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鱼座

龙泉岩(龙泉岩风景区)

时间:2024-01-01 09:12:32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龙泉岩,千姿百态,诸多奇观。仰望奇峰,心灵得以洗涤,回味无穷

在汕头市龙泉岩景区游玩后,我深深被其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折服。首先,景区的奇峰异石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群峰耸立,犹如一座座巍峨的城堡。而在登山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幅自然画卷,四周的山水美景让人瞠目结舌。尤其是在清晨时分,云雾缭绕,太阳的光芒洒在峰峦之间,简直如梦似幻。

其次,景区内的瀑布景观更是令我流连忘返。清澈的水流从高山崖壁中急速奔流而下,溅起点点水花,形成一道美丽的瀑布。站在瀑布旁边,听着水流的声音,欣赏着白色的水雾,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力量。

除了自然景观,龙泉岩景区还保留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建筑、碑刻等。这些文化遗迹向人们展示了汕头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与现在。

总的来说,汕头市龙泉岩景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文化遗产,都让人心旷神怡。我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希望他们也能在这里体验到与众不同的美妙。

山明水秀万物生“浙江绿谷”新朋友出现老朋友归来为哪般?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水蓝薇 通讯员 董浩 县委报道组 吴丽萍

三月春光里,丽水景宁黄垟口村雁湖一带,一群美丽的鸳鸯在湖中打闹嬉戏,这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从北方飞来过冬,通常四月底才会离开。

丽水素有“浙江绿谷”之称,作为全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其物种多样性居全省之冠。今年1月,全球两栖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被发现,更让国内外的目光聚集于此,他们纷纷感叹丽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又奇妙的生物物种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坐拥深厚生态家底的丽水,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于今年初发布了浙江省首个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为指导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丽水是如何讲好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近日,记者跟随丽水生物多样性调查队走进处州山水间探寻答案。 

景宁英川镇黄垟口村的鸳鸯

三宝鸟为邻 苦花鱼归来

多样生物这里孕育

自2019年底丽水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来,就经常能听到关于丽水生物多样性的趣闻。

调查队一走进遂昌垵口乡大山村,就有村民热情地上前打招呼:“你们是过来调查珍稀动物的吧?我家里就有!”

调查队来到村民住宅附近,抬眼一看,便瞧见一侧墙壁的通风口里,蓝绿色的鸟儿扑棱着翅膀从巢穴探出头来。它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三宝鸟,近两年来,随着垵口乡生态环境向好、村民环保意识提高,它们得以安心地栖居于民房,和村民处成了“一家人”。

而在石仓村,人们惊喜地发现:“苦花鱼”回来了!曾经,因为肆意捕鱼、河道污染,对水质要求极高、被誉为“清流女王”的苦花鱼渐渐难觅踪影;如今,遂昌成立“巡河护卫队”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并投资3000余万元整治河道,苦花鱼又回归了久违的家园。

生态环境越好的地方,生物多样性就越丰富。在百山祖角蟾活动区域附近,常绿阔叶林绵延,山涧溪流淙淙,调查队还邂逅了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珍稀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往往因为发现了一个动物新物种,而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殊不知,在丽水1.7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81.7%,茂密的林间,一些珍稀的植物也在繁衍生发。

丽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发现的浙江省物种新记录:堇紫珊瑚菌

丽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发现的浙江省物种新记录:帆孢盔孢伞

表面铺着一层浅浅的褐色,菌盖肥厚、菌杆细长,藏在腐木枯叶之间的褐缘小菇,让调查队员惊喜不已。队员胡亚萍介绍,褐缘小菇已被确定为大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它的发现为中国小菇属增加了新的记录,也刷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记录。

新物种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一些珍稀动物种群的恢复也令人兴奋。据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丽水境内,国家一级保护的黑麂、黄腹角雉等物种的种群数量均有所恢复。冕雀和棕腹大仙鹟在全省唯一分布点——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种群稳定。更难能可贵的是,像黑脸琵鹭、黑熊、豹猫等珍稀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外,也常常被人们发现。

或是翱翔苍天,或是枕眠草木,万物一幕幕自由又安逸的剪影,是对丽水好生态的认可,也是丽水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你安心栖居 我悉心保护

寻找人与自然的默契

黄垟口村村民、摄影爱好者刘德荣近来又多了一项新工作,那就是和“拍友”们自发地组成防护队伍,在节假日来到鸳鸯谷附近,给游客普及保护鸟类的科学知识,叮嘱他们要放低声音、轻关车门,以免打扰到鸳鸯的正常作息。

今年1月,松阳县松阴溪畔,中华秋沙鸭如约而至。中华秋沙鸭以清澈的河流、水库为栖息地,素有“生态环境风向标”之称。

10多年前,松阳就在中华秋沙鸭的活动区域划定了保护地范围,其内停止任何方式的捕鱼、采沙、取石等破坏环境的活动。为了避免摄影爱好者或游客对中华秋沙鸭的生活造成干扰,松阳开建保护观察站,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规划了专业观察室、河道管理用房、眺望台、多功能厅等设施,将人类活动归集于一处,尽量减少对中华秋沙鸭的干扰。

你安心栖居,我悉心护航。在任何地方,这种默契的形成,均非一朝一夕之功。曾经,人和野生动物也会相互对峙,互不相让。但丽水以保护为优先选项,开启了绿色发展新篇章。

贤良镇的猕猴

5年前,庆元县贤良镇还会上演“人猴大战”。该镇的青龙山是野生猕猴的聚集地。秋天,饥饿的猴子下山“洗劫”农田,农户也不示弱,轮番守夜放鞭炮驱逐。

怎么办?镇里决定退一步。他们建造猕猴乐园,搭起屋棚,备好食材,聘请管理员,将猕猴引去乐园“吃喝玩乐”。管理员还向村民传授与猴相处的小技巧。渐渐地,人猴关系缓和,当地也将野生猕猴当作旅游品牌来打造,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游客,带火了民宿和农家乐,旅游经济收益丰厚。

人类的主动“退让”,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不仅要“退让”,丽水还千方百计为保护栖息在境内的动植物“买单”。遂昌为境内的所有野生动物购买了公众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财产、人身损失进行赔偿;丽水市区明确要求城市土地出让要开展“树评”,对地块内有无古树名木以及是否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等内容予以确定,必要时需变更规划建设,以保护古树名木……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丽水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2015年丽水就提出了“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的目标,至今累计整治“低散乱”企业5266家,其中整合入园717家,关停淘汰1975家,限制工业进入的生态保护区占比达95.8%。据《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7年全省第一。

除了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保护生态环境,丽水通过举办多样的赛事、节庆,邀请省内外的摄影师、专家、青年团体等共同探索当地的生态之美,使呵护山水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

鸟类观察邀请赛中,鸟类观察爱好者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区域内,观察到了133种鸟类,超过了凤阳山史料记载的鸟类数量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及视频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嘉年华活动,邀请专家为丽水初中学生线上视频授课科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

主动摸清家底 抢救濒危物种

探索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却不只属于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机勃勃的题中之义。

为此,丽水率先谋划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直面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并制订了一系列优先行动和多个重点项目。

丽水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中的第一项,便是继续展开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丽水已完成了对龙泉、遂昌、庆元3个县市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过程中采用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红外相机、环境DNA……相信更多的珍稀物种甚至是新物种将陆续走入我们的视线,鼓舞当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路上继续前行。

眼下,一些举措也正在扎实推进。在一些村庄,为避免当地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人们正在做一些尝试。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卫中向记者回忆了一次调研经历。他和同事们来到龙泉岩樟乡的一个偏远村落,在海拔约700米的山地上,找到了一些稀稀落落的老茶树,在当地被称为龙泉岩樟山茶。那个村子早已荒废,村民都搬去了外地,茶树无人照看;且老茶因为味苦、量少,也极少在市场流通,渐渐被人遗忘。

这些地方特色物种,亟待抢救性保护。何卫中的团队摘取部分老茶树的枝叶,将其种植在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松阳基地的茶树种质资源圃里,作为一种储备资源定期观测,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扦插、嫁接等系列繁殖更新试验研究。目前,资源圃里已种植了如龙泉岩樟山茶、松阳横溪大茶等12份老茶资源。

“未来,不妨期待一下适合做抹茶蛋糕、冷泡茶的茶叶品种。”何卫中介绍,结合各类种质资源的优秀性状,他们正在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同时,农科院也与一些医药公司合作,共建珍稀药用植物保育基地,开展珍稀药用植物的收集、繁育和推广。

这与规划中制订的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行动不谋而合。除了推广本地物种,丽水还结合本地生物多样性优势,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叶胜红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这无疑是最好的保护。目前,丽水已建成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湿地公园。接下来,将借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将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与研学及深度体验结合起来,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不断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汕头八景中的龙泉岩,坐落在潮汕第一名山上

潮汕对于吃货来说这里一直是他们心中的一块福地,在这里他们的无限的去寻找美食,在这里他们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胃所需,但是潮汕的美景也有很多,比如龙泉岩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龙泉岩它就坐落在桑浦山上,这座山有着潮汕第一名山的美称,它是潮汕三市的一个交界点,同时北回归线也会从这里经过,同时它也是汕头的八景之一。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人把这里当作避暑胜地了,而在现在它却是朝圣旅游的一个风水宝地。

龙泉岩从宋始之后就有很多的文人在这里作诗,所以也就留下了很多摩崖石刻,到了后来有很多的后人在这里的兴建了许多寺庙,所以这里也就被叫做龙泉岩。这一整个风景区是有沿海的地带还有着四十三座山峰组成起来的,是一个很有名的风景区,在这里总共分做六个景区。分别有焰峰景区、塔山景区、笔架山景区、香炉山景区、啸石景区、苏安景区。而龙泉岩的比较多的一些景点主要集中在塔山景区。登上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汕头的美丽景色。

龙泉岩主要是分为上岩还有就是下岩,而上岩是一个天然的石洞,上面有着巨石盖顶,下岩是人工建成的一些寺庙。除此之外在岩边还有着一些建筑,像师贤亭,紫来岩等等这些。同时这里的还有着古龙吐水,传说是在古时候黄龙受到玉帝的旨意去消除疫病,于是它卧在岩石上面,口里吐出细细泉水,附近的疫病就这样消除了,留下来的这开口泉被寺里的僧人视若珍宝。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引用至网络,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

汕头龙泉岩

龙泉岩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蓬洲村西北面约一公里处的桑浦山东面山麓,由一巨石覆盖而成,岩洞内称八卦厅,面积约64.4M2。据“灵泉岩记”碑记所载:明代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庙。明代天顺年间,虽有重修,但年久已毁。该岩修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立有碑记。“翁公书院”相传是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少时读书处。清光绪年间、时期及1985年都曾重修,在龙泉岩的周围,有明代至现代的摩崖石刻数十处,最早的是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周海撰的“灵泉岩记”,反映了龙泉岩的历史情况与风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许昌龙泉窑菊瓣纹碗: 釉色兼美 平中见奇

龙泉窑菊瓣纹碗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龙泉窑梅子青小碗

龙泉窑粉青洗

龙泉窑花口碗

  卖茶也盼好碗盏。

  前不久,热播的《梦华录》让“大宋风雅”与“极致美学”火出圈儿了!

  《梦华录》中,盼儿为茶客介绍的“粉青”“梅子青”瓷器,是宋金时期龙泉窑的佳作。

  许昌博物馆珍藏着一盏金代龙泉窑菊瓣纹碗,此碗纹饰造型巧妙相融,釉色兼美,可谓平中见奇、匠心独具之器。

  11月30日,带您一起了解龙泉窑菊瓣纹碗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A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于世。这件文物是在许昌市区恒达枫丹白露小区发掘出土的,器身满釉,釉层均匀,碗外壁饰菊瓣纹。”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告诉记者,龙泉窑菊瓣纹碗为金代文物,高6.2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4.3厘米、造型规整、青釉典雅、釉色莹润如玉、洁净无瑕,为龙泉窑代表作。

  看了《梦华录》,不少观众感慨,原来我们今日风行的各式各样高“颜值”的茶饮,早已经是宋代人玩剩下的。在《梦华录》中,从天潢贵胄到黎民百姓,无不沉醉饮茶品茗。“紫苏饮”“桂花饮”“龙凤茶”“越梅蜜饯”“桃花果子”“鹿鸣饼”,放置于如此好看、极具审美水准的碗盏之中,就更让人眼馋嘴馋了!

  宋代龙泉窑青瓷薄胎厚釉、如脂似玉,有诗云,“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梅子青,如成熟时节的累累青梅,浓翠莹润、秀色可餐;粉青,青中泛蓝、蓝中含青、釉料厚润、堆若凝脂。

  “龙泉青瓷温润如玉,造型含蓄典雅又不失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艺术匠心独具一格,成为后世青瓷美学的最高典范。”陈文利告诉记者,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梅子青和粉青,是龙泉窑的代表色,直到北宋时期,人们才能把这么好看的颜色烧造出来。之前的人一直在不断试验,不断改进技术,北宋时期龙泉窑的烧造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了解,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发展于北宋至南宋前期,鼎盛于南宋后期至元代,衰落于明清,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使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

  龙泉窑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它的产品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制瓷业、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B 花口碗,宋人饮茶雅趣

  《梦华录》中,半遮面茶坊里,点茶的赵盼儿“顾盼生辉”,抚琴的宋引章弹拨间扣人心弦,做果子的孙三娘俘获了“吃货”们的心,三位姐姐的茶坊凝结了宋人的生活剪影,勾勒出一幅北宋市井生活画卷……

  “都说文人风雅,宋人尤甚。爱花、赏花也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陈文利说,九色名瓷,是宋代高级饮茶器具,而花口碗则体现了宋代人饮茶的雅趣。

  花事是市井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生活闲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有“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中描绘北宋百姓赏花“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可见宋代的爱花风尚。

  陈文利告诉记者,制瓷发展到宋代,自是少不了样式新颖、别致的花卉题材。各类具有花卉特征的碗、盘、瓶、杯、盏及托具等陶瓷器渐多。花口碗因口部形似绽放的花朵而得名。日日与花相伴,真是雅致之极。

  用花瓣形状作为碗的造型,起源于唐、五代,兴盛于宋、金。“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碗作为最普遍的食具载体,在宋代愈发流行。

  花口碗花口形式多样,有五曲梅花形、五曲葵花形、六曲荷口形、八曲复瓣葵口形、十曲葵口形、十曲五瓣莲花形、十二曲花口形、十六曲八棱菱花形、三十二曲、四十八曲等不同曲数的菊瓣形花口,以及八曲方口形、四曲长方形、四曲椭圆花口形、八角形及荷叶形等。

  菊花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淡泊明志的代表。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将菊花花型入器,碗、盆、尊、壶……赋予了器物与世无争、大道至简的温度与美感。

  C 瓷器菊花纹饰,寓意福寿绵延

  自古以来,人们对菊花喜爱有加。菊花不仅香味淡雅、形态各异,有供人观赏之用,而且能够饮用或者入药。最喜爱菊花的陶渊明甚至将菊花作为火锅的底料。除了实用性,菊花还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质,与梅、兰、竹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

  由于对菊花的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将它写入诗中,赞扬它的坚强品格,还将它的图案绘制在瓷器上,供人们日常所用。

  “在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视为‘长寿之花’,有着‘雅洁长寿之君’的美誉。另外,其因花瓣繁多,也寓意着多子多福。”陈文利说,人们对菊花的应用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四川成都永丰天回山等地,就曾出土过与菊花相关的物件:有一个女陶俑的发髻上插着4朵14瓣的菊花,而另一个女陶俑的发髻正中插着一朵硕大的菊花,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

  宋代菊花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领域。那时的人们深受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审美都趋向简约和素洁。定窑、耀州窑等多个名窑广泛使用过菊花纹样。

  到了元代,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争和的局面,瓷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的道路。元代陶瓷菊花纹装饰开始以绘画表现为主,菊花纹既用来做主题纹饰,也可用其谐音来表达吉祥的愿望。例如,“菊”与“居”谐音,所以也作“安居乐业”;绘制菊花、牡丹、莲花的组合图案寓意“富贵连寿”。

  龙泉窑菊瓣纹瓷器盛行于宋金之时,与社会祝寿风气盛行有关。如莲叶伏龟心等造型即是同一类产物。菊花盛开在九月,“九”与“久”是同音字,因此,菊花是长长久久和生命的象征,寓意长久和长寿。松树和菊花搭配绘制,有松菊延年的美意。蝙蝠与菊花组合寓意福寿。

  另外,瓷器上的菊花纹饰,还充满孤傲脱俗的情怀。屈原的《离骚》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表达,用来形容自己人格品质的高雅、脱俗。菊花象征寓意的运用也正是由此开始,菊花也有了人格层面的象征含义。

  无论是陶瓷器、书画,还是雕塑、器型,菊花的象征意义与在诗词歌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坚韧、傲霜凌秋的品质为核心,充满孤傲脱俗的情怀,寄予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源:许昌晨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