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四笔画的汉字(五笔画的汉字)

时间:2024-01-13 18:16:48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龙文鞭影二集》(上卷):四支

四支:

友谅献麦,孝标进芝。拥炉修史,击钵催诗。

【注】朱友谅:五代后梁宗室。朱全昱子。初封衡王。乾化元年为宣武军节度使,多行不法。全昱卒,嗣封广王。坐弟朱友能反,废,囚京师。后梁亡,为后唐兵所杀。

《旧五代史·后梁书·太祖纪五》:“丁卯,宋州节度使、衡王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第一·兄广王全昱·全昱子友谅友能友诲》:“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

茹孝标:北宋庐州舒城人。少负气节,好学不倦。宋仁宗天圣间进士。历官都官员外郎、知江州,吏治有声。

《宋史·本纪第十二·仁宗四》:“六月丁亥,无为军献芝草,帝命姑免知军茹孝标罪,戒州郡自今勿复献。”

《续资治通鉴·宋纪五十二·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六月,丁亥,无为军献芝草三百五十本。帝曰:‘朕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至于草木虫鱼之异,焉足尚哉!知军茹孝标特免罪,仍戒天下,自今毋得以闻。’”

拥炉:围炉取暖。

朱弁《曲洧旧闻·卷六》:“宋子京修《唐书》,尝一日逢大雪,添帟幕,燃椽烛一,秉烛二,左右炽炭两巨炉,诸姬环侍。方磨墨濡毫,以澄心堂纸草某人传,未成,顾诸姬曰:‘汝辈俱曾在人家,曾见主人如此否?可谓清矣。’皆曰:‘实无有也。’其间一人来自宗子家,子京曰:‘汝太尉遇此天气,亦复何如?’对曰:‘只是拥炉,命歌舞,间以杂剧,引满大醉而已,如何比得内翰?’子京点头曰:‘也自不恶。’”

钵(音波):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南史·列传第四十九·王僧儒传后附》:“虞羲,字士光,会稽余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丘国宾,吴兴人,以才志不遇,著书以讥扬雄。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秦桧十客,侂胄四姬。对策刘显,隶事王摛。

【注】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秦太师十客:施全刺客,郭知运逐客,吴益娇客,朱希真上客,曹泳食客,曹冠门客,康伯可狎客,又有庄客,以及词客,汤鹏举恶客。施全乃殿前司军校,不愤和议,以斩马刀鬻于街旁,俟秦舆过害之,赖直伞兵执住伏诛。郭,临安人,登科,以少俊选为孙婿,秦每夕必留三杯。郭多出久,至中夜或它宿,留门以俟。秦尝以佩刀分遗子婿,一日宴集,皆佩之,而郭已遗人矣。秦大怒,适会其夜出,令门者无纳,遂罢亲。吴常之,宜兴人,门荫,为人纯谨,遂令继郭,改秩为临安倅,骤得次对。秦薨,以无实历,不得亲民,荫补不行,后得一子,官,晚还其致仕遗表恩。朱希真,洛人,以遗逸召,既致仕复出,多记中原事,秦喜之,秦薨复归嘉禾。曹詠,戚里,与其子熹为姻家,颇有才,用事为户部侍郎,后安置新州。曹婺之,东阳人,登甲科,为秦门客,不一岁躐进奉常簿中书检正。秦既败,追其科甲,复还上舍,后再登第,难于入差遣,有为之地者,得佥幕荆门军。康伯可,捷于歌诗及应用文,为教坊应制,秦每宴集,必使为乐语词曲。汤,金坛人,本亦出秦门,既薨,攻之不遗余力。余二人则忘之矣。”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秦会之有十客:曹冠以教其孙为门客,王会以妇弟为亲客,郭知运以离婚为逐客,吴益以爱婿为娇客,施全以剚刃为刺客,李季以设醮奏章为羽客,某人以治产为庄客,丁禩以出入其家为狎客,曹泳以献计取林一飞还作子为说客。初止有此九客耳。秦既死,葬于建康,有蜀人史叔夜者,怀鸡絮,号恸墓前,其家大喜,因厚遗之,遂为吊客,足十客之数。”

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二·谄媚》亦载。

韩侂胄(音脱):宋相州安阳人,字节夫。韩琦曾孙。以荫入官。孝宗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阁门事。以策立宁宗、传导诏旨见幸。排斥大臣赵汝愚,又贬逐朱熹、彭龟年,斥理学为伪学,请下诏严禁,史称“庆元”。自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累迁太师、平章军国事,封平原郡王,执政十三年,势焰熏灼,序班丞相上,总三省印。开禧初谋开边自固,恢复中原,遂兴兵攻金,初战略胜。后北伐屡败,遂使北请和,金人以缚送首议用兵之臣为言。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杀侂胄,函首送金廷乞和。

《宋史·列传第六·宗室四·赵师睪传》:“韩侂胄用事,师睪附之,遂得尹京。侂胄生日,百官争贡珍异,师睪最后至,出小合曰:‘愿献少果核侑觞。’启之,乃粟金蒲萄小架,上缀大珠百余,众惭沮。侂胄有爱妾十四人,或献北珠冠四枚于侂胄,侂胄以遗四妾,其十人亦欲之,侂胄未有以应也。师睪闻之,亟出钱十万缗市北珠,制十冠以献。”

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二·谄媚》:“胄有四妾,皆郡夫人。其三夫人号满头花,新进者号四夫人,尤宠幸。通籍宫中慈明尝召入赐坐。四夫人即与慈明偶席。其次有十婢均宠。有献北珠冠四枚者,侂胄喜。以遗四夫人。十婢者皆愠曰:‘等人耳,我辈不堪戴耶?’韩侂胄患之。时赵师睪以列卿守临安闻之。亟出十万缗,市北珠冠十枚。瞰韩侂胄入朝献之。十婢者大喜,分持以去。侂胄归,十婢咸来谢翼日。”

对策:亦作“ 对册 ”。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刘显:字嗣芳,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人。幼聪明,当世号称神童。好学,博览多通,甚为名流推赏,尝作《上朝诗》,沈约题于新宅之壁。州举秀才,历著作佐郎、尚书仪曹郎、中书通事舍人、国子博士。官至戎昭将军卒。

《梁书·列传第三十四·刘显传》:“丁母忧,服阕,尚书令沈约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也。’显问其五,约对其二。陆倕闻之叹曰:‘刘郎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其为名流推赏如此。”

《南史·列传第四十·刘显传》:“丁母忧,服阕,尚书令沈约时领太子少傅,引为少傅五官。约为丹阳尹,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显问其五,约对其二。陆倕闻之击席喜曰:‘刘郎子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其为名流推赏如此。”

隶事:以故事相隶属。谓引用典故。

王摛:南朝齐东海郯县人。王谌从叔。以博学见知于王俭。竟陵王萧子良校试诸学士,唯摛问无不对。为秣陵令,清直不阿。羽林队主潘敞有宠二宫,势倾人主。妇弟犯法,敞为之请摛,摛投书于地,更鞭四十。齐武帝永明八年,天忽黄色照地,众莫能解。摛谓是荣光。帝大悦,用为永阳郡。官至尚书左丞。

《南史·列传第三十九·王谌传附从叔王摛传》:“谌从叔摛,以博学见知。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俭尝使宾客隶事多者赏之,事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花簟、白围扇。坐簟执扇,容气甚自得。摛后至,俭以所隶示之,曰:‘卿能夺之乎?’摛操笔便成,文章既奥,辞亦华美,举坐击赏。摛乃命左右抽宪簟,手自掣取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者负之而趋。’”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三·俊辩·王俭》:“俭尝集才学之士,累物而丽之,谓之丽事,丽事自此始也。诸客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色花簟白团扇。宪坐簟执扇,意气自得。秣陵令王摛后至,操笔便成,事既焕美,词复华丽,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负之而趋。(出《谈薮》)”

曹臣《舌华录·谐语第七》:“王俭尝集有才之士,累物而丽之,谓之‘丽事’,自此始也。诸客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花簟、白围扇。宪坐簟执扇,意气甚自得。秣陵王摛后至,操笔便成,事既焕美,词复华丽,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者负之而趋。’诸士大笑。”

蒙正非执,伯鱼有私。佯仆留正,诈睡羲之。

【注】吕蒙正: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通判升州。迁著作郎、直史馆。五年,知制诰,擢翰林学士。八年,参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相。主张内修政事,结好邻邦,弭兵省财。至道元年,出判河南府。宋真宗咸平四年,三入相。六年罢相。后以疾归洛阳。有重望,直言敢谏。善知人,识富弼于髫龄,荐侄夷简于真宗,后俱成名相。卒,赠中书令,谥文穆。

《宋史·列传第二十四·吕蒙正传》:“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第五伦:东汉京兆长陵人,字伯鱼。少耿介有义行,光武建武二十九年举孝廉,后拜会稽太守。在郡查禁巫祝,禁屠耕牛,百姓以安。章帝即位,擢为司空,上疏抑制外戚擅权。奉公尽节,在任以贞白称。后老病乞归。

《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第五伦传》:“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悫箻,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今属福建)人。南宋绍兴进士。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等,以权吏部尚书,进谏丞相不能辅赞恢复之计,请精选人才,兴图大计。出知绍兴府。淳熙中,除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绍熙元年,进左丞相。宋宁宗即位,与韩侂胄不合,为谏官所论,罢相。复为言者所劾。嘉泰初,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卒。赠太师,宝庆末,谥忠宣。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三·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秋,七月,辛酉,留正因朝临,佯仆于庭,即出国门,上表请老,且云:‘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

羲之:王羲之。

《世说新语·假谲》:“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怀清巴妇,行义桓嫠。得得和尚,何何尊师。

【注】怀清:秦始皇以巴寡妇清为贞妇,为之筑怀清台 。后因以“怀清”比喻妇女贞洁。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司马贞索隐:“汉书“巴寡妇清”。巴,寡妇之邑;清,其名也。”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

《汉书·货殖传第六十一》:“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颜师古注:“以其行洁,故号曰清也。丹,丹砂也。穴者,山谷之穴出丹也。”

行义:躬行仁义。

嫠(音梨):寡妇。上古时期,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只指寡妇。《说文》:嫠,妇无夫也。

《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沛刘长卿妻者,同郡桓鸾之女也。鸾已见前传。生一男五岁而长卿卒,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儿年十五,晚又夭殁。妻虑不免,乃豫刑其耳以自誓。宗妇相与愍之,共谓曰:‘若家殊无它意;假令有之,犹可因姑姊妹以表其诚,何贵义轻身之甚哉!’对曰:‘昔我先君五更,学为儒宗,尊为帝师。五更已来,历代不替,男以忠孝显,女以贞顺称。《诗》云:‘无忝尔祖,聿修厥德。’是以豫自刑翦,以明我情。’沛相王吉上奏高行,显其门闾,号曰‘行义桓釐’,县邑有祀必膰焉。”(釐,俗作厘,通“嫠”。寡妇。)

得得和尚:指唐末五代间诗僧贯休。俗家名姜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亦作“得得来和尚”。贯休自吴越、荆南来到蜀地,谒见王建,作《陈情献蜀皇帝》诗,诗的前4句是:“河北河南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王建大喜,呼他为“得得(来)和尚”。

尊师:史载有两位何尊师。

一唐代道人。名志纯,号虚应。唐龙朔年间至天宝二年居南岳。行步如飞,常往来苍梧及五岭间。颜若40岁人,久而不改。人问其氏族、乡里及修证,皆答曰“何何”,时人因号曰“何尊师”。衣弊履穿,其心浩如。田虚应、邓中虚尝问何尊师:“尊师卒无言,何以开悟后学?”答曰:“知不知者上,不知知者下,孰能凿混沌之窍,悟自然之礼耶!”唐明皇开元,司马承祯游衡岳,于丛林中发现何尊师,承桢致礼造问,何尊师箕踞而坐,若无所覩。司马承桢叹道:“此可谓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乃建屋于祝融峰名息庵,请其居住。何居此不复出。因与司马承桢论道,介乎师友之间。观察使吕渭即其庐请受符箓,张太虚、田虚应、邓中虚师事之,均未穷其旨。天宝二年逝世,弟子遵嘱置遗体于紫盖峰南盘石上。

二宋江南人,一作阆中人。画家。匿其姓氏,后梁龙德中居衡岳,往来苍梧、五岭间。入宋后人问其氏族年寿乡里,但云“何何”,人因呼之“何尊师”。工画花石,亦擅画猫。

登山羊祜,临江曹丕。将军禳鬼,都护怖儿。

【注】羊祜:西晋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字叔子。世吏二千石。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掌机密。迁中领军,悉统宿卫,入直殿中,执兵之要,事兼内外。参预代魏密谋,进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巨平侯。泰始初,擢尚书左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五年,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屯田八百余顷,广积军粮。后加车骑将军,以未能救吴降将步阐,贬为平南将军。缮甲训卒,增强戒备,并造船只,大治水军,筹备伐吴。咸宁二年,除征南大将军,奏荐王濬监益州诸军事,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又上疏请伐吴,朝议多不同,未行。镇襄阳十载,甚得江汉众心。四年,以病求入朝,面陈伐吴计,武帝遣中书令张华就问筹策。十一月病重,举杜预自代。寻卒。襄阳百姓于岘山建庙立碑以祀,游者望碑流涕,因名“堕泪碑”。

《晋书·列传第四·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第二》:“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裴松之注:“《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第二》:“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吴录》曰: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权严设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

将军:此指檀道济。南朝宋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檀凭之从子。晋末,从刘裕起兵讨篡位之桓玄,以功累迁太尉主簿、咨议参军。义熙十二年,为裕北伐前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进平长安,灭后秦,迁征虏将军、琅邪内史。入宋,以佐命功封永修县公。出为南兖州刺史。景平二年,参与废少帝迎立文帝,进号征北将军。元嘉三年,以平荆州刺史谢晦功,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八年,率军攻魏,连战多捷,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粮尽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九江)。文帝患病时,忌其威名,召还杀之。他被逮时,脱帻投地,怒云:“乃坏汝万里长城!”

禳(音瓤):祭名。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

《南史·列传第五·檀道济传》:“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自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都护:指刘锜。南宋德顺军人,字信叔。高宗建炎中为陇右都护,为夏人所畏。张浚宣抚陕西,任为泾原经略使。绍兴初赴京领宿卫亲军,接领八字军。十年,宋金和议成,充东京副留守,率军至顺昌,金完颜宗弼败盟来攻,遂据城力战,败敌精锐十万人。次年,与张浚、杨沂中会师援淮西,再破敌于柘皋。以遭秦桧、张俊所忌,罢兵权,知荆南府。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召錡为江、淮、浙西制置使,以老病不能任事,自扬州退守镇江。次年忧愤而卒。谥武穆。

怖:恐吓。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锜传》:“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贵妃剪发,莹娘修眉。普惜国法,通定朝仪。

【注】贵妃:杨贵妃。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上即令中使张韬光赐御馔,妃附韬光泣奏曰:‘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发一缭附献。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

陶谷《清异录·卷上·胶煤变相》:“莹姐,平康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様。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

普:赵普。宋太祖宋太宗时宰相。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太宗致治》:“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通:叔孙通。秦末博士。后投刘邦。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时的典礼仪式。

《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通知上亦厌之,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厍狄杖吏,东昏畏妃。众歌裴侠,民爱贾逵。

【注】厍狄伏连(音社):北齐代人,字仲山。少以武干事东魏尔朱荣,至直阁将军。从高欢举兵,赐爵蛇丘男。高澄辅政,迁武卫将军。北齐文宣帝天保中除郑州刺史。性鄙吝愚狠,专事聚敛。天保四年与萧轨等奉命于合肥治水军,欲袭建康,为梁军所破,大败而归。后主武平初,封宜都郡王,除领军大将军。寻与太保琅玡王高俨矫诏杀录尚书和士开,即日被诛。

《北史·列传第四十一·厙狄伏连传》:“然鄙吝愚狠。为郑州刺史。好聚敛,又严酷,居室患蝇,杖门者曰:‘何故听入!’”

东昏: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南朝齐皇帝。公元498—501年在位。字智藏,本名明贤。明帝第二子。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即位,年号永元。即位后委任群小,诛杀宰臣。每出行游,摒逐居民,都下大扰。建仙华、神仙、玉寿诸殿,穷极绮丽。府帑既尽,肆夺民财。永元三年,萧衍兵围建康,乃闭宫城自守。其将王珍国、张稷率兵入殿杀之。衍以其昏虐居东,假宣德太后令,追封为东昏侯。

《南史·齐本纪下第五·废帝东昏侯》:“又于苑中立店肆,模大市,日游市中,杂所货物,与宫人阉竖共为裨贩。以潘妃为市令,自为市吏录事,将斗者就潘妃罚之。帝小有得失,潘则与杖,乃敕虎贲威仪不得进大荆子,阁内不得进实中荻。虽畏潘氏,而窃与诸姊妹淫通。”

裴侠:北周河东解人,本名协,字嵩和。幼聪慧,举秀才,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奉朝请。魏孝武帝时,授左中郎将,随帝西迁,赐爵清河县伯。从战沙苑,以功进侯爵,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宇文泰尝以侠清慎奉公,为天下最,使别立,令众牧守中有如侠者,与侠俱立,无敢应者,号为独立君。孝闵帝即位,进爵为公,历官民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以清严名。

《北史·列传第二十六·裴侠传》:“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时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贾逵:三国魏河东襄陵人,字梁道。初为郡吏,守绛邑长。后举茂才,除渑池令。以居丧去官。司徒辟为掾。曹操以为弘农太守,与计事,大悦。以事免官,曹操心善之,以为丞相主簿。迁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魏文帝立,为豫州刺史,执法严明,帝称为“真刺史”。州南接吴境,逵修守战之备,内治民事。造新陂,通运渠,称“贾侯渠”。黄初中,从征吴,破吕範军,进封阳里亭侯,加建威将军。明帝太和二年,督满宠、胡质等四军,与曹休同攻吴。休军败,逵以兵粮给休,得全。卒谥肃。

《三国志·魏志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贾逵传》:“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

相分公媪,皇别父儿。樊哙排闼,栖楚叩墀。

【注】媪(音袄):对老年妇女的敬称。《史记·高祖本纪第八》:“母曰刘媪。”裴骃集解:“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媪,母别名也。’”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童贯传》:“时人称蔡京为公相,因称贯为媪相。”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蔡京为太师,赐印文曰‘公相之印’,因自称‘公相’。童贯亦官至太师,都下人谓之‘媪相’。”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辩证类·称相》:“蔡京、童贯附之。时人目京曰公相。贯曰媪相。”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后晋纪二·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三年戊戌》:“帝事契丹甚谨,奉表称臣,谓契丹主为‘父皇帝’;每契丹使至,帝于别殿拜受诏敕。岁输金帛三十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乃至应天太后、元帅太子、伟王、南、北二王、韩延徽、赵延寿等诸大臣皆有赂遗。小不如意,辄来责让,帝常卑辞谢之。晋使者至契丹,契丹骄倨,多不逊语。使者还,以闻,朝野咸以为耻,而帝事之曾无倦意,以是终帝之世,与契丹无隙。然所输金帛不过数县租赋,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满数。其后契丹主屡止帝上表称臣,但令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樊哙:西汉沛人。吕媭之夫。少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兵攻秦,屡立战功。入咸阳,在鸿门宴上斥项羽,卫护刘邦得脱身。迁郎中,封临武侯,历骑将、将军。高帝立,从击臧荼、陈豨和韩王信,迁左丞相、相国,封舞阳侯。卒谥武。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刘栖楚:唐人。初为镇州小吏。宪宗时,王承宗荐于宰相李逢吉,擢右拾遗,性果敢,被逢吉用以中伤裴度等。敬宗时,曾苦谏敬宗畋猎怠政,叩头出血。累官刑部侍郎。为京兆尹,能摧抑豪强。后恃宠侮宰相韦处厚,出为桂州观察使,卒于任。

叩:叩头、拜。

墀(音驰):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窦刘二张杨熊柏·刘栖楚传》:“敬宗立,视朝常晏,数游畋失德。栖楚谏曰:‘惟前世王者初嗣位,皆亲庶政,坐以待旦。陛下新即位,安卧寝内,日晏乃作。大行殡宫密迩,鼓吹之声日闻诸朝。且宪宗及先帝皆长君,朝夕恪勤,四方犹有叛者。陛下以少主,践祚未几,恶德流布,恐福祚之不长也。臣以谏为官,使陛下负天下讥,请碎首以谢。’遂额叩龙墀,血被面。李逢吉传诏:‘毋叩头,待诏旨。’栖楚捧首立,帝动容,扬袂使去。栖楚曰:‘不听臣言,臣请死于此。’”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下·长庆四年甲辰》:“既坐班退,左拾遗刘栖楚独留,进言曰:‘宪宗及先帝皆长君,四方犹多叛乱。陛下富于春秋,嗣位之初,当宵衣求理。而嗜寝乐色,日晏方起,梓宫在殡,鼓吹日喧,令闻未彰,恶声遐布。臣恐福祚之不长,请碎首王阶以谢谏职之旷。’遂以额叩龙墀,见血不已,响闻閤外。李逢吉宣曰:‘刘栖楚休叩头,俟进止!’栖楚捧首而起,更论宦官事,上连挥令出。栖楚曰:‘不用臣言,请继以死。’”

羲之书几,信本观碑。主司头脑,学士肚皮。

【注】羲之:王羲之。

几: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

《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欧阳询: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欧阳纥子。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有碑帖。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率更令欧阳询,行见古碑,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还,下马伫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旁,三日而后去。”

主司:科举的主试官。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误放》:“郑侍郎薰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时徐方未宁,志在激劝忠烈,即以标为状元。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标,寒畯也,未尝有庙院。薰始大悟,塞默而已。寻为无名子所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苏轼:宋哲宗即位,起知登州,至郡五日即召为起居舍人,寻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七年,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

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汉王尊鼎,宋后卜棋。安石授扇,长倩馈丝。

【注】汉王:此指汉武帝。

《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於众鼎,文镂毋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

宋后:此指宋显仁皇后。宋徽宗妃,开封人。高宗母。初入宫为侍御。钦宗靖康元年封贤妃。次年从徽宗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绍兴七年,遥尊为皇太后。十二年,归至临安,居慈宁宫。聪明有智虑,性节俭。卒谥显仁。

曹勋《北狩见闻录》:“臣扈从时,太后未知主上,即使尝用象戏局子,裹以黄罗,书康王字贴于将上,焚香祷曰:‘今三十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字八九宫者,主上必得天位。’一掷其将,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太后手加额,喜甚。”

谢安:东晋梁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北方高门。永嘉之乱南渡。少有盛名,深得司徒王导器重,屡辟不就,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与王羲之、僧人支遁交往,常游乐于东山(今浙江上虞西南)。升平四年,始仕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温谋篡夺,每调协之,晋室赖以偏安。宁康元年,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温死,为中书监、录尚书事。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出兵,号称百万,大举南下,京师震恐。他受命为征讨大都督,沉着镇定,遣弟石、兄子玄应机征讨,于淝水大败之。及捷报送至,正对客围棋,阅毕,置书于床,对弈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门槛,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以功进拜太保。淝水大捷后,更命玄等乘胜北伐。克洛阳及徐、兖、青、豫。因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猜忌,被排挤出镇广陵步丘(今江苏扬州北)。后回京卒。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袁宏传》:“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世说新语·言语》:“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安南,谢奉,别见。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刘孝标注:“《续晋阳秋》曰:袁宏字彦伯,陈郡人,魏郎中令焕六世孙也。祖猷,侍中。父勖,临汝令。宏起家建威参军,安南司马记室。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

邹长倩:汉武帝时人,公孙弘之故人。生卒不详。

馈:赠送。《广雅》:“馈,遗也。”

《西京杂记·卷五》:“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着冠履以与之,又赠以刍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书题遗之曰:‘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刍一束。诗人所谓‘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丝为,倍为升,倍升为,倍为纪,倍纪为,倍为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类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也。故赠君素丝一襚。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风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窃在下风,以俟嘉誉。’弘答烂败不存。”

食鬼尺郭,擘妖钟馗。问字载酒,借书还瓻。

【注】尺郭: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东方朔《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长七丈,腹围如其长。头戴鸡父魌头,朱衣缟带,以赤蛇绕额,尾合于头。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饭,以露为浆,名曰尺郭。一名食邪。”

擘(音bo4):分开;剖裂。

钟馗:传说中唐代人。传说唐玄宗病,昼梦一大鬼,破帽、蓝袍、角带、朝靴,捉小鬼食之。自称终南处士钟馗,尝应举不第,触阶死。玄宗觉而病除,诏吴道子画其像。其说自唐已盛行。当时翰林于每年岁暮进钟馗像,并以赐大臣,民间亦以钟馗像贴于门首。后世亦然,惟改悬于端午节,以为可以辟邪逐鬼云。

《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杂志》:“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岁翠华还宫,上不怪,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土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

玉罃《群书类编故事·梦钟馗》引《唐逸史》卷二:“明皇开元讲武骊山,翠华还宫,上不悦,因痁疾作。昼梦一小鬼,……俄见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系角带,靸朝靴,径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鬼曰:‘你何人也?’奏云:‘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是时奉旨赐绿袍以葬之。感恩发誓,与我王除天下虚耗妖孽之事。’言讫梦觉,痁疾顿瘳。”(未查到)

《汉书·扬雄传第五十七下》:“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瓻(音痴):古代陶制酒器。《广韵》:“瓻,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

何薳《春渚纪闻·卷五·杂记·瓻酒借书》:“杜征南《与儿书》言,昔人云:‘借人书一痴,还人书一痴。’山谷《借书》诗云:‘时送一鸱开锁鱼。’又云:‘明日还公书一痴。’常疑二字不同,因于孙愐《唐韵》五之字韵中‘瓻’字下注云:‘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借书盛酒瓶也。’又得以证二字之差。然山谷‘鸱夷’字必别见他说。当是古人借书,必先以酒醴通殷勤。借书还书,皆用之耳。”

吴垌《五总志》:“古语云:‘借书与一瓻,还书与一瓻。’是以此媚藏书者,冀其乐借,而后人讹以为痴。独东坡云:‘不持一鸱酒,肯借五车书?’乃以为鸱夷之防与古语近之。余于长安崔氏得唐张一字书,其略云:‘瓻,盛酒,肆升器也。’好事者持以借书。当以瓻为正。”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七》:“俗语‘借与人书为一痴,还书与人为一痴’。予每疑此语近薄,借书还书,理也,何痴云?后见王乐道《与钱穆四书》:‘《出师颂》,书函中最妙绝。古语‘借书一瓻,还书一瓻’,欲以酒二尊往,知却例外物,不敢。’因检《说文》:‘瓻,抽迟反,亦音絺。’注云:‘酒器。古以借书。’盖俗误以为痴也。”

曾慥《高斋漫录》:“俗语云:“借书与人一痴,借得复还为一痴。”尝力辨此语,以为有无相通,义也;贷而必还,礼也,尚何痴?后果见王乐道从钱穆父借书一帖云:“出师颂书,函中最妙绝。古语云:借书一瓻,还书一瓻,欲两尊奉献,以不受例外物,固不敢陈续。”后又览《唐韵》瓻字下注乃云:‘古者借书,以是盛酒果。’知非痴字也,故予有送还考古图诗云:‘悬知插架有万轴,颇恨送还无一瓻。’用此事。洪驹父又云:‘痴瓻二事两出,疑痴字刻薄子妄改尔。’”

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一·借书一鸱》:“李正文《资暇集》曰:‘借书集,俗谓借一痴,与二痴,索二痴,还四痴。’又杜元凯遗其子书,曰:‘书勿借人,古谚云:借书一嗤,还书一嗤。’后人生其词至三四,讹为痴。或曰痴甚无谓,当作瓻。仆观《广韵》注、张孟《押韵》,所载瓻字,皆曰‘借书,盛酒器也。’故曾文清公《还郑侍郎通鉴诗》曰‘借我以一鉴,饷公无两瓻。’然又观鲁直诗曰‘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锁鱼。’苏养直诗曰‘休言贫病惟三箧,已办借书无一鸱。’又曰‘去止书三箧,归亡酒一鸱。’曰‘惭无安世书三箧,滥得扬雄酒一鸱。’乃作鸱夷之鸱。近见《渔隐后集》亦引黄诗为证,与仆暗合。”

袁文《翁牖闲评·卷六》:“瓻,酒器,古之盛酒以遗借书者也。故古语云:‘借一瓻,还一瓻。’然《唐韵》云‘瓻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如此,则以书借人者,得酒甚多。余家贫,常苦无酒,虽不善剧饮,而每欲以饮客,今当广置书以借人,若时得数瓻以为用,顾不美耶?但恐今人非古人,虽借书而酒不可得也。”

方勺《泊宅编·卷十》:“李济翁曰:‘案《王府新书》:杜元凯遗其子书曰:‘书勿借人。’古人云借书一嗤,还书二嗤。嗤,笑也。后讹为'痴'字,而增至四,谓借一痴,借之二痴,索三痴,还四痴。’(皆济翁云。)前辈又以‘痴’为‘瓻’。瓻,酒器也。盖云借书以一瓻酒,还之亦以一瓻酒。‘瓻’通作‘鸱’。吴王取马革受子胥尸,沉之江。颜师古曰:‘即今之盛酒鸱夷幐。’”

王莽买婢,程松献姬。秉三不惑,洽五无欺。

【注】《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上》:“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

程松: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字冬老。登进士第。庆元中,知钱塘县,谄事殿帅吴曦及权臣韩侂胄。嘉泰元年骤迁至同知枢密院事,自县令至此,才四年。开禧元年,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次年,改四川宣抚使,有人告吴曦将叛,他哑笑置之。旋曦果叛降金朝,他逃至重庆,受曦馈赠东还。遂被贬逐,死于宾州(治今广西宾阳北)。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五·程松传》:“松满岁未迁,意殊怏怏,乃献一妾于侂胄,曰‘松寿’。侂胄讶其名,问之,答曰:‘欲使疵贱姓常蒙记忆尔。’除同知枢密院事,自宰邑至执政财四年。”

杨秉:字叔节,杨震子。少传父业,精通经学。年四十余始出仕,初辟司空府,后累官豫、荆、徐、兖四州刺史,东汉桓帝时官至太尉。在职期间整顿吏治,压抑宦官,一次即免宦吏五十余人。为人廉洁,以清白著称。

《后汉书·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附子杨秉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黄洽:字德润,南宋福州侯官(今属福建)人。隆兴进士。历国子博士、太常丞、右正言、御史中丞等。久居谏官,尽言无隐,指斥朝政阙失,切中要害。拜参知政事,除知枢密院事。屡乞归田,遂于庆元二年致仕,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黄洽传》:“洽常言:‘居家不欺亲,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何用求福报哉!’”

登床常侍,避甓主司。守珪置酒,汝霖围棋。

【注】常侍:此指刘洎。隋末唐初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字思道。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败归唐。贞观七年,累擢给事中,转治书侍御史。时尚书省诏敕稽停、文案壅滞,奏请精选左右丞及两司郎中,勿令贵戚元勋、年老者妨碍贤路。拜尚书右丞。十三年,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十八年,进侍中。勤于职守,以敢谏著称。次年,唐太宗攻高丽,兼左庶子,辅太子监国。唐太宗还,为褚遂良诬奏,被杀。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四·刘洎传》:“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甓(音屁):砖。古代又称“瓴甓”。

主司: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此指谢泌。北宋歙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宗源。太平兴国进士。历直史馆、左正言、左司谏、侍御史知杂事、三司度支副使,知湖、虢二州。曾请依唐制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库,由直史馆分典四部,改变朝廷藏书的紊乱状况。又请将群臣所奏,凡政事送中书,兵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须复奏后方得施行,以杜绝弊端。在朝敢言,颇为太宗采纳。真宗初,上疏论契丹事,主张屈己以求安宁。历知同、福、荆南、襄等州府,迁右谏议大夫,判吏部流内铨。

《宋史·列传第六十五·谢泌传》:“俄判三司盐铁勾院。奉诏解送国学举人,黜落既多,群聚喧诟,怀甓以伺泌出。泌知之,潜由他涂入史馆,数宿不敢出,请对自陈。”

张守珪:唐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西南)人。形伟壮,善骑射。初从军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御突厥有功,再转幽州良杜府果毅。开元十五年,以战功任瓜州刺史、墨离军使。吐蕃来攻,置酒城上作乐,以空城计退敌。乃筑城舍,修渠堰,招流亡,以功为瓜州都督。二十一年,为河北节度副大使,寻加采访处置使。屡败契丹,斩契丹大将屈刺、可突干。拜辅国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御史大夫。后因匿部将乌知义败状,谎报军功,及行贿事泄,贬括州刺史,卒。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八·二郭两王张牛》:“王君㚟死,河西震惧,诏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督余众完故城。版筑方立,虏奄至,众失色。守珪曰:‘创痍之余,讵可矢石相确,须权以胜之。’遂置酒城上,会诸将作乐。虏疑有备,不敢攻,引去,守珪纵兵击败之。”

宗泽:宋婺州义乌人,字汝霖。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颇有声绩。钦宗靖康元年知磁州,修缮城械,招募义勇,阻金兵南下。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时,以副元帅入援京师,孤军奋战,获开德、卫南之捷。高宗建炎元年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尹,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联络河北八字军,拔岳飞为统制,屡败金兵。先后上二十余疏,请高宗还都以图恢复,每为黄潜善等阻抑,忧愤成疾,临终大呼“过河”者三而卒。谥忠简。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宗泽传》:“二年,金人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

赞宁命薄,李广数奇。扬雄吐凤,刘赞吞龟。

【注】赞宁:释赞宁。北宋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祖籍渤海,俗姓高。在杭州祥符寺出家。吴越王钱俶授以两浙僧统。太平兴国三年到开封,宋太宗赐号“通慧大师”,委其掌管洛京宗教诸事,官至左街僧录。精于南山律,时人誉为“律虎”。又精于佛教史学,著有《宋高僧传》、《三教圣贤事迹》以及《内典集》、《外学集》等。

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太宗欲知古高僧事,撰《僧史略》十卷进呈,充史馆编修,寿八十四。司天监王处讷推其命孤薄不佳,三命星禽晷禄壬遁,俱无寿贵之处。谓宁曰:‘师生时所异者,止得天贵星临门,必有裂土侯王在户否?’宁曰:‘母氏长谓某曰,汝生时卧草。钱文穆王元瓘往临安县拜茔,至门雨作,避于茅檐甚久,迨浣浴襁籍毕,徘徊方去。’”

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数:气数;命运。奇(音鸡):遭遇不顺当的。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裴骃集解:“如淳曰:数为匈奴所败,奇为不偶也。”

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扬雄梦凤作太玄》:“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忽然不见。雄着《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之而灭。”

刘赞:五代时人。仕前蜀。后主王衍时为嘉州司户。工画人物、花鸟及龙水,迹意兼善。时学士韩昭狎宴后宫,赞绘《陈后主三阁图》,并作歌以谏,衍不能用,亦不罪之。有《玉堂集》,又编有《蜀国文英》。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刘赞文思甚迟,乃垦祝乾象,乞文才。一夕,梦吞小金龟如钱许,自后大有文思。孟氏朝为学士,有《玉堂集》。一日,吐金龟投水中,不久而卒。”

妻唾冯邈,母杖尧咨。韩驱五鬼,柳骂三尸。

【注】冯邈:实为马邈。三国蜀时江油太守。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却说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维全师守住剑阁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当日操练人马回家,与妻李氏拥炉饮酒。其妻问曰:‘屡闻边情甚急,将军全无忧色,何也?’邈曰:‘大事自有姜伯约掌握,干我甚事?’其妻曰:‘虽然如此,将军所守城池,不为不重。’邈曰:‘天子听信黄皓,溺于酒色,吾料祸不远矣。魏兵若到,降之为上,何必虑哉?’其妻大怒,唾邈面曰:‘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耶!’马邈羞惭无语。”(此情节为演义杜撰,非史实。)

陈尧咨:宋阆州阆中人,字嘉谟。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正言、知制诰。以事贬,寻复。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疏龙首渠注长安城。性刚戾,数被挫。为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拜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自号小由基。卒谥康肃,改康端。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第九》:“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韩:韩愈。

韩愈《送穷文》:“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柳:柳宗元。

柳宗元《骂尸虫文》:“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伺人隐微失误,辄籍记。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谗于帝以求飨。以是人多谪过、疾疠、夭死。’柳子特不信,曰:‘吾闻聪明正直者为神。帝,神之尤者,其为聪明正直宜大也。安有下比阴秽小虫,纵其狙诡,延其变诈,以害于物,而又悦之以飨?其为不宜也殊甚!吾意斯虫若果为是,则帝必将怒而戮之,投于下土,以殄其类,俾夫人咸得安其性命,而苛慝不作,然后为帝也。’余既处卑,不得质之于帝,而嫉斯虫之说,为文而骂之。”

觞酒木妓,踏曲杖尼。陆云笑疾,李益妒痴。

【注】觞酒:杯酒。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洛州殷文亮曾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彩,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唱歌吹笙,皆能应节。饮不尽,即木小儿不肯把;饮未竟,则木歌管连理催。”

踏曲:犹踏歌。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怪术》:“张魏公在蜀时,有梵僧难陀,得如幻三昧,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戍将将断之。及僧至,且曰:‘某寄迹桑门,别有乐术。’因指三尼:‘此妙于歌管。’戍将反敬之,遂留连为办酒肉,夜会客,与之剧饮。僧假襔裆巾帼,市铅黛,伎其三尼。及坐,含睇调笑,逸态绝世。饮将阑,僧谓尼曰:‘可为押衙踏某曲也。’因徐进对舞,曳绪回雪,迅赴摩跌,伎又绝伦也。良久,喝曰:‘妇女风邪?’忽起,取戍将佩刀,众谓酒狂,各惊走。僧乃拔刀斫之,皆踣于地,血及数丈。戍将大惧,呼左右缚僧。僧笑曰:‘无草草。’徐举尼,三支筇杖也,血乃酒耳。”

陆云:西晋吴郡吴县人,字士龙。陆机弟。少与兄齐名,号曰“二陆”。年十六,举贤良。武帝太康末,随兄机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转浚义令,有能名。历官尚书郎、侍御史、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成都王司马颖将反齐王司马冏,以其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惠帝太安二年,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反长沙王司马乂,与兄机兵败,同被谗害。善为文,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笑疾:一种笑而不能自禁的疾病。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云传》:“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縗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李益:唐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字君虞。大历进士。初为郑县尉,久未升迁,北游河朔,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进为营田副使,后宪宗闻其名,授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大历十才子之一。善歌诗,与李贺齐名,尤长七绝边塞诗。诗风悲凉慷慨。其长短歌行,讽时吊古,送别赠答之作,颇见真情。诗音律和美,传说每出一篇,乐工争相贿求。

妒痴:谓猜忌而痴愚。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七·李益传》:“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

《唐才子传·卷四·李益》:“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谈,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

书帖敬德,拜剑审知。鬻书戒子,质史斥儿。

【注】尉迟敬德:名恭,以字(敬德)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末从刘武周为将。后降唐,随太宗破击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力劝李世民诛杀其兄建成,参预发动玄武门之变。因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图像凌烟阁。辞官后专心仙术,厚自奉养,不交外人。谥忠武。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尉迟敬德》: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煅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锻炼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公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具月日,署名于后。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仍以库物分惠故旧。(出《逸史》)

王审知:五代时闽国创建者。光州固始人(今属河南),字信通。王潮之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据泉州,克福州,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为人俭约,好礼下士,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卒谥忠懿,庙号太祖。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五·三刘成杜钟张王·王潮传》:“时望气者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绪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主。’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自为副。”

鬻(音育):卖,出售。

周煇《清波杂志·卷四·借书》:“‘借书一瓻,还书一瓻’,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唐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矣。”

质:抵押;以…作人质。《说文·贝部》:“质,以物相赘。”朱骏声通训定声:“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南史·列传第十·谢弘微传附举兄子谢侨传》:“举兄子侨,字国美。父玄大,仕梁侍中。侨素贵,尝一朝无食,其子启欲以班史质钱,答曰:‘宁饿死,岂可以此充食乎?’太清元年卒、集十卷。长子祎。”

下一篇:《龙文鞭影二集》(上卷):五微

〇、丨、亅、丶、乚,这5个只有1笔的生僻字,你能读出来几个?

#秋日生活打卡季#

沐浴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岁月的洗礼而矍铄。它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对无数智慧的缅怀。当你深入每一个笔画,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线条,而是载有古人智慧和情感的象形符号。

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足迹,深入到汉字的奥秘之中。

首先,是那个近似于“0”或“O”的“〇”。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写日期时,会习惯性地用“二零二零”代替“二〇二〇”?其实“〇”更为贴切,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还蕴含着历史的深意。

读作“líng”,当与数字相遇,它代表着“零”;而读作“xīng”,它是古代皇后武则天造的字“曐”的简化。曐的寓意与星星相近,星星是圆的,与“〇”这个符号形状如出一辙,历史的巧妙安排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是“丨”,这个笔直的一竖,很容易被误解为阿拉伯数字的“1”。但这背后,却是数不尽的故事。当“丨”作为姓氏时,它读作“yī”。作为一个汉字,“gǔn”表达了从上到下的贯通意境,就像水从山巅流到谷底。而“tuì”是上下贯通的反义,表示从下向上。

“丶”,这个简单的点,它的名字叫“diǎn”,但当它独立成字时,它读作“zhǔ”,同“主”、“注”。《说文解字》中对它的描述是: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古代书写中的断句符号,简单的一点,却是文字间的默契和情感的点缀。

再来说说“亅”。这个汉字与“刚”、“刘”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读作“jué”,是象形词汇,代表古人用来钓鱼的鱼钩。与钩相似的形状,再次展现了汉字的智慧与奇妙。

最后是“乚”,这个如今更多被用作部首的汉字,历史上曾经独立为字。它的弯曲之形,读作“háo”时,与“毫”有同样的寓意,表示长度的计量;而当它读作“yǐ”时,则与“乙”相通,成为汉字中的一个部首。

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作为这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智慧。〇、乚、丨、丶、亅,这五个只有一笔的汉字,虽然笔画简单,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每当回首过去,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汉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一个历史。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至今仍然璀璨。而其中,统一的汉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的纽带,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与古人之间的桥梁。

最后,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上述五个汉字,还有哪些只需要一笔就能完成的汉字?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答案,共同探讨汉字的奥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