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麒麟的图片(麒麟的图片真麒麟)

时间:2024-02-01 22:17:29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神话史:一文厘清麒麟的演变,为何它能成为吉祥的象征?

摘要:雄麒麟被称为麒,雌麒麟被称为麟。麒麟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瑞兽。在《礼记·礼运》中认为麟为四灵之一。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天地新生之初,飞禽以凤凰为首,走兽以麒麟为王,统治众兽。这之后麒麟与孔子结缘,逐渐走向神坛。麒麟在人们心目中,从古代传说到吉祥的象征,这中间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一、 麒麟起源

关于麒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界充满未知神秘感,出现了对原始自然界事物的迷信。有学者认为,麒麟的出现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即图腾通常是一种动物或其他自然事物,代表着氏族在精神上的一种古老信仰。

麒麟在外形上具有的鹿、马、牛、鱼等特征,与周朝时代的动物形象相关,因此麒麟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一定程度上是有据可依的,使其早期便具有古代人民中的神物。传说麒麟出现在黄帝的花园和尧帝的首都,来证明了统治者的仁慈,这又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麒麟的神圣性。

二、 与孔子相遇

孔子认为,麒麟只会出现在统治者统治国家繁荣昌盛,有仁爱之君出现的时期,才会出现麒麟。在后世,则认为圣人出生或死亡之前不久会出现麒麟。根据普遍的看法,当孔子母亲怀孕出现时,麒麟出现,“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之子孙,衰周而素王’”,这之后中国最伟大的圣贤之一孔子诞生。

麒麟吐玉预示着这孩子未来的伟大,与日后麒麟有利于生育的吉祥寓意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此外,当麒麟因战车而受伤时,被认为是对孔子之死的预示。麒麟与孔子结缘,奠定了其作为瑞兽的征兆。后世著书中,例如《谷梁补注》中有云:“ 麟为孔子至”,进一步将麒麟神圣化。

三、 发展演变

由于麒麟与伟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皇帝希望在其统治期间出现一个麒麟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便提高其声誉。汉武帝建麒麟阁,唐代有“麟德殿”等,都体现了统治者对于麒麟的崇拜,使麒麟逐渐走向神圣高台。传说中的麒麟形象与明代长颈鹿的形象有关。

在明朝,我们有可靠的历史证据证明至少有两个麒麟在1413年在中国露面。郑和在第四次航行远航到东非着陆(现代索马里),从索马里商人那里购买了长颈鹿,将两只长颈鹿带回了南京,立即被宣布为麒麟。明成祖自然很高兴在他的统治时期,能有英明领导的象征,意味着国家的兴旺繁荣。

麒麟和长颈鹿之间有一些共性,包括素食和安静的性质。麒麟被描绘为“在草地上行走而不打扰”,被认为是在云层上行走,因为它拒绝在地上行走甚至不会伤害任何草叶,而这可能与长颈鹿的长而瘦的腿有关。麒麟也被描述成鹿角像鹿,鳞片像龙或鱼。由于长颈鹿的头上有角和像鳞片一样的棋盘格图案,因此很容易产生麒麟的形象来自于长颈鹿的特征,进行类比。这种温和而宁静的形象有利于其成为一种善的象征,从而发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瑞兽。

四、 吉祥的象征

麒麟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吉祥象征,代表着善兆,保护,繁荣,成功和长寿,同时也是生育的象征,经常在长命锁中出现,被认为是为将婴儿带回家的瑞兽。

世代相传的故事是其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登上神坛的基础。“一次中国发生严重干旱,庄稼快要死了,人民面临严重饥饿。佛陀知道麒麟有能力阻止这场灾难,但不知道其下落。后来,在猴子神的帮助下,他们设法找到了麒麟的洞穴。麒麟同意提供帮助。到达地球后,它会吐出火气(沙起气)并赋予人们“瑞”(意为“宁静”或“繁荣”)。” 从那时起,麒麟就被誉为吉祥动物,在百姓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麒麟在传说故事中,还有其他说法。相传麒麟能够将人焚化,并具有多种超自然力量。但是,只有在需要保护无辜人民免受邪恶行径的侵害时,才显示这些能力。这种能力使麒麟能够执行新年需要进行的各种驱魔。

除了这种故事性的传说影响外,麒麟还对客家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影响。麒麟舞与较为常见的舞狮相似,两者通常都在农历新年期间进行。尽管麒麟舞的基本形式和仪式与狮子类似,但步伐,手势和音乐的模式与著名的舞狮却截然不同。

由于皇家将龙视为皇权的象征,那麒麟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吉祥寓意则是一种普世性的传播。在麒麟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描述中有火一般的身体,但有时它们有羽毛状的外观或装饰,从身体到大腿都有明代马艺术中蓬松的卷曲毛簇,甚至带有装饰性的鱼鳍,或者是鲤鱼的胡须。麒麟最常见的描绘也是金色,但也可以是五彩的颜色,这些都是百姓心目中表达祥瑞的颜色。

石麒麟经常守卫坟墓,被认为是一种神圣之路。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通往明十三陵的灵路。麒麟还以石雕、砖雕等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大门两侧、房檐、门楣等处,或代表身份权势,或暗喻吉祥富贵,或镇宅避邪。

总结

麒麟的出现早期可能是地方氏族由于大自然神秘性而产生的图腾崇拜,随着后期麒麟与孔子结缘,出现了麒麟吐玉的故事,奠定了其逐渐走上神坛的地位。而在日后发展中,统治者为了表现国家的兴旺发达,修建麒麟殿等加深了麒麟神圣性。而麒麟的传说故事在民间的口耳相传进一步将其吉祥寓意发扬光大。麒麟逐渐走向神坛的过程也是麒麟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于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参考文献:《麒麟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数量不足200只,罕见亚洲麒麟现身安南山脉!它和麒麟有关系吗?

在安南山脉的阔叶林里,出现了一头罕见的动物。它像牛也像羊,浑身遍布茶褐色的短绒毛,紧紧贴合在肌肤上,像缎子一样顺滑。最显眼的还是头上那一对长长的、笔直的尖角,这让它们看上去很有攻击性和危险性。

这个罕见的动物,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称号——亚洲麒麟。

亚洲麒麟是麒麟吗?

古书记载:“麒麟身似麋鹿,狮头虎眼,龙尾马足,头有一角,角端生肉,性情温和如牛。”就是说,麒麟的身体像麋鹿,头像狮子,眼睛像老虎,有一条龙尾,和四条马腿,头上只有一个角,而且上面还长了肉,性情跟牛一样温顺。

而后期的“麒麟”形象,便更多地掺入了古代人民对于“神圣”的想象。后期的“麒麟”,身着鱼鳞,头生鹿角,蛇项,鹰爪牛耳,更像是陆生的“龙”。清代的麒麟,更是坐稳了它身着“铠甲”,头有犄角,下巴还有大胡子的形象。

根据这些特征,麒麟被称为“四不像”都不足以说明它的奇特,简直可以被叫作“千不像”“万不像”。要是拿生活中已知的动物去跟它进行对比,肯定没有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因此,大家普遍认为麒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把当时已经存在的某种奇特生物作为原型,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

驼鹿,四不像之一

所以亚洲麒麟并不是麒麟,那么它有可能是麒麟的原型吗?首先,亚洲麒麟和麒麟一样非常罕见,它们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很少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直到1992年,这种精灵的身影,首次出现在生物学家的视野下。

因为它的长相既像牛又像羊,很快被学术界所重视。又因为其种群数量极其稀少,专家估计现存的亚洲麒麟不超过200只,因此科学界无法对其进行细致的考察,所以许多资料也只能通过探访当地的民众得来。

据曾经见过亚洲麒麟的村民说,这种动物头上长了两只几乎一模一样的角,从侧面看,就好像是独角一般,这一点和古书记载的麒麟相似。而且很多画像里的麒麟其实都是有两只角的。

从身形来看,亚洲麒麟也确实和麋鹿相似,毕竟它们都属于偶蹄类动物。凭借和麒麟在某些地方的“撞脸”,亚洲麒麟才被冠以这样一个称呼,那么它到底是什么物种呢?

亚洲麒麟到底是什么物种?

这种别名被称为亚洲麒麟的动物,学名叫中南大羚,由于它们是在越南武广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新型哺乳动物,所以也被叫做武广牛。从这两个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它其实和牛羊的关系更近一些。

中南大羚平常生活在半山腰上,大概海拔500米左右的雨林当中。凭借着类似于山羊的蹄子,它们能够轻松地在丛林的绿叶伞盖之下穿行。时而蹦蹦跳跳,时而板着那张布满白色腺体的山羊脸,警惕地看看四周,随后又像精灵一般蹿入山林深处不见了。

中南大羚的栖息地会随着季节更替而有规律地变化。一般夏季时,气候炎热,它们就会去到气候相对凉爽,湿润的高海拔地区。而到了冬季,它们又会转移到相对更温暖的山谷中居住。

而它们身上的毛发也会随着季节不断变化。在夏季时,它们的皮毛只有薄薄的一层,冬季时颜色逐渐加深,绒毛逐渐变长变多,为即将降温的冬季做好准备,不过由于当地冬天也不是特别冷,所以它们的毛发并不会像狮子的鬃毛那样夸张。

茶褐色的整体外观,能够帮助它们更好地和雨林地表的腐殖质融为一体。但臀部和头部周围的白色条纹,又成了辨认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些白色条纹并非是皮肤病,而是和它们的食物有关。中南大羚的主要食物是龙脑香科,桑科和天南星科的植物,这类植物和麝香类似,能够促进动物体内的腺体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糊状液体,这和猫科动物用尿液标记领地的方式类似,只不过中南大羚会用这些分泌物来防止迷路或者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换,主要作用大概是为了躲避天敌。

除了想办法躲避猛兽,中南大羚身上还有一副盔甲和武器,用来自保。它们颈部皮肤相当粗厚,最厚的地方能达到5cm,就算是稍大型的猎食者也不能轻易咬穿它的的气管。皮肤内部包裹的颈部肌肉也相当发达,可以看到它的脖子非常粗壮,这是为了抵御外敌,保护颈椎在撞击中少受伤而长期进化的结果。

又是面对避无可避的战斗,它们也许必须主动出击,求得一线生机。这时它们头上那一对长长的尖角,就会像长矛一样狠狠地刺向猛兽脆弱的肚皮。

武广牛为什么被叫作麒麟?

麒麟的形象,与中南大羚相比,还是有一定相似度的。譬如说它的头部,麒麟头似羊,中南大羚不仅头像羊,叫声也像羊一样,都是咩咩的声音。牛尾,鹿身就更不用说,中南大羚的身体与鹿相似,皮毛颜色虽然深一些,但大抵体型相同。

而麒麟的“仁义”,也在中南大羚身上得到了体现。中南大羚性格温和,从不进入农田啃食作物,并且不对人类表现出敌意,只对部分猫科,犬科动物表现出一定敌意。这一部分敌意,也仅仅是对于天敌的敌意。

唯一不符合麒麟特征的是尾巴,亚洲麒麟尾巴很短,几乎看不到,而麒麟据说有一条和龙一样的长尾。看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亚洲麒麟虽然和麒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是却并不符合我们对于麒麟的认知。

麒麟最有可能是什么动物?

对于麒麟的原型,不是学者都有自己的猜测,不少人认为神话传说中的“麒麟”,更像是“四不像”,也就是麋鹿。麋鹿作为中国这一块大陆的老街坊,一直和人作伴。在距今数百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而其在中国数量的迅速减少,就是从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开始的。

当时的人口大量增长,人们对自然界的索取也越来越多。豺狼虎豹打也打不过,吃也不好吃,禽类会飞,两栖类又会水,麋鹿,这种即便是在期也不主动与人为敌,性情温和但又跑得慢的生物便成了人类猎杀的主要对象之一。到汉代时,麋鹿的数量已经很少了,因此才成了一种比较罕见的生物。

就外形来说,麋鹿更是与早期麒麟相似。麒麟,着鹿角,羊头牛尾,身披鳞片。麋鹿喜欢潮湿的沼泽水域,而身上的毛发被水浸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鳞片一样一层一层闪闪发光也不是没有可能。年老的麋鹿如果生了胡须,更是与传说中的瑞兽相似。

另外还有一种猜测认为长颈鹿才是麒麟的原型。我们首先来看外形是否相似。长颈鹿全身遍布褐色和黄色斑纹,乍一看还真像鳞片一样附着在身上。

然后是角和尾巴这两个部位,在描述麒麟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是听上去最奇特的,“角上长肉、尾巴像龙尾”,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动物符合这两个特征了,但是长颈鹿恰好能够对上。

长颈鹿的角并非一般牛羊那样黑色的尖角,而是圆润的肉色软角,最符合“角上长肉”的特点。而长颈鹿的尾巴细长,末端有一撮蓬松的长毛,也与麒麟的形象相似。唯一值得怀疑的是,长颈鹿生长在非洲,古代的中国有长颈鹿吗?

结语

回到亚洲麒麟这个称呼上来说,人们之所以给它冠上这个称号,或许只是为了把“祥瑞”寄托在这种动物身上,而并非真的是因为它和麒麟有多大关系。

麒麟啊,你到底是个啥东西?

关于麒麟的寓意(图文)

麒麟,还有一个称谓“黄龙”,它是华夏神话传说中的五大神兽之首,这五大神兽每一个都被冠以瑞兽之称,它们是便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而老百姓独把麒麟尊为成五大瑞兽之首,因此可以看到,麒麟是极其完美至高的,也具有非常吉祥的寓意,而且,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民间谈论间,都会经常用麒麟来形容德才兼备的人。(墨龙)

由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专注于中国龙的画法研究

郑和带回两只神兽“麒麟”,众人稀罕不已,现公开画像令人捧腹

要问明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莫过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明朝削藩基本结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文化上修撰《永乐大典》让中国文化得到空前统一。

而在经济上,最让人熟知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了。

有趣的是,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海外收获两只“麒麟”,郑和将麒麟带回来后送给了朱棣,这让朱棣大喜过望。

然而在今天博物馆展示了当年麒麟的画像,今天的人们看到当年麒麟的样子,都不禁捧腹大笑。

为什么郑和带回来的麒麟会那么有趣?这只麒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南下西洋,彰显国威

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中国后,以明教为基础创立了大明帝国。而朱元璋执政的三十一年中,曾下过“片板不得入海”的命令,并且在东南沿海严格执行。

很多人批评朱元璋不懂经济,闭关锁国留下祸患。但是朱元璋比当时的任何人都懂经济,“片板不得入海”只是限制了民间船只出海,可没说不让官府的船出海。

所以这条法令只是限制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对于明朝而言,朱元璋效仿唐朝,创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贸易体系。

类似于唐朝,明朝也用朝贡体系为贸易主体。简单来说,明帝国允许所有海外国家到来,到京城后将香料、象牙、橡胶等特产进贡给朝廷,然后中央再以皇帝的名义赐给外国使者瓷器、丝绸等中国特产。

所以,与其说外国使者是来进贡的,倒不如说是商人到中国来做贸易的。同时,朝廷还允许外国多带一些特产,可以在京城中朝廷特批的市场进行交易。

所以,“朝贡”体系本质上还是做贸易,只不过贸易是由“老朱家”自己掌控的。换句话说,对外贸易只允许国家进行,民间就不能与外国私通了。

而洪武年间,由于国内局势尚未稳定,朱元璋与外国做的贸易比较少,到了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朝贡贸易才渐渐有了起色。

朱允炆登基后,北方燕王朱棣发动靖难,率大军一路南下。当燕王攻破南京后,皇宫内烧了一场大火,朱允炆也在此次大火中不见了踪影,最后朱棣顺势登基,定年号为永乐。

永乐年间,国内局势在朱棣擅长战争的优势下得到了真正的和平,北方的蒙古也不敢随意进犯,为此朱棣还特地迁都,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

国内局势稳定后,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赚钱了。朱棣通过几次主持朝贡贸易,发现国外的香料、沉香、动物制品非常受贵族欢迎,京城的王公贵族愿意出大价钱购买这些产品。一来二去,国库也慢慢丰盈了起来,而朝贡赚来的钱,都进入了朱棣个人的“小金库”。

于是朱棣决定,派遣船只前往南洋,与更多的国家取得联系,让这些国家都与明朝官府做“朝贡贸易”,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好运与黄金填充明朝的国库。

计划确定后,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亲率舰队共下南洋。至此,郑和下西洋的史诗就拉开序幕了。

郑和下西洋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寻找太上皇朱允炆”,可这个理由其实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因为当年朱棣攻入南京时,就对外声称朱允炆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只有朱允炆死了,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才扎实。所以朱棣不能明说朱允炆还活着,下西洋用这个理由实在有些牵强。

但朱棣自己想做贸易这个真实理由更不能对外公然声张,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价值观受儒家文化影响,要以农业为治理国家之根本。如果朱棣对外直接说自己想靠做生意赚外快,也许就不会被后人称之为明君了。

不管怎么样,由郑和带领,数百艘宝船组建的大型舰队就这样浩浩荡荡向南洋驶去了。

数百艘船可不是白带的,郑和下西洋有一个潜在的意义,就是构建以明帝国为中心的贸易航线,凡是郑和舰队所到之处,都没有海盗出没。

在前几次下西洋中,东南亚地区的海盗曾经几次尝试掠夺郑和的船队,但不论是海战还是登舰作战,海盗的船只简直就是蚍蜉撼树,相比于明朝上面能骑马的宝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很多东南亚国家非常想来中国做贸易,但是海上总有海盗,增加了航海贸易的风险,因此就打退堂鼓了。但郑和下西洋后,前往中国的航线得到了保障,这样海洋贸易就更加繁荣了。

郑和下西洋对于明朝而言,利润是非常可观的,7次下西洋总利润保守估计一共是黄金72万两,白银1276万两。

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明朝中后期张居正的税制改革,才给国库增加了400多万两白银收入,而后来清朝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新政,也才让清朝国库新增360万两白银收入。

由此可见,在海上做贸易是有多么赚钱了。有了这笔钱,朱棣尽管个人开支比较大,也能五次出塞远征蒙古,修撰《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修筑紫禁城。直到朱棣去世,国库还有三百余万两白银的剩余,为后来明朝的兴盛打下基础。

在郑和七次下西洋中,最远航行到东非地区。郑和也是在这里找到了中国古代的祥瑞之兽——“麒麟”。

郑和与麒麟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酋长赠麒麟,朱棣大喜

当郑和的舰队驶向非洲东海岸时,将舰队停靠在今肯尼亚地区的港口。这里的社会文明比较落后,草屋组成的村落随处可见。

郑和一行人来到非洲后,找到了当地部落的酋长,并宣读大明王朝皇帝诏书。

据记载,当地部落是中国人没见过的民族,他们拥有黝黑的皮肤,男性狩猎赤身,武器与工具远不及南洋。瓷器摆在酋长的草屋内,都显得格格不入。

酋长表示自己很愿意向大明俯首称臣,只可惜自己部族的航海技术有限,不能派船只前往中国了。但是酋长愿意赠送给皇帝一些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酋长将礼物带到郑和面前时,郑和与随行人员无不震惊。此物有龙角,黄鳞,蛇身兽肢,就是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麒麟十分相似。

郑和抚摸着这只活物,连声叫好,并将它带到自己的宝船上,随行的还有一个肯尼亚姑娘,她懂得如何饲养这只“麒麟”。

回到中国后,郑和先送书信给成祖朱棣。朱棣听说,海洋的尽头有一片土地,土地上孕育着麒麟,麒麟应该在天朝的中心生活,故郑和把它带了回来。

不日,郑和船队满载而归,带着各国的贡品回到了京城。与往次不同的是,在诸多贡品中,朱棣最期待的就是郑和带回来的那两只“麒麟”。

古代帝王比较迷信,对“祥瑞”比较在意,通过一些珍奇的动物与天气来判断未来是否顺利、今年是否丰收。在明朝的帝王中,朱元璋就不怎么太相信祥瑞,毕竟自己是从一介平民白手起家,不怎么信鬼神祥瑞。但是他的儿子朱棣就比较迷信,南下靖难时,一个不正常的风向就让他恐惧不已,去东北借兵的时候,看见黑龙江地区有鹤群结队栖息,又觉得自己靖难一定会成功。

所以朱棣对带有“祥瑞”对动物还是比较在意,他比任何一次都盼望郑和进京。

当郑和入宫时,左右文武夹道欢迎。黑皮肤的肯尼亚姑娘牵着麒麟来到大殿门前,在旁的文物百官无不称奇。

“果真是麒麟啊!”

“陛下,这是祥瑞之物啊!”在旁的文官奉承道。

朱棣走出贡献,在院子里欣赏着这只麒麟,虽然样子很像,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于是朱棣便问左右,有谁见过麒麟。

麒麟是中国神话里的动物,大家都没见过。被皇帝问到时,在场的官员们都默不作声。这只动物是不是麒麟,还得靠朱棣说的算。

毕竟这只动物实在是太奇特了,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朱棣见场面比较尴尬,便大笑起来,称此物就是麒麟,还要重重封赏郑和一行人。

随后,朱棣派遣一名画师,将这只“麒麟”画了下来,这幅画至今还在博物馆中珍藏。

四百多年后,当游客们看到这幅画,听完这里的故事后,无不捧腹大笑。

正如你们所见,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麒麟,只是一只普通的长颈鹿。在现在的动物园里,长颈鹿实在是太平常了。

原来当时郑和描绘的龙角,是长颈鹿头上的犄角,蛇身,其实是长颈鹿长长的脖子。难怪朱棣当初在看到长颈鹿时,总觉得它和麒麟相比哪里有些奇怪。

虽然长颈鹿如今人尽皆知,但是在当时的明朝,所有人还都是第一次见到,别说是中国,就连航海刚起步的欧洲也没有长颈鹿,长颈鹿只是非洲的“土特产”罢了。

在朱棣眼里,不管这两只长颈鹿是什么东西,只要它们是麒麟,那就是麒麟。朱棣让非洲女孩将麒麟牵到后院中,好生照顾。只要长颈鹿能和祥瑞搭上边,怎么样都是高兴的。

从那天起,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当今皇上拥有一只麒麟,不仅朱棣高兴,这也变相巩固了朱棣的合法性,人们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数月后,郑和再度下西洋。可是在朝堂上,朱棣再也不愿意提起麒麟的事情。

许多人想问又不敢问,这只麒麟在朱棣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呢?

原来,长颈鹿来到中国后,不太适应潮湿的季风气候。在朱棣收下长颈鹿不久,这头长颈鹿就患病身亡了,随长颈鹿一同来的女孩,因为皮肤黝黑,也不久被放逐出宫。

朱棣实在是不愿意提起这件事情,因为如此祥瑞之物在他手里被养死了,不太好说出口,大家就当这件事过去了,谁也没有在提。

当然,郑和带回来长颈鹿在今天看来也不仅仅是光为了逗朱棣开心。它证明了十五世纪的中国是有能力航海到非洲的,比欧洲早了一百多年。由于非洲南北跨度比较大,郑和船队在非洲沿岸航行了许久,最后认为这里才是海洋的尽头。郑和也再没有航向非洲,将重心放到了贸易比较发达的东南亚与中东地区。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路上染病去世。遗憾的是自郑和以后,明朝再也没有派船舰前往其他地区做贸易。

既然航海如此赚钱,为什么明朝就停止海上贸易了呢?

原来,虽然郑和每次从海外回来,带来的特产换成白银能赚不少钱,但这些钱都进了国库,也进了朱棣个人的腰包,对于朝堂上的官员而言,下西洋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自朱棣之后,每当皇上想效仿郑和下西洋来充盈国库时,官员们就以“劳民伤财”、“忘本”等理由拒绝。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民间资本开始买通官府,尝试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走私到海外。

遗憾的是,当明朝的官船不再出现在海上时,海盗就更加猖獗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海洋贸易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江南沿海出发的走私船只,其出口商品的利润也大打折扣。

最后,东南亚的商业开始慢慢崛起,他们做了中间商,从中国的走私贩里进口瓷器与茶叶,在用这些换取欧洲的火器与艺术品。一来二去,中国出海的利润越来越低,而民间资本主义,在没有政府的庇佑下,到了明朝中后期,也逐渐荡然无存了。

郑和拿长颈鹿当麒麟给朱棣虽然听起来是笑话,但也证明了中国历史上曾经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也正是有郑和下西洋的存在,中国的封建才没有变得那么彻底。历史的发展总有先后,但最终将趋于大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