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时间:2023-12-28 14:09:32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德不配位”有多惨?靠人气打败殷桃,如今却沦落到无戏可拍

迪丽热巴因出演《克拉克恋人》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而走红,随后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她的美丽五官更是让众多人为之倾倒,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女神。然而,在获奖后,她却面临了口碑下滑的困境。网友们对其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她的演技和专业能力欠缺。由于角色定义和形象几乎没有区别,观众无法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演技也被认为相对僵硬,甚至被吐槽呆板。她的演技和专业度受到了质疑,被认为与她的德行不相配。尽管在热度和人气方面依然稳步上升,但她的专业能力始终存在不足。

迪丽热巴获得许多演艺机会,这得益于当初被杨幂签下并借助杨幂公司的资源和人脉。然而,她在每部剧中扮演的角色与以往几乎没有区别,观众很难给予深刻印象。她的演技始终僵硬,没有看到什么质的变化和技能上的提升,反响平平,甚至有些观众表示审美疲劳了。

迪丽热巴的奖项和演技受到了质疑,被认为不配得上这些荣誉。她参演的《漂亮的李慧珍》评分在她获奖后下降,目前仅为3分。这导致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动摇不稳。为了提升她的知名度和流量,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她参加了一档配音节目《身临其境》。在节目中成功淘汰了实力强大的选手并获得冠军,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质疑。

然而,她的表现引发了人们对节目可能存在黑幕的质疑。她的演技和专业度一开始就受到质疑,而这种声音只会变得更强烈。她的声望迅速下滑,网络上充斥着对她的责备声。许多人对她的成就和获奖提出质疑,指出可能有资本宣传或支持。一些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与老艺术家和专业演员相比,她差距太大了。

迪丽热巴在活动中常常展现出引人注目的身材和扭捏害羞的样子,这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然而,这种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适感,让人感觉突兀。她甚至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方式来获取关注,但这种方式却无法弥补她的演技不足。

为了提升自己的曝光率,她还参加了《奔跑吧兄弟》的录制。与鹿晗的合作使得她备受关注,成为综艺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她始终未能给观众们呈现令人满意的作品,也没有拍摄出有价值的影视剧。她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停留在清纯、嘟嘴、可爱的恋爱脑形象,而角色领域和演技方面似乎没有得到提升。

虽然她常常参与代言和广告拍摄,看起来很热门,但实际上她已经没有新的戏剧项目可参与,也没有其他演员愿意与她合作。她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他们也希望她在未来能够提升自己的演技水平,并呈现更多出色作品。毕竟,演技和专业能力的支撑才能使得演员在艺术世界中获得真正的认可。

迪丽热巴的虚火问题凸显了娱乐产业中只追求综艺效应而忽略演技的现状。为了提升自己的曝光率,她频繁参与各种综艺节目,并与其他明星合作,制造一些甜蜜的镜头。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的话题关注度,但也暴露了她在演技和专业方面的不足。

在追逐热度和媒体关注的过程中,迪丽热巴似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她一直没有呈现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也没有在演艺圈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与此同时,她的形象始终被局限在清纯可爱的角色形象中,缺乏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挑战和突破。

虚火注重的是短期曝光和话题关注,但长久而稳定的演艺生涯是建立在扎实的实力和专业的表演技巧上的。如果一个演员没有这样的支撑,即使外貌出众或拥有精彩的剧本,也难以持久地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肯定。

对于迪丽热巴来说,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角色形象的多样化是重要发展方向。她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接触各种类型的角色,并通过扎实的演技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她也应该保持谦逊和勤奋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和专业度。

总结起来只有通过真正的才华和努力,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认可和行业尊重。虚火可能会带来短暂热度,但真正的演技和专业能力才能让一个演员成为影视艺术的真正贡献者。

迪丽热巴有着广大的粉丝和影响力,她应该好好抓住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以更优秀的作品回报观众的支持和期待。迪丽热巴在出演《克拉克恋人》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走红,并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却遭遇了口碑下滑的困境。她的演技受到质疑,观众认为她的表演相对僵硬和呆板,而她的形象也缺乏变化和突破。

此外,她的虚火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频繁参与综艺节目和展示自己的身材等做法,让人认为她更注重短期的曝光和话题关注,而忽视了演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迪丽热巴来说,注重扎实的实力和专业的表演技巧,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和塑造多样化的角色形象,是在娱乐圈中长久发展关键。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人的这句话我们要如何理解?

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是: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违背了纲常伦理,立马就会消亡,当我们的德行不足以匹配我们的地位时,就会遭受灾厄。

那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们应该先知道“德不配位”中的“德”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中国传统中的“德”不光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它还指一个人的能力。

就像“天子有德者居之”,它不仅仅是指天子的道德水准要高,还指天子要有能够执掌天下的能力跟实力。后晋曾有人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正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一种理解方式,那就是人要学会入乡随俗,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就要用什么样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的小鲜肉演员,虽然一时靠着流量火了起来,但是他没有老艺术家们那种对自身、对演技的严格要求,甚至连背台词都成了一种需要夸奖的事,这不就是不能用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嘛,这样的小鲜肉演员最终也只能在时间的检验下被时代淘汰。

还有另一个例子就是,当年许多知识青年下乡时,无法适应环境,过得比老乡舒服多了,却还天天吃苦叫累,这也是德不配位的一种,也不怪被老乡骂棒槌,骂假清高了。

那既然德不配位的意思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既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那么上位者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行跟能力,并时刻控制自己欲望,不至于犯下大错,而那些暂时不能身居高位者,就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不要眼高手低,先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现在的职位,并且做得越出色越好。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当你的能力跟德行超出你身边大多数人时,你就肯定会取得更高的位置跟成就。

《中庸》中有一句话: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不要着急,不要觉得自己明明这么善良、这么有能力,为何反而混的不如那些“缺德”的人混的好,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慢慢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行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去;

行恶之人,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编辑 扶风

《菜根谭》: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中国人常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受得起金钱、权力、声望这些福报。否则,必定要承受灾祸。

《周易》有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菜根谭》里也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迂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德不配位,则富贵难长久,毕竟人的德行,决定着人的命运。

要享受福报,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修德就是改命的最佳良方。

1.功名富贵,源于道德,会长久

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只有心怀天下的人,富贵名誉才会留得长久。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是位有名的文学家,然而一生都在为民走。

在泰州为官时,他见当地的海堤常年失修,常有海水倒灌事故发生,让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范仲淹心生不忍,于是上书皇帝修建堤堰,以保百姓安宁。奏准后,范仲淹亲自上阵,率当地民众,日夜修堤。

然而,施工到一半,就遇上了海啸,死伤上百人。这下,让朝廷反对分子,抓住了把柄,纷纷表示,这是海神的警示,不能再修堤了。

关于“修与不修”这个问题,朝廷内部正在激烈的讨论,可老百姓等不起呀,心急的范仲淹就站在工地上等,看着海水慢慢地没过自己的身体,他却没有一丝后退。

为了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家,他舍生忘死的坚持,终于等来了修的决定。海堤完成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水灾。后来,当地百姓为感激范仲淹,更是将海堤取名为“范公堤”。

为此,范仲淹得了一笔赏赐,便在苏州买了一座宅子,请个风水先生一看,原来是块风水宝地,范仲淹一听,二话不说,立马捐出去建立学堂,让好运造福黎民百姓。

这位时刻心系百姓的范仲淹,却是家徒四壁,为官的俸禄,全都捐给了范家家族,他死的时候,就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

自此留下了“忠义传世”的风尚,成为范家家训,让子子孙孙简记,家族才得以承运800年!

正是范仲淹心怀天下的精神,流传于世,让我等后辈,以此态度求学,做事,做人。

《周易》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那些靠提升自己修养道德的人,得到的荣华富贵,才会像大山中的野花一样,山花烂漫,繁衍不断,不仅自己有福报,也会福荫后代,余庆子孙。

2. 功名富贵,源于功业,会失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就很好地诠释了韩信的一生。

众所周知,韩信,是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拥有独特的领军才能,一生从无败绩。可以说没有韩信,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他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人,在项羽身边呆了两年,还只是一个侍卫,因得不到重用,转而投靠刘邦,被丞相萧何看中,极力推荐给刘邦,从此他征战沙场,凭功封王,一步登天。

就连刘邦都叹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在韩信上任大将军之后,第一炮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旗开得胜的韩信,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短短几年之内,便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一切来得太过顺利,韩信成了刘邦手下的能将,无人不服,他开始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就在灭齐国时,韩信为贪功,对已经劝降的齐国,仍出其不意地攻占,以胁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无可奈何地刘邦只能照做。

此时的韩信,如日中天。更是在刘邦与项羽对战焦灼中,需要韩信支援时,他却只动嘴不动身,明摆着向刘邦讨要封地。

前途似锦的韩信,屡屡做出这种不义之举,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权威,刘邦心里早已恨透了他,可又忌惮着他的能力,最后还是萧何献计,将韩信斩杀。

本就功高震主的韩信,可谓名誉地位财富应有尽有。可作为臣子,却不懂得收敛自己,回避利益,最终落得一个身处异首,三族皆灭的下场。

《左传》有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个人就算你本事再大,如果心无敬畏德行不行,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古往今来,谁人不想考取功名,建功立业,享受富贵名誉,可这种富贵名誉在无德的人身上,也不是一成不变,永不可破的。

那些功高盖主被斩杀的已不在少数,或是居心叵测想谋权篡位的,到头来,所拥有的一切,最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

而真正有德的人,并不在意个人的成败荣辱,而是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百姓做实事,最终才会获得富贵名誉。

3.功名富贵,源于权力,会灭亡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不到民心的拥护,哪怕站得再高,拥有得再多,最终都会失去。

东汉末年,权阀大臣董卓,掌握天下权力,可谓是风光无限,最终被义子吕布斩杀

他没有祖辈荫庇,不得贵人相助,完全靠个人努力,一路杀伐果断,建立了西凉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军。

然而当时的朝廷,后宫干政,外戚专权,阉人朋党,引致朝堂生变,为救圣驾,董卓率军入京,在解决叛党之后,董卓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人一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就不再想受制于人。

于是董卓逼迫小皇帝刘辩下位,改立刘协为汉献帝,真正的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之手上又有军队,董卓更是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肆意滥杀,可谓是只手遮天。

目空一切的董卓,不仅荒淫无度,还允许自己的手下强抢民女,但凡有反对者出现,皆被其认定是乱臣贼子,施以酷刑,令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最终逼得民众忍无可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结果死于义子吕布之手。当董卓的死讯传出,全国民众欢声庆祝,可见大伙对董卓这人,简直就是人神共愤。

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去民心的董卓,遭到了万夫所指。他生前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这种靠暴力得来的富贵名誉,始终是德行有亏。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并不在于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也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强,而看他为人处世的德行有多厚。

人生在世,你的德行,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你可以无才,但不能缺德。人无德必招灾,你以权力得来的东西,最后也会凭德行而失去。

生而为人,贵就贵在有德,只有为人正直,与人为善,才能德行天下。

写在最后

《素书》有言:“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地薄者,大物不产”。

意思是如果水不深,又怎么能吸引大鱼呢,如果树木不茂盛,又怎么会有大的飞禽在这里栖息呢,如果我们的大地不丰厚,又怎么会有大的产量呢?

反观我们自己,如果德行不厚重,又怎么能载物呢。要知道付出才会有收获,知足才会有快乐,懂感恩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相反,如果德不配位,对于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经常去妒忌,去攀比,没事就去议论,评价,必有灾殃。

请记住,人在做,天在看,谁也逃不过。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面对灾害人类是时候反思和调整了

面对疫情,有人悲观,有人乐观,多数人处于中间,摇摆不定。

在疫情加剧的今天,悲观者认为此次人类将遭受重创,不仅疫情本身让人类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疫情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成为二战以后人类面临的最大灾害。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4月3日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猛烈程度对人类发起袭击,让他想起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第84步兵师一名年轻人的感受,现在就像1944年一样,有一种早期的危险感,这种危险不是针对任何特定的人,而是随机的袭击和破坏。

而有一些人很乐观,他们认为只要天气转暖,此次疫情就和08年的疫情一样,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

多数人的判断介于两者之间,听听这个也有道理,听听那个也有道理,疫情缓解时乐观一点,疫情加剧时悲观一些。

​他们很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热衷于搜集预测,并且是越准确越好的预测,恨不得精确到哪一天的哪一个小时。

然而,对于一件正在进行的事件,会随着对立双方力量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一些突况的出现而转向。变化是常态,预测只能建立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而难以面对一个全新的事物。面对全新的灾害,人类只能在拼尽全力后,才能将答案交给上帝。

人类的气数未尽。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处于天地之间的人类,是整个自然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就存在感知自身的能力,人类的气数还没有穷尽。虽然气数未尽,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巨大的不安,就像基辛格在战争中感受到的那种本能的不安。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在人类发展近百万年的历程中,在工业革命以后呈加速态势,据统计,人类近200年的发展比历史总和还要多。这种加速态势像两样东西,一个是刚刚点燃的火苗,突地一下爆发了,另一个是即将熄灭的火苗,最后一下的闪烁照亮了周围。我们更宁愿相信人类的加速发展属于前者。

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当前的人类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适应和改造这个世界。然而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肆意欺压原来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动物,扒它们的皮做成衣服,不为御寒只为虚荣,吃它们的肉,不为果腹,只为口腹之欢。对待环境强取豪夺,贪婪地改造山川河流为己所用。人类提前消耗了福分,“德不配位,必有殃灾”,人类的灵魂跟不上快速奔跑的身体,过于自信导致膨胀而目空一切,不均衡的认知束缚不了自己的失误。

人类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认知偏差。

人类科技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自身以及自身如何产生的机理,就像一个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如何出生,也没有充分认识自己一样,人类文明很可能就处于这个阶段。

工业革命的后期就是科技革命,近几十年科技的飞速发展令人类自己产生了幻觉,似乎离无所不能已经不远了,过于自信导致将发展定为第一目标,殊不知在人类还很弱小的阶段,面临的依然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在这个阶段面临突发灾害,首要想到的是保生存,而不是保发展。孰轻孰重很清楚,就不会发生信息扭曲的现象。

反思并及时调整,拼尽全力才能有所改观。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反思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没有反思就没有调整,将力量调整到最有利的部位,拼尽全力才能改变事物的走向。

人类过于自信。

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就没有受到过自然界的绝对威胁,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在提高人类生产力的同时,也让人类沉浸于自己营造的气氛中沾沾自喜,盲目自信。

人类过于自私。

可以说在自然界人类没有一个朋友,除了家养的狗。

人类过于相信竞争。

人类过于相信竞争能够促进发展,而没有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副作用,竞争促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快速形成了圈子,全球化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圈子。竞争使得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在贫富差距的木桶效应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人类欠缺均衡的整体认知。

人类依据现有的认知去选择文化,而文化支撑着人类本身。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已经摆在那里,里面有谦虚、低调、大度、周全、取舍、适度、仁慈、同情、忍耐、克制,很遗憾,现有的主流文化里没有这些要素。吃一堑长一智,才能选择更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文化。

对于此次疫情,乐观也罢,悲观也罢,在群体是概率,在个体就是灾难。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体头上就是一块巨石,生存不仅是整个人类的问题,依然是每个人的首要问题。

《周易·系辞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德行里,藏着他的人生起落。

若是一个人名不副实,只会压垮自己。

德薄而财厚,财必移其位

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一个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财富,只会让这些财富压垮自己。

因为没有品德的人,在过多或者来得容易的财富面前,会迷失自己的心智,让欲望吞噬自己。

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梦想,小何因为一张彩票实现了这个梦想,可是因为德行浅薄,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

有了钱的他沉不住气,出门大手大脚,迅速引来了一群狐朋狗友,也引来了一些贪慕钱财的女人。

听着身边人的恭维,他格外厌烦妻子的唠叨,最终在纸醉金迷里迷失了自己,执意要和妻子离婚。

甚至,他还被所谓朋友带去做各种投资,不懂这些的小何最终中了别人的圈套,不仅被骗光了所有的钱,还背上了巨额欠款。

短短时间,如同黄粱一梦。

很多德行不够的人,都会像小何一样,当财富来临时,就会把自己迷失在里面,忘记什么是对错,忘记谁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

还有那些不从正道获取财富的人,也会这条“人生捷径”上,付出了代价。

和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著名的贪官,也得乾隆皇帝的信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赢家”。

虽然和珅在没有成功之前很勤奋,但是在成功后他没有抵制住金钱的诱惑。

他会利用职务之便,私吞贡品;他按钱卖官,掀起了朝中的贿赂之风;

他还趁人之危,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低价买进土地等,并以此获利。

可和珅哪里知道,他风头的背后,一把致命的刺刀已经悬起。

护着和珅的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就对和珅动了手。

和珅经营了那么久的财富,尽数归到了嘉庆皇帝的口袋,据记载,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总收入。

尽管和珅有一时的风光,但还是因为德不配财,最终落地“和珅倒,嘉庆饱”的下场。

一个人有多大的德行,就承载多大的财富,否则,财必移位。

就如《了凡四训》中说:“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的确,外财不富德穷人,只有在德行的依托下,才能真正的拥有财富。

德薄而位尊,灾祸则临身

俗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和所处的位置不成正比,那灾祸必然就来了。

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一个例子。

李斯是一个没有道德品行的政客,为了得到高位,害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韩非子不善于表达,所以不被韩王看重,但是他所写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书,得到了秦王的赞赏,并感叹“如果可以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流该多好呀”!

秦王的感慨让李斯很嫉妒,便在背地里说了很多韩非子的坏话,还想方设法陷害韩非子,最终逼韩非子在狱中服药自尽了。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又在赵高的威胁和诱惑下,与人一起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让胡亥成为了皇帝。

从此秦国岌岌可危,而靠陷害别人成功的李斯,也被比自己更诡计多端的赵高所害,最终“具五刑”并腰斩。

当一个人不看重自身的德行,只顾追求自我利益,那灾祸也就不远了。

《庄子·让王》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楚昭王复国了,很感谢屠羊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表示自己只想要自己的羊肉摊。

楚昭王的执意要给他一个大官,屠羊说说:

“这职位,我知道比宰羊的工作更高贵;这万钟俸禄,也比宰羊的收入多很多,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君王有行赏不当的声名呢?我只想恢复我的羊肉摊。”

在高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人很少,但也只有明白位需配德,才能远离灾祸。

修德惜福之人,必能厚德载物

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德以配位、德以配财呢?

《周易》中这样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所谓德,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生活、做人等。

比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在我们做一些好事、善事的时候,就是在为自己修德。

这样,就可以承载到金钱、权力、名望等这些“万物”。也就是说,你的品德越好,你所能承载的财富和地位越高。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283-363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 (《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古有“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德、立功、立言。

其中立德便排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回溯历史,那些流芳百世的人,无不是有品德的人。

一代名将曾国藩也这样告诫过自己的弟弟:“德不配位,是最危险的!那些靠吹捧和糊弄老百姓,神化自己的人,一定会摔的很惨!”

所以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德行,每次去办事,他都会送上一份随手礼,包括门房在内,而礼物也是用心挑选的。

但别人送礼的时候,他总是会婉拒,实在拒绝不了,就收一份最少的,并给对方一份回礼。

他更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去报复别人,也不会利用权力去搞小动作让自己家财万贯。

久而久之,文武百官越来越尊重曾国藩,下属也心甘情愿听从曾国藩的指挥。

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一个人先修自己的德行,事业和财富,便都会随之而来。

因为一个人品德,也是他的风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