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楞严经全文(楞严经全文多少字)

时间:2024-01-24 18:14:56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楞严经》(卷八)原文及译文,佛门极要经典与破魔宝典

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後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婬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婬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婬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婬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後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於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於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婬。於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译文】阿难,这些众生一一在这十二类中又各各具有十二种颠倒。就像揉捏眼睛,所见的是眼睛里生出的乱花一样,颠倒了的妙圆真净明心,全部充满的是这样的虚妄乱想。你现在修证佛的正道,对於这本初因地所有的虚妄,须有三个渐次的步骤,才可以将其除灭。就像从一个器皿里除去毒蜜,须先装上水,再参上香灰,将其洗涤乾净,最後才能贮装甘露。什麽叫做三种渐次呢?一是通过修习,除灭助因,二是经过真修,挖掘出正性,三是努力增进,背逆种种现前的造业。什麽叫做助因呢?阿难,这世界中十二类众生,不能够自己成全自己,而须依靠四种食而存在的。即所谓的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因此佛说一切众生都是依靠食而存在的。阿难,一切众生,摄食甘美的东西,便能生存,摄食有毒的东西,便会死去。所以这些众生,若追求正等正觉三摩提,就应当断绝食用世间的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吃熟的便使人生发淫欲,吃生的使人增添忿怨。因此,这世界上摄食五辛的人,即使能宣讲言说十二部经,但十方的天仙,还是嫌弃他的臭秽,都远远地离开他。只有那些饿鬼们,会随著他摄食这些东西,而去舐舔他嘴巴。因此他就经常同饿鬼在一起,这样福德便会一天天的减少,长此以往是没有好处的,这些摄食五辛的人修持正等正觉三摩地,菩萨和天仙以及十方的善神,都不会来为他守法护持。只有那大力魔王,便会乘此机会来占到便宜,在他身边显现佛的样子,为他说法,由此非难毁弃种种戒律,称赞淫欲,助长怒忿、痴迷等等恶业。结果他在命终之时自然就成为魔王的眷属,享尽了魔的福份之後,便堕入无间地狱去受苦。阿难,修菩提道的人,必须永远断食五辛。这叫做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什麽叫正性呢?阿难,这些众生要修道进入正等正觉三摩地,须先严格地持守清净戒律,永远断绝淫心,不吃食酒肉,要食用经火煮熟的乾净食物,不要吃生食。阿难,如果修行之人不断绝淫欲和杀生,不能够出离欲界、、无这三界,他是没有希望能修行成功的。应当视淫欲如同毒蛇,如同见到怨贼一样。修行人首先须持守声闻四弃八弃戒律,做到执身不动,然後践行菩萨清净律仪,执著於尘物的心不起。能完成禁戒,这样,世间就永远没有相生相杀的造业,如此业恶之间不起偷劫,就不会有相续不绝的牵累,也就不会有世间偿还不尽的种种宿债,这样清净之人,修行正等正觉三摩地,用父母给予的肉身,而不必用天眼,自然就可以观见到十方世界,亲眼见到佛和亲耳听到佛法、亲自承领佛的圣旨,从而获得大神通,能自在遨游於十方世界,种种宿世恶业一一除灭而为清净,由此而能於一切事物作为有大无畏,能无所阻碍,这叫做第二增进修行渐次。什麽叫做现业呢?阿难,像这样清净持戒的人,心里没有了贪淫,对於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便不会有过多流逸在上面。因为心不飘流放逸,自然就归根返本,既然不攀缘六尘,六根就不会生其对境,尘境不起,从流转不息中返逆六根归於圆通,从而六根分别妄用就不生起。十方国土对於他来说,自然是皎然清净,就像琉璃一样内中悬挂明月,从而身心愉快,妙圆平等,获得安忍不动心的大安稳,这时,一切如来深藏圆融纯净的妙心,都显现在其中,这人立即获得无生无灭而能安忍不动心之圣法,从这里渐次修行,随他所发心修行之处,便能安立圣位。这就叫做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译文】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欲爱之心已然乾枯,六根不生对境,浮现於前的那些残缺不纯的东西,已然不再继续生发。此时,心中虚空明净,生出纯粹精妙的智慧,慧性明朗圆融,透莹照彻了十方世界。这时的智慧仍是枯慧,叫做乾慧地。要想修习佛法,初初到达这乾慧地境界时,还没有能够与相继不绝如流水的如来法相接应起来,那麽,就应当以这修习之心中不断流出如来法水浇灌枯慧之地,从而便能圆妙开启展衍,跟从真正妙圆本心,重新生发真妙,真妙信心便能常住不失,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从而能够持道不偏,守持住真正纯净的佛法,这叫做信心住。真妙信心明朗了然,一切便趋圆通,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便都不能阻碍妙心的流行,这样乃至过去、未来无数的劫世中,不论是舍身、受身,还是一切的积习烦恼都显现在前,这样的善男子,在此真妙心中都能够忆念起一切过去未来之事而没有遗忘,这叫做念心住。心地妙圆纯真,本真精神发化流行,无始久远以来的积习烦恼,都圆通精明,以此精明心而能进趋真妙净明,这叫做精进心。心体精见微觉显现於前,纯然只是智慧,这叫做慧心住。执持智慧的妙明心,盈遍十方,湛然寂静,如此寂静妙明常凝不动,这叫做定心住。寂定之中智光发明,如此明性深入广远,只有精进而无退缩,这叫做不退心。心能精进而安然不乱,保持著固守而不失落,同十方如来气氛交接,这叫做护法心。觉见妙明,保持不失,能够以妙力回向佛的慈光,向著佛而安住不动,就像两面镜子,光明相对相接,其中的妙影,重重叠叠互相涉入,这叫做回向心。心光频繁地回向,擭得佛常凝不动的无上妙明清净心,安住在无为之中,没有遗失,这叫做戒心住。住在戒中,自自在在,能够畅游於十方世界,能够随愿而往,这叫做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译文】阿难,这样的善男子,用真正的方便法,发明出这十种心。心体精微发挥,虽然涉入了十种用途,但终究是一个圆通不二的心,这叫做发心住。心中生发出光明,如洁净的琉璃,中间显现出精纯,用前面的种种妙心,铺设成为种种心地境界,叫治地住。这些心域所涉及知觉认识,全部都能够得到明白了然,能够游历十方没有滞留挂碍,这叫修行住。行为与佛同一,接受佛的气氛薰染,处在这种心地之中五蕴聚积能够自己生发,一路长入如来种之中,这叫做生贵住。如来种子已种下,道胎已然结成,也就是承接上了无上觉慧,如此道胎结成,如来之相也就成立,这叫做方便具足住。容貌如同佛一样,心也同佛一般,叫做正心住。身与心都成立为佛圣之相,并且日益增长,叫做不退住。十身灵圣之相,一时具足圆满,叫做童真住。如此形相成立,也就成就了菩萨之身,叫做法王子住。如此菩萨之身生长壮大,就好比国王将各国事委任给太子那样,该是给法王子授记灌顶,令其可以住持佛法了,这叫做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则於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译文】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成就了佛弟子以後,就具足了无量的如来妙德,从此十方世界都能随顺无碍,这叫做欢喜行。佛弟子的善念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就叫做饶益行,自己觉悟也使他人觉悟,没有违抗拒绝的事,这叫做无瞋恨行。能够出入於一切众生之中,穷尽未来的一切,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有分别,十方世界通达周遍,这叫做无尽行。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圆通,无有区别,就叫做离痴乱行。能够在同一之中显现种种异样,每一个异相一一看起来又是同一物,这叫做善现行。这样乃至於十方虚空之中的所有微尘,每一尘中显现十方世界,这显现的尘和显现的界不相互挂留阻碍,就叫做无著行。种种显现於前的,全部都是无上智慧的照见世界,这叫做尊重行。这种圆融境界能够成为十方诸佛的轨则,这叫做善法行。如此种种境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皆是真纯唯一,不生不灭,真性本然,这叫做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盘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盘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译文】阿难,这样的善男子,圆满具足了神通,成为佛之後,纯洁精真,远离各种滞留患难,就应当救度众生,灭除各种应当救度之相,回向无为心,回向涅盘路,这叫做救护一切众生离家生相回向。让该损坏的损坏,远离一切应当远离的,这叫做不坏回向。本心妙觉湛然,妙觉同齐佛觉,叫做等一切佛回向。心精本真发明,心地就是佛地,叫做至一切处回向。一切世界本来即是如来,相互涉入,不生任何挂碍,叫做无尽功德藏回向。与佛同住圣地,地中各各生出清净本因,依此因地发扬挥洒,从而趋向涅盘道,这叫做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妙根性既已成立,十方世界的众生,皆成就我本性,根性圆满成就,从而不遗失众生成沸的机会,这叫做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依凭一切法,离弃一切相,但是依凭与离弃,都不足以执著,这叫做真如相回向。获得如此本真心性,十方世界必无阻碍,这叫做无缚解脱回向。如此心性功德圆满成就,一切法界尽皆灭除,这叫做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译文】阿难,这些善男子,全部成就清净四十一心之後,须再成就四种妙圆加行。这就是用佛的妙觉,发用为自己的心,此心将出而未出之时,就如钻木取火,其火将起未起之时,就叫做暖地。另外以自己的心,完成佛的实践,此时情景似是非是,如同登高山,身体沉入虚空之中,脚下却仍有微细障碍,就叫做顶地。本心即佛心,恰当而又得体,好此安忍著什麽事情去洽融待人,既不怀藏不出,又不现示显发,这叫做忍地。没有一切事物的数与量的差别,没有迷惑觉见与道的差别,这叫做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译文】阿难,像这样的善男子,处於大菩提之中,完善地获得通达之心,觉悟通达如来,究尽了佛的境界,这叫做欢喜地。一切相异的圆入相同之中,一切相同的也全都除灭尽净,这叫做离垢地。清净之至极而生出澄明,这叫发光地。澄明之至极而令觉见圆满,这叫做焰慧地。一切相同的与相异的都不能生出,这叫做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这叫做现前地。周遍一切真如境地,这叫做远行地。唯一无上真如心,就叫做不动地。真如之心发用无碍,这叫做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名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译文】阿难,这些众菩萨们,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将此地叫做修习位。如来慈悲如妙云一般,荫护著涅盘海,叫做法云地。如来圣法逆转了无明流转,这些菩萨则法而行,觉慧之中进入圣道,叫做等觉菩萨。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译文】阿难,从乾慧心到等觉,这个觉慧就获致金刚心。从最初的乾慧地,不断重复种种十地、十心境界,才能真正究尽妙明觉慧,成就无上觉道。这种种的境地,都是以金刚心所观见到的如幻如影的十种境地来作比喻的。在奢摩他中修行,用这种种如来的观见,引导著清净修证,从而能够渐次地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译文】阿难,这些都是因为三种增进,才能完善地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这样的观见,叫做正观,若是作别的观见,就叫做邪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译文】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从座上起身,对佛行了大礼然後对佛说:用什麽样的名来称呼这部经?我和众生们该如何去奉持它?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译文】如来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这部经名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也叫做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叫做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又可名叫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又可名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们应当好好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译文】如来说完这些话,当时阿难以及诸大众得了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并且听闻了这部经的根本义及其名目,顿时悟入禅那,修持进入圣位,以及无上增进的妙理,心中的思虑全然拔出,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立即从座上起身,对佛深行大礼,合掌恭敬地对佛说:大威大德的世尊,慈悲的声音没有遮拦,善於解开众生大大小小的困惑,使我们今天身心得大快乐,得大利益。世尊,如果这妙明真净妙心本就是周遍圆融的,这样乃至於大地、草木,一切大大小小的动物,以及一切有灵性事物,原本就具有如来真性,本来即是成佛的真体。佛体是真实的,为何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这六道呢?世尊,这六道是自己本来就有呢?还是众生妄惑积习而生出来的?世尊,比如说,宝莲香比丘尼,在持菩萨戒时,私下暗自有淫欲行为,还妄说行淫不是杀生,不是偷盗,不会有业报的。她这话才说完,就先从她的生出大猛火,然後那猛火一节一节地将她烧毁,最後她堕入了无间地狱。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这两个人,琉璃大王是做了诛杀瞿昙族姓的事,善星比丘则是妄说一切法空。结果他们陷入了阿鼻地狱。这些地狱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自然而然依自己造的业报而各自具有的?唯愿佛垂大慈悲,发明开启众生的昏昧,让一切持戒的众生们听闻根本要义,欢喜顶戴领受,保持谨慎,纯洁而不犯戒。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译文】佛对阿难说道:痛快!这问题问得真痛快,能使众生不入邪见。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阿难,一切众生本来确实是真正清净的,因为他们有了妄见,有由於妄见而带来的积习,因此有内分和外分这种分别心。阿难,所谓内分就是众生自己内部的分别心,由於各种爱欲薰染,而生发出妄乱的情,这些情积集而不能休止,就能够生出爱水。因此当众生心中忆念起美味可口的东西,口中就分泌出口水,心中忆念起以前的亲人、朋友时,或是恨或是爱,眼中便充溢著泪水。心中贪求财宝,心中便生出贪爱的分泌物,这时全身都发出一种光亮,心中执著在男欢女爱上,男人女人的自然便流出液体。阿难,这种种的爱,虽然是有所差别的,但流转轮回於六道之中的根结是相同的。润湿的东西不能上升自然就往下坠,这叫做内分。阿难,外分就是众生外部的分别心,由於各种渴望,生发出种种虚妄的想,种种乱想积集而不能休止,就会产生好胜之气。因此众生心中持守禁忌戒律的,全身都清爽轻松。心中持诵咒印的,顾盼之间显出雄毅之气。心中想著生活在天上,各种梦想便纷纷飞扬。心中存念佛国,那些神圣的境象就暗中浮现於心。从事善知识的,对自己的肉身性命便看得较轻。阿难,这种种的想虽然有差别,但飘渺轻举的飞升之状是相同的。飞升运动而不沈坠沦落,自然就是超越,这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於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於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於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译文】阿难,世间一切生和死是相续不断的,生跟从积习而来,死跟从变化流去,到生命终结的时候,在还没有完全舍去对暖的触受时,一生积习的善和恶全部顿时显现。死逆生顺,这一种积习相互交涉,纯粹的思想就飞升了,而且必是生往天上,如果飞驰的心中兼有福慧,并伴著清净的愿望,自然的心便会洞开,现出十方世界的佛和一切净土,随其愿望而往生其间。情少想多的,飞升不远,即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等,遨游於四天,所去之处没有障碍。在这之中如果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或护持禁戒跟随持戒人,或跟随持咒人护持神咒的,或是护持禅定,保护法忍的,这些人就能亲自住在如来的座下。情和想一样多的,不飞升也不坠落,就生於人间,其想见明了聪慧,其情怀幽永笃长。情多而想少的,流转坠入横生的畜生类。其重者成为有毛的群类,轻者成为有羽族类。七分情三分想的,向下沉入水轮,或生於火中,承受热气和猛火,或身为饿鬼,常常被焚烧,但却又不能饮水,这样不吃不饮地经历千百劫时。九分情一分想的,下沉到风洞中的火轮里不能逃遁,身陷风与火相交之地。轻的生在有间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那纯粹的情即沉入阿鼻地狱。如果沉没的心中有毁谤大乘,破坏佛禁戒,狂妄说法,妄贪信士的布施,滥去接受别人的恭敬供奉这五种逆行者,更是随著所造的恶业生往十方阿鼻地狱。虽然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业报,但这众多的不同之中,都本有其根源产生的地方。阿难,这种种都是那些众生自己业报所感应,造成下十习因,所受到的六交报应。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婬习交接。发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二者。贪习交计。发於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於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三者。慢习交陵。发於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四者。瞋习交冲。发於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梱。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剌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五者。诈习交诱。发於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六者。诳习交欺。发於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七者。怨习交嫌。发於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沥。柙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於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九者。枉习交加。发於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磑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搥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十者。讼习交諠。发於藏覆。如是故有监见照烛。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译文】什麽叫十因呢?阿难,一是淫习交接,因而有了相互磨擦,研磨不停止,因此就有大猛人光从中发动。就像人双手互相摩擦,产生了暖热的现象一样,两相摩擦而起猛火,所以就有铁床铜柱这等事情。因此,十方世界的一切如来,把行淫这一类的事,统称为欲火。菩萨见到淫欲,如见火炕一样赶快回避。二是贪习交计,因而有了相互吸取,吸取不止,这样因此有了积集的寒气坚冰於其中冻冽。如同入用口吸缩风气,就有冷的感触一样,两相抵触而生起寒气,所以就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情。所以,十方世界的一切如来,把多求这一类的事,统称为贪水。菩萨见到贪欲,如见到瘴毒的海洋一样赶快避开。三是慢习交陵,生发出相互对恃,如此奔驰而流动不停止,这样就有了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同人的口舌自相咂味,因而生发出口水一样。如此两相鼓动而生出波涌,因此就有血河、灰河、热河、毒河、融铜灌吞诸种恶杀之事。所以,十方的一切如来,把我慢这类事,叫做饮痴水,菩萨见到我慢,如见到大水一样赶快避开。四是瞋习交冲,因而有相互抵触,抵触抗争不停息,心热发生,铸气为金,这样就有刀山铁橛、剑树刃轮、斧銊怆锯。如同人含冤屈,杀气就会飞动一样。如此两相攻击而生出杀截,所以就有了宫割、斩斫、剉剌、槌击种种残忍的事情。因此十方的一切如来,把瞋恚这一类事情,叫做利刀剑。菩萨见到瞋愤,避之如同避诛杀一样。五是诈习交诱,生发於相互间的调和诱引,这调引绵绵不休止,这样就有了绳木绞校,如同水浸润田土,草木就会生长一样,如此两相延荡而生纠缠,所以有枢、枷、锁、鞭、杖、槌、棒种种酷刑之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把奸伪这类事通称为谗贼。菩萨见到奸诈,如避豺狼一样。六是诳习交欺,生发於相互欺罔,诬罔不停止,动荡的心便造出奸诈,这样就有了尘土、屎尿等等污秽不净。如同尘土随风,各无所见。如此两相交加而堕落,所以就有沉没淹溺、腾掷、飞坠、漂沦种种的酷刑之事。因此,十方一切如来,把欺诳这类事统称之为劫杀,菩萨遇见诳妄之事,如踏到虫蛇一样赶快避开。七是怨习交嫌,生发於相互的怨恨,这样就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补。如同阴毒的人心中怀藏野蛮的恶毒,如此两相吞吐而生出抛投,所以就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等酷刑之事。因此十方的如来,把怨家这类事叫做违害鬼,菩萨遇见怨毒之事,如见毒酒一样赶快弃之。八是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种种业报,生发出违背抗拒,产生种种违背相反之事,这样就有了王派来主吏,澄清辨析生死簿籍,如同行路人,往来相见一样。如此两相交见生出审判,所以就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司管善恶的童子,手拿生死文簿,辩析澄清推判这些凶险之事。因而十方一切如来,把恶见这类事通称之为见坑。菩萨见到这些虚妄偏执,如同陷入毒坑中般赶快离开。九是枉习交加,生发於诬谤,这样就有山石的碾磑耕磨,好比谗贼之人,威逼枉害良善之人。如此两相碾磨而生出枉害,所以就有押、捺、槌、按、蹙、漉、衡、度等种种惨事。因此十方世界的一切如来,把怨谤这一类事统称之为谗虎。菩萨见到诬枉,如同遭遇到霹雳一样赶快躲避。十是讼习交谊,生发出掩藏遮盖,这样就有了鉴察照烛,如同在中午的阳光下,没有影子可藏。如此两相争夺而生出讼诉,所以就有业镜里的火珠,披露出宿世积业的种种恶谊,由此而对验各种事情。因此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如来,把覆藏这一类事统称之为荫贼。菩萨观见如此藏覆,犹如顶戴著高山行走在大海中一样,避之犹恐不及。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烊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茅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沈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踊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於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沥击碎身体。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焰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茅。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译文】什麽叫做六报呢?阿难,一切众生,由六识而造作起恶业,所招来的恶的果报,都是从六根中生出来的。而为什麽一切恶报都是从六根里生出来的呢?一是见报招引的恶果,这见业的交报,则是在生命临终的时候,先是看到猛火升起,烧遍十方世界,死者的幽灵,在火中化为烟子飞坠而进入无间地狱。见报有二种相状,一是明见,在这明见中能够清楚地看到种种的恶物,从而生出无量的畏怖。一是暗见,寂然而不能够视见一切,从而生出无量的恐惧。像是见到的大火,猛火燃烧著即成为镬汤洋铜。猛火烧在息上,成为黑烟紫焰。烧在味上,成为烧焦的铁丸、铁水。烧在触上,成为热灰炉炭。烧在心上,能生出星火迸洒,煽烈鼓动空界。二是闻报招引的恶果,这个由听闻所造作的恶业交报,则是在临终时先见到波涛淹没了天地,死者的幽灵,在大水注中升降沉浮而流入无间地狱。如此闻有二种相状:一是开听,听到了种种的吵闹,令精神昏乱。二是闭听,寂静中一无所听,令幽魂沉没。像这样听闻波涛水注,这波涛水注冲击在听闻上,则成为斥责,成为诘问。冲击在见上,则成为雷,成为吼,成为恶毒的气息。水注冲击在息上,则成为雨、雾,以及各种毒虫爬满身体。水注冲击在味上,则成为脓,成为血,和种种的杂秽腥臭。水注冲击在触觉上,则成为畜生,成为鬼怪,成为粪屎。水注冲击在意识上,则成为雷电,成为冰雹,摧破击碎心魄。三是嗅报所招引的恶果,这个由嗅闻所造作的恶业交报,则是在临终之时,先见到毒气弥漫在远近之处。死者的幽灵在这充满毒气的地上踊出而进入无间地狱。嗅报有二种相状:一是通闻,被各种的恶气薰蒸而使心灵烦乱。二是塞闻,嗅不到任何气息,气被憋塞不通,闷绝於地。这种嗅闻积气冲击著气息,则能成为质,成为履。冲击著见,则成为火,成为炬。冲击著听,则成为淹没,成为沉溺,成为大水,成为沸汤。冲击著味,则能成为馁,成为爽。冲击著触,则能成为绽,成为炫,成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怪物无厌地咬食著这肉山。冲击著思,则成为灰,成为瘴,成为飞沙、砺石,击碎身体。四是味报招引的恶果。这个由嚐味所造作的恶业交报,则是临终之人,先看到铁网笼罩的一切世界在猛火烈焰之中,死者的幽灵,其身子挂在铁网上倒悬著头进入无间地狱。味报有二种相状:一是吸气,吸进的气冻结成寒冰,冻裂身上的骨肉。二是吐气,吐出的气飞扬为猛火,烧炫骨髓,这个嚐味,嚐味时则能成为承,成为忍。嚐到见时,则能成为燃烧著的金石,嚐到听时,则能成为锋利兵刃。嚐到气息时,则能成为大铁笼,弥漫覆盖在国土上面。嚐到触时,则能成为弓,戊为箭,成为弩,成为射击。嚐到思时,则能成为飞扬的热铁从空中如雨一般落下。五是由触报所招引的恶果。这触所造作的恶业交报,则是临终之时,先看见大山从四方合拢过来,没有逃路。死者的幽灵见到大铁城,那些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马面、妖魔鬼怪手执枪矛,驱赶著幽灵冲进城门。在无间地狱中,触报显现出二种相状:一是合触,合拢过来的山驱逼身体,使骨肉成为溃烂的血水。二是离触,刀剑触击身体,五脏六腑被分割屠裂。这合触,历经触尘,则能成为道,成为观,成为听,成为案。历经见尘,则能成为烧,成为煮。历经听尘,则能戊为听,成为撞,成为击,成为倳,成为射。历经息尘,则能成为括,成为袋,成为考,成为缚。历经尝尘,则能成为耕,成为钳,成为斩,成为截。历经思尘,则能成为坠,成为飞,成为煎,成为炙。六是思报招引的恶果,这个思所造作的恶业交报,则是在临终之时,先见到恶风吹坏了的国土。死者的幽灵被吹上空中,随风乘旋,然後堕入无间地狱。思报显现为二种相状:一是不觉,迷糊之极就穷荒不已,奔突走动不会停止。二是不迷,觉知到的只是苦,无尽的煎烧,深痛难以忍耐。这样的邪思,结上思尘,则能成为方,成为所。结上见尘,则能成为鉴,成为证。结上听尘,则能成为大合石,成为冰,成为霜,成为土,成为雾。结上息尘,则能成为大火车,成为大火船,成为大火槛。结上尝尘,则能成为大叫唤,成为悔,成为泣。结上触尘,则能成为大,成为小,成为一日之中有万生万死,成为仆,成为仰。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婬。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译文】阿难,这就叫做地狱的十因六果。这都是众生迷痴妄惑所造作的。如果这些众生种种恶业一同造作,那就会堕入阿鼻地狱,遭受无量的苦,经历无量苦劫。如果六根各自造业,以及他所造作恶业所兼涉的根和境,这人则堕入八无间地狱。如果身、口、意这三种业,造作起杀、盗、淫,这人则堕入十八层地狱。如果不是三业兼备,其中或只是杀、盗,则这人堕入三十六地狱。如果只是六根中的一根,并且只是犯恶在一业之上,那麽这人则入一百零八地狱。虽然这些众生是种种分别的造作,但是他们在世界之中,所受恶报全然相同,都是在一样的因地之中,妄惑乱想的发生,并不是本来就具有的,都是以上十因所生的恶果。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盘。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後还罪毕。受诸鬼形。若於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译文】还有,阿难,众生如果破坏律仪,违犯菩萨戒,毁坏佛涅盘,那麽这些种种杂业经过历劫燃烧不息,迨到其恶业盈满之时,就会聚形成为鬼魅。不同的恶业本因,均会致使聚形为不同的鬼魅。那些因为贪物而造下罪业的众生,在恶业盈满之後,便会遇物而成形为怪鬼。众生中如果是因贪而造下罪业的,那麽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风而成其形,这叫做魃鬼。如果是因贪妄惑而造下罪业的,那麽当这人的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畜生而成其形,就叫做魅鬼。如是众生是因贪怨恨而造作罪业的,那麽这种人的恶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虫而成其形,这叫做蛊毒鬼。如果是因贪恋忆想而造下罪业的,那麽这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衰败的东西而成其形,叫做厉鬼。如果众生是因贪傲而造下罪业的,那麽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会遇到气息而成其形,这叫做饿鬼。如果是因贪罔而造罪的,那麽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幽暗而成其形,这叫做厌鬼。如果因贪明而造作罪业的,那麽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见精灵而成其形,这叫做魍魉。如果因贪恋成功而造罪业的,那麽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到明而成其形,这叫做役使鬼。如果因贪恋结党朋而造罪业的,那这种人罪业盈满之後,就会遇人而成其形,这叫传送鬼。阿难,这些人都是因为系於情惑而堕入地狱的,被业火烧乾後,升出地狱而成为鬼魅。这些都是自己的妄惑乱想的恶业造作所招引的恶果。如果觉悟到菩提,那麽则是妙圆明净心体,根本不会有这一切的。

为畜生。酬其宿债。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於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於世间。多为咎徵。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於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於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於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於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於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於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於世间。多为休徵。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於世间。多为循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译文】还有,阿难,当鬼魅恶业已经报尽,那麽,情惑与想妄都将成为空无,这时就会在世间与最初负下这些恶业的人,以怨对怨,以恶转恶,其身将转为种种畜生,以酬报过去所遗下的恶业宿债。这其中,遇物而成怪鬼的,当其物形消灭,恶报现尽,就会投生於世间,但多半成为枭鸟之类的动物。聚风而成为魃鬼的,当其风灭,恶报现尽,投生於世间,就多半会成为精灵之类的生物。遇畜而成为魅鬼的,当其畜死灭,恶报现尽,投生於世间,多半成为狐狸之类的生物。遇虫而成为鬼的,当其蛊毒消灭,恶报尽现之後,投生於世间,就多半成为毒虫之类的生物。遇衰坏而成为厉鬼的,当其衰坏穷尽,恶报尽现之後,转生在世间,会多半成为蛔虫之类的生物。遇瘴气而成为饿鬼的,当其瘴气消毁,恶报尽现之後,投生世间,就会多半成为虎豹豺狼等之类的生物。遇幽暗而成为厌鬼的,当其幽怪消灭,恶报尽现之後,转生於世间,就会多半成为山颢、祸鸟一类的生物。遇精怪而成魍魉鬼的,当其精灵逝尽,恶报尽现之後,投生於世间,就会多年成为应时节而去留的候鸟一类。遇明而成为役使鬼的,当其明灵灭去,恶报尽现之後,转生於世间,就多丰成为祥麟嘉凤之类禽兽。附人形而成为传送鬼的,当其人形死灭,恶报尽现之後,投生於世间时,就会多半成为猫狗等循良家畜之类。阿难,这些都是由其业报之火焚烧乾枯,从而酬还其从前的业债,傍落为畜生的,这些也都是从自己的虚妄造业所招引而得的业果。如果觉悟菩提,那麽,这些虚妄恶缘,根本上就不会有的。正如你所说的,宝莲香以及琉璃王、善星比丘等人的例子,这样的恶业确实是从自己生发显明出的,并非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从地上冒出的,更不是人为施予,而是从自己的虚妄恶业所招致而来的,因此还得自己来承受这些业果。这一切在菩提本心之中,都是由於浮虚妄凝结而成的。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於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於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文类。彼休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达类。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於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译文】另外,阿难,当转生为畜生道中,从而酬还其从前的业债之时,如果这些被酬还的人过分多取所酬还的财物和形命,那麽,这等众生就会还复为人身,反徵其应酬之外,剩余部分,一一索还。如果返还业债者有业力,并且也有福德,那麽,这等众生就会在人道中之中住留为人形,从而以此来酬还业力。如果返还业债者没有福分与德力,就会沦还为畜生之类,以此来偿报他所造作的恶业。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果用钱和物来替代业债,或者劳役其业力,偿债就到此为止,自然停息下来,偿债就到了头,如果是居於众生之中并且杀害自己的同类,或者食用自己同类的肉,这样就会在微尘那样多的劫时里,轮转在六道之中,并且相食相杀,没有休止的时候。除非在正定离尘寂静止定的奢摩地中,或者有大慈悲的佛出世救度,否则这生死轮转是不可能停息的。你今天应当知道,那些枭鸟之类的东西,其酬报业债足够之後便会恢复其形,投生於人道中,参合在愚顽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精怪之类的生物,业报酬还足够之後恢复其形,投生在人道中,便是参合在怪异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狐狸之类的生物,业债酬还足够而复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参合在庸碌之辈那一类人之中。那些毒虫之类的生物,业债酬还足够而复原其形,投生於人道中,亦是参合在凶狠残暴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蛔虫之类的生物,业债酬报足够而复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则是参合在卑微那一类人之中。那些食伦之类的生物,业债酬报足够而复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则将参合混同在柔弱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山颢之类的生物,业债酬还足够而复原成形,便生往人道中,参合混迹在劳苦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候鸟类的生物,业债酬报足够而复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参合混同在文思之辈那一类人之中,那些现瑞象兆吉祥之类的生物,业债酬报足够而复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参合在聪明的那一类人之中。那些循良驯顺猫狗家畜之类,业债酬报足够而复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参合在通达的那一类人之中。阿难,这些都是由於从前的业债酬还完毕复原成形而投生在人道中的,他们都是从无始以来,便作业颠倒的,他们相互滋生相互残杀,如果没遇到如来,没听闻正法,那麽,他们将在尘世的劳苦之中无尽的流转沉沦。这些众生才真叫可怜悯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於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阿难。是等皆於人中链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於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译文】阿难,又有众生身在人道之中,但不依据正等正觉修持三摩地,而是别修妄念,心中欲想在六道中系牢自己的形体,从而游隐在山林以及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样的众生中有十种仙。阿难,在那些众生之中,有为健身而服食不得休息的,他的饮食之道圆满之後,成为地行仙。有为延命而寻药养生不止,当他的药道圆满之後,成为飞行仙。有为长生而食药服丹不休止的,当他的丹道圆满之时,成为游行仙。有为强生而锻炼筋骨却不休止的,当其气精圆满成功之时,成为空行仙。有为健生而吞津咽液而不休止的,当其丹液之功圆满成功之後,成为天行仙。有为保命而握固禁色而不休止的,当其吐纳功夫圆满成功之後,成为通行仙。有为卫生而持戒诵咒而不休止的,当其法术之道圆满成功时,成为道行仙。有为永生而观想意念不休止的,当其忆想之道功成圆满的时候,成为照行仙。有为超生修房中术而不休止的,当其男女感应之道圆满成功之时,成为精行仙。有为化生而坚定其志,固执在思悟变化之道没有休止的,当其觉悟圆满成就时,成为绝行仙。阿难,这些众生之流,都只是在人道之中修炼他的心志,但都不修持正觉正定智慧,而是别开妄道去获取生命的道理,欲求其命有千岁万岁之寿,於是他们在深山中或海岛上,以及人迹罕见的地方隐遁修道,这也是轮回妄想的流转沉沦。如此并不修持正觉三昧,业债报尽仍要复来,从而只能散入这种种的恶趣之中。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於邪婬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後。邻於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於己妻房。婬爱微薄。於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於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後。於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後。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译文】阿难,如此世间的人,他们不追求常生不老,未能舍弃妻妾的恩爱,但是在男女行房这种事中,其心思不放逸流乱,而是保持著澄莹生明的状态,那麽,在其命终的时候,其将能够得以与日、月为邻。像这一类的众生,叫做四天王天。那些虽有妻房,但淫爱不多,淡泊恩爱的,在清净居住之时,净心不纯,时有念起,禅思不得全味,其命终之後,便能超过日、月的光明,而居住在人间天顶之上。向这一类的众生,叫做忉利天人。那些逢到淫欲之爱时并不回避,但只是暂交而已,过後不再思忆淫欲的,在人世间生活中,少动多静。其命终之後,便能在虚空之中,朗然安住。虽然日、月的光明向上照不到他们,但这些人自己能生光明,这一类则叫做焰摩天人。那些在任何时候都安安静静,顺应感受行事并不著意乖戾的,其命终之後,上升成为精明微妙之物,从而不必同下界各种人天境地有任何的相接。既使诸有情世间和器物世间都毁坏了,那火灾、水灾、风灾都不会波及到他。这一类叫做率兜陀天人。那些没有任何欲望之心,行事顺应而巳的人,即使种种事物横陈在前,对他来说只是味同嚼蜡,无动於衷,当其命终之後,便能生往越化地。这一类则叫做乐变化天人。那些并没有世间的心念,只是不著心地仍与世间各种事务打著交道,依事而与世间相交涉而已的人,能够了然超越没有任何挂碍,当其命终之後,随时随地便能出入於超化无化境地。像这一类,叫做他化自在天人。阿难,像这六种天,他们的形体虽然已经出脱了妄动,但是心迹仍然与世间有交往。如此前所叙述的种种,就叫做欲界。

有图有真相,说说“读书破万卷”的“一卷书”多少字

一卷书有多少字呢?

这个要有一个历史感,不能以现在的科技来衡量。

经过考证,一卷书如果是竹简大约是2000字左右一卷,如果是纸卷会在6000字左右。

所以,按照通常认识计算,万卷书,也就是6000万字左右。如果是现在的话,就是把金庸全集读6遍就可以了。哈哈。

下面说说,论著过程。

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是杜甫老师,需要回到他所在的年代去考量。

问题1:杜甫老师所在的年代

据分析,天宝六年,杜甫到长安应试,却因为当时的权相李林甫编导的“野无遗贤”的闹剧,而困守长安。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转向投靠权贵之门,却毫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天宝六年是公元747年,杜甫生卒年是(712-770年),也就是说,杜甫这个时候是35岁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年代呢?因为会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他读的书是之前传统的竹简做的书,一种是当时流行的纸卷书,一种是经折装,还有一种是当时最新工艺的雕版印刷的书。

杜甫之前生活不富裕,估计读新工艺的雕版印刷的书不多。

问题2:一卷竹简书能有多少字

有专家考证,唐朝依旧还有用简牍记事的习惯。

竹简,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

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每片竹简通常是20个字。据史书记载,最多的是一个40个字。

我们来看一张照片会发现,一卷书会有50片左右的竹简,也就是一卷书是2000多字。

问题3:纸卷书一卷多少字

随着纸或帛的使用,一些经典也用了这样的材料。而形式上,依旧采用卷帘式的阅读方式,用皮绳一捆捆地扎起来存放,然后和阅读简牍一样阅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卷书轴”而没有“翻页书”的原由。

比如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楞严经》全文62000余字,分十卷,也就是一卷是6000余字。

在敦煌有出土的保护佛经的“帙”,这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装帧方式。

问题4:有没有可能杜甫读的新版书呢?

在唐朝的时候,最新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在唐初就开始使用了,历史学家邓广铭认为: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才普遍使用。不过,杜甫老师是否赶上了呢?这就不知道了。

张秀民有《中国印刷史》一书,在《凡例》中介绍:“本书以朝代为次序,论述自唐初贞观至清末宣统一千三百余年的印刷发展史略。”书中介绍,雕版印刷的工艺起自什么朝代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在隋唐,有的资料说是是汉朝,有的说是北齐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也就是杜甫老师出生之前,就开始有雕版印刷了。

问题5:唐朝的“经折装”

刚才说了唐朝的卷轴书,其实当时还有另一种形式——叫“经折装”。类似于我们如今在电视上的清宫剧里面,皇帝看的折叠式奏折。

这种书有几点好处,第一是可以夹入书签,第二是免去了装订和捆绑的工序。而且这个时候也有了翻页书的灵感。

问题6:如果是微雕呢

据说,从商周时期就有微雕作品,如果是微雕的话,一卷书有多少字就不好说了。

小结:

其实,我们真的不用论书的多少,而是看自己的收获。你看庄子就曾经说过: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仅仅凑数意思不大。哈哈。

15位法师联合推荐的人生好书,每一本都值得收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觉悟君的好朋友文度君设计了一个文度问卷“度书三问”,我们邀请了上百位嘉宾分享自己的,过去之书(过去读过最好的书)现在之书(正在读的书)未来之书(目前最期待的书),参与分享嘉宾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评论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学者,但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因为同时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度书三问”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人生三书”。

有15位出家法师分享了自己的“度书三问”,他们是本性禅师、佛慧法师、宏明法师、怀进法师、宽静法师、了意法师、妙华法师、妙熙法师、通如法师、通智法师、心平法师、延参法师、宗舜法师、宗学法师、智维法师。(按拼音排序)觉悟君现将他们的“度书三问”分享给大家。

01、本性禅师:福州开元寺方丈

【过去之书】《瓦尔登湖》与《佛法概要》

《瓦尔登湖》

[美] 亨利·戴维·梭罗 著

潘庆舲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年11月

推荐理由:莫言说: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没有止尽,不肯放下。《礼记》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瓦》之一书,告诉我们物质极简、灵魂丰盈的人生真谛,告诉我们逃离喧嚣、归于素静的生活至理。而这,正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们人类急需的、正缺的,从某个角度说,这也适用我们的僧团。

《佛法概要》

释明旸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08月

推荐理由:《概要》一书,既浅又深,适合爱好佛学的大众看,也适宜佛教界专业人士看。许多时候,许多人是小看了浅显的普及书。其实,书能普及才是好书,也是好书的验证,而且,明旸长老是当代高僧,对当代学佛者的根基比较了解,因此,《概要》一书,对当代学佛者也比较有针对性,是因材施教的好教材。

【现在之书】《清净道论》、《楞严经讲义》、《大唐西域记》、《佛国记》

《清净道论》

觉音尊者 著

叶均居士译

中国佛教研究所

1991年

推荐理由:《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禅法的重要著作。该书作者,是斯里兰卡古代著名论师觉音尊者。本人于斯里兰卡修学时,对本书初学过一段时间,粗涉而已,没有深入,近年一直在不断补课。该书主要讲“戒、定、慧”三学,体系严整,逻辑清晰,对修学南传佛教禅法是本很有指导意义的圣典。

《楞严经讲义》

圆瑛法师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推荐理由:《楞严经》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修学方法,其中,教给我们的五十种摧破阴魔的教法是很特别的东方思维,东方智慧。现在社会,互联网方便,不是社会缺少佛法,而是社会增多魔障。因此,破邪显正、去妄证真,斩断邪知邪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著 辩机 撰

董志翘 译

中华书局

2014年10月

推荐理由:《大唐西域记》是唐玄奘西行求法行旅记,从中,我看到玄奘大师“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大愿心。如今,不少人已经淡忘初心,轻视求法弘法。玄奘大师在行旅记中展现了一种他个人的宽大胸怀与宏阔视野,用今天的话说,即为国际观。由于他的国际观,才让今人有幸看到古代印度佛法的方方面面,包括许多对佛教遗迹、高僧故事的记述。

《佛国记》

(东晋)释法显 撰

章巽校注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6年1月

推荐理由:该记是东晋法显大师作品,讲述他赴印度与斯里兰卡求法的历程。本人曾于斯里兰卡修学四年。“自古羁旅,我何苦哀伤?大江东去,游子日夜长”。当时,该国尚于内战中,比较混乱与贫困,除三宝力量加持外,法显也为我给出了榜样。千年之前,法显以老年之躯冒死来此求法,尚不言苦,尚不怕死,何况我也!

【未来之书】儒家的经典,如《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战国)孟子 著

中华书局

2009年1月

推荐理由:历代的高僧大德,对儒家文化都很重视,并从中吸收精华,我想这也是印度佛教成功中国化的原因之一。我们这代人,在儒家学识的掌握方面,却很缺乏,先天不足。所以我认为,不单本人要补课、需补课,整个佛教界,乃至整个宗教界皆应补课、皆需补课。这是佛教历史的演进脉络之启示,是当代社会发展之需要,更是佛教健康传承之应须。

02、佛慧法师

湖北广水朝阳寺住持

【过去之书】《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陈冠中/杨忆祖/马君美 译

新星出版社

2010年10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让我在以后学习诸部经论的过程中,能够“要从批判心开始,不要轻信一面之词,鼓励逻辑分析,理性思维,有勇气超越思维,阅读、研究,然后思维”。看完这本《见道》,总能让人深思,不管是对自己的人生,还是对佛法的修学,都会有一个反省。

【过去之书】《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

老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6月

推荐理由:不论在任何时代,每个人的生命都只能表现出时代所赋予的浓重剪影。而老舍先生所生活的时代,或是老舍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内心的煎熬,都在透支着老舍的希望,使得他不得不在忧愁中煎熬,甚至于他根本来不及感慨当前的忧愁,因为他不知道明天会以哪种悲伤的方式到来,就像老舍先生本人,也究竟也来不及等到书写完的那一天。

【现在之书】《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黄锦炎 / 沈国正 / 陈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8月

推荐理由:虽然说开始读的时候有些吃力,但后期会越读越上瘾。 在书中,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当中,看似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个性,但终究不可避免的与孤独生活在一起。佛教对个人的孤独是有着精确描述的,但是对于孤独的本质,却冠以了“业力推动轮回”的结果。所以佛教本着对孤独的认知,就对每一个人的生命给予了离苦得乐的意义。

【未来之书】《宗镜录》

《宗镜录》

释延寿 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5年5月

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出于宋太祖建隆年间,既可以说是一本哲学巨著,也可以说是散文大集。清朝的雍正帝曾认为不懂此书的人,实是没有资格学佛的。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而《宗镜录》最令人震撼,也在于此,书中所涵盖的经典有六十余部,律论也不少于三百部。永明延寿将大师将大藏经的重要思想进行总结,并完成了诸宗思想的融合,可谓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03、宏明法师

香港观宗寺方丈

【过去之书】《人文生态学》

《人文生态学》

牛实为 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1月

推荐理由:牛实为教授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人体科学家,他在19世纪30年始接触佛教,并毕生潜心研究佛学。《人文生态学》既从科学角度探讨以人为中心的地球生态系统,又从哲学角度来探讨宇宙生态系统,从而建立起生态学的宏观架构,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以及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重要性,非常值得一读。

【现在之书】《活在时间之外》韩国法顶禅师

《活在时间之外》

[韩]法顶禅师 著

薛舟、徐丽红 译

重庆出版社

2011年8月

推荐理由:数年前已读过韩国法顶禅师的著作《山中花开》,目前在读他的另一本回首出家五十年生活亲自选编的散文集《活在时间之外》。禅师一生独居山林,一边修行一边写作,每年固定几次下山弘法,被誉为当代最具代表韩国修行精神的僧侣。2010年,法顶禅师以七十八岁高龄因病往生,当时曾撰一联敬挽这位从未谋面的法门大德:“无所有之般若法弘传三千界,色即空兮毗卢顶普放大光明”。

【未来之书】《宗教中的理性》

《宗教中的理性》

[美]乔治•桑塔亚纳 著

犹家仲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宗教分析主要是以教为例,希望读过以后,可以用这些分析及其视角来理解其他宗教包括佛教的宗教信仰与理性生活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体会宗教是一种富有人性意义的存在。

04、怀进法师

加拿大法源寺住持

【过去之书】《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印度]龙树菩萨 撰

鸠摩罗什 译

宗教文化出版

2014年4月

推荐理由:龙树菩萨在印度有“第二释迦”能之称,在中国有“八宗共祖”的美誉。《大智度论》涵盖了一切修行法门,统摄六度万行,号称佛教的百科全书。里面还穿插了很多很有耳目一新的公案,内容丰富多彩,极具启发性,无论弘法利生还是作为个人修行的依据,都是非常值得一读。

【现在之书】《弘一大师传》

《弘一大师传》

陈慧剑 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推荐理由:厌世,这个词常常被世俗之人看成是某些宗教徒的极端做法。《弘一大师传》,阅读这本书,你会对厌世一词产生颠倒性的看法,有缘的你一读此书,将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无限的清凉和感叹!

【未来之书】《图解佛教生死书》

《图解佛教生死书》

释心田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年7月

推荐理由:害怕生死、恐惧生死是人们的一种通病。此书是以现化手法诠释佛教生死观的第一本书;如果读者不是佛教徒,也都很适合阅读。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到智者或是勇者的生死观,了解到死亡是生的鞭策;沒有死亡,你我就不会思索生存的意义,也就不会珍惜在世的每一天。

05、宽静法师

澳门佛教总会副会长

【过去之书】《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

释印光 著

张育英校注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3月

推荐理由:这套书收集了印光法师的书信、文稿、法语、颂、赋等资料,可谓集大成者,是研究、学习净土宗非常重要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佛法的正知正见,破除当前流行于部分信众中的不正确见解。

【现在之书】《隋唐佛教史稿》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 著

中华书局

2016年6月

推荐理由:《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20世纪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出版。全书详细叙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义理之撰述、宗派之发展以及佛法之传布等,是一部反映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重要著作。

【未来之书】《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著

商务印书馆

2010年12月

理由:这是一本专门以东西方比较的方式来写的著作,让东西方的文化和哲学思维比较更加直观。大师作品,值得细细品读!

06、了意法师

台湾灵鹫山佛教教团首座

【过去之书】《不只中国文学家》

《不只中国文学家》

依空法师 著

佛光文化

2019年8月

推荐理由:中国文学家与佛家往往是一家亲,但更多添了一点尘世间的淡淡愁忧之美。依空法师是星云大师口中全方位的佛弟子,她是中文系毕业后来成为出家人。这本书虽然谈的是中国文学家,如:苏东坡、王安石、王维、柳宗元、黄庭坚等,却在字里行间里处处可见他们深刻的佛法体悟。透过我们所欣赏的文学家的生命故事,我们对灵性及佛法的需求得到更进一步的确认。

【现在之书】《走在梦想的路上》

《走在梦想的路上》

谢哲青 著

天下文化

2014年10月

推荐理由:谢哲青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家。至今他旅行过八十六个国家。每一个他所旅行过的地方,他的见闻觉知,透过他的文学之手写来,总让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是那样让人心向往之。“原来,世界早有一条属于我的梦想之路。”身为出家僧人的生涯中,因为宗教艺术与交流弘化之需,也遊遍近百个国家,希望也能写一本吸引年轻人的游历。

【未来之书】《减塑生活》

《减塑生活》

威尔·麦卡拉姆 着

王念慈 译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9年9月

推荐理由:人类的每天生活里已离不开塑料制品。你真的认真想过吗?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会比所有的鱼类还多?这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假设分析已经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以避免这一天的加速到来。如何与塑料和平分手,重新为海洋生物找回无塑蓝海,是人类最重要的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减塑生活,落实爱地球的生活主张。

07、妙华法师

上海萧泾古寺住持

【过去之书】《觉海慈航》

《觉海慈航》

战德克 著

浙江省佛教协会结缘出品

1994年

推荐理由:这本书虽然很薄,内容也很简单,但却是我了解佛教所读到的第一本书,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佛教的小白纠正了很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所谓的佛教认知。从此让我不再误解佛教甚至是对佛法错误的解读。让我走上了一条正信解脱之路。

【现在之书】《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推荐理由:今时今日,尤其是在疫情灾难之时,最为需要药师法门,试问人生在世,谁不需要健康?谁不需要长寿?谁不需要富贵?谁不需要平安?谁不需要智慧?再来对于修行之人,谁不需要戒体清净?谁不需要正依圆满?谁不需要资粮具足?谁不需要护法勇猛?谁不需要往生净土?药师法门,上有文殊菩萨启问,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中有历代祖师,如玉琳国师、弘一律师、印光大师等弘扬推荐,下有无数行者践行而满足愿求。

【未来之书】《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

推荐理由:《楞严经》是佛教中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在宗派上,囊括禅净密律。楞严经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依性起修,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十阴魔境界,及其破除之法,让行者在菩提道上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现在寺院中的僧众每日早课都必诵的楞严咒,也是出于本经。

08、妙熙法师

台湾人间福报社社长

【过去之书】《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推荐理由:《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有名的佛教圣典,一般人只要提起《金刚经》就知道佛教,提起佛教就知道有《金刚经》。此经并非着重在理论知识的研究,而是启发人要发心和修持,发掘内心无修无证的般若宝藏,内心的功德无可限量,无与伦比。阅读《金刚经》可领悟一生智慧!

【现在之书】《易经》

《易经》

郑春兴/王建国 编译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7年5月

推荐理由:《易经》是中国上古三大奇书《皇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之一,以符号系统来描述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千百年来,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易经》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未来之书】《星云大师全集》

《星云大师全集 全365册 精装》

星云大师 著

推荐理由:这部全集365册,是星云大师一生九十年岁月中,于时间上,经历了北伐时期、土匪横行、军阀割据,以至抗战、内战、两岸对峙等时期;于地理上,走遍世界五大洲;于人事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贩夫走卒。一生举凡弘法建寺、安僧办道、创办学校、成立协会、养老育幼、救济孤苦、社会服务等,皆尽力而为。阅读《星云大师全集》可学习一代人物!

09、通如法师

湖北黄梅五祖寺知客

【过去之书】《沙与沫》

《沙与沫》

[黎巴嫩]纪伯伦 著

伊宏等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年6月

推荐理由:这是开启我个人思想启蒙的一本书,它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对于高中时期的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让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世界,原来人与社会与世界是这样的关系。在青春期那个迷茫而又面对所谓社会充满无力感的时候,为我注入了一道灵魂。让我明白人虽渺小但绝不卑微,他还可以伟大。

【现在之书】《中国禅宗史》

《中国禅宗史》

释印顺 著

中华书局

2019年8月

推荐理由:了解历史的发展,才能更正确地认知一些事物,在修行中才能更好地做到觉而不迷,通过传承的不易也会让我们更加的懂得珍惜与感恩。像《人类简史》《时间简史》以后也会都去读,这些书会引发我们很多很好的思考。

【未来之书】《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译

推荐理由:这部经典一直在读诵,也将陪伴我一生,是需要我用一生去领悟的经典,《金刚经》可以说是改变整个禅宗发展的一本经典,五祖弘忍大师改《楞伽经》传《金刚经》奠定了东山法门,也就是中国禅的完整开端,六祖亦因《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时至今日《金刚经》已经成为中国禅宗藉以弘扬的一部主要经典,也是佛教中流行最广的一部经典。

10、通智法师

美国佛教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过去之书】《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慧能 编著

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2003年8月

推荐理由:佛门唯一的,由中国人宣说的经典。读完之后,就清楚人之本性为何?为什么众生在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迷惑?此书犹如一把智慧宝剑,可以斩断情丝,开启众生本有般若智慧,让生活质量提高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度。

【现在之书】《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佛教教育基金会印制

推荐理由:主要看看佛陀是如何让迷悟众生开悟的。

【未来之书】《西藏生死书》

《西藏生死书》

[美] 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推荐理由:了解人从去世之后到投生之前,这段常人未知的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未来那段经历不至于迷茫,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准备?

11、心平法师

湖北咸宁大乘禅寺住持

【过去之书】圣严法师的《雪中足迹》

《雪中足迹》

圣严法师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圣严法师一生弘化的伟大事迹,法师自称“风雪中的行脚僧”,一生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这其中的艰辛,在我建寺弘法历程里;每年定期的慈善助学,关爱鳏寡弱势群体等一系列关怀工作中,逐渐感同身受。记得当年我听到法师离世的消息,我像是被重重一击,心都快要碎了。遥望宝岛碧海蓝,谛秀寒梅春俨然。先贤圣迹历历在,代代相传无尽灯!

【现在之书】铃木大拙的《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

[日本] 铃木大拙 著

海南出版社

2016年8月

推荐理由:虽然禅产生于东方,但经由日本当代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西式解说,令读者另辟一蹊径,摆脱我们惯有的中式思维,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从而可以更加全面且深入地探寻。

【未来之书】《禅的心理分析》

《禅与心理分析》

铃木大拙 著

海南出版社

2017年9月

推荐理由:虽然他的书很久之前看过,但还是要陆续通读。因为每一次我会调和佛教其他宗派,如天台止观和华严三昧的思想与之交融行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视野。

【难忘之书】《再见大师》

《再见大师》

梁实秋、许倬云等 著

岳麓书社

2015年6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里面的踽踽独行的陈寅恪先生,是我看到的另一个风雪中的前行者。他没有博士头衔,却是所有学生中的博士的导师。他的学问远超过他的学历,他的人格远超他的学问。起初是因为先生的佛教史而关注,但往后,其风骨之朴素让我无限敬佩,其“诗史互证”也让我开启新的学术之门。

12、延参法师

河北沧州水月禅寺法主和尚

【过去之书】《碧岩录》

《碧岩录》

(宋)雪窦重显法师、圆悟克勤法师 著

东方出版社

2013年12月

推荐理由:本书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是研究宋代禅宗特别是临济宗的重要资料。书中对禅门公案的评唱解说颇便于学人理解禅宗的机缘语句,给宋代文字禅的发展以很大影响。

【现在之书】《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上彊村民 编

中华书局

2014年6月

理由:这个选本不仅分量适中,还注重韵律美,十分便于广大读者研习宋词。

【未来之书】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

理由:本书从论述印度禅学入手,进而论述禅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演变,并考察禅宗形成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传情况和禅法特点。

13、宗舜法师

中国佛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过去之书】《佛教伦理学》

《佛教伦理学》

[英]萨达提沙 著

姚治华、王晓红 译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

推荐理由:在我读过的诸多佛学著作里,值得推荐的非常多,但适合的并不多。我倾向于推荐研究佛教与当代社会方面问题的经典著作首先阅读,如果佛教生死问题都能解决,却解决不了社会问题,那是不可想象的!我曾向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推荐过英籍比丘萨达提沙尊者所著的《佛教伦理学》。佛教伦理学研究,相对于佛教哲学、历史、文献等研究来说,成果数量是有限的。萨达提沙尊者的《佛教伦理学》篇幅很小,内容却非常重要。他的著作也许当初只是为了向西方读者解释介绍佛教伦理理论,但其立论角度、概论表述乃至全书结构,都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更贴近中国读者的佛教伦理学著作。

【现在之书】《以心印心——历代百位名家书<心经>》

《以心印心——历代百位名家书<心经>》

李阳泉、顾鹤鸣 编

中国书店

2018年5月

推荐理由:唐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自贞观二十三年问世以来,历代究竟有多少次抄写,难以估算。由著名学者、出版家李阳泉教授和收藏家顾鹤鸣先生共同收集出版的《以心印心——历代百位名家书<心经>》,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本书所收书作,从唐怀仁集字本、敦煌写经到今人虚云长老、启功先生作品,横跨千年,整整一百位书者,皆是名家。这些珍贵作品,散藏于世界各地,甚至过去都是闻所未闻。

【未来之书】《玄奘》

《玄奘》

马明博 著

中华书局

2019年6月

推荐理由:有关唐三藏法师玄奘的著作已经出版不少,特别是在宗教(佛学)方面的研究著作尤其多,但是,这些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实在太艰深而专业。从读者角度来说,既需要深密细致的研究论著,也需要文艺作品,还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读本。本着对玄奘法师的崇敬,本着对马明博老师的信任,笔者满怀期待阅读这本最新的玄奘法师传记。

14、宗学法师

安徽九华山大觉寺住持

【过去之书】《中国的品格》

《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

推荐理由: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一直是我敬重的师长。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楼先生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详尽阐述了了儒、释、道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主要观点、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现实意义。相信对于全社会各领域读者皆具指导意义。

【现在之书】《中国禅宗通史》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魏道儒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7月

推荐理由:《中国禅宗通史》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揭示了制约禅宗兴衰的政治、经济、民族等因素,并如实还原了导致禅宗衰落的真实历史原因,唯有直面历史,找到根源,才可能解决禅宗未来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未来之书】《禅与艺》

《禅与艺》

如山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年12月

推荐理由:文化、艺术是当代人了解禅、了解佛学、走近佛教的方便法门,《禅与艺》从禅之本意入手,论述了洪州禅要求对人生采取审美关照的态度,泯灭能所,从而使自我与宇宙合为一体,在审美境界里使生命得到解脱与升华。书中倡导的洪州禅美学,是对艺术异化现象的当头棒喝,给出了一条通往艺术真正生命的路径,寻着它,中国古典艺术的传习将不止停留于皮毛,更载其精髓。

15、智维法师

湖北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监院

【过去之书】 林清玄菩提系列

《林清玄菩提十书》

林清玄 著

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推荐理由: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套装,包括《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十种。是林清玄散文集大成者,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

【现在之书】《活在禅中》

《活在禅中》

[日] 有马赖底 著

海南出版社

2014年04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由禅入话,阐述为人处世哲理,劝诫世人看破放下,卸掉肩头包袱,舍弃诸般欲望,清扫心灵污垢,回归清净自我,尽享绚丽人生。全书章节简练,行文深入浅出,语言幽默。

【未来之书】

未来想要读的书很多,主要想读一些比较轻松,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

师父们的“人生三书”对您是否有帮助?

欢迎留言分享!

楞严经

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

把蛲虫蛔虫拣出来,肚皮还没有破。再看看月光童子,在民

一滩水,位的徒弟扔进一英石头,出定以后他前肚千指,然E包

入定变成-裤水让弟子把水里的石头拾出来以后,他再出定是?有

不箱了。心法不可思议啊:而且这不过是外道法而已我们不青题

修这些东西,太费事太费力,造成执著还要走火入魔,还要下地

受报,但也足以帮助我们开开眼界,帮助我们看破放下。所以身

相宛然,亦无伤毁」,没有一块疤。

此名精明流溢形体:也就是我们的心光融化于肉团身。这个心

既可以把外面的坚固固体变成一个虚空,也可以把自己的肉体变成

一个虚空,全在于心的速度。所以宇宙飞船在飞的时候是不是也用

我们的心在飞啊?我们心里有这种执著也是一种力量。圣

斯但精行暂得如是:「精行],于勇猛精进行持中,暂时出现的

这种闪光点,他还没有稳定,功夫稍亏就会退失。非为圣证:再次

强调,这并不能证明你证到什么果,连鬼神都有这样的功夫。不作

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个解释与上面一样,下

面不再重复。

“细节是魔鬼”| 看懂这些细节,你才真正看懂了《误杀》

文/安若兮用温暖的文字,点亮孤独的灵魂

大部分人,看完《误杀》之后,大概都会这样概括这个故事:

中年男人李维杰,因妻子和女儿混乱中将欺凌者官二代素察打死并埋尸,为保护她们逃避法律的制裁,借助电影里的手法成功瞒天过海,最后自首,但尸体藏在哪里影片似乎没有交代。

如果,你看完也是这种感觉,那你可能真的需要好好回忆并推敲一下,那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细节了,因为:

细节是魔鬼,真相往往都藏在被你忽略的地方,这也是编剧与导演的高明之处。

故事背景与角色设定暗藏玄机

《误杀》又名《误杀瞒天记中国版》,翻拍自2015年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关于中印两版《误杀瞒天记》的更多信息,可以在头条APP搜索栏直接搜索“误杀”。

剧情还原度非常高,为了影片过审,并且提高国内观众的接受度与代入感,剧中所有演员全部都是华裔面孔,主演分别为: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秦沛、许文姗(陈冲之女)等,片中无一例外讲的都是普通话。

01.故事背景为何是泰国?

首先,印度与泰国都是宗教信仰非常强烈和普遍的国家,为了高度还原剧情与角色,泰国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近几年《泰囧》、《唐人街探案》、《杀破狼2》、《扫毒》等国产电影,都将泰国作为取景地或者故事背景。

这个东南亚的热带国家,很多中国游客都有过泰国旅游的经历,地域文化上的认知壁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情节、人设与中国国情不符,不适合以国内作背景

影片涉及公开选举,若以国内作背景,明显违背国内观众认知,易引发对剧情合理性的质疑。

关于恶警桑坤的人设与只手遮天滥用私刑的情节,也与依法治国相悖,作为一部翻拍的商业电影,虚构的故事,更是没有必要触碰政治敏感,也不利于过审。

第三,全程普通话与华裔面孔,取景泰国更顺理成章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泰国华人约有850万人,占泰国人口的12%-14%,具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约2000多万,占据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由此数据支撑,无论是华人女性警察局长拉韫、其作为竞选委员的华人丈夫都彭,还是前往泰国投奔亲戚,始终未改国籍的孤儿李维杰及其华子和两个女儿,都让剧情、人设与背景浑然一体,毫无违和感。

02.角色设定有何深意?

影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华人,华人同出一脉,虽然故事背景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观、价值观大多也是相似的。

首先,“大人物”与“小人物”这组二元对立的矛盾

警察局长、竞选委员,拉韫与都彭掌握的财富、权势、资源都令普通人望尘莫及,他们高高在上,可翻云覆雨,可只手遮天。

李维杰一家,市井小人物,经营着一家网络服务的小店,生活几乎就只是柴米油盐,两个女儿膝下承欢,每日为生活奔忙,跟邻里闲谈,过着几乎所有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生活。

大人物硬而锋利,小人物软而易碎,狭路相逢,弱者的逆袭,是一场藏每个在平凡如你我的观众期待中的“大戏”,也让故事充满张力。

其次,两个平行的世界因为青少年“性”与“暴力”折叠相遇

“官二代”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素察,遭遇“穷二代”品学兼优的叛逆女孩李平平,相遇本无错,错在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官二代母亲纵容无度,父亲疏于管教,恃强凌弱品行低劣。

而李平平的自卑,源自因为家境的困窘,父母的普通,青春期的孩子热衷攀比,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父亲认知水平低、不知该怎样与该年龄阶段的女儿有效沟通有关,也致使女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

柔弱的美丽,对强悍的暴力,常常有着致命的吸引。两个平行的家庭,因此有了交点。

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谋杀?

悬疑电影中,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和细节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那些似乎与案件无关的地方,往往才是你参透玄机的命门所在。

01.片首越狱的故事隐喻

片首,李维杰讲了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罪犯模仿《肖申克的救赎》挖通下水道,藏身与装有死去狱友的棺材中成功越狱,谁知棺材被埋,罪犯死在棺材中。

这样一个荒诞的,没有任何悬念的故事放在影片的开头,绝不仅仅是为了搞笑,或者为李维杰模仿电影犯罪埋下线索。

片首那个活人死在棺材里的故事,是整部悬疑电影暗黑风格之下藏着的真相隐喻。

02.安安用叉子划桌子的暗示

安安有用叉子划桌子的习惯吗?并没有,至少在案发之前这种行为从未出现过。

四口之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安安低头一言不发地专心划桌子,观众可能是认为孩子小,在这样的大事面前,心理上承受不太了,需要发泄,才有这种怪异的行为,就很容易忽略过去了。

案发当晚,妻子阿玉将素察埋在旁边墓地里之后,安安站在高处向那里注目过,镜头给过她特写。

这也很容易被观众解读为是小孩子的好奇,以及为后续她向拉韫吐露实情做铺垫,其实另有暗示,或许是她听到了素察挣扎着划棺材盖的声音,才用叉子划桌子。

03.棺盖内侧的血迹与划痕隐藏真相

在拉韫与都彭,警察与围观群众,甚至阿玉、平平和安安都以为真相马上就要水落石出的时候,棺盖被打开,麻袋里装着那头被恶警桑坤打死的羊,到这里,剧情峰回路转,再无证据证明李维杰一家人有罪。

但有一处细节你可曾注意,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插入了一段回忆的情节:李维杰呆坐在地上,一口打开的棺材里躺着死去的素察,而棺盖内侧的血迹与划痕赫然在目,镜头却只是浮光掠影一扫而过。

这一扫而过的血迹与划痕,就是素察并非在冲突中当场死亡的铁证,因为素察当时没有流血。

至于素察尸体埋在哪里,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在桑坤打死羊之前,李维杰接了一个铺设网线的活儿,地上有一个大坑,他还蹲下扯了扯地上线缆,素察就被藏在这个坑里。

影片之所以叫《误杀》,其实是将错就错造成的谋杀,并非是因正当防卫而失手将素察杀害。

所以,李维杰最后去自首也合情合理,而且,阿玉和平平也去自首了,却只给李维杰定了罪,自然也暗含着谋杀的真相。

悬疑电影最难的地方,在于要跟观众的智商进行暗中的较量和竞赛,既不能太过烧脑令观众完全看不懂,那样就无法用环环相扣的紧张剧情牢牢控制观众的情绪与注意力,也不能太过浅显和简单,那样观众会怀疑编剧的智商,毫不留情地给出差评。

最好的尺度就是剧情稍微比观众的节奏快那么一点,聪明一点的观众偶尔能猜到接下来发生什么,参透编剧心思的巧妙,为自己解对了题而产生满足感,未能立即明白的地方,串联起前后的线索,反复咂摸,也余味悠长。

3次寺庙布施与羊的多次出现,有何寓意?

01、取景泰国,怎么能少了寺院元素呢?但你有发现李维杰的三次跪拜布施究竟有何寓意?

第一次,日常布施,为家人祈福,纯粹的生活习惯,也侧面映射了李维杰善良小人物的人设。

那时候,他心中无愧,面色安详,寺院的僧侣接受了他的布施,并将手置于他的头顶,为他祈福。

第二次,负罪布施,实为赎罪。

李维杰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要对另一个人的死瞒天过海,尽管他安慰说“我们才是受害者”,可他心里明白,他们一家人不是无辜的,所以他心神不宁,面带阴晦。

僧侣没有接受他的布施,暗示他的罪过,靠布施无法救赎。

第三次,迷途知返,自承其罪

善恶殊途,全在一念之间,恶已铸成,积重难返,救赎无法从外界获得,真正的救赎需要荡涤心灵,需要把藏着的“恶”昭告天下,才能重获光明。

也是在这里,拉韫与都彭夫妇,卸下他们的铠甲,以柔软的为人父母者示人,与李维杰达成了和解。

然后,李维杰向警方和公众认罪,尘归尘、土归土,正义得到了伸张,世人得到了真相,善良的人得到了惩罚,也得到了内心的救赎。

02.那么,《误杀》出现了那么多次“羊”到底意欲何为?

首先,影片的英文名为「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是没有牧人的羊,片命中本身就含有羊,所以多次出现羊的意象完全情理之中。

第二,佛教中,羊常用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间法与修行,只一味放任“贪、嗔、痴”三毒。在片中,素察无疑就是这样一头羊,放任自己欲望与贪念,伤害平平,将李家引向痛苦的深渊,坏人有此下场实属罪有应得。

第三,在《楞严经》中,佛陀开示: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剧中桑坤杀了羊,李维杰杀了人,然后偷梁换柱,让羊成了“戴罪的羔羊”,不是轮回,胜似轮回。

第四,“没有牧人的羊”,注定是群没有主见的“乌合之众”,在李维杰案件的推动之下,公众爆发了大规模的,局面失控。

乌合之众太易受舆论的引导,并常常具有摧枯拉朽的破坏力。

第五,《误杀》电影主题曲取名《亡羊》,由萧敬腾演唱,王牌音乐制作人钟兴民与著名词人楼南蔚为电影量身定制。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李维杰虽画地为牢,积重难返,但在最后幡然醒悟,重回正途,何尝不是对良知的修补?

写在最后:

当家人受到伤害,生存安全感被撼动,不管出于本能,还是出于亲情,我们都会挺身而出,但不违背人性与良知,不触犯法律的底线,或许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救赎。

END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