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春的寓意(春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30 00:52:58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啥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在中国的文化中,节气是天文学和日常生活的交汇点,是古代农耕文明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更是承载着无尽的寓意和期待。

它不仅象征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而且在人们的心中,它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生机盎然的希望。传统的谚语曾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这个深刻的理解赋予了立春特殊的意义。

然而,在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和谚语中,有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这句古老的俗语,听起来既神秘又深奥,似乎隐藏着一些我们未曾触及的智慧。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年两春:探究中国农历与公历的独特交汇与民间信仰

文化的深度,往往体现在最微小的细节之中,中国的传统农历和公历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在这两者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被时间遗忘,却又深深烙印在民间的传统习俗和信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年两个春"的现象,指的就是在一年之中,既有公历的立春,也有农历的立春。这个现象并不常见,仅在特殊的气候和年份中出现。而当这种现象出现时,民间则会赋予其深刻的含义。

例如,在2019年,我们遇到了一次非常罕见的"无春年",又被称为"寡春年"。在这一年中,公历和农历都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在民间,人们将“立春”视为新的开始,象征着生机勃发、万物复苏。因此,“无春年”往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甚至有些地方将其称为"寡妇年"。在这样的年份,人们普遍认为不宜进行重要的生活事件,

比如结婚。这个习俗,虽然有些超越了科学的范畴,但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深深的敬畏之情。

而“寡春年”这个词,既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也揭示了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年份,人们的行为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害怕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可能带来不良的运势。这种心理,不仅揭示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也体现了人类对运势和命运的关注。

与之相反,"双春年",即在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的年份,被视为吉祥之年,是一个好年。这种习俗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寻找信仰和寄托的心理。

探究这些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老农历和公历的智慧,也可以感受到民间传统信仰的魅力。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习俗可能已经淡化,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理解我们与自然、与传统、与信仰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尊重和欣赏我们的文化遗产。

一年两春,带毛的贵如金:探索双春年对农牧业的影响

在深厚的中国农耕文化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句俗语具有深远的含义,它对于自然、农业和牧业的影响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句充满哲理的俗语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农牧业与自然周期的紧密联系,也可以深入探究这种联系如何影响了经济和生活方式。

一年有两个立春,意味着冬季会更长、更冷,而春季的来临会更迟,这就需要更好的保暖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有毛皮的动物,如牛、羊、猪等,其皮毛被视为防寒的重要物品,从而使它们的价值大增。在经济层面,这不仅影响了皮毛的市场价格,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农牧业的运营方式。

此外,"双春年"也给农牧业带来了特殊的挑战。由于春季暖和的天气来得晚,青草发芽也相应地推迟,而冬季的到来又会提前,草的枯黄和衰败也会更早。

这意味着农牧民需要准备更多的饲料,来供应牲畜在春冬两季的食物需求。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也使带毛的牲畜的价值提高,因此,带毛的牲畜在"双春年"被比喻为"贵如金"。

换个角度来看,这句俗语实际上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的一种深刻理解。它揭示了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如何调整农牧业的运营方式,如何应对自然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珍惜和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尊重自然的律动,灵活应对,这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总的来说,"一年两春,带毛的贵如金"这句俗语,既揭示了自然周期对农牧业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深入探讨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如何适应并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

结语

在新世纪的曙光下,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农耕模式和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样的俗语,它们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被时间淘汰。

然而,这些被淘汰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古老俗语,实际上承载了人类与自然的深厚关系,反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们是我们对过去的一种记忆,是我们对传统的一种尊重。

这些老话、老俗语,也许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但它们却可以提供一种理解我们自身和环境的新视角,使我们更加敬畏自然,更加珍视和保护自然资源。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俗语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乡情,一种记忆。我们在其中寻找到与过去的联系,寻找到那种深深扎根于人心的乡土情结。它们使我们记住那些由大自然决定的人类生活节奏,让我们感受到那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正是农村乡情的独特魅力所在。

尽管这些古老的农耕俗语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依然活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它们告诉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是我们在新世纪中面对挑战、创造未来的重要资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5种开在春天的花,送你15种春天里的诗意

现在正值三月

春光正好,许多花都在逐渐开放

很多人已经开始踏青赏花了

这时该怎么发朋友圈呢

于是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

15种开在春天里的花

送给大家15种春天里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受春的气息~

01

迎春花

迎春花: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

花期:2-4月

花语:相爱到永远,传统之美,生命力强,清高孤独。

迎春花

宋 · 晏殊

浅艳侔莺羽,纖条结兔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迎春花

宋 · 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02

海棠花

海棠花:别名海棠、解语花、断肠花、思乡草

花期:西府海棠花期4月,垂丝海棠花期3—4月,贴梗海棠花期3—4月,木瓜海棠花期4月,四季海棠花期为春秋两季。

花语:温和、美丽、快乐

题磁岭海棠花

唐 · 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海 棠

唐 · 薛能

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

03

山茶花

山茶花:别称薮春、山椿、耐冬、晚山茶、茶花、洋茶

花期:多数为2~3月

花语:可爱、谦让、理想的爱、了不起的魅力、奋斗胜利

山 茶宋 · 陆游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白山茶明 · 沈周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04

梨 花

梨花:别名晴雪、瀛洲玉雨、梨霜、玉雨花、香雪。

花期:农历3月底到4月初、阳历4月到5月开花

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

江岸梨花

唐 · 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梨花

唐 · 钱起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05

杨 花

杨花:别称捻红

花期:2~3月

花语:见异思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柳 絮

唐 · 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06

兰 花

兰花:别称春兰、兰草、幽兰、国香、香祖。

花期:大多为早春开花;蕙兰为晚春开花

花语:美好、高洁、贤德。代表着着坚贞不渝不遇的爱情。

饮 酒

东晋 ·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古风 · 其三十八

唐 ·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07

琼 花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

花期: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

花语:魅力无限、大方优雅。

扬州慢·琼花

宋 ·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08

樱 花

樱花:别名山樱花、楔、荆挑、福岛樱,青肤樱等。

花期:3~4月

花语:生命、幸福、热烈、纯洁、高尚和精神之美。

无题

唐 · 李商隐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折枝花赠行

唐 · 元稹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09

李 花

李花:别称 苇绡、玉梅。

花期:通常南方为3月,秦岭-淮河以北4至5月。

花语:纯洁。

李 花 宋 · 朱淑真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碟与蜂。

李 花唐 · 李白

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10

桃 花

桃花:别称桃华、阳春花、玄都花。

花期:3月~4月

花语:宏图大展、桃李满天下、春天、艳丽、长寿、爱情的奴隶。

竹枝词

唐 ·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题都城南庄

唐 ·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

丁香花

丁香花:又称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

花期:4月~5月

花语:纯真无邪、忧愁思念;代表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忧愁思念、哀婉、光辉,寓意爱情。

更漏子

五代 ·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丁 香

唐 · 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12

杏 花

杏花:别称及第花。

花期:3月~4月

花语:娇羞、疑惑、少女的慕情。

思帝乡·春日游

【唐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临安春雨初霁

宋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3

荼 蘼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雪梅墩。

花期:4月~5月

花语:末路之美,感情的终结。

酒泉子

清 · 纳兰性德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14

芍药花

芍药花:别名将离、离草、花中丞相、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等。

花期:4月~6月

花语:情有所钟、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寓意着思念,是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唐 · 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赵昌四季芍药

宋 · 苏轼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15

杜 鹃

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

花期:3月~5月

花语:爱的喜悦,永远属于你。

净兴寺杜鹃花

唐 · 李白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咏杜鹃》

唐 · 白居易

哗哗夏煌煌,花中无此芳。艳秋宜小院,条短称低廊。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来源:每日一首古诗词(微信号:mrysgs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朱康有(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防大学教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主席近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诗,意在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这一引文,来自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诗,表现出了强烈的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精神。

由于朝廷朋党之争,刘禹锡在政治上的革新之志未能实现,长期被排挤在朝外,先后在朗州等偏僻荒凉贬所生活了20多年。公元826年冬,他卸任途经扬州时,与好友白居易相遇。共聚宴会上,白居易赋诗一首,慨叹刘禹锡的命运,字里行间情绪显得有些低沉。在刘禹锡即席答诗的标题中,“乐天”乃白居易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他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虽有所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切勿沉浸在个人的嗟病伤往之中,理应振作精神、坚韧不拔,显现出对世事变迁、仕宦升沉豁达的襟怀。

刘禹锡的豁达,源自于他对天人关系的哲学认知——“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人间并非完全由自然“天命”掌控,人与自然亦并非完全没有关联;人作为天的一部分,和其他客观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因各有其特殊的功能胜过对方,所以天与人互有取胜的地方。刘禹锡既肯定了“天之能”,大自然的规律及其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也高度认同“人之能”,在大自然面前,人不是消极适应的,而是能通过积极主动作为的努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人胜”的目标。刘禹锡进一步揭示了“人之能胜天之实”的问题,即人之所以能胜天的根据和实质在于,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人通过生产活动掌握了客观事物的“数”(规定性)和“势”(必然性)。人要始终抱有进取之心,尽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历史上,由自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或个别国家盛行是很常见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传染病在国家或洲际之间扩散亦不鲜见。今天,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肆虐,我国率先以行之有效地大范围成功防治范例说明,战胜这一共同“敌人”当为期不会很远。在后疫情时代谈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更为紧迫。“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类自身活动和疫情传播之间紧密关联,因此必须把人与自然的互动规律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去认知、把控。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挑战,凸显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新冠病毒本身及其扩散有独特性,但假以时日,人类一定能认识并取得防控之“胜”;而当下立即能控制或本应做得更好的是人类自身的政策或行为。在疫情中,受到最大冲击的,除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命之外,还直接威胁到全球化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问题。后疫情时代固然需要调整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但是否就意味着推倒重来?恰恰相反,事实说明,该强化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该加强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协调整合以及诸如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功能。对于全球疾病大流行的防范应对,只能通过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来完成。

后疫情时代,各国人民只有携手努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完善治理架构,探索发展新路径,才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局面,才能真正有望实现世界的“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鹤在中国美术中的吉祥寓意

“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这句描写鹤的诗是明代画家谢缙为其画作《松竹白鹤图》所题。仙鹤因其体态优雅、羽色朴素、性情温和,成为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与装饰题材之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鹤的形象受到不同背景、信仰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影响,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以及富有吉祥内涵的图像组合。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塑造完好的鹤造型的礼器出现,如故宫博物院藏莲鹤方壶制于春秋中期,壶盖上赫然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形态样貌栩栩如生。著名的《瘗鹤铭》碑传刻于南朝时期,是当时一书法家为埋葬其死去的鹤撰写的碑铭,引后世无数书法家前来瞻仰并拓片。可见人们对鹤的崇拜自三代之后便已开始。

图1 清 顾绣南极仙翁 局部

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仙鹤的自然形象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一步步神化。鹤的体态妍丽,其寿命可达50 ~ 60 年,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 米以上,而且能够边飞边鸣,又以喙、颈、腿“三长”,而被人视为具有仙风道骨,长寿和高升的寓意。受到道家仙学文化的影响,仙鹤被视为连接凡人与神仙的一条纽带,认为通过仙鹤可将人的灵魂带到天上成仙,因此有“羽化”“驾鹤西归”之说,道士也自称为羽士,其道服被称为“鹤氅”。在道家传说中也作为很多仙人的坐骑,《相鹤经》云:“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如道教中的仙人丁令威 、王乔乘鹤飞天成仙,太乙真人、南极仙翁等(图1)的坐骑都是仙鹤。可见,鹤的吉祥寓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与吉祥、长寿联系在一起,鹤发童颜、龟鹤遐龄等成语皆是此种寓意的体现;羽化成仙的传说也衍生出高升、高洁的寓意,有超凡脱俗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中国封建皇权的影响下,仙鹤被赋予了富贵、清正的美好寓意,具有护卫皇权的功用,如故宫太和殿前屹立的铜鹤。此外,明清两代一品文官官服补子即为仙鹤,因此鹤也被称为“一品鸟”。在后世逐渐发展完备的吉祥图像中,仙鹤的身影常映眼帘,并与其他吉祥元素组成不同寓意的纹饰与图画,中国传统美术形式(如绘画、书法、织绣、陶瓷等)中常见的题材多为“云鹤”“松鹤”“竹鹤”“龟鹤”“六合同春”“群仙献寿”等。

一、云鹤

“云鹤”是最早出现也是流传最广泛的鹤吉祥图像之一,描绘仙鹤在云间飞翔或以祥云为背景的立鹤,寓意长寿以及升仙的美好愿景。唐朝是迄今发现最早盛行云鹤图像的时代,从众多唐墓壁画中可窥其一斑。如淮南大长公主墓后甬道西壁绘有云鹤图,永泰公主墓的第四、五过洞顶及后甬道顶部绘有许多云鹤形象,节愍太子墓的前后甬道顶部和第二天井东西壁上方绘有仙鹤、彩云、仙人御鹤等画面 。唐朝的云鹤题材已经出现与仙人、瑞兽等结合的情况,组成寓意更加深刻的吉祥图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也为后世鹤吉祥图像的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此后的五代、宋、辽墓中也频频出现云鹤图像,但此时的云鹤图已不仅仅是装饰墓室的图像,而更类似于专注描绘仙鹤体态神韵的绘画作品。

图2 宋 赵佶 瑞鹤图 局部

图3 明嘉靖 五彩云鹤纹罐

图4 清雍正 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

在中国美术史上最有名的一幅云鹤图像应属宋徽宗所绘《瑞鹤图》(图2),画面描绘了汴梁宣德门上空彩云缭绕,十几只仙鹤盘旋空中,另有两只停驻在鸱尾上,体态各异,惟妙惟肖,尽显祥瑞之气。赵佶信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而仙鹤在道教中是长生不死的仙禽,其笔下的《瑞鹤图》利用“祥云瑞鹤”的吉祥图像,完美地表达出他对王朝长盛不衰的愿望。除绘画作品外,云鹤图案也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艺美术品的纹饰中,其中应用最普遍的种类是陶瓷及织绣。中国瓷器自元始崇尚纹饰的装点,至清代更是发展至极,纹饰逾趋繁缛,注重吉祥寓意。在罐、盘、碗等陈列器或实用器上均有云鹤图案的应用。如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图3),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充满道教色彩,体现出当时皇宫中的崇道之风。雍正款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图4)上绘祥云白鹤与海水,富有吉祥之意。

图5 石青色缎绣平金云鹤纹袷大坎肩

图6 明 绛色地云鹤纹暗花绸

图7 清 石青缎五彩云鹤纹戏衣料

织绣品上也喜用云鹤图案,寓意吉祥,如石青色缎绣平金云鹤纹袷大坎肩(图5),为后妃便服,前后两面各绣三组云鹤图案,体态灵动,做工考究。云鹤纹不仅是皇族钟爱的衣物纹饰,也是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织绣图案,云鹤纹衣料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明代绛色地云鹤纹暗花绸(图6)、清代石青缎五彩云鹤纹戏衣料(图7)等。除单纯的云鹤纹之外,也有云鹤与其他吉祥元素的组合图像,如一件光绪皇后大婚时着的五彩云蝠鹤八团龙凤纹女棉袍,便运用了云鹤纹与蝙蝠、团龙凤纹相结合的手法。另一种常见的云鹤图像体现在明清一品文官官服补子上。明朝《大学衍义补》中称“文官用飞鸟,象其文采;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鸷也”。明代仙鹤补子通常主纹饰为双鹤或三鹤,背景为祥云图案或海水纹,至明末及清代,补子主纹饰演变为单只仙鹤,背景为祥云或祥云与海水江崖组合的吉祥图案。“海水江崖”即由海水和岩石组成纹样, 除绵延不断的吉祥寓意之外, 还有“一统山河、万世升平”之意。因此清代官服补子是对明代补子纹样的升级与补充,将云鹤纹与海水江崖纹相结合,引申出了山河一统、长治久安的深刻寓意。

二、松、竹、梅与鹤

在后世,尤其是宋代以降,鹤的形象与吉祥寓意的联系愈发紧密,这个时期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中常描绘仙鹤漫步于松树、竹林或梅枝间,与富有装饰性的云鹤纹不同,松鹤、竹鹤、梅鹤图像并不以装饰为主要目的,而是着重表现仙鹤的优雅姿态,以及松树的苍劲挺拔或竹的高洁不屈、梅的坚忍不拔,以体现其美好寓意。松鹤,喻高年、高寿,有松鹤延年、松鹤遐龄之说;而竹为“四君子”之一,竹鹤,指品行高洁,虚怀若谷;梅鹤,是超脱亮节的仙鹤搭配冰肌玉骨的梅花,有铁骨冰心,不屈不挠之意。中国传统绘画中,这四者常相互结合,或兼而有之。

图8 明 边景昭 竹鹤图

苏轼有《竹鹤》诗曰:“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此处的“令威”便指道家仙人丁令威,隐喻仙鹤。可见宋朝时已有将鹤与竹相结合的吉祥寓意。明永乐院体画家边景昭便传世有两件竹鹤题材的画作,《竹鹤图》(图8)及《竹鹤双清图》,《明画录》称边景昭的花鸟画“妍丽生动,工致绝伦”,这两幅作品便是对此句的完美诠释。《竹鹤图》描绘了溪畔挺立的几株老竹之间,两只丹顶鹤悠然缓步的情景,作品借竹的高洁与鹤的仙骨、长寿,以喻人的君子之风、浩然天地之情。

图9 清乾隆 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

松鹤因其寓意长寿,受到皇室乃至民间的青睐,是运用极为普遍的鹤吉祥图像,也是一直沿用至今、为人熟知的传统中国画题材。文彭有一方名印刻于明嘉靖年间,称“琴罢倚松玩鹤”,印文中提到“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蓄二鹤于内……抚琴玩鹤,洵可乐也”。表现悠然自得的文人雅集情景,其中松鹤寓意长寿,而琴与松鹤的组合亦有为官清正之意。明代画家唐寅亦有松鹤题材作品传世,《款鹤图》描绘山水之间,古松之下,主人伏案而坐,童子烹茶,一仙鹤款步而来的闲适情景。仙鹤高洁长寿的象征、作为隐士远居山林的理想,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唐寅对闲云野鹤式生活的向往,也使他对仙鹤题材情有独钟。清代是松鹤图广泛绘制的时期,很多松鹤作品出自郎世宁、沈铨、华喦、虚谷等大师之手,如故宫博物院藏虚谷《松鹤延年图》,画幅主要描绘老松下一仙鹤单足伫立,形态逼真,神情安逸,凸显出福寿安康的意味。松鹤题材亦是明清瓷器的重要装饰图案之一,随着制瓷工艺的提升,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瓷器工艺皆能绘制精美绝伦而繁缛复杂的绘画类纹饰,如清乾隆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图9),上以粉彩绘松鹤,苍松怪石、高山流水错落有致,笔触细腻,似绘于纸上。近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等也皆有松鹤题材的画作。

图10 清 虚谷 梅鹤图

梅鹤较松鹤题材稍不常见,但仍是中国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故宫博物院藏虚谷《梅鹤图轴》(图10)描绘茁壮的梅树枝干上栖息着两只泰然自若的仙鹤,梅树上点缀的花朵为画面增添了生命的气息,表现了生机盎然,安定祥和的景象。

三、六合同春

图11 清 广绣鹤鹿同春图

《庄子·齐物论》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中国古代意六合为大千世界之称谓。“鹤”谐音“合”,因此鹤是组成“六合同春”必不可少的元素。“六合同春”寓意天下太平及祝颂长寿,其表现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六只鹤寓示六合,以及将鹿、鹤、梧桐树绘于同幅,取其谐音之意。宋徽宗曾绘有《六鹤图》,此作品为一字排列的六只鹤,姿态各异,亦有“六合”之意。“六合同春”在明清两代至初期更为常见,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广绣鹤鹿同春图(图11),将西洋画的透视技巧与中国传统的工笔绘画相结合,颇具清代画家郎世宁的风格。

四、其他

1。 一琴一鹤

图12 明 文徵明 琴鹤图

《宋史·赵抃传》云:“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此处的琴指七弦古琴,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后人用“一琴一鹤”比喻为官清政简朴,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文徵明《琴鹤图》(石渠宝笈三编名为《携琴访友图》)(图12),绘松、梧桐与芭蕉树荫下一茅斋,斋中两人对坐谈笑,一童子执琴而至,一鹤漫步斋前。题诗“茅灌莽落清阴,童子遥将七尺琴。流水高山堪寄兴,何须城市觅知音”, 寄以文人超脱世俗的愿景。

2。 龟鹤齐龄

龟自古便是寓意长寿的动物,《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鹤亦是中国古代长寿的象征,龟鹤齐龄也是寓意长寿的常见吉祥图像。宋代铜镜、钱币等均见有龟鹤图像装饰。

结 语

仙鹤在中国自古就是祥瑞的象征,其形象优美,姿态端庄,极大地受到艺术家的喜爱,以其为主题塑造了多种寓意吉祥的画作及纹饰,仙鹤这一形象在中国美术史上无疑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道教赋予了仙鹤高洁、长寿的吉祥寓意,在后世中随着人们对吉祥图像的广泛需求与应用,仙鹤逐渐成为了这些寓意的代名词,并与祥云、松竹、鹿、龟等同样寓意吉祥的形象相互组合,成为具有更复杂意义的吉祥图像。中国传统美术题材十分注重吉祥图像的应用,几乎每幅绘画作品、织绣图案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吉祥的美好愿景,而仙鹤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吉祥图像,研究其寓意与应用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形式中的常用题材,以及中国人吉祥图像的演变与传承。

(本文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选自《艺术品》2018-05 总第77期)

文章来源: 荣宝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