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邙山陵墓群(邙山陵墓群分布图)

时间:2024-01-16 14:41:10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洛阳古墓分布图

古墓围城的洛阳

洛阳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有规格的古墓保守估计有数十万之多,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说法,看看下面这张星罗棋布般的洛阳名古墓地图,整个城市就像睡在墓群和文物宝库中,不难理解最著名的盗墓神器洛阳铲为何会诞生在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 ​

[大侦探皮卡丘]

更新了下“洛阳古墓分布图”加入了30余座古墓,希望可以供爱好历史文化古迹的朋友们研究、观赏!同时也希望朋友们提高自己的文保意识!爱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增古墓如下

黑齿常之:唐朝归化名将,墓志出土于洛阳,位置不详

扶余隆 :末代百济王太子,墓应临近其父

鲁宗之:东晋大臣,墓志出土于洛阳,位置不详

杜并:杜甫叔父

长乐公主:北魏公主,与其夫高猛合葬于洛阳邙山

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据传墓在洛阳,尚不确定

左芬:西晋女诗人,晋武帝嫔妃,墓在首阳山。

屈突通:北周至唐名将,墓志在洛阳出土,现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址不详

李邕:唐代书法家,墓志出土于洛阳西北,现藏于千唐志斋

王邦瑞

:明代官员,墓在高新区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葬巩县(今郑州巩义)

包拯:北宋名臣,墓在巩县(合肥亦有一墓)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墓在巩县

神会和尚:唐代著名禅僧、禅宗第七祖,身塔在龙门

善无畏:东印度乌荼国王、唐密开山祖师、开元三大士之首,墓在广化寺

金刚智:南天竺摩赖耶(今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一带)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开元三大士之一,墓在龙门

李昭亮:宋太宗明德皇后兄长李继隆之子,葬偃师

地婆诃罗:中印度人,武周译师,葬龙门

秦怀道:秦琼之子,墓志出土于北邙

元楨:北魏宗室大臣,恭宗拓跋晃第十一子,葬在长陵附近

辛穆:北魏时期大臣,墓在邙山

吐谷浑玑:北魏时期大臣,吐谷浑国主阿柴曾孙,葬长陵附近

元羽: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葬在长陵附近

褚庭询:唐朝时期大臣,礼部尚书褚无量长子,葬在龙门附近

王琳:墓在龙门附近,颜真卿书其墓志

萧玚:隋朝外戚大臣,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萧皇后弟弟,墓志出土于北邙

元延明:北魏宗室大臣、藏书家 、数学家,文成帝拓跋濬的孙子,墓志出土于北邙

羊祜:西晋开国元勋,蔡文姬外甥,墓志出土于洛阳

程伯献:唐朝时期大臣,程咬金之孙,墓志出土于北邙

房承先:唐朝官员,房玄龄之孙,墓志出土于首阳山

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墓志藏于千唐志斋

李郃:唐代湖广第一状元,麻将鼻祖,墓在偃师

令狐梅:唐朝时期大臣,葬伊川

石熙载:北宋名相,葬孟津

石中立:石熙载之子,葬孟津

吕谦恒:清代诗人,葬新安

黄河水下汉代墓群:汉代古墓群,因河道变迁而被淹没,2020年末黄河水位下降因而重见天日,共百余座古墓。

洛阳古墓分布图

古墓围城的洛阳

洛阳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有规格的古墓保守估计有数十万之多,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说法,看看下面这张星罗棋布般的洛阳名古墓地图,整个城市就像睡在墓群和文物宝库中,不难理解最著名的盗墓神器洛阳铲为何会诞生在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 ​

[大侦探皮卡丘]

更新了下“洛阳古墓分布图”加入了30余座古墓,希望可以供爱好历史文化古迹的朋友们研究、观赏!同时也希望朋友们提高自己的文保意识!爱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增古墓如下

黑齿常之:唐朝归化名将,墓志出土于洛阳,位置不详

扶余隆 :末代百济王太子,墓应临近其父

鲁宗之:东晋大臣,墓志出土于洛阳,位置不详

杜并:杜甫叔父

长乐公主:北魏公主,与其夫高猛合葬于洛阳邙山

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据传墓在洛阳,尚不确定

左芬:西晋女诗人,晋武帝嫔妃,墓在首阳山。

屈突通:北周至唐名将,墓志在洛阳出土,现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址不详

李邕:唐代书法家,墓志出土于洛阳西北,现藏于千唐志斋

王邦瑞

:明代官员,墓在高新区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葬巩县(今郑州巩义)

包拯:北宋名臣,墓在巩县(合肥亦有一墓)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墓在巩县

神会和尚:唐代著名禅僧、禅宗第七祖,身塔在龙门

善无畏:东印度乌荼国王、唐密开山祖师、开元三大士之首,墓在广化寺

金刚智:南天竺摩赖耶(今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一带)人。国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开元三大士之一,墓在龙门

李昭亮:宋太宗明德皇后兄长李继隆之子,葬偃师

地婆诃罗:中印度人,武周译师,葬龙门

秦怀道:秦琼之子,墓志出土于北邙

元楨:北魏宗室大臣,恭宗拓跋晃第十一子,葬在长陵附近

辛穆:北魏时期大臣,墓在邙山

吐谷浑玑:北魏时期大臣,吐谷浑国主阿柴曾孙,葬长陵附近

元羽: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葬在长陵附近

褚庭询:唐朝时期大臣,礼部尚书褚无量长子,葬在龙门附近

王琳:墓在龙门附近,颜真卿书其墓志

萧玚:隋朝外戚大臣,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萧皇后弟弟,墓志出土于北邙

元延明:北魏宗室大臣、藏书家 、数学家,文成帝拓跋濬的孙子,墓志出土于北邙

羊祜:西晋开国元勋,蔡文姬外甥,墓志出土于洛阳

程伯献:唐朝时期大臣,程咬金之孙,墓志出土于北邙

房承先:唐朝官员,房玄龄之孙,墓志出土于首阳山

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墓志藏于千唐志斋

李郃:唐代湖广第一状元,麻将鼻祖,墓在偃师

令狐梅:唐朝时期大臣,葬伊川

石熙载:北宋名相,葬孟津

石中立:石熙载之子,葬孟津

吕谦恒:清代诗人,葬新安

黄河水下汉代墓群:汉代古墓群,因河道变迁而被淹没,2020年末黄河水位下降因而重见天日,共百余座古墓。

洛阳的北邙山上,为什么有数量庞大的帝王古墓

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杭都是人们休闲养老的宜居之地,说是天堂也不为过。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的意思不外乎人活着的时候就在苏杭生活,逝去之后最好能葬在北邙,北邙是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

北邙山原名邙山,因位于洛阳北部,因此称之为北邙。

上图_ 北邙山图

北邙山墓群的发现源于1905年,清朝修洛潼铁路经过洛阳,在邙山段工人修路时发现挖到东西,这才发现了数量庞大的陵墓群。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那么北邙山上到底有多少古墓呢?从2002年开始的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经过系统的调查与勘测,推算邙山陵墓群多达数十万座,可谓遍地是古墓,当地还有一句戏言——“跺一脚就惊动三皇五帝,刨一镐满是秦砖汉瓦”,直至现在从北邙山附近的公路上行驶,还能看到旁边田野里的封土堆。。

北邙山不仅古墓数量庞大,更有无数帝王贵胄埋葬于此,在考古中发现光帝王墓就有24座,时间跨度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共六代,在这些帝陵中,有东周历任天子的帝陵,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当地称之为刘秀坟,也有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长陵……

上图_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上图_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为何北邙山会成为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呢?

一、地理原因

自古以来中原兴盛土葬,而好的土葬的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土厚、水低、干燥、缓平。土厚可保障挖穴顺利,水低可防止墓穴潮湿,干燥可杜绝虫蚁丛生,缓平可保障棺木稳当。

《河南府志》记载:

自北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作为秦岭余脉,北邙山海拔300余米,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黄土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平原区的流水沉积共同形成了北邙山,说是山,但地势平缓,中间高四周低,无高山遮掩,无沟壑纵横。

土质由黄土构成,土层深厚、粘结性佳、质地坚固、密度紧实,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北邙山渗水少、土壤干燥且不松散的特性。

上图_ 《河南府志》含多个版本,顺治、康熙、乾隆各有不同版本流传。

二、历史原因

北邙山地处洛阳北,黄河南,既紧邻花团锦簇的千年帝都,又俯瞰滚滚流逝的黄河。而洛阳地处中原地带,从东周开始一直到盛唐,作为十三朝古都,造就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

古都洛阳汇集了无数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诗书大家、僧道名流,由于古代的防腐技术有限,这些人逝去后只能选择在故居的附近下葬,都城繁华,自是不适合下葬,那么离都城近地理位置又好的北邙山便成了首选之地。

君不见自从盛唐以后的朝代不再定都洛阳,北邙山也不再出现帝王陵。

同样的情况在古都附近都能出现,西安、南京皆多古墓,明清两代的帝陵都多在北京附近,全都是同样的原因。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上图_ 北邙山风光

上图_ 北邙山风光

北邙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埋骨地何尝没有此种原因在里面,除了最初的东周八任周天子,而后东汉5座帝陵,曹魏1座,西晋5座,北魏4座,五代后唐1座,这些帝陵都选择了北邙山。

帝王选择下葬在哪个地方有诸多因素考虑,对于普通官员及民间豪绅来说,能被帝王选择的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能与帝王葬在同一区域亦是荣幸,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葬在北邙。

《礼记·檀弓下》记载,“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这里记载了汉代祖先的葬俗,可见在汉代及以前,人们就认为将逝者葬于北方是比较好的,而邙山恰巧位于洛阳北部,符合古人的丧葬习俗。

上图_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三、风水原因

晋代郭璞被认为是风水的开山祖师,在他的名著《葬书》中关于风水这样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此论断被认为是中国关于风水的基调,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有了风水一词。

人在刚逝去时,被认为处于阴阳交界,这时产生的生气会遇到风会随风而散,遇到水会被停聚。有了山岗可阻风吹散,有了河流可聚拢而积。

北邙一带可谓是“北枕邙山南蹬洛水”,靠山面水,藏风聚气,这是陵墓的绝佳风水宝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意味厚重,水意味灵动,山为阳,水为阴,邙山位于崤(xiao,二声)山支脉,黄河南岸,洛河、伊河汇入黄河的交界地带,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古人评洛阳为“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北邙山借洛阳地势,何尝不是如此。

邙山为秦岭余脉,秦岭为昆仑余脉,昆仑自古被认为是中国龙脉的发源地,因此邙山也认为是在龙脉上。

且北邙山是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老子和全真教王重阳都曾在北邙山驻足,道教擅长风水,因此更让人们信服邙山是风水宝地。

上图_ 王重阳(1112-1170年),全真道开创者,咸阳(今陕西咸阳)人

红楼梦中有两处提到北邙山:

一处为第1回——“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一处为第97回,李纨因黛玉亡故而叹息“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

林黛玉当然不葬在北邙,这两句话能看出北邙对古人来说是亡人的好去处。

正是由于邙山大量的帝陵王墓,自古代起就是盗墓的多发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盗墓工具洛阳铲。

笔者近日有幸到汉光武帝原陵缅游,园内封土堆高高矗立,活了几千年的苍柏仍鹤发松姿,在风中静静的看着今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文:尔雅

参考文献:《河南府志》、汉代戴圣《礼记》、晋代郭璞《葬书》、唐代王建《北邙行》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