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姓邓的名人(姓邓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4-01-23 13:51:09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红色历史 为何 “闽西三杰”张、谭、邓都非常牛?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中国革命历史中,有一群默默无闻却备受毛主席信任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或许不如其他英雄响亮,但却在革命的大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那些被誉为“闽西三杰”的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他们是中国的红色牛人,解放后更是崭露头角,位居副国级领导职位。

纵观中国革命历史,我们知道中央苏区的前身是毛主席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苏区逐渐扩展到福建闽西地区,形成了今天所谓的中央苏区,包括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而闽西地区,为中央红军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来源。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提及“闽西三杰”。

“闽西三杰”中的张鼎臣、邓子恢均出生在福建,而谭震林则来自湖南。1928年,张鼎臣和邓子恢联合领导了闽西的起义,组建了福建省第一个红军营,张鼎臣担任营长,邓子恢则是党代表。虽然起义规模有限,参与人数不多,但这个小小的红军营也算得上是红色的奠基者。

1931年,他们三人都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府委员。邓子恢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张鼎臣则担任土地部部长,而谭震林则出任闽西军区政委。这些职务都显示了他们在当时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上海的中央,形势发生变化,毛主席逐渐受到排挤,最终不得不靠边站,仅保留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头衔,前往闽西治疗。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前来主动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自己曾感叹“鬼都不上门”。唯一常去看望毛主席并为他带来一些战利品的只有红一军团的林帅和聂帅。在其他时间里,陪伴毛主席的就是当时主持闽西事务的“闽西三杰”。毛主席曾经身患疟疾,体力极差,但邓子恢、张鼎臣等人一直负责照顾他,不断送去鸡肉和粮食,这种默默的关怀让毛主席备受感动。

随着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邓子恢、张鼎臣和谭震林因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而遭受排斥。他们被降职处理,但仍留在了闽西苏区。张鼎臣担任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子恢则兼任副主席和财政部部长,而谭震林出任闽西军区政委。

因此,在南方三年游击战期间,我们不能只记住陈毅和粟裕,还必须铭记“闽西三杰”。他们在南方艰苦坚守了三年,为全面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三人都担任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职务。邓子恢成为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鼎臣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谭震林则是第3支队副司令员。1945年,华中军区成立,张鼎臣出任司令员,邓子恢则担任政委,粟裕和张爱萍成为副司令员,谭震林则兼任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他们还拥有专门的电台,直接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报告,成为华东地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足以证明毛主席对他们的极高信任。

在解放战争中,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均担任了华东地区的重要职位。谭震林成为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五大总前委之一。解放后,他们三人都具备了大将的资历和功绩,但没有被授予高级军衔。那个时候,谭震林担任中央副秘书长,邓子恢担任中

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而张鼎臣则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三位曾经的闽西红军三杰,如今都成为了副国级领导。

他们在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的照片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威风凛凛,更折射出毛主席对他们的信任。解放战争中,张、谭、邓都在华东地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谭震林,他不仅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还是五大总前委之一。

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尽管他们在革命历程勋卓著,但他们没有追求高级军衔,而是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将自己的力量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为了名利而战,而是出于对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人民的深切热爱。

回顾他们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坚持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有了像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这样的英雄,中国才能够走向胜利,中国才能够实现解放,建立新中国。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我们要反思并珍视这段历史。正如毛主席曾经信任并依赖于这三位伟大的领导人一样,我们也应该铭记他们的奉献和忠诚,将其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持、忠诚和奉献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只要有坚持,就能够创造奇迹,取得伟大的胜利。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光辉历程,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红色历史 为何 “闽西三杰”张、谭、邓都非常牛?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中国革命历史中,有一群默默无闻却备受毛主席信任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或许不如其他英雄响亮,但却在革命的大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那些被誉为“闽西三杰”的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他们是中国的红色牛人,解放后更是崭露头角,位居副国级领导职位。

纵观中国革命历史,我们知道中央苏区的前身是毛主席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苏区逐渐扩展到福建闽西地区,形成了今天所谓的中央苏区,包括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而闽西地区,为中央红军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来源。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提及“闽西三杰”。

“闽西三杰”中的张鼎臣、邓子恢均出生在福建,而谭震林则来自湖南。1928年,张鼎臣和邓子恢联合领导了闽西的起义,组建了福建省第一个红军营,张鼎臣担任营长,邓子恢则是党代表。虽然起义规模有限,参与人数不多,但这个小小的红军营也算得上是红色的奠基者。

1931年,他们三人都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府委员。邓子恢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张鼎臣则担任土地部部长,而谭震林则出任闽西军区政委。这些职务都显示了他们在当时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上海的中央,形势发生变化,毛主席逐渐受到排挤,最终不得不靠边站,仅保留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头衔,前往闽西治疗。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前来主动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自己曾感叹“鬼都不上门”。唯一常去看望毛主席并为他带来一些战利品的只有红一军团的林帅和聂帅。在其他时间里,陪伴毛主席的就是当时主持闽西事务的“闽西三杰”。毛主席曾经身患疟疾,体力极差,但邓子恢、张鼎臣等人一直负责照顾他,不断送去鸡肉和粮食,这种默默的关怀让毛主席备受感动。

随着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邓子恢、张鼎臣和谭震林因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而遭受排斥。他们被降职处理,但仍留在了闽西苏区。张鼎臣担任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子恢则兼任副主席和财政部部长,而谭震林出任闽西军区政委。

因此,在南方三年游击战期间,我们不能只记住陈毅和粟裕,还必须铭记“闽西三杰”。他们在南方艰苦坚守了三年,为全面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三人都担任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职务。邓子恢成为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鼎臣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谭震林则是第3支队副司令员。1945年,华中军区成立,张鼎臣出任司令员,邓子恢则担任政委,粟裕和张爱萍成为副司令员,谭震林则兼任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他们还拥有专门的电台,直接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报告,成为华东地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足以证明毛主席对他们的极高信任。

在解放战争中,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均担任了华东地区的重要职位。谭震林成为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五大总前委之一。解放后,他们三人都具备了大将的资历和功绩,但没有被授予高级军衔。那个时候,谭震林担任中央副秘书长,邓子恢担任中

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而张鼎臣则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三位曾经的闽西红军三杰,如今都成为了副国级领导。

他们在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的照片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威风凛凛,更折射出毛主席对他们的信任。解放战争中,张、谭、邓都在华东地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谭震林,他不仅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还是五大总前委之一。

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尽管他们在革命历程勋卓著,但他们没有追求高级军衔,而是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将自己的力量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为了名利而战,而是出于对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人民的深切热爱。

回顾他们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坚持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有了像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这样的英雄,中国才能够走向胜利,中国才能够实现解放,建立新中国。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我们要反思并珍视这段历史。正如毛主席曾经信任并依赖于这三位伟大的领导人一样,我们也应该铭记他们的奉献和忠诚,将其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张鼎臣、谭震林、邓子恢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持、忠诚和奉献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只要有坚持,就能够创造奇迹,取得伟大的胜利。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光辉历程,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盘点中国10位姓邓的女明星,你觉得谁最漂亮呢?

1.邓丽君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作为华人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2.邓婕邓婕,1957年10月2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影视女演员、制片人。邓婕的美中带着独属四川女人的辣味,会说,敢表现,充满着一种摧毁男人理性的魅力。 刀子嘴、豆腐心的大观园大管家—王熙凤的形象就是在邓婕的一颦一笑,嬉笑怒骂,一举手一投足中活灵活现出来。

3.邓紫棋邓紫棋,原名邓诗颖,1991年8月16日生于中国上海,4岁移居香港,中国香港创作型女歌手。邓紫棋在粤语歌坛拥有大批粉丝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她又以强大的实力和青春活力的形象获得大批大陆和海外粉丝。

4.邓家佳邓家佳,出生于四川内江,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本科毕业。邓家佳身上有一股拼劲,无论是南宫燕、唐悠悠之类的经典喜剧角色,抑或《锁清秋》里满腹心机的况春泥,《家产》里率真、青春的李木子,话剧《十三角关系》里渴望被爱的女儿安琪,不一样的角色探索,每一次都带给观众惊喜。

5.邓莎邓莎,1985年12月8日出生于湖南株洲,中国内地女演员。2007年参加了红楼梦中人选秀,进入宝钗组全国五强,夺得总决赛最具人气奖出道。相比其他的女星,邓莎的美,融古典与东方的结合:不论是《黛玉传》中优雅婉约的宝钗,还是《美人心计》中的倾城佳人栗妙人,邓莎之前作品中的古装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很多网友更是封邓莎为“古典美人”。

6.邓丽欣邓丽欣,1983年10月15日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毕业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时装及纺织系,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前女子演唱组合Cookies成员之一。邓丽欣有着甜美的笑容,有点小性感但又不失可爱的造型。以唱歌为主要事业,亦涉猎电影、歌曲创作和写书等,个人唱片的销量成绩在香港表现优越。

7.邓萃雯邓萃雯,1966年3月2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女演员,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进修班第二期。邓萃雯一出道时未经过渡期就担任了女主角凭借璞玉无雕的纯粹演技并被誉为翁美玲接班人,小叮当、姚小蝶、如妃等不同时期的经典角色显示出她各个年龄段活泼、纯情、霸气的多面风格,在第43届TVB台庆上连庄夺得最佳女主角奖。

8.邓福如邓福如(阿福),1987年6月20日生于中国台湾新竹市,华语流行音乐女歌手。拥有清亮嗓音的邓福如,演唱的歌曲节奏布鲁斯及轻电子音乐为主,又有多首摇滚抒情和民俗小调的中国风作品。因翻唱英文歌《Nothing on you》而走红,被誉为原音女孩,邓福如的声音柔和慵懒中包含着刚强倔强,清新中又有一丝俏皮,被喜欢的歌迷们亲切的誉为“福式”唱腔。

9.邓紫衣邓紫衣,1985年5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邓紫衣出道以来出演过多部电影,而且一直只演电影,偶尔参与电视剧的拍摄,定位清晰,对于演艺明星多栖发展的娱乐圈来说实属另类,主演的一些惊悚片都比较恐怖,能挑战心跳。但是私底下素颜的打扮让人感如邻家女孩,很难想到在恐怖片中“渗入心慌”的恐怖形象。

10.邓燕歌邓燕歌,出生于河南洛阳,毕业于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内地女演员。燕歌作为青年演员中的颜值加演技实力派,给观众及粉丝带来的惊喜一波接一波,不仅在电影《尖刀班》中,担任女一的重要角色,自然的实力演技获得导演潘镜丞的点赞认可。

英雄邓稼先为国牺牲:28年奉献死而无憾,终生无悔唯愧对妻儿

国庆档献礼电影三部曲之一的《我和我的祖国》也许一部分观众已经看过预告或是花絮,因为工作的关系,小池有幸提前观看了电影的样片。看完之后,我的状态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热泪盈眶。整部影片由7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每一个小故事记录的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而每一段历史背后又都隐藏着千千万万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

从我的观影体验来看,影片中第二个故事《相遇》最为动人。《相遇》主要讲述了张译饰演的科研人员和任素汐饰演的女知识分子终生爱而不得,为了国家的科研工作,他们只在人海中匆匆一见之后,便成了一生的告别。这段等待一生的爱情取材于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真实的爱情故事,他们一个把生命献给国家,一个28年痴情等待,共同演绎了一段人间少有的高浓度的至爱。如果你知晓他们可歌可泣的一生,或许你就懂了“我等你”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愿意。

早在19世纪30年代,邓家和许家就是关系交好的两大家族。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和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既是好友又同在北大任教,所以两家人的来往尤为密切。因为父辈的关系,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邓稼先和许鹿希,由儿时的玩伴变成了彼此一生的伴侣。1953年,29岁的邓稼先和25岁的许鹿希在两家人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婚后,他们育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女儿刚学会叫爸爸时,邓稼先会经常逗女儿,让她叫“超级好爸爸”,“非常好爸爸”等称呼来陪女儿玩耍。

除了逗趣女儿,邓稼先也会时常考考妻子,说一些英文谜语,讲一些国外留学的见闻来增加夫妻之间的情趣。可这一切的幸福却因为一个人的来访而戛然而止。1958年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邓稼先,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准备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邓稼先马上就理解了钱三强说的“大炮仗”是原子弹,没有一丝的犹豫,他点点头接受了这份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就从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

新工作安排就绪后,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以及4岁的女儿,2岁的儿子照了一张全家福,此后这张全家福被邓稼先一直保存在钱包的夹层里。离别的前一晚,邓稼先和许鹿希彻夜未眠,邓稼先看了看家中熟睡的孩子,略带歉意对妻子说“希希,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我陪不了你和孩子们了,我的生命献给未来的工作了,这件事情做成了我一生无悔,哪怕为它去死也值得!”许鹿希问道“你要去哪里?可以写信联络吗?”邓稼先回答“不能说,更加不能联络。

分别的思念与日俱增,许鹿希以为,也许几个月,也许一年,邓稼先就会回来了,可是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分别,整整就是28年的岁月!这28年里,邓稼先的身影不光消失在了学术界,同样也消失在了邓许两家人的期盼中。有时,两个孩子会问,爸爸去哪里了?爸爸什么时候回家?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许鹿希只能回答“我和你们一起等爸爸回家。”而此时34岁的邓稼先正带着一腔热血投身到新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事业当中。

他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带领着22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以手摇计算器和算盘为工具,夜以继日的计算着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数值。计算的纸张从木板到天花板,然后用麻袋捆装,堆满了整整一房间。有时为了演算一个数据,算一次,要超过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即便算出了最终的数据,还要再请物理学家重复估计,直到确定数值,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这样大的计算量,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眼里是“集数学难题之大成。”面对国外肆无忌惮的核威胁和孤立无援的处境,邓稼先和一代核试验工作者在大西北荒凉的沙漠中为“中国弹”挥洒汗水,他们战胜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最终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环境恶劣等无法想象的困难,于1964年10月16日15时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声巨响,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所有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爆炸声过后,邓稼先热泪盈眶,他和同事们6年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原子弹之后,邓稼先又同于敏等人继续投入到更为艰难的氢弹研究中。可喜的是,仅仅两年零八个月,在“邓于方案”的指导下,我国的氢弹就研制成功。和法国的8年零6个月 、美国的7年零3个月、苏联的6年零3个月相比,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氢弹爆炸成功之后,1971年的夏天邓稼先短暂休假回到了家中。许鹿希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丈夫,可是在看到邓稼先的第一眼,许鹿希的眼泪便夺眶而出,从前那个意气风发,身板笔直的丈夫,现在却是弯腰驼背,头发花白。还来不及互诉思念,邓稼先便又有了别的行程,因为这次回京,邓稼先最主要的目的是和回国探亲的好友杨振宁见面。杨振林是邓稼先的发小,两人从中学开始就是同学,后来他们也先后去美国留学并从事物理研究。

这一次的会面,久别重逢的两位老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杨振宁问邓稼先如今在从事什么工作?邓稼先回答“京外。”分别时杨振宁又问“我在美国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是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由于事关国家机密,邓稼先只好回答“以后有机会告诉你。”几天后,杨振宁收到了一封邓稼先的亲笔信函“振宁,你好!现在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的参与!

此后的几年,邓稼先的脚步依旧奔波于中国核事业的进程中,可谁也不曾想到,厄运正悄悄降临。1979年一次核试验中,由于爆炸的信号迟迟没有显现,所以,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核试验失败的原因,同时确保地面人员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最紧要的任务,是要在茫茫戈壁中,找到遗落的核弹。不顾众人的阻拦,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他知道投弹区对于任何一个人健康的威胁,所以他坚决一人前行。

他说“谁也别去,我进去,你们去了也找不到,我做的我知道。”他弯着腰在戈壁滩上一步步前行,终于找到了那一枚已经摔碎的核弹。捧着摔碎的核弹,邓稼先告诉同事们“平安无事。”可这一句平安无事指的是全中国的百姓们,而邓稼先本人已经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几天之后,邓稼先回到北京,住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表明他身体的所有指标全都不正常,可邓稼先只是告诉妻子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有一点小问题而已。

可对于学医的许鹿希来说,她怎么会不知道丈夫已经生病了。她忍不住的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在许鹿希的埋怨和等待中,邓稼先终于回家了,只不过他们的团聚却弥漫着悲伤的气息。1985年7月30日,61岁的邓稼先因直肠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邓稼先先后接受了三次大手术,疼痛从未间断,止疼的药剂从一天一次到一小时一次,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当时他到底有多疼,多难受,这是我们永远难以想象的。

363天的病痛折磨之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在妻子的怀中安静离世,终年62岁。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就像他曾告诉妻子许鹿希的一样,做成了这件事情,就算为它死也值得!邓稼先去世之后,妻子许鹿希追寻着他的脚步,用28年的时间,走访了丈夫身前100多位同事,感受他曾工作的地方,找寻他隐姓埋名28岁的岁月,最终在2015年出版了《邓稼先传》,以此来怀念去世多年的丈夫。前28年,她等待;后28年,她追寻,可是许鹿希仍说“我不后悔,因为邓稼先是我一生的骄傲!”

对于许鹿希来说,青春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可是她无怨无悔。但等待的日子是那么的长,相聚的日子又是那么的短,她以为年轻的时候不能相守,或许老了就能相伴,但最终属于她的时间不过363天。他走了33年,她找了33年,时光用一种残忍的温柔,带着许鹿希重新走向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人生!她终于明白,丈夫惊天动地的功绩之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为了祖国,丈夫的牺牲值得;为了人民,丈夫的奉献值得;为了明天,丈夫的奋斗值得!所以,为了丈夫,一生的等待也值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