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姜太公故里(姜太公故里风景区)

时间:2024-01-13 19:44:48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姜子牙是河南人?探访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我就是跑来的愿者。

姜太公故里,庙还比较残缺,或是资金不够。有台湾 福建 辽宁以及河南省内多地人的捐款。明清碑刻残缺不能认,多现代人捐资的功德碑。

有一个辽宁 姜维后 的捐资碑刻,不知道是人叫姜维后(个人),还是指三国 姜维的后人

河南新乡卫辉太公镇 太公泉 村, 太行山脚下。姜子牙也是我们河南人?文化自信

姜太公“渭钓”及其故里

姜子牙钓鱼台全国大大小小共有16处,马理《通志》载:钓台在宝鸡县东南磻溪中水边。其石下细上钜,俯临溪中。故老相传为太公钓处。太公钓鱼台有三:在河南新安城东者,一石也。今溪水数丈许矣。在陕西者二,一在咸阳城西,土屹然不崩;一在宝鸡磻溪中,石也。太公避(殷)纣(王)而来,初钓新安,继而咸阳,后钓于磻溪。其遇文王者,磻溪也。”经考查,咸阳的钓鱼台遗址,位于秦都区钓台街道办钓鱼台村(渭河三号桥南岸),历代虽有毁损,遗迹犹存。旁有个庙有块石碑上写着太公垂钓处,且有旧时名人题名“陕西咸阳县周姜太公钓鱼台”。自称太公钓鱼台的还有:河南的郑州市郊、卫辉,山东的日照、济南市历城区、潍坊市潍水南溪,河北的吴桥、南皮以及天津静海区的子牙村等,都有大同小异的说法。

当今媒体对有关的所谓“太公钓鱼台”有所报道。杜中洲在《乡音》杂志(2006年第6期)载文《寻访南皮“姜太公钓鱼台”》,写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称,现今河北省泊头市城东有个钓鱼台村,因周代的姜太公曾在此垂钓而得名。这个村历来属南皮,1983年初在市、县区划调整时,才由南皮县划入泊头市版图。”河南有媒体载文《郑州有个钓鱼台》称,在郑州北郊,有个钓鱼台村,离市区不到20公里,现属惠济区古荥镇曹坡村钓鱼台自然村。太公塑像的北侧一座有城墙垛的高台,就是传说姜太公在此垂钓的钓鱼台。王有彬在《大众日报》(2012年3月20日)载文《姜太公垂钓潍坊渭水》,写道:“潍坊潍水河有支流南溪。康熙时《潍县志》曰:‘溪东南五十里,昔太公避(殷)纣(王)居东海之滨垂钓处。其溪也名渭水。太公在渭阳山上搭建草堂以居。故又称太公堂山,山上有太公庙,与其妻马娘娘(附近马家沟人)生活于此’。”“元代状元张起岩有《南溪垂钓》诗,乾隆年间潍县画家郭汝龙绘有《南溪垂钓图》。”

诸多的姜太公“垂钓”处,特别是天津、河北的几处,无疑是不可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姜子牙没有到这些地方去过。至于河南、山东的几处,均应是他的活动范围或相距不远,河南新安与陕西咸阳,也许是是他到宝鸡磻溪的经过之地。他若是热衷于休闲,在这些地方垂钓,都有着一定的可能性;若是有远大抱负者,“垂钓”不能不说是误信误传,或偏信偏传,绝不会是等待周文王“上钩”聘贤的地方。

说到姜太公钓鱼台,还涉及姜太公的故里问题。对此大体上有8说。即:河南的南阳说、新蔡说、襄城说,山东的“东海上人(潍坊‘渭水’)”说、日照说、莒县说,安徽临泉说,山西省石楼说。故里到底在何处?传统观点是:其名吕尚,封于吕地,今南阳为最早吕地,此文不作详述。这里要说的是,不少典籍与当今媒体称,姜太公是今河南卫辉市人,并钓鱼于此。实事求是讲,这里只能是姜子牙为着自己的远大目标,而以垂钓为幌子,搜集商王朝情报的地方。

不可否认,姜太公的“汲人磻溪”说是有依据的。《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今河南卫辉市)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其在注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清】王昶《金石萃编》,【清】程維周《二十四史人物考》,还有其他多种史籍及吕蒙正家族等海峡两岸十多种族谱,均说为“太公汲人”。更有《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磻溪、太公泉,言太公常钓于此也。”【清】《河南通志》、【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也称,(汲)地有磻溪、太公泉,为姜子牙“钓鱼”处。而今,水潭边有清乾隆年间巡抚毕沅所立“姜太公钓鱼处”石碑一通,李敏修等人光绪二十年在此竖姜太公钓鱼石像一尊。

其实,众多权威典籍及现今主导观点认为,这里并非姜子牙祖籍,姜太公“钓鱼”处是“渭钓”。《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三)说:“吕,也讲姜尚。盖吕侯枝(支)孙,起渔钓,佐周文王,为武王太师,定天下有功,封为齐侯。”他曾在商都朝歌(今淇县)当过官,因不满纣王的残暴无道,愤然离开朝歌,到诸侯各国游说,但总不得志。后听说西伯文王贤能,于是就远去岐山,投奔文王。但那时要见到西岐诸侯国的文王,不甚容易。在了解到文王经常出猎磻溪一带后,就在此溪附近钓鱼等候。《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年老矣,以渔钓竿周西伯。西伯将出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悦)。”《吕氏春秋》也讲:“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周原甲骨文“渭钓”可以印证。王于信在《西周甲骨文探论》一文中认为:“文王将渭钓遇姜尚作为大事,记载在甲骨文上。”因此说,姜尚的‘渭钓’,决不是一般的垂钓,而是在他游说天下诸侯,掌握很多天下大事及商朝的内部情报后,才远走西岐,以助周灭商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更直接讲:“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周文王姬昌被纣王拘禁在河南汤阴的羑里,他的臣子散宜生、阂夭便去招姜尚,姜尚搜集了美女奇物献给纣王,赎回了姬昌。从此,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便拜姜尚为师,姜尚又来往于商纣王都城朝歌及其邻近的汲(今卫辉市)地,棘津之间,以屠牛,卖饮为名。侦探商朝的内部情报,以此达到倒商扶周的政治愿望。《离骚》曰:“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也说:“散宜生、南宫适(kuò)、阂夭学于太公,太公奇三子之为人,遂酌酒切脯结契焉,其后屠牛朝歌,卖浆棘地……鼓刀一语,开周家八百年灵运。《天问》也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王逸注:“言吕望鼓刀在肆,文王亲往问之,吕望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喜,载与归。”吕望只有在朝歌以屠牛,卖浆为名,才能掌握封王的动向,才能就近营救周文王出羑里。所以《鬼谷子》说:“吕尚三人殷商,三就(救)文王,然后合于文王。”

综上考述,去伪存真,拟可得出如下说法:姜子牙为炎帝的后人,由陇上迁往山西石楼县。石楼是姜子牙吕尚的远祖地,句龙为姜子牙的先祖,伯夷是姜子牙的曾祖父。伯夷的子孙由山西石楼迁往河南南阳。南阳古吕国是吕尚的祖籍地。后来称西吕之地,为上古吕国。在千年左右时,由此析出一支到河南新蔡,称之为东吕之地,即西吕拓殖之地。郙国是个小国,东周前期为蔡国所并。吕尚即此时此地之人。古汲地(河南卫辉市)为吕尚商朝为官、又不满殷纣王荒淫无道而辞官之地,也是后来与散宜生、南宫适、阂夭学三弟子,以屠牛为幌子,搜集情报助周灭商之地。而安徽临泉县姜寨为上古吕国(今新蔡)的属地。当时,除都城古新蔡外,其他属地还是荒凉的地,姜子牙及其部族曾经来此长期放牧,有的留此居住。故为上古吕国人,并且称之为姜寨。”山东“渭河南溪”是其“避纣”处,“东海上人”的“东海”,实际是其封地,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至于今陕西宝鸡市的渭河之磻溪,则是姜子牙谋求与周文王相见和周文王遇贤之处,理所当然是“姜太公钓鱼处”。

河南这座庙宇,被誉为“天下第一庙”,藏有孔子真迹,门票仅40元

河南新乡市的卫辉,这里虽然现在不怎么出名,但是历史底蕴却非常深厚,有着3000多年的人文历史,出过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像耳熟能详的姜子牙、比干其实都是来自这里,也因为如此,这里也遗留着众多人文遗迹,有比干庙、香泉寺、望京楼、孔子击磬处、姜太公故里园等等,而在这些景点中,比干庙却是最特殊的一个,这里不仅被誉为“天下第一庙”,还有着至今世存的唯一孔子真迹,很值得一游。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顿坊店村,距离卫辉市区也不过3公里。其跟别的庙宇有所不同的是,比干庙是因墓立庙,也是国内历史有记载的第一座丘式墓,比干本就是卫辉人,西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姬发感其忠义便命人修比干墓于此,而至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也因此为其立庙,算下来,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自北魏建比干庙以后,其实历朝历代也多有加封,唐太宗李世民曾封谥比干为忠烈公,元仁宗便曾为比干立碑,清朝乾隆、道光也曾为比干题诗等,也因此在比干庙留下了众多珍贵文物,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文碑》、唐太宗李世民的《祭殷太师比干文碑》、清乾隆的《比干御制诗文碑》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平时多行、草书,但这座《比干御制诗文碑》却唯独用的正楷。

而比干庙中最为珍贵的石碑,还是当属《孔子剑刻碑》,这是至今发现的的唯一孔子真迹。在比干庙大殿后方的比干墓正前,有着一座清代日月丹心石牌坊,而在石牌坊的后面便竖立着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虽年代久远,但稀可见上刻“殷比干莫”四个大字,为孔子周游列国到此时,临墓凭吊有感而发,于是挥剑为书削繁为简,此碑本在庙前围墙上,后才移至墓前,而在石碑下方还有“宣圣真笔”四个模糊大字,这是当年乾隆来此所书,也因为如此,这座《孔子剑刻碑》也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碑”。

比干庙中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石碑《明代林氏姓源碑》,这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块关于“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比干其实本叫“子干”,因为封地在古比邑(今山西汾阳),因此才被世人称之为“比干”,因其后人为避纣王之害,但多躲藏于深山老林之间,后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便赐其后人为“林”姓,而比干就是“林”姓太始祖,时至今日,比干庙自然也就成为了林氏族庙,奇妙的是,倍受海边人们欢迎的“妈祖”林默相传也是比干后人,在比干庙西配殿供奉的便是妈祖像。

其实关于比干庙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庙前的古砖道都是明朝官窑古砖,每块都有印章,连庙内的植物也是特有,大多为三叶无心“空心菜”,独有的千年古柏“开心柏”、“平冠柏”,也跟比干的七窍玲珑心故事有关,甚至连大殿和拜殿前所挂牌匾“取义成仁”、“丹心千古”,也都跟慈禧和光绪有关,更不用提庙中那些历代帝王将相所留的书法石碑,从春秋到清代,几乎涵盖了中华三千年历史,更显珍贵。

比干的大名,可以说在国内是人尽皆知,而当年《封神榜》热播的时候,七窍玲珑心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痛心不已。比干庙虽不是旅游区的景点,位置也相对有点偏,但非常有有历史韵味和教育意义,在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还能欣赏古建筑、古书法之美,一举多得,门票也仅40元,就凭借着这天下第一庙、天下第一墓、天下第一碑,就值得前去一观。

姜子牙为何又称“吕尚”?老家到底在哪里?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动画电影《姜子牙》第一天的票房达1.45亿人民币,刷新同类电影首日纪录。

提起姜子牙,阜阳人,尤其临泉朋友,格外亲切和自豪,因为他是本市、本县历史名人。在临泉,有姜子牙庙,姜子牙广场,姜寨,姜子牙钓台遗址,有传统民俗节目《姜太公背姜婆》,还有出土汉代石碑“姜尚故里”,等等。乡亲们世代相传:姜子牙是姜寨人士。以至乡人盖房,都要在房梁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检索出版物,如《中国县市概况》、《安徽人物大辞典》等,均载明“姜尚(即姜子牙),临泉县姜寨人。”安徽名人馆也塑有姜子牙像。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考之以典籍,郑樵《通志》记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按,吕侯的封地为吕国,位于河南省新蔡县。依古制,现临泉杨桥至滑集以内,包括鲖城、姜寨、瓦店、吕寨、艾亭、土陂等乡镇,当时均在吕侯国界之内。明朝中期,姜寨、瓦店等地划归颍州,原属阜阳县,今归临泉县。

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姜子牙投奔周西伯(即周文王),辅佐周氏立奇功,成为兴周的圣人,被称为“太公望”,拜他为师即太师。武王继位后,尊太公望为“师尚父”。他为武王出谋划策,指挥周师,灭除纣王优势兵力,安定天下,成就一个新朝代,史称西周。

对历史人物吕尚——姜子牙,如《诗经》《史记》等典籍,孔、孟诸子,以及历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家等,关于他的贡献和影响,都有高度评价或热情称颂。

延至明代,小说家许仲琳,以姜子牙为文学题材,在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博采故事传说,驰骋艺术想象,写出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约70万字),以武王伐纣为框架。前三十回写纣王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在姜子牙辅佐下,武王推进伐纣大业。后七十回写商、周之战,掺杂宗教斗争,最终纣王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有功于国的人、鬼,各有所归。这部小说,表现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艺术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以荒诞的幻想塑造人物,展现故事情节。《封神演义》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确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通俗小说。

近年以来,根据《封神演义》改编的影视作品,可谓热度不减。从1981年版《封神榜》,到2009年版《封神榜之武王伐纣》,2014年版《封神英雄榜》,再到2016年《封神》等等。双节放映的《姜子牙》,系动画电影,讲述昆仑弟子姜子牙,率众神齐力伐纣,赢得封神大战胜利,但因一时过失,引得昆仑大乱,以致被贬北海,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他踏上旅途,备尝艰辛,终于寻回自我。相比以前影视作品,此片明显不同处,在于主人公是所谓成人版姜子牙,创作者把他作为普通人,经埋头苦干,最终修炼成仙,其创作意图是,通过姜子牙的奋斗故事,让年轻人明白,如何坚信自己,同时找到和社会的契合点。

作者:谷兴云

河南省卫辉市,姜太公故里,称汲县两千余年,河南省文明城市

卫辉市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总面积882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是姜太公故里、中国财神文化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城市、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一、历史沿革

西汉时的汲县位置

1、殷为京畿牧野地。战国为汲邑,属魏。秦属河内郡。西汉置汲县(治今卫辉市西南汲城村)。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置汲郡,治汲县,后废汲县。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汲县,后移汲郡治枋头城(今浚县西南)。永安中置伍城县(治今卫辉市区),北齐废汲县入伍城县。

2、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伍城县为汲县,属卫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汲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卫州治此,天宝初改为汲郡,乾元初复为卫州。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移治共城县(今辉县市),二十八年复治汲县。贞祐三年(1215年)徙治胙城县(今延津县北)。

3、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还治汲县。中统元年(1260年)取卫、辉二州之首字置卫辉路。明、清为卫辉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析汲县县城置卫辉市,1949年撤市入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3年由新乡市代管。1988年撤销汲县,设立卫辉市,由新乡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

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取卫、辉二州之首字置卫辉路,名字由此而来。

三、风景名胜

1、比干庙。是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

2、望京楼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古城东北隅,为明潞简王(朱翊镠)思母所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建筑。

3、香泉寺。被誉为豫北最早的佛教寺院,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第一个慈善场所,中国第一座麻风病医院,“画圣”吴道子在此留有真迹。

4、徐世昌家祠。十年(1921年)由第五任大总统徐世昌所建。徐世昌家祠,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占地面积5250平方米,宗祠祭典代表着中国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5、跑马岭地质公园。位于南太行东南隅,狮豹头乡境内。景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是国家AA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河南省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

6、姜太公故里。位于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公元前1210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生于卫辉太公镇吕村。姜太公亦称吕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中国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也是我国二百多个姓氏的血缘始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