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罗浮山道观(罗浮山道观排名)

时间:2024-01-17 09:28:04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民族名医像:鲍 姑

作品由谭凤环创作,薛永年题款,李俊峰提供。

罗浮山是蓬莱仙岛中的一个小岛。据说,浮山随着风浪从东海漂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而为一,因此命名为罗浮山。罗浮山素有仙境的美誉,山上有一个冲虚道观,道观中有葛仙祠。与大殿内其他神像龛不同,葛仙祠中还供奉着一位女子的塑像。在中国历史上鲜有女性得到如此受尊重的地位,这个人是谁?她与葛洪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鹣鲽情深

这位端庄秀美、神态安然的女子,就是东晋名医葛洪的发妻鲍姑。

鲍姑(约309—363),名潜光,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她出生于一个官吏及道士之家,其父鲍靓(亦名静),字太玄,曾师从真人阴长生学习炼丹术,道学水平较高,且兼通天文地理、河图洛书。鲍靓曾多次被朝廷征召,官至黄门侍郎,后来出任南海太守。鲍姑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道教、炼丹、医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鲍靓在南海期间,结识了同样笃信道教的葛洪。他十分看重葛洪的才识和品性,便将鲍姑许配与他。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炼丹术家。鲍姑与葛同道合,夫唱妇随,这对神仙眷侣在罗浮山隐居清修,过着恬淡悠闲的逍遥日子。他们常常一起在山上辨药、采药,共同研习医术,为百姓治病,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医界伉俪,鹣鲽情深”的佳话。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鲍姑并没有局限于厅室之间,广东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的崇山峻岭、溪涧湖畔之间都留下了她采药的身影。清代王言在《西华仙箓》中记载:“萍花溪相传洪崖先生炼丹地,尝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所自来,问之曰:吾鲍姑也。忽不见。”其中,“萍”指的是中药浮萍,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之症。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鲍姑头戴斗笠,身背药篓,爬上云雾缭绕的高山,步入人迹罕至的萍花溪畔采药的景象。古代医门大都是男性的世界,鲍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医者”的伟大与神圣。

鲍仙姑与艾灸

鲍姑医术精湛,尤擅灸法。所谓灸法是中国古代先民首创的一种物理疗法。鲍姑为了治疗当地患者的赘瘤和赘疣等难治疾病,认真总结了前人的治疗经验,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作灸材,制成艾绒条,取一点用火点燃,熏于人身,赘疣便全部脱落,这一事迹至今仍可见于地方县志、碑记文献中。如《南海县志》记载,鲍姑用“约冈天产值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也许是受到妻子的影响,葛洪对灸法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对于百姓而言,艾草易得,灸法易学,这种简单、方便、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大力推广。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109个针灸医方,其中有90余条是灸方,尤其对施灸部位、灸用壮数、注意事项等论述十分详细,使针灸医学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这些很可能得益于鲍姑在灸法上的经验总结。葛洪和鲍姑还改进了传统艾灸的方式,首创隔物灸疗,包括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减少艾灸给患者带来的直接创伤。这些灸法奠定了艾灸学的雏形,一直影响至今。

医迹颂传

由于鲍姑的事迹广泛流传,民间更是把她列入神仙行列,称她为“鲍仙姑”“女仙”,她所用之艾也被称为“神艾”。相传鲍姑升仙后,常常化身为凡人到世间游历,行踪不定,如遇有缘之人即施以援手,事了则翩然遁去。

据野史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一个叫崔炜的人,早年家境不错,但因他不善于治理家业,又性情豁达,很崇尚豪士侠客,没过几年,他家的财产全都用光,只好经常住在寺庙里。当时正是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广东百姓都在庙里陈设珍肴异馔,在开元寺中也有许多人唱戏,崔炜也去看热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一位要饭的老妇人跌倒后不慎打破了别人的酒瓮,因为无钱赔偿而正遭受着殴打。崔炜看到后,非常同情她,就脱下自己的衣服抵偿酒瓮钱。事毕,老妇人竟没有感谢他便悄然离去。

几天后,崔炜在路上又遇到老妇人,她说:“谢谢你为我解围,我擅长用灸法治疗赘疣,现在给你一些越岗山产的艾叶。以后如果遇到患有赘疣者,你只需要点燃一根,灸一炷后,不仅赘疣会消失,而且还能美容皮肤。”崔炜高兴地接受了。数日之后,崔炜游玩海光寺,遇到了一个耳部患有赘疣的老和尚。崔炜便用老妇人传授的方法为他治疗,果然效果显著。后来崔炜用艾草先后灸治了富商、神龙,一路上遇仙历险,最终成家立业,衣食无忧。

他在机缘巧合中得知,那位送艾草的老妇人正是鲍姑,乃东晋鲍靓之女,葛洪之妻,一生在岭南一带行医救人。崔炜闻言,遂生求道之心,于是散尽万贯家财,携妻室至罗浮山寻访鲍仙姑去了。这段奇幻绝伦的传说背后,充分体现了鲍姑灸术的流传广泛及疗效显著,以及后人竞相追求的情景。

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用医术惠泽苍生,行医济世名震岭南,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针灸学体系,值得赞赏传颂。(李敏中国中医科学院 赵歆 甄雪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抗战前惠州罗浮山的道士老照片,清雅仙韵,也登门拜访求教

客名君按:惠州素来是景色绝美的风水盛境,半城山色半城湖,连苏东坡都流连忘返,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近期客名君在整理书稿的时候,忽然想了解一下惠州的道士,因为小时候看小人书,一讲到道教或苏东坡的故事,往往提到罗浮山,如今很自然地联想起来。客家地区的宗教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出了不少传奇的宗师级人物,比如禅宗、武学的一些门派等等,客名君之后会逐步写来。遗憾的是,惠州经历抗战期间日军三次大规模烧杀抢掠,加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浩劫,这样的人物和遗迹,渐行渐远渐湮灭。下面就用几张老照片和几个老故事片段,感受一下。

惠州古称“岭东雄郡”,历史悠久、山水兼备、人杰地灵,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置史、1000多年的建城史。

惠州的道教由来已久。道教源于巫术和方术,它的信仰宗旨是追求长生,看重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修炼,可脱胎换骨,不必等死后就可成仙,这与其他宗教不同。历代《罗浮山志》有大量关于仙人、仙境和修仙的记载。秦代方士安期生在罗浮山修炼,服食十二节菖蒲成仙。《集仙集》载:“安期生与神女会玄丘,酣玄碧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自安期生飞仙之后,罗浮山就成了秦汉之际四方术士梦寐以求的寻仙、修仙的圣地,故安期生被后人尊为罗浮道教祖庭的开山始祖。这里的道士,一直是历朝皇帝的养生和从政的顾问。

▼摄于初年的惠州罗浮山葛洪衣冠冢。

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士、炼丹家、医学家葛洪,生于安徽丹阳。葛洪被尊为岭南道教宗师、岭南医学开山始祖等。葛洪一生前后两次不远千里,移居岭南,栖隐罗浮山,并在罗浮山修道终老。第一次是因为战败,他意识到:“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转而热衷仙道,并与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成婚,两人结成神仙眷侣,精究医药,为百姓治病。(参见客名君写的文章:朱拉伊 | 屠呦呦又放大招,而这位梅州人在家乡深耕十余年,把青蒿素做成了“中国名片”;何大一 | 创造“鸡尾酒疗法”并把专利1元钱转给祖国的艾滋病克星,怎么看新冠肺炎的治疗?【葛洪在何大一的祖籍地新余也炼过丹】)

葛洪说罗浮山:“篱陌之间,顾眄皆药。”这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给了环境基础。而鲍姑擅长灸法,葛洪撰写于此期间的重要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就收录了大量灸方。正是这本书的启发,让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救治了世界上无数被疟疾等病威胁的人们。

罗浮山丹灶炉▼

唐朝崇道,罗浮山的两个著名道士,邓元起和轩辕集,曾被皇帝委以重任。邓元起在唐武帝的诏令下参与灭佛,下场很惨。轩辕集吸取了他的教训,比较谨慎,他先后两次被皇帝诏见问道,名动京师,慕名与之交往的文人墨客不少,在 《全唐诗》中就保存了皮日休、贯休、李洞、陆龟蒙、齐己、虚中等人与其酬唱的诗作。轩辕集百余岁颜色不衰,据说病者求医,他用布拭之应手而愈,时人称其为“轩辕先生”。

罗浮山黄龙观▼

南汉后期,因后主刘鋠过于崇拜道教,朝廷大臣女官皆着道冠,凡重大国事皆决于宦官玉清宫使龚澄枢和女侍中卢琼仙诸道士,后来在惠州大兴土木,在建造黄龙观神像的过程中,要求塑像和自己及儿子无异,不像则杀掉工匠,诸如此类,滥杀无辜,很快被宋朝所灭。

▼初年,元妙观未受战火破坏,有道人百余,房舍齐整。

▼时期元妙观近景,现在惠城区遗留的一些宗祠,建筑风格相似。

▼罗浮山的道观里的道士们。皆是眉目舒朗,青袍裹身,发髻锁发,颇具风雅清韵,是真正的修行之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罗浮山至今仍保留多处葛洪的遗迹,如稚川丹灶、洗药池、长生井等,据说这些都是他当年炼制丹药的配套设备。另外还有衣冠冢、双燕亭、遗履轩、蝴蝶洞等多处纪念性胜迹,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

▼摄于1926年的《宋苏文忠公惠州画像》。当年苏东坡到了冲虚观,看了葛洪的炼丹遗址,并为葛洪留下来的丹炉题了“稚川丹灶”四个字。

苏东坡一生对道教颇为钟情,他对罗浮山也十分钟情。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历遭贬谪,被徙来徙去。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年近50的苏轼在《送沈逵赴广南》一诗中写道:“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其后在绍圣元年,近花甲之年的苏轼被贬到惠州,接着一贬再贬,被“流放”儋州,备受摧残。

正是道家顺应自然、超然物外的思想在支撑着他,让他直面现实,自我调节,寻求精神解脱。“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家思想无疑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让他乐观旷达,对生活报之以歌。他那首定风波,令人盛赞。“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世纪30年代的龙门地派温泉,图中左二是前来考察的著名地理学家姚文光。

一般有温泉的地方,矿物质丰富,并常有一种硫磺味吧,这可能说明了道士们养生和炼丹的物质条件丰富。另外,据说《道书》贵逆水,而东江是由东往西流,这在“无水不东流”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故《广东新语》云:“或以为无水不流东,此水乃自龙川县夹城十里西流。《道书》最贵逆水,此罗浮所以为仙源。”

▼1936年,与罗浮山道士合影。虽然照片很模糊,但是道长的一双慧目,颇有一种奇相。

1925年10至11月,时任黄埔军校校长、东征军总指挥的来到惠州罗浮山。最初访问的是冲虚古观,但冲虚观的道长对他说:"道家讲究人与灵的配合,跟冲虚观相比,酥醪观的灵气更适合你。"

▼拜访过的罗浮山冲虚观,楼宇飞檐,非常好看。

蒋按冲虚观的道长所荐,拜访了酥醪观,跟那里的仰度道长促膝长谈了一整晚,并抽了一支签。道长的解读只有八个字,似乎预示了蒋的一生,但是道长当时并不泄露天机……

(以下略)

推荐阅读:

讲古 | 出了邓仲元、廖仲恺、叶挺的惠州,一百年前是怎样的?

客家人,你心中的“一条大河”是哪条河?

讲古 | 100多年前河源的一位客家人,临刑前奸细让牧师拍下照片

让几十个元帅级将军终生感念的“众将之将”邓铿是怎样带部下的?

朱拉伊 | 这位梅州人在家乡深耕十余年,把青蒿素做成了中国名片

图片讲古 | 90年前,一位年轻的丰顺县长救了三个传教士

关注公号ID:HAKKAHALL

进入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的“索引”

可按人名或关键词查找浏览客名堂的

全部历史文章

岭南第一仙山罗浮山为——道教的第七大洞天

道书《云笈七签》中记载:“第七罗浮山洞,周迥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道书上所说的这个罗浮山洞便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与增城、龙门两县接壤。罗浮山方圆26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

自秦汉以来,罗浮山便有众多名人大家来此观光旅游、吟诗作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罗浮山也是道教名山,被道家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之所以被大家所推崇,这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她以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闻名。整座罗浮山共有432座山峰,如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飞瀑名泉更达980多处,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等。当然被道家所推崇的修习之所,自然有众多洞天,如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秦汉以来,罗浮山上就不断有炼丹修仙的道士上山结庐修习,所以罗浮山现存有比较多的道家建筑和遗址与传说。酥醪观,就是被称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酥醪洞在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被称为而是洞中的佳境,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左台右亭十壮观。它原为葛洪北庵的旧址,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于时期,酥醪观住持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募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

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的黄龙洞黄龙观,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是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1992年香港道教青松观长侯宝垣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建于东晋年间的冲虚古观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葛洪分别在罗浮山东西北三面增建3庵,往来讲学,著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著作。朱明洞南南庵称都虚,又名玄虚。葛洪逝世后的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改建称祠,诏赐祭祀。714年(唐开元二年)唐明皇遣道士到罗浮山求雨,742年(天宝元年)筑坛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间还下诏循州长官来此祭祀并改祠为观称都虚观,设置10家人看守并安排道士2人专职祭祀。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冲虚古观是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内有护法殿、三清宝殿、吕祖殿、赤松黄仙祠,还有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整座道观的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期间,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

供奉着葛洪和鲍姑的葛仙祠,是为纪念东晋仙道葛洪而建,葛洪从小丧父家境贫穷,但他却自幼好学,四处借书或求教,由于其博览经史百家,十几岁便开始著作《抱朴子外篇》。他拜郑隐为师,得到他的炼丹诸术后于是南下广州在罗浮山炼丹修行,开辟了岭南的道教圣地,在罗浮山创建了东、西、南、北几座庵堂,使劲罗浮山成为道教圣地。

在罗浮山中有一座宽2.9米,高3米的单拱石桥,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呈四方体,这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会仙桥。相传苏东坡到罗浮山游玩,酒后巧遇一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苏东坡听完村姑回敬的打油诗,听出内中含义,知道自己可能遇到神仙。等苏东坡回头去寻找仙姑时,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暴涨的溪水顿时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当自己手无足措之时,正遇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铁拐李见苏东坡被困,便将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

罗浮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罗浮山也向世人展现她那无限的魅力。

岭南第一仙山罗浮山为——道教的第七大洞天

道书《云笈七签》中记载:“第七罗浮山洞,周迥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道书上所说的这个罗浮山洞便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与增城、龙门两县接壤。罗浮山方圆26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

自秦汉以来,罗浮山便有众多名人大家来此观光旅游、吟诗作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罗浮山也是道教名山,被道家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之所以被大家所推崇,这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她以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闻名。整座罗浮山共有432座山峰,如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飞瀑名泉更达980多处,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等。当然被道家所推崇的修习之所,自然有众多洞天,如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秦汉以来,罗浮山上就不断有炼丹修仙的道士上山结庐修习,所以罗浮山现存有比较多的道家建筑和遗址与传说。酥醪观,就是被称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酥醪洞在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被称为而是洞中的佳境,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左台右亭十壮观。它原为葛洪北庵的旧址,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于时期,酥醪观住持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募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

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的黄龙洞黄龙观,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是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1992年香港道教青松观长侯宝垣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建于东晋年间的冲虚古观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葛洪分别在罗浮山东西北三面增建3庵,往来讲学,著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著作。朱明洞南南庵称都虚,又名玄虚。葛洪逝世后的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改建称祠,诏赐祭祀。714年(唐开元二年)唐明皇遣道士到罗浮山求雨,742年(天宝元年)筑坛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间还下诏循州长官来此祭祀并改祠为观称都虚观,设置10家人看守并安排道士2人专职祭祀。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冲虚古观是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内有护法殿、三清宝殿、吕祖殿、赤松黄仙祠,还有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整座道观的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期间,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

供奉着葛洪和鲍姑的葛仙祠,是为纪念东晋仙道葛洪而建,葛洪从小丧父家境贫穷,但他却自幼好学,四处借书或求教,由于其博览经史百家,十几岁便开始著作《抱朴子外篇》。他拜郑隐为师,得到他的炼丹诸术后于是南下广州在罗浮山炼丹修行,开辟了岭南的道教圣地,在罗浮山创建了东、西、南、北几座庵堂,使劲罗浮山成为道教圣地。

在罗浮山中有一座宽2.9米,高3米的单拱石桥,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呈四方体,这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会仙桥。相传苏东坡到罗浮山游玩,酒后巧遇一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苏东坡听完村姑回敬的打油诗,听出内中含义,知道自己可能遇到神仙。等苏东坡回头去寻找仙姑时,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暴涨的溪水顿时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当自己手无足措之时,正遇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铁拐李见苏东坡被困,便将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

罗浮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罗浮山也向世人展现她那无限的魅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