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艺苑风景线(艺苑风景线历届主持人)

时间:2024-01-22 09:34:14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从尬聊女王到“互联网嘴替”,被黑10年的鲁豫,一夜间变得人见人爱

陈鲁豫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已经被全网黑了至少10年的自己,竟然一夜之间变得人见人爱了。

最近,她在《脱口秀大会》当了两期领笑员,不仅风评得到180度反转,而且被广大网友称为“互联网嘴替”。

步惊云被网友吐槽段子总是围绕老公孩子。

陈鲁豫鼓励她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从家里面能看到整个世界”。

听庞博讲到18岁的自己一定要去上海追梦,她眼含热泪,一瞬间理解了那种年轻时离开小城奔向未来的热血。

Rock讲因容貌焦虑带来的整容内卷,她解释自己没拍灯的原因:好看的人说自己不好看、不胖的人说自己胖,这种环境就会给人带来压力。

陈鲁豫在节目中金句频出,评价一针见血,也总能第一时间与人共情。

要知道,在这之前,“共情能力低”一直是大部分人不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一场采访胡歌的对话里,聊到当年那场严重的车祸,胡歌含泪谈到车祸里去世的伙伴,谈到被毁掉的容貌,谈到当时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使他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鲁豫脱口而出:“那你要感谢那场车祸。”

胡歌听到她说感谢车祸的时候,愣了一下,缓缓说道灾难是不值得感谢的,因为代价实在太大了。

又如那一句对山区儿童的反问:“为什么不吃肉呢?”尬到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从“共情力低”到“共情力爆表”,看似一夜之间的转变,其实陈鲁豫走了20多年。

从青葱率直的少女到成熟沉稳的魅力女性,这条不断向前的路上,充斥着争议,但也伴随着成长。

生在上海,长在北京的陈鲁豫,少有南方姑娘的温婉,性格上倒继承了北方人的直率。

连她自己都说自己从小就直,说话直来直去,做事也直来直去。

23岁那年凭借优秀的外语能力和表达能力,陈鲁豫成为央视新节目《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

温柔可爱的面庞,青春无限的活力令她备受赞誉。

第二年 ,她便入围“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这时的陈鲁豫越发感到能发挥自己能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于是,第3年,她急流勇退毅然辞职,出走美国,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这种需要深思熟虑的改变,对陈鲁豫来说并未有过多少纠结,可见其性格上的直截了当多么鲜明。

结果在美国还没待够一年,因为看到了《奥普拉脱口秀》,她大为震撼——原来节目还可以这么做。

于是,她又当机立断做出回国的决定。

从那时起,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定要做出一个像《奥普拉脱口秀》一样风靡全国的节目。

就这样,学也没上完,陈鲁豫就急切地回到了北京,生怕回去晚了,所有的“热闹”就不是自己的了。

一个人靠直觉出走,又靠感觉回来,这一来一回即便不需要理性,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种“直”其实是毫无心机的,但又充斥着自我。

来源:全景视觉

而这种性格上的“直”和自我体现在语言里,尤其在访谈节目里,则会被无限放大。

《鲁豫有约》里周迅聊到自己在家喜欢左手玩右手,陈鲁豫一脸严肃地说道:“这也是自闭症的一种反应。”

采访董明珠时,董明珠给她介绍格力的电饭煲,说格力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好吃。

鲁豫不停地回应:“米也要够好,关键还是米好的原因吧。”

有一期,周星驰前来做客。

周星驰表情认真地作答,鲁豫却突然笑场,节目一度被鲁豫不合时宜的笑声打断。

周星驰面露愠色,问道:“假如我说我很英俊,你觉得很好笑吗?”

鲁豫直言:“很好笑啊!”

与吴孟达对话时,鲁豫开门见山地问道他会不会和周星驰再合作,然而对方还没开口,她便自问自答般说完了客套话。

一时间,吴孟达面露难色,无言以对。

采访范伟时,鲁豫提起他妻子的名字跟一个港姐是一样的,范伟笑着说是。

她便不停追问:“长得也那么漂亮吗?”

范伟回:“我没见过那港姐。”

她直接说:“那个港姐挺漂亮的。”

范伟表情里的尴尬显而易见,回了句:“没有比较。”

她就又说了一遍:“那港姐挺漂亮的。”

范伟无奈“啊”了一声。

她再次提起:“真是一模一样的名字。”

尴尬四起,但她“视若无睹”。

张朝阳有次中秋节坐飞机回国,看飞机外圆圆的月亮,思绪万千。

一般主持人大概会追问他为何会落寞,但鲁豫却不走寻常路,而是问:“坐飞机上怎么能看到月亮?”

这种率直又故作风趣的提问和回答,在观众看来显得傻且无趣,还毫无内涵可言。

《鲁豫有约》负责人郭志成曾说:“陈鲁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

的确,节目上的装傻能够深度挖掘被采访者的内心,让被采访者更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故事。

来源:全景视觉

但有时候,为达到目的而自以为是的“装傻”,却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带有导向性的问题,更让“装傻”显得并不真诚。

这也是陈鲁豫主持争议最大那几年,观众们最直观的感受。

尽管一些“装傻”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但这并没有讨好观众,还令受访者感到尴尬。

那些年铺天盖地的表情包、段子随处可见,直至节目收视率持续低迷,不得不改版。

直来直去的性格曾为陈鲁豫走上电视道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也为她在这条路上设置了颇多障碍。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抵如此,曾为自己带来辉煌事业的直率,被电视荧屏无限放大后,成为最被诟病的“共情能力低”的存在。

关于共情,陈鲁豫曾这样写道:

“总觉得一个人理解另一个人,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比如共同的记忆、经历、信仰、为人处世之道等等。”

对于从小就察觉人生无奈的陈鲁豫来说,共情力是最难拥有、最为弥足珍贵的奢侈品。

7岁那年,父亲要把她从上海带回北京读书,她大哭不止,将收拾好的行李扯散扔了一地,哭累了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她已经坐在了火车上,正是那时,她第一次懂得不能左右命运的痛苦、绝望与无助。

她没有再流泪,而脸上流露着成年人才有的心碎和认命的神情,似乎在诉说着:“我已经长大了。”

命运的粗暴让一个7岁的孩子瞬间长大,而在一次一次的分离中她也只好迎头直面无常的世界。

少年时父母离异,她跟父亲相互依靠,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父亲被派驻非洲工作两年。走的那一天,她独自回到家里,面对着有一些空荡荡的家,她忽然意识到这是人生独立的真正开始。

父亲没有留下生活费,也没告诉她存折在哪儿,钱不够了该怎么办,谁来照顾自己,那一刻她知道这是自己要度过的独立的人生。

也许是经历过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或许是太过独立的生活,催生了她那层名为“自我”的保护壳将自己环环包围。

幸好还有语言上的天赋带给她自信,也恰恰是靠着这种天赋,她打开了人生中最适合她的一扇门,这种适合中带着宿命般的笃定。

来源:全景视觉

陈鲁豫父母皆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父亲学了斯瓦希里语,母亲学了孟加拉语。

陈鲁豫自此在外语氛围十足的家庭里浸润,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比绝大多数人更来得深刻。

初中开始学英语时,这种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开始在陈鲁豫身上凸显。

从最初对26个字母的不熟悉,到忽然间语感爆发,她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陈鲁豫身上,语言天赋这事儿真的存在,用她自己的话说:“忽然开窍了,对英语一通百通,就像奇迹。”

有一次,高一的英语课上,老师留的课后作业是背书,全班同学都忘了,包括陈鲁豫。

在老师提问前排同学的空档,她连忙翻开书,脑子里飞快记忆着课文的内容。等到第七个叫起她的时候,她故作镇静,慢慢地合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篇课文。

从此后,她在语言天赋的赞美之中又另加上一条记忆力惊人的感叹。

理性中她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肯定,而敏感的内心却带着些自卑的怯懦。

她曾说:“工作之外的自己是内向的,害羞、社恐,而且无法流利自如地与陌生人交流。”

有一次她去看中医,聊了半个小时之后,大夫说:“我发现你特别会给自己贴标签。”

“自闭、社恐、睡眠拖延症、自我认知低......”

她总认为自己是一个纠结、悲观、自我认知偏低的人。殊不知,浓厚的知识家庭氛围和自身的优越让她鲜少经历很多贫苦生活的磋磨。

尽管有过一些惆怅,却不必经常面对大起大落的挣扎和抉择。直率地面对世界,成了她最好的选择。

来源:全景视觉

沈嘉柯在《你值得拥有这世界的美好》中写道:“有一颗柔软之心,才能去接纳和不断调整,少一些僵硬顽固。”

这种柔软的情形在陈鲁豫身上第一次被看见,是在一档叫作《豫见后来》的节目里。

这是一档以呈现当年焦点人物的后来生活,真实记录受访者的成长心路历程的访谈节目。

在这档节目里,陈鲁豫磨平了棱角,也放下了往昔的咄咄逼人。

采访19岁离世的消防员刘杰的妈妈,刘杰妈妈讲到儿子出事,她和老公两个人在家里住不下去时,眼泪止不住地流。

鲁豫也一起流下眼泪,还细心地帮刘杰妈妈擦眼泪,安慰道:“你不是一般的坚强。”

采访因“疯狂追星”痛失父亲的杨丽娟时,杨丽娟对当年执着想完成“见偶像”的心愿耿耿于怀,她认为“心愿本身并没有错”。

鲁豫开导她:“心愿本身并没有错,但前提是代价不能太大,不能要求任何人包括父母牺牲一切帮自己完成心愿。”

陈鲁豫的安慰和反驳不再显得冰冷,沟通中不再有“装傻”式的提问,不再风趣地打断,而是用耐心和温柔一点点接近被采访者,共情着每个人的故事。

采访寻子24年的郭刚堂时,鲁豫和郭刚堂妻子坐在台阶上,身体朝向被采访者,安安静静地倾听。

听到孩子被找到的消息时,鲁豫将手放在她的肩膀上轻抚,好似千言万语的安慰都汇集在那只手上。

从冷眼旁观到共情温暖,陈鲁豫的改变越发明显。

陈鲁豫曾在一场演讲中说:“时过境迁,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我拥有了一些人生体验和血淋淋的经验教训。”

正是这些年对人生的深刻体会,由量变带来了质变,那些坚硬的保护壳在慢慢被消解,内化成为心里的柔软。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陈鲁豫的成长似乎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见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到了渺小;见了自己,感受到豁达。

越来越多人在《豫见后来》的评论区留言:

“鲁豫变温暖了。”

“鲁豫学会了倾听、共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陈鲁豫竟早已不再“装傻”和“尬聊”。

来源:全景视觉

出道即巅峰的缺憾在于无暇体会烟火气。

生于传媒圈的家庭背景、语言的天赋和无数名人的座上宾、顺利的人生为陈鲁豫添了充足的底气,可远离普通人的生活,就让知人间冷暖成了奢侈。

如今的陈鲁豫,历经世间繁华,看过人间冷暖后,变得柔软似乎是必然。

而凭借接地气的一针见血的点评重新出圈,也让人们看到了她身上不断涌现的共情力。

已经52岁的陈鲁豫在成长的路上步履不停,她依旧冰雪聪明,却多了几分如水般的亲柔。

作者:雷隐隐。

51岁鲁豫辟谣姓陈不姓鲁,打扮年轻似少女,网友:央视有个男鲁豫

01

这段时间是东京奥运会,51岁的知名女主持人鲁豫现身直播间,主持“冠军驾到,中国健儿系列直播”节目。

当时连线了4位嘉宾,包括32岁的伦敦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里约奥运会季军易思玲,53岁的足球解说员刘建宏,还有男明星尹正。

主屏幕中的鲁豫一副少女的模样:咖啡色齐刘海及肩短发,泡泡袖白色衬衫,黑色领带点缀,再加上美颜滤镜加持,显得脸上胶原蛋白充足,白里透红,毫无皱纹,完全看不出已经年过半百了。

02

直播期间,有网友问到了“题外话”,问她到底姓不姓“鲁”,毕竟鲁也是百家姓之一,尤其是“鲁豫”这个名字命名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太深入人心了。

对此,鲁豫在线辟谣,解释称自己不姓鲁,而是姓陈,原名是陈鲁豫。

之所以取名为鲁豫,是因为她的母亲祖籍山东,父亲祖籍河南,山东的简称是鲁,河南的简称是豫。

03

鲁豫出生在上海,她的祖籍随父亲,是河南省周口市。取名时,鲁豫的父母特意把母亲的祖籍放在前面,也体现了母亲在家里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否则就叫“陈豫鲁”了。

无独有偶,除了女鲁豫之外,在主持界还有一个男鲁豫,姓任,叫任鲁豫,他是央视主持人,也是很优秀,名气也很大。

虽然男女有别,但很多人还是会把这两个鲁豫搞错,出过很多“鲁豫怎么去主持央视春晚了”这样的疑惑。

04

任鲁豫比陈鲁豫小7岁,今年44岁,他出生于河南新乡,籍贯是山东聊城,估计他名字的由来是籍贯和出生地的结合,和陈鲁豫的类似。

2002年,陈鲁豫推出《鲁豫有约》的时候,任鲁豫还只是央视西部频道《交通在线》的主持人,距离2010年首次主持央视春晚还有8年。

这几年,陈鲁豫的《鲁豫有约》经历了数次改版,播放的电视台也从湖南卫视换成了海南卫视,名气和热度已经大不如前。

05

相比之下,任鲁豫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很不错,颇有央视综艺一哥的趋势。

任鲁豫属于踏实、细水长流的主持人,虽然他的辨识度并不算高,热度和话题度也不及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这四位央视F4,但他每年都主持央视春晚等大型晚会。

日子久了,也就混成了熟脸,很稳健。

05

除了名字类似,这两个鲁豫在事业轨迹上还是有一些交集的。

早在1993年,20岁出头的陈鲁豫也在央视做过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也是综艺类型的,名叫《艺苑风景线》。

只是3年之后,她就加入了香港的凤凰卫视,几年后,凤凰卫视还为她量身打造了《鲁豫有约》,后来《鲁豫有约》在内地的电视台播出,这位从央视跳槽到香港的女主持人又火了回来。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陈鲁豫一直待在央视做主持人,她会成为哪种类型的央视女主持呢?会像周涛、董卿、朱迅那样主持央视春晚吗?

全网黑了10年,鲁豫一夜变得人见人爱

主持人鲁豫在《脱口秀大会》当了两期领笑员,竟然收到一边倒的好评。

观众赞她真的好懂脱口秀,每一次点评都很到位且真诚,并且希望她能常驻节目。

从全网黑到夸夸群

之所以说“竟然”,是因为在这两期节目播出之前,她还是国内被吐槽最多的女主持人。

“尬聊”“情商低”“复读机”,一个主持人不该有的缺点,好像她都占全了。

对她的质疑和嘲笑,从专业技能层面延伸到容貌上。

这种声势浩大的“不喜欢”,甚至“讨厌”,已经持续至少10年。

现在居然一夜之间,大家对鲁豫改观了。

观众发现,鲁豫的点评总能让人茅塞顿开,句句都在点上,而且没有高高在上,还能温柔地一针见血。

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表达。

无论是文学素养、逻辑思维,还是格局、深度、控场能力,她都轻松拿捏,让人叹服。

步惊云的段子总是围着老公和孩子转,被弹幕吐槽。

鲁豫鼓励她坚持,因为“从家里面能看到整个世界”。

既温暖,又很令人感动。

她说鸟鸟是显性社恐,比较幸运,还有很多人是“隐形社恐”,表面热情开朗,内心却社恐到骨子里。

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听完庞博的段子,她先是提到乔治·卡林的贯口观感,又说“之前以为搞笑才是王道,但现在发现,看嗨了也会流泪”。

夸人夸得十分内行。

广智炸场之后,鲁豫问他,对脱口秀演员的创作来说,是生活没那么富裕时段子来得更容易,还是生活变好之后更容易。

用浅显明白的话,问了个很有深度的问题。

Rock讲自己为了上综艺去做医美,鲁豫没给灯。

她解释道,好看的女孩说自己因容貌而自卑和不胖的人说自己胖,都会给人带来压力。

大家都很信服。

后来,有现场观众说鲁豫的点评被剪掉了几句。

她表达的意思是,作为容貌焦虑的制造者(男性),去讲容貌焦虑,就更加不合适。

又拔高了一层。

通过这两期节目,很多人惊讶地表示:

突然发现鲁豫好有才华呀。

难道她不是一直都很有才华吗?

《鲁豫有约》开播20多年,做了3000多集,采访了10000余人,国民度一直很高。

像梁安琪等名人,甚至指定只接受她的采访。

不只是《鲁豫有约》,在电视台工作时,她还主持过很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

比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911事件等等。

没才华,没实力,只靠尬笑和“真的吗?我不信”就能做到吗?

我不信。

但在她来《脱口秀大会》当领笑员之前,网络上多是她的负面评价。

甚至还被花式剪辑,玩梗也层出不穷。

日久天长,鲁豫的差评“深入人心”,才华则“无人知晓”,才有了今天所谓的“改观”。

你看,网络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多么以偏概全。

刚好这两期节目有一个主题是“退网吧,我累了”。

杨笠就举了个例子,说在村民围观的父亲葬礼上,她一路大哭,弟弟却因为哭不出来,担心背负“不孝子”的名声。

外人都以为葬礼上哭得最大声的那个最孝顺,却不知道父亲生病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弟弟每一天陪在身边照顾。

眼前看到的那一幕无论真假,至少都不是真相的全部。

但对一个人全面的评价,又真的很难。

尤其是在网络上,多面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的人和事,显然不如无限放大的、片面尖锐的声音更容易被记忆和传播。

鲁豫最为人诟病的,是她对着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追问:

“为什么不吃肉呢?肉很容易坏吗,还是什么原因?”

这话引发众怒,鲁豫也成了“何不食肉糜”的反面教材。

也有网友说,鲁豫看小朋友太拘束,故意装傻引导,小女孩确实马上就笑起来,话也多了。

其他的反面例子,比如:

胡歌回忆那场车祸让自己的脑袋大了1.5倍,鲁豫说:

“我觉得你大了1倍也会挺好看的吧。”

周迅兴奋地聊到一下子见到很多喜欢的演员,说:“你能想象我的那种开心吧?”

鲁豫冷漠:我不能想象。

周星驰说起拍电影《长江7号》自己说自己很英俊时,张雨绮就笑。

鲁豫说:“同样的话,你要一说我们就会觉得很好笑啊。”

周星驰明显生气了,反问:“你觉得很好笑吗?”

不过结合上下文,就会发现,这里是星爷误会了。

他以为鲁豫嘲笑他的长相,而鲁豫的意思是,同样的话,喜剧演员说出来就会很好笑。

其实是一句赞美。

但说回来,采访了上万人,问过几十万个问题,谁能保证面面俱到、万无一失?

即便鲁豫现在的“无脑尬聊”集锦,有几十、上百个案例,相比她的采访总量来看,是不是也已经是十分微小的比例了。

当然,因为是“错题集”,又被传播反复强化记忆,所以让人记得格外清晰。

看过那么多期《鲁豫有约》,我也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

比如,她会直接问梁安琪:“你真的可以忍受4个太太共享一个丈夫吗?”

对方仍然觉得她很真诚。

她让王健林在镜头前随意地说出:

“定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1个亿。”

朴树抱怨说:“有段时间看不到希望,有强烈的不平衡,凭什么大家就把我忘掉了?”

鲁豫说:“没有人忘掉,是你不带我们玩了。”

刘翔参加48次比赛,取得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可人们只记得伦敦那场退赛。

鲁豫问他:“所谓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那时候能感受到吗?”

刘翔一直控制着的情绪,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了。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有网友仔细比较了李敖分别去鲁豫和另一位主持人的节目。

李敖在另一位主持人的节目里,就是一派虚头巴脑的大师风范,而在鲁豫的节目里就更放得开,妙语连珠,侃侃而谈。

童话大王郑渊洁评价:

“鲁豫和别的谈话类节目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看着她就要告诉她,把难以启齿的事都想告诉她,这就是天赋。”

连白岩松也说:“鲁豫的专业基础很好,她的访谈无招胜有招。”

《鲁豫有约》在很多年里,都是一星期播出5期。

那么密集的采访量,疏忽肯定是在所难免。

但瑕不能完全掩瑜,也是真的。

鲁豫的采访从来不提前跟嘉宾串词,录制节目也不带手卡、不用提词器。

每天几十页的稿子全靠硬记,包括字幕里的错别字,10个里有8个都是她发现的。

采访主持的基本功,是从央视到其他电视台,说新闻、做访谈,在一期期的录制中,扎扎实实练出来的。

1992年,22岁的鲁豫在《艺苑风景线》

她在自己书里写过这么一句:

“人见人爱的人多半没有那么好,而那些被群嘲、被狂踩的人,似乎也没那么糟。”

人都是一个多面体。

就像有人说周迅不太适合当领笑员,但她在《脱口秀大会》上表现再不好,也不能抹杀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鲁豫在20多年的节目中,当然出现了很多次失误和不完美,但不能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

现在大家如果想去了解一个演员、一位名人或者话题人物,只要是鲁豫采访过的,《鲁豫有约》都一定是绕不过的重要参考资料,这就是“江湖地位”。

成熟的思维模式,是不要急着对一个人、一件事做出判断,或者下结论。

我最近看了两个历史小故事,还挺感慨的。

一个是凿壁偷光的匡衡。

我们从小都知道,“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晋·葛洪《西京杂记》)”。

但不知道的是,这位被用来激励无数孩子勤学苦读的励志典型,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贪官。

成年匡衡后来被汉元帝委以重任,封侯拜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元帝封他为安乐侯,赐他食地31万亩。

但他太贪,利用郡图的漏洞,私自多占了4万多亩。等到成帝时,被告发“专地盗土”,他被贬为庶人,病死故乡。

这就变成了另一个讽刺“寓言”:小时候“偷光”,长大了偷地。

还有一个是李绅。

他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人不知。

写下这两首《悯农》诗的李绅,本是个心系民生的读书人。

可他却在升官发财之后,过上了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家中私妓成群,哪还有什么悯农之心。

刘禹锡受邀参加过他的宴会后,专门写下了著名的《赠李司空妓》来讽刺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无视民间疾苦,李绅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剥夺所有荫封,受到“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他的名声太坏了,以至于《全唐诗》干脆把“锄禾日当午”收录在了晚唐诗人聂夷中的名下。

直到近代,根据敦煌出土的文献考证,才明确《悯农》诗是李绅所作。

是不是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最后说回鲁豫在《脱口秀大会》上让人“赞叹”的功力,我倒没觉得太惊讶。

早在2015年底,自媒体刚刚兴起,对行业来说还很小众,《鲁豫有约》就开始做一些自媒体创业者的访谈。

这是她作为一个新闻人的敏感。

我记得,她当时做足了准备,提出的问题都直奔主题。

听说作家李筱懿每天4:45起床的作息,她也直言不讳:“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习惯。”

因为有过这次接触,所以这些年,李筱懿一直觉得她的基本功和专业水准都是在线的。

得承认,尽量全面客观地去评价一个人,的确很难。

因为信息爆炸,也会造成信息的断层和两极化。

随着视频化趋势的到来,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已经越来越难聚焦和主动思考,而是习惯于被动接收被消化过的、绝对化的定论。

如果一个人,你相信他是坏的,你甚至不愿意相信他做过有价值的事情。

反之,如果你认为他是个好人,那他无论做什么仿佛都有成立的理由。

就像大家常说的,一个越复杂丰富的人,越难被理解。

如果谁都懂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啊。

成年人的心胸,取决于价值观的成熟。

也就是说,除了违法犯罪之外,允许一个人的场景性失误,但并不影响网络和大家全面地去看待她、欣赏她。

一个不允许失误的人生,不是也挺无趣的嘛。

毕竟谁又能永不出错呢?

你怎么看?

作者:罗拉,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这双眼睛看透太多,人怂嘴不怂的红发毒舌小娘子。本文未标注来源的配图均来自网络,侵删。封面来源:微博@鲁豫有约。

鲁豫才是初代“王冰冰”,长相清纯情史坎坷,曾被赵本山当面吐槽

退居二线的鲁豫如今过着非常诗情画意的生活,除了例行的工作外,她还会坐在一个舒适的小沙发上,一个人,一本书,一只抱枕,解说不少谋杀案。

现在她的脸庞比以往瘦削了很多,胶原蛋白也已经流失,脸颊被头发遮住,略微显得憔悴。

不过谁能想到,年轻时候的她这么可爱,不但不瘦削,反而还带有婴儿肥,留着跟王冰冰如出一辙的清纯短发,直接就被冠上了“初代王冰冰”的美名。

不过王冰冰的可爱,是一种略带神秘感的可爱,很多人对于她的婚史、恋爱一概不知,她现在成长为了央视的团宠,被尼格买提宠着,跟撒贝宁一起斗嘴,逢年过节出现在各大节目现场当吉祥物,还留下一句经典梗“我的心是冰冰的”。

纵观鲁豫的人生,比王冰冰要鲜辣很多,她没有成长为大众情人,执拗地活过了自己的声色年华。

年轻入职央视,跳槽到凤凰卫视大展宏图

1970年,鲁豫出生在一个播音员家庭,她在18岁时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还拿到了英语竞赛第一名,连民航都来邀请她做节目。

1993年,她参加了来自央视的面试邀请,在这次面试中,鲁豫很快就得到了央视导演张晓海的青睐,23岁就成功入职央视。

一年之后,她主持《艺苑风景线》出尽了风头,火遍了全国,她也成为了“央视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之一。

离开央视跳槽到凤凰卫视后,她开始做《凤凰早班车》,硬生生地把这档节目,变成了当时广告价格最高的节目,凤凰台专门为她量身打造了一档节目,《鲁豫有约》。节目的第一位嘉宾就是毛阿敏,曾经因为税务问题饱受争议,她也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节目播出后,爆点众多,节目因此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观众。

《鲁豫有约》一周播一期,但是对于鲁豫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她喜欢一天到晚都泡在工作里,低难度满足不了她的胃口,所以后来她向台里领导一申请,把本来的周播一天,变成了周播五天。

她成了拼命三娘,严格把控整个节目的画面,获得了观众们的美誉,叫“东方的奥普拉”,奥普拉跟鲁豫的体型可以说是一胖一瘦两个极端,但是她们确实都是一代访谈大佬。

初婚闹出家暴疑云,二婚结束后保持单身

只可惜,事业一帆风顺,感情却没有跟她的事业运一样直线向上发展,她刚进大学的时候,朱雷就给她写了一封表白信,两人谈起了恋爱,但是在她进入央视后不久,她就失恋了。失恋是人生中的一大打击,鲁豫吃饭吃得越来越少,后来变瘦了,气质也好了,但是笑容变得略有一些憔悴。

1994年,鲁豫在美国留学期间,事业和婚姻都走上了新的台阶,一方面,她吸收到了美国奥普拉一种特殊的流派风格,学会了一种环境简单的访谈方式,后来也把这种方式放入自己的访谈节目中;一方面,她也找到爱人,跟一位美国大叔结婚了。结婚之后,鲁豫带着爱人回了国,可惜四年之后,她就跟爱人分道扬镳,坊间一度传出她被家暴、虐待的新闻,鲁豫没有否认。

2002年,鲁豫又跟自己的初恋朱雷结婚了,只能说上天注定的缘分,真不容易被世事的大刀斩断,两人时隔多年重新牵起手,彼此好像仍然熟稔,从未生疏。然而,鲁豫和朱雷之间的感情,有个致命的弱点:女强男弱。

有些不平衡的婚姻关系,也可以很好地持续下去,但是偏偏朱雷自己也是一个有才华的男人,自恃有才,却在各方面被妻子碾压,收入、地位、工作……这种种事情让他自卑,再加上鲁豫是工作狂,两人聚少离多,到最后,12年的婚姻结束了。

采访过各界名流,被赵本山当面调侃

鲁豫这些年采访过的人不计其数,她为了采访印度国宝级男演员阿米尔汗,马不停蹄坐了12个小时的车,赶到印度;她去格力旗下的工厂参观,受到总裁董明珠的热情相待;

她还曾采访过比尔盖茨更有钱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参观了他们的豪华大庄园。

采访过姚明,见证过他在美国的超级改装车;见证过李嘉欣和许晋亨秀恩爱。

不过,她的职业生涯也曾遇到刺儿头。有一次,赵本山上她的节目,说起了于月仙是中戏毕业的专业演员,他说自己不喜欢专业的演员,喜欢非专业化一点的。

还反问鲁豫“你也不是专业主持人吧”?面对赵本山的尴尬提问,鲁豫愣了一下,才尬笑地回应了一句,说自己不是专业主持人。

直到现在,51岁的鲁豫没有再结婚,单身的她每天沉浸在工作之中,倒也怡然自得。

她的经典节目《鲁豫有约》也没有中断,只是播出平台早已从凤凰卫视改到了东南卫视。

不得不说,王冰冰长得像鲁豫,但是她的人生不一定有鲁豫这么精彩,虽然鲁豫遭遇的负面舆论比王冰冰更多,家暴疑云、大龄单身、工作狂……但是,能像她那样过一辈子也不失为一种精彩。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鲁豫的坎坷情史和跌宕人生

一、

1989年,19岁的回族姑娘陈鲁豫,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就收到了一封令她意外的情书。

这情书来得蹊跷,竟是她小时候的玩伴朱雷写来的。

原来,从小英语成绩突出的陈鲁豫,前脚刚踏入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学国际新闻,与她同岁的朱雷,后脚也考到了同校的电视系,两人成了校友。

北京广播学院即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在这里,朱雷大胆给陈鲁豫写了一封求爱信,陈鲁豫也对他早有好感,两人直奔主题,花前月下,恋爱谈得无比丝滑。

两年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搞了个英语演讲比赛,陈鲁豫英语很强,一看就想,这不就是为我办的吗?当即决定去赛一赛。

21岁的她,精心准备了一个演讲稿,开头用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心手相连》的歌词,自我感觉妙不可言,不料现实却大大出乎意料。

参赛人数太多,她还没念完《心手相连》的歌词,主考老师就打断她说:“好极了,你是在哪儿学的英语?”

陈鲁豫一听,大喜,想自己初赛应该就过了。不料,后面的男生出场就用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开头,极有气势,她觉得这创意更棒,忒紧张。

正在这时,紧接着又上一个女生,开场白居然也是:“I have a dream……”

这下她反而不紧张了,长舒一口气想:大家都有梦,我偏偏不做梦,要想脱颖而出就得另类。另类是什么呢?另类=和别人不一样=容易被记住!

就这样,陈鲁豫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北京申奥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高兴坏了,也顾不得什么风度,硬是扛着奖品挤公交,把一台电动打字机弄回了家。

她获得冠军的消息迅速传遍全校,连民航也闻风而来,想抢占先机,聘她为旅游节目《空中博览》的主持人。

一看节目不是电视台的,陈鲁豫有些失望,但又听说录节目要去世界各地拍外景,想着能借机去周游世界也是极好的,于是表示可以,说自己对节目有兴趣。

没想到,民航接下来的骚操作,却令她始料未及,大失所望。

二、

原来,民航方面负责人,在上下打量了她一圈之后,感觉她“钢盔头”、胖乎乎、穿着也老气横秋的形象其实并不太适合,于是留了张名片就走了……

失去了免费周游世界的机会,陈鲁豫十分沮丧,但仅隔了一周,央视文艺部导演张晓海到“广院”选主持人,又一个更重要的机会砸向了她。

面试时,张晓海要求每个人做一段“现场模拟采访”,他本人充当被访者,采访内容不限,学生们可以把他假设成任何一个人。

陈鲁豫立马来了兴趣,采访是她的专业,学校学到的西方采访技巧,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播音系一水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漂亮女生们,对张晓海不太了解,她们纷纷把张晓海假设成张艺谋、刘德华之类的名人来采访。

相比之下,陈鲁豫形象一点儿不出众,但她并未自卑,因为她的逻辑始终是:另类=和别人不一样=容易被记住!

最后,大部分人都考完了,陈鲁豫却从张晓海的表情里读出一个关键信息:他还没挑到满意的人选。

轮到陈鲁豫上场,她拿着麦克风对张晓海说:“我就采访你。”

张晓海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早就有点不耐烦,看她也很菜的样子,只说了一个字:“行!”

其实陈鲁豫也不了解张晓海,她只是隐约记得央视文艺部还有两个大胡子导演。

于是,她第一个问题就从大胡子开始:“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

张晓海听到这个问题,立马精神了。陈鲁豫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陈鲁豫咄咄逼人,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把张晓海问得一个激灵,无处可躲,只能打起精神来回答陈鲁豫的提问。

但张晓海并未因此恼羞成怒,反而因陈鲁豫的“刮骨式采访”很特别,选中了她做央视《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

陈鲁豫的主持风格清新活泼,知性大方,渐渐地,她开始在主持界有了些名气,获得各界好评。

可就在她学业、事业都大放光彩时,爱情却忽然黯淡下来。

三、

陈鲁豫生于上海,长于北京,她的父母都是国际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祖籍分别为河南、山东,因此给她取了这样一个怀念故乡的名字。

受父母都是学外语出身的熏陶,陈鲁豫语言天赋过人,北京话、上海话、英语都很溜,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孩子”,如今又成了央视主持人,颇有点飘飘然。

她开始时不时向朱雷使小性子,发无名火。朱雷为爱忍耐,对她的坏脾气也不太在乎,每次都小心谨慎陪着笑脸,逗她开心。

然而忍耐都是有极限的。一次,陈鲁豫又肆意妄为地冲朱雷发脾气,这一次,朱雷终于没再跟往常一样哄她开心,两人遂争吵,争吵完后,爱情也逝去了。

初恋以这么荒唐的形式结束,陈鲁豫觉得天都塌了,她一心想离开北京这个伤心地,便化悲痛为毅力,一边准备考托福,一边拼命节食,筹划着出国留学。

她每天忙于学习,早餐吃一个煮鸡蛋,中午只吃豆腐泡,米饭更是数着粒吃,两个月后,成功暴瘦20斤,体重降到了90斤。

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让她暂时忘记了失恋带来的伤痛。但从此,“人越瘦越美”也成了她一生追逐的信条。

第二年,陈鲁豫即将大学毕业,她选择在央视英语新闻实习,这样既能发挥英语所长,又能继续出镜主持《艺苑风景线》,两全其美。

她的实习工作,是选一条国内新闻,译成英文,自己配音。不料第一次转录,她就不小心把《新闻联播》的母带洗掉了,吓得够呛,哭着去找领导认错。

领导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以后小心点吧,然后让同事去磁带库重拿一盘母带。陈鲁豫这才破涕为笑,恍然大悟:原来《新闻联播》不只有一盘母带啊!

实习结束后,陈鲁豫以为自己留在央视没什么悬念,不料简历交到人事部,却就此没了下文。

1993年,从“广院”毕业后,朱雷进了北京电视台,做了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陈鲁豫则没能得到央视编制,只得以“临时工”身份继续主持《艺苑风景线》。

遗憾之余,她更加卖力地主持《艺苑风景线》,却意外成了桃色绯闻的女主角。

四、

陈鲁豫对待工作一向积极认真,同事、领导都对她称赞有加。据传,央视一名导演对她非常欣赏,不但平时支持她的工作,不少大型晚会都让她做主持。

陈鲁豫知名度直线上升,1994年,她刚24岁,就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在台里,陈鲁豫和这位导演一直以朋友身份相处,但资源偏向有些明显,绯闻就传了起来……

人言可畏,陈鲁豫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家看她都戴上了有色眼镜,还有人传她是因与“广院”某领导关系密切,才有机会进入央视工作……

面对种种流言,陈鲁豫身心疲惫,情绪十分低落,她感到生活失去了方向,工作也失去了挑战性。

尽管《艺苑风景线》当时口碑相当不错,也有着很稳定的观众群,但面对这么多的非议,陈鲁豫还是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一走了之。

1994年末,24岁的陈鲁豫漂洋过海,到了美国西雅图。几个月之后,她就与一名美国人速战速决结了婚,身心都得到了很大慰藉,万没想到以后会演变成那样。

一年后,陈鲁豫在电视里看到了一档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奥普拉肥胖臃肿、厚嘴唇的外形,与美毫不沾边。

但陈鲁豫却看得欲罢不能,她的内心像藏了一窝狐狸一样不安分起来。她觉得自己英文已经够好了,完全没必要继续留在美国学习。

她想立刻回北京做电视,做一个像奥普拉一样的节目,名字都起好了,就叫《The LUYU Show》。

然而,当她带着美国老公,信心十足地回到北京,想要大干一场时,却被现实一个巴掌,打回了原形。

五、

回北京后,陈鲁豫始料未及地发现,中央台新增了一档节目叫《实话实说》,节目形式和她的构思颇有相似之处。

一来不想跟风,二来为了收视,陈鲁豫只能暂时搁置计划,带着美国老公转战香港,在刚成立不久的凤凰卫视,做起了点歌节目《音乐无限》中的VJ。

此后,她又作为凤凰卫视主持人,参与主持了1997年香港回归和戴安娜王妃葬礼,以及美国总统大选等重大新闻直播,名气渐响,吸引了一位大佬的注意。

这位大佬正是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1998年,刘长乐想开一档清晨新闻节目,选来选去,决定启用28岁的陈鲁豫为主持人。

陈鲁豫正觉得娱乐节目跟自己性格不搭,想考虑转型,便顺水推舟做起了新闻。

节目录制时,她提了两点要求:一、不念稿;二、把报纸上的新闻资讯融进去。

鲁豫记忆力超强,报纸上的新闻她看一遍,瞬间就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篇新的内容。《凤凰早班车》第一次录时,她一次就成功了,没有任何波折。

《凤凰早班车》的成功,得到刘长乐大力称赞,也给了陈鲁豫至高无上的评价,他说:“鲁豫说新闻的风格,将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

很快,陈鲁豫“说新闻”的大胆尝试,在新闻界引起轰动,人们不无惊奇地发现,原来新闻还可以这样做。

而她在《凤凰早班车》中这一“说”,让这个非黄金时段的节目,直接成了凤凰卫视广告价格最昂贵的节目时段之一。

陈鲁豫声名鹊起,事业迎来极速上升期,就在这时,她却又迎来一次沉重打击。

六、

《凤凰早班车》是一档清晨节目,为了保证播出质量,每晚7点,多数人才刚吃晚饭时,鲁豫就进入了梦乡。凌晨4点,别人还在梦乡时,她又已上班走了。

因为作息时间异于常人,往往黑灯瞎火就出去,楼下看门的老大爷,都以为她是从事特殊工作的“不良妇女”……然而这还不算什么,算什么的是她老公。

因为陈鲁豫作息时间太过特殊,且全年无休,时间一长,美国老公非常受不了,两人一方面的摩擦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的摩擦越来越多。

1999年,陈鲁豫工作愈加忙碌,美国老公更受不了,夫妻间的矛盾愈加不可调和,终于在这一年,29岁的陈鲁豫结束了第一段婚姻,恢复单身。

后来有传言说,鲁豫之所以离婚,是因为美国老公有特殊癖好,搞X虐待,还特么家暴……传言未必是真,疑云密布。但离就离了,嫁个中国人也挺好的嘛。

两年后,陈鲁豫看太多人跟风学她“说新闻”,又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主动要求淡出《凤凰早班车》,同时组成三四个人的团队,开始做《鲁豫有约》。

也是这一年,鲁豫在逛街时,意外与初恋情人朱雷重逢。两人一寒暄,发现彼此都刚结束了一段婚姻。

这岂不是天意?不发生点什么都说不过去。于是两人兜兜转转,破镜重圆,很快又搞得澎湃、涛声依旧了。

2002年初,《鲁豫有约》正式开播,事业再次走向正轨,32岁的陈鲁豫心情大好,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初恋情人朱雷完成了二婚,在香港正式登记。

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嘉宾更侧重娱乐圈知名人物,并在内地省级电视台播出。她的访谈风格,也开创了谈话类节目的新角度。

很快,鲁豫走红内地,声名大噪,一举夺得了包括中国电视节目榜的“年度节目主持人”“最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等在内的四项主持人大奖。

《鲁豫有约》也被 《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2007年,CNN以《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为题,夸赞陈鲁豫为“中国奥普拉”,并对她坚持了5年的《鲁豫有约》给予了肯定。

但到了2008年,陈鲁豫带着《鲁豫有约》签约湖南卫视,在这期间,她的主持风格,却遭到观众质疑和诟病,使节目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负面评价。

“鲁豫雷人语录”频现网络,网友纷纷批判她做节目下功夫不足,功课没做好,居然会对留守儿童问出“为什么不吃肉,肉很容易坏吗”之类的奇葩问题。

她骨瘦如柴的“大头娃娃”形象,也遭到网友恶搞。之后,《鲁豫有约》退出湖南卫视黄金档,且不再与湖南卫视续约。

有媒体报道,《鲁豫有约》与湖南卫视的合作风波,是因节目收视下滑导致,为此,鲁豫方反驳这一说法,称节目收视稳居前二。

不管怎样,这仍然没能阻止《鲁豫有约》与湖南卫视“分手”,并成功“改嫁”。

七、

2010年,40岁的陈鲁豫携《鲁豫有约》转战安徽卫视,节目内容转型为侧重社会民生的新闻性选题。

3年后,43岁的她,却被拍到与一中年男子在上海某酒店约会,前后脚进了电梯。

有知情人透露,陈鲁豫这位新男友是吉林人,姓宫,身家丰厚,比她年长几岁,在北京、上海有多家企业,男方很是倾慕陈鲁豫的头脑和才智。

令吃瓜群众疑惑的是,陈鲁豫和初恋朱雷的旧情复燃、二度结合,一直是圈内一段佳话,怎么忽然又冒出来个富豪男友?

据说,陈鲁豫和朱雷早已分居,两人之所以未正式离婚,是因为香港离婚手续繁琐,以致一直还在走流程……

好不容易复合?为毛又要离婚呢?真的吗?我不相信!

然而,很多事情不试一下抱憾终身,试一下才会死心塌地,这大概也是一种真理。

婚后,陈鲁豫性格强势,一心扑在事业上,朱雷则低调内向,向往随遇而安,性格差异,导致两人貌合神离,都不舒服,最终不得不以分道扬镳收场。

同年,陈鲁豫又化身女强人,总监制语言节目《超级演说家》。在节目中,她还以导师身份,用第一人称多次讲述情感故事,再次引发大家对她的关注。

2015年,《鲁豫有约》再次改版,并“四嫁”到海南卫视。仅一年后,又与东南卫视合作,节目也全新改版为:《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

这一次,陈鲁豫换了万年不变的发型,节目也不再局限于室内,而是走出演播厅,探访大咖的一天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又开辟了真人秀式访谈节目的先河。

王健林、董明珠、李宗伟……各行各业的“大人物”,都成为陈鲁豫的座上宾,堪称“超级豪华阵容”的被采访者,再次证明了陈鲁豫在新闻界的地位。

如今,鲁豫已过知天命之年,《鲁豫有约》已坚持了19年,也算是娱乐圈的常青树了。

即使曾被命运虐待,但一切都已是过眼云烟,达成了某种和解。

只是,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洪流中,前浪要想屹立不倒,只有野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下硬功夫!

关注@万小刀 头条号,可抽现金大奖,还可获取更多八卦爆文。比如《“女星收割机”的香艳往事》《竹联帮大佬是如何搅动娱乐圈的》《港圈花花公子风流史》《孙红雷情史》《港圈“女神”的瓜》还有四大天王、周润发、成龙、周星驰、李连杰、林青霞、 张曼玉等明星的隐秘往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