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炙烤的意思(烘烤的意思)

时间:2024-01-27 15:26:49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劫难,是宇宙中怎样浩大的灾难?

以下文字都是神话传说,对于拓宽我们的想象力有用,但请不必当真--水殿风凉

引子:从科幻和灾难说起

我们从《三体》和许多科幻灾难片里见到过许多世界恐怖的末日情境:滔天洪水涌上陆地,漫天野火烧光城市,飓风恶浪卷走人畜,极寒冰雪凝固世界,大地硝烟弥漫战火笼罩天空,可怕的三体人仅用一个水滴就瞬间毁灭地球人庞大的舰队,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

虽然这些都是科幻里的想象,但是对于未来的瞻望,对生命、人类、世界生死存亡的终极关怀,总是会使我们深深思考:我们为什么会遇上这样的灾难?这些灾难会不会真的来临?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

一.汉武帝和劫灰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寄恼韩同年二首.其一》: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他还写过另一首诗《子初全溪作》,里面有一句: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

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古诗中关于劫灰与劫难,屡见不鲜,它们都是个什么玩意,让诗人们经常吟咏感叹人世无常?今天让我来说说这里面的故事。

东汉时,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这个昆明池却不是昆明的滇池,是当时长安城里的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以便征服昆明夷和南越,故名昆明池。

开凿的时候,在地下挖出了黑色的泥砂,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也不知道这是啥,就找来滑稽多智、博学多闻的东方朔,说你这家伙应该知道,快告诉我这是什么?

东方朔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曾跑到天上偷过王母娘娘的蟠桃,他当然知道,可是他也不说,只是卖了个关子,说以后会有西域人来,他会告诉我们这是啥。

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果然来了个天竺僧人,名叫竺法兰,他不是自己跑来的,是汉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专程请来。

人们这时候就想起了东方朔说的事,大家就向竺法兰请教昆明池里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竺法兰就说:这玩意啊,就是世界毁灭的时候,大火焚烧整个世界,直至毁灭一切,最后留下的就是这个东西,名叫劫灰。

二.劫是什么

劫,是劫簸颰陀的简称,又称劫波,是古印度人纪年的名词。鲁迅诗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是历经战火仇恨,我们将种下和平的种子,并没有劫难如波浪的意思。

古印度人对于时间空间的想象极为深邃浩渺。以前我写过忉利天三十三天的文章,略为描述过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小的方面,他们先把一个人所处的地方分为“四维上下”,即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这个界限就叫界,加上时间观念,30年为一世,所处的一个空间就叫世界。这个世界里最小的物质是微尘,最大的是须弥山,其中还有日月、四大部洲和二十八层天。

在大的方面,他们把时空分为世界,一千个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汇聚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汇聚成一个大千世界,每个三千大千世界里,只有一个佛主,就叫佛土,是这个佛所教化的空间。佛经上常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极乐”,这个空间感就特别宏大壮观了。

世界有成就有坏,有诞生就有毁灭,从诞生到毁灭的这段时间,就叫劫。劫是时间单位。

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

小劫:人从寿命八万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寿一岁,一直减到寿命只有十岁时,这是一半个小劫,也叫减劫。然后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增寿一岁,又回到八万岁时,这个叫增劫。减劫、增劫的时间,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里面对应“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即是四个中劫对应“成住坏空”。成,是诞生,世界还不稳定,世界没有生灵。住,是稳定阶段,只有这个阶段才适应人类居住。坏,是居然变化,破坏阶段,没有人了。空,完全毁灭。经过空,二十个小劫后,世界又走向成,循环往复。

三.劫的时间长度

一劫是1680万年。提婆达多犯五逆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等五事,在地狱中就要呆这么长时间。

一个中劫约为3.36亿年,梵先行天的寿命就是二十小劫,即一个中劫。梵众天的寿命是两个中劫,却四十小劫。大梵天的寿命是三个中劫,即六十小劫。最后一个中劫,世界已经毁灭一空。

这样一个大劫约为13.44亿年。

一个大劫包含了世界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到了第三阶段时,剧烈的变化出现,灾难就开始降临了。劫难共有六种类型,大的有水火风三灾,小的有刀馑疫三害,每一难的来临,都会使人类和生灵遭受极大的伤害。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间在第二中劫,即住这一阶段。前面说了,成住坏空四劫中仅有住劫环境稳定,适于人类生存。现在处于住这一中劫的第九小劫,在二十小劫的中间。

在这个中劫里,有刀馑疫三害轮番登场上演,为害人类和世界。它们到来的顺序,各有不同的说法,刀兵,疫病,饥馑分别来临。这里且按照《立世阿毗昙论》上的说法,谈谈住这一中劫里的灾害情况。

四.小三灾

1.疫病劫

疫病就是瘟疫疾病,三小灾里的第一个灾害。

这个时候,不时有大的疫情发生,各种疾病同时生起。地球上一切国家,所有的人无不染病。鬼神也生起嗔恶心,行凶作恶传递疫情为害世人。直到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岁,身材矮小,只有40到60厘米高。

人们吃的东西贫乏得可怜,得到野草和稗子的籽来吃就是相当不错的了。穿的衣服以毛发编织的为最好,只能用刀棍这些原始武器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人们都不行正法,贪婪邪淫非常流行,恶鬼到处损害人类。各大国的王公贵族全都消亡,所有土地都没有国家治理,人们只在一些小的地方成片居住,而且相距非常遥远。

没有人行医治病发放药物,人们遇上了瘟疫疾病只有等死。因此死亡的人无量无数,也没有人收埋送葬,到处白骨垒垒,覆盖了了整个大地,千家万户一时成为空荡荡的场所。

在这一小劫的最后七天内,所有人类几乎全部灭亡。

这时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把仅剩的一万人集中在一起,其中有男有女,留下来作为人种,想办法把他们保护起来。因为这一万男女能修善行,那些鬼神也不想把人类全部灭尽,反而拥护他们,让他们不怕恐慌心情宁静下来。

又过了七天,所有的疫病突然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恶鬼都不见了,人类的饮食衣服也都好起来,心里想下雨天上就下雨,天上阴阳调和,地上食物甘美,人类的形状外貌变得漂亮可爱,再也没有疾病。人们相亲相爱,相处开心快乐。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每一百年就增加一岁的寿命,最长直到两万岁。这些人命终后都会进入善道,再从善道转生人道,以后又将从人道转生天道。

第二个小劫里,人们都从第一劫里寿命两万岁的人转生而来,他们的生活非常安逸富足,因为他们的言行与善法相应,寿命达到四万岁,命终后进入天道。

第三小劫里,人们的寿命达到六万岁。

第四小劫里,人们的寿命达到六万岁,那时候女子到了五百岁才谈婚论嫁。人们这时候没有别的病,只有大小便利、寒、热、淫、饥、衰老这七种毛病。这时候一切国土上繁荣富庶,世界安定有序,没有盗贼抢劫,人们劳动时间少却收获特别多,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否极泰来,从此后,人类由修十善,慢慢起了贪嗔痴三恶,从贪嗔痴三恶慢慢升起了十恶,他们的寿命也就以每百年减少十岁的速度递减,一直到寿命只有十岁才停止。如果佛不出世,就会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如果佛法出世,寿命就暂时停止不递减,正法消逝,寿命一样减少下去。

2.刀兵劫

刀兵是人祸,即是战争。是三小灾害里的第二个灾害。在住这一中劫里,总会发生剧烈的军事战斗,矛盾积累,直至世界大战。缘由是由于人们从寿命十岁时,开始有了邪见并且日渐增长,父母兄弟之间好勇斗狠,诸侯国家之间你攻我伐,四方征讨不休,最后爆发巨大的战乱。

如同病病灾难一样,最后一场大战打得人类几乎全部灭绝,敌我双方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典型的两败俱伤,好在除了人类,地球还没有毁灭殆尽。

最后的七天里,人们连武器都打得没有了,只有拿起草把木头石块作武器对着干。交战双方看到都打成这个熊样了,心里后悔后怕得要命,说我们这是何苦,打仗打到后来变成了这鸟样,什么也没得到,却把人类自己都搞灭绝了!

于是他们大生恐怖,各自作鸟兽散,遁入森林草原江海里逃难,分散在世界各地,却仍然死伤无数。

又过了七天,战火熄灭。有一个人在全世界寻找剩余的人,发现人类总共只剩下一万名男女了,都是奉持善法的好人,就组织他们安顿下来休养生息。从此后,大家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不再相互为敌,人人敬爱友好,从这一万人里才慢慢繁衍起更多的人来,又从十岁开始寿命直至增长到八万岁,如同疫病劫一样。

3.饥馑劫

住劫中第三小劫时,世界发生大饥荒,原因是天大旱,赤地千万里,大地焦土龟裂,水都喝不上,种植的粮食谷物得不到收获。当时人们的寿命短促,只有十岁,身材矮小,吃的东西都是野草稗子,穿的都是动物毛皮,因为穷困饥饿,大家的愚痴邪见日夜增长。

因为饥饿,只要知道哪里有食物,人们就会去抢去偷,伤人害命往往发生,由此造下无数恶业。到最后甚至有四五年天不下一滴雨,野菜树皮都啃光,饿死无数的人,直至一个个城市、一个个村落里的人全都饿死,除了偏远地方偶尔有几户人家存活。

最后七天内,有人出来寻找剩余的人类,发现只剩下男女一万人,留下来做人种。

过了这七天,大旱突然解除,天上降下暴雨,大地得到滋润,万物重新生长,粮食水果出现,饥馑之劫才解除。世界又回到最初的样子,人们生活幸福美满,寿命也从十岁起逐渐增至八十万岁。

五.大三灾

坏劫里的大三灾就是火,水,风三大灾害。前面说了住劫,现在略说住劫之前的成劫。

成劫就是世界形成的那段漫长的时间,有二十个小劫之久。在那久远不可计数的时光里,空中密布浓重的阴云,它们层层叠叠堆积,一直累积到高高的梵天世界才停下来。

阴云累积就会下大暴雨。这不是一般的暴雨,它无边无际无头无脑一直下,而且雨滴不是一般地粗大,它大得像车轴,长度像木棍,也是那时世界上没有了生物,如果有也早被这大雨给砸死。特大暴雨昼夜不停地下,没有一个停息的时候,一直倾泄了百千万年。大雨形成的洪水波涛填满四面八方,把整个世界灌满,洪水一直弥漫到遍净天才停止。

不知过了多久,暴雨终于停止,洪水世界里出现了四个大风轮,从四个方位吹向水中,吹起波浪连天,浪沫飞溅。飞起的泡沫冲向天空,泡沫在天上慢慢变成了梵天宫殿,又变成七宝宫殿。依次吹成他化自在天,夜摩天,欲界六天......狂风越吹,洪水越少,又往下形成了须弥山,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日月天子王宫,阿修罗王城,四大洲,狂风吹出大地后,不再吹浪,就有了大海,又在一切山海之外形成大轮围山,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此后进入住劫,人类就能在世上居住了。下面说坏劫三灾。

1.大火灾

三大灾还未来临前,世间的人都行善法,勤修十善,修成得第二禅的,上升到圣人道。天道的梵众预知灾难将临,就满世界宣传,叫众生快修无觉无观法门(好像是仅存最后的一句念佛法门),大家依这个方法尽快转生到光音天。

可是为什么要去光音天呢?

因为坏劫来临,世界先是大火燃烧,熊熊烈火从地下烧到地面,从地面烧到须弥山,四天王天,忉利天,再往上烧一直到光音天为止。光音天以下全部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统统毁灭,但光音天以上就没有火灾,众生遂得以保存。

为善的众生在光音天得以生存,那些为恶的怎么办呢?他们不是在地狱里吗,地狱不是一样被大火焚烧干净了吗?没有关系,他们会被自身业力转移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中受苦,而那些世界还处于住劫阶段,没到毁坏的时候,直到刑满才会释放。所以他们也不会被大火烧得魂魄都没了。

如果地狱众生恰好关押期满,他们就会生到人间,然后修无觉无观,去到光音天避难。饿鬼、畜牧、阿修罗乃至六欲天的众生,都依无觉无观上升到光音天。

燃烧的顺序,先是地狱被烧空,然后烧尽畜生道,再烧光饿鬼、阿修罗乃至他化自在天,最后是人类被烧光,世界空无一物。

不过劫火并非就能烧光一切,也有它做不到的,那就是舍利子,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

这时候天上陆续出现七个太阳,一个比一个猛烈,无边炎热炙烤着的世界,大海早已干枯,群山烤得通红,风势刮着烈焰往上烧光所有的天宫,据说连梵宫烧得渣都不剩。地狱也一样,地下起火,一烧而空。

第一个太阳出来焚烧,百草树木全都凋敝。第二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从一百由旬到七百由旬被晒干。第三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晒干一千到七千由旬。第四个太阳出来时,四大海只有一千由旬深了。第五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蒸发一空。第六个太阳出来,大地开始冒出浓烟,然后燃烧,蔓延,从须弥山到三千大千世界,一起燃烧,天上地下全都变成一片火海。第七个太阳出来,大地分崩离析,须弥山倒塌百千由旬,什么都没留下来,永无遗余。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白昼黑夜,都烧光了。大火焚烧的时间也特别漫长,是一小劫。

所有众生命终都升到光音天。在光音天里,众生没有形体,以念为食,无男女之分,心里思着食物就饱了,也因为根本没吃的了,只能进化出以思想为食的本领。

到这里,就可以知道人类从哪里来的:直到住劫来临,光音天人看到地上食物甜美,就飞下来吃,于是形体逐渐变得粗浊沉重,不能再回到天上,从而又有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从光音天来的生灵。

从此这个毁灭的世界被称为:器世间已坏,或坏器世间(人类能居住的世间叫器世间)。

2.大水灾和大风灾

水灾和风灾来临也是如此,把众生逼到天上,到水不能淹,风不刮的地方。

水灾风灾其惨烈程度与火灾一样。

水灾是从三定边天上降下热灰水,沸腾的热水从地面又涌到天上,淹没一切。

风灾是从四定边天空刮来狂风,风势由地下往天上刮去,摧毁一切。

七次大火灾后,会发生一次大水灾;七次大水灾后,发生一起大风灾。

世界毁坏后,经过二十小劫,这段时间就是空劫。空劫结束,世界进入下一个大劫,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本故事就这样完了,因为佛经里对水风灾写得简略,所以我也只能写到这里。

附带说说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佛经上说有三个原因:一是大火灾很久以后,天上遍布重重阴云,降下暴雨,从最上面的天一层层直冲洗到须弥山和大地,把天上所有宫殿的污水、脏水、厕所污水冲刷下来,汇聚到大地低洼处形成大海。二是海中神怪的排泄物也在水中。三是远古时期有仙人诅咒,说要让大海变成盐味,让它不能饮用。

好了,这个关于世界的终极故事就说到这里,请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当真,因为这些都是佛教神话传说,只是我感兴趣,且许多人也比较喜欢,也有利于朋友们写玄幻仙侠小说,以资素材之用。

总之,对于创作来说,想像力才是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赞曰:

昆明火劫惊人世,瀛海风涛撼客槎。

醉里忽逢王子晋,玉笙吹上碧桃花。

劫难,是宇宙中怎样浩大的灾难?

以下文字都是神话传说,对于拓宽我们的想象力有用,但请不必当真--水殿风凉

引子:从科幻和灾难说起

我们从《三体》和许多科幻灾难片里见到过许多世界恐怖的末日情境:滔天洪水涌上陆地,漫天野火烧光城市,飓风恶浪卷走人畜,极寒冰雪凝固世界,大地硝烟弥漫战火笼罩天空,可怕的三体人仅用一个水滴就瞬间毁灭地球人庞大的舰队,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

虽然这些都是科幻里的想象,但是对于未来的瞻望,对生命、人类、世界生死存亡的终极关怀,总是会使我们深深思考:我们为什么会遇上这样的灾难?这些灾难会不会真的来临?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

一.汉武帝和劫灰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寄恼韩同年二首.其一》: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他还写过另一首诗《子初全溪作》,里面有一句: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

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古诗中关于劫灰与劫难,屡见不鲜,它们都是个什么玩意,让诗人们经常吟咏感叹人世无常?今天让我来说说这里面的故事。

东汉时,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这个昆明池却不是昆明的滇池,是当时长安城里的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以便征服昆明夷和南越,故名昆明池。

开凿的时候,在地下挖出了黑色的泥砂,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也不知道这是啥,就找来滑稽多智、博学多闻的东方朔,说你这家伙应该知道,快告诉我这是什么?

东方朔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曾跑到天上偷过王母娘娘的蟠桃,他当然知道,可是他也不说,只是卖了个关子,说以后会有西域人来,他会告诉我们这是啥。

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果然来了个天竺僧人,名叫竺法兰,他不是自己跑来的,是汉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专程请来。

人们这时候就想起了东方朔说的事,大家就向竺法兰请教昆明池里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竺法兰就说:这玩意啊,就是世界毁灭的时候,大火焚烧整个世界,直至毁灭一切,最后留下的就是这个东西,名叫劫灰。

二.劫是什么

劫,是劫簸颰陀的简称,又称劫波,是古印度人纪年的名词。鲁迅诗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是历经战火仇恨,我们将种下和平的种子,并没有劫难如波浪的意思。

古印度人对于时间空间的想象极为深邃浩渺。以前我写过忉利天三十三天的文章,略为描述过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小的方面,他们先把一个人所处的地方分为“四维上下”,即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这个界限就叫界,加上时间观念,30年为一世,所处的一个空间就叫世界。这个世界里最小的物质是微尘,最大的是须弥山,其中还有日月、四大部洲和二十八层天。

在大的方面,他们把时空分为世界,一千个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汇聚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汇聚成一个大千世界,每个三千大千世界里,只有一个佛主,就叫佛土,是这个佛所教化的空间。佛经上常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极乐”,这个空间感就特别宏大壮观了。

世界有成就有坏,有诞生就有毁灭,从诞生到毁灭的这段时间,就叫劫。劫是时间单位。

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

小劫:人从寿命八万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寿一岁,一直减到寿命只有十岁时,这是一半个小劫,也叫减劫。然后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增寿一岁,又回到八万岁时,这个叫增劫。减劫、增劫的时间,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里面对应“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即是四个中劫对应“成住坏空”。成,是诞生,世界还不稳定,世界没有生灵。住,是稳定阶段,只有这个阶段才适应人类居住。坏,是居然变化,破坏阶段,没有人了。空,完全毁灭。经过空,二十个小劫后,世界又走向成,循环往复。

三.劫的时间长度

一劫是1680万年。提婆达多犯五逆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等五事,在地狱中就要呆这么长时间。

一个中劫约为3.36亿年,梵先行天的寿命就是二十小劫,即一个中劫。梵众天的寿命是两个中劫,却四十小劫。大梵天的寿命是三个中劫,即六十小劫。最后一个中劫,世界已经毁灭一空。

这样一个大劫约为13.44亿年。

一个大劫包含了世界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到了第三阶段时,剧烈的变化出现,灾难就开始降临了。劫难共有六种类型,大的有水火风三灾,小的有刀馑疫三害,每一难的来临,都会使人类和生灵遭受极大的伤害。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间在第二中劫,即住这一阶段。前面说了,成住坏空四劫中仅有住劫环境稳定,适于人类生存。现在处于住这一中劫的第九小劫,在二十小劫的中间。

在这个中劫里,有刀馑疫三害轮番登场上演,为害人类和世界。它们到来的顺序,各有不同的说法,刀兵,疫病,饥馑分别来临。这里且按照《立世阿毗昙论》上的说法,谈谈住这一中劫里的灾害情况。

四.小三灾

1.疫病劫

疫病就是瘟疫疾病,三小灾里的第一个灾害。

这个时候,不时有大的疫情发生,各种疾病同时生起。地球上一切国家,所有的人无不染病。鬼神也生起嗔恶心,行凶作恶传递疫情为害世人。直到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岁,身材矮小,只有40到60厘米高。

人们吃的东西贫乏得可怜,得到野草和稗子的籽来吃就是相当不错的了。穿的衣服以毛发编织的为最好,只能用刀棍这些原始武器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人们都不行正法,贪婪邪淫非常流行,恶鬼到处损害人类。各大国的王公贵族全都消亡,所有土地都没有国家治理,人们只在一些小的地方成片居住,而且相距非常遥远。

没有人行医治病发放药物,人们遇上了瘟疫疾病只有等死。因此死亡的人无量无数,也没有人收埋送葬,到处白骨垒垒,覆盖了了整个大地,千家万户一时成为空荡荡的场所。

在这一小劫的最后七天内,所有人类几乎全部灭亡。

这时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把仅剩的一万人集中在一起,其中有男有女,留下来作为人种,想办法把他们保护起来。因为这一万男女能修善行,那些鬼神也不想把人类全部灭尽,反而拥护他们,让他们不怕恐慌心情宁静下来。

又过了七天,所有的疫病突然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恶鬼都不见了,人类的饮食衣服也都好起来,心里想下雨天上就下雨,天上阴阳调和,地上食物甘美,人类的形状外貌变得漂亮可爱,再也没有疾病。人们相亲相爱,相处开心快乐。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每一百年就增加一岁的寿命,最长直到两万岁。这些人命终后都会进入善道,再从善道转生人道,以后又将从人道转生天道。

第二个小劫里,人们都从第一劫里寿命两万岁的人转生而来,他们的生活非常安逸富足,因为他们的言行与善法相应,寿命达到四万岁,命终后进入天道。

第三小劫里,人们的寿命达到六万岁。

第四小劫里,人们的寿命达到六万岁,那时候女子到了五百岁才谈婚论嫁。人们这时候没有别的病,只有大小便利、寒、热、淫、饥、衰老这七种毛病。这时候一切国土上繁荣富庶,世界安定有序,没有盗贼抢劫,人们劳动时间少却收获特别多,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否极泰来,从此后,人类由修十善,慢慢起了贪嗔痴三恶,从贪嗔痴三恶慢慢升起了十恶,他们的寿命也就以每百年减少十岁的速度递减,一直到寿命只有十岁才停止。如果佛不出世,就会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如果佛法出世,寿命就暂时停止不递减,正法消逝,寿命一样减少下去。

2.刀兵劫

刀兵是人祸,即是战争。是三小灾害里的第二个灾害。在住这一中劫里,总会发生剧烈的军事战斗,矛盾积累,直至世界大战。缘由是由于人们从寿命十岁时,开始有了邪见并且日渐增长,父母兄弟之间好勇斗狠,诸侯国家之间你攻我伐,四方征讨不休,最后爆发巨大的战乱。

如同病病灾难一样,最后一场大战打得人类几乎全部灭绝,敌我双方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典型的两败俱伤,好在除了人类,地球还没有毁灭殆尽。

最后的七天里,人们连武器都打得没有了,只有拿起草把木头石块作武器对着干。交战双方看到都打成这个熊样了,心里后悔后怕得要命,说我们这是何苦,打仗打到后来变成了这鸟样,什么也没得到,却把人类自己都搞灭绝了!

于是他们大生恐怖,各自作鸟兽散,遁入森林草原江海里逃难,分散在世界各地,却仍然死伤无数。

又过了七天,战火熄灭。有一个人在全世界寻找剩余的人,发现人类总共只剩下一万名男女了,都是奉持善法的好人,就组织他们安顿下来休养生息。从此后,大家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不再相互为敌,人人敬爱友好,从这一万人里才慢慢繁衍起更多的人来,又从十岁开始寿命直至增长到八万岁,如同疫病劫一样。

3.饥馑劫

住劫中第三小劫时,世界发生大饥荒,原因是天大旱,赤地千万里,大地焦土龟裂,水都喝不上,种植的粮食谷物得不到收获。当时人们的寿命短促,只有十岁,身材矮小,吃的东西都是野草稗子,穿的都是动物毛皮,因为穷困饥饿,大家的愚痴邪见日夜增长。

因为饥饿,只要知道哪里有食物,人们就会去抢去偷,伤人害命往往发生,由此造下无数恶业。到最后甚至有四五年天不下一滴雨,野菜树皮都啃光,饿死无数的人,直至一个个城市、一个个村落里的人全都饿死,除了偏远地方偶尔有几户人家存活。

最后七天内,有人出来寻找剩余的人类,发现只剩下男女一万人,留下来做人种。

过了这七天,大旱突然解除,天上降下暴雨,大地得到滋润,万物重新生长,粮食水果出现,饥馑之劫才解除。世界又回到最初的样子,人们生活幸福美满,寿命也从十岁起逐渐增至八十万岁。

五.大三灾

坏劫里的大三灾就是火,水,风三大灾害。前面说了住劫,现在略说住劫之前的成劫。

成劫就是世界形成的那段漫长的时间,有二十个小劫之久。在那久远不可计数的时光里,空中密布浓重的阴云,它们层层叠叠堆积,一直累积到高高的梵天世界才停下来。

阴云累积就会下大暴雨。这不是一般的暴雨,它无边无际无头无脑一直下,而且雨滴不是一般地粗大,它大得像车轴,长度像木棍,也是那时世界上没有了生物,如果有也早被这大雨给砸死。特大暴雨昼夜不停地下,没有一个停息的时候,一直倾泄了百千万年。大雨形成的洪水波涛填满四面八方,把整个世界灌满,洪水一直弥漫到遍净天才停止。

不知过了多久,暴雨终于停止,洪水世界里出现了四个大风轮,从四个方位吹向水中,吹起波浪连天,浪沫飞溅。飞起的泡沫冲向天空,泡沫在天上慢慢变成了梵天宫殿,又变成七宝宫殿。依次吹成他化自在天,夜摩天,欲界六天......狂风越吹,洪水越少,又往下形成了须弥山,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日月天子王宫,阿修罗王城,四大洲,狂风吹出大地后,不再吹浪,就有了大海,又在一切山海之外形成大轮围山,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此后进入住劫,人类就能在世上居住了。下面说坏劫三灾。

1.大火灾

三大灾还未来临前,世间的人都行善法,勤修十善,修成得第二禅的,上升到圣人道。天道的梵众预知灾难将临,就满世界宣传,叫众生快修无觉无观法门(好像是仅存最后的一句念佛法门),大家依这个方法尽快转生到光音天。

可是为什么要去光音天呢?

因为坏劫来临,世界先是大火燃烧,熊熊烈火从地下烧到地面,从地面烧到须弥山,四天王天,忉利天,再往上烧一直到光音天为止。光音天以下全部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统统毁灭,但光音天以上就没有火灾,众生遂得以保存。

为善的众生在光音天得以生存,那些为恶的怎么办呢?他们不是在地狱里吗,地狱不是一样被大火焚烧干净了吗?没有关系,他们会被自身业力转移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中受苦,而那些世界还处于住劫阶段,没到毁坏的时候,直到刑满才会释放。所以他们也不会被大火烧得魂魄都没了。

如果地狱众生恰好关押期满,他们就会生到人间,然后修无觉无观,去到光音天避难。饿鬼、畜牧、阿修罗乃至六欲天的众生,都依无觉无观上升到光音天。

燃烧的顺序,先是地狱被烧空,然后烧尽畜生道,再烧光饿鬼、阿修罗乃至他化自在天,最后是人类被烧光,世界空无一物。

不过劫火并非就能烧光一切,也有它做不到的,那就是舍利子,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

这时候天上陆续出现七个太阳,一个比一个猛烈,无边炎热炙烤着的世界,大海早已干枯,群山烤得通红,风势刮着烈焰往上烧光所有的天宫,据说连梵宫烧得渣都不剩。地狱也一样,地下起火,一烧而空。

第一个太阳出来焚烧,百草树木全都凋敝。第二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从一百由旬到七百由旬被晒干。第三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晒干一千到七千由旬。第四个太阳出来时,四大海只有一千由旬深了。第五个太阳出来,四大海水蒸发一空。第六个太阳出来,大地开始冒出浓烟,然后燃烧,蔓延,从须弥山到三千大千世界,一起燃烧,天上地下全都变成一片火海。第七个太阳出来,大地分崩离析,须弥山倒塌百千由旬,什么都没留下来,永无遗余。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白昼黑夜,都烧光了。大火焚烧的时间也特别漫长,是一小劫。

所有众生命终都升到光音天。在光音天里,众生没有形体,以念为食,无男女之分,心里思着食物就饱了,也因为根本没吃的了,只能进化出以思想为食的本领。

到这里,就可以知道人类从哪里来的:直到住劫来临,光音天人看到地上食物甜美,就飞下来吃,于是形体逐渐变得粗浊沉重,不能再回到天上,从而又有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从光音天来的生灵。

从此这个毁灭的世界被称为:器世间已坏,或坏器世间(人类能居住的世间叫器世间)。

2.大水灾和大风灾

水灾和风灾来临也是如此,把众生逼到天上,到水不能淹,风不刮的地方。

水灾风灾其惨烈程度与火灾一样。

水灾是从三定边天上降下热灰水,沸腾的热水从地面又涌到天上,淹没一切。

风灾是从四定边天空刮来狂风,风势由地下往天上刮去,摧毁一切。

七次大火灾后,会发生一次大水灾;七次大水灾后,发生一起大风灾。

世界毁坏后,经过二十小劫,这段时间就是空劫。空劫结束,世界进入下一个大劫,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本故事就这样完了,因为佛经里对水风灾写得简略,所以我也只能写到这里。

附带说说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佛经上说有三个原因:一是大火灾很久以后,天上遍布重重阴云,降下暴雨,从最上面的天一层层直冲洗到须弥山和大地,把天上所有宫殿的污水、脏水、厕所污水冲刷下来,汇聚到大地低洼处形成大海。二是海中神怪的排泄物也在水中。三是远古时期有仙人诅咒,说要让大海变成盐味,让它不能饮用。

好了,这个关于世界的终极故事就说到这里,请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当真,因为这些都是佛教神话传说,只是我感兴趣,且许多人也比较喜欢,也有利于朋友们写玄幻仙侠小说,以资素材之用。

总之,对于创作来说,想像力才是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赞曰:

昆明火劫惊人世,瀛海风涛撼客槎。

醉里忽逢王子晋,玉笙吹上碧桃花。

【商品检验】夏天来了!硬防晒做起来!

如何挑选硬防晒产品

炎炎夏日来袭 你准备好了吗?

炎炎夏季已经到来,防晒必不可少!紫外线不仅会把我们晒黑、晒伤,还会加速肌肤衰老,紫外线过敏的朋友受到暴晒还会发生严重的皮炎。夏日防晒,首推物理防晒,又称硬防晒,包括防晒伞、防晒服、口罩、防晒帽等,为皮肤物理阻隔烈日的炙烤。

如何正确选择硬防晒产品,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SUMMER

2022

防晒伞

防晒伞的产品标签上,应有以下内容:

GB/T 23147-2018《晴雨伞》;

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紫外线防护系数 UPF40+或 UPF50+。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表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大,代表防晒能力越强。

注意事项:

1.直立握伞,防护效果更好。

2.防晒伞淋雨后要及时晾干,伞布作为防紫外线纺织品,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潮湿的情况下所提供的防护力度可能会降低。

3.如果伞布上有严重的涂层脱落,或者磨损变薄,建议及时更换以保证防晒效果。

防晒服/帽/口罩

实际上我们日常穿的普通衣物,如果颜色够深、织得够密、布料够厚的话,也能起到防晒作用。但从更好保障防晒效果来讲,还是建议选择专门的防晒穿戴用品。

防晒服/帽/口罩通过在面料中加入防晒助剂,或者利用防晒陶瓷纤维与聚酯纤维结合,增加面料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

国内有两个标准规定了防晒服装及其防晒性能评定的相关要求:

1.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防日光紫外线性能的试验方法、防护水平的表示、评定和标识;

2.FZ/T 74007-2019《户外防晒皮肤衣》规定户外防晒皮肤衣的要求及标志等。

选择防晒穿戴用品应了解以下内容:

一是紫外线在织物上的通过情况一般分为光线透过率、反射率和吸收率。光线反射率和吸收率越高,透过率就越低,防紫外线性能越好。

二是GB/T 18830-2009规定,当样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40,且光谱透射比T(UVA)< 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三是标称“防紫外线产品”的产品标签上应对UPF进行标注,当40<UPF≤50时,标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

四是“防紫外线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有GB/T 18830-2009标准号,若产品为防晒皮肤衣,还应标明产品标准FZ/T 74007-2019。

“三步走”

正确选择防晒穿戴用品

第一步:看标签。

找关键字“GB/T 18830-2009”“UPF值”等,这些参数是合格产品的保障。产品标签中的各项指标,是由专业实验室根据标准中规定的环境、设备、材料,由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检测对产品进行防紫外线性能判定。按标准要求,结果中的关键参数和防紫外线性能判定须标识于产品标签上。

第二步:选面料颜色和密度。

同样材质,一般深中色系面料会比浅色系产品防晒效果更好;在同等织物条件下,衣服的编织密度越大,抗紫外线性能越好。购买时可以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透光少的防紫外线效果更好。

第三步:结合环境进行选择。

冬天在紫外线较强的地方,可以采用厚实、深色的服装实现防晒功能;而酷暑三伏天时,深色厚实面料所具备的物理防晒优势就变成了劣势,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轻薄面料进行防晒。

看到这里,你学会了吗?

END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12360海关热线”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供稿单位:济南海关

【商品检验】运动必备的速干衣你入手了吗?

【商品检验】海关带您了解进口婴童服装

【商品检验】又是一年“618”,进口纸尿裤囤货小贴士

【商品检验】儿童节的礼物你选对了吗?

【商品检验】“认可计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电气产品高效便捷流通

【商品检验】不做“胖墩墩”!这些健身器材,你用上了吗?

【商品检验】“待产包”水太深? 快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商品检验】海关小哥哥教你选购童车玩具

【商品检验】选购优质儿童服装小知识

【商品检验】儿童玩具怎么选 海关小哥来帮您

【商品检验】远离儿童用品的有害增塑剂 家长应该这样做

【商品检验】儿童陶瓷餐具安全风险及选购提示

【商品检验】铅矿进口指南

【商品检验】漏报船舶滞期费如何向海关主动披露

【商品检验】铅矿进口指南

【商品检验】进口餐具怎么选?海关带您关注舌尖上的产品质量安全

【商品检验】进口牙刷知多少?

【商品检验】商务部、海关总署4月1日起将对高氯酸钾出口管制,带您了解出口高氯酸钾最新政策

【商品检验】进口童装怎么选?

【商品检验】进口石材通关流程一览

【商品检验】你家燃气热水器合格吗?一起来防范于未“燃”吧

【商品检验】女神用品如何挑?海关来支招!

【商品检验】危险品出口 | 请关注这些防静电措施

【商品检验】科普 | 春耕,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商品检验】“国六”平行进口汽车来了

【商品检验】读书日——质量安全,让读书更放心

【商品检验】出口乙醇检验监管要求解读

【商品检验】一文读懂出口打火机检验监管

【商品检验】进口摩托车查验知多少

【商品检验】海关实验室助您安全使用吹风机

【商品检验】实用小家电选购攻略

【商品检验】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出口标准

【商品检验】选购童装你应该知道这些

【商品检验】进口牙刷新要求你关注了吗?

【商品检验】土工布,铺就美好未来

【商品检验】GB 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解读

【商品检验】美有秘密,进口化妆品标签小知识

【商品检验】邂逅房车于春光:C6驾照,说走就走!

【商品检验】一文看懂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入境验证

【商品检验】一只出口打火机的“体检”之旅

【商品检验】用电要牢记——排插篇

【商品检验】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中的进口商品检验知识

【商品检验】守护权益,共促消费公平

【商品检验】小商品关系着大权益

【商品检验】进口消费品检验典型案例,您值得关注

【商品检验】进口涂料检验监管政策解读

【商品检验】一篇读懂进口原油检验监管要求

【商品检验】一篇选“鹅”指南教你不惧寒冬

【商品检验】进口汽车常识,你了解多少?

【商品检验】一篇教你如何挑选滑雪装备

【商品检验】开学了!进口文具质量安全监测海关小课堂开课了!

辟邪求吉,传统春节防疫习俗中的中华智慧

作者:毕旭玲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春节蕴含着我们民族对于种族延续、家庭繁衍、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想象,是中华智慧传承的重要载体。

传统春节节俗异常丰富,其中有一类以防疫为主题的习俗集中体现了辟邪求吉的节日内涵,特别值得重视。这些习俗的形成是先民在长期与冬春季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防疫理念与知识的集中体现。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很多防疫习俗逐渐淡出了春节,但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与经验依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古人模仿方相氏驱疫动作所跳的具有巫术功能的祭祀舞蹈,后来发展为年终岁尾的重要仪式——傩仪

方相氏驱疫仪式是先秦时期就在官方和民间盛行的驱疫习俗。方相氏(也写作“方相士”)是先民创造的驱疫辟邪之神。方相氏驱疫仪式就是古人模仿方相氏驱疫的动作所跳的具有巫术功能的祭祀舞蹈。这种舞蹈后来就发展为年终岁尾的重要仪式——傩仪。“傩”字的本义是指人的行动符合礼仪,有气度,比如《诗经·竹竿》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句,描述的是佩玉女子行走时优雅从容的模样。而驱瘟仪式本以“难”字指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指称驱疫仪式的“难”字假借为“傩”,“傩”字的本义便逐渐废止了,演变为专指驱疫仪式的词了。

《周礼》记载了周代宫廷中的方相氏驱疫仪式:方相氏由四位勇士扮演,只见他们头上蒙着熊皮,戴着黄金铸造的四眼面具,上穿黑衣,下着红裳,手持戈和盾,率领一百个手下四处搜索疫鬼,然后击打、驱逐疫鬼。民间的驱疫仪式被称为“乡人傩”,《论语·乡党》载:孔子曾郑重地穿着朝服,站在台阶上观看乡人傩。“不语怪力乱神”是孔子的重要主张,但从他郑重地观看乡人傩的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时人对于傩仪的重视。因为瘟疫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即使是民间的驱疫活动,也是极为庄重的仪式,并非娱乐活动。

到了汉代,官方驱疫辟邪的傩仪有了变化。根据《后汉书·礼仪志》的记录,一种变化是时间上的。先秦时期的傩仪没有固定日期,一年四季只要瘟疫流行都可以“请”方相氏来驱瘟,但汉代官方仅在一年中最隆重的腊祭前一日举行大傩仪。腊祭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并祈求来年丰收的祭祀活动,我们熟悉的腊月就因腊祭在此月举行而得名。可以说,腊祭拉开了新年祭祀活动的序幕,而腊祭之前的傩仪则是腊祭的准备活动;另一种变化是在仪式方面,汉代大傩仪更隆重,皇帝与文武百官都要参与。腊月初七夜半时分,官员们扎着红头巾侍立于宫内,待皇帝在御座上安坐好后,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戴着四眼黄金面具的方相氏率领着由人扮演的十二神兽,一同驱赶、追打疫鬼。为了壮大声势,还要提前从官宦人家选出一百二十名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男童,让他们手持棍棒、鼗鼓(与今日之拨浪鼓类似)等不断敲打,协助方相氏驱逐疫鬼。宫中傩仪结束后,还要由千余位五营骑士将代表着疫鬼的火把押送到洛水边,投掷于洛水中,象征着将恶疫镇压于水底。参与驱疫仪式的男童被称为“侲子”,他们的加入为汉代傩仪增加了祛除儿童疫病,庇护儿童成长的新内涵。

汉以后,宫廷傩仪规模继续扩大,比如南北朝时的宫廷傩仪中有“侲子”二百四十人,到隋唐时期,“侲子”更增加至五百人。作为新年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宫廷傩仪中增加了“迎春”的内涵,时间也较为灵活。初唐诗人沈佺期在《守岁应制》诗中写道:“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诗中描写的是唐代皇宫守岁的情景,天子在迎春的除夕夜还欣赏了侲子们的驱疫表演,说明唐代宫廷傩仪已经成为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驱疫迎春的目的。唐代傩仪的表演性比前代大大增强,逐渐向傩戏演进。当代不少地区春节期间的傩戏表演就是古代傩仪的遗存,依然带有强烈的驱疫求吉内涵。

相传,驱疫辟邪的傩仪是由中华民族的共祖——黄帝创立的。此神话记录在《庄子》佚文中,经《太平御览》等文献的转载而留存。《庄子》一书中有《游凫》篇,有学者认为这一段佚文本是《游凫》篇的一部分,译为现代汉语如下:

游凫问:“现在的百姓为什么要举行驱逐瘟疫的仪式,敲鼓击铎,大声呼号呢?”雄黄回答说:“从前,民众常为传染病所苦,黄帝因而设立了巫咸这一官职,带领民众沐浴斋戒,以通九窍;敲鼓击铎,以振奋精神;劳动身体迈开步伐,使阴阳之气顺畅;喝酒吃葱,使五脏通畅。百姓不知道这些缘由,以为敲鼓呼噪真的是为了驱逐瘟鬼呢。”

《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讲道理,游凫与雄黄都是拟人化的角色,前者是一只水鸟,后者是一种中药材。此段黄帝立傩仪的神话解释了先民发明傩仪想要达到的目的,揭示了傩仪的本质。大多数驱疫行为——沐浴斋戒、敲鼓击铎、劳形趋步都可以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从而提高个体的抵抗力。而饮酒茹葱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杀灭进入体内的病毒。这些科学的防疫方法是非常珍贵的信息,曾代代相传造福了不少民众。

“爆竹”与“入屠苏”都是重要的春节防疫习俗,其中燃烧爆竹为驱赶传播寒热疫病的山臊恶鬼,饮用屠苏酒有预防瘟疫的功效

在描写春节的古诗中最出名的恐怕要数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爆竹”与“入屠苏”都是重要的春节防疫习俗。

“爆竹”在唐代也称“爆竿”,意思是用火烧竹竿,使其爆裂发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山臊。相传,山臊是一种生活于山间的疫鬼,又称为山鬼。它相貌类人,但只有一尺多高。《神异经·西荒经》说:山臊喜欢光着身子捕捉虾蟹。它不怕人,如果在野外看到行人点燃篝火休息,就会靠近,利用人类的篝火炙烤捕来的虾蟹,并伺机盗取食盐,用来佐食虾蟹。如果接触了山臊,就会感染“令人寒热”的疫病。“令人寒热”即怕冷发热,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症状。如何才能驱赶山臊,不让它靠近人,传染人呢?据说,曾有人尝试着将竹竿扔到火中,发现竹竿爆裂发出的声音可以吓跑山臊,后来就有了在新年第一天燃烧竹竿驱赶山臊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燃烧竹竿驱除山臊的习俗。《诗经》中有《庭燎》一首,描述的正是周代王宫在新年于庭院中燃烧竹子的情形。《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民众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房前燃烧竹筒,以驱赶“山臊恶鬼”。

作为一则重要的防瘟避疫神话,山臊神话其实反映了民众对于时间和高温杀灭病毒的认知。首先,民众在春节前后燃烧爆竹驱赶传播寒热疫病的山臊恶鬼,说明冬季是以发热为表征的传染性疾病的多发期;其次,以燃烧竹子的方法吓走山臊恶鬼的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可能反映了先民对高温能杀灭空气中的病毒的粗浅认知。

“入屠苏”即饮屠苏酒。屠苏,亦称屠酥、酴酥,屠苏酒是用中药浸泡而成的药酒,古人认为在春节期间饮用屠苏酒有预防瘟疫的功效,这种习俗至晚在南朝已经产生。《荆楚岁时记》载:大年初一早晨,一家男女老幼穿戴整齐,按照辈分依次拜年祝贺后要共饮屠苏酒。

相传,屠苏酒也是由黄帝发明的,所以又被称为“轩辕黄帝神方”。除了黄帝发明屠苏酒的神话之外,民间还流传着其他屠苏酒创制神话。南北朝时期的中医方书《小品方》说:让人不生瘟疫的屠苏酒配方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创制的,大年初一饮用它,能够避瘟疫及一切不正之气。而明代的《通雅》则说是唐代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调制了屠苏酒方。相传,孙思邈曾在常州城中居住,他看到冬末春初时民众常身染瘟疫,就潜心研读医书,拟出了一个药酒配方。常州的病患服了孙思邈的药酒后,身体很快康复。后来孙思邈公开了药酒配方,并告诉大家每年除夕时饮用此药酒可预防瘟疫。

神话并非历史,屠苏酒究竟是谁发明的并不重要,在黄帝、华佗、孙思邈分别作为屠苏酒发明人的神话中,我们看到的是古人以药酒防治瘟疫的知识传承过程: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在与植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些植物对于防治瘟疫有着特殊的效果,由此产生了黄帝发明屠苏酒的神话;汉末三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加剧了瘟疫的传播。在治疗过程中,从原始社会传承下来的瘟疫治疗方法不断得到补充与改进,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瘟病药方,由此引发了华佗发明屠苏酒配方的神话;到隋唐时期,随着治疗经验的累积,医者发现温热的酒可以加速药效的发挥,屠苏酒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药王孙思邈配制屠苏酒挽救病患的神话因此产生。

屠苏酒神话还传承了防止瘟疫人际传播的经验与观念。东晋《肘后备急方》载:全家一起饮用屠苏酒时,要从幼至长依次饮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明代《本草纲目》记录屠苏酒的饮用方式说:制作屠苏酒的药材配好后,装在三角形的红色袋子中,于除夕夜悬挂在井底,初一取出放于酒中,将药酒煮沸几次,去掉药渣后,全家人从幼到长依次饮用。喝完之后的药渣仍然放入井中。这里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第一,全家一起饮用屠苏酒是为了防止瘟疫的人际传播,即使一家中只有一人饮用,一里的百姓中只有一家饮用,也可以阻断瘟疫的人际传播;第二,饮用水是瘟疫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将炮制药酒的药材和药渣浸入井水,其目的就在于净化饮用水,防止疫病的传播;第三,从幼至长饮用屠苏酒的顺序与一般的长者为尊不同,既照顾了儿童体弱的特质,又体现了爱护幼小的传统道德观念。

春节饮屠苏酒防瘟的神话与习俗传承了以药物预防瘟疫的经验,它在古代得到了长期而广泛的认同,苏东坡有“但有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夕野宿常州城外》)之句,赞赏了屠苏酒的保健功效,并针对长者后饮的风俗评论说:我只要健康,不怕年老。

正月初五迎的众多财神中,影响力最大的赵公明曾是一位瘟神。其身份的变化,反映了先民面对瘟疫时的积极辨证思想

正月初五迎财神是春节节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迎财神仪式的隆重程度堪比除夕夜祭祖迎春。在众多财神中,影响力最大,最受人敬仰的就是赵公明。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财神赵公明在南北朝时曾是一位瘟神。梁代道士陶弘景在《真诰》中提到:以赵公明为首的五方诸神是专司“土下冢中”的阴神,手下有一千两百员,被呼为“瘟鬼”。《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一也说赵公明与刘元达、张元伯、李公仲、史文业、钟士季等各自率领二十五万鬼兵,在人间散播瘟疫。到隋唐时期,瘟神赵公明神话和信仰逐渐成为五瘟神神话与信仰的一部分。五瘟神,也称五瘟使者,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隋文帝曾下令为五瘟使者建祠。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大发展时期,人口聚集的集镇、城市不断增加和扩容,瘟疫暴发引起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公元832年,从剑南道(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至浙西道(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瘟疫,唐文宗在救灾的诏令中说:灾民中有全家都死亡的,由官府准备棺木,并出丧葬费,死亡一半及以上的民户都可以减免赋税。公元855年,江淮一带又发生另一场大瘟疫,唐宣宗下诏说:江淮数道因为旱灾和瘟疫,民众或死或徙,十室九空,收不上税,因此特赦三年。正因为瘟疫给古代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隋文帝为五瘟使者建造了神祠,定期祭祀他们,使瘟神祭祀进入了官方崇拜体系,企图通过祭祀瘟神控制瘟疫的传播。

五瘟信仰最深厚的地区在长江以南。可能因为环境湿热,易生蚊虫,古代长江以南常常暴发大型传染病,五瘟神话与信仰因此在这里受到了热烈欢迎。后来,五瘟使者中在民间威望最高的赵公明获得了特别的发展机会,成为至今仍广受欢迎的财神。

大约在蒙元时期,赵公明被封为赵元帅。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记录了赵元帅的生平事迹,说他是中南山人,秦代避世隐居,后修炼得道。该书还对他的外形进行了详细描述:赵元帅长着一张黝黑的面庞,头上戴着铁冠,手里执着铁鞭,跨坐于虎身上。这副威风凛凛的样貌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当代,执鞭、跨虎依然是财神赵公明形象的标志性特征。在《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赵元帅首次超越了瘟神身份,具有了更广阔的职司范围,比如能驱雷使电、呼风唤雨,甚至可以保佑打官司顺利,做买卖发财。至此,赵公明已经由单纯散播瘟疫的瘟神转变为多能神,而且是一位既可以救助瘟疫,又可以为商业经营行为保驾护航的善神。

此后,赵公明与瘟神的定位渐行渐远,并终于在明启了通往财神之路。明代神魔小说《北游记》叙述说:赵公明等本是擅自下凡的神仙,住在徐州府风清洞危害百姓,被祖师擒拿后受感化成为护佑百姓的善神。这种邪神转向善神的叙事为赵公明由瘟神向财神的转变做了铺垫。到《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已经成为一位比较明确的财神了。姜子牙敕封阵亡者,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四位正神,行使迎祥纳福、追逃捕亡之职。赵公明帐下四位正神分别为: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单从神名上,我们也可以了解这四位辅神都是专职财神,而作为四位财神上官的赵公明自然也是财神了。在江南地区,很多民众将赵公明与四位属下并称为“五路财神”,也称“路头神”,并逐渐形成在春节后店铺开市的正月初五迎接路头神的习俗。

赵公明由瘟神到财神的变化有深刻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先民面对瘟疫时的积极辨证思想:瘟疫的暴发已经是极坏之事,但如果人类可以寻找出治疗疫病的方法,瘟疫也可以被制服,如此便否极泰来。这种思想反映在神话中就表现为为祸人间的瘟神可以转变为造福人间的善神;另一方面,神话和信仰的出现或消失都与民众的客观需求有关,赵公明瘟神职能在明代的消失可能代表了当时一些民众已经认识到在与瘟疫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比求神拜佛更可靠。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主任)

来源: 文汇报

吃在街头,唇齿间的天堂与地狱

我从把印度食物“妖魔化”的各种网络视频中走出来,走向各个城市真实的街头小吃摊。

记者/薛芃 摄影/蔡小川

比尔亚尼抓饭是最受印度穆斯林欢迎的食物

吃完孟买最高级的泰姬陵酒店,坐在出租车上,一如既往的拥堵。汽车燃烧柴油排出的废气混杂着雾霾黏在身上,在一月最凉爽的季节就能隐约感觉到七月阳光的炙烤。几天后的1月15日起,印度就要开始进入夏季,从人与动物到空气、尘埃,整座城市都将更加骚动而慵懒。车再一次卡在路中间,司机见怪不怪地熄了火,我看着窗外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各色西式建筑,想象着当年在每一户光鲜窗户内的后厨,都是一大群印度仆人的战场。

车窗外有人敲窗,年轻的母亲穿着一身黄色沙丽,明亮艳丽但很多污渍,抱着个一两岁的孩子,一直敲窗户示意要点吃的。她的眼睛看都不看我,而是看着远处,飘忽不定的,似乎在寻找下一个目标,她大概压根没指望车里的人会给钱,不给是常态,给了是运气。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街上游走讨饭,累了就回到铁皮搭制的房子里休息,又或是随处找个地方铺一张毯子睡下。在印度,大多数的食物是穷人的食物。据说即使在今天,辣椒依旧是许多人能买得起的唯一调味品,因此也成为印度穷人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它们是“穷人的救星”。

每次从装修奢华、服务细致的高级餐厅里饱餐后出来,都是一场理想照进现实的穿越。这两个世界都是真实的印度,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是散落在城市街头不计其数的小吃推车,它们组成了这个城市最显眼的灰色地带。高贵的有钱人喜欢这味道,但又有些嫌弃,不情愿委身在路边端着一只小纸碗嘬着咖喱;真正住在贫民窟或睡在路边的穷人,又舍不得花那一两块钱去吃一碗人间美味,他们更愿意捡起别人吃剩的,犒劳一下自己的舌头。小吃摊周围聚集着各个阶层的人,每一小撮都是一个小社会。

贾玛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650年的莫卧儿时期,由于大量波斯人的进入,这是印度伊斯兰教迅速发展的时期。从水泄不通的主干道钻进一个小巷,向里走两边是各种小商品商铺,贩卖着来自中国批发品市场的零散商品。穿过这些商铺,慢慢靠近大清真寺,头戴白帽的穆斯林越来越多,这里是德里穆斯林最大的聚集区,也是穆斯林小吃最丰富的地方。

灌汤炸球是印度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之一,堪称印度国民小吃

大胡子的炸牛肉丸老板熟练地捏着肉丸,一个劲招呼我们尝尝。我要了50卢比的,相当于人民币5块钱。老板将一小捧肉丸放在报纸上,递给我,让我赶紧趁热吃,特香。印度的牛肉只有水牛肉,肉质不如黄牛肉那么紧致有嚼劲,但打成肉末搓成丸子的口感要好多了,再加上浓重的香料味,穆斯林的食物在印度也发展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我们吃了几个丸子,扭头一看才意识到老板的手这么脏!但吃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老板就是用这双手揪丸子、包丸子的,褐色的皮肤与牛肉馅几乎融为一体,指甲缝里似乎也藏匿着什么。傍晚天色朦朦的,老板劳作的双手好像完全隐藏在了这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中,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在意,一天下来,无数肉馅经过这双手进入油锅,手上还残留着什么早已不重要了。但不得不说,清真寺底下的这家炸牛肉丸的确很好吃,有点辛辣,吃完胃里有一点点灼烧感,但还是想再吃下一个。

阿姆利则街边的泥炉烤鸡

清真寺门前的小吃街是立体的,错综分布在台阶之间的平台上,一级一级地吃上去,就是清真寺了。夜幕降临,人们熙熙攘攘寻摸着食物,小贩不停地吆喝,用一种古老的声调,手边放着一架铜质的天平,一手拿着食物,一手拨着砝码。我们好像是擅自闯入的外族人,穿梭在一个中世纪的集市上,如果把小铺边上吊着的电灯换成烛火,其他的景象与几百年前几乎无异。伽玛清真寺在集市的尽头,高高在上,下面的密密麻麻的商铺和芸芸众生,渺小得像蝼蚁一样。我们就在这食色相交的世俗人间,享受着美食。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印度街头尽是这样的小吃摊子。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尝一点街头食物,但从没见过盛传的“辣炒牛粪”,后来打听了很多,证实这是一个谣言。印度人爱吃的东西,食材非常简单,但配料复杂也古怪,不是所有小吃外地人都能接受的。丰富的小吃对于本地人来说是美食的天堂,便宜又好吃,但对于初次误闯进去的外国人来说,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将要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灌汤炸球(pani puri)

这是在到达德里后吃的第一种街头小吃,也是第一口印度味道。

我们在旧德里扫街,一个出了名的魔幻脏乱闹区域,伽玛清真寺对面的街边,一溜排全都是卖小吃的推车,五步一个摊。溜达一圈后,决定先从这个小炸球开始,因为生意最好,而且看起来很好玩,又有形式感。

推车上备好的小炸球堆成了山,乒乓球大小,皮很薄,口感酥脆的那种。旁边的几个罐子里,放了做好的土豆馅料和玛莎拉汤汁。卖炸球的小哥非常熟练地捏破一个小口,舀一勺混着洋葱、香菜、花生的土豆馅料塞进去,再浇上两种汤汁,一种是淡草绿色的,有些透明,另一种是温纯的酸枣色,有点像是酸角汁。姑且就叫它灌汤炸小球吧。印度人极爱吃这个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但汤汁的制作全凭老板喜好,口味总有些差别。

小哥递给我一个,汤汁的味道一下就冲了出来,有些刺鼻,我不太喜欢这味道,像是发酵过了头的酸臭味,但不像豆汁那么厚实。我挺喜欢喝豆汁,要趁热喝,就着点咸菜,梁实秋说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我小时候在夏天喝豆汁儿,是先脱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很多外地人接受不了豆汁,但小炸球的汤汁味儿在印度是国民性的。要一做好就吃,稍等一会酥皮就被汤汁泡软了。一口把整个球塞到嘴里,汤汁顺着喉咙灌下去,把我整个身体都浸泡在了德里酸臭的街头味道中。这第一口印度的味道下肚,就像洗了个肠子一样,把之前累积的中国味道全部冲刷掉,干干净净地留给印度。

后来我们在一家高级餐厅“印度口音”(Indian Accent)吃了一回升级版的灌汤炸球。一个木制的小架子,上面依次摆开5个小玻璃杯,杯口又架着开了口的小炸球,杯子里盛着5种的汤汁,依次是牛油果绿、焦糖棕、淡黄、朱红、奶白,对应着薄荷、酸角、菠萝、石榴和黄油牛奶5种口味。做得精致极了,是一种童话的色彩,每一个味道也都很童话,像那种家教很好的小孩一样讨人喜欢,几乎吃不到太突出的玛莎拉香料的味道,很难把它们跟在街头的灌汤小球味道联系到一起。不过呀,好吃归好吃,能记住的总是那个难吃到让人反胃的味道。

泥炉烤鸡(tandoori chicken)

严格来说,泥炉烤鸡不算是街头小吃。在以泥炉闻名的阿姆利则,烤鸡是个硬菜,很多大餐厅的菜单上,烤鸡也是重要的主菜之一。但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路边卖烤鸡的,吊在横杆上挂满一排才壮观。

所谓tandoori,是一个用陶土制成的大坛罐,齐腰的高度,坛口直径有六七十厘米,整个坛子嵌在夯实的灶台中。在南亚、中亚、西亚和南高加索地区都能看到这种烹饪方法,木炭在坛内燃烧,食物裸地暴露在火中,坛内的热空气对流将食物焖烤出来,滴到木炭上的油脂又能吸收掉碳烟。新疆人用类似的方法烤馕和羊肉,做出馕坑肉,而北印人则更多地用它来烤鸡肉,也有各种形式的kebab(烤肉)。

Charming Chicken在阿姆利则城北,一家有名的烤鸡和炸鸡店。店铺很小,老板在屋子里塞了五六张桌子,满满当当的。厨房就在门口,路过的人都能看到火热的景象。做烤鸡最讲究腌制,地道的泥炉烤鸡在腌制的时候一定是被抹得红彤彤,越红越对。Tandoori标准的玛莎拉粉几乎是所有玛莎拉里最红的一种,去皮的生鸡肉浸泡在这种咖喱酱汁里,看起来是有点血腥的残忍场面。有的还会加入一些酸奶,颜色看起来就温和一些。

据考古学家瓦桑特·辛德(Vasant Shinde)的研究,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哈拉潘文明(目前国际学界对此文明出现时间仍有很大争议)遗址中,就曾发现过烧焦过的鸡骨遗迹,但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却很少出现过这种烤鸡的做法了。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在英属印度的白沙瓦地区(现属巴基斯坦),一家叫Moti Mahal的餐厅才真正将这个做法发扬光大,从西北边陲的旁遮普邦蔓延开来。在烤鸡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黄油鸡。

泥炉烤鸡很好吃,是一定不能错过也不会错过的味道。有经验的师傅把鸡块用大铁签穿好,用的多是一整块鸡胸肉,夹着鸡骨,挂在炉壁内。正常作业起来,泥炉内的温度可以达到480摄氏度左右,鸡肉表面的酱汁在高温下慢慢渗透到肉里,鸡胸肉也就不再那么干柴了。根据不同的配料,烤鸡的口味有很多种,红的、黄的、绿的、棕的,各种颜色的烤鸡挂在一排,这种颜色的视觉冲击只有印度才有。

Tawa小店位于孟买的Chor市场,这里的穆斯林小吃远近闻名,尤其是牛肉卷

巨无霸肉卷(lajawab roll)

“终于看到100个鸡蛋的大场面了!”我们兴奋不已。一直期待能在街头看到更魔幻的食物,那种被网络传播放大的、把印度“妖魔化”的路边小吃,但是这种超出常规的场面并不多见。或许也是因为一路走下来已经把原先脑中的魔幻场景当作日常,身处其中不再觉得一切都不可思议,反而慢慢地把自己也放到他们的世界,找到了一种属于我们自己自洽的方式。

但在孟买街头,看到打碎的鸡蛋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一个巨大的圆形铁板上,迅速、不停、没完没了,那场面还是让人震撼,跟看到了一个追随很久的明星似的,恨不得冲上去要个签名。

大铁板是一个放大了多倍的煎饼鏊子的样子,直径将近两米,围着三个人同时作业。一位负责翻炒鸡蛋,一位往里面不断加入各种其他食材和半完成的肉馅,一位一直往里面打新的鸡蛋,非常有原始感的流水化作业场面。这么多鸡蛋挤在一起翻炒,蛋永远处在半生半熟之间,黏乎乎的,刚要成型结块,新的鸡蛋又流进来了,它们不断与油混合,又与很多其他食物混合——洋葱、西红柿、土豆、香菜以及玛莎拉,慢慢堆成了一锅大杂烩。

我们去几百米之外的香料店买了点香料,20分钟后回来,老板不知从哪变出的戏法,大鏊子已经堆满了一圈各式炒饭和肉馅,冒着热气,只等晚上前来赏光的食客。刚刚炒的那一锅鸡蛋馅被端进了屋,一位年长一些的师傅正要用它们来做牛肉卷,Tawa小店的招牌食物。这里是孟买的一个穆斯林聚集区,转过街角就是孟买最大的古董市场,这家餐厅也是远近闻名的穆斯林小吃店。

师傅在案板上摊出了一张薄饼,手法倒是有点像国内见到的“飞饼”的手法,先铺半片煎鸡蛋,加一片奶酪片,再铺一层炒好的牛肉馅,又涂了一层乳白色的液体奶酪,接着一层刚才那锅大杂烩炒鸡蛋,又加一片干奶酪,最后菠萝切成条,铺在最上面一层,卷成了一个“巨无霸”,下油锅煎一会儿。

在印度,难忘的味道不只是特难吃的,特好吃的更忘不掉——这个评价我颁给孟买街头的巨无霸牛肉饼。

也许是老板把玛莎拉的配比处理得平衡,牛肉和鸡蛋的味道浓郁得刚刚好,奶酪被油温融化,浸在肉酱里,再加上菠萝清香,面皮被煎得酥脆,几重味道糅在一起,没有强烈的侵略性,更诱人了。站在夜幕降临的十字街头啃着卷饼,身边所有嘈杂和混乱都静止了,我告诉自己,在印度街头吃到这么合口味的东西,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好好享受吧。

煎饼是南方重要的小吃,当地人也经常作为早餐食用,图为海得拉巴查米纳塔门附近的煎饼摊

煎饼(dosa)

第一次吃dosa是在瓦拉纳西,但这是不是北方的食物,当地人还是吃得有滋有味,食客比一旁卖puri夹咖喱的多不少。

dosa也是比较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一种食物,至少在形式上看起来格外亲切。做法和煎饼果子几乎一模一样,只是dosa没有果子,有的会打个鸡蛋进去,有的则不会。跟我们把煎饼当早餐一样,他们也把dosa当作主要的早餐之一。煎饼里放上不同的咖喱酱土豆和鹰嘴豆,他们叫这种馅料为sambar,再撒上很多洋葱、香菜,如果嫌裹的酱不够,老板会单独再盛一勺酱放在餐盘里。不像我们爱用各种杂粮面,做出各种颜色的煎饼,dosa的面都是大米做的,只有白色的。

麦加清真寺是海得拉巴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687年,在地标建筑查米纳塔门(Charminar)旁边。这一个区域是海得拉巴老城的中心,也是小吃的天堂。与德里的贾玛清真寺不同,海得拉巴虽然是印度穆斯林人口占比较大的城市,但麦加清真寺一带不只卖穆斯林小吃,各种各样的南印小吃都能在这里找到。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家煎饼摊,老板在一个大铁板上同时烙着三张饼,依次摆开,撒一点儿印度酥油,依次刷酱、撒料。

老板刷了两种酱料,里面的土豆和其他豆类格外丰富,饼被煎得酥脆,老板开玩笑说这是印度的比萨饼。这种做法在印度也有很久的历史,根据食品历史学家K.T.Achaya的说法,早在1000年前,dosa就在古老的泰米尔国中出现,但古代的dosa更软更厚,可能更像现在的比萨。这种更薄更脆的dosa则最早出现在今天的卡纳塔克邦,位于印度西南部,后来慢慢在整个南印度流行开来。

扫街时一定会看到的三角饼

三角饼(samosa)

samosa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印度小吃,曾经在北京一家挺有名的印餐厅吃过。一坐下,服务员就强烈推荐这种三角饼,说这是印度最常见的街头小吃,随处可见。后来发现,在印度街头samosa出现的频率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至少不像灌汤炸球和烤鸡那样,不过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

叫它三角饼,因为它是用一张圆面饼折三道,折出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做成饺子的形状,里面包裹着黄色咖喱煮的土豆泥,再下锅炸制。一提到印度的食物,脑中的画面总会跟黄色挂钩,其实偏黄色的咖喱并没有那么多,可能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太爱吃炸物了,无论里面包裹着什么,下锅一炸都是一个颜色。

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黄色咖喱粉叫garam masala,北方地区很流行,也常用于做土豆,土豆和玛莎拉两种黄色叠加在一起,就没有别的颜色的余地了。通常包有馅料的街头小吃都是素馅的,而素馅又以土豆居多。在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里,garam的意思是“加热身体”,他们认为这种玛莎拉可以提高身体的温度,或许是用来抵御北方冬日寒冷的。虽然有很多版本,但garam masala中的经典成分主要是:黑白花椒、丁香、肉桂或肉豆蔻、月桂叶、孜然、香菜,还有姜黄粉,这种玛莎拉的辛辣味不算特别重,口味相对温和。

“暗黑料理”之火烧槟榔

火烧槟榔(fire paan)

一个非常暗黑的料理,就连小贩兜售的方式都看起来很暗黑。一个角落,通常会有个平台,小贩盘腿坐在台面上,背后有卖烟的架子,面前是做火烧槟榔的小台子,这样的角落,整洁就输了,一定是堆满了七零八落的破旧东西,小贩在前面专心地用槟榔叶包着各种佐味,是中世纪术士正在孤心钻研炼金术的姿态。

他们用槟榔叶涂上一种阿拉伯胶、糖浆,听说还有的会撒一点白色石灰粉,随后在叶子上放点香料、坚果、碎槟榔,加点朗姆酒或是不加,用打火机点燃,迅速把这个正在燃烧的东西塞到顾客嘴里。

听起来好像是种酷刑。但你必须克服所有的心理恐惧去接受它,越是怕越觉得惊悚无比,至少也要假装镇定。点燃的火苗在进入口中的那一刻会瞬间熄灭,我定睛看着那一团火钻进嘴里,脑补出一堆奇幻电影的场景,硬着头皮合上嘴。并不烫。槟榔小贩告诉我这其中不仅有槟榔、丁香、茴香籽、豆蔻,还有一些樱桃蜜饯、芝麻、冰糖、和其他一些碎糖果,我这一份是特制的,嚼起来比普通的甜一些,又有薄荷,还有些清凉。

但我实在是不爱吃槟榔,一想到槟榔都会下意识地感到胸闷。我连嚼都不想嚼,想直接吞下肚,我用最迅速地方式咬了两口,就把这一小块东西咽了下去,都没来得及好好感受一下贴心“术士”为我特制的味道。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一份火烧槟榔里,茴香籽、薄荷、冰糖这几样东西都是印度人用来做口气清新剂的。但凡去大餐厅吃饭,饭后都会上一小碟茴香籽,就像我们饭后会吃白色圆圈的薄荷糖一样,有的会和碎冰糖一起上,几粒冰糖和几粒茴香籽一起咀嚼,可以让口中浓重的玛莎拉味快速消散。吃到这种口气清新剂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印度人所谓的食材讲究天然,他们认为薄荷糖这种东西的人工添加成分太多了,只有直接食用原料本身,才足够健康。

奶豆腐汤圆(rasgulla)

寻找奶豆腐汤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朋友的孩子看到过一个吃奶豆腐汤圆的网红视频,视频里的汤圆Q弹软嫩,主播吃的一脸满足,小朋友就着了迷,一定让我们从印度买几个带回去给他尝尝。于是,找奶豆腐汤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但这东西并不太好找。加尔各答是印度甜食最棒的地方,但我们没去,一路问下来都没找到,有些令人绝望,也许除了加尔各答和东印,其他地方并不爱吃吧。最后解决这个难题,还是在孟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在一家位于凤凰商业中心广场的一家老字号小店里,终于看到了一大盆像汤圆一样的东西,浸在清寡的汤汁中。

小店里卖着各式各样的甜点,大概相当于印度的“稻香村”。汤圆被放在柜台里,并不起眼,有没馅的和带馅的两种,每一个比乒乓球大一圈,挤在一起,软软糯糯的很可爱。我要了一个吃,rasgulla主要是牛奶做的,口感像在吃棉花糖,但更瓷实一些。接着嚼了两口,超乎想象的甜,与玛莎拉的辛辣口感是两个极端。

mithai在印地语里是甜食的意思,多是用面粉、糖、坚果、豆类、牛奶或khoya(一种半固态的乳制品,加热的牛奶逐渐变浓稠而制成),他们也会在甜食里加入很多香料,用小豆蔻、玫瑰水或是藏红花来调味。有的甜食看起来软糯,用手一摸,是干的硬的,有的则半软不硬,像rasgulla这么软糯泡在水里的甜品也不多,另一种常见的是gulab jamun,gulab意思是玫瑰,jamun则是浆果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玫瑰果”。这是我们吃到最多的一种甜食,吃了几次都记不住口感,只能记得每一次都齁得牙疼。

在街头吃了这么多天,最大的感受是——小吃真多,根本吃不过来,人更多,完全挤不进去。每一个叫座的小吃摊边上总是挤满了人,在一条破旧不堪的古老街道边,食客们对身边争得你死我活的来往车辆、流浪汉恶狠狠的目光和被垃圾填塞得透不过气的下水道盖子都完全视而不见,只是沉浸在几分钟的速食中,吃完就走。

另一个感受是,慢慢适应了一点起初那种刺激的口味,不再像第一次吃到时那么抓狂而无助了。前段时间看英国人扶霞·邓洛普写的《鱼翅与花椒》,她用一个欧洲人的视角去看川菜,写到1992年第一次在重庆体验花椒的情景时说:“菜里全都放了一种我觉得特别难吃的调料,吃着就像八角、香茅和辣椒混了很多在一起,味道很重,我嘴都麻木了,味道真是受不了。我就只喝了汤,吃了米饭,其他菜都没怎么碰。”我初尝某些奇怪味道的玛莎拉时,感受和她一模一样。她又写道,后来再读这些旧文字,也会觉得当时好笑。在成都生活多年,扶霞吃遍了成都大小馆子,练就了一颗川菜胃。我好奇如果这样吃下去,几年后我再看自己此刻的这些感受,会不会也觉得好笑,会不会练出一个“印度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