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李正一(李正一简介)

时间:2024-01-20 09:10:38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李正一离任平安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4日讯 近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李正一离任平安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A类011557;Y类017336)。

李正一历任上海长量基金销售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基金研究岗、大泰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研究岗、上海苍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岗。2017年5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平安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A成立于2021年5月7日,平安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Y成立于2022年11月16日,截至2023年4月26日,其今年来收益率分别为3.22%、3.31%,成立来收益率分别为4.40%、2.99%,累计净值分别为1.0440元、1.0452元。

她是中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乃至学科体系建设的领军人物,她是李正一

李正一

李正一,1929年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乃至学科体系建设的领军人物。她在构建中国古典舞的体系时,自始至终所强调的就是要树立起“以民族为主体”的观念,建立民族的、舞蹈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竭尽全力推动“中国古典舞”走向未来。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011期,内容有删改。

“鲐背华发新,候鸟梦梓牵。古舞化今韵,执守定盘星。”93岁高龄的李正—先生精神矍铄,虽有腿疾却依然克尽厥职,严守着中国古典舞的真义。她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担任繁重的艺术管理工作,但从未脱离舞蹈教学实践,一直为建立中国民族舞蹈教学训练体系,开辟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之路殚精竭虑。感佩老先生的艺术创造力,她那心灵情态的自由与在艺术田野的驰骋,中国舞坛至今唯其马首是瞻!

——金浩,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李正一小传

李正一,女,1929年2月28日出生,辽宁丹东人。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始人之一、中国舞蹈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现为北京舞蹈学院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2003年成立李正一工作室。

1945年开始,李正一相继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戏剧音乐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员组长;1951一1952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学习;曾担任歌剧《白毛女》《赤叶河》女主角,参加舞剧《和平鸽》的排练演出。

青年时期的李正一

1954年起,李正一历任北京舞蹈学校教师、教研组长、民族舞剧科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科主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她还主编了《中国古典舞分类教材》《1一4年级中国古典舞教材和身段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等著作。其中《中国古典舞身韵》获国家教委“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文化部“第三届部属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

20世纪80年代,李正一授课

“身韵”探寻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晋升为大学,业内人士反思过去只找到了传统舞蹈之形貌,并未把攥贯穿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典舞蹈之神韵。鉴于大学课程建设的需要,在李正一和唐满城带领下创建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教研成果,1993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第三届部属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再度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它的成功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即使站在新时代的文化制高点上也能显现出其深远意义。

“身韵”的功绩是将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审美核心引向深远,找到一种从“元素动律”出发运用剥离和整体配合训练的崭新教材教法,找出规律并加以规范,使舞蹈动作成为抽象化的情感符号,这样既能把握从形到韵的主旨,又能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和变化万千的教学效果。

“身韵”创建人李正一(中)、唐满城(右)与金浩(左)

李正一在那一时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她以深刻的文化自觉、会通的学术视野不懈地追寻着中国古典舞,在“身韵”方面有卓越建树,为推动中国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她高屋建瓴地从民族美学高度出发,对身韵教材进行全新的探寻,使“身韵”在戏曲、武术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独立性的舞蹈本体语言,并加强了民族舞蹈特性,使其训练被纳入民族审美的范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舞的状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回首往事,当中国古典舞在艺术实践上进退维谷之时,“身韵”的出现使古典舞得以重生,成功挣脱了文化失语症的窘境,因此“身韵”学说的成立足显创建者的胆识与智慧。李正一常年进行“身韵”实践研究,却从不把“身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视为提升中国古典舞训练水平的关键性步骤,通过“身韵”的内容来把握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特质,让它具体呈现在形体运动规律上,并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基础能力、舞姿造型、技术技巧相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彻底改变基本功训练游离于民族审美之外的纯功能状态,成为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新舞蹈样式。

2011年9月17日,李正一主持“身韵”课题汇报

由此,李正一在面对浩繁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时,提出了必须遵循民族性、舞蹈性和科学性的教材整理原则。李正一说:“‘身韵’是一扇通向传统的门,它告诉你如何认识传统。”她弘扬传统、开阔视野、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学术风范,对后学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学生眼中的李正一

黄嘉敏

曾任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在我看来,李老师在教育中始终重视对学生“情和爱”的培养,她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舞蹈教育不能只看重技术技巧的提升,而忽略学生的情操和文化修养,否则只能培养一些有技巧的舞者,而不利于他们达到事业和人生双赢的高峰。细细回想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始终记得她对学生充满真情,充满厚爱,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着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其中许多令人感怀的瞬间依旧历历在目。

1985年的冬季,我在怀孕8个月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妊娠期贫血。当时我居住在北京的一个拥挤狭小、环境条件很差的大杂院里。在一个滴水成冰的清晨,我突然听到院门外有人叫我的名字,开门一看竟然是李老师!作为院长,她除了千头万绪的行政工作外,还有大量教学和教改的任务。也不知她从何处听到我的情况,大清早在赶往学校开会的途中,亲自上门来看望我,还为我带来了可以补血的红枣和桂圆。那时李老师的髋关节已出现了问题,走路并不十分灵便。可她却执意不让我搀扶送她一程,而是一人转身离去,望着她步履艰难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十分庆幸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遇到像李老师这样的前辈,亦怀念早期与她一起工作的许多美好时光。如今老师已是九十多岁高龄,我渴望能为她庆贺百年寿诞,举杯祝福恩师寿比南山,期盼与老师共同陶醉在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清幽与美好中。

1987年3月,李正一(前中)、黄嘉敏(右前) 与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教材编写组成员

李馨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黄翎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高级讲师

作为中年教师,我们似乎是“正当年”,又似乎还是“小学生”。在李正一教授面前,我们永远无法褪去青涩与迷茫,又似乎在一次次求索解惑之后,从事业目标、教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些许进步。李老师以不知疲倦的探索、求真的脚步,通过提出一个个课题,引导我们进行研究、实践与探索,碰撞思维,校正方法,把她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建设”的蓝图逐渐展示在我们面前,通过不愠不火、润物无声的教诲,启迪我们重学术、谙教学的思维。回想这几年的“修炼”,深感一名中国古典舞教学实践者教研能力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长,须得在“思、研、行”的循环往复中,才能得到提升。

2017年,李正一给黄翎、李馨纠正动作

苏娅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每当想起李正一先生,眼前便浮现出一幕幕应接不暇的场景:李老师认真教研的样子;九十岁高龄的她依然思考不断的样子;她与我们一起从最细微的教学步骤开始研究、探讨的样子……虽然她已经不在课堂与教学的实践一线,但是始终心系课堂与教学的她,让作为后起之辈的我们常常深感钦佩。李老师“以身示范”地告诉我们不仅要努力将先生所教内容照着模样“学下来”,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反复思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当我们由学生步入教师身份、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李老师不仅与身处一线教学的年轻教师们一同反复研磨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反馈探求新知,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与教室之外,她会带着这些新的问题与认识,努力从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不断翻新,不怕试错……让我每当疲倦或出现畏难情绪之时,心中不禁突生一种莫名的动力与敬畏之心,激励着我继续坚持下去,只为不负前辈所托,不负自己心中那永远难以割舍的“古典”梦。

李正一

李正一遍尝百草,言传身教,以研带教,站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探寻“龙飞凤舞”的神韵。她在教育中重视对学生“情和爱”的培养,唯此才能真正领悟“情”;她回归本真,遵循传统,让每一个律动都是一个生命符号;她谦逊而高雅,犹水之就下,泽被万物而动情之……李正一深晓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必须找到那根触摸和弹拨人们的心灵之弦,多年来,她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以传统韵律研究身法,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让中国古典舞成为有灵魂的艺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