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甘露王(甘露寺蜜璃)

时间:2024-01-25 04:12:39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佛是中国民间最信奉的佛之一,密教则称作甘露王,在中国的佛教宗派中,阿弥陀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佛经上说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叫“接引佛”。他还有许多其他名号,如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等等。据《阿弥陀经》等佛经记载,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即可到西方极乐净土。

西方三圣,也叫阿弥陀三尊,指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

关于阿弥陀的来历,《大无量寿经》有如下记载:在遥远时代,距镜光如来(或燃灯佛),五十三代的时候,有一位叫做世自在王如来的出现在这个世上。有一位国王听了这位世自在王如来的教示后,深发道心,舍弃了国家和王位,出家当修行僧,取戒名叫法藏。法藏修行悟道以后,决心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净庄严的佛国。世自在王如来把210亿顷佛国土的模型让法藏仔细观看。法藏在王劫中,思考着自己建设佛国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后人把他的思考过程称为“王劫思维”。

法藏用五劫的时间进行思考,后来到世自在王居住的地方,开陈有名的四十八愿,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成就了大愿。得到觉悟,实现了最高的清净庄严佛国土,自身也得到觉悟而成为阿弥陀佛。

由于在五劫长的时间里进行思考,法藏的头发长的很长,头发部分在佛像的比例显得特别大,被称为“五劫思维佛”。

文殊师利菩萨的141愿,教你在生活细节处如何发愿!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用诗体叙述在现实中修菩萨道的具体方法,既是文殊菩萨严谨修行的真实写照,又是初学菩萨借鉴模仿的光辉典范。

前十一愿针对在家菩萨,后面主要涉及出家菩萨。然而有关行住坐卧、意念、礼节等内容,实适合于在家、出家菩萨共同修持。在现实生活中修习佛法,不仅是初学者,就是长期修行人,也往往不易找准中道,不是常常偏执有见,就是不时堕入空见。

文殊菩萨结合日常生活细节,详细叙述善用其心的诸多方法,实在是帮助菩萨行者的指路明灯,亦是对治各种病症的灵丹妙药。

修学者在反复读诵、实际运用文殊大愿的过程中,将会逐渐认识中道,逐步控制身口意。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要持之以恒,在不自觉间,就会取得显著进步。若能力争只进不退,实现登地乃至证果,亦将为期不太遥远矣!

1愿: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2愿: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於佛,养护一切。

3愿: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4愿: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5愿: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瞭伎非实。

6愿: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

7愿: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8愿: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9愿: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碍著。

10愿: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11愿: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12愿: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13愿: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14愿: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15愿:请求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16愿: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17愿: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18愿: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19愿: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20愿:自归於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21愿: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22愿: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3愿: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於戒,不做众恶。

24愿: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25愿: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26愿: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27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28愿: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29愿: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30愿: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31愿: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32愿:若修於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33愿: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34愿: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35愿: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36愿: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37愿: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38愿: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39愿:著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40愿: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41愿: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42愿: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43愿: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4愿: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45愿: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46愿: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47愿: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48愿: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49愿: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50愿:若在於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51愿: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52愿: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53愿: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54愿: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55愿: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56愿: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57愿: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58愿: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59愿: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60愿: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61愿: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礼敬。

62愿: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63愿: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64愿: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65愿: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花开敷。

66愿:若见树花,当愿众生,众相如花,具三十二。

67愿: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68愿: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69愿: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70愿: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71愿: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72愿: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73愿: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74愿: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75愿: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76愿: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77愿: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诸修行,趣佛菩提。

78愿: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79愿: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80愿: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81愿: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82愿: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83愿: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84愿: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85愿: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86愿:见端正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常生净信。

87愿:见丑陋人,当愿众生,於不善事,不生乐著。

88愿:见报恩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能知恩德。

89愿:见背恩人,当愿众生,於有恶人,不加其报。

90愿: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91愿: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92愿: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於苦行,至究竟处。

93愿: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94愿: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95愿:见无铠杖,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96愿:见论议人,当愿众生,於诸异论,悉能摧伏。

97愿: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98愿:若见於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99愿: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100愿: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101愿: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102愿: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103愿: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104愿: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105愿: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106愿: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门。

107愿: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108愿: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109愿: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110愿: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111愿: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112愿: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113愿: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114愿:见惭耻人,当愿众生,据惭耻行,藏护诸根。

115愿: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116愿: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117愿: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118愿: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119愿: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120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121愿: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122愿: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123愿: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124愿: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125愿: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126愿: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127愿: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128愿: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129愿: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130愿: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131愿: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132愿: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133愿: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134愿:顶礼於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135愿:右绕於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136愿: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137愿: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138愿: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139愿: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140愿: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

141愿: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

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

5.光明满堂;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自犊;

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年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坠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有。其行广大。

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五台山五座台顶的五位文殊菩萨有何不同?

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上,分别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寺庙,分别是东台顶的望海寺,西台顶的法雷寺、南台顶的普济寺、北台顶的灵应寺、中台顶的演教寺。这些台顶上的寺院里,正殿虽然供奉的都是文殊菩萨,但名字却各有不同。

比如,东台望海寺供奉的是聪明文殊、西台法雷寺中供奉的是狮子文殊、南台普济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供奉的是无垢文殊,中台供奉的则是孺童文殊菩萨。

五台山的五台顶所建寺院始建于隋朝。隋文帝时期,崇信佛教的这位帝王,登基称帝后,先后诏令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上修建了五座寺庙。

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名山,也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之首。

1998年9月份,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五台景区,联合建造了五顶文殊菩萨的铜像,供奉于五台顶峰。

“千载难逢,此生无憾事;五峰幸会,我辈有其缘。”

此举也成为继隋文帝时期以来,1500多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五尊同造活动。

那么,五台顶所敬奉的五个文殊菩萨有何不同和各代表什么意义呢?今天,就与大家来讨探交流下这个话题

一、聪明文殊和智慧文殊

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以大智慧著称、观音菩萨以大悲著称、地藏王菩萨以大愿著称、普贤菩萨以大行著称。

查阅佛经可知,文殊菩萨现身的法象有很多,如:老文殊、金刚文殊、甘露文殊、比丘文殊、灯笼文殊、大伟法文殊、带箭文殊、千钵文殊、红文殊、黄文殊、白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吼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等等。

其中,聪明文殊、狮子文殊、智慧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最为常见。

“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愿。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

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佛经中称,文殊菩萨从不舍大悲愿力,化身在五道之中度化众生。有时示现为外道……只要有人心中生起一丝善念,发心布施文殊菩萨所化现的行乞者,那文殊菩萨就会以此善因缘故,让他实现一切善愿。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著称,智慧文殊不难理解。她的法象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是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

聪明和智慧有所不同。汉语中的”聪明:一般指记忆超强,智力发达,理解能力强。

而“智慧”既包括聪明才智,又兼有辨析、创造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悟性能力等。

有观点总结为,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

因此,五台顶上既有聪明文殊,又有智慧文殊。

二、狮子吼文殊菩萨

而在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我们知道文殊广法天尊与慈航道人、普贤真人,当时在四象阵中,各收服虬首仙。其中虬首仙的原形——青毛狮子,正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据说,文殊菩萨的讲经说法中的“狮子吼”也很有名。

佛法中,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可祛一切邪恶和负面 能量,震慑魔怨,还世界和内心一片清宁。

狮子文殊,代表了文殊菩萨智慧与威猛的一面。

三、孺童文殊菩萨

佛经中,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指的就是美妙、雅致、可爱……

”文殊菩萨或处小儿丛,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

民间称,文殊菩萨也常会化身为天真可爱的孩童,在村落里欢乐游戏;有时又示现为贫穷困苦之人,容貌衰败,老病缠身;或又示现为饱受饥寒之人,四处行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童子是天真可爱,烂漫无邪的,他们总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见到可爱的孩子,我们也常会生起一丝的善念,报以会心的微笑。

”孺童文殊“正是说明,菩萨除了在佛经中,聪明智慧第一,还有一颗童真的善心。

四、无垢文殊菩萨

神话作品《花千骨》中,有一位无垢上仙,性格温和而清冷,气质淡漠而高贵,心地慈悲而果断。

”无垢“一词指的是身心清静,净白无垢。唐朝诗人陆贽在 《月临镜湖赋》中称:“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佛教是清静之地,无垢文殊菩萨供奉北台顶灵应寺。北台叶斗峰不仅是五台中最高的峰顶,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山峰。登临北台峰顶,山上绿草茵茵,金井池清水碧池,大地清洁,一片纯净,可谓一尘不染,一片清静清凉净土。

因此在民间,也就有了“登北台,拜文殊,会让心地纯净”的说法。

净瓶圣水柳洒甘露六字真言南海观音

著名的南海风光旅游胜景,人流如潮。普陀山紫竹林曾经是南无观世音菩萨的修行圣地。

普陀山落伽岩是观音菩萨的道场,紫竹林是观音菩萨的禅院,菩萨修成了千手千眼法相和三十三种变化法身。

观音菩萨每年有三个香期节日,二月十九日是菩萨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菩萨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是菩萨的涅槃日。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闻名天,地,人三界!天宫玉帝王母还要礼敬菩萨三分,西方佛教圣地诸路佛菩萨中观音菩萨享有崇高的威望,倍受如来佛主的重用,更受普天下广大众生的无限敬仰。

观音菩萨的玉净瓶可装纳五湖四海之水,可灭一切魔火热熖,解天下百姓干荒旱灾,倾洒圣水润万物生机复苏。菩萨手中的杨柳枝曾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烤成了燋枝,但插到玉净瓶里一天后便复活如初。杨柳洒甘露,可使天地间各类仙根灵苗起死回生,这就是杨柳净瓶观音法宝的神奇威力!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胜称万咒之王。法力无边,能降妖魔,灭劫难,治恶疾,避水火,驱百毒,除一切苦!可趋吉生祥,招财耐福,强身益寿!持诵六字大明咒获佛光普照,菩萨护佑加持,得益无量福寿延年!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成道节日!愿信男信女诚供礼拜,高香敬奉成就佛学,功德圆满!祝广大读者得智慧人生,获福无量!幸福安康!

刘备迎娶孙权妹妹的甘露寺在江苏这座小山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将军两首词中的诗句,这两首词写的是同一个地方,都是词人借古抒怀,表达自己的一腔报国热情。两首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从词牌名就可以看出两首词都是在“京口北固亭”写的,两首词中也都出现了孙仲谋,就是孙权。

京口是江苏镇江的地名,北固亭是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上的一座亭子,辛弃疾之所在这里想到孙权,是因为历史上在北固山,在京口发生了很多关于孙权的故事。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中的孙刘联合对抗曹操,孙刘联姻都和北固山有关,因此这里自古就是人们寻访三国遗迹的游览胜地。

北固山位于京口三山另两座山金山和焦山之间,是三座山中规模最大的,山势险固,横枕扬子江,分前、中、后三座山峰,主峰海拔高度58.5米。北固山以“天下第一江山”而闻名天下,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登临北固山,亲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

登上北固山峰顶,可以尽揽镇江美景,东看葱茏的焦山,西望古朴的金山,隔江对岸是扬州平山堂,在这里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雄伟气势,长江在这一段名叫扬子江,古代也是吴和楚的分界线。

北固山因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而千古扬名,此后历代文人墨客来到北固山都是为了探寻孙权、刘备的足迹,为北固山留下了众多历史古迹。刘备当年迎娶孙尚香的甘露寺就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元年,大约是公元265年。

古寺位于北固山峰顶,历代多次重建,寺内古建筑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因为和孙刘有关千百年来名气响彻寰宇,形成“寺冠山”的独特景观。甘露寺的建筑特点和金山以及焦山的寺院风格不同。

金山以寺闻名,焦山以古树为胜,而北固山的古寺和亭台楼阁采用的是“以寺镇山”的手法,古楼阁凌空飞跃,气势非凡。山顶南麓保存有一座铁塔格外醒目,这座塔建于唐代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是由当时的唐卫公李德裕所建,因此也叫卫公塔,开始是石塔,后来损毁,北宋元丰元年改建为九级铁塔,明代又重修为七级,现仅存四级,下面两层为宋代,上面两层是明代铸造,造型别致,古朴壮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