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年历表(年历表大全2023)

时间:2024-01-19 15:15:54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卡通日历图片,可以自行拿图打印!

学生作品:2023年的年历

制作2023年的年历是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因为花费时间较多,采取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事先给学生布置“长作业”,课堂上只是表达和交流的场所,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精彩备课: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29—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在探索年、月、日的关系的过程中知道大月、

小月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探索大月、小月的特点以及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大月、小月的特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合理安排时间 的重要性,同时渗透亲情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准备:课件、年历表。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生:2022年3月3日。板书:2022年3月3日。

师:那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师: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天是第23个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

来。 (课件出示爱耳日相关图片)

师: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日子,爱护自己的耳朵。

师:同学们看这个日期,我们除了用到数,还用到了三个字——年、月、日。 (擦去数,留下年、

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生自由发言)

预设: 一年12个月,有的月份31天,有的30天, 一天24小时。

师:关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目主建构

(一)视频了解年月日的规定

师:同学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规定的吗?

预设: (学生能说出)是这样吗?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预设: (学生不能说出)那年月日究竟是怎样规定的呢?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播放视频:三球 运动)。

师:你现在知道年月日是怎么规定的了吗? (知道了)

(二)视频了解平年、闰年

1.平年、闰年

师:其实经过准确的测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你们知道这个 时间介于哪两个相邻的整数天之间吗? (生:介于365天和366天之间)

师:真准确,为了记年的方便, 一年,我们要么按365天,要么按366天算。当我们把一年按 365 天算的时候,我们把这一年称作平年,把一年按366天算的时候,这一年称作闰年。 (板书:平年:

365, 闰年:366),也就是, 一个平年有365天, 一个闰年有366天。 一个闰年比一个平年多1天。

师:说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为什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预设2:平年多,还是闰年多?

预设3:平年和闰年的排列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规律?

2.四年一闰

(1)计算

师:5时48分46秒接近几个小时? (6个小时)

一天24小时,几个6小时凑够一天? (4个)

(课件出示:)

365天6小时 365天6小时

365天6小时

365 天

365天

365天

(少算6时)

(少算6时)

(少算6时)

365天6小时 3 6 5 天 + 1 (少算6时)

把这一天给哪一年,哪一年就是闰年,也就是四年一闰(板书)

(2)画图

如果我们用○表示平年,用△表示闰年,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把四年一闰表示出来吗?在作业纸上试

一试。 (出现四种情况)

(3)抽象除法算式,总结判断方法

重复排列的规律,有必要没完没了的画下去吗?我们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除法算式)

如果用除法算式。除数是几? (4)

余数可能是几?

历法修订者也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闰年,也就是没有余数。

课件出示:2017÷4=504.……1

2018÷4=504.…2

2019÷4=504...3

2020÷4=505

2021÷4=505……1

2022÷4=505.……2

2023÷4=505……3

2024÷4=506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拿公历年份数除以4就可以,如果有余数,这一年是平年,如果没有余数, 这一年是闰年。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个:2016、1600,同步用万年历验证)

(4)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师:2100年呢?查万年历求证,2100年是平年。

师:这又是为什么啊?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看来,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都不是闰年。

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三)认识月

1.学生操作,尝试分配

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以一个闰年为例,366天,把这360多天分配到12个月。每月大约分得

几天? (30天)课件出示:366÷12=30(天)......6(天) ,还余6天。

我们就把这1—— 12月份,先按每月30天来分配(张贴表格)师:还余下6天呢(拿磁扣),我 把它放这儿(贴磁扣),孩子们,这剩下的6天你想怎样分配,请先想一想,想好了吗,赶紧拿出作业 单,画在上面。在相应的表格里面画圈, 一个圈就表示一天。别忘了,你们每人手上有几天的权利啊 (6天) (课件:你想把这6天分配到哪几个月?在它的下面画○)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二月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同时,注意发现:第一种情况,把6天分配给单月;第二种情况,把6天分 配给双月;第三种情况,没有规律,但是有自己的理由)。请3种不同分法的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 一

个磁扣代表一天)

师:同学们分配完了。这样一来, 一年中,有的月份仍然只有30天。我们把每月有30天的月份统 称“小月” (板书)。有的月份多分得了1天,有31 天,我们把每月有31 天的月份统称为“大月” (板书)。黑板上的这些分法中,你更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同学们,你更喜欢哪种分法?

生1:第 一 种;

生2:第二种,因为十月份是我的生日。师:你喜欢生在大月。

生3:第二种,因为八月是暑假,可以多玩一天。师:好日子不嫌多。

生4:第一种,因为按一月大,二月小..…这样有规律。

师:不管我们怎么分,都有道理,但是数学讲究规律,从美的角度来说,哪种分法好?

师:其实,早在公元前46年,就有人和我们这样分,日历的修订者凯撒,他也认为这样分有规律。 他会保留哪一种呢?悄悄告诉你,凯撒的生日在7月(第一种)。对,他希望自己生在大月,以显示自

己的帝王风范。

2.二月(演绎历史故事)

刚才按闰年366天分的,平年的时候,要少一天。凯撒还规定,在二月减去这一天。因为在他们国 家,二月是处决犯人的月份,人们都希望少一天,这时的二月就只剩下29天。后来,新的大帝奥古斯 都继位,他出生在八月,他也想,自己出生的月份是大月,所以八月也被改成了31天,这样八月多了 一天,那从哪个月份减去? (二月),这样二月就只剩下28天了。平年的二月28天,称为平月,闰年 的二月29天,把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样日历上就出现了三月连大的情况,哪三个月? (七月、八 月、九月)七月能动吗? (不能,凯撒大帝的生日在这个月份呢)八月呢? (也不能,奥古斯都的生日 在这个月份呢)九月呢? (能动)把9月的 一 天移到10月(同步移动磁扣),把11 月的一天移到12 月,这样还有两月连大吗?哪两个月(7月和8月)还有吗? ( 1 2 月 和 1 月 )

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3. 大月、小月

把现在的大小月分布情况整理出来: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 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31

平年:28

闰年: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板书:)大月(7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4个月):3月、6月、9月、11月;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4.强化记忆

现在,没有什么规律了,要把每个月的天数记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 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

说明:腊,就是腊月,这里指十二月。冬,这里指十一月。

(有了这种方法我们记起来就方便多了)

生2:左拳记忆法:(伸出你的左拳,我们用凸起的地方和凹下去的地方代表月份,从右边开始-------

你发现了什么?凸起的代表大月,凹下去的代表小月,二月除外)

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三、 巩固检测

1.抢答题,看谁反应快。

( 1 ) 一 年 有 ( )个大月, ( )个小月。

(2)8 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3)6 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 辨一辨

(1)小明说:“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啦!” ( )

(2)每年的二月都是28天。 ( )

( 3 ) 4 年 有 4 8 个 月 。 ( )

(4)凡是双数的月份都是小月。 ( )

四、 课堂总结(回头看)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就会 让我变得更聪明!

可爱的同行,看到这儿了,点个赞,留个关注,以后好找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