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火孩儿(火孩儿图片)

时间:2024-01-24 20:28:31 作者:万物皆甜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红孩儿是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所生吗?请别被雷剧误导了

之前一部名为《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的影视作品上映了。该影片由赵本山爱徒喜剧演员程野出演男一号天蓬元帅。

乍一看无非又是一部山寨大片的罢了,但是剧情非常辣眼,可以说几乎颠覆三观。

《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中塑造太上老君的影视形象时被极度丑化。这部影片其中的故事情节就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不仅在炼丹时双双衣衫不整,甚至两人一起炼丹是为了壮阳!还背着牛魔王生了红孩儿。

《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剧照_图

解释了红孩儿为什么从小就会三昧真火?

金角、银角是太上老君的童子,“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为什红孩儿也能把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当作奴隶驱使?

为什么不把和他父亲牛魔王八拜结交的义弟孙悟空放在眼里?因为牛魔王根本不是他父亲。

也为什么不把观音发在眼里,视作“脓包菩萨”,自己还敢变作观音,最后没有像普通妖精一样,肉体消灭,而是被观音收编为有正式编制的“善财童子”?因为他是道教第一大神太上老君的私生子,观音虽然不放眼里,也不敢动它。

铁扇公主为什么有专门炼丹扇火用的芭蕉扇,能扇灭由炼丹炉引燃的火焰山?因为是太上老君给自己情人的宝物。

乍一听上去,好有道理,原来是这样。其实这一说法,在网上早就有了,这部剧无非是要吸引眼球,要票房,为了收益率不择手段,把这一早就有的观点搬上了荧幕罢了。

其实“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偷情,私生红孩儿”的说法是由《煮酒探西游》中最早提到的,一度影响网络反响很大。但问题是现今的《西游记》是出版社出于发行、普及的目的,重新整理、编辑过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字数86万字_图

明代西游记插图_图

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红孩儿到底是不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偷情私生。首先我们就得从《西游记》小说的发展历史而说。我们今天看的《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嘉靖中晚期至万历初年,这个时间是可以确定的,作者普遍认为是吴承恩,当然关于作者也有不同观点。

我们知道中国生产煤矿,尤其是北方从新疆至东北,有一条大的藏煤带,横跨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唐僧取经走的是丝绸之路。新疆就在这条藏煤带上,埋藏浅,含量大,又因为煤质好,燃点低,经常会出现自燃,这里又干旱少雨,所以很难自己熄灭,直到烧完为止,日夜不息,时间会持续几个世纪。

所以,“火焰山”是《西游记》故事中最古老的一个故事,一开始就有了。

现存的有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共三卷17节(原著第一节已缺),16000多字,这是《西游记》的雏形和最基本的蓝本。里面就有“火类坳白虎精”,虎就是谐音“火”,这里是“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白虎精还化作“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莲,十指如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_图

“罗衣罗裙”看着眼熟吧,铁扇公主在小说中叫“罗刹女”,就是从这来的。和今天孙悟空大闹铁扇公主肚子类似,《诗话》里猴行者也是变了许多猕猴在白虎精肚子里。

猴行者曰:“你肚中无千无万个老猕猴,今日吐至来日,今月吐至后月,今年吐至来年,今生吐至来生,也不尽。”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七孔流血。

而且也是借助法器熄灭的大火,只不过不是扇子,而是“钵盂”。

现今所能见到的完整剧目的,只有元末明初人杨讷(字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四折。

其中“第十八折迷路问仙”就有“俺此间不五百里,有一山,名曰火焰山。山东边有一女子,名曰铁扇公主。他住的山,名日铁嵯峰。使一柄铁扇子,重一千余斤,上有二十四骨,按一年二十四气,一扇起风,二扇下雨,三扇火即灭,方可以过。”

这里就已经叫“火焰山”、“铁扇公主”了、也已经有“铁扇子”了,也是闪三下才能完全熄灭,和今天的《西游记》已经非常相似了。

铁扇公主与孙悟空的人物形象_图

为什么铁扇公主有能熄灭大火这么一把神奇的“铁扇子”呢?“第十九折铁扇凶威”中铁扇公主自己说:“妾身铁扇公主是也,乃风部下祖师,但是风神皆属我掌管。为带酒与王母相争,反却天宫,在此铁嵯山居住。”

而且也是背景深厚,“孟婆是我教成,风神是我正果。我和骊山老母是姊妹两个,我通风他通火。角木蛟、井木犴是叔伯亲,斗木獬、奎木狼是舅姑哥。当日宴蟠桃惹起这场灾祸,西王母道他金能欺风木催槎。当日个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一句多,死也待如何?”

可见,早在元末明初的《西游记》中,就已经有火焰山了,山上有铁扇公主,公主有一把神奇的扇子,这扇子压根没太上老君什么事,原本就是人家自己风部的宝贝。另外,在山西发现了更早,可能是宋金时期的队戏节目单——《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其中就有《唐僧西天取经》,里面有“八百里,小罗女铁扇子,山神,牛魔王”。这里已经从“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的“白衣妇人”到“小罗女铁扇子”,最后变成了我们的“罗刹女铁扇公主”,还新增了“牛魔王”这一角色,只是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具体情节了。

可见,自《西游记》一诞生,就有了火焰山、女妖精、扇子了,根本不需要太上老君把炼丹的扇子给铁扇公主,人家可比太上老君早好几百年就加入到《西游记》的故事中。

《朴通事谚解》_图

那“红孩儿”又是怎么加入到《西游记》的故事中呢?到了明初又有了平话《西游记》,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谤解》中提到的《西游记》中保存的一段《车迟国斗胜》,约1600字。也载有取经故事的梗概。里面明确的提到《西游记》这个书名,其中注云:“详见《西游记》。”从书中有关的8条注里,还可以窥见明初取经故事的轮廓。

其中叙述唐僧经过灾难一节,注三说:“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子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刀蹶也。详见《西游记》。”根据《朴通事谚解》的注,在今天《西游记》之前,应有一部很完整详细的《西游记》。

从《朴通事谚解》所引的平话《西游记》,完全可以肯定在小说《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具备。在这里平话《西游记》就已经有了“红孩子儿怪”。

而杨讷的《西游记》杂剧是,首次提到了“红孩儿”这个名字的,只不过这里的红孩儿根本不是铁扇公主的儿子,而是“鬼子母”的儿子。

“第十二折鬼母皈依”里红孩儿和后来小说中一样,变作一普通小孩儿,骗过唐僧,让孙悟空背着,最后摄走唐僧。

杨讷 (元末明初杂剧家)_图

孙悟空求救观音,观音都不知红孩儿的本来面目,最后观音引孙悟空到如来处,如来说红孩儿的母亲是鬼子母,“这妇人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他的小孩儿,唤奴儿。我已差揭帝去拿他,在个幽岩大泽之中,即日便到。恐揭帝降不下他,将老僧钵盂去,盖将来。”这鬼子母特别厉害,最后是如来亲自出手,才将其降服。这鬼子母爱儿情深,自己被压,但求“放我孩儿去罢”,最后是唐僧求情,鬼母皈依。

“鬼子母”的故事则更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一个“鬼子母国”,全国都是三岁小孩,没有大人,全是鬼母所生。

可见,最早红孩儿和铁扇公主,根本就是两故事,压根就不是母子,更没太上老君什么事。不过,杂剧里的“爱奴儿”为什么又叫“红孩儿”呢?作者没说。不过更早的《礼节传簿》队戏《唐僧西天取经》里有“孩儿妖精”应该就是“红孩儿”的故事。

只是后来《鬼母皈依》的故事,单独出来发展成了《鬼子母揭钵》,成为一个独立的曲目,到了小说时,作者为了创新,与前人有所区别,就把“鬼子母”里的鬼母的故事拿掉了,把铁扇公主变成了红孩儿的母亲。

至于太上老君,则是和“齐天大圣”一起加到《西游记》的故事中去得。元代无名氏作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有“吾神乃齐天大圣是也,……我听知的太上老君,炼九转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寿。吾神想来,我摇身一变,化做一个看药炉的仙童,扳倒药炉,先偷去金丹数颗,后去天厨御酒局中,再盗了仙酒数十馀瓶,……”

包括杨讷的杂剧,“太上老君”就只是个名字,就是炼金丹,被偷了,也没有金刚琢大孙悟空,这个人物跟不用出场,连演员都不需要有。

清代西游记插图 _图

后来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保护唐僧的行者孙悟空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人,太上老君才加入到《西游记》的故事中。可能吴承恩觉得太上老君的戏份太少,为了平衡小说中佛道的戏份,增加了关于太上老君的情节。对比小说《西游记》与早期《西游记》,吴承恩有大量增加,其中与太上老君有关的故事就有两个,平顶山“金角、银角”和金兜洞“青牛怪”,只是不想小说道家显得戏份太少而加进去的。

要知道小说的作者,可是提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可以说《西游记》就是一部把“心学”故事化的作品。“须菩提祖师”所住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就是指人的“心”;而“斜月三星”,也是一个“心”字。

所以,红孩儿根本不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偷情私生。

86版央视《西游记》里红孩儿剧照_图

前几年,也流行一首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歌曲《九九八十一》,十分火爆,说明今天的90后、00后,也很喜欢《西游记》,尤其是喜欢六小龄童演的《西游记》。今天看来,这部电视剧与现在的电视技术相差太远,这些90后、00后为什么也喜欢呢?看他们的评论,最敬佩的是六小龄童用一辈子演了一个角色,不光是喜欢这部电视剧,更是充满对演员人品的崇敬。为什么他们喜欢孙悟空这个文学形象,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祖国欣欣向荣的时代,深深坚信“我们的目标是君临天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天的世界,中国周边有太多的宵小,而孙悟空是他们心中的战神,更代表了今天的民族精神。《西游记》在他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取经,而是要历尽艰险,去取他们这代人心中的“经”——中国的大国梦。

去看看近年票房大卖的《战狼2》、《红海行动》,还有网络上流行的《天行健》、《万神纪》、《逆浪千秋》、《伟大的十月》、《马哲有点甜》、《那年那兔》系列,无不是饱含满满的正能量,无不是饱含这些年轻人对自己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深深自信。

最后规劝一下这些娱乐界人士,真要想被今天的年轻人所接受,多搞点正能量,而不是哗众取宠。

文:王剑

参考文献:《西游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朴通事谚解》《礼节传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游:红孩儿是个妖精,观音为什么收他做善财童子?

在《西游记》中,红孩儿算是个很特殊的妖怪。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与其他妖精,有很多不同之处。

红孩儿这个名字,就与其他妖精不同。其余的妖精,多是动物修炼成精,从它们的名字也能看出来。比如黑熊怪,一看就是黑熊成精;牛魔王,必然是牛精。但红孩儿,却只是个孩儿。

红孩儿也没有背景后台,且本事极高,不但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修成了三昧真火,而且自立山头,称圣婴大王。他胆子极大,喷烟打败了悟空,还差点吃了唐僧,甚至敢变观音菩萨,戏弄猪八戒。

更神奇的是,最后观音菩萨没有打死红孩儿,而是收了他做善财童子。红孩儿这个结局,也比绝大多数妖精好。

问题是,红孩儿如此狂妄无礼,胆大妄为,观音为何不打死他呢?为何还要收他做善财童子呢?

我不搞阴谋论,网上所谓的“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观音菩萨这是替太上老君养孩子”等说法,也毫无道理,很多人也驳斥过了。所以,我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西游原著故事来看

红孩儿本事不错。他有火尖枪,能与悟空战二十回合。他还会三昧真火,虽然不能靠三昧真火打败悟空,但他又会喷烟,这就让悟空吃了大亏。另外,红孩儿也会变化,能变成假菩萨,欺骗八戒。

为了衬托红孩儿的本事,在这一回故事里,观音菩萨甚至都“卖弄手段”了,先是有乌龟驮瓶,那瓶子悟空都搬不动;还有莲花瓣渡海,让悟空大开眼界。菩萨甚至还怕悟空骗自己的龙女,要悟空的救命毫毛做抵押。

所以,清代澹漪子点评时,还说:

他处行者请大士,不过一请便行;而此处独添出乌龟驼瓶,莲瓣渡海,及龙女、一毛诸问答。闲闲铺叙,若与正文无关,不知此正与红孩儿作衬贴耳。

红孩儿还很聪明。孙悟空曾经变成牛魔王,哄骗红孩儿,说是最近吃斋,不吃肉了,让红孩儿放过唐僧。结果,红孩儿直接怀疑,并以“生辰问题”,难住了悟空,终于把悟空识破了。

红孩儿又非常残忍。他虽然是个孩子,但其实本质属于妖精。否则,他不会要吃唐僧肉。可他所作的恶,毕竟没那么大,不是吃人害人,身体形貌又跟孩子差不多,若是直接被菩萨打死了,读起来倒也有一些可怜,还影响菩萨名声。

也就是说,于菩萨而言,红孩儿不能打死,又必须处理。这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收服红孩儿,使之为菩萨服务。这样的话,菩萨多了一个帮手,悟空能顺利向西天出发,红孩儿也得以收敛、修行。可以说,一举三得,三方都赢。

有些人看到神仙收服妖怪,总想要找到“动机”,而且似乎一定要找到“受益人”,来解释菩萨收妖精的行为。

却不知道,观音菩萨一向是大慈大悲,看妖怪能力高,就顺手收服,不是很正常吗?之前菩萨收服黑熊精,也是如此。黑熊精和红孩儿差不多,有本事,有道行,所作之事谈不上大恶,因此菩萨就收了它,作为守山大神。

类似的事情,在西游中很多。

比如毗蓝婆菩萨,收服了蜈蚣精,为自己守山;如来佛祖在金山修行,被吃人的孔雀吸入腹中,佛祖本要杀它,但在诸佛劝阻下,反而封孔雀精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是菩萨还是妖怪,本来就是在一念之间。只要妖精愿意归顺,诚心向善,就没必要打死。让他们皈依,发挥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善举。只要把妖怪理解为坏人就行,不是所有的坏人都该死罪。

从西游源流故事来看

所谓源流,就是源头流传,是指事物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说西游,很多时候都要说西游源流。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游记》,不是吴承恩一个人写成的,而是从唐代到明代这几百年时间里,经过许多位作者接力完成的,属于世代积累型作品,跟《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

所以,西游中许多故事、人物,都要追本溯源,看清其发展,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读懂。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红孩儿的原型人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北魏《杂宝藏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阇迦妻,有子一万,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嫔伽罗。此鬼子母凶妖暴虐,杀人儿子,以自啖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尔时,即取其子嫔伽罗,盛著钵底。时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忧懊恼。传闻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问儿所在。时佛答言:汝有万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恼愁忧,而推觅耶,世间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杀害。鬼子母白佛言:我今若得嫔伽罗者,终更不杀世人之子。佛即使鬼子母见嫔伽罗,在于钵下,尽其神力,不能得取,还求于佛。佛言:汝今若能受三归五戒,尽寿不杀,当还汝子。鬼子母即如佛敕,受于三归及以五戒,受持已讫,即还其子。

鬼子母和爱儿

大概意思是说:

鬼子母有一万个儿子,且这些儿子都是大力士。她最小的儿子,叫嫔伽罗。鬼子母非常残暴,经常吃人孩子。大家没办法,只好求助佛祖。佛祖就把嫔伽罗扣在了钵内。

鬼子母上天入地都没找到,听说佛祖智慧,就问佛祖。

佛祖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儿子,就如此苦恼。世间人民,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三五个孩子,就被你吃了,他们怎么办?”

鬼子母于是顿悟:“只要我得到嫔伽罗,绝对不会再杀人吃人。”

佛祖就告诉她,嫔伽罗在钵内。但是,鬼子母用尽力气也打不开钵,更救不出嫔伽罗。于是,她再次去求助佛祖,佛祖就让她皈依。从此,鬼子母归于佛家。

唐代义净和尚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也有这样的记录,不过鬼子母的小儿子名字变了。

其母先身,因事发愿,食王舍城所有儿子。因其邪愿,舍身遂生药叉之内,生五百儿,日日每餐王舍城男女。诸人白佛,佛遂藏其稚子,名曰爱儿。触处觅之,佛边方得。世尊告曰: 汝怜爱儿乎? 汝子五百。一尚见怜。况复余人一二而已。佛因化之,令受五戒。

和上面的故事一样,只不过嫔伽罗这个名字汉化了,叫爱儿。

再到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鬼子母这个小孩儿,已经自立为一国了。

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小儿无千无万,又不言不语。法师问:“臣启大王:此中人民,恁地性硬,街市往来,叫也不应。又无大人,都是三岁孩儿。何故孩儿无数,却无父母?”国王大笑曰:“和尚向西来,岂不见人说有鬼子母国?”

这一点,和后来西游中红孩儿占山为王,已经很像了。

而到了元杂剧《西游记》中,鬼子母这个小儿子,就更靠近红孩儿了。这从他的名字,也能看出来。

(红孩儿上,哭科)(唐僧云)善哉!善哉!深山中谁家个小孩儿,迷踪失路?

唐僧可怜红孩儿,就让悟空救下他,结果自己被红孩儿抓住了。悟空求助菩萨,菩萨也不知道妖怪是谁,就去问佛祖。

(佛云)不知此非妖怪。这妇人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他的小孩儿,唤奴儿。我已差揭帝去拿他,在个幽岩大泽之中,即日便到。恐揭帝降不下他,将老僧钵盂去,盖将来。

后面的故事,跟之前的鬼子母故事一样。就是佛祖用钵扣住红孩儿,鬼子母求情,然后皈依佛家。末了,鬼子母还说“那唐僧,火孩儿妖怪放生了他,到前面须得二圣郎救了你”。

由此可知,杂剧《西游记》中,红孩儿也叫爱奴儿、火孩儿,她已经摆脱了母亲鬼子母,独自成妖,还拿住了唐僧。这一故事中的红孩儿,几乎和西游里的红孩儿一样。

综上可知,红孩儿原型本就是鬼子母的小儿子。在西游中,还提到了鬼子母,就在菩萨收服红孩儿那一段。

行者作礼毕,道:“要见菩萨。”诸天道:“少停,容通报。”时有鬼子母诸天来潮音洞外报道:“菩萨得知,孙悟空特来参见。”

不过,西游弱化了鬼子母的故事,几乎全部删完,加强了红孩儿的故事。可能是为了突出孙悟空,因为收服鬼子母是佛祖的事,跟取经故事不搭。而红孩儿阻拦取经,要吃唐僧,有助于推动情节。

当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算红孩儿原型人物是鬼子母的小儿子,为何观音菩萨要收他做善财童子呢?

这就得从《华严经》说了。《华严经》里提到一位童子,就是善财童子。

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善财童子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在证果之前,他分别参访了菩萨、佛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长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罗门等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叫“五十三参”。

这个,在西游中也有提及,就在观音收服红孩儿后。

(观音菩萨)对行者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且不题善菩萨收了童子。

所以说,这里的“五十三参”,也是个典故,不是作者随意写的。

不过,善财童子最先参的是文殊菩萨,到观音菩萨时,已经是第二十九人了。

(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到后来,可能是因为观音菩萨信仰盛极一时,所以善财童子就归于菩萨了。

也就是说,红孩儿的原型人物,包括了鬼子母小儿子与善财童子,所以他会被观音菩萨收服,且做了善财童子。简单来说,西游作者化用了这两个故事。

因此,观音菩萨才会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

明明是牛魔王之子,为什么红孩儿没有牛的样子?

西游记里,红孩儿独占枯松涧火云洞,差点吃了唐僧,还打败过悟空、八戒,变过观音菩萨,相当嚣张。最后,观音菩萨让木吒借了李靖的天罡刀,又用金箍,这才收服了红孩儿,并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关于红孩儿,网上很多人讨论,比如他为什么会喷火,为什么会被菩萨收去等等。

这些讨论,很多时候会把红孩儿说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或者说是张道陵甚至是李靖亦或者旁人的孩子。

其实,红孩儿并非谁的私生子,他就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孩子。他会三昧真火,是因为他自己在火焰山修炼了三百年,自己炼来的。而且三昧真火也不是什么谁的独家秘笈,孙悟空也会三昧火。

还有人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但是没有一点牛的样子,肯定不对劲。

是啊,红孩儿如果真是牛魔王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牛的样子呢?

我们来看看原著中,作者对红孩儿相貌的描述。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

可以发现,红孩儿相貌俊俏,而且一表人才,他的面相比哪吒还富态一些。更重要的是,他出门还有祥光护体。这么看,他还真是不像妖怪。

然而,红孩儿没有牛的样子很奇怪吗?其实不奇怪,我们来看看他爹牛魔王的样子,以及他妈铁扇公主的样子,就能知道了。

先看牛魔王的样子。

牛魔王出场很早,还曾与悟空结为兄弟,但彼时作者没写他样貌。后来,悟空为了芭蕉扇与牛魔王交手,作者写出了牛魔王的样子。

头上戴一顶水磨银亮熟铁盔,身上贯一副绒穿锦绣黄金甲,足下踏一双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间束一条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

看看牛魔王的相貌,有一点牛的样子吗?没有啊,完全没有。

为什么牛魔王没有牛的样子呢?其实我们应该问:谁说牛魔王就一定要有牛的模样呢?要知道,牛魔王也一千多岁了,他虽然是牛成精,但早已经修炼成人形了。既然成了人形,自然没有牛的样子。

86版西游记,张纪中版西游记中,牛魔王都是牛头牛角的样子,但这是为了视觉效果,让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牛精,是牛魔王。

而原著中则不是,牛魔王就是人形。如果他牛头人身,那就不叫修炼成人形,那只能叫牛头人,属于半人半兽。如果牛魔王是半人半兽,那还算个屁的大魔王啊!

所以,牛魔王根本不是牛的样子。

西游记很多妖怪都是这样,一旦修炼成人形,和本体可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比如蝎子精,难道看起来像蝎子吗?老鼠精看起来像老鼠吗?当然有些也会像本体,比如黑熊精就很黑。

再来看看铁扇公主的相貌。

孙悟空第一次借芭蕉扇时,跟铁扇公主见过,还被芭蕉扇扇飞到了五万里路之外的须弥山,灵吉菩萨给了他定风丹。

那时候,悟空看到了铁扇公主的样子。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很明显,铁扇公主也没有牛的样子。

甚至,连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也没有牛的样子。

既然牛魔王和铁扇公主都没有牛的样子,凭什么红孩儿就要有牛的样子?要知道,红孩儿虽然看起来像个孩子,可他至少都三百多岁了,因为他在火焰山至少修炼了三百年。

由此可见,红孩儿修炼成人形后,没有牛的样子是完全正常的。

退一步说,即便红孩儿没修炼人形,相貌不像牛也很正常。

因为根据遗传来看,儿子一般随妈妈,而铁扇公主不是动物成精的妖怪(铁扇公主原型是唐代的鬼子母和元杂剧西游里的铁扇仙),所以红孩儿相貌出众也就很正常了。

另外,红孩儿也有原型人物。

明代壁画鬼子母及爱奴儿

最初,鬼子母有一个小儿子,叫爱奴儿,后来进一步成为火孩儿,到了西游记中则成为红孩儿。爱奴儿并不是妖精,是一个俊俏的男孩。明代一些壁画中有鬼子母,鬼子母身边就有爱奴儿,十分可爱。

总之,红孩儿没有牛的样子是很正常的,他要真有牛的样子,那才是奇怪。

因为若红孩儿有牛的样子,就说明还没修炼成人形,如果红孩儿都能修炼出三昧真火了,都能一把火把孙悟空烧得灰头土脸了,居然还没修成人形,那可真是奇怪了。

很多读者认为西游是名著,就一定深刻,这种认识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西游记只是游戏小说。即便它是名著,深刻的地方也一定在于修行,而不是在于“红孩儿是老君私生子”“真正悟空被打死,取经是六耳猕猴”。

要这么解读西游,那可真是太悲哀了。

因为,这样的解读,并不能让你比别人更懂原著,反而拉低了名著的水准。研究谁是谁私生子,谁和谁有关系,不如去看看西游之前的故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