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琋(琋字取名的寓意)

时间:2024-01-26 08:07:37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宝宝起名,和“兮”同音的字,寓意大气,不落凡尘,一派清雅之格

给宝宝起名,和“兮 ”同音的字,寓意大气,不落凡尘,一派清雅之格

1、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做人名比如巧笑倩兮,形容女子美、迷人。用作人名意指女子美丽、迷人、温柔贤惠之义;是《楚辞》中最常见的一个语气词,也可用作人名,来凸显整个名字的音律感,将兮字放到人名中,也能体现出整个名字的古风古韵感。

男孩名:慕兮、斯兮、佳兮、简兮、墨兮、潇兮

女孩名:漫兮、云兮、兮若、兮妤、月兮、兮仪

2、西

本义是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用作人名意指大方、安泰、尊贵、权威之义;意指福泰康宁、优雅柔和。

男孩名:西诤、西菘、谷西、西炫、西沅、俞西

女孩名:茼西、西诺、璎西、瑾西、西华、西瑞

3、昔

本义指的是干肉,引申为以前,从前等含义。作人名寓指温柔敦厚,端庄漂亮,玉洁冰清。寓意性格直率,阳光待人,外向活泼,处事有能力。

男孩名:昔峻、昔威、昔亭、昱昔、昔南、昔佑

女孩名:昔诺、昔菲、乐昔、芮昔、昔玉、夙昔

4、希

本意为盼望,希望;稀疏,迎合,稀少。用作人名意指希世之才、前程似锦、温文尔雅、朝气蓬勃。代表的是希望,放在人名中,不仅能够整个名字的音律美,也能很好地表达出期望和祝福。

男孩名:希尧、希宁、元希、润希、希诚、希霆

女孩名:文希、云希、雯希、梦希、希言、羽希

5、茜

本意指大红色、鲜明、鲜艳、绚丽。意指明艳动人、美若天仙、珠光宝气。用作人名意指美丽、美女、尊贵之义。寓意为人利索干脆,聪明灵秀,一生运程极好,享尽人间之福。这个字一般是女孩起名常用字。

女孩名:乔茜、如茜、茜瑜、旻茜、茜尔、茜蕾

6、惜

引申指爱,重视,舍不得,珍惜,爱惜等含义。用作人名意指作人名寓指怜香惜玉,温柔体贴,落落大方。

男孩名:惜年、韦惜、惜鸿、禹惜、惜博、惜墨

女孩名:惜蕊、惜柔、惜玥、苒惜、惜时、亩惜

7、溪

引申指的是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作人名寓指温柔善良,聪明睿智,才高气清。

男孩名:宇溪、溪清、溪亭、泊溪、泊溪、溪尧

女孩名:溪柠、溪恬、沫溪、芊溪、路溪、溪白

8、晰

本意为清楚,明白。作人名寓指荣耀至上,神采奕奕,吉祥如意。寓意聪明好动,重义轻财,喜助他人,钱财富有,一生荣华。

男孩名:晰程、晰严、哲晰、策晰、川晰、景晰

女孩名:晰月、清晰、筠晰、晰然、白晰、暮晰

9、栖

本意是鸟类停留、歇宿。泛指停留,居住。用作人名意指安稳踏实、自立、从容之义;

男孩名:跃栖、铖栖、栖榕、栖兴、栖霁、栖闰

女孩名:雅栖、星栖、语栖、艾栖、岚栖、悦栖

10、熙

有着太阳的寓意,用在名字中则象征着光明就在不远的将来。意指发达昌盛,光明磊落,乐观向上,前途光明,幸福和顺之义。寓指一生吉祥幸福,顺遂如意,有锦绣前程。和乐吉祥,温柔美好。

男孩名:熙志、熙翔、龚熙、或熙、向熙、熙宇

女孩名:熙然、芸熙、茵熙、熙文、熙贝、妍熙

11、琋

本义是一种水域名称,用作人名的引申义就有纯净高远之意,用作人名寓意有生机、活跃、善良、希望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男孩名:琋彦、烁琋、琋苒、琋翎、琋凡、璞琋

女孩名:琋彤、璎琋、茼琋、萦琋、琋娅、琋婵

12、汐

汐字既有水又有落日,水是温润的,落日是温暖的,所以汐字用在姓名里便是期望小孩称为一个温润如水、温暖如阳、正经大方、仁慈温顺、洁净朴实的人。它代表着温顺仁慈、前途宽广的意义,

男孩名:炫汐、汐铎、汐颉、汐谨、汐牧、柏汐

女孩名:语汐、晨汐、汐朵、颖汐、汐雅、汐萱

13、皙

本意指白皙的皮肤。用作人名意指希望、吉祥、希冀、理想之义;

男孩名:皙珩、皙骁、皙汶、皙辰、皙蕴、皙简

女孩名:皙霜、皙萌、皙尔、皙若、皙舒、皙然

14、熹

解释为明亮、熹微、炽热、光明意指豪迈不羁、光明磊落、前程似锦。寓意光明磊落、热情坦荡、前程似锦

男孩名:千熹、梓熹、仲熹、韵熹、立熹、丞熹

女孩名:楚熹、熹蔚、昭熹、熹玥、南熹、熹微

15、蹊

出自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字本意为小路的意思,用作人名寓意前途远大,为政正直的意思。

男孩名:恩蹊、径蹊、成蹊、路蹊、言蹊、晟蹊

虎宝宝起名不要错过32个王字旁的字

【珞】唯珞 珞林 珞礼 珞楚 珞卿

【瑞】瑞谦 瑞修 以瑞 瑞牧 瑞之

【珝】宸珝 珝玥 珝现 诗珝 景珝

【现】现聪 现舟 现悠 现雅 现霖

【瑶】欣瑶 益瑶 敬瑶 乐瑶 涵瑶

【琛】祎琛 晋琛 堇琛 珈琛 烁琛

【珩】希珩 展珩 珩宥 珩涣 珩昱

【玮】玮铄 鸣玮 奕玮 玮岸 玮晨

【珈】芮珈 珈博 珈伦 珈蕙 珈骏

【珂】珂苒 珂若 珂月 珂婧 娅珂

【玲】熙玲 绍玲 玲岚 玲冉 玲宣

【珊】锦珊 尹珊 岚珊 弈珊 月珊

【珣】珣芋 珣峭 珣启 珣柠 锦珣

【珲】珲卓 以珲 浩珲 珲宣 听珲

【琬】琬琪 琬琰 菲琬 珈琬 琬屿

【琂】琂焕 琂卿 琂嘉 琂如 卓琂

【琰】琰俊 琰凯 政琰 琰奕 钦琰

【瑄】瑄禾 家瑄 瑄墨 瑄予 楷瑄

【璋】璋岩 璋萧 璋弦 思璋 艾璋

【璐】璐涛 璐宇 璐庭 璐锦 璐淇

【璟】璟江 璟楠 林璟 璟萧 璟彦

【玙】敬玙 玙谦 星玙 智玙 玙楚

【琪】芯琪 乐琪 云琪 琪礼 琪泽

【琋】琋顾 予琋 家琋 哲琋 安琋

【瑜】林瑜 瑜溪 瑜昭 瑜铭 瑜寻

【瑾】瑾维 瑾夏 瑾萧 瑾鸿 瑾渊

【玥】玥其 玥清 玥硕 玥彦 恩玥

【瑭】瑭宇 瑭悦 瑭萱 瑭彦 瑾瑭

【玖】溪玖 玖格 玖泽 玖函 玖潼

【珃】晴珃 兮珃 月珃 悦珃 梦珃

【玹】佑玹 玹棋 玹潇 玹冉 玹淇

【珵】妍珵 珵洛 珵希 珵禹 珵今

佛教通史 093-十八不共法\u0026十四无记

【感谢】

该文章源自整理喜马拉雅音频,闲者知无涯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

感谢 【安端】 的引领和指点!感谢 STONE、芦苇、厚朴、李润、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师兄、双林居士、生显、幸运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凉好个秋、小占、质多医伽阿羯罗多的帮助与支持!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8-3-30

佛教通史-闲者知无涯

上一节课讲了,佛陀具有与一切众生不共的殊胜智慧,叫:十八不共法。分为四类,叫做:十力、四无畏、三念住与大悲,加起来是十八个。

十力是指十种智慧力,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静虑解脱智力……一共十种,这里就不细解释了。(注:十力分别为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根上下智力、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偏趣行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四无畏稍微解释一下。第二类,叫:四无畏。四无畏又叫:四无所畏——就是佛陀说法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四种无畏之相: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这个可以展开一下。

第一个,所谓一切智无畏,就是说,我已得正觉、得安稳而无所屈服,故无所惧。

第二个,是漏尽无畏,是说,我诸漏已尽,已得解脱,所以不畏怖外难。

第三个,说障法无畏,是指,我已能真正显示一切障碍涅槃之法而不畏怖任何非难。

第四个,说尽苦道无畏,是说,我已能宣说真正的出离之道,所以无所畏惧。

这是十八不共法的第二类——四无畏。

第三类,叫:三念住——就是关于佛说以后,听众是信受奉行了,还是不信受奉行了的三种。

第一念住,对于佛说,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欢喜,安住正念正智——就是听了佛说之后,相信了,那我也不生欢喜。

第二念住,对于佛说,不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忧恼,安住正念正智——我说了法,你听了之后不信,我也不生气。

第三念住,对于佛说,信受奉行与不信受奉行者,心平等,不生欢戚,安住正念正智——就是说,我讲了法之后,你们信不信也好,我都无所谓——安住正念正智。

十八不共法的第四类,是单一的,叫:大悲。大悲,是佛陀的一个别号,又称:大悲心。因为佛陀悲悯一切众生所受的世间种种苦,欲拔救众生令其解脱,这个心就叫“大悲”。而这个“大悲心”,是于一切众生平等而起的,所以,他这个心起心就非常高级,叫:无上无等——这颗大悲心是无上无等的,它超越了一切众生的有限悲心,所以无上无等。

这十八不共法,就显示出佛陀度化众生的智力、能力、慈悲心等等,这一切众生皆不所及,所以叫:十八不共。

十八不共法是小乘阿含部经书记载的。在大乘经教里,十八不共法的内容是不同的,列举的更多,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佛教在印度的开展时期,从历史的视角上看,是分不同的阶段的。以前的佛教学者,主要是大乘的教学者,一般只把印度佛教划分为小乘和大乘两个阶段。但是,现代分期,觉得这个太粗糙了,大致有两种分法,就是:佛教本位立场的三期说和四期说。

所谓三期说,它的主要划分者——就是定“三期说”标准的是太虚大师,他是站在佛教自己的立场上定的,是说:第一个五百年,小显大隐——即,第一个五百年的时候,小乘教显现,大乘教隐现;小乘教显传,大乘教隐传。这个时候,佛在世,显说小乘教法,隐说大乘教法——意思是说,在第一个五百年的时候,佛陀嘴上说的是小乘,但是隐说(也不知道如何隐说?)是大乘教法。

第二个五百年,叫:大盛小衰时期——就是说,第二个五百年的时期,大乘佛教宗教影响力为主了,小乘佛教为从。前面课里说过,在第二个阶段里,是大乘的宗教影响力大于小乘,但是它的规模和人数是不如小乘的。

第三个阶段,是第三个五百年,叫做:密兴显复时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第三个五百年阶段里,密教已经兴起了,显教开始从附于密教。这个密教是指佛教密教,显教是指佛教显教。

这是站在佛教立场上的“三期说”。

“四期说”主要是日本学者建立起来的划分立场,实际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是“四期说”。日本有一个佛教学者叫:龙山章正,他是这么分的:第一期,原始佛教时期,就是刚才说的——佛陀在世以及佛陀入灭后一百余年,这叫:原始佛教时期;第二时期,叫:部派佛教时期,即,小乘分离成部派;第三时期,叫:大乘佛教时期——这一期包括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第四期,叫:密教时期。这其中,就是前课里说的,大乘佛教是有前、后两期的。我们现在研究的时候主要认可的是“四期说”。

在早期的佛教教理里,既然讲到这了,在佛教通史课里就有同学问过,所以这里大概提一下。有个问题大家非常有兴趣,就是“十四无记”。因为印度的修行者可以说哲学思辨性比较强,他们热衷于讨论一些与解脱没有直接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跟宇宙起源、本体论与认识论有关。

“十四无记”——“无记”就是不予回答的意思。“十四无记”是说佛陀对当时修行者,十四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回避,不予回答。

这十四个问题实际上是四类。

第一类,是问“世间常”的,叫做: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或非常?世间非常、非无常?这就四个问题——世间到底和“常”之间的关系,是常?是无常?是常亦无常?是非常、非无常?这是第一类,“十四无记”第一类。

“十四无记”的第二类,是关于“世界的边”的问题,即,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世间亦无边?世间非有边、世间非无边?这些跟“常”是对应的——就是边界的问题,世间地边。

第三类问题,是跟如来死后有关的问题,即,死后“有”的问题——有关“有没有”的问题。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非有?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这是第三类“十四无记”——跟如来死后相关的。

第四类,就是“一”与“异”的问题,或者说“一”与“多”的问题,叫做:命身一?命身异?

这十四个问题分为四类,都是围绕世间与生命提出的——就是十四种立场,修行者各抒己见,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大家讨论这类的问题仍然乐此不疲,不光是当时,当时就沉迷于其中,现在很多修佛者仍然沉迷其中。

佛陀作为无上正等正觉者,对这些问题是有洞见的。无记——不回答,不是说没看法,只是他认为修学者在当下讨论这个问题于解脱没有直接关系,他就采用了怀疑论的方式,不予回答。所以说,现在有好多佛教问题,实际都是跟十四无记相关的,我们不需要讨论。

到现在,已经讲完了佛教的分期——大、小乘的三分期与四分期。那下面要讲一下佛陀的教法,还有佛陀教说的传承问题,或者说,要讲一下一个重要的佛经问题。

在佛陀时代,印度是没有书写交流形式的。佛陀的说教只能依靠人的记忆来传承,加上佛陀弘化四十五年,他随时随地,针对不同的对象,有种种随缘说法,这就是大乘经教早期无法否认的原因——这是因为四十五年,随时随地的情况,他都可以展开说法,所以这个阶段,小显大隐,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离开佛陀的时间越久,那记忆的错误,辗转相传的口头漏失,包括有些论师有意无意的一些改动问题,就会越来越显著,那,这就存在必须把佛陀的教说定下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代付法藏者——摩诃迦叶,就向僧团建议结集佛陀的教说。但是,很多重要的声闻弟子——以舍利弗为首的很多重要的声闻弟子、阿罗汉,他们在佛陀圆寂之前,已经行神通抢先入灭了,剩下已经是为数不是很多多的声闻弟子,如果一旦为数不多的声闻阿罗汉入灭,那佛陀亲教的结集就会非常困难,所以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当务之急。摩诃迦叶就开始建议结集,但是,这里又出了问题,因为以“多闻”著称的阿难他遇到了资格问题。

可以说,阿难在晚年一直随侍佛陀,他又以“多闻”著称,他是最有资格参与结集的。但是,他就遇到了入场券问题,因为阿难烦恼未尽,未成阿罗汉。而其余的四百九十九位丘皆阿罗汉。但是,阿难虽未证得阿罗汉过,前面课里说过啊,阿难是历史上第一位速成阿罗汉,所以只好加行达到,即,加行了之后迅速达到阿罗汉。

摩诃迦叶将阿难排除于结集之外,这应该说是故意的,因为迦叶在很多事情上一直对阿难有看法,虽然,他最后把第二代付法藏者传给阿难了,其实那也是没有办法,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摩诃迦叶对阿难,实际是整个僧团对阿难的非难有几点。

第一点,是因为请佛度女人出家。僧团本来没有女人,佛陀也不同意女性出家,是阿难在三请求,最后佛陀同意了,这一点是引起了整个僧团的不满——阿难请佛度女人出家。

第二点,不问佛小小戒。什么意思呢?迦叶这个人,他是非常注重戒律的,他其实是律宗的老大——他非常注重戒律。但阿难这个人呢,他比较随便,关于戒条里,有一类戒条叫:小小戒。小小戒可以——就是说,犯一点小错误,阿难觉得没有什么,所以他不问佛那种小小戒。这是第二条,整个教团以迦叶为首,认为阿难这个人在戒律方面不是很谨严。

第三点,不请佛久住世间。就是佛陀涅槃之前,实际佛陀也不想涅槃,本欲行神通久住世间,于是三次问阿难,阿难不回答——佛陀就明白了,最后佛陀就入灭了。这件事导致僧团的极大愤怒。当然,这有可能是传说,说:释迦曾经三次欲行神通,但是阿难都不回复。

第四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是说,佛以马阴藏(指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中的:马阴藏相)示众女人。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僧团当时不允许女性出家,有很多女性要出家,于是受到阻止之后就造谣,说佛陀,包括僧团——你们这些出家人实际你们都有性功能障碍,你们都是残疾人。然后,最后阿难就请佛陀要当众出示,证明他没有残疾,这件事情实际有一定的精神羞辱的问题啊。

后面还有一些小的阿难对佛陀不客气的记录,比如说,佛陀索水不予啊……等等等等。其实,这些事情加起来呢就很大了,所以,摩诃迦叶是一直等着这个机会,对阿难进行了严厉的苛责。可以说,迦叶不光代表他自己,是代表还在世的这些阿罗汉。所以,阿难有口难辩,因为这些事儿确实都是他干的,内心羞愤,但是阿难的内心也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因为佛陀已然离世了,回忆起来自己干的这些事情,阿难心里也不舒服。所以阿难就接受了这些批评,离开了结集者。

但是,摩诃迦叶是佛陀指定的付法藏者,他有这个结集的义务,所以,他也给阿难留了一个机会,跟阿难说:你如果精勤加行,能证得阿罗汉果,就仍然可以参与结集。就在这种刺激下,修持最快的一次,一日一夜,阿难即证得阿罗汉,赶到王舍城参加了结集。

阿难赶来以后,摩诃迦叶就率阿罗汉五百众到毗婆罗园的七叶窟,在阿阇世王的护持供养下,在佛灭后第一次于安居处进行了集结。从第二个月起,五百罗汉就在迦叶的主持下,开始了佛教弘传史上最重要的大事——第一次大集结,史称五百集结,又叫:王舍城集结。第一次集结整个时间,南传记载是七个月,北传记载是三个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