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馔的意思(镶的意思解释)

时间:2024-01-21 11:51:25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辨字专栏】巽、噀、馔、撰、僎

巽(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

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馔(zhuàn):饭食。肴馔,丰盛的饭菜。

撰(zhuàn):写作。

僎 (zhuàn):具备。

翻译笔记之红楼梦第三回(四)

原文//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这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解释:

帕:手帕。拭泪:擦眼泪。贾母:贾赦、贾政、贾敏的母亲,简称贾母。现实生活里也可以用,比如李某某的母亲,可以简称为李母。

才:刚刚。倒:却。招:招惹。

身子:身体。休:不要。前话:先前的话。

译:

说着,用手帕擦眼泪。贾母笑着说:“我刚刚好了,你却来招惹我。你妹妹远路刚来,身体又弱,这刚劝住了,快再不要提先前的话。”

原文//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解释:

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正是:就是。一心:一颗心。竟:竟然。

老祖宗:封建家庭中对长辈的尊称。该打:应该打。

译:

这熙凤听了,连忙转悲哀为喜悦,说:“就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颗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然忘记了老祖宗。应该打,应该打。”

原文//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解释:

携:拉。可也:疑问性语气助词,无义。只管:尽管。

丫头:指婢女,丫鬟。老婆:年老的女仆,译成婆子。

译:

又连忙拉着黛玉的手,问:“妹妹几岁了?上过学吗?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尽管告诉我,丫鬟、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原文//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礼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解释:

可:语气助词,无义。赶早:趁早,及早。下房:与上房相对,厢房,偏屋。

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礼东西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及早打扫两间厢房,让他们去歇歇。”

原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wei四声)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解释:

茶果:茶和点心,点心是饮茶时相伴的点心。亲:亲自。为:替,给。他:就是她。古代,没有她字。

月钱:按月支付的钱款。放:发。不曾:没有。才刚:刚才。太太:对长辈妇女的尊称。想:料想,猜想。

译:

说话时,已经摆了茶和点心上来。熙凤亲自给她捧着茶、捧着点心。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发过了没有?”熙凤说:“月钱已经发完了,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到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缎子,猜想是太太记错了?”

原文//

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zhe轻声)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用于否定,表示不同意,不以为然。

因:于是。该:应该。随手:随即,立刻。想着:想起来。罢:同吧。可:助词,加强语气,无义。

译:

王夫人说:“有没有,没什么要紧。”于是又说:“应该立刻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起来再叫人去拿吧,可别忘了。”

原文//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zhe轻声)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解释:

先,预先。料着:就是料,意思料到。着,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的状态。不过:只,仅仅。

预:预先。备下:就是备。意思是准备。下,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果。

过了目:就是过目。意思是看一遍。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不语:不说话。

译:

熙凤说:“这倒是我预先料到了,知道妹妹只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先准备了,等太太回去看一遍送来。”王夫人一笑,不说话。

原文//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mo二声)嬷(mo轻声)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bian四声)宜。”

解释:

当下:此时,此地。嬷嬷:年老的女仆,译仆妇。母舅:母亲的兄弟,舅舅。时:这时。回:回答。便宜:方便。

译:

此时,茶和点心已经撤了,贾母命令两个老仆妇带了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这时,贾赦的意思邢氏连忙也起身,笑着回答说:“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是也方便。”

原文//

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解释:

正是:就是。罢:同吧。作辞:告辞。穿堂:坐落在前后两个庭院之间可以穿行的厅堂,前后有门可通。

译:

贾母笑着说:“就是呢,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于是带了黛玉和王夫人告辞,大家送到穿堂前。

原文//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wo四声)青紬(chou二声)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

解释:

垂花门:旧氏宅院的二门,也叫垂花二门。小厮:年轻的男仆。

翠幄:翠绿色的帐幕。紬:通绸。青紬车:青色丝绸车帘的车子。婆子:年老的女仆,仆妇。

译:

出了二门,早有众多年轻的男仆拉过一辆翠绿色的帐幕,青色丝绸车帘的车子,邢夫人拉着黛玉,坐在上面,众仆妇们放下车帘,才命令年轻的年仆们抬起。

原文//

拉至宽处,方驾上驯(xun四声)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解释:

宽处:宽阔的地方。方:才。驾上:套上。驯骡:温顺的骡子。角门:侧门。黑油:黑色油漆。仪门:旧时官署、府邸大门之内的第二道正门。

译:

拉到宽阔的地方,才套上温顺的骡子,也出了西侧门,往东经过荣府正门,便进入一个黑色油漆大门中,到仪门前才下来。

原文//

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duo二声)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

解释:

小厮:年轻的男仆。方:才。打起:掀起。度:推测,估计。其:指示代词,那,那些。院宇:院落,有院墙的屋宇。隔断:间隔。

译:

众年轻的男仆退出去,才掀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推测那些房屋院落,必定是荣国府中花园间隔过来的。

原文//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u三声)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解释:

厢:厢房。庑:正房周围的廊屋。悉皆:全都。

不似:不像。轩峻:宽敞高大。壮丽:雄伟华丽。随处:处处,到处。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关系,不译。

译:

进入三层仪门,果然看见正房、厢房、正房周围的廊屋,游廊全部都小巧别致,不像方才那边宽敞高大,雄伟华丽,并且院中处处树木山石都在。

原文//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解释:

一时:一会儿。正室:正房。盛妆:华美的妆饰。丽服:华丽的衣服。姬妾:妾侍。

译:

一会儿,进入正房,早就有许多妆饰华美、衣服华丽的妾侍和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原文//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

解释:

一时:一会儿。人:仆人。回话:回秉。连日:接连数日。身上:身体。倒:反而,反倒。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就是贾母。即:就是。

译:

一会儿仆人来回秉说:“老爷说了:接连数日身体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反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外祖母和舅母,就是和在家里一样。

原文//

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de二声),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解释:

拙:笨拙。一处:一同,一起。说得:说。外道:见外,客气。才是:才对。是,对,正确。一一:依次。

译:

姐妹们虽然笨拙,大家一起伴着,也可以解除一些烦闷,或者有委屈的地方,尽管说,不要见外才对。

原文//

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解释:

再:又。一刻:一会儿,片刻。苦留:极力挽留。赐饭:留饭。

赐,敬辞,给,上级给下级,长辈给小辈。还有名词,赏给的东西的意思。

原:原本。辞:推辞。恐:恐怕。领了赐:就是领赐,意思是吃了饭。

不恭:不恭敬。异日:来日,改日。以后。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望:希望。容谅:宽容原谅。

译:

又坐了一会儿,就要告辞。邢夫人极力挽留,吃过晚饭走,黛玉笑着回答说:“舅母爱惜留饭,原本不应该推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怕吃了饭过去不恭敬,改日再吃饭,不是不可以,希望舅母宽容原谅。”

原文//

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解释:

嬷嬷:年老的女仆。好生:仔细,用心。方:才。

译:

邢夫人听说,笑着说:“这倒是了。”于是让两三个年老的女仆用方才的车仔细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到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走了才回来。

原文//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解释:

一时:一会儿。众:多。引:领。向南:朝南。院落:庭院。

鹿顶:就是盝顶,顶部四个正脊围成平顶,屋顶四周加一圈外檐。

耳房:正房或厢房两边加盖的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房屋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鹿顶耳房就是平顶的耳房。

钻山:打通山墙,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相接。

轩昂:宽敞,宏大。壮丽:雄壮美丽。比:与……相比。

译:

一会儿,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多嬷嬷领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朝南的大厅后,过了仪门,里面大庭院,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平顶耳房打通山墙和厢房相连接,四通八达,宽敞、宏大,雄壮、美丽,和贾母处不同。

原文//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解释:

方:才。正经:确实,真正。正:位置在中间的。内室:卧房。甬路: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堂屋:正屋中,居中的一间。赤金:铜。

九龙:以九条龙为装饰。青地:以青色为底色。就是以铜九龙为装饰的,以青色为底色的大匾额。斗大:似斗一般大。

译:

黛玉便知道是这才是真正的位置在中间的卧房。一条大的用砖石砌成的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正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以铜制九条龙为装饰,以青色为底色的大匾额,匾额上写着似斗一般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原文//

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en二声)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wei三声)彝,一边是玻璃hai(台加皿,音hai,三声,这个字打不出来)。

解释:

书:书法。赐:赐予。万几宸翰之宝:万几,日理万机。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极星之位,代指帝王之位。宝,帝王所用印章的通称。万几宸翰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

紫檀:紫檀木,制做贵重家具。雕:雕刻。螭:无角龙。案:案几。设:摆设。来:放在数词后,表示粗略估计。青绿:深绿色。

铜鼎:青铜鼎,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用于祭祀和宴享。是权力的象征。悬:挂。

待漏: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古代百官清晨入朝,等待朝拜天子,谓之待漏。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准备上朝。墨龙:墨,黑色。墨龙就是黑龙。

金蜼彝:一种有蜼形图案的青铜祭器,为贵重的陈设品。玻璃hai:一种酒器。玻璃:非现代的玻璃,而是指水晶石。

译:

后面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法赐予荣国公贾源,又盖有皇帝的印章,大的紫檀木雕刻无角龙的案几上,摆设着三尺来高青绿色古代的青铜鼎。悬挂着一幅大臣按照班列等待朝拜天子的黑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种有蜼形图案的青铜祭器,一边是水晶石的酒器。

原文//

地下两溜(liu四声)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an四声)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fu三声)黻(fu二声)煥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shi四声)拜手书。”

解释:

溜:排。交椅:椅叉,带靠背的椅子。乃:是。

乌木:也叫阴沉木,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因其浑身乌黑,形象称为乌木。历代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联牌:刻着对联的木牌。錾银:一种银雕工艺。錾,雕刻。应该就是一种把银刻上去的工艺。道:说。

珠玑:珠宝,珠玉。昭:明亮。座上珠玑昭日月:昭日月就是昭与日月。座上的人佩戴的珠玉和太阳、月亮一样明亮。

堂前:正房前面。黼黻:古代冕服十二章花纹中的两种纹样。黼:左黑右白的斧形图案,有割断之意。黻:半黑半青的两个像“弓”形背靠背的图案,取其向背,代表背恶向善的意思。

煥:色彩绚烂。烟霞:烟雾,云霞。

堂前黼黻煥烟霞:正房前面的人所穿官服上绣的黼黻花纹像云霞一样色彩绚烂。

同乡:第一代荣国公和第一代东安郡王是同乡。世:世代。教:教诲。

弟:穆莳,他是第二代东安郡王,年龄比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小,所以自称弟。

勋:功勋。袭:继承,世袭。拜:拜访。手书:亲笔书写。

译:

地下两排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是乌木材质的刻着对联的木牌,镶嵌着錾银的字迹,说的是:座上的人佩戴的珠玉和太阳、月亮一样明亮,正房前面的人所穿的官服上绣的黼黻花纹像云霞一样色彩绚烂。下面一行小字,说的是:同乡世代受教诲的弟弟,因功勋继承东安郡王爵位穆莳拜访亲笔书写。

原文//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i四声),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解释:

时常:经常。居坐:坐卧,日常起居。宴息:休息。

正室:正房。耳房:正房或厢房两侧连着的小房子,如两耳,故称耳房。老嬷嬷:旧时对老年女仆的称呼。

引:领。东房:荣禧堂正堂东边的大房间。临:挨着,靠近。猩红:鲜红色。

洋罽:罽,毛织的毯子。洋罽:清朝时指从外国进口的毛毯。金钱蟒: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

靠背:旧时床铺上供人依靠的铺设物。引枕:用来休息、依靠的圆墩形枕头。秋香色:介于黄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大条褥:大长褥子。

译:

原来王夫人经常坐卧休息也不在这正房,只在这正房东边的三间耳房里。于是老年女仆领着黛玉进荣禧堂堂屋东边房间的房门来。挨着窗户的大炕上铺着鲜红色的从外国进口的毛毯,正面摆设着大红色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靠背。石青色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引枕。秋香色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大长褥子。

原文//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ji一声),左边几上文王鼎,匙(chi二声)箸(zhu四声),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u一声),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解释:

设:摆设。洋漆:指从东洋日本传入的漆物和漆法,又称倭漆。用这种洋漆漆成的五瓣梅花型的小茶几,这家具极其考究。

文王鼎:是纪念周文王的鼎。鼎开始是烹煮肉食的器具,后来变成祭祀的用具,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匙箸:汤匙和筷子。香盒:装香料的盒子。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天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美人觚:觚,陶或青铜制的古代酒器,商和西周时期盛行。口部和底部都呈喇叭形,细腰,高圈足,腹和圈足上有棱。这里的美人觚是汝窑出产的仿觚的形状做出的瓷器花瓶。因为细腰长身,形似美人得名。

时鲜:应时而新鲜的。并:和。

茗碗:茶碗。茗,指茶。痰盒:有盖的盛痰的器皿。等物:之类的物品。

撒花:即散花,散碎小花组成的图案。椅搭:椅披,搭在椅子上的长方形饰物。脚踏: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

译:

两边摆设一对梅花五瓣型洋漆小茶几。左边几上文王鼎,汤匙和筷子,装香料的盒子。右边几上汝窑产美人觚花瓶,觚内插着应时而新鲜的花卉,和茶碗,有盖的盛痰的器皿之类的物品。地下面西边一排四张椅子上,都搭着银红色的散碎小花图案的椅搭。底下是四副脚踏。

原文//

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馀陈设,自不必细说。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解释:

高几:高脚的茶几。俱备:齐备,全有。其馀:馀通余,其余,就是其他,剩下的。陈设:摆设的物品。自不必:自然不用。细说:详细地解说。锦褥:锦缎褥子。对设:相对铺设。度:推测,估计。位次:所在的位置。

译:

椅子的两边也有一对高脚的茶几。茶几上茶碗瓶花全有。其他摆设的物品,自然不用详细地解说。老年女仆们让黛玉在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缎褥子相对铺设。黛玉推测其所在的位置,便不上炕,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

原文//

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liang轻声)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解释:

本:这,那。捧:用双手托、端。

吃茶:喝茶。南方的茶,不仅有茶叶,还有盐,姜,炒黄豆和芝麻,喝茶时,边摇边喝,最后把黄豆、芝麻、姜、茶叶一起倒入口中,慢慢嚼出香味。所以,喝茶又叫吃茶。

打量:仔细观察。妆饰:打扮的样式。

译:

这房内丫鬟连忙用双手端上茶来。黛玉一面仔细观察这些丫鬟们。打扮的样式、穿的衣裙、举止行动果然也和别人家不同。

原文//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qia一声)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解释:

红绫:一种红色丝织品。红绫袄就是红色丝织面料的袄子。青缎:一种黑色普通面料,丫鬟媳妇们穿的背心的通用面料。掐牙:锦、缎叠成细条,嵌在衣服或者背心的夹边上,仅露少许,作为装饰。

背心:坎肩。罢:同吧。东廊三间小正房:廊,像走廊一样。字面意思是东边像走廊一样的小正房(也是南北向,只不过是位于正房东边的耳房)。这里就是指正房东边的三间小耳房。

译:

茶没有喝完,只见一个穿红绫面料的袄子,黑色缎面料掐牙坎肩的丫鬟走进来先着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吧。”老年的女仆听了,于是又领黛玉出来,到了东边像走廊一样的三间小正房内。

原文//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解释:

横:横向。炕桌:置于炕上的矮桌。磊:摞着,层叠放着。面西:面朝西。半旧:五成新。青缎:一种普通的黑色缎。

下首:位置较卑的一边。就东西而言,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西边就是下首。坐褥:放在炕几两侧或其他坐具上的褥子,用厚毡制成。

译:

正房炕上横向摆设一张炕桌,桌上摞着书籍茶具,靠东边墙壁,面朝西摆设着五成新的黑色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也是五成新的黑色缎靠背坐褥。

原文//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解释:

弹墨:以纸剪镂空图案覆盖在丝织品上,用墨色或其他颜色弹或喷成各种图案花样,称为弹墨。

椅袱:用棉、缎之类做成的椅子套。弹墨椅袱就是用弹墨方式制成各种图案花样的棉、缎做成的椅套。再四:连续多次。携:拉。方:才。

译: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边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的位置。因为看见挨着炕一排三张椅子上,也搭着五成新的用弹墨方法制成图案花样的棉、缎做成的椅套,黛玉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连续多次拉她上炕,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了。

原文//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有尽让的。

解释:

因:于是。斋戒:古人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房,以示虔诚庄重。

罢:同吧。倒:倒是。极:非常。一处:一个地方。偶一:偶尔一次。尽让:谦让。

译:

王夫人于是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吧。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是都非常好,以后一个地方念书认字学针线,或者是偶然一次玩笑,都有谦让的。”

原文//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姐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解释:

最:合计,总计。孽根:祸根。祸胎:祸根。所以孽根祸胎就是祸根的意思。混世魔王:指调皮捣蛋的人。

因:趋赴,译“去”。还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实践对神佛许下的诺言。尚:还。睬:理睬。沾惹:招惹。

译:

但我不放心的总计是一件:我有一个祸根,是家里的调皮捣蛋鬼。今日去庙里还愿去了,还没有回来。晚间你看见就知道了。你只要以后不要理睬他,你这些姐妹都不敢招惹他。

以上是本篇内容。对我这北方人来说,很多建筑式样,名词,真的是一点不懂,快给人整晕了。更不要说古代的一些摆设,服饰等等,完全不知道说的啥。

总之,百度查询加上理解,总算是把这一篇弄出来了。希望各位指正,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大家留言。如果不喜欢留言,也可以点赞关注,给我一点鼓励。你们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动力。

教育之兴,仰仗“先生”

来源:廊坊云报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中有:“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是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要先孝敬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的“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战国时期的《国策》中也有:“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指是有德行的长辈。汉代在“先生”前又加上一个“老”字。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现在“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

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历史上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释为“先生,老人教学者。”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

“老师”一词,人们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古之“先生”以修身为本,为国为民常备不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先生者,教授知识之余,更以言传身教,传播处世立身之道。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庠序校学塾,承古学之先风,中国教育便渊远流长了。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 两千年前,孔夫子在民间创立私学,平民教育由此肇始;一千年前,四大书院弦歌不绝,启学派文化之滥觞;一百年前,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当下,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科技迅猛发展,教育为国培养大量人才。

历史长河滚滚而来,先生们布衣青衫空袖拂风,如空谷幽兰、无人而自芳,师者的风节便在范仲淹的著名诗句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育人风骨代代传承。千百年来,教育人物一代一代更迭,教育故事一段一段诉说,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求解之途从未中断,对教育规律的求索之心从未改变。

一处校舍,一院书香。立于纷繁世界,先生自有胸怀家国、兼济天下的情怀,亦有去躁生静的定力和智慧。遥想孔子当年杏坛讲学,有理性的浪漫;柳宗元柳州“修府学”,有“文以明道”的诗人情怀。三尺讲台,有“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兴象之味。历代教育大家,品过人生百味,最后品出的一味正是平和与淡泊。

是故,吾辈教育人,要有抬头看一朵白云的姿态,低眉赏一朵野花的心境;要有三分侠气,一点素心,寻一方天地,开半亩方塘,守护每个不同花期的生命,怡然自乐而不浮躁,历风雨而不世故;亦要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追求,于烟火人间循教化之道,于淡定简约处安放教育情怀。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简单来说就是: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古往今来,“老师”的叫法数不胜数。不变的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与重担。

(作者 张德敏 编辑 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