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消灾吉祥咒(消灾吉祥咒注音全文)

时间:2024-01-19 14:55:57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学佛之前,是否应该先解决温饱问题?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师父,你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佛教,你呢?”老农认真答道:“我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就信‘睡教(觉)’。”说着,他又继续干他的农活。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是啊!这位老农为了养家糊口,披星戴月,东奔西忙,他缺少的正是食物、睡眠。因此,他认为睡觉为人生一大乐事,信仰“睡教(觉)”也就很自然了。

目前世界上很多人仍处在贫困线下,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仍在为生活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精神生活!

佛陀为了寻求解脱人类痛苦之道,六年苦修,骨瘦如柴,身体极为虚弱,犹不得要领,终于意识到极端的苦行无助于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最后他接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重新恢复了体力,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成正等正觉。这充分说明,即使如佛陀这样大雄大力的人,尚且也要借助于物质条件而后才能集中精力走入精神世界,最终圆证佛果,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佛陀成道后,四处游化教导众生。一次佛陀和弟子们应供归来,途中遇一极度饥饿之人,十分痛苦。弟子们请佛陀为此人说法,以减轻他的痛苦,但佛陀并未替此人说法,反而说:“比丘们啊,此人此时最需要的是一碗饭,而不是佛法。拿一碗饭来吧。”等此人吃饱饭后,佛陀才给他讲法,引导他如何获得财富和思想上的宁静。

在《增支部》中的《鸯觉经》中,佛陀把人分成三种:

1、盲人:这种人不知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不知如何获得新的财富,他们也无法区分道德上的好坏。

2、独眼人:他只有一只金钱眼,而无道德之慧眼。这种人只知道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和创造新财富;但不知道如何培养好的道德品质。

3、双眼者:他既有金钱眼,又有道德之慧眼。他既能使他已有的财富增长,并获得新财富,又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经美妙之处正在于它对只有一只金钱之眼的人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仅有道德之慧眼,而无金钱眼的人并未被单独列为一类人,因为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单纯的道德更有实际价值。这就是佛教中所谓“未转,先转食轮”的道理。

为了进一步论述这个道理,在《中部》的《巴陀伽摩经》中,佛陀又把人类的最基本的渴望分为四种:

1、愿我的财富通过正当的途径一天天地增加。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有。财富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2、当一个人富有后,他所渴望的是美名远扬。他如此祝愿:愿我的美名传遍四方,特别是要在我的亲朋好友、师长中流传。

3、当一个人既富有,又有好名声,他祈求健康长寿。他如此祝愿:愿我健康长寿。

4、当一个人富有、美名远扬又健康长寿,他自然希望死后幸福。他如此祝愿:愿我死后生天享福。

通过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获得财富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所以佛教把人生存所必要的物质条件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也许有人会问,孔子的弟子颜回能“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颜回这样的人千古少有,能和他比肩者自古能有几人?

同时,贫穷者也并非永远贫穷。如果有的人既贫穷又无信心,他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获得解脱。虽然贫穷,但具有布施心肠,又有信心,那么他们终将会从黑暗走向光明,最后得到解脱。

所以,佛教并不主张越贫穷越光荣,也不反对拥有财富。正如孔子、孟子倡导的那样:人民必须富庶,佛教也鼓励人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富有起来。

在《阿弥陀经》中,西方极乐世界为“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国土!阿弥陀佛本身就是: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所以人们一见到阿弥陀佛便生恭敬心,如果一个人因缺少营养而面黄肌瘦,人们一见到你怎能生起恭敬心、欢喜心呢?

在药师佛十二大愿中,第一是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第三是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第十是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第十一是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第十二是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所以在十二大愿中,就有七个是关于物质方面的。在早晚课诵中,我们每天念诵的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等咒都是祝愿国土庄严、人民丰衣足食。所以佛教不但不主张人们贫穷,恰恰相反,佛教特别重视庄严国土,这样才能利乐有情。

布施是利乐有情的一种手段,它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首,又在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中居第一位,可见布施是多么重要。然而当一个人拥有一定的财产时,他才更有机会行布施。否则空有布施之心,却无布施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更何况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做什么事,若缺少资金,则困难重重。汽车没有油就不能开动,同样,即使我们都非常热心佛教事业,但若无必要的资金,则寸步难行,也只能是摇头叹息,无可奈何!

也许有人又提问:为什么佛教又要讲四大皆空、舍弃一切、离俗出家呢?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这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空和不空的辨证统一。

禅宗在讲修行时,常常强调空,说世间名利皆如过眼之烟云,我们的身体为四大、或五蕴和合而成,是缘生法,无自性,因而是空的,以此来破除我执,放下一切,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进,以期早证佛果。以上这些都是从道心上讲的。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了生死并不等于不让你生活,恰恰相反,我们应在了生死中学会生活。试想一想,不会生活的人怎能了生死?连人尚且做不好,怎能成佛作祖?!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生活,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这是修行的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修行。为了借假修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要的物质条件还是相当重要的。

事实上,有情众生根本就离不开物质生活。因此《俱舍论》讲:“经说世尊自悟一法,正觉正说,谓诸有情,一切无非由食而住。”《增一阿含经》亦云:“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有食则存,无食则亡。”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佛教中还有不空的一面。

如果我们为了强调空的一面,而否定了不空的一面,那么,这种空是偏空、顽空,未能真正理解空之真谛。其结果必然会使人们误以为佛教主张贫穷,终将导致极端——苦行。反之,如果我们片面强调不空的一面,拼命地去积聚财富,这只能导致另一极端——纵欲主义。佛陀早就明确指出,苦行和纵欲是两个极端,对正常的修持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该抛弃。正确的修行方法是中道——八正道。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空与不空之间的辨证关系。

《太上召诸神龙安镇坟墓经》,道家安葬祈福消灾的经咒

太上道君於开光太初之先,与诸天神仙圣众,同诣长桑林下旸谷之墟,同心作礼,上白元始天尊:臣切见,凡人父母眷属亡殁之后,葬在山冈,建坟立冢,以安万年,冀保宜孙利子,待其富贵光门。今乃居家撼轲,竟岁凶衰,钱谷耗散,非横连绵,畜养不孳,田蚕不旺。臣等仰赖宿因,今身获庆,伏遇无上至尊。释我愚怀,乞垂哀悯,傥蒙宣示。斯乃朽骨重肥,仰受玄恩,难酬生育。

元始天尊乃告太上道君曰:卿今所说凶殃之理,深可哀悯。欲苏沉迷,咸居福岸。卿当复坐,谛听诀言。

天尊曰:世人今身贫困之者,是先世不信道法,不种善因。今世葬埋,不得亡人利益年月。营葬之所,亦有四时惊犯天星地宿,致见如斯。今得卿之所奏,吾甚欣然。自今以后,世人若有坟墓不安,灾衰竞至者,可寻高上道士,如灵宝典式,广建道场,忏悔罪愆。呼召龙王,来安坟墓。则灾患冰消,福祥云集。

太上道君及诸众圣,俱起作礼,各愿受持。於是,天尊宣召诸大龙王,各施救护。东方青帝龙王,南方赤帝龙王,西方白帝龙王,北方黑帝龙王,中央黄帝龙王,修吉神龙王,深林神龙王,多善神龙王,花流神龙王,甘思神龙王,善然神龙王,波流神龙王,思庆神龙王,骊龙神龙王,来龙神龙王,应龙神龙王,谏龙神龙王,三十八山神龙王,二十四向神龙王,天星八卦神龙王。

天尊曰:诸大龙王,各有万众。有灾之日,烧香普召,其龙来降,随意所愿,而重宣言曰:

岁德除青怪,荧惑化炎灾。太白招七宝,辰门揖秀回。中尊镇五墓,诸恶悉皆摧。神龙奠八表,万福蓊然来。

道言:天尊所告,真经龙王名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葬埋坟墓,有犯天星地禁。一切龙神,皆当延至正一道士,转诵此经,拜诸神龙,来安坟墓。自然门户光辉,子孙繁衍。此经神验,不可称量。若生不信,毁谤真文,祸延亿世。是时,大众闻说此经,皆称不可思议。作礼面退,稽首奉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暖坐。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僧人的生活是很紧张而清苦的,也是有规律和节奏的。

  他们每日闻钟而起,闻鼓而眠,笺响上殿,梆响过堂,月月如此,年年依旧。

  但是,僧人也和世人一样,只要热爱生活,一切都充满生机和乐趣。

  起床qichuang

  清晨四点钟,巡照僧敲响寺院第一次起床讯号照板。

  他边走边敲。围绕寺内一周,然后停在大雄宝殿的左前方、右前方和后方各敲一阵,把讯号传给禅堂的报钟。

  报钟响过三阵,又把讯号传给钟楼的大钟。大钟也是敲三阵,每阵三十六响,共鸣一百零八响,表示断除人生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头边敲钟,边唱偈,表示僧人对国家和对众生的良好祝愿。

  洪钟三叩毕,鼓楼鼓声起。一阵鼓结束,僧值师开始围绕寺内巡签。二阵鼓结束,僧值师巡签完毕。三阵鼓声起,僧值师进入大殿礼佛。

  鼓声将讯号又传给弹堂的报钟,报钟又传给斋堂的云板。云板敲三阵,每阵七下,第三阵云板又把讯号传给大殿的引磬。

  从不同方位发出的这七种讯号。前后相扣,快慢相续,音响各别,韵味各殊,真给人一种音乐享受。

  而这些悠扬激越之声,都分别在呼唤着僧众们起床、折被、刷牙、洗脸、搭衣、上殿……第三阵云板结束,僧众已齐集于大雄宝殿,朝时课诵开始了。

  早殿zaodian

  大雄宝殿香烟缭绕,灯烛辉煌,住持僧带领寺院两序大众上殿课诵。

  僧众们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住持站在进门左边,僧值站在进门右边,首座、后堂站在佛像左边,西堂、堂主站在佛像右边,维那站在后堂旁边。

  维那敲响大磬,率众唱诵。站在他旁边的当值悦众及其他打犍椎的僧人,手持引磬、鱼槌、铰子、铛子等,组成一支梵唱乐队。

  大殿中,僧众分列两边,序职愈高者愈站前面。禅堂僧众位于念佛堂僧众的前面,最后一排则为云水僧,云水僧后为居士的行列。

  早殿开始,若没有僧值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离开大殿。早殿有两堂功课:

  第一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绕佛、归位。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是梵语译成的汉字,很长,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绕佛,是一面排班行走,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其次序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都监、监院、维那、掌犍惟的悦众、知客等主要执事、技戒腊长短排列的清众、僧值,住持走在最后。

  第二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三皈依》、《大悲咒》、“十小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韦驮赞》。

  “十小咒”,包括《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

  目的是以念诵经咒的功德,回向给护法的天龙八部等众鬼神,祈愿寺院中安静无事。回向也称施向,如把所修功德施向众生,称为“众生回向”。

  有的寺院,在佛教节日和佛菩萨圣诞日念两堂功课,平时去掉一些内容,归并为一堂功课。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诵戒,不绕佛。早殿结束,各自回堂稍息,等待过堂。

  过堂guotang

  过堂,就是进斋堂吃饭的意思。僧入早粥、午斋必须过堂,由于佛教有“过午不食”的古制,故有些僧人晚斋时是不过堂的。

  当早粥准备就绪,斋厨的火磐先敲响,随后斋堂前的梆也敲响。敲梆时,僧值巡签,僧众陆续进入斋堂。

  三阵梆后,又敲响斋堂前的云板,僧众基本到齐,僧值在堂内巡视一圈,归位。

  三阵云板结束,悦众的引磬声起,僧值带领僧众一齐念《供养咒》。早粥时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午斋时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在斋堂里,也和大殿里一样,每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正中是住持的座位,面向斋堂大门。东西序相对,都是一排排狭长的桌凳,序职越高,越靠近正中。东序第一排依次是都监、监院、维那、悦众……侍者的座位,西序第一排依次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知客等的座位。

  《供养咒》念毕,若今天是施主设斋,维那便念道:“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磐声,各正念。”

  然后由知客师念斋条:“某某设上堂斋一起,上供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供养本堂方丈大和尚及班首大众师父,念佛请斋。”

  念毕,开始早斋;食时,僧众们不仅要肃静,而且还要集中思想作“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自忖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五观的意思是,僧人用斋时应该思考:施主供应这碗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没有?应把这些饭菜看作是医治饥渴的药物,吃“药”不能贪图口福,只要能达到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因此,斋堂又叫五观堂。

  把碗中的饭或菜吃完,需要添加时,僧众则把饭碗或菜碗推向桌前,行堂僧就来添加;若只需要一半,则用筷子指示一下。

  用斋必须严守规则,特别是肃静的规则,任何人不得发出异常声音。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僧人吃完斋后,僧值便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合掌。引磐响,僧众亦起身合掌。

  先念咒语“萨哆喃……”再念:“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也,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表示对布施设斋者的谢意。最后诵《结斋偈》:“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没有吃完斋的僧人,念毕后可继续吃。

  早斋和午斋过堂,在念《供养咒》结束后,还要向寒林饿鬼施食。施食一般由东序距斋堂大门最近的侍者,或敲梆和云板的僧人担任。他用饭勺盛着七粒饭走出斋堂,向左侧的寒林台位上撒去。

  早斋时默念:“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吨,度利益莎诃!”午斋时默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唵,穆帝莎诃!”

  坐禅zuochan

  坐禅又叫坐香,因为坐禅时需燃香,并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早粥后的禅僧回到禅堂,脱去袈裟,换上便袍,即准备坐禅了。

  坐禅是行香与坐香交替进行。

  行香是坐香前后的肢体活动,行香时;禅僧们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右行,形成几道椭圆形的圈子。行香起初稍慢,维那叫一声“快!”禅僧们急走如小跑,放行香又叫跑香。

  散香师在圈子外沿着周围的椿凳行走,他直举着一根五尺长的竹片,每行几步即用竹片叩地,提醒僧众注意,不要在跑香时思想散乱。他走到佛像前和维摩龛前竹片不叩地,表示对佛和方丈的敬意。

  悦众打钟板三阵,禅僧们各依椿凳次序坐定。

  禅堂后壁正中的维摩龛是方丈的座位,与之相对的禅堂大门两边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的座位;座位东西侧是禅堂维那、悦众、当职、兼职、监香、香灯、司水、僧值等的座位。

  禅堂东序座位以都监为首,西序座位以参头为首,均依序职和戒腊排定,两尾与维摩龛相接。禅僧们都背禅堂内壁而坐,成为一个方框形。

  坐禅时,禅僧们好像忘却了自身而受命于钟板。他们直端端地趺坐在椿凳上,两目注视在铺地砖的某个固定位置上,保持其脊柱的挺直,控制其呼吸。

  为了保持禅堂的肃静,绝对禁止讲话,若有犯规者以香板惩戒。东边的由维那执行,西边的由班首执行。用香板也有规定:不能用尖端打人,也不能打面部。

  禅堂的监香师负有巡香的职责。巡香按一支香燃烧时间的长短,作三周或六周的巡行。巡完一支香即可归座,将巡香的权力交给另一位监香师。

  坐香完毕,禅僧们放下腿,穿上鞋子,可以喝水润喉或掩口而咳。然后,又随着维那发出的讯号开始行香。接近中午时,一位悦众便点燃一支香送进斋厨,这是在告诉厨房人员,当这支香燃完,即是用午斋的时候了。

  午斋后的坐禅,与此相同。

  晚殿wandian

  晚殿在晚斋后进行。首先,由大殿敲响报钟。每敲十下间隔三至五分钟。当敲过三十后,僧值开始巡签、进殿礼佛。报钟四响、五响后,僧众陆续到齐,晚殿课诵就开始了。

  晚殿共有三堂功课:

  第一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佛、念《阿弥陀经》、绕佛、归位。

  第二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礼拜八十八佛、念《礼佛大忏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仟悔主。《礼佛大忏悔文》也出于《决定毗尼经》。忏悔,为常用的佛教名词,即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得容忍宽恕之意。忏悔也可解释为消除以往的宿业,不造未来的新业。古时规定,念《大忏悔文》须行一百零八礼,现代则多跪诵而不礼拜了。

  第三堂功课的基本程序是念《蒙山施食文仪》,并在每日中午的斋食取出少许饭粒施给饿鬼,在讽诵和忏悔之后惠及幽冥。施食多由大殿的殿主执行,方法与午斋施食相同,寒林饿鬼受食之位在大殿门外右边。念《蒙出施食文仪》时间较长,要占整个晚殿的一半时间,故称为“半堂食”。

  晚殿的三堂功课,蒙山施食是必须举行的,其它内容可稍作调整。有的寺院实行的是“单日弥陀双日佛”,即每逢阴历的单日念《阿弥陀经》和念佛的名号,双日拜八十八佛和念《礼佛大仟悔文》。

  还有的寺院晚殿除蒙山施食外,只念《心经》、《回向文》、转佛、归位,再念《普贤十大愿文》;《大皈依》、《大悲咒》、《伽蓝赞》等。

  止静zhijing

  晚上九时,静温的寺院相继发出“止静”的讯号,各堂口的僧众们准备倒单睡觉了。

  首先,是鼓楼的鼓声敲响,敲了鼓边(称为“醒鼓”)再敲鼓心。鼓头高声唱道:“佛日增辉,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唱一句,敲一槌。

  接着又念《大悲咒》,念一字,敲一槌。鼓声未歇,钟声又起;钟声刚落,照板又响。

  这时,僧值开始巡签,查看还有没有僧人窜寮的、高声喧哗的,有则禁止。巡寮完毕,照板结束音声。寺院沉浸在深深的夜色中。

  社会上有些人把僧人看得跟寄生虫一样,他不懂得出家人承担着供养十法界一切众生的重任。

  做放焰口也好,普佛也好,三时系念也好,我们通过咒语加持变现出无量的美味食品供养鬼神道众生。

  再没有用的出家人,他参加做,也供养了天人鬼神大众。

  以此福报即使今生今世因为贪嗔痴慢,可能下无间地狱,但是出地狱以后,即使在鬼道、神道,他也像这个上的这些天龙八部一样,在佛座下护法。

  对于出家众要另眼相待,没有大福报是不能出家的。许多人想出家却障碍重重。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