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刻薄寡恩(刻薄寡恩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30 04:54:53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为何说“长颈鸟喙”面相不好?范蠡为了报复勾践,让多少后人躺枪

相面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学术。若说它是学术,似乎又有抬高它的嫌疑,因为它没有正规的科学理论;若说它不是学术,它又有着很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很受民间欢迎。关于相面领域的经典话有很多,比如“两腮无肉不可交,满脸横肉是凶相”,“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等等,似乎民间大众对它深信不疑。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不仅是民间喜欢相面学,连很多文人士大夫也钟爱于它,像《三国志》描述司马懿是“狼顾之相”,说司马懿在保持身体不动的情况下,能够让脑袋后转一百八十度,如果陈寿记载准确的话,司马懿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面相,也难怪他能成为一代枭雄。

客观地说,相学虽然没有具体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确实有一些识人观人的技巧能够得到验证,从这点来看前辈们绝不是信口开河,也有一些论断说得太过绝对,有时候难免会伤及别人的感情,另外一些话则是介于是与不是之间,时灵时不灵。即便如此,它仍然受到很多人热捧,拿它当作公式一样,逢人便往上套。

闲暇之际,小编读历史时,发现早在陈寿写司马懿之前,已经有人开始用相学来判断身边人的品行。小编认为做人不能以貌取人,“长颈鸟喙”怎么了?范蠡为了给自己开脱,为何要拉上所有人给他垫背。今天小编就要聊聊越王勾践“长颈鸟喙”的形象,是否是范蠡别有用心。

“长颈鸟喙”的由来

这句话最早见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勾践的头号大谋士范蠡之口。范蠡不用多说,此人如同迷一般地存在历史,有人说他是春秋战国500年间第一人,有人说他是商圣,甚至有人说他是财神爷等等,总之围绕范蠡的说法很多,简单可以归纳为一个词“牛人”。

“长颈鸟喙”是范蠡用来劝说自己好友文种,说越王勾践“长颈鸟喙”,有这种面相的人,往往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可惜文种不听,认为范蠡有些多心,两人同属越王勾践的大功臣,如今霸业已成,总该享受一下人间富贵才行。

范蠡一看,好友文种是铁心要做勾践的刀下亡魂,自己便悄然离去,从此隐姓埋名做起生意。果不其然,范蠡走后没多久,越王勾践便开始磨刀霍霍瞄准文种,最后文种引颈自杀。

越王勾践的面相问题在“鸟嘴”

有关越王勾践的面相,完整的说法是“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很难想象如此一套五官堆在一起会是什么形象。所以,不妨一一拆分来看。

长颈鸟喙,是指人的脖子很长,嘴巴像鸟类一样短。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脖子长是漂亮的象征,总能给人十分有精气神的感觉,很多爱美的女性,不惜日夜苦练瑜伽,只为塑造一副优美修长的脖子。很难想象,今天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长脖子居然是社交中一大致命的弱点。

小编认为,勾践的坏形象不是出在“长颈”,因为长脖子自古至今都是“美”的标准之一,比如史书上说武则天是“龙睛凤颈”,眼睛像龙,脖子像凤凰很长。

问题恰恰是“鸟喙”。鸟嘴是什么形象?鸟类吃食的样子是用嘴“嘬”,生活中称之为“啄米”。这样的形象往往会带给人“攻击”的感觉,有事没事“啄”你一下,你说烦不烦。引用到人身上便是为人刻薄,说话不分轻重,极其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勾践又是不是一般人,他是乱世霸主的身份,所以从伴君如伴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往往会刻薄寡恩。

另外,勾践还有着“鹰视狼步”的相貌特点,鹰视没有什么不好,鹰是所有动物中,眼睛最有神的动物之一,两只时刻转动的眼睛,不停地搜寻着猎物。“狼步”也称“狼顾”,这一点来看勾践与司马懿很像,走起路来像狼那样,耷拉着尾巴,头不停向四周扭动,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范蠡到底是何居心

小编一直认为,范蠡之所以如此形容越王勾践,必然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从相学的准确性来说,它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所有的相学无非都是“正反”两个结果,不会出现硬币竖立的情况,只是正好巧合被他说中而已。

范蠡明知道自己必然不会被善待,因为他给勾践所出的主意都很损。他让越王勾践忍耐,卧薪尝胆还可以说得过去,勾践听从范蠡的计策,不惜尝吃吴王夫差的遗矢(粪便),为了能够迷惑住夫差,还把自己心爱的小妾西施送给吴国,甚至有文献记载,勾践连自己的老婆雅鱼都一并送给吴国。

一切的一切,在越王勾践没有成功以前,他内心的灭吴壮志会胜过所有,一旦他消灭夫差成为霸主,过上安稳日子后,心思自然而然会转变。过去,范蠡对自己有多好慢慢会忘记,自己遭受的罪会历历在目。何况身为霸主,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又怎么能让大臣知道。

所以小编认为,勾践除掉功臣的想法肯定有,历朝历代君主都这么干,但范蠡的“长颈鸟喙”说法,很大程度上有败坏勾践的嫌疑,反正你不仁我不义。没想到,最后不仅勾践中招,后世所有“长颈鸟喙”形象的人都跟着躺枪。

汉文帝刻薄寡恩是来自刘邦的遗传吗?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4个儿子,汉朝第3任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多年,厉行节俭,励精图治,注重清净无为,不瞎折腾,当时四海殷富,最终开创 “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文帝是一位被后世公认的有道明君,但是,他也有刻薄寡恩不近人情的一面。

汉文帝,习惯以个人好恶执法

一次,汉文帝坐着专车从渭桥上通过,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仓惶冲了出来,驾车的马猝不及防,吓得一路狂奔,陡然加速,猛烈颠簸,汉文帝大声叫道:“有刺客,快给我抓住!”后来搞清楚了,那个人根本不是刺客,是一个普通百姓回避不及。汉文帝被吓得半死,非要杀了那个百姓。廷尉张释之一再坚持,才依据法律,将这个人判处罚金。

一天,有个盗贼,了高祖宗庙的玉环。廷尉张释之审讯后,依据法律判决弃市,就是将其当众处死。汉文帝得知,气得发抖:这个人丧尽天良胆大包天,为什么不把他诛灭三族。张释之不停地解释,并坚持不能实施已经废除的连坐。

新垣平是赵国人,擅长望气,类似今天的风水大师,他蒙骗汉文帝,天降祥瑞,要建庙祭祀。他得逞后,又鼓吹“日再中”,就是一天能有两次中午,唬的汉文帝都改元。他还诓骗汉文帝,在宫阙下有珠宝之气,并发现周鼎,结果穿帮,最终东窗事发,文帝大怒,下令将他诛灭三族。

汉文帝,喜好选择性执法

刘长,是刘邦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刘恒即位后仅存的一个弟弟,他勇猛刚健,性格冲动。刘长的母亲赵姬,因为贯高行刺事件受到牵连,当时的左丞相、辟阳侯审食其没有劝阻吕后,赵姬最终被赐自尽,刘长一直伺机报仇。有一天,刘长进入审食其府上,将其杀掉。刘长杀人,显然是死罪。但汉文帝竟然赦免了他。这件事之后,连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太子刘启及诸大臣都忌惮刘长。

张武,他是汉文帝做代王时的郎中令,就是侍卫长,他对汉文帝忠心耿耿,深得汉文帝的信任。然而张武得势之后却大肆收受贿赂,败坏风气。汉文帝知道后,不仅没有将张武治罪,反而,对张武大加赏赐。

然而,汉文帝对贵族,极为防范,不许他们以爵位赎罪,对公卿大夫也非常苛刻。

汉文帝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他的亲舅舅薄昭功不可没。公元前180年,吕后的势力被荡平,薄昭亲自去长安探听虚实,才促使汉文帝下定决心进入长安,并最终得以继承皇位。后来,薄昭的侄子依仗伯父和太后姑母的权势,为非作歹,被皇帝的使者所杀,薄昭盛怒之下,就杀了使者。汉文帝得知,龙颜大怒,就逼迫薄昭自杀。

云中太守魏尚,镇守边关,防御匈奴作战有功,却因上报朝廷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只差六颗头颅,就被削职查办。

汉文帝,在刑法上好心办了坏事

公元前176年,齐国太仓令,就是齐国掌管粮食的长官,徇私枉法,按照当时的法令应处于肉刑。他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最小的女儿得知后,就随着父亲来到长安,她上书皇帝,情愿入官为奴给父亲赎罪。汉文帝感动了,他为了彰显仁爱,就废除了砍脚、割鼻子、脸上刺字等一些肉刑,而改为鞭刑。

但是,鞭刑过重,有的多达500,因为鞭打次数过多,同样造成不少受刑者伤重而亡。而且,鞭刑没有明确的细则,至于执行的方式、部位、使用的力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受刑罚的人通过手段,买通执法人员,以减免鞭打程度,滋生。

同时,汉文帝将斩掉右脚趾的刑法,改为死刑,这就加重了刑罚,导致死刑数量增加。

所以,班固这样评价,“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之”。

汉家皇帝,大多刻薄寡恩,从汉高祖到汉文帝,从汉景帝再到汉武帝,对谋臣武将功勋贵戚,毫不心慈手软。

作为一代明君,汉文帝习惯以个人好恶执法,还经常选择性执法,在刑法改革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即便如此,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汉文帝已经是可圈可点了,如果真有穿越,汉文帝的时代,还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