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卜筮(卜筮的意思)

时间:2024-02-04 13:37:42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占、卜、筮的区别以及卜筮的流变

1.

刚接触《周易》的时候,许多人对占、卜、筮三个字傻愣愣地分不清,更被“占卜”、“占筮”、“卜筮”这些概念绕晕了。

迄今为止,三个字的意思都表示预测。

但是古代,在文字意义上,占、卜、筮三者是有区别的,研究《周易》一定要辨明。

卜,用火灼烧龟壳的背面,其正面会出现裂纹。占卜师会观察龟壳裂纹的纵横走向,判断吉凶。《周礼·大卜》注云:“问龟曰卜。”卜、又叫做龟卜。

筮、使用蓍草根据《周易》64卦预测吉凶。《说文》:筮,易卦用蓍也。筮就是《周易》的预测方法。筮又叫蓍筮。

占,《说文》:占,视兆问也。占是预测的统称、总称,囊括卜与筮,以及用铜钱、骨牌、星象...预测都是占。占卜、占筮、占卦、占星...都是预测吉凶的手段。

2.

对于卜和筮,古人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

卜和筮两者并不是一个系统,卜比筮有更久远的历史。

据《汉书·艺文志》 “龟书五十二卷。夏龟二十六卷。南龟书二十八卷。巨龟三十六卷。杂龟十六卷”。

《夏龟》就是夏朝的卜书,《南龟书》是商朝的占卜书,《巨龟》是周朝的占卜书。

这些书都已经全部遗失不可考据,而夏朝还没有文物证明其存在。

所以,龟卜目前最早可以追朔到商朝。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国家的对外战争、田猎、耕作、祭祀都事先通过龟作为灵媒,预测吉凶运势,龟卜的流行兴盛是后世所不及的。

在当时殷商作为天下最先进文明的地区,自然可以大肆使用材料珍贵的龟壳进行占卜。

3.

但是 “四夷各异卜”,在民间、边缘地区,没能拥有大量的乌龟,自然要找代替品。

在那时祭祀通常使用茅草,茅草也被认为有通灵的作用,于是跟茅草成分相似的蓍草就成为了廉价的代替品。

把蓍草与卦象结合起来进行预测的始作俑者,就是周文王。

按《史记》记载,武王伐纣之前,用龟卜预测胜负,结果是不吉,而且天降大雨,士兵都在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下。

但是用蓍筮预测,结果却是吉利的!

一般来说,占卜与占筮的结果出现矛盾,都是以占卜为准,因为龟的灵性比草木要高。

姜太公却不管什么龟的,草的,坚决督促周武王出战,趁着殷商的军队东征,后方虚空,采取主动进攻。

不知道是不是商纣王太残暴,这一次上天都罩不住他。

在牧野之战,西周打败了殷商,改朝换代!龟失准了!蓍草反而灵验!

是蓍草占筮,显示周朝是天命所归!

周人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庙堂之上引进了蓍筮。

从此,占筮与占卜并行使用,以筮代卜在西周出现转折点。

4.

周朝的礼教毕竟是继承殷商,使用龟占卜,已经成为深入人心传统习惯,更是身份的象征,一时间不能改变。

所以,龟卜在整个周朝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周武王在迁都之前,事关重大,关乎国运,也继续使用龟占卜,才决定在镐京定都。

晋献公娶骊姬之前,使用龟卜的结果是不吉, 蓍筮是吉。

就像武王伐纣之前,卜与筮的结果出现矛盾。

那怎么办呢!?巫师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动物的灵性要高于植物,如果结果出现矛盾,那当然是听龟卜的结果。

但是晋献公很可能已经色迷心窍。

没有听从巫师的建议,还是娶了骊姬,结果这一次应验的是龟卜的不祥,后来引发了晋国的。

读过《论语》,或许记得孔子评价臧文仲,说: “臧文仲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蔡就是大乌龟, 臧文仲将大龟藏在装饰华丽的屋内, 把它视为宝贝。孔子抨击他穷奢极欲,不是东西。

这段话证明,直到春秋末期,龟卜相比蓍筮依然是绝对的优势地位。

5.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周易》跻身庙堂成为官方经典。

占筮依靠着经学得以广泛辐射传播,被知识分子所接受。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上古的龟卜书籍遭到战火散失湮灭。

占筮却在《周易》的基础上,理论不断发展创新。

终于到了北宋,朝廷废除了“太卜”这个职位, 龟卜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残余的资料仅在《尚书》、《左传》、《史记》...等几本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好了,总结今天的内容。

占、卜、筮在今天都泛指预测,但在古代是不一样的。

占是预测的总称,包括了卜、筮、铜钱、骨牌、星象...乃至各种旁门左道的预测方法。

卜是灼烧龟壳,观察龟壳的纹理预测吉凶。

筮是通过蓍草根据周易的64卦进行推演预测。

龟卜目前有出土文物证明可以追朔到商朝,在当时社会各方面都广泛使用。

占筮是源自民间或者边疆地区,并在武王伐纣之前,用占筮预测得吉利的征兆,为了证明合法性推行占筮。

但是西汉之前,人们都是习惯大事占卜、小事占筮。

《周易》成为五经之后,天平才开始向占筮倾斜。

到了北宋,龟卜彻底退出历史,占筮成为主流。

古文观止72:楚辞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bǔ)郑詹(zhān)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1、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怀王任其为左徒,遭上官大夫谗毁而被罢黜。楚顷襄王时,令尹子兰再次谗毁屈原,顷襄王将屈原流放江南,公元前278年投汨罗江而死; 2、放:放逐,流放; 3、太卜:官名,主掌占卜; 4、策:古代卜筮(shì)用的蓍(shī)草。

[译文]屈原被流放,三年不再能见君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屈原心烦意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疑惑,希望请先生为我一决。”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曰:“吾宁(nìng)悃悃(kǔn)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lào)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huì)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1、宁:宁肯;悃悃款款:诚恳忠诚的样子; 2、将:或; 3、游:遍谒(yè);大人:达官显贵; 4、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译文]屈原说:“我是宁肯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应该垦荒锄草,勉力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应该直言不讳致使自身危殆呢?还是安分随时,贪图富贵,苟且偷生呢?

宁(nìng)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zú)訾(zǐ)栗斯,喔(wō)咿(yī)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gǔ)稽,如脂如韦,以絜(jié)楹(yíng)乎?

1、高举:犹高蹈,指隐居;保真:保全自己真实的本性; 2、哫訾栗斯:看人脸色阿谀奉承; 3、喔咿儒儿:强颜欢笑状; 4、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 5、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原是一种酒器,转注吐酒不止。形容圆转自如; 6、如脂:像油脂那样光滑;如韦:像熟牛皮那样柔软: 7、絜楹:指圆滑、谄谀。

[译文]是宁肯超然脱俗,飘然高隐,来保全自己的本性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来巴结妇人呢?是宁肯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fú)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qí)骥(jì)亢(kàng)轭(è)乎?将随驽(nú)马之迹乎?宁与黄鹄(hú)比翼乎?将与鸡鹜(wù)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1、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 2、泛泛:浮游无定的样子;凫:野鸭; 3、骐骥:指骏马;亢:通“伉”,并列;轭: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亢轭:犹并驾; 4、驽:劣马; 5、黄鹄:天鹅; 6、鹜:鸭。

[译文]是昂然自傲如同千里马呢,还是如同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苟全性命呢?是应该和良马并驾齐驱呢,还是跟随劣马亦步亦趋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

世溷(hùn)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fǔ)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xū)嗟(jiē)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1、溷浊:混乱污浊; 2、钧:三十斤为一钧; 3、黄钟: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4、瓦釜:即陶制的炊器,比喻庸才; 5、高张:身居高位而嚣张跋扈; 6、 吁嗟:叹词,表忧伤;默默:不得意的样子。

[译文]人世间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却以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釜反如雷鸣;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世道如此混浊,谁知道我的廉洁忠贞呢?”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dài),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1、谢:辞; 2、数:卦术; 3、逮:及; 4、通:知晓; 5、诚:实在。

[译文]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事物总会有所欠缺,智者也有糊涂的时刻;占卜未必事事都能预料,神明也难洞察一切。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内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楚辞 •卜居》全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bǔ)郑詹(zhān)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nìng)悃悃(kǔn)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lào)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huì)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nìng)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zú)訾(zǐ)栗斯,喔(wō)咿(yī)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gǔ)稽,如脂如韦,以絜(jié)楹(yíng)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fú)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qí)骥(jì)亢(kàng)轭(è)乎?将随驽(nú)马之迹乎?宁与黄鹄(hú)比翼乎?将与鸡鹜(wù)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hùn)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fǔ)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xū)嗟(jiē)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dài),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屈原疾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设为不知所从,而假龟策以决之。非实有所疑,求之于卜也。中间请卜之词,以一“宁”字。“将”字到底,语意低昂,隐隐自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