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bmi计算器)

时间:2024-01-27 20:48:45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bmi体重指数怎么计算公式 bmi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bmi计算公式是什么?不少的网友对于bmi这个名词表示十分不了解,那么这个bmi究竟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下面快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BMI介绍

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mi计算公式

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平方米)

bmi正常值范围

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3.9

以上就是关于bmi相关内容介绍,小伙伴们了解了吗?

来源:游侠手游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自己的理想体重了!

很多粉丝和患者都会问张大夫:我的体重应该是多少最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大家的具体身高不一样,所以,最佳的体重范围也不一样。今天,张大夫就以1.7米身高的个体来说明一下如何评价不同个体体重是否达标。

现阶段,评价体重是否达标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BMI指数,BMI指数是指使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这个BMI指数可以说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1.7米身高的人多少体重最为完美。第一,我们中国标准的BMI理想数值,也就是说正常范围是18.5-23.9,使用这个数值乘以身高^2(m)就是理想体重的范围,所以1.7米高的人,理想体重应该是53.46-69.36公斤,也就是大约107-140斤,如果一个1.7米的普通人体重在这个范围内就能称之为正常。同样,也可是使用身高体重把BMI指数算出来,自己按照图表对号入座。

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明确清晰,如果你看懂了,可以自己使用手机上得计算器算一算,然后根据图片里BMI标准对号入座。看看你超重了吗?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健康问题咨询,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健康体重,其实有一个公式可对照,你符合吗?

体重的正常与否,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形象,对于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呢?有哪些衡量的标准呢?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该如何去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呢?

一般情况下,是建议去计算自己的BMI值,BMI = 体重 / (身高)^2。计算的出来的结果可以对应下面的这个标准:

超重:体重指数 = 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40

如果你的体重过轻或者是过重的话,都说明需要去增肥减肥了,来分别了解下有哪些减肥和增肥的方法吧!先来跟大家说说减肥的方法:

1、坚持运动

体重超重的人群,多数都不爱运动,进行运动可以有效的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并且还可以强身健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坚持一两天的话是看不到好的效果的。在生活中进行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去进行,开始的时候强度小一些,等到身体逐渐的适应了之后再去增加强度。

2、控制饮食

对于体重过重的人群而言,控制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生活中要戒掉那些高脂肪、高热量以及高糖分等会让你体重增加的食物,日常的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并且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蔬果,要控制每日热量的摄入。保持摄入的热量少于你消耗的热量,这样就可以帮助很好的降低体重了。

3、规律作息

想要减轻体重的话,保持一个好的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话,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系统紊乱,这样一来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也会紊乱。很容易会导致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不利于想要减肥的人群控制体重。

那么对于那些体重过轻的人来说,该如何去增肥呢?

首先是饮食调理。偏瘦的人群在生活中首先要从饮食上去着手,日常的饮食要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均衡的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还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禽类、鱼、羊等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增加体重一定不能盲目的去吃一些垃圾食品,这对于健康而言是比较不利的。

其次是适当运动。对于体重过轻的人群而言,适当的进行运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运动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胃肠道对于一些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对于体重过轻的人群而言,坚持进行运动也是可以帮助增加体重的。

参考文献:

1.《保持健康体重知识要点》,江苏卫生保健,2016年05期.



2.《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009年01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