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兔

血色黑金(血色黑金电影解析)

时间:2023-12-29 22:58:22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想了解美国发迹的血腥历史,就必须要看这部石油开发的史诗级大片

在中学课堂中老师就讲过

别看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似乎相当文明,但是在最初的时候

尤其是在时代剧变之时发生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都是血淋淋的

作为在工业革命之后后来居上的美国,正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疯狂的工业化让美国一个大踏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而这其中最核心的资源便是那个已经影响了世界命脉一个多世纪,并且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东西,也就是有着“工业的血液”之称的石油

今天要推荐的影片《血色将至》便是一个石油大开采时期的故事,所以,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血色黑金》

1898年,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的丹尼尔普莱恩还是一名穷困潦倒的银矿工,还在一次开采中摔断了腿

不过,丹尼尔却在那里发现了石油,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及相关经验

一个偶然的机会,丹尼尔意外获得了一条秘密的信息,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城镇附近,土地之下有着大量的石油资源

于是,丹尼尔瞅准了时机,带着儿子来到这里,取得当地人的信任,从当地人手中低价买下了土地

像其他所有那个时期嗅觉敏锐的资本家一样,丹尼尔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财富滚滚而来,但是丹尼尔的灵魂也在被这黑色的东西逐渐吞噬

在这片除了石油就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上

财富、工业、宗教和人性发生着剧烈的冲撞

似乎也正展现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那血淋淋的一面

丹尼尔的发迹史也是自身的堕落史

刚开始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儿子博取别人的同情和信任

当他为了得到土地时候,假装信仰了上帝,接收了洗礼

当他刚刚从自称自己的兄弟那里得到了一些慰藉之时,却忍受不了他对自己的欺骗而杀死了这个冒牌货

直到二十多年后,他功成名就之时,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家人、没有爱、甚至灵魂也已经被吞噬殆尽了

丹尼尔的这个石油大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一个最痛恨人类的角色了

影片中有这么一段极为经典的自白

丹尼尔说:我自己的心里在较着劲,我不想其他人获得成功,我对大部分人都怀有恨意

我心里的东西,你心里也有。很多次了,当我看着人们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没有任何值得我喜欢的地方,我想挣足够多的钱,足够多到我能远离任何人

我看到的都是人最丑陋的一面,我甚至不需要去记忆中搜索它们,以得到所有我需要的,我需要统治,决不试着去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么多年来,我的恨意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

如果这一切都和石油有关的话,只能说石油是美国的原罪,贪婪是人类的梦魇

这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甚至是整个美国发迹史的缩影

这不是美好的美国梦,而是令人恐惧的美国梦魇

如果说对于财富的贪婪是这噩梦之中裸的明面的话,那么宗教的虚伪便是这噩梦中不易被揭穿的另一面

这个借着上帝之名欺骗迷惑别人的年轻牧师,不过是个利欲雄心的伪君子

影片的最后高潮部分,丹尼尔不仅让上门前来索取金钱的牧师原形毕露,一雪前耻

还逼迫这个教的化身,亲口喊出了“我是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这一大逆不道的宣誓

可谓是导演对于宗教的伪善最无情的嘲弄,要知道,在信徒众多的西方国家,这句话的力道绝对的分量十足,要是没有点勇气,还真是做不出来

不得不说,影片不仅在氛围上让人回味,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

将一个孤独的暴君失去人性的过程演的入木三分

也正因为此,他凭借这个角色又拿下了一个奥斯卡影帝,加上2013年的《林肯》,刘易斯已经三座小金人在手了

天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也凭借此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并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

想要了解那段黑金历史的朋友,这部影片一定是不得不看的一部佳作

电影:血色黑金

今天介绍一部2007年上映剧情类影片:血色黑金

由美国拍摄。由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执导

主  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 Daniel Plainview      Martin Stringer .... Silver Assay Worker      Matthew Braden Stringer .... Silver Assay Worker      Jacob Stringer .... Silver Assay Worker      Joseph Mussey .... Silver Assay Worker      Barry Del Sherman .... H.B. Ailman      Harrison Taylor .... Baby H.W. Plainview      Stockton Taylor .... Baby H.W. Plainview      Paul F. Tompkins .... Prescott      Dillon Freasier .... Young H.W. Plainview      Kevin Breznahan .... Signal Hill Man      Jim Meskimen .... Signal Hill Married Man      Erica Sullivan .... Signal Hill Woman      Randall Carver .... Mr. Bankside      Coco Leigh .... Mrs. Bankside      保罗·达诺 Paul Dano .... Fletcher      斯安·辛德斯 Ciarán Hinds .... Young Mary Sunday      Sydney McCallister .... Abel Sunday      David Willis .... Mother Sunday      Christine Olejniczak .... Ruth Sunday

电影简介:一部关于家庭、信念、权利、欲望以及上世纪美国石油开采的银幕史诗。影片剧本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改编自1927年美国文学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石油》。故事以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石油大潮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丹尼尔·普莱文(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关于石油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石油开采才刚刚起步,关于石油开采权的法案条文极不完善,所以盛行的做法是自由开采,谁先挖到油田就归谁。所以混乱与明争暗斗的血腥自然也随之而来。丹尼尔·普莱文原本是一个潦倒的银矿工,独自抚养着一个儿子。他打算去美国西部打算碰碰运气寻找银矿,结果没想到在探寻的旅程中他却发现了石油。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发生了改变。几年之后丹尼尔·普莱文已经通过石油开采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德克萨斯数一数二的石油大亨。而积累的财富却并没有让丹尼尔·普莱文彻底的满足,反而却愈演愈烈的刺激了他越来越大的胃口。为了石油他可以不择手段的的清除挡在挡在他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这时他虚无主义的天性也渐渐显露了出来——他不喜欢与人共处,和人打交道,他认为人类天生都是懒惰无知的。唯一让他去和人们交往攀谈的理由就是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的石油。他渐渐的抛弃了传统的道德准绳,而改之用石油来衡量世间的一切。为了石油他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自搭建钻井。   当丹尼尔·普莱文得知在西部的一个小镇下蕴藏着一片巨大的油海时,他立马带着儿子奔赴那里。那一片土地是由一个叫做埃利·桑德(保罗·达诺饰演)的传教士所有。丹尼尔·普莱文开始密谋着如何能够将眼前的这块肥肉全部侵吞。在他眼中埃利·桑德只是一个无知的乡巴佬,完全没有能够与他匹敌的精明头脑。在某种程度上埃利·桑德也的确如此,但是他也并不是一个迟钝的人。埃利·桑德敏锐的感觉到为了石油丹尼尔·普莱文似乎要对他和他的家人采取非常的手段。而丹尼尔·普莱文也正打算直接将他们除掉了事。埃利·桑德警告丹尼尔·普莱文不要过分贪婪小心天谴。而长大了儿子在此时也开始对父亲的贪得无厌产生了厌恶。父子之间的爱、希望与信念也随着一口口油井的树立而渐渐坍塌。而丹尼尔·普莱文心中的恶魔却再一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评分:8.1

一句话评论  对于编导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来说,影片代表着一次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进化,足以让电影工业产生难以抵挡的悸动。  ——《费城日报》    影片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共同协作的结果,少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它都不可能拥有如此魅力。  ——《洛杉矶时报》  “不!”是拉开故事序幕的第一句台词,我觉得它也适应于对这部影片的评语中。  ——《纽约媒体》  影片因为过于追求大胆的体现,最终变得冷冰冰,没有任何实质的情感在其中。  ——《电影沙龙》◎幕后制作   ◇ 关于影片   影片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自编自导的第五部作品,改编自上世纪20年代由厄普顿·辛克莱尔(Upton Sinclair)创作的经典且稍嫌放荡的小说《石油!》(Oil!)。安德森作为一名电影人,因为拍摄了一系列出众的作品,而受到了极大的赞誉,包括《赌场纵横》、《不羁夜》、《木兰花》和《狂野之爱》,一下子就将安德森推至了评论界的浪尖上,如今他又制作了这部称得上是“之最”的完美作品《血色将至》,带领着观众跟随着一位名叫丹尼尔·普莱恩维尤的残忍无情的石油大亨的崛起,叙述了一个有关道德的两个极端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影片的主演是才华横溢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他将这位石油大亨描述成了电影银幕上最厌恶人类的角色之一,贪欲与背叛并驾齐驱--《血色将至》一定能够真正震撼到你的良知。   那么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如何对一个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故事着迷的呢?他表示:“其实,早在我找到这本小说之前,就已经有了制作一部类似的影片的打算,我那时候一直在尝试写一些东西,或者说任何东西,然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有关家族之间的争斗的故事,可是我总觉得它还不够完善……就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小说,发现里面有许多现成的场景,都非常适用于我之前创作的那个故事,而且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竟然是以油田这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作为故事背景的--小说中的这些元素,似乎就是为我的剧本特别准备的,所以我决定将它改编成一部电影。再加上我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合作,正好这就成了能够实现这个想法的一个机会。总地说来,这本小说是赋予我灵感、激励我完成剧本的动力之源,完成之后,我就把它拿给了戴-刘易斯。”  虽然故事来源于小说,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却为影片换了一个毫不相乾的标题,他解释说:“我之所以改掉名字,是因为我发现到了最后,剧本与小说产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差别,所以我变换标题,对原著也是一种尊重,而且新名字可能要更加适合影片的内容。其实我本人就是在加州长大的,那里确实有许多油田,我住的地方离贝克斯菲尔德市不远,是加州最初发现油田的几个城市之一,即使到了今天,那里仍有未开采完的油田继续劳作着。其实对于我来说,对于石油总是存在着一些好奇心,想知道它们是如何运作的--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把储藏在地底下的石油抽上地面?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喜好,才促成了这部《血色将至》的完成,特别讲述一下有关这个国家加州的石油的分布状况。其实我们只使用了厄普顿·辛克莱尔小说中的前两百页,但对于我的剧本的补充几乎是完美的。辛克莱尔是在上世纪20年始创作这本小说的,当时他和他的妻子去了西格拿尔山那一带的地区,规划中,那里本应该是坐落着一个又一个度假村,因为从那里可以俯瞰到风景如画的长滩小海湾。然而最终却有人决定,度假村的计划取消,改建油田……而他们也确实得到了石油。从石油冒出土地的那一刻起,整个社区开始陷入彻底疯狂的状态,当辛克莱尔目睹到社区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将这种情况持续地久一些时,他说他看到的是裸的贪婪,就好像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在走向癫狂的边缘,他知道自己应该写些什么了,这也成了他开始创作这个故事的真正初衷。至于我们,只是从辛克莱尔结束的地方开始,影片的核心部分仍然是乾劲和野心,不仅仅是从这个不受约束的石油大亨身上能看到这些,它们同时还出现在那些期望从自己拥有的土地中得到更大财富的人身上。”  ◇ 关于表演   《血色将至》中,不仅是需要丹尼尔·戴-刘易斯做一些非常危险的拍摄,保罗·达诺的角色性格下面也隐藏着一种与社会、政_治同步的阶级矛盾。至于内容方面,还涉及到了一些宗教方面的问题,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表示:“拍摄这部影片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呢?是要纵容这种潜在的个性,还是让它的矛盾直接升级至顶端,然后转变成黑暗的一部分呢?当你开始思考一些不同于两个男人之间战争的问题时,就会想到,如果这两个人根本不像想象得那般了解自己,又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确实,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因为丹尼尔·戴-刘易斯和保罗·达诺在《杰克和罗斯的情歌》中的出色演绎,才最终决定由达诺来饰演影片中的双胞胎角色保罗和伊利·桑迪的,安德森继续说:“没错,我是从《杰克和罗斯的情歌》中认识达诺的,随即我就打电话给影片的导演丽贝卡· 米勒(Rebecca Miller),她同时也是戴-刘易斯的妻子,告诉她我有多么地喜欢这部影片……但是我脑海里想的第一件事却是--‘那个小伙子到底是谁?’我觉得他简直太出色了。米勒和戴-刘易斯都对达诺赞扬有加,我甚至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这要是我的儿子多好。当我真正见到达诺之后,发现他正如我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出色的年轻演员。”  最初的时候,保罗·达诺只需要饰演保罗·桑迪即可,不过后来,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还是决定让他同时还包揽了伊利这个角色,安德森说:“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们对于某些场景的概念还是挺模糊的,惟一知道的就是这两个角色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上,然后我们会使用两架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工作……我要说的是,最终拍出来的效果,都是戴-刘易斯和达诺跟随故事发展即兴表演出来的,但当冲突升级时,却是达诺先出手打了戴-刘易斯。”◎获 奖  ·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  ·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  ·获第6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获第1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演员  ·获第61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获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盘点」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71-2018年),史上最全珍藏版

奥斯卡金像奖,简称奥斯卡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享有盛誉,不仅是美国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也倍受世界瞩目。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以下是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带你体验经典电影,回味生活。

201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90届)

最佳影片《水形物语》

《水形物语》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奇幻剧情片,由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莎莉·霍金斯、迈克尔·珊农、道格·琼斯联合主演。该片于2017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2018年3月16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故事设定在1963年的美国冷战时期,讲述了一位实验室清洁工爱上了一个被捕的水陆两栖人,在别人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出逃,然而使她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提名影片名单: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至暗时刻》《敦刻尔克》《逃出绝命镇》《伯德小姐》《魅影缝匠》《华盛顿邮报》《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

201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9届)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2017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是一部讲述黑人同性恋者成长史的《月光男孩》。《月光男孩》在此次奥斯卡上获得了三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改编剧本。《月光男孩》是巴里·杰金斯执导的剧情影片,由马赫沙拉·阿里、娜奥米·哈里斯、安德烈·霍兰德等主演。影片于2016年10月2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喀戎从孩童到青年时期,逐步发现自己的性取向,经受外界非议和内心挣扎后,找到真正自我的故事。

提名影片名单:

《降临》 《血战钢锯岭》 《隐藏人物》 《雄狮》 《月光男孩》 《藩篱》 《爱乐之城》 《赴汤蹈火》《海边的曼彻斯特》

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8届)

最佳影片《聚焦》

《聚焦》击败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猎人》,夺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冷门。《聚焦》以半纪实的方式,讲述《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专栏追踪报道波士顿地区天主教牧师儿童现象,再现了新闻媒体如何揭露被相关人士有意掩盖的真相。

提名影片名单:

《大空头》《间谍之桥》《布鲁克林》《疯狂的麦克斯4》《火星救援》《荒野猎人》《房间》《聚焦》

201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7届)

最佳影片 《鸟人》

《鸟人》(Birdman)是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一部喜剧片,由迈克尔·基顿、艾玛·斯通、爱德华·诺顿主演,于2014年10月17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一个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企图借百老汇咸鱼翻身的故事。

提名影片名单:

《美国狙击手》《鸟人》《模仿游戏》《少年时代》《万物理论》《爆裂鼓手》《塞尔玛》《布达佩斯大饭店》

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6届)

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传记体小说《为奴十二年》改编。电影讲述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的黑人,受过教育且已婚。随后遇到两个人,他们许诺在华盛顿帮他找一份工作,当所罗门到了华盛顿才发现自己被诱拐绑架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奴隶生涯。经历多年磨难才依靠一个好心的加拿大人帮忙送信回家,经过一场诉讼,他重获自由。

提名影片名单:

《美国骗局》《菲利普船长》《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地心引力》《她》《内布拉斯加》《菲洛梅娜》《为奴十二年》《华尔街之狼》

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5届)

获奖:《逃离德黑兰》

影片讲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团团包围,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期间,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

提名:《爱》《南国野兽》《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逃离德黑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猎杀本·》《林肯》《被解放的姜戈》《悲惨世界》

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4届)

获奖:《艺术家》

故事发生在1927年到1932年的好莱坞,讲述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员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

提名:《艺术家》《后裔》《咫尺浩劫》《相助》《雨果的秘密》《午夜巴黎》《点球成金》《生命之树》《战马》

201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3届)

获奖:《国王的演讲》

影片讲述了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给了患严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后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克服障碍,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提名:《黑天鹅》《斗士》《盗梦空间》《孩子们都很好》《国王的演讲》《127小时》《社交网络》《玩具总动员3》《冬天的骨头》

201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2届)

获奖:《拆弹部队》

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提名:《拆弹部队》《无耻混蛋》《直上云霄》《珍爱》《阿凡达》《第九区》《飞屋环游记》《成长教育》《正经人》《弱点》

20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1届)

获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讲述来自贫民窟的印度街头少年贾马勒参加了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踪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对这个电视节确定目一向十分热衷。但当他即将获取高额奖金时,却被人揭发有作弊嫌疑。

提名:《本杰明·巴顿奇事》《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米尔克》《朗读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好了,下面为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奖和提名电影,绝对值得珍藏,看看你最喜欢哪一部?

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80届)

获奖:《老无所依》

提名:《赎罪》《朱诺》《英雄不问出处》《老无所依》《血色黑金》

200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9届)

获奖:《无间道风云》

提名:《阳光小美女》《硫磺岛家书》《女王》《通天塔》

200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8届)

获奖:《冲撞》

提名:《断背山》《卡波特》《晚安,好运》《慕尼黑》

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7届)

获奖:《百万美元宝贝》

提名:《飞行者》《杯酒人生》《寻找梦幻岛》《雷》

200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6届)

获奖:《指环王3:王者回归》

提名:《迷失东京》《怒海争锋》《神秘河》《奔腾年代》

200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5届)

获奖:《芝加哥》

提名:《钢琴师》《魔戒二部曲─双城奇谋》《时时刻刻》《纽约风云》

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4届)

获奖:《美丽心灵》

提名:《红磨坊》《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意外边缘》《谜雾庄园》

200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3届)

获奖:《角斗士》

提名:《卧虎藏龙》《毒网》《永不妥协》《浓情巧克力》

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2届)

获奖:《美国丽人》

提名:《灵异第六感》《局内人》《绿色奇迹》《总有骄阳》

199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1届)

获奖:《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提名:《美丽人生》《红色警戒》《拯救大兵瑞恩》《伊莉莎白》

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70届)

获奖:《泰坦尼克》

提名:《幕后嫌疑犯》《骄阳似我》《一脱到底》《猫屎先生》

19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9届)

获奖:《英国病人》

提名:《闪亮的风采》《秘密与谎言》《甜心先生》《冰雪暴》

199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8届)

获奖:《勇敢的心》

提名:《理智与情感》《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小猪宝贝》《阿波罗13号》

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7届)

获奖:《阿甘正传》

提名:《肖申克的救赎》《机智问答》《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6届)

获奖:《辛德勒的名单》

提名:《告别有情天》《钢琴别恋》《因父之名》《亡命天涯》

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5届)

获奖:《不可饶恕》

提名:《闻香识女人》《情可问天》《义海雄风》《哭泣游戏》

199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4届)

获奖:《沉默的羔羊》

提名:《潮浪王子》《惊天大刺杀》《一代情枭毕斯》《美女与野兽》

199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3届)

获奖:《与狼共舞》

提名:《好家伙》《教父第三集》《人鬼情未了》《无语问苍天》

199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2届)

获奖:《为戴茜小姐开车》

提名:《我的左脚》《幻之地》《春风化雨》《生于七月四日》

198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1届)

获奖:《雨人》

提名:《上班女郎》《烈血暴潮》《危险关系》《意外的旅客》

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60届)

获奖:《末代皇帝》

提名:《月色撩人》《希望与荣耀》《致命的吸引力》《收播新闻》

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9届)

获奖:《野战排》

提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教会》《汉娜姐妹》《悲怜上帝的女儿》

198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8届)

获奖:《走出非洲》

提名:《证人》《普里兹家族的荣誉》《蜘蛛女之吻》《紫色》

198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7届)

获奖:《莫扎特传》

提名:《大兵》《我心深处》《印度之行》《战火屠城》

198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6届)

获奖:《母女情深》

提名:《温柔的怜悯》《征空先锋》《近身》《山水又相逢》

198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5届)

获奖:《甘地传》

提名:《大审判》《窈窕淑男》《失踪外星人E.T.》

198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4届)

获奖:《火的战车》

提名:《烽火赤焰万里情》《夺宝奇兵》《金色池塘》《大西洋城》

198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3届)

获奖:《普通人》

提名:《苔丝》《愤怒的公牛》《象人》《矿工的女儿》

198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2届)

获奖:《克莱墨夫妇》

提名:《诺玛蕊》《突破》《 现代启示录》《浮生若梦》

197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1届)

获奖:《猎鹿人》

提名:《不结婚的女人》《午夜快车》《天堂可以等待》《返乡》

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50届)

获奖:《安妮·霍尔》

提名:《转折点》《星球大战》《茱莉亚》《再见女郎》

197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9届)

获奖:《洛奇》

提名:《的士司机》《电视台风云》《奔向光荣》《惊天大阴谋》

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8届)

获奖:《飞越疯人院》

提名:《纳斯维尔》《大白鲨》《炎热的下午》《乱世儿女》

197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7届)

获奖:《教父续集》

提名:《火烧摩天楼》《连尼传》《对话》《唐人街》

197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6届)

获奖:《骗中骗》

提名:《哭泣与耳语》《金屋春宵》《驱魔人》《美国风情画》

197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5届)

获奖:《教父》

提名:《大移民》《儿子离家时》《激流四勇士》《歌厅》

197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4届)

获奖:《法国贩毒网》

提名:《俄宫秘史》《最后一场电影》《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发条橙》

197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43届)

获奖:《巴顿将军》

提名:《国际机场》《陆军野战医院》《五支歌》《爱情故事》

元宇宙虚拟地块430万美元成交,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据外媒报道,近日,虚拟游戏平台Sandbox上的一块虚拟土地以430万美元(约273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打破了此前由Decentraland平台创下的243万美元纪录。购买该地块的玩家并非个人,而是一家投资和开发虚拟房地产及其他数字资产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囤积了大约2500块数字土地。

在此之前,“林俊杰在推特上宣布持有Decentraland元宇宙虚拟地块”的消息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由数据构成的虚拟地块缘何受到追捧?换而言之,数据何以成为财富?显然,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数字革命的参与者。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互联网、机器和算法使人类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量化,也逐渐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获取并利用数据是科技行业巨头眼中的头等大事。在当今富豪榜上,能够跻身榜单的皆是数据股份占比庞大的公司掌门人。

在《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一书中,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伦理学教授尼古拉斯·阿加主张将数据视为数字革命时期特有的财富,其真正的潜力正通过人工智能渐渐释放出来。我们的财富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尼古拉斯指出,每个时代最主要的财富与当时的技术集成包密切相关。新石器时代的财富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用具的使用对象,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富则对应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

以下内容节选自《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较原文有删节修改,部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作者丨[新西兰]尼古拉斯·阿加

摘编丨何安安

《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新西兰]尼古拉斯·阿加 著,蔡薇薇 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对于图灵的哲学动机——打造如人类一般拥有思维能力的机器,实用动机已经呈现出了全面压倒性的优势。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是科幻电影的伟大立题之本。但是从重要性上而言,这种机器远比不上那些可以完成脑力工作的产品。

位于数字革命前沿的“智能”应当体现为“抗癌X计划”之类的智能机器具有人类难以企及的智力水平,而不是科幻电影中充满了人格魅力、认知能力超群的全能型选手。实用动机以承担脑力工作为核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我们了解到数据是数字革命时期典型的财富时,这种动机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数据是指以数字为载体,储存于电脑中且经由电脑处理的信息。获取并利用数据是谷歌、脸书、亚马逊与其他科技行业巨头眼中的头等大事。

在这里,我主张将数据视为数字革命时期特有的财富,其真正的潜力正通过人工智能渐渐释放出来。与此前的各色财富相比,数据的系统性更强,等级更高。数据的这种特性在当今的富豪榜上一览无余,能够跻身榜单的皆是数据股份占比庞大的公司掌门人。新型财富的引入是技术革命时期独有的特征。想一想由石油所书写的西方文明历史吧。工业革命将此前仅具有边际经济价值的石油变为一种重要的财富。

在工业革命以前,某些美洲土著会用石油涂抹独木舟上的木板,或通过添加石油来调制各种疗效有待验证的药物。但是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如何寻找、控制并开采石油却成了一切形态的社会的关注焦点。有些人对新型的财富更为敏锐。数据等于财富的全新理念在人群中激起了强烈的不公平感。那些在早期便意识到数据即财富的人凭着自己的远见卓识与他人进行了交易,未来的舆论势必要声讨这种有失公平的做法。但工业革命也给了诸多不公平的交易以可乘之机。例如,穷困潦倒的得克萨斯州农民在收取了我们现在看来的蝇头小利后就出卖了蕴藏在自己土地之下的石油的所有权。思维滞后者必须在经历一段痛苦的情感与心理调适期后才能最终领悟新型财富的重要性。

虚拟游戏平台Decentraland

数据何以成为财富?

数据是数字革命时期引入的一种财富变体,是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我这里所指的财富包括一切有市场价值、交换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物品。财富是极其多样的。在狩猎采食社会中,财富就包括采集的坚果和水果、屠宰过的动物尸体,以及长矛与投矛器。农业社会中的财富可以是庄稼、种植庄稼的土地、饲养的家禽家畜、圈养家禽家畜的围栏、搭建在公社上的房屋等。工业化社会中的财富包含了工厂、搭建工厂的土地、商业企业的股份、煤、石油等。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最主要的财富与当时的技术集成包密切相关。新石器时代的财富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用具的使用对象,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富则对应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

我明白,“财富”这一概念包含了某种排他性。如果我或是我的族群圈占了一些土地,并视之为财富,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禁止你或你的族群效仿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想象那些万物都无法达到成为财富的标准,从而根本不存在财富的社会。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会宣称其对任何物品享有独占权。但是,每种形态的人类社会似乎都垂青一些堪为财富的物品。在一些社会中,财富仅限于实物,例如辛苦打制的投矛器或是新近采摘的浆果,而在另外一些社会中,财富还可以是位于遥远大陆上的房地产。

排他性的概念对数据作为一种财富的地位造成了冲击。数字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提出,“非排他性”是数据的典型特征之一。数据是信息,能令我受益的信息同样也能令你受益。我的观点是,信息可以由个人或群体所独占,并足以成为数字革命时期典型的财富。苹果、谷歌与脸书的庞大财富都建立在持有海量数据,且预计能通过人工智能开发这些数据的前提之下。

电影《社交网络》(2010)剧照。

从本质上而言,新型的财富与现有的财富之间是不连续的。你需要利用最新的技术集成包来兑现财富的价值。如果你所处的社会没有实现联网的数字计算机,那么,数据就只能是信息,你仅能借助你与朋友的记忆力来加以利用。只有经过数字计算机的处理后,信息才成为了数据。一种新型财富的引入会大幅降低先前存在的财富的重要性。新崛起的技术集成包会提高财富的等级。

但数字革命并不会令现有的财富退出历史舞台。持有新型财富对于富豪而言,其意义远胜于持有不动产之类的非王牌系列财富。土地是一种财富,但与新型财富——数据相比,却已是明日黄花。大势已去的财富将继续存在,但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了。相对于持有旧型的财富,手握新型财富会更有价值。我们权衡一个人是否可以被称为富豪的标准往往是他是否拥有新型财富,而非是否拥有那些老掉牙的财富。最新的技术集成包创造的财富与已经陈旧的技术集成包所创造的财富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我们用于衡量财富的价值体系中。

数字技术公司称霸企业富豪榜。数字革命在以光速造就亿万富翁。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凭借足智多谋与左右逢源,倾其一生积累财富。年轻的软件工程师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和迈克·克里格(Mike Krieger)在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之内就创建了社交平台“照片墙”(Instagram),并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它卖给了脸书(一家定位精准,十分清楚自身价值的公司)。这一切都发生在照片墙问世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卓越的财富增值模式往往源于最新的技术集成包中涵盖的各项技术。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批亿万富翁,而数字革命则令坐拥亿万家财的富豪司空见惯。

数字革命时期,人们不会指望巴菲特改变世界

2015年2月,苹果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家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公司。在数字革命到来之前的数十年中,用来衡量商业巨头间相对地位和财富的形式与当今的衡量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用前者对苹果公司进行评估的话,苹果公司的财富持有量是相对较少的。它并没有拥有很多的不动产。比起数字革命以前的时期,在数字革命时期,持有土地对于财富数量级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给一位农民更多的可耕地当然还是可以直接增加他的财富值。

现在,最有钱的个人与公司的确还持有陈旧的财富,但他们往往愿意以数字革命产生的新型财富来计算自身资产。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得克萨斯州西部拥有一块面积达16.5万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译者注)的农场,偶尔,他会用这片农场来为他名下的一家航空制造与航空服务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进行发射测试。但是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所产生的收益却对2018年贝索斯拿下高居世界富豪榜第一位的成就没什么助益。贝索斯的孩子们不会靠吹嘘他们家所拥有土地的面积占得克萨斯州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来炫耀父亲的财富。拥有宽敞的房屋、广阔的农场自然是件乐事,但这些东西往往是富人用他们的财富去获得并享受的,而不直接构成财富本身。

想一想那句风靡一时的流行语“数据是新型石油”。1与0的排列组合与在自然状态下呈现为黄黑色液体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数据与石油的相似之处存在于更高的功能性层次上。自从将煤矿挤下神坛以来,石油就一直位居工业革命各项进步的核心位置。石油与内燃机相结合,彻底地重塑了人类的生活。石油的核心地位使巨额财富的积累成为可能。数据现在也扮演着与石油相同的角色。谷歌公司的财富就蕴藏在它不断收集的用户信息数据中。

纪录片《隐私大盗》剧照。

将数据与石油放在一起等量齐观也使得我们可以推演其他的类比形式。比如,继“数据是新型石油”而来的就是“分析学是新型的冶炼厂”。这里的“分析学”指的是现在应用于海量数据分析并从中汲取知识的计算技术的集合,体现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实用动机。在冶炼技术被发明之前,石油只是偶尔渗出地面的,可以用于治疗烫伤及涂在独木舟上起防水作用的黄黑色液体。一旦经过冶炼分离成煤油和汽油后,石油就成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有人认为更大的硬盘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这种想法一点也不让人们感觉出乎意料。数据石油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冶炼技术强强联手才能真正带来重大变革。

在数字革命崛起的前几年中,最傲人的财富来自物品的销售。谷歌的“广告联盟”和“关键字广告”项目赋予了商贩前所未有的能量,让他们能够发掘有意愿并且能够为他们的服务或商品买单的顾客。但这只是开端。一旦与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的各类强大工具的应用前景就远不局限于将法律服务推送给有需要的人。就我们可以如何利用数据理解并掌控整个世界而言,商品销售只触及皮毛。这种新型财富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为富豪榜上的席位,以及庞大的农场或宅院。

在2017全球亿万富豪榜上,马克·扎克伯格位列西班牙纺织业与零售业巨头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之下。但正是财力略微逊色的扎克伯格在2016年8月意大利地震后造访当地,一时间引发举世关注。扎克伯格会见了意大利教皇,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他们(扎克伯格与意大利教皇)就如何利用通信技术帮助人类尤其是弱势人口消除贫困,促进文化碰撞交流及传递希望等话题进行了亲切的会谈”。扎克伯格送给意大利教皇一架无人机,表示他愿意利用这项技术让互联网走进全球贫困人口。反之,奥特加则不太可能与教皇会晤,谈论如何运用他旗下的飒拉(ZARA)品牌的商业模式来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们脱离贫困。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著名的投资大师,他立志要将其所拥有的巨额财富捐赠出去。但是,人们不会指望巴菲特改变世界。巴菲特或许比扎克伯格财力雄厚,但他的文化影响力却大不如扎克伯格。

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眼界

王牌财富的引入往往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有的人对于声势渐起的财富的触觉比他人敏锐,他们利用机遇进行交易,但这些交易事后会被认为有失公允,尽管在交易达成时并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妥。

20世纪初期,有人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农用地之下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那些对石油在工业革命技术集成包中的核心地位了然于心的人想利用农民不熟悉工业技术集成包的特性这一点,趁机以低价获取石油的开采权。在电影《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中有个令人难忘的场景: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 Lewis)所扮演的角色丹尼尔·普莱恩维尤(Daniel Plainview)描述了他打算如何从森迪(Sunday)一家手中低价买下土地,而这个价格根本无法体现这片土地下所蕴藏的石油的价值。他说:“我可不打算给他们出到石油应有的价格,我会给他们鹌鹑的价格。”从这片土地对森迪一家能够产生的价值而言,这个价格已经是无比丰厚的了。但令普莱恩维尤失望的是,伊莱·森迪(Eli Sunday)出人意表地透露出其实他了解这片家族土地下埋藏的石油的价值。

纪录片《隐私大盗》剧照。

这些买卖的确都是经过双方首肯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呢?似乎这种交易正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拥护者极力称颂的。双方事后都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在交易中占到了便宜,但其实,其中一方却从另一方无法获取的信息差中牟利。20世纪初期的农民为通过出售流淌着石油的土地而获得的收入洋洋自得,就像是有人发现自家阁楼上一幅花里胡哨的画竟然能卖出100美金而乐不可支一样,殊不知买家其实知道那是毕加索的真迹。卖画人当时不会后悔,可是我们不难想象,等到他恍然大悟后会如何捶胸顿足。对于一桩交易公平与否大家都各执一词,但这种分歧本身无法推演出哪一方说的是对的。然而,关于出售油画这件事,卖家也会认为知晓真相后的判断才是合理的。同理,卖出蕴藏石油的土地的贫苦农民事后会对这场交易懊悔不已,虽然当初在交易之时他还沾沾自喜。

农民对深埋于土地之下的石油的真正价值一无所知,他们容易被别人蒙骗,这与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面对数字财富的情况如出一辙。现在,我们之所以授权脸书掌握自己的个人信息,或是支付费用给23andMe公司,让它获取并分析我们的基因数据,是因为我们并未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其实就是财富。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个人信息拱手让给脸书,就像是原始采食者将一块土地的专属权奉送给一位农民,因为这不过是他们广阔的狩猎采食地盘的小小一隅;也很像是20世纪20年代得克萨斯州的农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交出了自身所拥有土地中的石油矿藏,因为他们在这些土地上耕种庄稼收获甚微。这两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人们未能充分了解所让渡物品的真正价值。

雅龙·拉尼尔将数字小白与谷歌、脸书等公司完成的交易中的不平等书写得淋漓尽致。一位地主会将土地的耕种权赐予农民,因而他也将有权征收这些农民的劳动成果以作为回报。现如今,谷歌和脸书赋予了我们在其数字耕地上劳作的权力,作为回报,他们也将有权收割我们创造出的几乎所有财富。欧洲封建时期的社会架构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不公平的,但可能对于当时的农民而言,这并无太大的不妥。我们可以预想,后代子孙如何看待现在的我们,无异于我们现在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农民:我们现在认为使用谷歌的引擎搜索技术并将个人数据交付给谷歌是一种对等交换,而中世纪的农民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种,因而地主能合情合理地占有他们的大部分劳动成果,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

不计其数的人点击确认“我同意”,鲜有人会认真阅读协议条款

现在,当人们下载新版的苹果音乐软件iTunes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认为那些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都令人讨厌,必须快速跳过,好早早看到苹果公司为他们提供的免费好物。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心思去阅读那些承载着我们各类承诺的协议条款。倘若这些文本改换成许诺放弃自己的灵魂或是交出长子长女的话,也可能有不计其数的人点击确认“我同意”,这也就印证了鲜有人会认真阅读协议条款的事实。

苹果公司在制定这些条条框框的时候所花的气力远远超过我们思考时所下的功夫。他们全面彻底地调查过相关的法律条款,比如,他们调查过如果一位顾客坚称自己点击“我同意”,只是为了从程序上显示自己读完并理解了协议内容,而其实他根本就没看时,法庭会如何回应这样的申诉。这些公司对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所产生的财富了然于心,因而也对他们要从我们手中索取的东西的真正价值心知肚明。他们无偿地获得了我们的数据的专属权。

电影《社交网络》(2010)剧照。

马克·扎克伯格铿锵有力地说:“我在努力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世界。”他在兢兢业业地设定一项全新的信息共享式社会准则。一位行业的领航者说出的话竟然与那些心灵导师的言论别无二致,这倒也不赖,仿佛在开场白过后大家就要进行集体拥抱了。但是,如果你对数字时代的技术集成包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扎克伯格所说的其实与传统商界人士身上体现的雄心壮志——谋取巨额财富相差无几。脸书惊人的资产值正是建立在占有我们所分享的一切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脸书深知我们分享的信息越多,他们获取的信息就越多,其道理就如同酒吧老板心里清楚,免费的咸味坚果上得越多,啤酒的销量就越好一样。扎克伯格大言不惭地表示脸书旨在“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世界”,这倒有些像是在说下带饵的鱼钩的目的是喂鱼。

2015年,23andMe公司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告其客户人数达到了100万。“上周,我们为第100万名客户检测了基因型。你们都是推动变革的100万人中的一分子。1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是一个转折点。我们正在掌控自身的数据,拥有我们的个人信息所有权。我们坚信更透彻地了解自己不仅能惠及自身,更能造福社会。”这番话中的“我们”与“我们的”的指代主体有些含糊,可以被理解为“我们(23andMe公司)现在拥有我们(你们)的数据的所有权”。这种解读方式在23andMe公司的客户急不可耐地点击跳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协议中声明,“通过提供样本……你无权享有任何由23andMe公司或其合作单位开发出的研究成果或商业产品”。

23andMe公司期望能在与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中攫取大量的财富。无论如何,它都不会想着要与那些花钱求着将自身数据奉送给23andMe公司的人一起分享财富。23andMe公司认为,奉送自身数据的人应当感恩戴德,感谢23andMe公司推出了可以由个人或保险公司出资购买的新型疗法和测试。

作者丨[新西兰]尼古拉斯·阿加

摘编丨何安安

编辑丨徐悦东

导语校对丨赵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