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我家后院(我家后院通异界)

时间:2023-12-30 20:09:27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我爱我家人事大地震,“后院起火”皆因撤换城市总?

近日,我爱我家杭州公司人事“大地震”闹得沸沸扬扬。这场巨震又有了新进展。

7月10日晚间,我爱我家发布公告称,我爱我家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当日收到陈毅刚提交的辞职申请,其因个人原因,提出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此前,我爱我家杭州公司员工收到总部多条短信,宣布对杭州公司总经理陈毅刚、副总经理杨海哨以及杭州公司所有业务总监停职察看。很快,“我爱我家杭州公司高管全部被停职”登上微博热搜。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内部动荡前所未有,或与陈毅刚欲带团离开我爱我家有关。

1

除了杭州公司高管全部被停职,7月8日,我爱我家杭州公司的员工还收到了多条其他内容短信:

一是调整杭州经纪人现有绩效政策,增加员工收入。

二是7月8日起暂停所有离职办理,停止杭州公司所有印章使用权限,任何文件盖章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是开通投诉专线通道,并提供了从集团董事长谢勇到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投诉“损害杭州公司组织”的“恶意竞争人员”。

短信中,“恶意竞争”“行业恶性竞争”“出现恶劣手段破坏性挖人行为”等字眼频繁出现,或印证了业内人士关于此次我爱我家杭州人事巨震的猜测。

7月10日,我爱我家发出一份沟通函,对杭州公司舆论事件做出澄清。我爱我家称,杭州公司确实受到了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干扰。此外,原我爱我家天津公司总经理谢家强已接任杭州公司总经理一职。

有知情人士透露,陈毅刚想带走一部分团队“自立门户”。

据内部人士,这或与我爱我家撤换多地城市总经理有关。今年5月,原我爱我家北京公司总经理高晓辉上任我爱我家集团COO,此后我爱我家天津、郑州等地总经理先后被撤换,苏州、南京等城市总经理也相继离职。

公开信息显示,我爱我家杭州公司原总经理陈毅刚生于1976年,2005年起任杭州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起任我爱我家副总裁,在杭州市场根深蒂固。传闻总部多次欲将陈毅刚调离杭州,但都不了了之,陈毅刚与总部的矛盾或源于此。

此外,杭州一家新近设立的中介公司在今年6月集中注册了近50家经纪门店,迅速扩张。这家名为杭州简创房地产经纪公司被业内认为与陈毅刚有关,幕后老板即为陈毅刚。而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二股东为北京链家融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背后为贝壳,占股40%。

7月10日,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杭州房管局近日约谈了贝壳找房。该人士还表示,杭州贝壳高薪挖角我爱我家高管团队。不过目前,该消息并未得到贝壳和我爱我家的证实。

据悉,杭州是我爱我家的重要市场,多年来为我爱我家贡献了重要业绩。有业内人士分析,我爱我家如果在杭州市场元气大伤或撤出杭州市场,贝壳在杭州或可“一家独大”。

2

今年以来,我爱我家已有多位高管离职。1月底,朱威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4月,公司副总裁何洋辞职;6月底,另一名副总裁潘斯佳也提出辞职。我爱我家内部人事持续震荡。

一位熟悉我爱我家的投资者评价杭州事件,称“冰山一角开始融化,高管陆续离职,曾经的高管旧部也开始单飞,看谢勇能否平息内乱,解决内忧外患。”

2022年年报中,我爱我家曾表示,房地产经纪行业是高度依赖业务人员能力的行业,业内对高产能经纪人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对部分城市业务团队的稳定性形成影响,容易导致人员流失的风险。

据报道,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谢勇亲赴杭州处理此事,陈毅刚已于7月10日一早离开公司。而在7月6日,谢勇出席杭州公司大会,并宣布在杭州公司推出“爱家股权共享计划”,集团每年向杭州公司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杭州公司股权共享计划的权益及分红。此举被外界视为笼络杭州公司核心人员。

“后院起火”的我爱我家,外患仍严峻。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我爱我家面临的经营压力不小。

我爱我家在2022年财报中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需求萎缩等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当年主要落地城市的买卖经纪业务的市场成交总量仅58万套,同比下降幅度超过32%,成为近5年以来成交量最低的一年。

此前积极扩张的我爱我家,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也不得不开始收缩加盟。截至2022年末,我爱我家门店覆盖城市从年初33城下降至15城,在运营中的加盟门店及特许门店总数量为1215家,较年初减少744家。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48%;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5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4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内忧外患中,谢勇仍面临巨大挑战。

鲁迅火遍全网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原文是怎样的?

原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读者注:关于这句话的解读是最多的,鲁迅没有直说“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而分成四个短句,后两个短句还有重复之嫌。在语调上,这是鲁迅沉重心态的反映。他出门来到后园,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枣树,接着扫视,又看到了一株枣树——这也是作家的视野所及,录为文字的一种客观表现。另外,鲁迅的语气和文字,在这里显示为一个徐缓的情态,为后文设下了伏笔。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

有学者认为,这表现了鲁迅对当时兄弟(与周作人)反目所感到的悲凉和无奈。同样都是枣树,却合不到一起,一株与另一株在形式上是对立的。

“人同命不同”,枣树也一样。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读者注:单单从景来说,能够把景描写得如此简单直白而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真的令人由衷佩服。再者,景语皆情语,读到这段话,脑子里浮现画面的同时,还能不自觉地感受到一种决然和坚毅,激起心中一片沸腾。有的人还沉浸于旧日的伤痕中顾影自怜,而革命的先驱者们已默默的行走在黑暗的前路,劈开道路上的牛鬼蛇神。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读者注:这笑声,是看透世事的大笑,是题辞里所说的大笑,然而正如题辞所说,鲁迅不敢大笑,他要让天空保持静默,他害怕惊醒铁屋子里面的人,他对着启蒙是深感质疑的,他是充满绝望的。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迭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读者注:‬屋前的小粉花,在秋冬里瑟缩,但仍期盼春的到来,干枯的枣树枝桠,虽有满枣的繁华,终还是落得受伤的低枝,指着天,同黑夜斗一斗,想要将黑夜撕破,从中找些光亮。灯前的翠绿小虫,看到光亮便愿舍身。这些都是不甘黑夜,困境而奋斗的模样,许是逃不过伤痕累累,但是也依旧奋斗一番。这里表达了鲁迅对奋斗者的敬仰之情。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读者注:二四年开始对鲁迅来说是不太好过的,五四的狂潮渐渐褪去,眼看着就要“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鲁迅又开始受到攻击,冷静下来的他开始感到内心深处的矛盾、迷茫和寂寥,他开始频繁与自己对话,思考的方向由外转内。这是鲁迅写给自己的作品,是他与他自己交谈的过程,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在意的。鲁迅把多个矛盾的自己拆开来,让它们分别寄居在整个环境中,黑蓝的夜空就是这场哑剧的大幕布,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仍盼望春天的粉色小花是他,用枯败但笔直的铜枝铁壁直戳黑夜的枣树也是他;黑暗中思索的是他,黑暗中讪笑的也是他;干净洁白、内心藏着一枚猩红栀子花的夜灯是他,从夹缝中奋不顾身冲进来的脆弱而又勇敢的苍翠英雄也是他。那晚的秋夜有一个共同的母题,它们组成了一个渴望冲向黑暗、冲向光、冲向毁灭,同时又对人生和理想感到迷惘和彷徨的形象,那是个斗士,也是个诗人;那是块百炼钢,也是缕绕指柔,那是只属于鲁迅的鲁迅。

本文摘自鲁迅《野草》中的《秋叶》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关注,是对本人创作莫大的鼓励。

30年前的“梅里雪山”山难,在自然文学中如何讲述?

撰文|宋明蔚

纪录片《梅里雪山寻找17个朋友》(2008)画面。

东京新宿街头,人潮汹涌。拐角处,这家二楼咖啡馆倒显得闹中取静。

坐在对面的小林尚礼习惯性地抿了一口咖啡,继续回答我的下一个问题。我的搭档何老师,翻译同学,小林尚礼还有我,我们四个人已经坐在这里5个多小时。其间,何老师上了两趟厕所,我续了一杯咖啡,年轻的翻译同学沉浸在二十几年前的老故事,故事的年头比他自己都老,而小林——尚在人世的登山者中,最接近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顶峰的人——还不知疲倦。看来,这次采访是个持久战。

这是2018年5月的一天,我们和小林尚礼的第一次会面。这个老故事,三天都讲不完。

站在明永冰川旁的莲花寺,眺望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摄影/宋明蔚

1990年1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抵达云南迪庆自治州德钦县,攀登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1991年1月4日凌晨,日方11名队员,中方6名队员,共17人在3号营地遭特大雪崩罹难。这场轰动世界的山难,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大山难。1991年梅里雪山山难,成为了“梅里雪山”的永久标签。

关于山难的细节,人们至今口口相传,被附会演绎成了传奇色彩的故事。

有人唾骂他们,有人缅怀他们,但更多的人开始忘记他们。这次事件中相关知情者,也已经有90岁。我采访过的一名日本登山队员中山茂树也说过,再不跟老先生聊聊,说不定这位老先生过几年就不在人世了。

三十年过去,“那次山难”的具体细节渐渐被人遗忘。就连雨崩村里知识水平最高的老师们,也会把自己亲历的具体事件和时间记错搞混。雪山脚下的少年少女们,只能在老人的口中,把“登山”当作一种谈虎色变的禁忌。

2018年3月,本文作者和朋友走进梅里雪山深度采访数月。摄影/宋明蔚

当我们谈及“梅里雪山山难”,并非1991年山难的孤立事件。它只是一切的开始,陆续牵出了一连串的事件:随后两年的搜救,1996年的第三次攀登,1998年明永冰川涌现出的遗体,2001年禁止攀登,偶发的偷登事件,2010年开始成为户外胜地的雨崩村……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坐标系里,会发现当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其实是在讲述“登山文化与神山文化的冲突”,“中日两国关系”,“神山与原住民”,“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诸多矛盾。

2017年末,我和搭档何老师二人,开启了梅里雪山一书的非虚构写作项目。在前期搜集资料阶段,我们发现比预期多得多的资料文本。这并不见得是件好事。特稿写作者出身的我们发现,这些庞杂的资料都有几个通病:严重失衡的视角,经不起推敲的细节,没有可靠的信源。

从雨崩村眺望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1991年登山队曾在图中间的雪原建C1营地。摄影/小林尚礼

如果这次登山事件是中日联合,为何只能听信中方的叙述视角呢?我们开始大量搜集了相关的日本文献资料。粗略翻阅了小林尚礼的《梅里雪山》一书后,我们似乎发现了宝藏:第一视角的描述,亲历几次重大事件,并且能打开后续采访对象的线索。虽然当年临时简单翻译的文本遗漏很多细节,但依然能从中读出自然文学谱系的影子,以及山难带给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冲击,还有被神山洗礼过后,那种朴素的感动。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日]小林尚礼 著,乌尼尔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2021年5月。

2018年3月,采访开启后,我们经历了很多。在昆明,郭净老师与我们侃侃而谈故事背后的人类学框架;在明永村,当年率先发现遗体的村民,神秘兮兮地拿出他偷偷藏着的登山队冰爪;在大扎西家里,几杯青稞酒下肚,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张俊的办公室里,他义愤填膺地讲述着多年来隐藏在心中的愤懑;还有段建新的照片,金飞彪,宋一平,袁红波…… 几个月后,我们采访了跟这个事件相关几乎所有尚在人世的中国亲历者。

小林尚礼展示收敛遗体时找到的登山队相机。摄影/宋明蔚

我们知道,要相对完整冷静地讲述完这个故事,必须要保持平衡的视角。日本必须要去。5月,我们俩来到了日本东京,与小林尚礼会面。第一次采访,就长达五六个小时。最后,小林找来了工藤俊二(1991年遇难日本队员之一)的姐姐,聊到弟弟的音容笑貌,姐姐掩面哭泣,小林也不忍扭过头去。

这只是我们在日本的第一次采访。后来,我们辗转横滨、京都、岐阜、大阪等地,会见了当时已88岁高龄的1991年登山队总队长、日本山岳协会会长斋藤淳生,还有1996年登山队的队长中山茂树,嫁到日本的大扎西之女白玛次木,京都大学山岳社的理事松林公藏…… 我们捕捉到了更多的线索,完善了更多的细节,寻找到更多的资料。

我们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想要网罗事件相关的全部人物和素材。后来,我们发现这张网越来越大,大到我们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承受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能量。

在这次日本采访的尾声,我和搭档去了趟京都比叡山。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绵延青山,也是京都人的后花园,据说当年京都大学山岳社出征前也曾在这里拉练。我们听说,在比叡山深处,藏着一座纪念1991年山难的慰灵碑。具体地点未知。

我们在山里闲逛,顺着线索来到延历寺横川中堂。询问寺里的僧人,他们也从没有听说慰灵碑一事。走在杂草丛生的横川中堂后院小路,不知从哪里来的灵光,直觉指引着我穿过小路旁边的杂草丛,赫然发现一座石碑在那里等着我。我大叫,何老师,我找到了!

我们俩震惊地冲到慰灵碑旁,这作为这次日本采访的结尾再合适不过。形似梅里雪山山体的石碑已生满青苔,但古朴遒劲的两个大字“镇岭”,还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石碑的后面,用楷体字写着17名遇难队员的名字。请允许我在这里,重述一遍他们的名字:

井上治郎、佐佐木哲男、清水永信、近滕裕史、米谷佳晃、宗森行生、船原尚武、广濑显、儿玉裕介、世仓俊一、工藤俊二,宋志义、孙维琦、李之云、王建华、林文生、斯那次里。

慰灵碑背后十七名遇难者的名字。摄影/宋明蔚

三年过去了,我们的写作项目还在慢火细熬。但小林尚礼这本书,已经率先出版。从乐府文化拿到样书后,我再次拜读了小林的《梅里雪山》。这次是真正的译作。乌尼尔老师的精彩翻译,精准还原了日语的写作风格。翻开书页,三年来沉淀下来的记忆再次鲜活起来……不,不是三年,是三十年。

前不久清明节,国家登山队再次祭奠了在梅里雪山遇难登山者的坟冢。这是他们每年清明节的例行项目。纪念碑上,赵朴初题写的两个烫金大字“山魂”闪闪发光,与日本慰灵碑“镇岭”遥相呼应。山魂。镇岭。

我想,无论是年复一年的祭奠,还是小林尚礼的《梅里雪山》,只要我们还在讲述他们的故事,长眠在雪山上的登山者们就不会被遗忘。

本文内容和部分照片来自“乐府文化”。

作者|宋明蔚

编辑|罗东

校对|李项玲

来源:新京报网

小说:他买来水泵,但答应挖水渠的人也走光了,叔叔也不愿意

只是一走进院子里面,就看见秦勇和秦响几个人垂头丧气的叹着气。

看到秦小兵进来几个人眼睛一亮,顿时也注意到了秦小兵手上的水泵。

“小兵,你一个人拿回来的啊?”秦响疑惑的问道。

“嗯!”

“那还不累坏了,赶紧坐下来休息休息!”秦响关爱的说道。

宋兰慌张的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了秦小兵的跟前,又小心翼翼的端了一碗水,满眼的心疼。

两个水泵起码三十斤,就算秦小兵是坐车回来,从大道走回村子也要三公里的路。

秦小兵一个瘦弱的大学生,以前在家里面可是背捆柴火都费劲的人,真难想象是咋回来的。

“爹,我不累,村子的大伙杂说的啊?”秦小兵喝了口水问道。

秦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伙都想着借水泵浇水,谁愿意大热天的去挖水渠,而且他们还说你不靠谱!”

“小兵,你也别放心上,三叔和四叔都帮你还嘴了!”秦勇和秦楠补充道。

秦小兵的心中莫名一沉,自己光想着个大伙做事情,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自己现在在村子里面,就好像偷油的老鼠,见不得光。

村民们可都躲着自己,要不是缺水得借水泵,估计这会都没有人愿意搭理自己。

忽然秦小兵抬起了脑袋,一脸恳切的看着秦勇和秦楠说道“三叔,四叔,咱们几家的自留地也都离得近,离河边也不愿,你们能不能和我一起挖水渠啊?”

秦勇和秦南顿时一脸为难的皱着眉头说道“小兵啊,不是叔叔不愿意帮你,只是现在可有三个水泵,咋浇点水就得了,费那么大劲干啥?”

“三叔,四叔,我知道了,那就不麻烦你们了!”秦小兵淡淡的说道。

别人摆明了一百个不愿意,秦小兵也不愿意强扭。

“那小兵,俺们就走了,要是有啥事能帮上忙的一定喊我们!”

秦小兵一脸苦笑的点了点头。

送走了两个人,秦响着急的跑了过来,将秦小兵一把就扯进了屋子里面。

“小兵啊,你告诉爹,这钱咋来的?”秦响问道。

“不是说了是……”

“你别骗爹,爹一个月才给你多少钱,你能和比人去赚钱!”

宋兰慌张的捏着秦小兵的说说道“小兵,你可不能去偷去抢啊!”

“爹,娘,实话给你说吧!我在山上发现了一头野山参,买了个好价钱,这不就有钱了,你们可别告诉别人。”秦小兵故作神秘的说道。

“啥?咱们这龙头山上还有这宝贝!”秦响眼珠子瞪得和铜铃一样。

秦小兵一本正经的转过头说道“爹,你的烟头烫手上了。”

“哟,烫……烫!”

“瞧你的傻样,小兵,你放心吧!娘一定给你保密,不过你也不小了,留点钱娶媳妇才是最重要的。”宋兰说道了。

“行,娘,我知道了!”

“知道就行,娘还等着抱孙子呢?”

秦小兵一脸无语的走出了房间,这两口气问个事情,都快赶上审问犯人了。

晚上,夜幕刚刚落下来。

秦小兵,便收拾了一下东西去了河边。

白天可是窥探到了林二毛的心思,要晚上破坏自己的水泵。

因为地离大伙家比较远,所以架一次电线过去也不容易。

水泵就搁在河边的小房子里面,用着也省心。

刚走到自己门口的拐角,就撞上了一块软软的东西。

秦小兵退后了两步稳住了身子,不过面前被撞的人却已经倒在了地上。

“你没事吧?”秦小兵走近,伸出了手。

借着月光他才看清楚面孔,有点尴尬的说道“晓英,你没摔疼吧?”

刘晓英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小兵哥,对不起,我没用。我爹就说让我找你借水泵,根本就不答应帮你找人。还让我离你远点,说你不清不白的。”

“没事,晓英,我不怪你。走,带你看场好戏去。”秦小兵帮着刘晓英擦了擦泪水,拍着肩膀说道。

“小兵哥,你不生气?”

“生气也没啥用,生气干嘛!”

刘晓英拉住了秦小兵的手说道“小兵哥,不管怎么说,我都相信你。”

秦小兵应了一声,拉进了刘晓英的手。

只是再一次拉着女孩又软有暖的小手,心里面总有种热乎乎的感觉。

河边的小房子跟前,秦小兵转了一圈,还没事。

“小兵哥,这里黑乎乎的能有啥?”刘晓英问道。

“待会你就知道了!”

秦小兵说完,手指放在了胸口上。

在天庭垃圾场的外围,还有一小片单独的灰域,秦小兵也是无聊才进去转悠了一圈。

纯属是因为看到上面写着免费使用三次的标志。

毕竟这积分太特么昂贵了,秦小兵都感觉有点快卖肾的冲动了。

“选择扫把星的破旧羽毛一根!剩余体验次数两次”

灰域里面放的垃圾,全都是瘟神、扫把星……一些天庭另派神仙的垃圾。

扫把星的破旧羽毛,作用是能使碰触着及身边人持续倒霉,效果持续二十分钟。

瞬间,秦小兵的手上就出现了一根黑灰色的羽毛。

“小兵哥,你拿着一根乌鸦毛干嘛?”刘晓英好奇的伸手要碰。

“住手!”秦小兵一声喝住了刘晓英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晓英,这根毛碰不得,碰了可会倒霉的。”

刘晓英慌张的缩回了手,惊讶的看着秦小兵。

秦小兵,把羽毛在河边小门门上轻轻的点了一下,羽毛便消失不见。

“小兵哥,你啥时候学的变魔术?”

“秘密!”

就在这时,河岸边传来几个男人大喊大叫的声音。

秦小兵拉着刘晓英,快速的躲进了房子旁边的芦苇丛中。

“二毛哥,咱们这么晚来这里啥事啊?”

“你们几个跟着我干就行了,又村长保着咱们只管放心,管他干什么呢?”

“是,二毛哥!”

“新回来的那个书呆子买了个水泵,到处借给别人用,这不是坏村长的买卖,今天就弄坏它!”

“对,弄坏它!”

……

推书君2021第1期:双向穿越的历史向专题

国庆节来临之际,小编我叼着中秋节刚发的月饼,双手运指如飞,马不停蹄地码出了这篇双向穿越题材的历史向推书专题。

(PS:另外悄悄地说一句,莲蓉馅的月饼真的是太腻了,大家有什么喜欢的月饼口味推荐吗,另外,五仁馅的pass!达咩!)

先说双向穿越,这个也是穿越大家族中的老成员了,这些年关于双向穿越的题材也一直未曾断过。

这个题材有穿越异世界的,也有穿越到古代或者近代的,也就是历史的,这类的小编看的比较多一点啦,穿越到异世界的类型的话,大家如果有什么推荐的话可以直接给小编在评论区留言哦,如果书的数量足够多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下次专门再做一期异世界双向穿越的书单推荐。

其实双向穿越的话,细分还有穿越的世界是固定的和不固定的。

本期介绍的大都是能够穿越到固定时空中的(小声说一句:其实不固定时空的双向穿越更接近于无限流了吧)。

那么话回正题,本期专题介绍的便是双向穿越的历史文,并以小说的主旨进行大致的归类。

与传统的历史穿越小说不同,双向穿越题材小说的主角往往能够在古代(或者近代)和现代之间来回穿梭。

其本质便是带着交易系统穿越古代的进阶版,核心便是借助现代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古代物产在现代的稀有性所(譬如:古玩文物或者药材等)产生的价值之间的差异来赚取大量的大量的金钱,实现自己的抱负,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但是对于小编来说呢,双向穿越的看点比之还多了一项,那就是主角回到现代后的一些操作。因为现代的背景往往会更加有代入感,也就让小编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抗日救亡,救国图存

《之我有时空门》

作者:老农与乡愁

字数:98万

状态:连载中

首发:有毒小说网

简介:【注意:本小说内容纯属虚构】

一个普通人穿越去搞事,……-

详情:如果有一个时空门能够连接到时期,你会想要做些什么呢?

对于小编来说,那肯定首选中华崛起啊!抗日救国,发展实业,上阵杀敌,基建内勤,唤醒国人,作为成年人的小编当然全都要!

但是如果真有这种好事,估计小编反而怂到不敢跨过这扇时空门吧。

但是和小编这种怂怂不同,本文的主角徐远山,虽然也是一个写实的当代社畜,但是在拥有能够前往时期的穿越门后,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能够谋定而后动。

虽然并非是高智商谋略型人设,但不论是作为社畜多年的成年人带来的冷静和沉着还是他本身人格中所透露出的现实和冷漠也让这本小说显得并不那么小白,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带感。而这本书最令小编眼前一亮的地方则在于在此类小说中大都千篇一律的由主角想方设法主动接触我兔的剧情里,该书的主角却奉行着“最顶级的猎手,往往伪装成猎物的模样。”的方针,通过利用现代的医药在时期将自己伪装成“神医”,并以自己对历史信息的了解,选择了红军必经之路,开办义诊,坐等我兔上门。可谓是:徐远山钓兔,愿者上钩~但同时,主角在也显示出了冷漠的一面,作为一个生活和平安定的现代人,却惊人的对人命如草芥的状况适应良好,包括但不限于人口买卖(买回来当学徒,进行教育,用以构建未来的人脉网络,包括进行联姻),无证行医(非医学生,直接就上手了,虽然在当时的情景下,病人不治就会死,治了大概率能活)但是主角却对可能治死人的状况毫无触动,展现了惊人的冷漠。

情感充沛的小编在阅读本书时虽然能够理解这种做法是“最优解”,但却无法在情感上进行共情,因此对于主角此类行为不免略感震撼。总之,看主角搞事是很爽的,主角也是个能成大事的性格,绝不拖拖拉拉,儿女情长。

有喜欢这种类型的读者的话就愿者自取吧~

同类可看:

《合伙人》

作者:奇怪的咸鱼

字数:70万

状态:连载中

首发:息壤中文网

短介绍:同样是回到的双向穿越题材。

在本书中主角山有着强烈的人格魅力,具有理想者的光辉,同时不乏现实的谨慎,行动之间又有天马行空般的大胆,因此剧情也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主角山从一开始的抗日救亡中吝惜自身的小布尔乔亚转变为坚定无畏的主义者,其心里变化角色转折刻画的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这里的转折,作者当时还专门停更了一段时间,复更后,转折便如狂奔的野马,因此,此处剧情处理的有些仓促,但是瑕不掩瑜,情节的处理和人物的刻画弥补了这一点。

这里转折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主角在下定决心直面这个时期的政治斗争,深入苏区,全面支援我兔后,十分谨慎而又大胆的向教员等四人自爆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和能力,同时为他们播放了自1933至2021的大事记。

穿越自曝的小编倒是见过不少,但自曝的这么彻底的小编还真没见过几个。

《崛起1939》

作者:不谋而合

字数:51万

状态:连载中

首发:有毒小说网

短介绍:本书的主角刘正坤是个富二代,某日主角午睡时来到了“穿越时空的幻想”空间,开启了穿梭于1939和现代之间的故事。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感叹一句,自雷劈、车祸、天灾、自杀、外星科技之后,现在真的连睡觉都能穿越了,也不知道日后的作者们还能不能想出更新奇的穿越方式了,如果书友们还知道什么千奇百怪的穿越方式也可以在书评区留言告诉推书君哦~小编对此还是很——好奇的!

本书的金手指,“空间管理者”,这里就直接按原文简称为“空管”好了,为主角的穿越设置了规则和奖励,但是呢,这些奖励的条件是要求主角在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必须是正面的才行。因此,除主角自身想要支援国家发展的意愿外,故事中角色的行动也有了更高一层的牵引,毕竟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让“空管”上嘛,滑稽.jpg

《我家橱柜通抗战》

作者:瑶湖居士

字数:64万

状态:连载中

更新:日更

首发:有毒小说网

短介绍:主角张小北拥有着非常典型的小市民性格,自从家中的橱柜连通到了抗战时期,便干起了倒买倒卖的活。主角从最初的“历史自有它的走向,我又何必多管呢?”到后来积极主动的为赤兔军提供各式情报和物资支援,在隔着橱柜跟随赤兔军的道路上也逐渐成长。

其实如果不是主角家的窗户只能跟着赤兔军到处跑,小编私以为,要按主角前期的性格,真的很有可能直接成了两界倒爷,成了“时空倒爷”类型里的同类可看了……

二、建设新中国,为国家崛起而穿越

《1949我来自未来》

作者:堂皇的荒唐

字数:132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纵横中文网

备注:纵横已404,可移步百度一下

简介:主角自由穿梭在一个甲子之间,时空贸易拉动新中国工业跳跃式发展,看中华沧桑巨变全面腾飞,赶英超美只争朝夕。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

详情:这本是经典老书了,开局自杀的穿越方式也是经久不衰的典型穿越法了。

主角曹小强虽然是个普通的社畜,但是他穿越的原因却倒霉的令人印象深刻,于是他的形象在小编心中便立刻与旁的人不同了。

曹小强的性格或许不是所有此类小说主角中最冷静、最细致、最慎重或者最大胆的那个,但这对这本小说的趣味却不损丝毫,主角曹小强的所思所念,无外乎是为国家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在发展中少走些弯路罢了,而全书的趣味也尽皆于此。可以说是带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烙印的一本小说了,2010年的时候中国刚办完奥运(2008)没多久,很多东西还不像现在那样理所当然,主角的理想其实也折射出了那个时期人民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热血。

此外,曹小强大概也是此类小说里在小编印象中最早的穿越后向国家自曝的主角了,如果书友们知道什么更早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推书君哦~

那么关于本书,还是老样子,愿者自取吧~

同类可看:

《时空过客4251》

作者:刚大荒落

字数:176万

状态:连载中

首发:有毒小说网

短介绍:和大多双向穿越题材的主角只能穿梭于现代和这两个固定的时空有所不同,《时空过客4251》还引入了建国后改开时期的时空,主角程刚在三个时空中游走,通过对和改开时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成支援我兔的最终目的。同时这也是4251的由来,向前跳转42、51,便是两个不同的时空了。

三、穿越古代,发展,建设

《我家后院是唐朝》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字数:118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简介:在打开自家后院的古井以后,李愔的人生自此改变了……

六皇子李愔?二十一世纪宅男李愔?可以在两个世界自由往来的他,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生活啊!

详情:这本是很早以前的书了,那个时候很是流行了一阵子《我家后院通XX》这样的小说,双相穿越,这个题材也算的上是经久不衰了吧。

主角李愔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通过爷爷留在后院井中的时空隧道时操作失误,最终魂穿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子李愔。

主角魂穿唐朝皇子李愔,但返回现代后却奇异的因长相肖似,而避免了成为黑户的命运,从此开始了在两界间倒卖发家的道路。虽然一开始只是想要改善自己在古代的生活水平,但最终的确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设。

一般而言,这类小说的主角在另一个时空是没有身份的黑户,而在本书中,作者通过魂穿的方式,赋予了主角在唐朝的户口——唐太宗第六子——梁王李愔。本书看点正在于主角从一开始只想改善生活的普通人,一步一步逐渐成长为唐朝的皇帝,最终建立大唐帝国一统全球。

本书因成书较早,且主角一开始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金手指中包含科技成分(中后期有人工智能),因此会较为偏向小白。

总之,是爽文没错了!

同类可看:

《我在明朝当国公》

作者:千斤顶

字数:324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短介绍:主角杨峰是个年轻气盛的社畜,和上司吵架时那拍在桌上的惊天一掌,瞬间摆脱了传统套路的桎梏,同样的套路却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不由得令人影响深刻。但是同样的作为一本老书,它的身上也有着那个时期的烙印,主角在明朝下能种田搞基建,上能朝堂斗百官,无疑是本小白爽文没错了。这本的字数也达到了略显惊人的324万字,如果书荒的话,小编建议可以考虑试试此类量大管饱的快餐小白文,实乃消磨时间之利器。

《我的明朝生涯》

作者:千斤顶

字数:184.86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短介绍:和《我在明朝当国公》是同一个作者所写,发布时间更早。主角岳阳魂穿成了丘家庄的少爷,从此在大明便有了合法的身份。这本的主旨在于明末抗清,振兴大明。

《大唐第一庄》

作者:晨风天堂

字数:272.14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短介绍:这本写的比《我家后院是唐朝》更早一些,虽然同样是为主角李元兴在唐朝安了户口——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但主角仍是身穿到唐朝。作为2013年的老文,全文风格偏轻松、小白、无脑向爽文,文荒可啃。

《宋朝现代化》

作者:青峰竹叶

字数:45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备注:起点已404,可移步百度一下

短介绍:主角文申自从能够随意穿越于宋朝和现代之间,宋朝的现代化便提前到来了。这本也是很早以前的书了,节奏极其的快,这点即使小编不说从字数上也能看的出来,小说的创意不错,但是节奏太快真的就显得干干巴巴,让小编恨不得求作者多灌点水。总之,是个纯粹的无脑小白爽文,文荒可啃。

四、时空倒爷

这类小说的核心看点就是主角来往于两个时空之间,倒买倒卖,自此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其余所附加的剧情,不过是点缀的小菜。

小编把倒爷流的单独列了出来,若是有单纯想看爽文的,倒是可以考虑看看这些。

《1984我来自未来》

作者:二流绅士

字数:37万

状态:连载中

首发:息壤中文网

短介绍:主角程飞自从有了能够通往1984年的时空门后,就成了时空倒爷,可他没发现,自己未来人的身份早就暴露在了国家的眼里,所有人都在演他。而当主角察觉后,他终于正式的和那个时空的国家接上了线。虽然此类剧情并非首创,但写的较少,还是有些新奇度的,有兴趣的可以一试。

小声哔哔:比起后来主角发现所有人都在演他这样的剧情,小编其实觉得那个时空的人是怎么演他的这样的剧情更有意思,偷笑.jpg

《穿梭时空的商人》

作者:上善若无水

字数:231万

状态:已完结

首发:起点中文网

备注:起点已404,可移步百度一下

短介绍:双向穿越中的经典套路,多年前的老书。小编感觉没什么可说的,是槽点和亮点都挺多的一本小说,在对主角性格上的争议颇多,而且大多都是在对待女主的剧情上……算的上是干粮吧,可做充饥之用。全文有231万字,无聊的话用来消磨时间也不错。

还有几本已经太监了的,字数尚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回到当倒爷》:作者是吐血狐狸,主角做了在现代和之间的倒爷,无意间倒腾出了个国富民强。

《二道贩子的奋斗》:作者是木云锋,主角回到倒买倒卖,走上人生巅峰。

《位面商人在明末》:作者是屠神龙,在这本小说里哪怕是主角,回到明朝也不能直接用现代科技进行降维碾压哦。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如果还有什么遗漏的佳作可以在留言区推荐给推书君哦~

推书君

更多好书推荐,关注推书君哟~

自然笔记:福州的榕树

作者:徐刚(作家、诗人,曾获鲁迅文学奖等)

福建有大树,榕树为其一。尤其在福州,山峦连绵奔突,林木随之踊跃,有“榕城”之称,榕树之城也。漫步福州,就是漫步榕树下,榕树与这座城、与市民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两名儿童在福州市江心公园里的榕树下玩耍。新华社发

榕者容也

林木立足高山之巅,生根悬崖绝壁,有山始有树,见树不见山。或曰:高山托起了大树,大树挺拔了高山,山树一也。山上的树,老树、古树、年轻的树,盘根于块垒,错节于陡岩,伴之于峻岭丛山间的江河,树底下荆棘丛生,花草欣然,地衣遍布,始有大地的生机勃勃、万般气概,自上而下的源源流出。因此我们才可以说,大地不是精神,但大地富有精神。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榕树王”资料图片

树木林林总总,本文只说榕树——福州的榕树。笔者于今年清明前日到福州,踏访西湖、左海、三坊七巷、老街古巷,由白马河内河直至闽江囗……见到最多的是榕树,见多了熟能生情,似可对话,难分难舍。在榕树家族中,有二十多种榕树会生出气生根,初长成的气生根细似麻线。榕树长势渐旺,气根顺着横生的树干继续生出,继续往下长,一根挨着一根而成排,一排紧邻一排而成“树帘”或“树瀑”。何称“树帘”?何称“树瀑”?一棵榕树生出了几十上百几百条气根,垂在树上,随风起浪,有的已扎入土中,有的还飘在空中,如帘如幕,“树帘”也;若有大风则上下翻飞,如瀑布倾泻而下,“树瀑”也。成为“树帘”“树瀑”是榕树独木成林的过渡,当这些气生根先后扎入泥土,就成为像树干一样的支柱根。气根的形态丕然一变,亦令人惊叹!气根从树身上垂下,未落地之前的柔软不再,一旦接触到地面,它便深入地下,不择土壤,不怕干旱,不惧寂寞,即便是山石陡壁,它总能找到立地生根处。它是根,它又不同于地下的根——那是在地底下托举的根,根系宏大而庞杂;气根则是榕树自生的支撑根,试想:一棵可容纳数百上千人树下看风景的大榕树,没有数量众多的气生根支撑,何能屹立?何能昂然?何能阅百岁千载之时光流逝而依然绿叶招摇?又何能聚风雨,纳霜雪,集百鸟?鸟有鸣声曰:此处有诗意的安居!一种树有一种树的形态,一种树有一种树的特点,一种树有一种树的性格,如红松之挺拔,如古柏之苍劲,如楠木之端直……独独榕树,每一棵均有不一样的格局、不一样的姿色、不一的形态。

各种形态中最让人讶异惊心的,是独木成林,是雍容大度:树冠荫盖若大厦状,容小草、容动物、容鸣禽、容地衣及无可计数之小生物、容人类避暑避风雨。榕有远望境界,榕有宽阔胸怀,榕非容乎?榕者容也。

榕树简史

我国和埃及是最早记载榕树的国家,培育、种植榕树的历史,几可与早期中国文化史相映衬。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有“榕”字,北宋泉州晋江人梁克家著《三山志》,有“榕叶堂前坐昼荫”句,《南方草木状》有榕树栽培记载。历史典籍告诉后人,我国最晚在东汉已开始种植榕树,距今1700多年。还可以合理想象的是,有野生榕方有种植榕,唐之前野生榕树的繁殖有二法,一为种子,二为扦插。种子的自然传播不说,扦插法绝非一夕可成,先人为此经历了多少失败,用去了多少时间?无可考。这也说明,在福州,在我国南方、西南方热带、带地区,野生榕的出现远在东汉之前,大地洪荒,烈日当空,野生榕树出矣。可以联想的是,当年的荒野辽阔而寂寞,为森林所覆盖,有野兽出没。男人们围猎野兽时,正好在一大树下。先民对树木并不陌生,如此巨树,称霸林间,却未曾见过,围猎成功,茹毛饮血罢,恰值酷热时,便在大树底下歇息,待夜风习习,月上中天,便呼啸而归。这是人与榕的第一次偶遇?

福州的榕树、林木,为人们细心地保存着若干史迹,感受那蹉跎岁月中的辉煌。闽越王无诸在汉初于福州建冶城,旧址在今鼓屏路一带,此福州古城也。北有森林茂密的越王山,如屏风挡住了北来寒流,又称屏山。山林中有大榕,根深叶茂,气根扶持,有社稷安定之象。其东麓为冶山又名泉山,小山也,无诸在此筑城。此地山环水绕,百泉会一池,汩汩而有声,传说欧冶子在此铸剑,又称欧冶池。今尚留一池有水,怀想者可临池一叹。冶城既成,闽越国即禁止在屏山采樵。元代萨天锡有《越台怀古》诗:“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福州榕城之称起于何时?史论家一般认为始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张伯玉主政福州时。当时福州城内河沟众多,居民得用水之利,却也饱受旱涝之苦。为什么?堤岸无保护之草木也。加上气候炎热,每到夏天满城火辣辣的骄阳,居民得热病者众。张伯玉走访里巷,得知榕树生长快、冠幅广,根能固岸,荫可送凉。便发出告示:“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张伯玉带头在州衙门外种榕树,并与民共劳作,是时福州,种植榕树成为社会风潮,此风潮因为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社会进步,而成为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福州的精神得以传承至今。张伯玉“编户植榕”后,据方志记载:福州一城“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者暑不张盖”。自此榕城之名大张。名字的命名力是如此准确、美丽而又有穿透力,它同时包涵了社会进化及推动这一进化的人物,彪炳史册者,代有其人:福州首任太守为晋人严高,在张伯玉之前,闽王王审知筑夹城以护城扩地,为编户植榕提供了基础;人才之盛在有宋一代尤为突出,蔡襄、程师孟、曾巩、梁克家、赵汝愚、辛弃疾、陆游、真德秀等均与福州、闽地相关,闽山闽水间留下了他们虽已远去、却不会消逝的背影。这些并不完整的列举,已经使今人惊讶:如此之众的名人在一地相继为官,相继植榕,在榕树下论古今,说民生,咏诗文,幸哉!福州。

榕城得名,最早见于福州文人、五代官员翁承瓒的诗句中。唐天复四年(904),翁承瓒受命回故乡册封王审知,离开福州时,王审知送至新丰堤(今台江区境内)饯别。翁承瓒恋乡恋土酒后赋诗,诗题为《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榕城这一名字在诗题中、在不经意间出现了,或许唐代便有榕城说,或许翁公一时兴起而发明,但其时福州榕树已为它树先,光天化日之下,它的个性张扬而独立。

李拔与“榕德”

时至清代,国运日趋坎坷,丛山峻岭及其上的森林大木却从容依旧,独善其身故耶?不问世事故耶?然不能不记的,正是在有清一代,榕树开始并完成一个华丽转身。转身者何?榕树从固岸、遮阴的物质用途,到人在对榕树作为风景欣赏时的细察联想,进而对榕树精神的挖掘,“榕德”一词的发明和提出,从物质到精神之演化故也。当时官员以“榕德”自律,是史所未见的“榕儒”结合,是充满想象力的儒家文化的表现。是以故,后人才可以说,榕树首先是树,但不尽是树,榕树也是某种精神的寄托或者象征。可以说,榕树文化之发明不在今人而在先人也。

乾隆年间曾任职福宁、福州的知府李拔,自谓:“某,西蜀庸才,起自田间,于民生利病之源,知之甚悉。”李拔自认“西蜀庸才”,世上不见无真庸才自认庸才者,唯有真才实学者方敢自嘲为“庸才”也。李拔被后人称为一代贤郡守,万世师表人,有德政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拔在福宁知府任上,以榕为范广施德政,筑城垒墙以御海盗,踏勘长溪河三坝崩坍处,拨款修坝,以治水患。次年调任福州知府,倡导水利,开挖河道,在官道上遍植榕树。继福宁蚕桑之业,亲力亲为于府衙后院辟地种桑,乡人称奇,只见太守草鞋短褐,俨然一老农也。自此“良丝厚茧,俱有成效”。又推广至民间,将蚕种及缫丝工具分发到乡县,先试种后推广,既得丝绸可衣,又有钱财之利,农人欣然。福州一地,贤者接踵,而无不以“榕德”自律,清人钮琇《补榕说》谓:“唯榕善蓄,则仁足庇物……榕之德备矣,皆居官者所宜取则也。”李拔著《种树说》《种棉说》《蚕桑说》。又重建府学明伦堂,兴文楼,堂前有榕荫巨然,楼外有气根飘拂。屈大均谓:“榕,容也。常为大厦以容人,能庇风雨,又以材无所可用,为斤斧所容,故曰榕,自容亦能容乎人也。”古籍有记:“闽知养蚕,实自拔始,功尤伟矣!”后来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镇,李拔与有功焉!他的为官准则是“视百姓如家人,视民事为己事”。他种榕植树,改良土壤,庇荫民生,在《榕荫堂记》中李拔称:“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

李拔以榕树仁德比拟为官之道,用今天的话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福州古府治在今湖东路与鼓西路之间,明清两代的一郡中枢。我曾在夜色中与黄旭兄踏访,虽已不存而周遭环境依然,周遭环境悉心护卫下的历史气息犹存。这里的位置在福州古城正中略偏西处,北有越王山为依托,南有九仙、乌石两山雄峙,真可谓“三山鼎秀,州临其间”。依历代惯例,府衙官廨周围遍植榕树,枝杆四出,绿荫浩然,气根摇曳。府衙大门有李拔手书联语:

九邑拱如星布,我疆我理,俾卤地岩城,具瞻福曜;

三山环若屏依,克师克帅,望绿林丹荔,尽树棠阴。

李拔认为:“治世何术,曰养,曰教。教养何道?曰农桑水利,曰诗书礼乐。”李拔在福州亲力亲为要求各邑设书院,兴义学,还经常去鳌峰、崇山二书院讲学。曰:“予惟榕之为木,大而无用。然枝叶婆娑,犹荫十亩。”李拔不仅以榕树自况、教导学子,榕树大木,有用乎?无用乎?李拔在府衙“冰鉴堂”书有一联:

称物情以平施,有己求人,无己非人,责人必先责己;

顾民岩而思畏,天视民视,天听民听,欺民即是欺天。

福宁人、福州人,李拔家乡四川犍为人,颂扬李拔为之赞曰:“岿岿者山,遥瞻峨眉;汤汤者水,锦江之湄;惠心惠德,惟怀惟思;太守之去,何时复来?”期盼着李拔的还有福州的蚕桑大榕,鼓山的摩崖石刻,它们都在等待着一个贤者的脚步。李拔是兴致广泛、情趣多样的官吏。李拔好农事好植榕好蚕桑还好登临,他说“山以人胜,人以山传”。“匪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亦聊以扬榷山灵,备后人之兴感云尔。”“登山而不思追踪乎前哲,亦与未登山等;追踪前哲而不得前哲所以独至之故,亦与未登山等”。是以,公事之暇,登临远望,好古敏求。览空天无际求摩崖存史,见榕碧如海知草木长存,便是李拔的一大业余爱好了。李拔“扬榷山灵”语,有浓厚的宋明理学中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气息,李拔自谓:“平生最喜登临,遇高山辄动仰止之思,所在多屐齿迹。”李拔的好登临,有其心性,有其追踪前贤,有其望远放思,更有其追踪前哲之所以“独至之故”。一言以蔽之,境界高远囊括古今以天下为己任故也。李拔登山必须观摩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在榕树下一读再读,三思九思。榕荫如盖,榕枝可依,气根拂面,这大约是李拔最心旷神怡的时候。

福州山峦众多,鼓山摩崖为最,它拥有包括蔡襄、李纲、朱熹、赵汝愚等数百名士登临题咏的石刻。各抒襟抱,各有观悟,各有思虑。乾隆二十五年仲春某日,李拔视察西湖水利事毕,轻车从简登鼓山,只见“怪石林立,古榕满山,古字争奇,应接不暇”,与友人称“福州城东鼓山,奇特为八闽冠”。鼓山摩崖石刻中,最令李拔仰望再三、徘徊不前的是朱熹在绝顶峰所题的“天风海涛”,以书而言,结体严谨中有洒脱,观其“天”字,以心读,有一横开天之气势;观其“涛”字,读之外宜听,侧耳细听,有天风声,有鼓涛声,有浪花冲激声,有渔歌互答声……众声骈集,自天而降,由海成浪,天风海涛是也。朱熹是南宋时学人文士的精神偶像,儒学绝峰。李拔说:“徘徊周览,恍然有悟于为学之旨,默然心契,流连不能去。”他在绝顶峰题“欲从未由”,又砌仰止亭,铭曰:“我登鼓山,中心仰止,仰止何人?曰维朱子。”李拔又在山足书“云程发轫”,在半山刻“毋息半途”,在山顶写“登峰造极”。

为学为官如登山矣,李拔自勉亦勉励福州学子及所有登鼓山者,为学之道,登临之道,做官之道,做人之道,相辅相成,尽在其中矣。鼓山的另一妙处是林木葱郁,古榕为最。它们目睹了朝代更迭,经受了风雨沧桑,它们错落地排列在鼓山上,它们有意无意地伴着这些题刻。但我们却无法知道,这些榕树是谁种下的,抑或是风里飞来的、小鸟衔来的种子,又或者是野生野长的,鼓山多绿色,山上森林公园高大良材美木万般,若以占地面积庇荫之广大论,无出古榕之右也。其上有飞鸟千万,有种子无数,风吹也,鸟食也,榕树广布也。李拔题刻罢,必去一榕树下小息,诵薛季宣之《大榕赋》,全文八百余字,为其抒写榕树的浓郁情思,语言之跌宕奇崛,实为古赋之经典,美文之杰作。李拔爱薛季宣之赋,亦喜李纲所作《榕木赋》。时常青灯黄卷相伴,榕木蓊然在望,三更而息。此二赋为写榕树的仅有二赋,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陈元龙主持编纂的《历代赋汇》中珍存,陈元龙功莫大焉!

李拔辞世,当时岳麓书院山长为其墓志铭撰联:

泽傅东南深得民情爱戴;

学富濂洛直探道统渊源。

濂洛,北宋理学之两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为洛阳程颢、程颐也。

福州古榕

今年清明节前,我踏访福建闽江口湿地,知闽侯青口镇东台村有福建榕树王,其胸径4.73米,树高24.45米,冠幅45.6米。这株榕树所以能称王,有立根之险,一也。它屹立于半山腰,板根深入地下后,枝干连理,相与扩张,古朴苍老,庞大壮观,其主干需12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住;二是多鸟巢,多鸟鸣,小鸟在枝叶间嬉戏,并有多种寄生植物。其三,因为气生根的根无定数,亦无定向,竟有榕枝腾跃横跨,主干在离地约1.5米处分出两大枝,朝两边横向生长,其中一枝往山坡上延伸扎根,与母根形成跨度14.6米多的天然拱门。有游客谓:此榕母生子,母子连心也!另一枝似有出走之意,跨过山下小溪,在对面尖峰山落地生根,气象初成,另立门户矣。惜乎在一场山洪中被折断。榕树有百折不挠之品,况其母根犹在,乡愁可望。

隐居在东台村深山的榕树,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门字榕”,2014年3月被福建省林业厅评为福建榕树王。榕树每每托小鸟于晨昏鸣其意:“居深山而荫山民,榕之责也,人视为风景,余之荣也,何王之有?”福建榕树就其社会性而言,有双重身份:它是福建省的省树,又是福州市的市树,一树而兼为全省及省会城市之象征、之形象大使,荣耀如何!福建林木万千,说榕树高贵无出其右,可乎?前文已记福州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一时福州植榕成风。当年福州约有30万人口,全城榕树数以万计,更难能可贵者,植榕的传统世代相传,古榕有苍老之美,而江山代有新榕出,福州古城由是而历久弥新矣!

拥有古树的城市就是拥有历史的城市。福州古榕遍布,四季常青,是城市、市民生活与树木的完美结合,是风景的自然生长,是历史根深叶茂地屹立。福州古榕以树龄长、历史久、数量众而著称。见证福州城市史的,当首推鼓山国家森林公园、八一水库旁,福州无人不知的已近千岁,被誉为福州榕树王的古榕。相传,这棵古榕是张伯玉所栽植的两棵树苖,光阴荏苒,同气相求,如今两棵榕树相互纠结、勾连、缠绕、亲密,已无分彼此。其冠幅达1300米,可容纳千人在树下谈古论今,聊天遮阴。远望,似绿色陵岩;近看,知其为榕也,密密的枝叶把近午的阳光切割成碎花点,散落、闪亮在榕树下的草坪和地衣上。初访者或为讶异:偌大一棵古榕却不见气根,知榕者会告诉你,这是一株硕大、古老而不生气根的细叶榕。因其冠幅日益长大,为了支撑沉重的树冠、预防主干折损,便制作了若干石柱,砥柱其间。古榕下有湖塘,锦鲤游泳,不时生出红色涟漪。旁有一碑,上刻:榕荫照水波心漾,观鱼犹胜花间行。

虬枝探水,榕叶逐鱼,观止矣!

我曾为榕树相关的名称困惑:既有“榕树王”者,又有“小叶榕王”,为什么?相与比较,福州鼓楼区省府路裴仙宫内小叶榕,有胸围之大,有高度之高,有冠幅之广。与旧省府大院(清代为督署衙门)仅一墙之隔。为北宋时人手植,距今千余年,现为福州一级古树名木,每年均会有两岸同胞、福州乡亲为古树祝祭。1997年12月17日,在树下举行了纪念石碑揭幕仪式,碑文由老红军、福建省政协原主席伍洪祥题词:“榕城第一古榕树”。千年岁月留下了深藏其中的风霜雨雪,无言无语,只以皱褶、老干、枯枝示人,根部呈板块状,有树洞,小生物之宅也,老根苍劲,新根纠结于老根之上,此为基部;抬望眼,树高处青绿遮阳,浓荫蔽日,四季常青,苍老错节于生机勃勃,沧桑托举着慈爱绵绵。能不让人心生敬畏?在张伯玉之前,蔡襄任福州地方官时,就曾下令在福州道路两旁植榕,有诗为证:“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蔡襄笔下之松,乃榕树也。而裴仙宫古榕,则被冠以“最有胸襟”的美称。

福州古榕极盛于北宋,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之发达相关。“唐宋八大家”,唐居二,宋居六,可为一窥。因经济、文化的发达,多饱读之士,远见卓识而至山林,寄情草木,惠及民生,福州可为一例。

福州古榕居前列者,还有寿岩榕。蓬勃于于山风景区戚公祠内、补山精舍侧。据称道光十六年(1836),有福州人奎联在此大摆宴席,为榕树祝寿,并在岩壁上刻字径达2.2米的行书“寿”字,故称寿岩榕。从于山戚公祠拾级而上,离古榕愈近,若移步换景矣。寿榕出,巨岩亦出,榕与岩相依相靠相偎相抱,榕为石遮阴,石作榕靠山。巨岩外榕树生出的气根一律荡漾至一侧,整整齐齐,密密麻麻,人力所为故?有风梳理过?把岩石温柔亲密地包裹于怀中,留白处是一个笔力雄健、笔势嵌石的大大的描红“寿”字。此巨岩外所见,而巨岩内气根成束,比比皆是,随风飘动,歌之舞之,而意在垂地生根。此岩榕之后继者不可计数也。以“寿”名之,得寿岩榕真谛,树有寿,石同乐,福州人其喜洋洋者矣。巨岩内外景致大略如是,陪同我的朋友却要我抬头看,只见壮实的枝干或直立,或斜跨,或横出,或旁生,或垂首,以各色姿态分割着浩瀚空间,在人的视线中,天空变小了,有白云与枝叶相缠绵。寿岩榕的树冠,任那些枝干纵横,任那些气根撞曳,自己像擎天柱似的向上伸展,接近阳光,进行热烈而有条不紊的光合作用。阳光从树叶间、枝干间穿过,或作点滴状,或作线条状,落在巨岩上,落在“寿”字上,落在气根上,落在地面上,也落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半是绿色榕荫半是金色光点。此生终于斑斓了一回,在福州,因古榕。

漫步榕树下

用不着期待邂逅,用不着按图索骥地寻找,只需得空漫步福州,东南西北方向皆可,总有扶疏花木等着你,总有榕树等着你,漫步福州就是漫步内河边沿小园,就是漫步榕树下。

福州城区内河曾有上千条,都是自晋唐以还环绕福州的护城河,随城区扩大而纳入福州市内,此内河之由来也。内河为市井居民提供了汲水、淘米、洗菜等生活水资源,以及水运交通之利。及至当今,因城市建设故,在历史变迁下福州内河分六大水系,计107条河流。天长日久,河中淤泥堆积,水体污染严重。经近十年治理,水质渐好,河边有小园——福州人称其为“串珠花园”——如绿色珠子一般串联,居民出门过马路即可坐在榕树下,出门见绿,赏心悦目有过于此乎?我在福州逗留的一个多月中,白天为一家出版社打工煮字,晚上则有黄旭兄陪同出门散步,寻访古迹,或流连于串珠花园,在月色星光下读榕树。有练拳的,有跳舞的,有围着榕树转圈的……从白马河小园行至安泰河畔,又见大榕枝干伸及对岸,气根成束,挂在树上,有落地的,已成或将成支撑根,还有沿着河岸在水上寻寻觅觅的,安泰河水掩盖了河底,却阻挡不了气根的探求。在小小的串珠园内,大多有榕树当家,桂树随之,花木错落。榕树成为内河风景、福州市民的集合地。这些榕树不名不古,也不在深山崖壁,它们长在福州城里、内河岸边,陪着福州人上班下班,陪着退休者晒太阳看运河舟楫往来,或者在夜晚一曲箫声吟风弄月,无名之榕也,却与居民百姓最亲近。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4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