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鸣鹤在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时间:2024-01-01 18:26:54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鸣鹤在阴’

[原文]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易经·风泽中孚卦》

[译文]

九二:大鹤在树荫下啼叫,它的小鹤啼叫应和。我有美酒,我要与你共享。

《象传》说:它的小鹤啼叫应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注解]

①本文是‘风泽中孚’卦的九二爻内容。

②‘鸣’是因九二爻处在二、三、四爻互震中,震为雷,代表声音。

‘鹤’是因“中孚”卦为放大的“离”卦,离为雉,在此指鹤。九二爻处在下卦兑卦中,兑为泽;九二爻处在三、四、五爻互艮之下,艮为山;皆为群鹤居地。

‘阴’是因二位为柔位、为阴,上面的六三爻、爻全为阴;所以处于荫蔽之处。

‘子’是因九二爻处在二、三、四爻互震中,震为长子;九二爻上面三、四、五爻互艮,艮为少男。

‘爵’是因九二爻处在二、三、四爻互震中,震为仰盂,其形如爵,引申为美酒。

‘吾’是因九二爻变,出现二、三、四爻互坤,坤为母,可怀孕、为有身,引申为自身。

③九二爻阳爻居于中间位置,刚实居中,显示诚信之至。自然界中,鹤在山林栖息,亲子以鸣呼应;既属本能,也有全心的信赖。在人世间,朋友志同道合,愿意分享一切。

易经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含义

兑下巽上,风泽中孚。

易经中孚卦九二爻辞讲,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讲的是鹤在山阴鸣叫,其子在山阳和鸣,一种祥和的象,说的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推杯换盏,饮食宴乐合乐之意。

我们知道易经的经文来自卦象,我们看卦象,首先我们看为什么叫九二,九代表阳爻,也叫老阳,或者说太阳,阳极生阴,它要动,易经就用九来表示。二是从下往上数第二个位置,阳爻在第二个位置要发动,就叫九二。

九二发动会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呢?圣人告诉我们,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是一种鸟,鸣就是鸣叫,这里的山指的是山阴,这里的子,指的是君子,或者是子孙。和指的是和鸣,也就是说一个鹤在这里鸣叫,那里又有一个鹤在和鸣,你鸣叫一声,我鸣叫一声,我鸣叫一声,你也鸣叫一声,一唱一和,欢快喜悦。我们看卦象,中孚卦是兑下巽上,风泽中孚,二三四爻构成一个震卦,这个震卦代表鹤,代表鸣,也代表子。这里的阴,刚才我们说了是山阴,为什么是山阴,也是从卦象来的,三四五构成一个艮卦,艮为山,艮纳甲为丙,我们知道南方丙丁火,艮为山阳,那么震卦是艮卦的覆象,也就是说震卦为艮卦的颠倒,所以震为山阴。所以在阴,是指的在山阴。我们看整个中孚卦,二爻到五爻,二三四是震卦,三四五是艮卦,艮卦是震卦的覆象,也就是说二至五爻是震反震卦,下震和鸣于山阴,三至五爻震反,如声回答,一唱一和,所以叫其子和之,这里的子,指的是覆震,也就是艮,不是互卦震。这一点需要明晰。所以圣人通过卦象,九二爻发动就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是一种和乐的象。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下卦为兑,兑为喜悦,震也为笑,为乐,兑卦又为友,艮卦为朋,所以这又是朋友相聚欢乐的象,朋友相聚在一起,艮为家,震为人,也是家人团聚的和乐之象,好比我们节假日,朋友或者家人团聚,在一起饮食宴乐,推杯换盏,欢乐融融。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九二这个爻居中,也就是是旅下卦兑的中间位置,虽是阳爻,但是深的中庸之道,为人做事不是偏激的,以中为度,九二这个爻有上承重阴,易经的原则是阳遇阴则通,震又为大涂,上卦为巽,巽为风,自然是一帆风顺,适合做大事儿,所谓的利涉大川,震为舟,震是乾交坤,坤为大川,人乘在舟船之上,自然利涉。

以上这是我自己的一点观象体会,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体会,易经包罗万象,千江有水千江月,人人观象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爻辞卦辞来源于卦象,卦象是根本。

读易笔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全解周易》张其成

中孚卦 九二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糜之。

“阴”字,“子”字怎么解释最好?

《周易全解》对九二爻的解释,个人觉得更为合理,舒服。

鸣鹤在阴,这个鹤在山北面鸣叫。“阴”就是指山的北面,“阳”就是指山的南面。为什么说是在山的北面鸣叫呢?因为九二爻刚好是处在两阴的下面。这个“子”,不是指它的孩子,而是指它的同类,在这里就是指九五爻,它们相应。“其子和之”,它的同类跟它声声地应和。

地球自转,“东升西落”,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儿无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古人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曾经在序诗《崋阴老腔颂》中也看到过这样的描写:

山之阴,水之阳,呼吼狂歌酒一觞。

村前秦古渡,屋后汉粮仓。

东岭望日出,南坡落凤凰。

天苍苍,野茫茫,千顷黄土沃,万亩藕花香。

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出自‬《诗经‬· 邶‬风‬·击鼓‬》,表达‬的‬也是‬情侣‬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离弃‬的‬心情‬。‬

可见张其成先生在《周易全解》中的“山南”“伴侣”解释更有道理些。

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用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关系

来源:广州日报

清 黑地粤绣“五伦图”挂屏

任伯年 《五伦图》

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或《伦叙图》。这幅图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

孟子提出五种人伦关系

传统吉祥图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内涵极深,若无国学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经常出现在绘画、瓷器、刺绣等上面的《五伦图》,表面上看只是一幅花鸟图,与其他花鸟作品无多大区别,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五伦图》的画面是以凤凰为中心,在树、石、花卉、水中还有仙鹤、鸳鸯、鹡鸰、黄莺四种禽鸟出现。从这幅图的名称可知,这五种吉祥禽鸟分别代表五种人伦关系。哪五种人伦关系?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和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五伦图》中,以凤凰比喻君臣之道,仙鹤比喻父子之道,鸳鸯比喻夫妻之道,鹡鸰比喻长幼(兄弟)之道,黄莺比喻朋友之道。

显然,《五伦图》是古代艺术家根据孟子上述这段话创作出来的。但问题是,孟子明明说为了使人有别于禽兽,“圣人”才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但为什么后人偏偏用禽鸟象征“五伦”呢?难道人对伦理道德的遵循和掌握还不如这五种禽鸟?

学习动物长处 反映谦卑态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孟子的人伦观是怎么形成的。孟子提到的“圣人”,是指舜。《尚书·舜典》载:“帝(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舜发现当时百官种族之间不够和睦,人们家庭内部也不够和谐,便起用契担任司徒一职,负责教化工作,还要求契以宽厚为本。“五品”即“五伦”,又称“五典”、“五常”,但其含义与孟子所说的“五伦”不完全一样。后世注释者多认为“五品”是指父、母、兄、弟、子,推行“五教”,是要达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目的。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五伦”中增加了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从而把“五伦”从家庭伦理规范扩大到整个社会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现在回过头来解释前面的问题。《五伦图》以五种禽鸟象征“五伦”,虽然是艺术家的创作,但并非牵强附会随便凑合,而是根据前人对这五种禽鸟生活习性的深刻认识创作出来的。图中五种禽鸟形象优美、姿态各异,再配以树、石、花、水,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这种寓教化于美术的方式,无疑使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更加立体化、多样化。

古人认为,虽然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但人和万物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人类应该学习的优点。人类学习动物的长处,并不意味着人不如禽兽,而是反映了人类面对万物时应该保持的谦卑态度。

凤凰是古籍屡次记载过的“神鸟”。《山海经》称凤凰“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太平”。《韩诗外传》称凤凰“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天下有道则凤凰出现。《禽经》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后人在创作《五伦图》时,用凤凰表示君臣之道,寓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称“君臣有义”,其含义大概也是如此。

仙鹤象征父子 鸳鸯代表夫妻

《五伦图》为什么用仙鹤象征父子关系?很多人都知道,仙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淮南子》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在禽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在古代是一品文官的标志。但鹤的另一层内涵现在知者甚少,这层含义源于《周易》。《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鹤父在山阴鸣叫,鹤子随之鸣叫相和,父子之间一唱一和,这是鹤的天性,犹如“父子有亲”,故后人用鹤来象征父子关系。

鸳鸯代表夫妇,则人所共知。此种观念在晋代以前已有。晋崔豹《古今注·鸟兽》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选择一种禽鸟代表夫妻关系,非鸳鸯莫属。孟子提出“夫妇有别”,是提倡男主外女主内,跟现代社会的夫妇之道有所不同。

很多人对鹡鸰也不太熟悉。它是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头顶黑色,前额白色,形状有的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人称“张飞鸟”。这种鸟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他鸟就鸣叫起来,焦急地寻找同类。故《诗经》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句,后人便用鹡鸰代表兄弟之道,这种关系的准则是“兄友弟恭”,即孟子所说的“长幼有叙”。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讲信用,所以孟子说“朋友有信”。哪一种禽鸟最讲信用?候鸟很守信,每年准时北徙南迁,鸡也讲信用,每天早上准时打鸣。但这些禽鸟虽守信,却不能代表朋友之间的关系。于是古人又从《诗经》中寻找灵感,发现《诗经》中有“莺其鸣矣,求其友声”之句,便用黄莺代表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禽鸟审择高栖 诗人比兴人伦

《五伦图》的出现,应该在唐代以后,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以前的《五伦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宋代的纱绣作品,但不叫《五伦图》,而叫《伦叙图》。此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案用纱绣“二丝串”法绣成,图上有凤凰、鸳鸯、鹡鸰、黄莺、鹤,各自飞翔栖息于水、芙蓉、竹、梧桐间,暗寓“五伦”。自此图出现后,逐渐被人们认同,遂使上述五禽成为“五伦”的象征,并随着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广泛出现在绘画、陶瓷、木雕、玉雕、铜器等器物上面,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传统吉祥图。

清代是《五伦图》最流行的时期,许多艺术家和民间工艺人都参与了《五伦图》的创作,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如清末画家任伯年,有感于西风东渐,传统伦理道德逐渐被人们淡忘,便绘《五伦图》赠送给友人章敬夫。

章敬夫在自识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声:“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历尧舜三代以来,以导以教,化人已深。何世变日移,滔滔是也。及见禽鸟,尚能审择高栖。诗人都比兴人伦,举凡凤凰之系君臣、肃鸨之系父子、雎鸠之系夫妇、鹡鸰之系昆弟、嘤嘤莺鸣之朋友,多识之益,具在三百篇中,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文/图钟葵)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世界上最真挚的人生情感

《中孚》第二爻也是阳爻,故题“九二”。文王所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说文》:“阴,闇(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九二体兑互震,兑为口,震为鹄,为善鸣。震乃乾阳入坤,坤为黑;三四五互艮为山,九二处其下,故曰“鸣鹤在阴”。

同声相应曰“和”。二本乾体,坤阴入居其上成兑。乾为父,互艮为少男。兑泽之口(第三爻)成艮山之初,山泽通气,故曰“其子和之”。

“爵”,古饮酒之器,形似小雀,今谓酒杯,此借指美酒。“靡”,分,这里为“共享”之义。兑为泽水,震仰盂,故曰“我有好爵”。震艮相对,故曰“吾与尔靡之”。

“好爵”喻懿德;“靡”喻沉醉。震鸣兑和,子承父德。有其父必有其子。

孔子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兑口为言,震足为行,孔子所以见为君子之言行。上行下效,所以慎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中心愿”,谓真诚,没有半点虚假。

爻辞“其子和之”,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父子连心,骨肉情真。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在古代,鹤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除南美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类中静态最美丽的是丹顶鹤,外形显著特征为朱顶露眼、形貌潇洒、飘逸脱俗。古人称之为“仙人之骐骥”。国人长称的“仙鹤”的原型也是丹顶鹤。

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极显鹤的鸣叫之嘹亮。古时王宫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赏玩。最早记载的养鹤只是要数《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鹤唳华亭”一词也传自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杀时,临死时由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之鹤唳者,不可复得。”可见其爱鹤之心深切无比。

自古以来中国描绘的题材层出不穷,以至于成为一种经典象征鹤文化在不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多元性渗透在诗词文学,民间习俗,绘画、工艺等各个领域。

一、鹤文化的历史演变

1、鹤的神仙寓意时期

秦汉至隋唐这段时期大题以神仙寓意为主。在人们心中,鸟是神灵,是西王母的忠实使者,许多地方或多或少地残留着鸟图腾崇拜的文化痕迹,相传上古时期丹朱氏族就以鹤为图腾,它们在治理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在中国鹤文化中。鹤总是被赋予浓厚的神仙意义。传说中鹤能往返于仙凡之间,在凡间它是通往仙界的工具,在天界他是神仙的伴侣。

其实远在道教产生前,神仙信仰就已经产生古人幻想能伸出翅膀以满足自己翱翔天际的愿望,然而愿望终归是愿望,人类最终长不出翅膀来。于是人们就把目光寄托在会飞的鸟身上,希望他们能代替自己翱翔天际。史载有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得的故事。《述异传》中的仙人也是驾鹤之宾,并能够“跨鹤腾云”。在道教观念里,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神仙的象征。

汉代将先秦以来的魂魄观念,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加以整合和创造,借用鹤形象作为祥瑞物象,寓意天上仙界。到了唐代,道教化鹤成仙的说法更加流行喝也就成了墓葬壁画中不可缺少的题材,如淮南大长公主墓后甬道西壁绘有云鹤图。新疆阿斯塔纳唐墓藻井周围也绘有云鹤图像,四壁上部会有童子驾鹤,飞鹤衔花草等图像。这些图像都绘制在顶部,因为顶部象征着天界,大多是与祥云,瑞兽,仙人等共同组成画面。

2、鹤的吉祥美好寓意时期

隋唐至宋元这段时期,以平安人寿富贵的吉祥寓意为主,仙鹤从天界的神物降临到人间,意味着把福运带给人们。

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以姿态各异,变化多端的二是只仙鹤的优美形象,传达了他期盼宋王朝能昌盛不衰的美好愿望。然而即便是瑞鹤这种带有吉祥意义的形象,也难以挽回腐朽衰败的国运。

它可以代表忠贞的爱情。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皇家贵妃或贵妇用一朵小花在逗弄一只红顶白鹤。而从一名书画大家的另类欣赏中,他将白鹤引申为雄性的隐喻,把鹤比喻成高雅智慧的男性,是求爱的象征。此外,鹤“一夫一妻制”的独特的爱情观使得古人赋予鹤极高的德性。因此古人画鹤常双鹤一起画。如边景昭《竹鹤图》,三颗老竹劲挺耸立于两只仙鹤间,一只垂首下喙觅食,另一只转项回首,整理翎羽,难以传达的温馨幸福之前意跃然纸上。

瑞鹤图

此外,在南北朝的诗中,鹤常有离别思念的寓意。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妻离别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其生闺女子对客居他乡的爱人的思念。

它也可以代表父母与子女与手足之情。《周易·中孚》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古人认为仙鹤叫的时候,它的子女会与它相合,以此来喻做父子。《江总集》曰:庐山远法师未出家,善弩射,常于鹤窟射得鹤雏,后复伺鹤母,见将射之,鹤不动翎,观之已死于窠中。疑其爱子致死。破视心肠,皆寸绝。”因丧子而心肠寸断,可见鹤之母子之情堪为人之楷模。

3、鹤的长寿寓意时期

明清至近现代,鹤形象在绘画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出福瑞长寿的寓意。《尚书·洪范》中:“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们对于灾害疾病的恐惧,不得不将寿命的重视排在第一位。在仙道传说中寿星身边总伴有一鹤。也有西王母乘鹤的神话,这些文化积淀使得人们形成了鹤是神仙,自然也能够长生不老的意念。另外,寿星形象以硕大无比的脑门儿为标志,而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因而鹤常被认为鸟中长寿的代表,是可存活千年的动物。

西王母乘鹤

《相鹤经》中称他为阳鸟,必有千百年的寿命。在文学作品中崔豹的《古今注》中写道:“鹤千岁则变苍,又两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这里玄鹤也是千年长寿的象征。《淮南子说林训》中也明确指出:“鹤寿千年,以极其游,蜉蝣朝生暮死,尽其乐。”受文学作品神话故事的影响,人们期待自己长命百岁,用鹤与莲花、龟、松树等结合,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程度的期盼和祈祷。

明代唐寅画的《王母潘桃图》就是以祝寿为主题,图中王母是一位手捧蟠桃,神态安详的妇人,一只仙鹤双翅伸展与王母相对。清代虚谷的松鹤延年图画中黄菊,仙鹤、古松皆为长寿延年的吉祥的象征。

二、鹤的其他寓意

1、君子品德

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顶赤,身白,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诗经·小雅》有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正是将鹤比喻为君子。上文提到的《周易》里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也指有道德学问的君子,虽深居简出,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人赞扬。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如陆云《鸣鹤诗序》中说道:“鸣鹤,美君子也。”也有所谓“鹤鸣之士”,是指那些修行践言为当世所赞颂的人。

2、镜鉴谲谏

还是那一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即使身处于低处,鸣叫声也能响彻云外。从伦理教化的意义上解释,不仅是古人志士希望自己闻达于世的愿望,也是期盼一国之君能修身行仁,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心声。是具有借鉴意义的隐喻图像。

吕纪是历史上有名的用绘画传达道理,观念见解以及对理想君民、君臣关系的渴望的宫廷画家,他的《双鹤图》描绘的两只丹顶鹤立于梅树下泉边的山石上,一只丹顶鹤低头理羽,一只则昂首啸天,声震于野。吕纪借松鹤吉祥符号的祝福,以“鹤唳于野,声闻九天”的图示链接和意境,传达了宫廷贵族富贵气息和吉祥如意的审美取向,又委婉表达《诗经》中对君主规谏的文化语境: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3、知恩图报

中国文学里常有对鹤知恩图报的描述。最早记载鹤报恩的要算是西汉《易林》里“白鹤衔珠”。其后唐代的徐坚《初学记》卷16引《韩子》中说:“师旷鼓琴,有玄鹤衔珠于中庭舞。”可见中国文学里很早便把鹤与珠连在一起。

双鹤图

《搜神记》二十载,一名名为哙参的男子,赡养母亲非常孝顺,曾经有一只玄鹤被猎人所射伤。哙参收养了它,并治疗他的创伤,治愈后放生。后来玄鹤夜里到了门外,哙参发现雌雄两只玄鹤衔着明珠来报答他。也有一个养鹤人饲养了鹤一生,他老而无嗣,死之前,鹤在病床旁盘旋久久不去,不吃不喝以死相报。

三、总结

总之,鹤不仅仅是一种吉祥鸟,而且是一个蕴含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是古人在艺术和政治艺术与生活之间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现方式。并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实现了其在艺术、政治、生活上的双重意义。

鹤文化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以超脱飘逸、淡然处世和生命意识的延续超越自然的营造了一种寓含伦理观念,具有吉祥仁寿于一体的新的观念秩序,以颂德祝福的格调,体现出借鉴的伦理功能。种种深沉的文化意思,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并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樊仁秀《我国古代的鹤文化》

2、董梅《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鹤文化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