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傣族的节日(傣族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4-01-22 03:31:15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傣族传统节日大全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隆示

有的地方又叫“隆赶”。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隆示”的时间在夏历二月,具体时间各村寨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后裔领头,全村男性到一棵专门的树下祭祀,“隆示”期间,相互走亲串戚,互致节日祝贺。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对山歌,找伴侣。大顺寨一带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约到河里捞鱼捞虾,直至傍晚再将捕获的鱼虾各取少许,放入江河,意为愿来年鱼虾满江河,捕不完,捞不尽,当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乐。“隆示”期间,客人准进不准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却心意。

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泼水节

1.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

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2.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3.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4.泼水节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5.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6.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巡田坝节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香喷喷的米酒,唱起欢乐的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巡田坝”可谓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一些乡规民约。

如:全坝子的早稻必须在正月十三日以前栽完;放水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不得在禁区内砍一棵树,违者,一般群众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则加倍罚。“巡田坝”体现了傣族人民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窝巴节

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相传古时候外族入侵,傣族的祖先绿拜王不幸战死,傣家在王子青哥和公主红妹的带领下,继续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到金沙江边。青哥、红妹也被敌人抓获,关进江边岩洞。敌人为把傣家人斩尽杀绝,勾结江崖中一种叫石蛾的妖魔来残害傣家人。石蛾兴风作浪,黑云翻滚,江水暴涨,恶浪滔天,山洪暴发,山岩垮塌,眼看受尽折磨的傣家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正在这时,青哥、红妹奋力冲出山洞,与石蛾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杀死石蛾,使江水退落,稳住了山岩。黑云散尽了,江水退了,山洪停了,傣家得救了,傣家人在金沙江畔安了家,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但在与石蛾的搏斗中,青哥、红妹中了魔法,变成了青色和红鱼。为了纪念青哥、红妹拯救傣家人的功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傣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佳看美酒,来到金沙江边,载歌载舞,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欢庆傣家人战胜恶魔的胜利。

这天一早,人们早早地就来到金沙江边,当太阳照到江边的时候,隆重的节日仪式就开始了。在一名德高望重的傣语长者指挥下,两名傣族壮汉肩抬两条木制的大鱼,一条是青鱼,一条是红鱼,以火枪3响为信号,哨呐引路,吹吹打打把木鱼送到江边沙滩上。众人尾随到江边,在长者的带领下,用盆去端来江水,在欢歌声中纷纷向木鱼泼去。

然后长者用傣语边诵唱着祝福吉祥的话语,边用青松枝蘸着江水,轻轻地洒在众人的头上,人们互相泼水,送去良好的祝福。男女老幼在唢呐、芒锣、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起欢乐的\"嘎秧舞\",预祝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鱼儿满筐,水稻丰收。如今,窝巴节聚会地还成了楚雄、丽江及川滇毗邻地区各族群众进行文化、物资交流的场所,每年前来参加节庆和土特产交易的群众达万余人。

花街节

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删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都代表了什么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民族节日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习惯。“节日是文化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沟通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实际体现,往往包含着人们对节日这一现象的文化解释。”

西双版纳傣族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原始宗教并存的地区,在拥有自己本民族节日的同时也吸收接纳了佛教思想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节日。

泼水节——对生命的热爱

庆贺新年是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的习俗,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民族,人们都对新的一年都有着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在每年傣历新年时所举行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傣族泼水节一般要持续几天。泼水节时,无论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为对方祝福。

泼水节不仅是作为傣族人庆祝新年的风俗习惯,更是傣族人辞旧迎新的一个节点。在佛教的影响下,傣族人认为生命的运动就是由出生走向死亡,在死亡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生命。辞旧迎新也正是体现出这样的规律,因此泼水节在傣族人心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年在傣族人心中隐喻着出生命的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傣族人通过庆祝泼水节来对旧的一年做出怀念和总结,并同时也对新的一年做出祝福和期盼,希望疾病不缠身、灾祸远离家人;祈求五谷丰收、身体健康等,这些对生的向往和希望,就是生命观在泼水节中所体现出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自古以来,水和傣族人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客观说来,由于人类的生存需要水,所以傣族先民在生活环境方面常会选择伴水而居。其次傣族先民有崇拜水的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傣族先民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但同时洪水的泛滥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傣族先民们崇拜水并通过定期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并认为通过神灵的保佑才得以生存。往后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傣族人不断的体悟和感知自然。傣族人通过个人直观的所见所感来,同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生产规律来解释客观自然现象。

时至今日水不单单只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存在于傣族人的心中,水更是作为傣族人和人、社会、自然界联系的纽带,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傣族人认为在泼过水以后,就泼走了疾病,洗去对方身上的灰尘。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中四季平安、万事如意。年轻人为老年人泼水,是为老人泼走了疾病和苦痛,并祝福老人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老年人为年轻人泼水,是祝福年轻人茁壮成长,消灾免痛。

年轻男女互相泼水嬉戏、互相祝福,共同祈求新年平安、生活欢声笑语。最终水源会带着祝福回到大地,也把五谷丰收的祝福传达。泼水节蕴含了傣族人的善良,傣族人通过泼水传递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同时也通过泼水来驱赶疾病,让生命健康成长。

泼水节作为—个全民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通过泼出去的水为媒介,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泼水节让傣族人通过社会交往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佛教传入后,佛教通过因果报应的思想来解释万物之间的联系。“认为世间一切存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对自身的命运发生影响”,傣族人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便崇尚积德行善,要求人们去从善、为善、行善。因此傣族人通过泼水节来互致祝福,用祝福的方式来积德行善,从而通过此类善行来影响或改善自己的命运。泼水节不但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节点,更是傣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开端。泼水节作为的傣族人民对待“新生”以及生命的延续、传播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中凝聚着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文化习俗。

关门节——对生命的理解

相传“每年傣历九月,佛到西天去对佛母讲经,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来。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时,佛徒数千人到乡下传教,践踏了群众的庄家,耽误了群众的生产,群众怨声载道,对佛徒不满,佛得知此事后,感到不安。

此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所有的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因此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关门节。关门节期间傣族人都要到佛寺中静坐参佛,通过听大佛爷讲经说法来忏悔自己的行为。“老年男子有的迁入到寺中住宿,中年男子则每七日必须留宿寺中三日。在寺中住宿时,不出寺门,一切生活完全和寺中僧人一致,且须跟着寺庙僧人忌午。”

关门节对于傣族人来说不仅仅是宗教知识的极大丰富,更是对心灵的洗礼。傣族人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佛教经典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同时也体悟生命的由来、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以此来端正人心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傣族人珍惜此生来世积极生活,直观体现为傣族人积德从善。通过积德从善过程,一方面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也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即活着就是要为从善。

关门节期间正值农忙,人们为了能集中精力进行生产活动便定下诸多规矩,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不建新房不出远门;僧侣不能随便外出等。笔者在对嘎洒镇曼迈村村民玉嫩采访时得知:“关门节的时候,村寨里面不能大声的说话;走路不能东张西望;不能打闹。以前是不准年轻人谈恋爱的,现在么更宽容一点。老人不阻止,但是基本也没有(结婚)。”

这些规矩一方面通过约束来让人们节制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傣族对于生命运动规律的看法,即生命的运动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自然通过休养生息来恢复生命的活力,人类也要通过休养生息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加以改正,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只有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才是完整的生命。

开门节-----生命的的期待

关门节结束时,傣族人会举行盛大的集会和各种文化活动。男女老幼成群结队皆穿着盛装去佛寺中拜佛祷告。在关门节期间的诸多限制也随着开门节的到来而解除,青年男女可以谈情说爱和婚娶;民众也可以盖新房、结婚等活动。僧侣们自由出入;在没有了关门节的诸多禁忌之后,小孩和年轻人也活跃起来,恢复了年轻所具有的天真活泼的天性。老人们结束关门节忏悔自省后也重新面对生活焕发活力,这些气氛使生活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另一方面在开门节后,傣族地区进入了农闲时期,庄稼收获完成,所以开门节也有着丰收的象征。开门节时人们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受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开门节了走走亲戚串串朋友”。

人们大多会走村串户,互相问候。在开门节期间年轻人都会结伴出游。“开门节了朋友会出去玩,一般会在几个村子周围走走玩玩。也会去远的地方,老人允许的。”通过出游的行为示意关门节禁忌的解除、开门节的到来。来表达生活的重新开始。

在开门节期间人们通过互相之间频繁的社会交往,产生新的恋情并开花结果,因此开门节也象征着恋爱、结婚的幸福之“门”。开门节是喜悦的,这份喜悦有傣族人通过自己辛勤踏实的劳动,带来的丰收后的喜悦;有傣族人通过关门节的修行后,对生与死有了更深刻的的认知,获得知识的喜悦。开门节体现出傣族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体现出人生的意义,最终获得幸福的生活。

总结

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傣族人开朗乐观;傣族人热情好客;傣族人勤劳勇敢;傣族人温柔敦厚;傣族人敬老爱老。傣族人用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死;傣族人用自由眼光的看待生活;傣族人用积极的态度享受人生。这些都是傣族人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下,用辩证的思维不断感悟而得到的关于生命的看法。从最初的生命意识的萌芽,傣族人认为生命就是生存,生存带来了生育繁衍的需要。佛教传入后傣族人更加深度的探索生命的意义,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幸福,善是达到幸福的过程。

看过来!云南各地泼水节时间表出炉

连日来,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等州(市)正在积极筹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系列活动,计划推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体验项目,时隔3年再次开启万人泼水狂欢模式。

昆明

位于昆明的云南民族村计划于4月12日至16日举办泼水节活动,为游客带来水上走秀、洒水祝福、风情歌舞、玩水夺标等原汁原味的民俗体验。

西双版纳

今年泼水节期间,正值西双版纳州成立70周年。4月12日上午,庆祝大会将在景洪市隆重举行,全州各族群众将身着节日盛装,共庆建州70周年。4月13日下午至晚间,傣历1385年新年节(泼水节)庆祝大会及传统龙舟赛、民族特色堆沙、斗鸡表演、万人齐放孔明灯等活动将依次在景洪市举行。4月15日上午,“迎圣水·送吉祥”泼水节取水仪式将在景洪市澜沧江畔取水台举行,下午,“东方狂欢节”泼水狂欢活动将正式启动。

德宏

德宏州各县(市)都将举办泼水节活动。其中,芒市傣族德昂族泼水狂欢节将于4月11日至13日举行,包含“寻找最美七公主”选拔赛、生态芒市灯光音乐秀、民族美食和特色产品展销、“黎明之城”音乐节、民族团结微电影首映仪式及乐游芒市线路推荐、项目签约仪式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中缅边民大联欢音乐会等10多个亮点活动。

临沧

临沧市节庆活动启动仪式暨傣历1385年泼水节系列活动开幕式将于4月14日举行,在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设主会场,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设分会场。此外,全市还将开展美食商贸、系列民俗、乡村旅游等配套活动。

普洱

在普洱市,孟连县将于4月13日开展泼水节开泼仪式及傣族群众拜年活动,并于4月17日举办“宾弄赛嗨”联欢晚会。江城县整董镇、思茅区思茅港镇也将于4月13日至16日进行赶摆、文艺表演、长街宴等活动。

记者:朱海

来源: 掌上春城

傣族传统节日大全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隆示

有的地方又叫“隆赶”。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隆示”的时间在夏历二月,具体时间各村寨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后裔领头,全村男性到一棵专门的树下祭祀,“隆示”期间,相互走亲串戚,互致节日祝贺。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对山歌,找伴侣。大顺寨一带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约到河里捞鱼捞虾,直至傍晚再将捕获的鱼虾各取少许,放入江河,意为愿来年鱼虾满江河,捕不完,捞不尽,当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乐。“隆示”期间,客人准进不准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却心意。

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泼水节

1.由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

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2.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3.泼水节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4.泼水节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5.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6.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巡田坝节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香喷喷的米酒,唱起欢乐的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巡田坝”可谓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一些乡规民约。

如:全坝子的早稻必须在正月十三日以前栽完;放水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不得在禁区内砍一棵树,违者,一般群众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则加倍罚。“巡田坝”体现了傣族人民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窝巴节

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相传古时候外族入侵,傣族的祖先绿拜王不幸战死,傣家在王子青哥和公主红妹的带领下,继续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到金沙江边。青哥、红妹也被敌人抓获,关进江边岩洞。敌人为把傣家人斩尽杀绝,勾结江崖中一种叫石蛾的妖魔来残害傣家人。石蛾兴风作浪,黑云翻滚,江水暴涨,恶浪滔天,山洪暴发,山岩垮塌,眼看受尽折磨的傣家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正在这时,青哥、红妹奋力冲出山洞,与石蛾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杀死石蛾,使江水退落,稳住了山岩。黑云散尽了,江水退了,山洪停了,傣家得救了,傣家人在金沙江畔安了家,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但在与石蛾的搏斗中,青哥、红妹中了魔法,变成了青色和红鱼。为了纪念青哥、红妹拯救傣家人的功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傣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佳看美酒,来到金沙江边,载歌载舞,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欢庆傣家人战胜恶魔的胜利。

这天一早,人们早早地就来到金沙江边,当太阳照到江边的时候,隆重的节日仪式就开始了。在一名德高望重的傣语长者指挥下,两名傣族壮汉肩抬两条木制的大鱼,一条是青鱼,一条是红鱼,以火枪3响为信号,哨呐引路,吹吹打打把木鱼送到江边沙滩上。众人尾随到江边,在长者的带领下,用盆去端来江水,在欢歌声中纷纷向木鱼泼去。

然后长者用傣语边诵唱着祝福吉祥的话语,边用青松枝蘸着江水,轻轻地洒在众人的头上,人们互相泼水,送去良好的祝福。男女老幼在唢呐、芒锣、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起欢乐的\"嘎秧舞\",预祝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鱼儿满筐,水稻丰收。如今,窝巴节聚会地还成了楚雄、丽江及川滇毗邻地区各族群众进行文化、物资交流的场所,每年前来参加节庆和土特产交易的群众达万余人。

花街节

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