱爆发,一年时间内整个英国便有3万人因此丧生。

伦敦成了粪都,但实际上此时整个欧洲皆是如此,另一个与伦敦齐名的大城市巴黎也不遑多让。

泰晤士河和塞纳河齐头并进,成为两大屎尿飘香之河。

仅有抽水马桶不够。

他们需要的,是下水道。

12

下水道的出现远比大众认知的要更早。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了“豪华”的下水道——马克西姆下水道。

公元前6世纪左右,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伊达拉里亚人建造了直通台伯河的下水道。

罗马帝国崛起,伊达拉里亚人被纳入其中。

他们将下水道进行扩建,7个分支流经城市的不同街道,最终汇入主道马克西姆下水道。

先进的下水道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罗马人民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四通八达的下水道起到排污作用;

暴雨来临时,下水道又成为了疏通防涝的工具。

正是有下水道系统的存在,才让罗马的排污不再成为问题,善于交际的罗马人才有了把公共厕所开发成娱乐场所的条件。

罗马的“厕所文化”也才能跨越历史长河直至今日依然为人赞赏。

(马克西姆下水道)

甚至距离其建成已经2500年后的今天,该下水道仍在现代罗马投入使用。

羡慕吗?

不用羡慕,因为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下水道。

早在900年前的宋朝,中国南方小城赣州就已经建成了一条宏伟的地下长龙。

这条建于900年前的下水道至今依然承担着赣州人民日常生活的排水功能。

(赣州下水道福寿沟水窗)

赣州的下水道和罗马一样,既用于生活排污,也用于抗涝防洪。

因为地下水道的存在,即便城小人多,依然不为秽物所困,即便洪峰过境,依然生活有序,怡然自乐。

这是人类的智慧。

13

尽管下水道出现得很早,但实际上古代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下水道,基本依靠流经城市的天然河道、地表渗漏、露天蒸发作为排水方式。

为什么大多数古代城市没有下水道?

首先,是自然条件问题。

在工程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下水道的修建过于依赖地理环境,如地势、河道等因素。

同时,古代城市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下水道。

古代城市选择大多近水源,且道路房屋多为泥土、木制,渗水性强。

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北方城市,对于“水”的问题,它们更担心的主要“旱”,而不是“涝”。

而后是成本问题。

排污,从来不是城市建造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水源、饮食、农业、商业贸易等才是第一要素。

且相对于建设下水道这样的巨大工程来说,能够自然排放,依靠人力清理的成本实在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建设下水道呢?

当城市化到了一定程度,排污成为一个要重视的问题开始。

14

下水道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同样从英法开始。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伦敦巴黎屎尿飘香的故事吗?

粪尿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臭,而是疾病。

粪便流进河里,人从河中取水。

细菌传播由此展开,养蛊会养出蛊王。

于是霍乱登场。

历史上,霍乱的七次大流行,有六次出现于19世纪,最大的原因便是彼时恶劣的卫生环境。

在1831年那场夺走3万人性命的霍乱中,英国医生约翰·斯诺通过统计学方式推算出霍乱的污染源,是街道上一个被污染的水泵。

而后遭受污染的水井、水泵被拆除,当局要求市民不要饮用生水。

但是,即便不喝井水,粪水横流的泰晤士河依然像一颗定时炸弹一般,悬在英国人的脑袋上。

(泰晤士河上的死神)

他们急需一个完善的排污系统来处理伦敦不堪重负的卫生环境。

这时候,大英不做人的一面体现得一览无余。

即便斯诺医生的死亡地图已经甩到了议员们的雀斑脸上,但推脱成性的政府,仍然对肮脏的泰晤士河无动于衷。

著名工程师,约瑟夫·巴瑟杰前后5次提出下水道修建工程计划,均没能通过审查。

《泰晤士报》曾就此刊登文章称:

“我们宁愿冒霍乱之险,也不愿意被胁迫大搞卫生……违背我们意愿的大扫除,把我们宝贝的污秽强行洗刷,人最痛恨的事情莫过于此……”

跟大英的摆烂一比,隔壁的法兰西都显得如此眉清目秀。

15

巴黎的卫生状况和伦敦几乎不相上下,但巴黎政府对下水道系统更为重视。

巴黎的下水道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

早在1370年,巴黎便为了改善水体环境修建了第一条下水道。

但随着巴黎人口的增加,单一的下水道难以满足巨量人口带来的现实需要。

1832年,霍乱跟水源的联系被发现后,巴黎当局便重启了搁置百年的下水道系统的修建工程。

到19世纪中期,由塞纳省省长奥斯曼领导,工程师贝尔格朗担任设计师的巴黎下水道供水排污系统启动。

到1878年,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为巴黎修建了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

在这之后,巴黎的下水道不断向外延伸,总长度达到2400公里。

电影《尖峰时刻3》中,反派曾在巴黎的下水道中对成龙说道:

“巴黎的下水道在一百多年前建成,宣告了现代城市的诞生。”

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是现代城市排污供水系统的标杆,也是巴黎人的骄傲。

那巴黎好了,伦敦呢?

伦敦自有天收。

16

1858年,罕见的高温袭击伦敦,背阴处都在30摄氏度以上。

干燥的天气引发水位下降,整个泰晤士河像是一锅被煮沸的“金汤”一般,恶臭翻滚弥漫。

时值维多利亚女王举办巡游典礼,本打算到泰晤士河巡视一圈,但还没走到河边就被熏得打道回府。

由于实在太臭了,有市民调侃道:

“闻了之后还能活着,就是幸运至极了!”

令人窒息的气味,几乎让整个伦敦陷入瘫痪。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恶臭事件”。

由于恶臭难忍,民众开始抗议,声讨泰晤士河的恶臭。

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小巴黎。

抗议有用吗?

没用。

但臭味有用。

由于英国议会大厦就在泰晤士河河畔,所以被熏得最惨的反而是那些贵族议员老爷们。

天道好轮回。

趁此良机,巴瑟杰第六次提出下水道动工提案,被熏得棋魂出去的官员们没有再设关卡,仅用18天就通过了项目动工所需要的法律草案。

1859年,巴瑟杰启动伦敦下水道修建工程后,伦敦市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配合度。

大量市民放下工作主动参与义务劳动,极大的推进了项目进程。

(伦敦下水道修建)

在耗费6年时间,伦敦下水道于1865年正式投入使用。

投入不到两年,1867年7月,伦敦降下罕见大雨,暴雨倾盆而下。

面对严峻考验,伦敦排水系统应对自如。

排污、防洪、环境卫生等问题在其完工那一天,全部迎刃而解。

下水道的存在也切断了流行病的传播链路,让霍乱成为过去。

这个修建于150年前的下水道系统自此成为伦敦的主动脉,被世人称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一直使用至今。

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完善下水道排污系统的城市。

为什么不是巴黎?

因为伦敦建下水道完工时间更快。

由此也更可见大英的不当人。

明明建造成本更低,但火没烧到自己坚决不投钱。

17

伦敦、巴黎两大粪都凭借下水道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典范之后,世界各大城市纷纷效仿,下水道成为都市标配。

城市一体化排污系统工程的普及,让抽水马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自此,马桶成为公共卫生的象征,下水道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

街道的井盖,厨房的水槽,浴室的地漏,厕所的马桶,花园的阴沟,城市中所有的场景皆通过管道相互串联。

一条条贯通大楼和房屋的管道,成为无数钢铁丛林的血管,构建出了现代文明的代表——城市。

在这之后,下水道中出现的东西可不止是粪便了。

想想你都往自己家马桶里扔过什么。

尿液、粪便、隔夜的食物、残破的纸巾、死掉的金鱼、用过的计生用品,甚至有人在下水道中发现过活着的鳄鱼。

人类的多样性在阴暗污秽的下水道中尽情绽放。

所有的污秽和秘密,在无人关心的水流中,随着虹吸效应被吸入排污管道。

沿着穿越一道道水泥墙壁,落入下水道中,更更多的污秽汇合,走向污水处理厂。

在污水处理厂中,这些秽物经过沉淀、过滤、脱水等一系列步骤变成了固体,或是被填埋、或是被焚烧、或是被沤成肥料。

尽管在化肥诞生后,粪肥的作用只剩下宣传“有机”这一项。

但沤肥、填埋和焚烧这些低效的处理方式,依然是大多数粪便的最终归属。

就像那个经典的问题一样,即便蒸汽机已经发明上百年,人类使用能量的方式依然是“烧开水”。

18

厕所的演变,从侧面反映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常有人认为古人蠢钝而不自知,但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利用地利建造下水道,早早地用起了冲水马桶和公共厕所;

很多人以为今人先进聪慧,但下水道发展百年,处理粪便的方式依然逃离不了填埋和焚烧这种原始的方式。

所谓“文明”不过是在地下埋了几条管子。

但不要小看这些。

正是这几条管子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构建出了我们的文明社会。

矛盾吗?

这正是人类。

文明而野蛮,先进而落后。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Great Stink.Wikipedia.2017.11.03

【2】.John Snow.Wikipedia.2017.12.13.

【3】[[1]]卢明,陈代杰,殷瑜.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传染病学之父——约翰·斯诺[J/OL]抗生素杂志,2020(04):347-373[2020-05-01].

【4】.圂、清、屏、偃——厕所名义及其文化内涵.上海支部生活.

【5】.盘点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城市排水系统.广州水务.

【6】.排污、防病和减灾难于一体的伦敦下水道[J]减灾.伊田.2011.

【7】.厕所发展史数字科技馆.

【8】.The Cholera and the Thames.City of Westminster Archives.2017.

【9】第一条自建现代化下水道诞生于重庆.华龙网-重庆日报.

【10】.《大门背后》.[美]威廉·里奇·牛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1】.科学大家|粪便有力量!修复地球的“代谢断裂”.[美]丽娜·泽尔多维奇.

【12】.11-14世纪伦敦城市卫生状态考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涛.

【13】.粪土重于万户侯:中国古代的粪肥史.网易新闻.

【14】.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功能混合与分区研究【J】.山西建筑 2007(35).黄毅.

【15】.厕所革命.

【16】.巴黎下水道的秘密:“一切归一”理念源自古罗马.人民日报.王京涛.

【17】.回顾:中国“厕所革命”的30年故事.光明网.

【18】.访谈|环境史家唐纳德·沃斯特:史学不应边缘化非人类世界.澎湃新闻.

【19】.约瑟夫·巴瑟杰.

【20】.《马桶的历史:管子工如何拯救文明》.[美]霍丁·卡特.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屁:五谷轮回之气,恋爱中的禁忌

对于恋爱的情侣来说,屁是一个“色香味俱损”的不雅行为,自己千辛万苦打造的优质人设,极有可能崩塌在这一声“晴天霹雳”。

屁,不但是五谷轮回之气,更是恋爱中的禁忌。

它要在彻底释放之前,要用大脑这个话事人对括约肌发出灵魂三问:

你是谁?(液体?固体?还是气体)

你从哪里来?(流速?纹理?)

你要到哪里去?(摩擦度?排放量?)

屁自打离开了体内之后,就会立即消失在于你的视线之外,消失在茫茫人海。

像极了爱情。

其狡猾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你的前任哄骗你的,专门从网上批发摘抄的《恋爱日记》。

有专业机构表明,高达54.2%的情侣在正式交往两个月,甚至一年之后才能实现在另一半面前的“放屁自由”。

如果你的另一半从一开始就不介意,那么请尽情释放吧,那是自由与傲娇的空气。

科学界曾经一本正经地证明:一个人每天平均放十个屁。科学家都说了:将体内多余的空气释放之后,肚子并不难受,甚至有点享受。

无论是徐峥的《春光灿烂猪八戒》,还是王晶的《师兄撞鬼》,这些恶趣味导演甚至将其重新包装,甚至一度成为神话武器。

屁乃体内之气,岂有不放之理?成年男性每天大约释放一百一十立方的气体,女性的排放量仅有男人的二分之一。由于生理结构和摄入食物的不同,屁的结构也会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由于出现了电梯这个现代化办公的重要场景,其密闭的环境和经常失灵的通风效果,会无限放大空气污染这个世界性问题。

最理想的情况是,你排出了一小团,无公害、可降解、味道稀薄的气体,趁还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迅速逃离。

如此放屁,贼声贼气。

有时候,肠胃系统会出现紊乱,阀门管理松懈,就会造成重大问题:一般情况都是喷薄而出,瞬间高温的气体彻底颠覆电梯中的空气。

有时候,它就像是你和前任共同孕育的孩子,自以为认识它、了解它、能够控制它,殊不知它就像那叛逆期的孩子,迫不及待的想着你的现任谈谈,让她都听到你身体里最真实的声音,为此还准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演讲。

有时候,菊部地区有雷阵雨,你使劲藏着掖着,恨不得使出“吸星大法”生怕他厚积薄发,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晴天霹雳。

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如同轮船的汽笛,划破天际。

掌声响起来,你心更明白。

曾经有人腹黑地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如果自己刚刚泄露了气体,马上假装警觉地问:什么东西糊了?周围的好奇的人们,会主动自觉地将“芬芳”的气体吸走。

更腹黑的人会先下手为强,随机找出一个“替罪羔羊”。

毕竟,在公众场合下,失恋与放屁一样,都是不足与外人道的秘密。

就像是生活中哲理,处处充满了心机。

生活是如此美好,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走出电梯后再尽情释放,那是职场的基本礼仪。

常言道:有屁不放,憋坏心脏。大屁一放,浑身舒畅。

有时候,你能感觉到那一连串不怀好意的恶势力正在汇集,你着急忙慌地找到一个坑位,有预谋,有步骤地瓦解腹中的洪荒之力时,它忽然就直接平息。

屁是肠胃的先头部队,后面往往跟着一大坨的奥力给。

对那些饱受便秘之苦的人来说,每次哪怕都使出催促的洪荒之力,它都是高挂免战牌,主力部队纹丝不动,仅仅派出一些响彻云霄的轰隆之声和熏到你生活不能自理的邪恶气体。

这时候你才发现,肚子里有时也会不明所以。在九曲婉转、琢磨不定的花花肠子里,可能是藏着薛定谔的气体。

它通常是生活中积累的怨气,不仅善于伪装,还是低碳出行的天敌。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在《千金妙方》中写到:屁,臭也。急不可待,轻不肯堂放。在天子的朝堂上,这可是职场大忌,需要用巨大的意志力进行自我压抑。

古今中外,在职场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种“有害气体”。 多年积累,一朝尽毁。

屁的记载曾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历史文献《太平广记》:南北朝期间,有陈国使者来访,隋朝皇帝派大臣扮成仆人混杂在驿站里,使者在驿站态度轻狂,厥词大放。

大臣向皇帝回奏曰:“乃傍卧放气与之言”。上面一边说话,下面一边放气,没有一点使臣应有的礼仪。南朝的霸气,在交谈中泄露出去。

外交场合岂能容你恣意绽放?一点都不注意“大国雅量”。

隋朝皇帝根本没有召见这位使者,他也只能匆忙回国。

有诗为证: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你沉默。

你挥一挥衣袖,带走满屋的芬芳。

你屁颠屁颠的来,恰如你骚眉搭眼地走。

五谷轮回之所

“五谷轮回之所”

在长安街两边会有很多这样的装置,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谷轮回之所-厕所。

出恭蹲位

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大量民众会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特别是要到走一走逛一逛,是一代人的向往,到了游行日的时候民众更是不计其数,这就引发了上厕所的问题,于是政府就在长安街两边的人行道上还有城墙下方挖了上千个这样的临时厕所蹲坑。

一排几个相连的井盖位置就是男士小便池,而等距离隔开的井盖位置就是蹲坑,游行日的时候上面会搭上帆布罩子,结束后会把帆布罩子撤掉盖上井盖恢复通行,现在这些蹲位早已废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现如今到了节假日或者大典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客车移动卫生间,大典的时候西起民族文化宫,东至建国门桥便会安装4000余位移动卫生间,大大缓解群众的应急之便。(文:吴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