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朝圣是什么意思(朝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朝圣)

时间:2023-12-30 20:29:04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印度人为何热衷到中国朝圣?

朝圣简单来说就是朝拜圣像意思,是指一个人去到心目中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地点可以是一些相关领域的重要殿堂,比如一些高等学府,音乐圣地等等。但对于一些宗教信徒来说,这个地点往往具有宗教上的神圣意义,他们的朝圣,更像是一项具有重大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探寻。

这种朝圣活动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比较常见,比如我国冈仁波齐、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就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吸引了很多香客朝圣的脚步。此外不仅是我国的香客,还有很多印度的香客,也纷纷不顾艰辛来到我国朝圣。

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虽然与我国相邻,但前往我国朝圣却并不容易,因为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印度人来朝圣,必须翻越崇山峻岭。然而巍峨的喜马拉雅山,并没有挡住印度香客的热情,每年都有很多印度香客,前往我国朝圣。

这些印度香客,大多是印度教的信徒,也有少部分佛教徒和耆那教的信奉者。人数比例,和印度各宗教的人口比例基本相同。据统计,印度总人口约为13.24亿,90%信仰印度教。所以来我国朝圣的印度人,大部分为印度教香客。不过,佛教徒来我国朝圣还有情可原,毕竟我国拥有佛教神山,但印度教香客,为何也热衷来我国朝圣呢?

这和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以及印度教神话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印度教是印度的本土宗教,是在印度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宗教,是吸收了印度社会各种文化的综合产物。比如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但印度教却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

由此可见,印度教更迎合了印度的本土文化。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以及印度国内的一些名山大河,都被印度教赋予了神秘色彩。最典型的就是恒河,恒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印度的母亲。所以对于恒河的起源,在印度也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相传,恒河曾是一条邪恶的河流,经常泛滥成灾,残害生灵,后来面对生灵涂炭的印度,是湿婆神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恒河水从他的头发上缓缓流下,从而减弱水势,驯服了恒河,此后印度人才得以安居乐业。这位湿婆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与梵天和毗湿奴并列,是印度教信徒非常敬仰的一位大神。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两大志向,第一敬仰湿婆神,第二就是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印度人坚信,一生中只要到恒河,用圣水沐浴一次,就可以洗清生生世世的所有罪恶。那么这恒河圣水从何而来呢?

在印度教神话中,这恒河圣水发源地,是一个更加神圣的所在。相传,恒河水发源于“神山圣湖”。根据印度教创世史诗《罗摩衍那》记载,古代印度人笃信恒河发源于我国西藏的冈底斯山,他们认为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场所,所以印度教徒尊冈仁波齐为“神山”,认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位于我国西藏普兰县,峰顶终年被冰雪覆盖,山形类似一个大金字塔,看起来确实有一种神秘色彩。此外在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做玛旁雍错。玛旁雍错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碧透清澈,是我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传佛教,印度教都认为,玛旁雍错是一座尽善尽美的湖,是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印度教徒还认为那里是大神湿婆的居所,所以尊玛旁雍错为“圣湖”。

千百年来,印度人坚信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那些虔诚的印度教徒不辞艰辛,长途跋涉,甚至要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我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朝圣,他们坚信,一生中只要到神山圣湖朝圣一次,就算完成人生中一件重要的善功。所以印度人热衷到中国朝圣。

世界文化瑰宝,三大朝圣地之耶路撒冷、麦加、圣地亚哥的由来

众所周知,耶路撒冷、麦加和圣地亚哥是世界三大朝圣地,但是你知道这三大朝圣地的由来吗?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教、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耶路撒冷的哭墙

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第一圣殿,用以存放犹太人的圣物——约柜,后来这所圣殿被罗马人拆除,仅留下了部分墙基,就是现在的哭墙。

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的建设,代表着这里在徒心中的地位。教可以看作是耶稣在犹太教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宗教,而教的传播,正是从耶稣30岁带领他的首批信徒、十二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传教开始的。

哭墙附近的圆顶清真寺

耶路撒冷也是穆斯林的圣地。据《古兰经》说,公元621年7月27日夜间,真主命令大天使吉卜利里带着神兽布拉克,将穆罕默德从麦加接到耶路撒冷,在此面见穆罕默德。黎明时分,穆罕默德又乘神兽布拉克回到麦加。这一事件被称为“夜行

登霄”。

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

正是根据这一说法,在伊斯兰教义中,耶路撒冷成为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城,建有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两座重要的清真寺。

麦加

麦加全名叫做麦加.穆卡拉玛,意为荣誉之地、荣誉的麦加

麦加早期是个商业中心。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出生,公元610年接受天启,开始对周围的人传播信仰。从此,麦加这座城市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成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城。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教堂

圣地亚哥是从圣雅各的谐音变化而来

圣雅各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曾经在古代西班牙向凯尔特人传教七年,之后回到耶路撒冷。他殉教之后,弟子把他的遗体运回西班牙,葬在圣地亚哥。之后的八百余年间,圣雅各墓被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无人知晓。直到公元9世纪初期,一个天主教隐修士跟随明亮的星辰来到圣地亚哥 ,发现了圣雅各的坟墓和遗骨,并被罗马大主教确认。 9 世纪,西班牙处于穆斯林统治时期,当时的加利西亚国王阿方索二世于829年下令在遗骨处建造了第一座教堂,称做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教堂。之后于899 年和1122年再次扩建,成为现在的大教堂。当地语言把圣雅各变音为圣地亚哥 ,孔波斯特拉的意思是“星辰之地”,所以这座教堂的名字意为“星辰之地的圣雅各教堂”,而这座城市的名字Santiago de Compostela,意思就是“星辰之地的圣雅各”。教堂修成后,引发了朝圣热潮,盛名逐渐传遍整个欧洲 ,久而久之,形成了著名的西班牙朝圣之路,也是欧洲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徒步线路。

现今,圣地雅各与罗马、耶路撒冷并称为天主教三大朝圣地。

苦行、行脚、朝圣

苦行是印度盛行的修练方式,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

朝圣

有时人们也把佛教中刻苦修行的僧人也称为"苦行僧",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佛教僧人的苦行不同于印度教徒的苦行,佛教的苦行,只不过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是指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办道,修行无我的"正道苦行",如经中所言的出家苦行、头陀苦行等。

后来"苦行僧"也用来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苦行

在我们的俗世现实中,"苦行僧"十分罕见,但海城大悲寺僧团的行脚乞食却常常见诸传媒,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

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环山,山门前有放生水库,环境清幽,为寂静修行之处。大悲寺没有门票,不搞旅游,僧人不搞经忏,所有佛事活动不收钱,寺院没有任何经营买卖行为。流通处的经书佛像等法宝也是免费结缘。

每年的八月十五后,僧众集体外出,行二时头陀,沿途托钵乞食,野外露宿,一般行走里程约六百多里,历时十五天左右。这些年已行走过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等地。

行脚

海城大悲寺僧团的行脚历程,源自1995年妙祥法师从山西五台山返回辽宁开始。

1995年,妙祥法师携性空比丘自山西五台山出发,一路行脚乞食,风餐露宿,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历时近80天,行程约3000余里,到达辽宁省盖县茅蓬。后在本溪茅蓬闭关三年,于二〇〇〇年应当地政府及信众邀请率僧团至大悲寺常住。

佛法认为行脚乞食,可折伏我慢,除去执着,福利群生,令众生对佛法生净信心,塑天下僧人形象,佛言:"头陀行住,佛法亦住。"

结队前行

再说“朝圣”。

字面意思是朝拜圣像,通常,指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朝圣者是指参加朝圣的人们。朝圣者都是朝着他们认为的天堂方向朝拜的,一般都是庙宇和高山等。朝圣者虽然有不同的信仰,他们的朝圣之路都是通往他们内心认为的最神圣的地方。

在我国,朝圣主要出现在西藏。雪域高原的人们,似乎天生就是为了信仰而生,为了祈福而生。信仰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无关身份地位。

朝圣者在朝圣途中有五步一拜、十步一跪的礼仪。有不少朝圣者,在过无人区的时候,由于饥饿、疾病、寒冷和甚至不胜苦累而死去。但朝圣者却永远不会减少自己信仰的诚心敬意,停下朝圣的虔诚步履。

虔诚

正如《朝圣西藏》的歌词所唱:

“是什么这么牵着我的心

是什么这么萦绕我的魂

……

去那人杰地灵的地方沐浴

沐浴我今生与来世的心灵

……”

藏族人为什么要去朝拜!

各位朋友大家好,有很多人喜欢旅行喜欢西藏但是有很多朋友没有真正的到过那里,去感受西藏民族的文化以及神秘。我们经常看到去西藏的驴友们发的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片,看到过一些藏族人去朝圣的画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藏族人为什么要去朝拜,又要去哪里朝拜。大家一定要阅读完!

刚从拉萨回来不久这次的拉萨之旅算是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得不提前结束西藏之旅。虔诚和信仰这两个词是我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区以后经常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西藏因为无论是建筑和文化上都是体现的很全面,我在川藏线上看到过很多的藏族朋友朝圣之旅,老人,年轻人,小孩,都为了自己那份真诚和信仰不远千里朝着自己心目中那份神圣而行走着。

在各地通往圣地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尘土满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靠坚强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步步趋向圣城拉萨。这就是藏族佛文化的一种体现吧!

当我们在路上看都这些藏族朋友朝圣的时候,大多朝圣者都是花个几十年的准备,然后带上一家老少,沿着前辈留下来的指引,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就往朝圣的目的地出发。他们手中的地图,比旅游者的不知道简陋多少倍,他们每天的路程大约就是6-10公里,而大多数人,往往的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磕长头到圣地。有钱的,就租辆拖拉机拉上行李家当,没钱的,就推个手推车,穷到连手推车都没的,就直接一路风餐露宿,靠路上的人施舍往圣地出发。总而言之,在他们的眼中,艰难,是佛祖给他们的考验,死亡,是佛祖对他们的召唤。

知不知道这次朝拜他们一路走来要磕多少个头吗?查了以下资料磕长头的总数可以达到十万个,如果每天不停地做,每天一千个,也需要近半年时间。很多住在拉萨以外的藏民,因为在佛前发愿,他们倾家荡产,三步一叩首,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大昭寺),有时历时几年甚至十年,其中一些就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中,在漫漫长路中,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时离开人世…许多朝圣者在抵达拉萨后便不再离去,他们或做生意或给人做工,长年累月,慢慢组成了今日的拉萨或许你一辈子不去西藏,不去藏族居住地,但你需要知道有这样一群磕长头的人。

朝拜很多朋友也叫做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磕长头时两手合十,双手前直伸。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磕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

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和文化人应该得有信仰,来拉萨之前没有感受到也并不知道西藏人民的这种信仰和虔诚,在这里呢我也希望大家有机会自己能够亲自来一次拉萨来体验和感受一下这些藏族朋友朝圣的这种真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记录片(冈仁波齐)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不电影就是记录藏族朋友朝圣的路,是真实的。也祝愿的家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震撼,流泪:11个西藏人的朝圣之旅,让我心情久久难平

《冈仁波齐》,是前些日子看过的一场电影。

这是我看过最让我灵魂震撼、给了我人生最大启示的电影!

没有之一!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在北京马连道成龙电影院……

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剧场里的人站了起来,

但一多半人没走,大家似乎在沉思,在等待。

沉思什么?我不知道。

但等待什么,我大约是晓得的。大家在等待朴树的歌声,随着片尾字幕徐徐上升而响起——苍凉、沉静、舒缓……

一如大家此时的心情。

这部电影,故事单纯。

藏族汉子尼玛扎堆的父亲死了。为了却父亲遗愿,儿子决定,过完年就走上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之路。今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本命年,大吉大利之年。

父亲的弟弟、尼玛年过七十的叔叔杨培老人,早有朝圣心愿,此番一同前行。

小女孩扎扎(扎西措姆)家扩建新房时发生意外,死了两人,赔偿让全家人背上巨额债务。父母希望一家三口加入队伍,为亡者祈福。

怀孕半年的次仁曲珍,因为孩子将和冈仁波齐一样属马,所以,挺着大肚子,和丈夫一起上路。

一位宰杀牲畜的屠夫江措旺堆,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决定以朝圣救赎罪孽。

两位少年,其中一位残疾,在父亲支持下,加入队伍。

一行11人,由尼玛开着拖拉机,拉上食物、帐篷和用具,“突突突突”,开始上路。

走出村口,拐上公路,众人便开始磕头:“刷”地双手往前一伸,全身拉直,匍匐在地。再弓腰,撑起,站直,行走数步,击板三下,复又“刷”地双手往前一伸,匍匐在地……

朝圣之路,无论风霜雨雪,不管酷暑严冬,就此开始!

2000公里,大约需要一年。

一路要碰到多少艰辛、困难和曲折,外人恐怕难以知晓。

且说磕头吧——双手,须套上木制手板,避免与地面直接摩擦。胸前,要系上耐磨的生牛皮,因为每一动作都要四肢拉伸着地。额头,会因长期与地面触碰而蹭出一层泥灰老茧。胶鞋,因长途跋涉日日摩擦而换了一双又一双……

再说日程——天近黄昏,行至稍稍平坦之地,众人便七手八脚,将木棒、拉绳、帐篷、食品卸下,叮咛哐啷,支起帐篷,再将厚重的被子、毛皮铺于地上,中间架上炉子,生火、烧水、做饭……晚上,众人围坐一堂,全体一起念经,不停地、喃喃地……直至浑身困乏,渐入梦乡。

就这么着,重复、单调,辛劳、疲惫……向着拉萨,向着冈仁波齐,永不歇止地前进,前进,前进,进!

看电影前,曾查阅资料,导演张扬带着 20 多人团队,从2013 至 2014 年,历时一年,制成这部电影。11位当地藏民被选中后,几乎本色出演,摄制组只进行纪录片般跟随拍摄。一年下来,12位藏民(途中又生下一人)与摄制组一起,经霜雪,历冬夏,走完了艰辛真实的朝圣之旅。

一边看着电影,脑子一边思索,哎,这11人的朝圣之旅,不正是我们人生漫漫途程一个缩影么?

电影译名paths of the soul——灵魂的千条万条道路,不也正是这意思么?

11位《冈仁波齐》朝圣者无疑是幸运的、成功的。他们是怎样圆满走到终点,取得最终胜利的呢?

思索再三,老詹领悟了朝圣者一路坚持的“四不”。

一是不烦

朝圣之旅,数千公里,每天只重复一个简单动作:磕头……周而复始,无休无止!

人们需要克服的,不单是生理疲惫,更需要战胜心理厌烦!

看看他们吧,从清晨到日落,从寒冬到盛夏,瓢泼大雨如是,烈日烘烤亦如是,总是一丝不苟地、沉静安稳地去重复这个动作!

看看那位年仅九岁的小女孩扎扎吧!当她挺直小身子,张开双臂,飞身一跃,亲吻大地时,她是那么轻盈,那么飘洒,那么美丽!仿佛一条快乐的小鱼,摇着尾巴,游进大海!

真好呀!观众打心底羡慕小扎扎和她的叔叔阿姨爷爷们!他们是那么投入,那么尽情,那么快乐!

朝圣者如此,我们芸芸众生不亦如此么?你我他每日里的工作,不亦昨天如是,今天如是,上午如是,下午如是,几乎全在重复么?

我们不亦既要战胜生理疲惫,更要面对心理厌烦么?

我们能够那么投入,那么尽情,那么快乐吗?

二是不急

2000公里朝圣之旅,到底何时能够到达?

朝圣者们,似乎一点不急!

他们只管一路磕头,一路朝拜,一路歇息睡眠,一路动身上路……

途中,热心老大爷留他们喝茶住宿。看到大爷土地需要耕种,清晨起来,他们操起犁耙,拿起锄头,帮助老人春耕,一干就是两天!

半夜,孕妇突然肚子剧痛!大家七手八脚将她送到县医院,在一旁耐心等待,共同期盼小生命的幸运诞生!

进入拉萨,首个目标已经达到。然而,囊中羞涩,已没有继续前行的盘缠。他们便每晚绕着寺庙磕头,达到20000个后,便可由老板娘如约免去住宿费!而长达两个月的拉萨打工,又为他们筹足了向冈仁波齐进发的资金。

看到朝圣者那么从容不迫,不急不慌,再想想我们,总是那么行色匆匆——匆匆做事,匆匆赚钱,匆匆吃饭,匆匆喝水,匆匆赶往一个又一个目标!哈哈,我们的人生,为什么非整得那么着急,那么匆忙?为什么不放慢脚步,好生体味体味一路的风光美景呢!

三是不怨

一路上,碰到的艰辛曲折,不计其数。

然而,他们坦然面对,从容应对,无悔无怨。

顺公路前行,一段流水,哗啦啦从路面淌过。过不过呢?当然要过!大家脱去外衣,挽起裤腿,“扑腾朴腾”扑到水中,照样磕头,照样朝拜!溅起的一滴一滴晶莹水花,映衬得人们身影更加美丽,笑容更加灿烂!

尚未到达拉萨,突然“轰隆”一声,背后一辆急于赶路的小车撞上了拖拉机!将车头和车厢撞下公路!

尼玛下车问明情况,得悉是为抢救病人而开得太急,看了看车中的婴儿安然无恙,便挥挥手说,你们走吧!

众人卸下车头,拉着车厢,一步一步,向拉萨进发。拉到一地,停下,再返身回到原点,一步一步,认真磕头。

一年光景,全村11个人,吃喝拉撒,同住同行,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怎会没有磕磕碰碰?然而,你没看见他们争得急赤白脸,没听见他们吵得声嘶力竭,厉声叫喊!

悟透了人生,知晓了人生。一切该来的,终究会来,该去的,也将离去。

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四是不怕

朝圣途中,处处惊险。

呼啸前行的汽车,一辆一辆从身边急驶而过,追尾事件,终于发生!

路边的山石,随时可能被剧风刮下,砸中一门心思磕头朝拜的人们。被砸伤的扎扎爸爸曾经想不通,为什么打击总是落在我的头上?

已怀孕半年的妻子,一路随行,没日没夜,温饱不定。大人孩子,怎能确保没有危险?

年过七旬的老人,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衰老的身躯,怎经受得起如此折腾?终于,到达冈仁波齐神山当晚,老人闭上双眼,在平静中走完了自己一生。

……

这一切,有些,可以预料,大多数却很难预料。

但是,他们从来不怕。

因为,他们是朝着自己神圣的目标行进。他们早就知道,必有困难和打击,等在前面。

还是那句话,该来的,终究会来。不该来的,自不会来。

何况,怕,就有用吗?

看完《冈仁波齐》走出影院,天色已晚,繁星点点。不由沉思。尼玛扎堆们的朝圣之旅,简直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甭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我们的一生,不也正向着前方某个目标进发么?我们做的事业,我们从事的工作,不也极像了一次次朝圣么?比如,老詹酷爱写作,至今笔耕不辍,这,不也正是自己在纸上做的一趟朝圣吗?一个一个地码字,仿佛一个一个地磕长头……

曾经有人问我,你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这让我想起在拉萨时,曾经也问过一朝圣者,那么千里万里地磕长头,到底为了什么?

其实,不为什么。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如此。

我们,都将走向同一终点。

不烦,不急,不怨,不怕。

向着神山冈仁波齐,一点一点,慢慢靠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