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自戕(自戕怎么读)

时间:2024-01-01 16:07:25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苏曼殊: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周末读诗046期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苏曼殊: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江弱水

苏曼殊的情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寄调筝人》三首: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试泪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无那正黄昏。

这三首诗,以及《本事诗》十首,都是给调筝人,即日伎百助枫子的。枫子据说是妙婉无伦的美人,但曼殊给她写的诗,与其说是情诗,不如说是离情诗、绝情诗,因为道尽苏曼殊奇异情史的个中隐曲。

表面上看,是在求佛与恋爱两难的境地里枉自枯煎,但更深层次,我们发现苏曼殊有一诡谲的心态,他自己未必都能觉察的,且容我慢慢道来。

调筝女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第一句就有趣: “禅心一任蛾眉妒”。但凡一个和尚对女性说到“禅心”这个词,便有好戏了。唐僧皎然《答李季兰》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宋僧道潜《口占一绝》云:“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近代则八指头陀也有诗:“维摩居士太猖狂,天女何来散妙香。自笑禅心如枯木,花枝相伴也无妨。”

归结起来不外有两种意思:我一心奉佛了,你可别来撩我,我不会动心;二,我一心奉佛了,我不会动心,不怕你来撩我。

至于你要动心,要受伤,那是你的事。不过,苏曼殊好像挺喜欢让女人受伤的样子。“禅心一任蛾眉妒”,哪有这个道理嘛,明明知道她爱你,只因为你虔心事佛而遭拒,却“一任”她把怨气恼火都撒到你坚定的信仰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写静子看到马德里女郎写给三郎的英文信,以为三郎意有所属而吃醋,“余心知……其此时情波万叠而中沸矣。”苏曼殊是懂女性心理的,他任由她嫉妒,知道这嫉妒乃是出于强烈的爱,所以,他接下来就说:“佛说原来怨是亲。”

《断鸿零雁记》

作者: 苏曼殊 版本: 大达图书供应社 1934年1月

佛教中人常说“怨亲平等”。《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云:“世尊于诸众生,平等无二,怨亲一相。我为爱结之所系缚,于怨亲中,未能无二。”怨妒还不是就是亲热么?但是,这种亲热是可恼、可怕的。《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写三郎的内心活动,不啻是苏曼殊的一份自供状:

余谛念彼姝,抗心高远,固是大善知识,然以眼波决之,则又儿女情长,殊堪畏怖。使吾身此时为幽燕老将,固亦不能提刚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于漠北。吾前此归家,为吾慈母,奚事一逢彼姝,遽加余以尔许缠绵婉恋,累余虱身于情网之中,负己负人,无有是处耶?嗟乎,系于情者,难平尤怨,历古皆然。吾今胡能没溺家庭之恋,以闲愁自戕哉?佛言:“佛子离佛数千里,当念佛戒。”吾今而后,当以持戒为基础,其庶几乎。余轮转思维,忽觉断惑证真,删除艳思,喜慰无极。决心归觅师傅,冀重重忏悔耳。

苏曼殊写给章士钊的明信片

一方面怕爱,觉得儿女之情“殊堪畏怖”;另一方面又贪恋这份爱,不能毅然决然慧剑斩情丝。溺于恋情,他准备“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为调筝人绘像》之一),也就是说,打算把奉佛之心搁一边去,像龚定庵一样“甘隶妆台伺眼波”了;格于戒律,他却最终不得不“删除艳思”。剪不断,理还乱,卅六计,走为上——

雨笠烟蓑,芒鞋破钵,真是凄迷其境,潇洒其人。“归去也”三字,一声长叹,更有飘然远引的风致。着一“也”字,最是情韵不绝。近体诗结句很不适合用语气助词,因为容易酸腐,但钱锺书《谈艺录》也说:“李义山《昨日》首句:‘昨日紫姑神去也’,摇曳之笔,尤为绝唱。”曼殊的这句诗,也属绝唱。而更绝的是“与人无爱亦无嗔”。田汉在《苏曼殊与侣离雁》中说,这绝代伤心语非绝代伤心人不能道,让他想起法国诗人魏尔伦的名作《我心中在哭泣……》的末尾:

这是最深的痛苦

因为它没有来由

没有爱也没有恨

痛苦却在我心头!

我则想起李商隐的《北青萝》: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从亦怨亦亲,到无爱无嗔,万般纠结,一剑斩断,这真是到了化境。我们不能不佩服苏曼殊的大智慧,但他无端煽动出一场大火,却“一任”其燃烧,这算什么呢?不主动,不拒绝——最后又拒绝了,所以更加是——不负责任。

中国有2个“和县”,安徽和甘肃各一个,你知道吗?

在中国县级以上的地名原则上不能重复,但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加上特殊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两个地方重名的现象,如果是村镇这一级别的地方,重名不会带来大的麻烦,但是如果是县以上的地方,则就会造成行政混乱,所以必须将一个地方改名加以区别。例如甘肃和安徽这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就曾有相同的地名:和州。

刘禹锡担任和州刺史时写下《陋室铭》

这两个和州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和”的思想赋予了这个字诸多的正面含义,因此不管是地名还是人名都喜欢用“和”字,用来表达和平、和顺、和谐、和睦、和气,读书人常说“君子和而不同”,大字不识的人也明白“家和万事兴”。在给一个地方命名的时候,“和州”这个词曾被多个地方使用过,咱们今天就来单说甘肃和州和安徽和州的历史人文。

项羽和乌骓马

安徽和州就是现在的安徽马鞍山和县,和县以前叫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公元555年北齐天保年间,齐、梁在历阳协和,改历阳为和州。后来各朝代这里的地名在历阳郡和与和州之间开会变动,由于是州一级别的行政区划,经常管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后来和州降为县,就叫和县。和县以及马鞍山的历史都和其东部的乌江镇有关,那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由于那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有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说法。相传秦末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时,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而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秦人在这里崛起

甘肃和州现在是陇南西和县,西和和礼县离得很近,秦始皇祖先曾在附近的西犬丘养马崛起为诸侯,从此“西”就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段时间甚至直接叫做西县,境内的西汉水流域是秦人的“天水”以及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来源,水草丰美又是甘肃四川的通道,加上周边有盐、金矿等资源,秦人在这里积蓄力量后统一了全国,秦人第一陵园也距离西和不足百里。西和地名经过多次变革,西汉时在今天的洛峪镇置武都郡,两晋时为仇池国,西和县现在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仇池山,山势险峻森林密布,兼具北方山峰的雄奇与南方山峰的秀美,北魏于洛峪置南秦州,西魏时改称成州。

西和乞巧节:和秦人牛郎织牛传说有关

在南宋之前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没有任何交集,地名重复发生在南宋,据《元一统志》记载:(甘肃西和县)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宋朝时期西和是边界地带,现在的天水、陇西一带都是金的领地,双方在这里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都处于守势,宋的岷州州治也退缩至西和,因此南宋有一段时期西和县就是岷州,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于是将岷州改为和州,宋为了挽回颜面,说是“和州”的意思是这里以前叫“和政郡”。不管“和州”的意思是啥,甘肃和安徽出现了两个“和州”,在这个战乱的日子里没人关注,但是到了统一的时代,重名就会使政令出现不通畅,于是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明洪武年间西和州降州为县。

家和万事兴

现在的安徽和县和甘肃西和县就这样有了一次“历史的巧合”,它们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从“和州”到“和县”再到加“西”字区别,历史上两地有那么多名称,却舍不下“和”这个美好的寓意,正应了那句中国哲人的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应了中国一句古语“家和万事兴”,祝愿这两个以“和”命名的县共同繁荣。

传统文化知识(5)

中国人对“死”是比较避讳的,所以,就有许多代称。而且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一种语言文字,能够把一个“死”字说得如此众多,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意思却完全一样。之前按身份整理了一部分,其他部分梳理如下:

1、古籍中称“死”曰:卒、殁、疾终、溘逝、作古、弃世、下世等。

又:物故、厌世、弃养、捐舍馆、弃堂帐、启手足、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等已成死词。

2、一般人:辞世、过世、去世、离世、谢世、作古、故去、大去、归西、安息、长眠、永别等。

古帝王: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崩、晏驾、升霞、星驾。

和尚:圆寂、坐化、示寂、示灭、升天。

喇嘛:涅槃。

道士:羽化、仙逝、登仙、超生。

3、伟人:长眠、安息、逝世、巨星陨落、与世长辞、永垂不朽。

英雄:牺牲。

烈士:就义。

救人:献身。

因公:殉职、光荣了。

为国为民:殉国、殉难、殉职、阵亡、壮烈、牺牲、捐躯、舍身。

4、意外:遇难、横死、罹难、遇害、溺毙、非命、丧身、遭凶杀、身亡。

病死:病故、病卒、病逝、病亡、疾终。

突然:暴卒、暴毙、猝死、溘逝。

外地:客死。

为情:丧偶、殉节、殉情。

自杀:自裁、自焚、自尽、自戕、自刎、自缢、自绝、寻短见、轻生。

迷信:登仙、升天。

未成年而死:夭折、短命、夭亡、少殇。

高龄而死:寿终、善终、老逝、长逝、百年、登仙。

5、忌讳说法:老了、去了、走了。

婉转说法:香消玉殒、兰摧玉折、呜呼哀哉、撒手人寰、永远闭眼了、永远睡着了、百年之后、仙逝、仙游、升天、归西、归阴、老了、过去了、故去、过世、谢世、走、去。

仇敌死了:丧命、毙命、上天、归天、完蛋、没气了、断气了、见马克思、翘辫子、见阎王了、回老家了、归西天了、玩儿完了、化了灰了、一命呜呼、命归西天、一命归西、一命归天。

讥笑诙谐:命丧黄泉、挂了、上路了、伸腿了、赴黄泉、去阴曹地府了、不吃阳间饭了。

6、现代人对“死”的称谓不像古代那样等级森严,但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对死者的褒扬:牺牲、就义、殉道、殉国、殉职、殉难、殉情等。

贬义或讽刺意味:一命呜呼、呜呼哀哉、吹灯拔蜡、回老家、玩儿完等。

在语体色彩方面:“逝世”专指长辈或可敬的人死去,带有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

而“去世”使用范围较宽,指长辈或同辈的成年人死去,口语、书面都用。

7、“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瘐毙”指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

“寿终正寝”亦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失信”是自言父亲之死,“失持”是自言母亲之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