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战斗口号(战斗口号霸气押韵八字)

时间:2024-01-02 09:01:18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王传利:为什么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

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依据

王传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作出继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这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是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硕成果。

一、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就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执政经验,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2]为了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贯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3]等几个方面的部署。

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内在要求。150年前,恩格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条件出发,考察了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那些经济关系,即工业关系和农业关系,发现各个分散的活动有被人们的联合活动所代替的趋势。恩格斯反问道:“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4]同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含义,维护的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证明了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关于“趋向于日益扩大这种权威的范围”[5]的论断。既然当代中国的社会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恩格斯写作《论权威》所处的时代,毫无疑问,新时代必然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坚持和加强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更高要求。

在国家“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6]之前,政治权威不会消失。巴黎公社的经验是砸烂旧的国家机器,教训是镇压时心慈手软。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教训时指出:“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7]在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是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的之前,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8]。

新时代中国人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赋予更加深刻、具体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先后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军队、文艺、群团、金融、外交、国家安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全面领导。他反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总书记形象地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9]

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往往最能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政治三力”。红军长征时期,一、四方面军,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物质资金保障几近匮竭。写了一张借条,让人找隶属于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的红十五军团的徐海东借钱。在接到借款2500元的借条后,徐海东认为一个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立即从并不富裕的全部家底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交中央。后来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的故事诠释了什么叫党性,什么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是如何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生动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强调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坚持集中制、发扬党内对立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贯彻集中制”[10]当作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内容。总书记认为,我们实行的集中制“是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内”[11]。在决策阶段,充分发扬党内,广泛征求党内意见。越是决策,决策越能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而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心愿,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就越能坚决支持坚决执行,越能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二、以“灌输论”为理论基础的“凝心铸魂”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众多出身小生产者的农民教育提升为坚强的主义战士,有的还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的一个奇迹。之所以出现这个奇迹,是与党坚持不懈地施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严格的组织训练有着密切关系的。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扬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明确回答:“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12]还就“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几个方面作出新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但符合中国的建设史的逻辑,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原理的坚持和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发展历史上,马克思、考茨基、列宁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一方面是从反对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群众的贫穷和困苦的斗争中产生,另一方面这种意识的最初归纳概括者是个别的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由他们传递给才智出众的无产阶级。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目的的科学学说,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正确地总结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成果。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证明,单靠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不能自然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因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由于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受奴役,工人群众绝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和经费来从事这种艰深的专业理论的研究和概括工作。1901年底到1902年初,针对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错误,列宁在《怎么办?》里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13]列宁在这里所指出的,一是要给工人灌输“阶级政治意识”,让工人了解和承担争取制的先进战士的光荣历史使命;二是这种政治意识的产生,不可能来自工人同厂主关系的狭隘范围内,工人“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1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但无法从富有智慧的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而需要由善于“走在自发运动的前面,为它指出道路,善于比其他人更早地解决运动的‘物质因素’自发地遇到的一切理论的、政治的、策略的和组织的问题”[15]的杰出人物进行艰辛的理论总结创造出来。总书记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产生的能够正确判断时代发展大势、洞察亿万人民共同愿望,提出历史任务、明确未来奋斗目标的杰出人物。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党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在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中,领悟这一思想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领悟这一思想如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提升;领悟这一思想如何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凝心铸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如果党员干部能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人的骨气,就必须于日常工作生活中补足精神之钙。党的以来,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人政治本色,挺起人的精神脊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6]中国追求和坚守主义信仰的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传承。

三、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致信恩格斯:“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7]在国际主义运动历史上,这是首提“党的纪律”这一概念。1920年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18]。不是空谈家的俱乐部,不是自由散漫的普通社团组织,而是具有严明纪律的政治组织。革命导师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时,为世界各国的组织注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基因。列宁认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9]《中国章程》明确规定,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那种鼓吹党是超阶级的全民党的论调,把群众与阶级混淆起来,把党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抹杀了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群众不是天然地自发地能够成为光荣的员,仅仅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才能成为的成员。将没有经过严格的思想教育和组织训练的普通群众直接纳入党内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锋队要求。列宁说过:“只有真正成为革命阶级的先锋队,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主义者,把自己跟本阶级的全部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通过本阶级跟全体被剥削群众密切联系起来,取得这个阶级和这些群众的充分信任”[20]。

维护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可以说,党的建设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是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1]的先锋队性质不是先天产生的,党也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四大考验”“四大风险”将长期伴随着党的建设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22]这个概括完全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

对于具有先锋队性质的党来说,党风问题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不可等闲视之。延安时期,就提出:“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2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24],这正是按照党的先锋队性质作出的维护党的先锋队性质的科学部署。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的做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5]党内出现“四风”现象,直接影响着党的先锋队性质。尽管新时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显著,但总书记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26]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务必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这样的安排:“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27]从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官员信仰缺失,革命意志衰退,精神空虚,认为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还有的违法违纪官员在鬼神迷信里寻求精神寄托。对照此等与党的先锋队性质严重不符的现象,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这段话:“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28],就能深刻体会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四、“不断革命论”是清醒坚定地全面从严治党的依据

十年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积累及新出现的党的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了如下概括:“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29]。每一位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人士,无不对当时的党风廉政建设的状态扼腕焦虑,痛心忧心。如何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掷地有声地公告全世界:“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0]

十年来,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下定决心,排除千难万险,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兑现党的庄严承诺,回应群众期盼,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接连打出党的建设的组合拳,形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政治巡视,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31],义无反顾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史无前例的反斗争,由2013年关于“一些领域消极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斗争形势依然严峻”[32]的判断,到中央纪委向十九大的工作报告提出的“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反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33],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认为“反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34],展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

十年过去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全党全社会关注的众多话题之一,就是在未来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新时代党的建设向何处去,如何继续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对于大家关心的党的建设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明确的战略安排,回应了社会关切,鲜明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只要存在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35]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后,我们党没有自我陶醉,没有自我懈怠,反而保持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的清醒和坚定。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这份清醒和坚定的理论依据何在?我们认为,其理论依据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最能代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论述当属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四个直到”和“四个达到”。“四个直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3月写的《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里提出的:“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36]因此,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37]。“四个达到”是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里讲到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38]。

如同人类医好某种疾病,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潜伏于身体内的病原体有可能再度繁殖或者变异,使疾病再次发作或反复发作一样,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将长期存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就时,尤其需要提高警惕,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现“四个直到”和“四个达到”,是漫长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艰辛过程。对于胸怀实现主义远大目标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坚持不懈地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必须坚持不懈地清理腐化变节分子,必须坚持不懈地克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须坚持不懈地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最终实现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为中国不懈地全面从严治党和不懈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释: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7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8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8页。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9]:《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9页。

[1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11]:《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85页。

[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13]《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9、76页。

[14]《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15]《列宁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26-327页。

[1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3页。

[18]《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87页。

[19]《列宁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页。

[20]《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5页。

[2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22]《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9页。

[23]《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页。

[2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2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26]《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80页。

[2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2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29]:《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0]《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3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2]《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13页。

[3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73页。

[3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9页。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6页。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0期,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为何我国撤侨时,外国武装分子不敢靠近?霸气标语彰显大国实力

中国式撤侨震惊了全世界!警戒线一拉,交战双方都不敢靠近,美国网民直呼羡慕。

德国下水道、日本马桶、美国霸气小护照!这是十年前某些人最喜欢用的三大神器,在网络平台上用它们来打击中国人的自信,不过现在马桶和下水道已经不管用了,成为了中国网民调侃时的热梗。

美国护照的光环也在逐渐褪去,特别是这一次苏丹撤侨,中美双方形成了鲜明对比,连美国人都对中国的撤侨军人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4月15日,苏丹发生,叛军与政府军打的不可开交。苏丹这个国家虽然穷,但是也有不少外国人在这里做生意,这些外国人中也包含大量的中国公民。一爆发,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就开始准备撤侨事宜,到了4月24日,第一批滞留苏丹的中国公民已经回到祖国。

在爆发以后,我国驻苏丹的大使人员紧急通知苏丹政府,要求苏丹政府军不得伤害在苏的中国公民,并协助我国政府撤侨,同时向整个苏丹发布公告。我们在亚丁湾护航的几艘军舰紧急开向苏丹港口,接中国人回家。到5月2号为止,我们已经将1100名公民安全的接回祖国,其中还包括台湾省的同胞,以及200多名外籍人员,巴基斯坦和沙特的在苏公民也是搭乘中舰撤离苏丹的。

苏丹的这次撤侨规模并不大,但是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外网一片好评,包括对中国不友好国家的网民也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对于停留在苏丹的美国人,美国外交部只给了一句话:“注意安全。”此后没有任何下文,说好的霸气小护照呢?中国的护照能够召唤军舰,而美国的护照连艘破渔船都没看见。

在苏丹撤侨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我国一位公民的驾着皮卡车开往港口的途中发生了事故,汽车轮胎爆了,苏丹的叛军看到过后,帮他换上了轮胎。这位中国老哥事后还抱着叛军的重机枪与他们拍了几张合影,国内网友看到照片后感叹:《战狼2》还是拍的保守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外交人员在18号撤离苏丹时,车辆被重机枪打成了筛子,给美国官员气的够呛。

虽然我国的护照没有美国免签的国家多,但是中国护照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安全,哪怕在海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丢了,也可以凭借中国话登上我国撤侨的专机。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就派出了大量的飞机到乌克兰撤侨,还有一部分侨民乘坐中国大使馆组织的大巴车转移到别国,然后乘机回国。在这期间有很多国人因为匆忙丢失了证件,跑到中国撤侨的队伍前,向大使馆人员唱国歌,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就可以登机。在乌克兰的机场里,国歌声不断。这样一来日韩其它亚洲国家的侨民就不容易浑水摸鱼,占用我国的撤侨资源。对于台湾同胞,不会唱国歌也可以,说话够机车就行。

因为俄乌战争打的太突然了,对于那些来不及撤离的中国公民,中国大使馆也给出了对策,可以找附近的防空洞,并且自己身上最好带一面五星红旗,出行的时候可以用到。消息一出,五星红旗成为了乌克兰的抢手货,中国一位留学生的红旗竟然被韩国同学给偷了去,这位留学生很崩溃,直接哭了起来。她在网上大骂偷国旗的贼,自己国家没有国旗吗?为什要偷我的?

在俄乌战争中,五星红旗成为了侨民们的护身符,日本和韩国人也跟着占了便宜,因为世界都知道俄乌两国的军队不会伤害中国人。如果举着美国的星条旗,很容易引来俄军的炮火攻击。

从这几年的撤侨来看,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因为我们国家一直秉持着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中国人到别的国家都是做生意搞建设,而美英这些国家派出大量的非政府人员和记者去搞意识形态颠覆,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士兵对于中国人更加亲近。

但是有一个国家就比较例外,这个国家既不亲中俄,也不亲欧美,他们的领导人卡扎菲连五常都敢怼,于是在领导人的“作死”下,利比亚内乱了,美英法联合部队对利比亚展开了空袭。当时我国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1月份就展开撤侨行动。但是利比亚的军队对我们并不友好,滞留在利比亚的公民太多,我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请求派解放军士兵接中国公民回家,在撤侨过程中解放军还拉出了安全线、竖了警告牌,非中国公民不得越线,越过的直接枪毙。

面对荷枪实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身后的护卫舰,利比亚的叛军和政府军都被震慑住了,卡扎菲想用外国侨民当挡箭牌的计划也落空了。这次我国撤侨人数达到了3万多名,是历史之最。此时美国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在忙着往利比亚人民头上扔炸弹,先炸了再说,侨民的安全哪有抢石油重要呢?滞留在苏丹的美国人,比在利比亚的还要惨,他们连祖国的炸弹和轰炸机都看不到,毕竟苏丹没有石油。

中国最霸气的火车站,“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标语让人热血沸腾

中国最霸气的火车站,“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标语让人热血沸腾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迅猛发展,连接了国内各大城市,成为中国旅行者的首选交通方式。在众多的火车站中,有一个站点以其独特的氛围和霸气的标语而脱颖而出。那就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位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小城市,但它的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此。站点外墙上巨大的标语,以红色庄严的字体写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这句简短而有力的标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坚定信念,也凝聚了无数人的热血与梦想。

这座火车站的设计也充满了雄伟和霸气的气息。站房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外立面由巨大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材质构成,给人一种科技感和未来感。站内设施齐全,舒适的候车厅、便捷的售票系统和友好的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不仅如此,这个火车站还与周边的景观和城市融为一体。火车站前广场宽阔而开放,绿树成荫,花草香气扑鼻。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象征着统一和和平。站点附近还有一片美丽的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

除了设计上的独特之处,这个火车站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所在的城市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略据点,多次经历战争和动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和平、繁荣的地方。站点所采用的标语“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正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当旅客踏入这个火车站,看到巨幅标语时,内心不禁沸腾起来。这句标语不仅是对国家的承诺,更是每个人心中的期许。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努力,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振兴而奋斗。每一次踏上这个火车站的旅客,都会被这种热血和梦想所感染,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这个火车站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友人,都对这个火车站的壮丽景象和寓意深感着迷。他们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个特殊时刻,同时也把中国的统一和振兴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中国最霸气的火车站,“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标语让人热血沸腾。它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象征着国家团结和发展的纪念碑。站点的设计和标语的意义都让人们为之动容。这个火车站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梦想的象征。无论是旅客还是路过的人们,都会被它所传递的力量所感染,为之而奋斗。

【红色文化】应加大力度宣传弘扬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

应加大力度宣传弘扬

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

1932年,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进行长途西征,于12月18日进入四川通江,在川陕边区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劳苦群众配合支持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今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议(到会连以上政治工作干部800余人)。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统一思想和制定对策的基础上,会议集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集体智慧,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举行了以训词为基本内容的军训宣誓。会后,训词被刻在当地城墙上,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今天见证川陕苏区革命精神的历史凭证与原始“档案”。

十六字训词的提出,源于当时红四方面军对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对内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旨在进一步发扬红四方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士气,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为便于全军对训词的深入理解,红四方面军专门印发了对训词的说明:

红四方面军训词(蓬州闲士摄于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智勇坚定:“智”是学习,有阶级自觉有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是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吃苦耐劳,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坚定”,有克服一切困难艰苦环境的决心,在任何困苦之下绝不动摇,钢铁一样的坚,泰山一样的定,为革命斗争到底。

排难创新:“排难”,排除一切困难,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决心,决不在困难面前投降;“创新”,就是要有创造性,创造新局面、新苏区,挽回战局,创造新的战术战略等。

团结奋斗:“团结”,在正确的领导之下,千万人团结如同一人的奋斗,协调一致的努力;“奋斗”,就是坚定向前冲,努力猛进百折不回。

不胜不休:“不胜不休”即是不消灭刘湘、不赤化全川、不实现苏维埃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打倒帝国主义,就誓不停止的意思。

十六字训词是在血与火的严酷革命斗争中,红四方面军将士紧密结合革命斗争实际,自己总结凝练而成,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十六字训词呈现出的“四言十六字”形式,具有原创性、独特性,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流传,自提出后一直被视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精神的核心,对川陕苏区政治建设、军事斗争、根据地经济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也是川陕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源泉。

二、加大宣传弘扬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十六字训词既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精神与意志的体现,也是党和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更是老区人民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对传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人精神谱系,纪念告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川陕英烈,接续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推动与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是传承弘扬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六字训词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的共同特征,由于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更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川陕边的丰富发展,是伟大民族精神在川陕边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同于中国人精神谱系中的其他精神,十六字训词不是后人总结提炼而成,是当时红军将士结合革命斗争实际总结凝练而成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川陕苏区虽成历史,但十六字训词依然熠熠生辉,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光芒。新时代传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人精神谱系,应将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使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川陕英烈的庄重纪念、庄严告慰。在川陕苏区存续的两年多时间里,成千上万川陕英雄儿女,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巴中就有12万余人参加红军,4.8万余人壮烈牺牲,人民群众为红军和苏区党政机关提供粮食约1.5亿斤,投入运输约100万人次。446位共和国将军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27位巴中籍开国将军,每人身上都承载着许多感人肺腑、令人动容的家国往事和谱写了众多英雄壮歌。革命先辈先烈留下了2万余处红军遗址遗迹,包括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还有当年红四方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是全国最大、最早、安葬红军烈士最多(2.5万余人)、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新时代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万千川陕忠魂的庄重纪念和庄严告慰。

(三)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是接续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需要。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在军事上,支援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中央红军长征起到桥梁、策应和掩护作用;在政治上,建立了众多的苏维埃,促进了西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了一定准备;在文化教育上,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造就了大批党政军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治理方面,川陕苏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禁绝,治理匪乱,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成为局部执政的典范。但同时,川陕革命根据地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十六字训词,是红军将士和川陕边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一种以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军训训词,更是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不仅表现出红四方面军优良的战斗作风,还表现出苏区干部好作风和川陕边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新时代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对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有利于推动与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要求,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振兴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时期加大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对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当年红军“排难创新”精神,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战略机遇、政策机遇,解放思想、排除困难、与时俱进,大胆闯、大胆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秉承不胜不休理念,传承当年红军“团结奋斗”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三、加大宣传弘扬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的建议

川陕苏区是中国红色基因的重要孕育地和传承地之一。十六字训词记录着川陕苏区的红色岁月,体现了川陕苏区革命先烈和人的忠诚、信仰、奋斗和牺牲,书写着川陕苏区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为更好地发挥十六字训词中坚定、创新、奋斗、团结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激励作用,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力争将训词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四川党史、地方志、社科院、省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等部门加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的研究挖掘,省直有关部门加强与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接沟通,加大在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力度,力争使十六字训词尽早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

(二)融入中心大局,切实做好承载训词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川陕革命老区和其他革命老区,零星分布有十六字训词的石刻、墨书、标语和历史文献史料等红色资源,川陕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以贯彻《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为抓手,依托国家及四川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分步有序将这些红色遗址遗迹有机融入红色文化规划发展范畴,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保护力度。利用现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及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使人民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十六字训词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切身感受革命年代中国人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适时研制和开发一批与十六字训词相关的文创产品,使社会各界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加强训词研究宣传力量。继续组织专家挖掘、抢救和整理出版与训词有关的口述史、回忆录,编写与训词有关的教材。可在十六字训词发源地四川巴中设立训词研究中心,在鄂豫皖、鄂豫陕、陕甘等革命老区和红四方面军后裔部队设立训词研究分中心,联合开展训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川陕苏区十六字训词研究联盟,搭建川陕老区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培训院校长期深入交流研讨的理论平台。定期举办十六字训词研讨、论坛,促进十六字训词研究。依托川陕老区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开发一批与十六字训词密切相关的精品课程,培养一批把十六字训词讲“活”的宣传队伍和师资队伍,宣传好与十六字训词有关的故事与精神。

(四)创新传播方式,扩大训词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依托川陕老区丰富多样的红色文物、众多的革命纪念设施、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构建与十六字训词有关的主题展览,发挥好十六字训词的教育激励功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传媒方式,如电影、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川陕革命根据地,使十六字训词的传播范围更广,更贴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担任好十六字训词的“传承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训词诞生地平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干部、青年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其继续宣传弘扬十六字训词,自觉践行十六字训词的优秀品质,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习工作目的。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中市委党史办公室(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