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羊

张永成真实照片(张永成真实照片被杀的)

时间:2024-01-23 12:17:14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叶问:矮富帅,瘾君子,收税,从未与日寇打擂,仍是一代宗师

电影里,叶问是个传奇式的英雄:豪门公子,谦谦如玉,却练就一身出神入化的咏春功夫;乱世之中,以一当十敌日寇,擂台大败三浦将军,力克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把咏春拳法发扬光大,更教出了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

但,这只是荧幕上的叶问,历史上真实的叶问,一生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却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叶问,原名叶继问,1893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佛山市,父亲叶霭多,母亲吴瑞。族谱记载,叶氏一脉是北宋丞相叶颙的后裔,祖上一门八进士,正宗书香世家。传到叶问父亲这一代,虽然没有功名,却依然是钟鸣鼎食的名门巨富。叶家祖宅号“桑园”,占了方圆几条街,人称“桑园叶家”,在佛山无人不知。

按说出生在这样的人家,又从小受儒家传统教育,叶问将来不是从文便是从商。偏偏他自幼体弱多病,长到6、7岁,还是“小豆丁”一个,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而且生性好动,不喜诗文,只有三个爱好:玩枪、玩雀、玩功夫。

担心儿子体弱长不大,开明的叶家父母索性顺了儿子的心,让他拜到陈华顺门下学习咏春拳。那一年,叶问7岁。

陈华顺是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梁赞虽是一代宗师,一生却很少收徒,继承他衣钵的,只有陈华顺和二儿子梁璧。陈华顺收叶问为徒时,已经70多岁。叶问是他的关门弟子,入门功夫大多是师兄吴仲素教的。

咏春拳是女子所创,讲究巧劲、变化和速度,非常适合个子矮小的叶问学习。因为有兴趣,叶问练拳特别认真,而且不怕吃苦,加上天资聪颖,进步很快。虽然没有亲授技艺,陈华胜也十分喜爱这个关门弟子。

5年之后,陈华顺去世。弥留之际,还嘱咐徒弟吴仲素,继续教导叶问咏春拳法。就这样,叶问一直追随吴仲素学习咏春,直到15岁。

1908年,学习了8年咏春拳,叶问功夫略有小成,在佛山年纪相仿的习武少年里,罕逢敌手。

但即便如此,叶问却丝毫没有武者的样子,他身高一米六三,样貌清秀,斯文有礼。除了一双眼睛格外有神,怎么看都是个温润少爷的模样。

适逢西式教育流入中国,望子成龙的叶家把叶问送到了香港学习西洋文化,在赤柱区圣士提反书院就读。

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学院里的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个头矮小,斯文秀气的叶问,正是他们欺负的对象。

但他们没想到,这次看走了眼。一动手,没几下就被叶问撂倒在地。这些洋学生们不服气,纠集了外校练过拳击格斗的朋友来挑战,都被叶问打得一败涂地。没过多久,咏春叶问就名声在外了。

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对叶问说,家里有位世伯也会打咏春拳,想见叶问一面。叶问欣然前往。结果一见面,那位世伯就要跟叶问黐手。黐手是咏春派常用的训练方式,叶问二话不说,脱下长衫往茶几上一放,就与对方黐起手来。

俗话说得好,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叶问一搭手,心里陡然一惊,他想起师傅陈华顺生前说过,“如果遇上硬邦邦的对手,不用怕,那人功夫有限;如果碰到双手像烂毛巾一样搭着不放的对手,就要小心了。”这位世伯正是后者。

在他的手里,叶问根本没办法进攻,使出的绝招刚一接触,便被轻轻带走,他却连人家手脚怎么动都看不清,几个回合之后便被对方放倒在地。

从地上爬起来,年轻气盛的叶问觉得难堪极了,一语不发,拾起长衫就走。

三天后,世伯再次找到叶问,对他说:“其实你已经相当不错了,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呢?”

此时的叶问早已心平气和,闻言自然求之不得,纳头便拜。

叶问这一拜其实一点不亏,这位世伯本就是叶问的师伯,陈华顺的师兄,梁赞的二公子——梁璧。

身为梁赞的亲生儿子,又赴港经商多年,梁壁无论是见识还是拳法,都比吴仲素高明太多。他指导叶问所有咏春功夫,包括三套拳、木人桩、八方斩和六点半棍。

叶问一边读书,一边在梁璧的指导下练功,进步很快。后来,天资聪颖的叶问,居然把学院里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打拳结合起来,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研究拳理,武技更加突飞猛进。

1913年,20岁的叶问拜别梁壁,回到了佛山。经过5年锤炼,叶问的咏春拳法已经登堂入室,直追一代宗师了。

功夫虽然见长,叶问的个子却一点没“窜”,还是一米六三。加上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导,一贯低调行事,很少与人争执。除了同行习武之人,很少有人知道叶家少爷是个练家子,怎么看都还是那副好欺负的样子。

于是有一天,果真有人欺负上来。那天正逢佛山游行盛会,叶问陪着表妹去看游行。一个军阀排长看见叶问表妹长得漂亮,叶问又像个“软脚虾”,就上去动手动脚,结果被叶问一掌打翻在地。这个排长平日骄横惯了,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场拔出了手枪。哪知叶问更快,一个转身握住对方的手枪,生生压住了轮芯,让他根本就开不了枪!

这件事后,叶问的功夫在佛山逐渐传开,来找他比试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点倒是跟电影里一致。

完成学业,自然就该考虑终身大事。不久,叶问就在家族的安排下成了家。娶的是清末外交官张荫桓的后人,人称张三小姐的张永成。

电影里,叶夫人娇美泼辣,真实的张永成也很美丽,性格却截然相反,是个传统的温婉女子。不但对叶问言听计从,还为他生育了7个子女,不幸的是其中三个早夭,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儿子:叶准、叶正;两个女儿:叶雅心和叶雅趣。

婚后的叶问,妻美儿娇,衣食无忧,除了不改对咏春的热忱,经常与师兄弟们切磋外,过的就是标准公子哥儿的日子。实在闲来无事,他也经常应酬其他世家子弟,一来二去竟然染上了一个恶习,抽大烟。

这样下去可不行,为了防止叶问“闲”生事端,叶家托人给他找了一个花捐局收税的差事。这花捐局全名是“广州市东南米义花捐总局”。名字起得不错,其实就是向收取花捐税的衙门。叶问怎么收税不得而知,反正是个闲差。

佛山是武术之乡,武术流派很多,找叶问切磋的人更多。因此,虽然叶问又抽大烟,又收花捐税,却始终没有耽误“以武会友”。他也在一次次比试中博采众长,功夫更上一个台阶。

但不论比武还是切磋,这一时期的叶问,仍是像小时候一样,把咏春拳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完全没有以之谋生,或是发扬光大的念头。

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到了1938年,日寇侵华,佛山沦陷。

入侵的日本人控制了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一夜之间,叶家的家产全部被夺,连祖宅桑园都被占去。叶问一家六口流落街头,勉强找了间破屋栖身。从此过上了三餐不继,朝不保夕的日子。

更糟糕的是,日本宪兵队不知从哪里知道了叶问的功夫,找他去给宪兵队做武术教练。素来低调斯文的叶公子断然拒绝,他对前来游说的乡绅说:“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问题绝不能含糊。”

碰了一鼻子灰,日本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很快,他们找了个日本高手向叶问挑战,声明如果赢了,叶问就得听他们差遣。

叶问无法拒绝。只得应战。那个日本高手人高马大,压根没把瘦小的叶问放在眼里,抢先出了手。叶问一个上步就破了对方攻势,顺势一带,日本人顿时失去重心,踉跄栽出好几步。叶问立时收手,一声“承让”,跳出比武圈。整场比试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

这是叶问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日本人过招,还是被迫应战,点到为止。影视剧里那些以一打十、跟日本将军打擂的桥段都是剧情演绎。

为了防止日本人报复,获胜的叶问独自离开了佛山。他走后,家中生活越发艰难,常常一连几天都揭不开锅,叶问6岁的小女儿最后竟然活活饿死。得知这一切,空有一身武艺的叶问除了伤心,毫无办法。

送走小女儿那天,一代宗师,锥心泣血,泪洒街头。这一点在电影里也有所表述。

而那个年代饿死的,又岂止是叶问的小女儿。因为日寇的践踏,叶家百年望族,一朝尽毁。百十来人的家族,到抗战结束时只剩了十几人。叶问恨死了日本人。

大概是源于这一腔仇恨吧,叶问后来参加了抗日组织。关于这一段经历,准确地说,是1938年冬离开佛山到1949年赴香港之间的经历,叶问一生讳莫如深,连他的儿女都不知道。叶问长子叶准所著《叶问》一书,也未涉及。

直到叶问逝世近十年,改革开放以后,叶问的好友李民才披露:叶问离开佛山后,进了军统特训班,参加敌后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担任国民政府佛山警察局刑警队队长、代理局长、广州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队长等职务,在1948年末离开佛山,经澳门到了香港。

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了,国仇家恨,匹夫尚且有责,更何况是幼承庭训、身负绝学的叶师傅!

刚到香港的时候,叶问五十余岁,年过半百,身无长技,唯有功夫傍身,无奈之下只得开馆授徒!要说叶师傅从此立下了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决心,估计他自己也不信,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观念也在慢慢转变。

一开始,在香港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的安排下,叶问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授拳,弟子有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梁等,就是叶问在港时的“四大弟子”。之后梁相竞选主席失败,授拳地点又多次搬迁。

当时香港开馆授徒的不少,像叶问这样固定馆子都没一个,却能发展壮大的门派却不多,更何况,他还沉默寡言,不善宣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武功好,二是他教得好。

武功好毋庸置疑,教得好也有依据。因为兼具中西方文化背景,叶问教徒弟,爱用科学的方法去讲解,什么力学、几何学,年轻人听得清楚明白。不像其他老拳师,动不动就搞一套五行八卦理论出来,越听越蒙。而且叶问教徒有耐性,不藏私,天长日久,在年轻人里有口皆碑,找他拜师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眼看着能在香港立足,叶问筹划着把佛山的妻儿接来团聚。哪知,1951年香港突然宣布闭关。一下子把叶问和家人隔绝在海峡两岸,再见面已是1962年。而那时,叶问的妻子张永成已与他天人永隔。

没有家人的陪伴,叶问在香港的日子过得一度非常苦闷。除了定期寄钱回佛山,每天教徒弟打拳之外,抽大烟又变成了叶问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儿。

一众弟子苦苦相劝,叶问却始终难戒烟瘾。

也就在这个时期,一个14岁的香港少年拜入叶问门下。这孩子因为在街战中吃了亏,四处打听对手的招式,最终得知是咏春门下,一时好奇就拜叶问为师。他的名字叫李振藩,后来改叫李小龙。

当时李小龙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他到武馆时,由师兄黄淳梁指导练习。黄一见到李小龙,就认为他坚持不了多久。果然一个多星期后,李小龙就对枯燥乏味的扎马步和单式操练不耐烦了,不辞而别。

奇怪的是,半个月后,李小龙又回来了。原来几天前他在外边跟人比武,一交手就被对方打得晕头转向,情急之下,李小龙抡出了刚学到的咏春“日字连环冲拳”,居然一下子反败为胜。

这下,他才认识到了咏春拳的厉害。此后全身心投入,日夜苦练,甚至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也是边打拳边走。

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旁人一般人注意不到,叶问却看得清楚。他还跟李小龙开完玩笑:“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叮嘱他低调行事,切忌好勇斗狠,争强好胜。

年少气盛的李小龙哪里听得进去,当时答应,转脸就忘在脑后。没想到叶问的玩笑“一语成谶”。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离奇去世,死时只有33岁。

李小龙跟随叶问学了6年咏春,之后移民美国。虽然没能学完所有拳法。但这段光景为他日后武艺大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李小龙还钻研过不少其他拳法:螳螂拳、洪拳、白鹤拳等等,甚至包括西洋拳,经历大小比斗挑战无数场。最终把这些心得全部融会贯通,创立“截拳道”,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成功后的李小龙依然难忘咏春,他曾亲访叶问,想以一间楼宇为代价,请叶问示范全部木人桩法,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学习。叶问当场拒绝,他坚持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就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对徒弟不能厚此薄彼。叶问的态度,让其他咏春弟子深受感动。

再回到抽大烟的消沉叶问。1960年,叶问的妻子张永成于佛山病逝。两年后,叶准及叶正赴港寻父。叶问见到亲生儿子,百感交集,终于下定决心戒掉,全力研习推广咏春拳术。

此后,咏春拳迎来了发扬光大的鼎盛时期。

1966年,“咏春体育会”成立,这个协会将所有习练咏春拳的爱好者集结起来,一起组织咏春拳术比赛暨表演大会,叶问的表演让年轻人们大饱眼福。他们还编订了一套考试及升级机制,让咏春拳有了类似段位制的等级划分。后来更成立了国际咏春总会,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将拳馆开到了世界各地。

1972年12月,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如今,咏春拳虽然未被列入国家标准套路,却以全球200多万练习者,稳居中国武术第二大拳种(第一是太极拳)。

纵观叶问的一生,如同《一代宗师》里所言,历经光绪、宣统、、北伐、抗日、内战、解放,可说是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虽然也曾矮檐低头,甚至沾染恶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不坠风骨,坚持气节,瑕不掩瑜。晚年,更令咏春一派自他而起,走向兴盛。虽然不像电影里那般壮烈传奇,终究也当得起世人尊声:一代宗师。

2008年吉林一商人遇害,警方根据其姐姐的梦境,找到埋尸地破了案

2008年,一场真实的灵异托梦事件,发生在了东北吉林,登上了央视。

起初是,卖山货的张永成遇害之后,托梦告诉姐姐张燕,说自己被埋在什么什么地方,赶紧来找来挖。

姐姐梦醒之后,拉着警察就去往梦里的那个埋尸地点,果然挖出了弟弟张永成的尸身。 

(央视撒贝宁身高,和埋尸坑对比)

警方质疑托梦的迷信之说,第一时间怀疑:是不是姐姐害了弟弟?然后通过托梦的方式,洗刷身上的嫌疑?

第一,你从未去过埋尸地,却穿过复杂地形准确找到。

第二,托梦之说是迷信,警方怎么可能会信服?

第三,你最先找出弟弟埋尸地,弟弟是不是你这姐姐杀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一波三折,查出姐姐并没有害弟弟,也就是说托梦成了真……

中央电视台的某栏目组,曾为此拍摄过纪录片,虽说央视报道过很多灵异事件,但专家拿出的结论,往往能让民众信服。

但这次的托梦事件,专家解释说是一场巧合,这在民间引起广泛的讨论,大家纷纷对此发表看法……

一,害人命,恩怨经过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长白山经营山货的女子刘晓林说起,她跟多位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有染,存在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而本篇要讲的张永成,跟刘晓林长期合作,属于是山货销售链条的上下游,俩人相处时间久了之后情愫暗生,关系不清不楚。

刘晓林的丈夫名叫顾大海,是东北某铁路公司的普通职员,丈夫由于工作原因,所以常年出门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妻子。

张永成跟刘晓林,不仅是生意上的伙伴,而且又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都知道他俩的不正当关系,常常私下里讨论。

而刘晓林也不在乎外界的风言风语,常常跟张永成私会,俩人是保持着长期的地下情。

刘晓林思想放得开,不仅跟张永成有染,也跟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韩志刚有染。

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相比而言韩志刚性格霸道,占有欲极强,总想控制刘晓林。

韩志刚性格嚣张,有大男子主义,自从跟刘晓林有了不正当的关系之后,便教唆刘离婚,抛弃顾大海之后,反过来跟他韩志刚结婚。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韩志刚连情人的丈夫顾大海都无法容忍,更何况是情人的情人张永成呢?

由此,埋下了杀机,韩志刚动了歪心,正所谓自古出人命,红尘情网孽缘深……

反观刘晓林,她坚持要跟丈夫过下去,更坚持跟张永成继续好下去,也就是说鱼与熊掌全部都要。

久而久之,刘晓林反感韩志刚的霸道性格,越来越讨厌这个人,想要斩断彼此之间的关系。

而韩志刚则一而再再而三的纠缠,刘晓林一怒之下,不仅断了俩人的地下情,也彻底斩断了山货生意的往来,想要划清界限。

韩志刚展露出凶残的一面,威胁刘晓林继续地下情,否则就把你怎么怎么样。刘晓林根本就完全不吃这一套,所以选择不理会。

(图片来自网络)

2008年6月11日,韩志刚制定了自认为严密的计划,他晚上去找朋友借来一辆独轮车,当做主要的工具使用,想夺走张永成的性命。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韩志刚能掩盖掉绝大部分的证据,哪怕是警犬出动,刑侦专家出动,都很难查到自己头上。

韩志刚把独轮车藏在家里,随后抄起了家里的尖刀,担心一把不够,所以又加了一把,来了个双保险。

紧接着,韩志刚去找仇家张永成,进到院子里找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于是转身去了刘晓林家里,果然听到里面有那俩人的声音。

如果说之前韩志刚还有最后一丝理智的话,可在听到了张永成的声音之后,他的情绪彻底失控。

随着张永成离开了情人的家,才刚刚走到门口,迎面就被捅成了重伤,情急之下赶紧逃命,逃到了旁边的柴火垛。

俩人性命相搏,在对打的过程当中,张永成把血淋淋的外衣脱下,跟韩志刚拼命。

可拼又拼不过,张永成挨了几刀之后转身继续跑,一直跑到了一个沙堆旁边,身中13刀之后,被韩志刚残忍杀害。

韩确认张已经没了呼吸,于是急匆匆回家,想要去把独轮车推过来。

恰好,韩家的弟弟,看到了哥哥韩志刚回来,误认为哥哥一直在家里没有走。

韩志刚跟弟弟打了招呼,随后悄悄推着独轮车,去往沙堆旁边,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布,把张永成整个包裹起来。

第二步清理现场,用沙子掩埋所有的血迹。

第三步,韩志刚用车装着张永成,一直推到了铁路边,挖了个两米多深的大坑,把张永成掩埋。

做完这一切,韩志刚回去把独轮车刷了个遍,里里外外的血迹都清理干净之后,才把车子还给了朋友。

除了柴火垛的那件带血外套之外,警方很难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如果不是张永成托梦的话,真就有可能会成为悬案,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二,弟弟托梦,警方不信

时间过去了大概七八天,按照刘晓林的说法,她出门的时候在柴火垛那边,看到了一个带血的迷彩服,所以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警方赶到之后,询问血衣是怎么发现的。

刘晓林说自己今天要烧柴火,发现了点点滴滴的鲜血,跟着寻找所以找到了血迹斑斑的迷彩服外套。

刘晓林说:“这可能是我邻居,张永成的外套……”

警方展开调查,查出张永成跟刘晓林关系很好,昨天夜里十点多的时候,张打理好山货,便离开了刘的家。

刘晓林最后一次见到张永成的时候,张声称最近要回老家辽宁,这句话被刘记在了心里。

一晃过去了一周多,刘在柴火垛旁边,发现了情人张的血衣。

警方赶紧联络辽宁,打电话给张永成的姐姐张燕,问:“你弟弟,最近有没有返回辽宁?”张燕说:“没有啊,怎么了?”

警方又问:“确定没有吗?”

张燕回答说:“没有,我弟已经很久没有回辽宁了,而且最近也没有听我弟说过要回来。”

警方则把血衣的事情,跟张燕说了一遍,话里话外透着担忧,担心张永成的安全。

张燕一听这话,以最快的速度,去往长白山的弟弟张永成家里。

到了吉林之后,张燕和当地警察一起打开了她弟弟的门,里面并没有什么异常,证明没人进来抢劫或者杀人。

(张永成住的地方)

经过警方初步的推断,给出的初步结论是:血衣经过专家鉴定之后,确定是张永成的衣服,由此猜测张大概率遭遇了险情……在调查当中,深挖不远处的沙堆,发现了大量张永成的血迹。

民警刚开始的时候,怀疑是沙堆里藏着张的尸身,挖开之后只有大块大块凝结的黑血。

从出血量来判断,张永成估计已经被害,而且那凶手极其狡猾,并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证据。

警方展开了细致的调查,想要搜集出有价值的线索,毕竟常言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无法向张永成的家属交代。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那凶手的狡猾程度远超预估,居然毁掉了藏尸的大部分证据。

刑侦警察根据平常的经验,于是以张永成的血衣为中心,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寻找张永成被埋尸的地点。

调查虽然很仔细,警犬也全程参与,可却始终没有查出个结果来。

旁边就是长白山,复杂的地理环境,又为警方寻尸增加了难度,倘若那行凶之人将张成林抛入了深山老林,茫茫林海可该如何搜寻?

这时候再看姐姐张燕,她自从得知弟弟失踪之后,心里就一直很着急,泪水总是滚出眼眶。

晚上睡觉的时候,张燕满脑子都是弟弟的身影,回忆涌入脑海,犹如连环画一般。

最大的转折点就这样出现了,张燕熟睡之后,梦到了弟弟张永成,犹如是在眼前一般,可却怎么也抓不到。

在那个灵异的梦里,弟弟走到了张燕的身边,说自己被杀了,尸体埋在了什么什么地方,快去挖出来……

梦醒之后,张燕想起弟弟刚才的嘱托,一瞬间就睡意全无,在脑海里过了好几遍,记住了那个弟弟被埋尸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梦里的事情,往往会逐渐遗忘,仅能记住一个大概。

可张燕做的那个梦,她越是回忆就越是清晰,坚定认为是弟弟托梦,晚上故意来找姐姐。

天亮之后,张燕急忙去寻办案民警,说自己有了个重要的线索。

警方一听“线索”当场就面面相觑,从封建迷信的角度,得来的所谓线索,未经过科学的认证,难道真就可信吗?

张燕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对警方说:“我那个梦,肯定是真的,我弟弟昨晚来找我了,他亲口说的埋在长白山哪里哪里……咱们快去找吧。”

警方早就证明,所谓的托梦寻找线索,是违反常识的,以前也的确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可顺着梦去调查的时候,往往白费精力。

梦是心理上的东西,哪能作为科学调查的依据呢?

张燕百口莫辩,而警方则反过来安慰她,迟早会找到弟弟张永成的,请耐心等候警方的调查……

警方虽然接连安慰,但张燕说什么也不答应,张燕坚持认为,自己从未去过那个地方,可根据梦里弟弟的提示,那埋尸地点犹如刻在了脑海当中。

也就是说,弟弟犹如是把一张地图,烙印在姐姐张燕的脑海里,而且那里是张燕从未去过的地方。

警方最终同意,跟随张燕去梦里的埋尸地点看看,一是因为暂时没有查出头绪,二是为了安慰张家的家属。

谁知调查刚开始时,张燕的一系列举动,就透着种种灵异。

自从出发之后,明明是张燕从未走过的路,可她却熟练地翻山越岭,穿过那茂密的林区。

明明条条道路错综复杂,如果不走个几次的话,很容易就会迷路;但张燕从未走过的路,却轻轻松松认出走哪里。

自始至终,张燕都没有露出任何的犹豫,仿佛那是一条熟悉到骨子里的路,不会有什么差错……

跟随张燕的民警,实在是忍不住心里的疑惑,于是就问张燕:“你以前,是不是来过长白山这边呢?”

张燕说:“没有,我并没有来过这里,我是第一次走这条路,都是我弟弟对我讲的。”

警方对此疑窦重重,始终不愿意相信托梦之说,一度认为张燕在胡说胡闹,非要来这边寻找不可。

真来了之后,张燕轻车熟路的一幕幕,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怀疑,难不成你张燕来过这里?

一路上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张燕就跟当地人似的,来到了荒郊野外的铁道边。

周围甭说人了,连个塑料袋都没有,如果不是因为有铁路的话,真就如同“无人区”一般荒凉。

更恐怖的一幕出现了,张燕望着周围的群山,她说:“没有错,我弟弟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跟随而来的民警,内心深处不相信这里埋着谁,估计铁路修好之后,就再也没谁徒步走到这里,怎么可能会用来埋藏你弟弟的尸身呢?

来都来了,警方也是试试看,在周围仔细瞅了两眼。

突然之间,有一位警察的目光,望向了旁边的沙土地……

正常来说,那地面下面应该是白色的,而上面被日晒风吹,会显得微微发灰,说白了就是大自然的正常颜色。

然而距离张燕十多米不足二十米的地方,沙土地明显不对劲,有一片地方发白,也就是说下面的沙土,被翻到了上面。

从颜色受大自然的侵蚀程度来看,估计沙土翻动的时间,并不会太长……顶多也就半个月的时间。

刹那间,民警表情就变了,意识到事情不简单,立刻围住了那里。

随着领导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开挖!看看张家弟弟的托梦,到底有什么玄虚?

越往下挖,警方的表情就越是凝重,大家常年在一线执行公务,什么地方会埋人、什么地方是自然土层、用手一摸就知道,更别提往下深挖了。

百分之百确定,有人在这里挖过坑!

足足挖了两米,挖出了沙土下面的尸身,因为是这个季节温度高,所以面部已经无法辨认。

虽然无面判断尸身姓甚名谁,但那迷彩服的裤子,跟之前的血衣外套,明显是同一人所穿。

张燕看了一会儿之后,说:“是他,他就是我弟弟,我……”

说着说着,张燕的眼角便湿润了,捂着脸哭了起来,总算是找到了弟弟,昨晚那个梦是真的!

警方带着多个疑惑,让法衣进行尸检,确定了尸身正是张燕的弟弟张永成,也根据伤口基本推测出搏斗的经过。

三,先怀疑姐姐,后查出黑手

根据刑警的判断,周围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印记,证明这里不是第一现场。

让人不解的是,谁在短时间里,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如果挖一米的话,倒是不怎么难,可一米五之后往外甩土的时候可就难了。

挖坑的人,体力该有多好?而且消除罪证的手段,该有多么的高明?

警方最先怀疑的,自然是张家姐姐张燕,理由很直接也很简单,那就是:你为何知道这里是埋尸地点呢?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证据对比,排除了张燕直接动手的可能性,因为张燕有多名“不在场”的证人。

警方又查出,张永成跟亲戚朋友的关系挺好,没有什么生活上的矛盾;而且张家弟弟的生意,

也不需要大量现金,并不会招来见财起意之人。查到张永成的女朋友身上,也排除了嫌疑。

谁会对普通的、卖山货的人动手呢?

(山货市场)

有没有是另外一种可能,张燕查出了幕后黑手,然后跟黑手达成见不得人的交易,所以才得知藏尸地点?

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此类怀疑是正常的。

查到了报警的刘晓林,以及她的丈夫顾大海,但也排除了嫌疑这俩人。

警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韩志刚的身上,此人前段时间说要去看远在山东那边的女儿,家里姑娘上了大学,总是不放心。

警方认为,女儿都快放假回家了,父亲为何要去看呢?

联系韩志刚,谁知此人的电话根本打不通,这让警方起了疑心。

为了引回韩志刚,警方故意放出消息,说真正的埋尸黑手,已经抓到了。

果不其然,韩志刚很快就回到了家里,警方登门抓人。

审讯比较顺利,韩志刚交代了一切。

然而托梦一说,则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难道死去的亡灵,真的会给亲人托梦吗?

央视请来专家,也请教办案的警察,得出的结论则是:一个巧合而已!

很显然,民间对于托梦之说的讨论,肯定不会止于巧合。

1946年,我姥爷在东北参军入伍,我姥姥却因此成了疯婆子

人,创造了故事,人,又述说着故事,没有人就不会有故事;故事都没有了,人也就真的彻底从活人的念想中消失了。本故事是基于我母亲的只言片语,外加我二姨的佐证和我老姨的补充,经过我的梳理加工,才最终形成的。故事中会有参军扛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我姥爷,有因姥爷参军而疯掉的我姥姥,还有如亲生般赡养我姥爷的我二姨夫。

一、我们的姥姥是一位疯婆子

姥姥,应该是我们最亲的长辈之一。然而,我们小时候不但没有得到过姥姥的一丝疼爱,反倒是时常被姥姥追打得满地逃跑、哭喊不止,因为,我们的姥姥是一位疯婆子,姥姥因寻找姥爷地地道道地疯了。

我姥爷叫张永成,出生于1913年前后,老家是河北省兴隆县安子岭乡。姥姥叫李秀英,关于姥姥的具体出生年月,母亲记不得了,我二姨和老姨更是不清楚,只记得姥姥的娘家是兴隆县的解放乡。姥爷和姥姥结婚后,就从河北老家逃荒到了东北。姥爷姥姥只生育了三个闺女,母亲排行老大,出生于1946年。母亲出生后也就6个月左右,时间大概是1946年底前后,姥爷就悄悄参军入伍了。几乎是从姥爷参军入伍后的第二天开始,姥姥就日思夜想,盼姥爷来信,盼姥爷归来!然而,在姥爷南征北战,戎马生涯的6年多时间里,竟然没有向家里写过一封信。二、三十岁的姥姥长期盼不到姥爷的来信,望眼欲穿、思君心切,臆想半夜出门就可以找到姥爷。于是,姥姥常常不顾尚在襁褓中母亲的饥渴,隔三差五就半夜出门,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坚持几年都不间断。后来,有村民说姥爷早就牺牲了,告诉姥姥就不要再找姥爷了,赶紧改嫁吧。姥姥不但听不进去村民的规劝,反而加紧了自己的寻夫脚步、拉长了自己的寻夫距离,经常是一出门就几天才回家一趟。回回到家后的姥姥胡乱吃些东西,还没等母亲睡着,姥姥就再次把母亲甩给村民,独自一人出门,继续寻找她的丈夫,寻找母亲的父亲,寻找我们的姥爷。直到母亲四、五岁,姥姥始终在寻找姥爷,但却始终没有找到。

我的母亲。拍摄于2018年的除夕

终于有一天早晨,当睡醒后的母亲抬头看见站在地上的姥姥时,姥姥已经不再是几天前出门时的样子了。只见姥姥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敞胸漏怀、又嘴角下歪,眼神呆滞、又蓬头垢面地站在那里,好像只会低头用眼角偷偷地看着炕上的母亲。母亲吃惊又害怕,试探着轻声呼唤“妈……”“妈……”姥姥只是用诡异而可怕的微笑应答女儿的呼喊。母亲很快就感觉到,站在眼前的这位女人,不再知道自己是女儿的母亲了……

我母亲也说不清楚,姥姥在苍天之下的黑夜中寻找丈夫时,到底是被疯狗咬了,还是被狼群袭击啃咬了,只记得,姥姥先去寻找姥爷,村民们随后去寻找姥姥。当村民们于清晨发现坐在一片荒草中的姥姥时,姥姥手中拿着一根棍子,正在拼着命地前后左右驱赶扑向自己的几只饿狼和疯狗……村民们把姥姥从狼群和狗窝中救出来后,姥姥就疯了,疯得有时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了,就更不认识后来的我们这些外甥和外女了。

疯了的姥姥没有停止外出寻夫的脚步,而且疯了的姥姥竟然让狼和狗都惧怕了起来,饿狼和疯狗既觊觎姥姥的肉体,又害怕姥姥的猖狂,各个低着头、翘着尾,很不情愿地躲避着疯了的姥姥,我们的疯姥姥更是肆无忌惮地天天出门寻找姥爷,直到姥爷复员,他都没有停下寻夫的脚步,依然继续找姥爷。

1952年,姥爷复员回到东北村里。当日思夜想的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时,我的疯姥姥已经不再认识我的姥爷了,我母亲也不认识自己的父亲。姥姥白天离开眼前的丈夫,去寻找参军的丈夫,夜间守着自己的丈夫,“心里”却惦念部队中的丈夫……1953年,我二姨出生于东北的姥姥家中,1954年前后,姥爷抱着我二姨,领着我母亲,我母亲拽着我姥姥,颠沛流离、一路乞讨地从东北返回老家,安顿在安子岭乡羊羔峪村的东台子庄。返回老家后的姥姥,依然寻夫不止。1959年,姥姥在东台子生下了老姨,老姨还没有满月,姥姥就继续外出寻夫去了。襁褓中的老姨高烧抽搐,最后竟然把右眼球抽到了内眼角里,更可惜的是,老姨的这只眼球竟然就再也没有复位还原回来,最爱美的老姨从此只能用一只眼欣赏自己的美。

姥爷与他的老闺女(我的老姨)还有他的大外甥(我老姨的大儿子吴怀强),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

二、我们的姥姥全身长满虱子

打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姥姥是疯子,姥姥不知道疼爱我,我也没有给姥姥买过一丝一毫吃的用的东西,唯一做过的就是给姥姥脱下来的衣服除虱子。那时候,姥姥衣服上的虱子多得用密密麻麻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大的小的、胖的瘦的,虱子中有虮子,虮子中有虱子,姥姥的整个躯体竟变成了虱子虮子们的乐园和美味。

我的老姨只比我大五六岁,我母亲领着我住姥姥家时,还有我老姨拽着姥姥来我们家时,我和我老姨都是玩伴。每每与姥姥碰面时,我们都要给姥姥除虱子。母亲把姥姥脱下来的衣服,都是赶紧放到大门外的墙头上,我和老姨则各自手拿一把笤帚,把姥姥衣服上的虱子不断地往猪圈里扫,同时又左右躲闪着,唯恐虱子“飞到”自己的身上,然后我二姨再用开水烫洗姥姥的衣服。在我们给姥姥除虱子时候,我的姥姥则全身地披着被子,萎缩在热炕头的炕角处,等待衣服被风吹干……每每如此处理以后,穿在姥姥身上的衣服不过几天,虱子虮子就又是成群结对了……

我们的疯姥姥,外表偶尔猖狂的一位疯女人,就连狼和狗都惧怕三分,却躲不过成群虱子的叮咬和吸食,这难道就是因为精神的疾病,导致肉体的虚弱所致吗?我姥爷参军入伍,胯下骑大马、手上握大刀,冲锋陷阵、保家卫国。而我姥姥思君心切、寻夫心切,因此精神受到打击,心理遭受折磨,最终成了疯女人。疯了的姥姥没有了生活质量,没有了人格和尊严,就连一位普普通通妇女的地位和称道都没有享受过,更没有留下一丝的影像资料。如此这般的精神折磨和精神损失,是多少金钱都弥补不来的!还好,我姥爷和姥姥遇到了我二姨夫这样的好姑爷,晚年还是比较幸福的。

三、倒插门的我二姨夫,胜似我姥爷的亲儿子

自从姥爷复员与姥姥“团聚”后,姥爷和姥姥就成了一对名存实亡的夫妻。这对夫妻在我二姨张瑞英和我二姨夫王世春的精心抚养照料下,又一起“生活”了30多年。1984年入冬,姥姥在炕上,卷缩着双腿,停止了呼吸,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用来寻找姥爷的眼睛……

由于姥爷没有儿子,我二姨夫便倒插门到姥爷家做姑爷。我二姨夫也是复员军人,他深知姥爷的劳苦功高和不幸遭遇,对姥姥和姥爷都是精心抚养,爱护有加。在送走姥姥后,我二姨夫更是把自己当做姥爷的亲儿子,任凭我二姨的使唤和我姥爷的召唤,把好吃好喝的都是首先喂到姥爷的嘴里。

我姥爷与我的二姨和二姨夫。站在姥爷两边的两个孩子是二姨的女儿和儿子。拍摄于1980年前后。

1996年夏季,83岁的姥爷不幸患上食道癌,万恶的肿瘤在姥爷的食管内壁上无情无度地疯长,让原本就患有甲状腺肿大的姥爷的脖子,显得更加粗肿和硕园……我们的姥爷,这位曾经征战沙场的战将,终于熬不住两三周时间的水米未进。在我二姨夫的怀里,姥爷极力挣扎着、呼吸着,最终没能倒过那口气,慢慢地垂下了头,万般不舍地,又十分安详地走了!入殓前,二姨夫把姥爷唯一的一枚军功章别在了姥爷寿衣的胸前,让姥爷戴着军功章,光荣而神圣地走向另一个世界中去!本文也因此遗憾地而又是非常值得地,缺失了姥爷军功章的照片。

姥爷入殓以后,乡民政所的两位工作人员匆匆到二姨夫家里,代表乡政府为姥爷送行,同时想把问候送给姥爷的遗孀。当得知姥姥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时,两位工作人员不知道是惭愧,还是吃惊,与我二姨夫简单交流后,便握手匆匆告别了……

好人有好报。我二姨和我二姨夫儿女双全,两位儿女早已成家立业。我姨弟坎山烧炭挖矿石,艰苦创业终成大事,开霸道住别墅。我二姨夫拿着退休金和优抚金双“工资”,与我二姨生活在兴隆县安子岭乡羊羔峪村的东台子,住着屋内有卫生间的大房子,吃穿不愁,享受新生活,感恩新时代。

我的姥姥,一位因夫参军、盼夫心切而疯掉的女人,如同普天下伟大的母性一样,默默无闻过活一生,平平淡淡奉献人民。姥姥的猖狂和疯癫,是她对国家平安和民族解放事业同样作出贡献的最好见证。姥姥没有留下一丝的影像资料,就让我的故事记叙我的姥姥,就让故事里的文字,将姥爷和姥姥永远定格吧!

仅以此文,怀念我的疯姥姥,怀念曾经入朝作战的我姥爷;祝福我健在的母亲,祝福我的二姨和我的二姨夫,以及我的老姨等家人们。

南京姑娘嫁进香港豪门:19岁模特出道,婚后生双胞胎女儿,被老公婆婆宠上天

作者:阿凤 编辑:玄圭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提到熊黛林,大家就会想到她的模特身份。而现在,她早已摆脱了这个标签,用自己的影视作品《叶问》《家族荣耀》、最近的新作《追杀川岛芳子》《羔羊游戏》,以及和郭可颂的幸福婚姻,一次次成为聚光灯追逐的焦点。

她是如何长缨在手,成为演技在线的演员和幸福的妻子、母亲的呢?

跟着小婚家一起来走进熊黛林的生活吧。

01

家人给足了她全力以赴的底气

10年前提到熊黛林,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引人艳羡的身高、典型的东方美女的长相。那时的她还多以模特形象示人。

“其实我从来都不在意外界贴的标签,我的时间很宝贵,很少拿来去看别人的评论和莫须有的标签。”她顿了顿,笑着说,“当然,如果恶评被我发现了,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怼回去!”她说的没错。

有一次,她把自己穿着礼服在阳台上随意拍的照片发在了微博,有粉丝吐槽:“姐姐,怎么感觉沧桑了那么多,岁月啊~”熊黛林霸气回应:“我不觉得,此刻我只觉得:我!最!美!”

哪里来的底气?多部口碑很好的影视作品、幸福契合的豪门婚姻之外,也与她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熊黛林出生在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面有一个哥哥,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小时候,她和哥哥除了去学校上课外,还要上父母给报的舞蹈、绘画等多个兴趣班。“父母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高,但也鼓励我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熊黛林儿时的梦想很多,唯独没想过进演艺圈。

18岁那年,熊黛林读高三,周末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去购买高考资料。恰巧遇到一个商场正在准备一场“走秀”活动,身材高挑的她被相中。看到台上的模特穿着漂亮的衣服,迈着自信的步伐,加上同学说她不比她们差,熊黛林动心了。

看到女儿很喜欢,父母虽然不乐意,但也没竭力反对,还给她请了专业的模特老师。这位老师是熊黛林的伯乐,说她的条件很适合做模特,但让她不能因此荒废学业。所以熊黛林按时参加了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被苏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录取。

上大学后,熊黛林利用业余时间走秀,参加比赛。1999年获得首届“中国民族模特大赛”季军。2002年,熊黛林去上海发展,从此开始了专业模特生涯。

2006年是熊黛林人生的转折点,香港金牌经纪人Kim(周优根)发掘了她,并把她带到香港发展。

她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苦心钻研演技,两年后主演功夫电影《叶问》,饰演叶问(甄子丹饰演)的妻子张永成。电影播出后,连叶问的后代叶准都直呼:“熊黛林的长相和言谈举止都好像我妈妈!”

熊黛林一直记得当初从上海辗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母亲告诉她:“无论你如何选择,成功还是失败,咱家的门、我们的怀抱都随时向你敞开。”这给足了她全力以赴的底气。

02

“张永成”最终嫁给了“叶问”

2014年,在香港演艺圈已经有一席之地的熊黛林,结识了香港演员郭可盈的弟弟、香港知名企业家郭可颂,两人一见倾心。

后来在一档节目里,主持人问熊黛林和郭可颂的相识过程,没想到她大方分享:“我先出动的。”换成其他女明星,因为上一段恋情的不了了之,有新感情后肯定有所顾忌,遮遮掩掩,但熊黛林习惯实话实说,爱一个人就勇敢去追。

在电影《叶问》里,张永成说:“我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我只知道我现在很幸福,只要一家人不分开,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巧合的是,在现实中,熊黛林对待幸福的看法与张永成不谋而合。

熊黛林笑着调侃:“婚前的时候,会鼓励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她觉得任何事情都一定要以家庭为重,一家人不分开,其他事情完全不是问题。

“我先生是一个蛮善解人意的人,跟叶问还蛮相似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很顾家。凡事都以我、孩子和家庭为中心。”每每提及自己的婚姻,熊黛林都有点儿“凡尔赛”。她说自己年轻时很羡慕势均力敌的史密斯夫妇,但嫁给郭可颂后,觉得以家庭为中心的叶问夫妇才是真的神雕侠侣。

熊黛林也坦言先生一点儿不浪漫。“好在我更不懂浪漫,所以我们也算是相得益彰。”一次,郭可颂在国外买了一双很流行的鞋给熊黛林,原本想给她一个惊喜,但鞋子还没到香港就忍不住跟她说了。熊黛林很开心,但也很直接地拒绝了,让他把鞋子退掉,因为那双鞋不是她的风格。郭可颂很无奈,但还是把鞋给退了。

一个是“不擅长给别人惊喜”的老公,一个是“不喜欢得到惊喜”的妻子。有了这次教训,郭可颂想给熊黛林什么礼物,都会事先跟她商量后再做决定。

结婚后,熊黛林减少了工作,但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还是会接。每当这时,郭可颂都会说:“你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里的事,谁有空儿,谁就多做一点儿。”一开始,熊黛林还有些将信将疑,可是没过多久,她终于知道:爱情可以像潮水急流勇退,但眼前人却可以像沙石,最终在沙滩上积淀下来,陪着自己看细水长流。

2018年,熊黛林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从怀孕、产检到生产,先生一直全程陪同。刚生完孩子,熊黛林压力很大,生怕孩子得病。于是,她每天都要洗很多次手,哪怕端杯子喝口水,都会认认真真地洗手,不然就不敢抱孩子。这让她的双手长了很多湿疹,一碰就奇痒无比。

郭可颂不放心,亲自去诊所买了药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给熊黛林涂抹,为了让妻子轻松一些,郭可颂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陪熊黛林聊天,还说她已经做得够好了,一定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到百元的药膏不足为奇,也是作为丈夫应该做的事。但他这个举动意味着他很在意我,在意我的身体和产后的心情。”熊黛林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女儿,先生都非常耐心,母女3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一定会亲自买药或带她们去医院。

父母是熊黛林坚强的后盾,先生是她温柔的铠甲。让她最感动的是,生完宝宝后,先生支持她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你开心,你就去做。”她出去拍戏时,郭可颂就会减少工作,在家陪伴照顾孩子,尽量做到凡事亲力亲为。他不会向熊黛林抱怨带孩子的辛苦,反而总是告诉她:“你不要担心,家里有我。”

因为有先生的支持,熊黛林的事业发展顺遂。除了广告代言,近几年还主演了悬疑侦探剧《黑金风暴》、喜剧片《东北球王》。在港风家族剧《家族荣耀》中,熊黛林饰演豪门大嫂叶彩薇,演技备受肯定。

与叶彩薇相同,现实中的熊黛林也嫁入了豪门,但她说:“叶彩薇跟社会是脱节的,她的生活只有这个家,所以遇到外来入侵时会手忙脚乱,没有能力反击。我觉得,女人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事业,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这样,人生才算真的完整,也才能给子女树立好榜样。”

被问及经营婚姻的秘诀,熊黛林说,很简单,就是互相理解,不要太计较。“夫妻之间其实最忌讳的就是斤斤计较。如果一味计较,没有一场婚姻是绝对公平的,也没有真正幸福契合的夫妻。”

03

双胞胎女儿治愈一切

不工作的时候,熊黛林和大多数母亲一样,亲力亲为地照顾两个宝宝。“孩子真的很神奇,可以治愈一切。”有了两个宝宝后,熊黛林并没有依赖于家人或保姆,喂奶、换尿布等都尽量自己来,因为长时间抱她们,她还得了“妈妈手”。

郭可颂常劝她少抱一些,但熊黛林觉得抱孩子是妈妈的本能。因为有两个孩子,抱其中一个时,另一个肯定会闹,所以即便现在两个女儿都5岁了,熊黛林还是经常一下抱俩。

常常有人问她,豪门生活怎么样?熊黛林笑言自己一直过的都是普通生活,会自己下厨做饭,亲力亲为地照顾两个女儿,喜欢穿简单舒适的衣服。两个女儿也都不娇气,前不久,熊黛林就晒出了两个孩子打扫房间的照片。

熊黛林从不会溺爱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事,讲了道理还不听,她就会让孩子到家里的“naughty corner”(淘气角落)里站一会儿。等她们冷静后,熊黛林再告诉她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妈妈会罚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赏罚分明,该疼的时候使劲儿疼,但孩子做错了事情,她从来不姑息。

成为妈妈后,熊黛林再接工作时就会有所顾虑。以前,她会想都不想就接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比如说去丛林里探险。“如果现在再让我选的话,我十有八九会拒绝。我当然要做自己,追求梦想,但前提要让自己每一次出行都能平安归来,因为我有需要保护的人。”

在很多场合,熊黛林都会提及自己的一双女儿并感谢她们。因为是她们,练就了她如今的成熟、随性,对任何事都处变不惊。

前段时间,两个女儿相继生病发高烧到40度,奶奶着急,爸爸着急,熊黛林却很淡定,她告诉自己:“我不能急,我一急,就会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更害怕,家里人就会更着急。”她冷静地联系医生,然后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用药,用物理方法给孩子降温。

从18岁被星探发掘做模特到因《叶问》成名,从只身闯香港到嫁入豪门,熊黛林的每一步都被聚光灯捕捉,而每次被问及过去的种种,她也从不回避。对很多女艺人都忌讳的年龄,她也从不隐瞒,她的微博一直置顶着40岁生日的写真。照片下面,她写了这样一句话:“女人四十,放纵一下。”

熊黛林说,放纵绝不是任性和肆意而为之,更不是要放纵身体带来的爽快和麻醉感,而是让自己不受约束地释放,自信、泰然地与自我、生活相处。她喜欢晒自拍、美食和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总是毫无顾忌地把未精修的原图放在微博里。她的毫不掩饰反倒让粉丝越发喜欢。

不久前,熊黛林罕见地分享了一家四口以及婆婆一起出游的视频日志。她毫无偶像包袱地坦承:两个女儿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喂鹿,第一次接触猫头鹰,一家人在一起,解锁了很多第一次。

采访时笔者问:“这样的出行是你最享受的幸福时刻吗?”熊黛林说:“当然,两个女儿马上就上学了,家人身体康健,先生支持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尽管已经43岁,但现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幸福安然、游刃有余。”

人的一生就像在海上航行,总会遇到风浪。愿我们都能像熊黛林一样,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放弃自信和努力,永远握紧手中的舵,扬帆前行,顺利抵达彼岸!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2023年8月下

原标题:《熊黛林:人生如海,而我有帆有岸》

叶问:李小龙拜他为师,52岁开宗立派,真实人物到底是什么样?

大多数人认识叶问,都因为他是李小龙的恩师,或者看过甄子丹饰演的电影《叶问》。

《叶问》电影的情节中,叶问看到同胞们因为换取大米被无辜打死,非常生气,愤怒之下怒喊我要打十个。

一会功夫,叶问就把十名日军统统打趴下。

之后,他威风凛凛向前走去,并放下一句:“我只不过是一个中国人”,故事精彩得令人振奋人心。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叶问并没有与日军以一当十对打。但在日军请他帮忙时,他坚持保留民族气节,还战胜了日本武术高手。

电影中的叶问还是宠妻的好男人。

叶问的妻子生病的日子剩下不多时,他日夜陪伴,还到处寻找医生,希望能找到一丝救治的可能。甚至在自己的门派遭遇挑战时,他依然对妻子片刻不离,直到去世。

这些情节就跟历史上的叶问不一样了,真正的叶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01

叶问出生于1899年,但后来在去香港时改名为叶溢,并虚报生于1893年。

叶问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叶家的祖宅桑园有好几条街那么大,在佛山几乎是人人皆知。

像这种富家弟子,未来的道路应该是从商类的工作,但叶问恰恰对武术感兴趣。

叶问的父母看着儿子身体瘦小,想着学习武术可以锻炼身体,便也同意。

旧社会有种“穷文富武”的说法,意思是学习武术的学费是非常贵的。

那时候,武术家都是亲自传授的,他们一生往往只有几位弟子,所以学费才很贵。

叶问6岁那年,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据说学费交了十二两黄金,这相当于现在的60万人民币了,这也足以见得叶家的富有。

不过,那时陈华顺年纪已经大了,叶问的咏春拳,基本是他的二弟子吴仲素教的。

拜师5年后,陈华顺就去世了。叶问继续跟着吴仲素学习,直到自己16岁。

因为自己感兴趣,又加上吃得苦,16岁的叶问在咏春拳上已经略有小成。

除了习得一身武术外,叶问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这一直影响到他日后的生活。尽管天气再热,他也从未解开纽扣,更不会和别人一样赤膊,这一形象显现出了一派儒者的风范。

之所以学到16岁,是因为叶文的父母想让他去留学。

当时留学兴起,叶问的父母也觉得学点知识好,就将他送去了香港港圣士提反书院。

那时候,西洋人常常欺负中国学生,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叶问长大后的身材依然矮小,只有一米六多,再加上自己瘦小,这种类型正是一些英美学生的菜。

他们走过来欺负叶问,以为叶问好欺负。

谁知,他们找错了对象。

叶问三两下功夫就把这些西洋学生打趴下了。

见到这位矮个子的中国人练过武术,洋学生们心中不服气,还找来了校外专门练过拳击格斗的朋友。

最后的结果,让那些洋学生瞪大了双眼。

噼啪几下,这位专业的拳击手就被叶问打倒了。

因为这件事,叶问在香港有了些名气。

留学期间,叶问还有幸得到了一位更厉害的咏春拳师傅梁璧。

梁璧与陈华顺同拜梁赞为师傅,是叶问的师伯。这位梁师伯是梁赞的亲儿子,比陈华顺早学了20年,精通各种咏春拳。

况且叶问的咏春拳基本是吴仲素教的,梁壁的咏春拳术比起吴仲素,可就更为系统与精通了。

叶问一边学习一边练武,他的咏春拳在留学这几年大为进步,称为高手已经不为过了。

在香港读书学的知识,还为他往后开馆传授武术起到了作用。

学了3年,叶问便回到佛山。

学成归来的叶问能文能武,本是大有作为的年纪,可惜他并无这个念头,婚后的日子更是堕落。

02

回到佛山不久,父母便为叶问安排了婚事。

结婚对象叫张永成,是清末外交官张荫桓的后代。人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温婉,对叶问向来言听计从。

婚后还为叶问生了7个子女,不过夭折了3个,只剩下两男两女。

结婚后的日子,有娇妻作伴,经济富足,日子又过得清闲。这段时间,叶问染上了一个恶习:抽大烟。

那时的旧社会,有钱人去舞厅跳舞、逛,甚至抽都是常见的娱乐方式。而叶问,受身边朋友与环境的影响,自己也过上了这种生活。

家人看着叶问太闲,就找人在广州市东南米义花捐总局安排了一份差事给他。这份工作听起来挺好,实际上就是向收税的衙门。

虽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叶问并没有抛弃自己的武术,闲暇之余他还常常会去练拳。

有一次,叶问与表妹一起出去外面玩。路上的一些士兵看见表妹长着好看,就走上来调戏。

当时叶问看着斯斯文文,个子又矮小,所以士兵们没把他放在眼里。

然而,这位矮个子却让那些士兵震惊了。

叶问一套咏春拳瞬间击倒了那些士兵,带队的排长见此情形,拔出手枪准备射击。

叶问及时反应过去,抓住手枪,扣断了枪身的连接杆与弹巢。

这场徒手拔枪的斗决确实与电影中的一样。

这件事后,让叶问在佛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年轻的他还与阮奇山、姚才一起被称为“咏春三雄”。

不过,当时叶问并没有开馆传授武术。

如果这种安闲的日子一直这样下去,也许历史上就不会有一代宗师叶问了。

但是,这样的生活停止于1938年,叶问从这年开始就过上了艰辛的日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州与佛山接连沦陷。

叶问的所有家产被日军给夺走。一时间,叶问一家几口无家可归,连吃饱饭都成了大问题,最终还饿死了自己的女儿。

电影《叶问》中,叶问与日军争斗,以一打十,大快人心。

真实的叶问并没有如此,他只是与日本武术高手对决过。

日本侵占佛山后,听说了叶问武术高超的消息,就想邀请他给宪兵队当武术教练。

面对前来游说的人,叶问断然拒绝了:“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问题绝不能含糊。”

遭到拒绝了,日军又想了个法子,找一个日本高手向叶问挑战。他们告诉叶问,只要输了,就得言听计从。

叶问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挑战。

叶问确实也不负“咏春三雄”的称号,在短短一分钟他就打退日本高手好几步,之后跳出比武圈结束了对决。

为了防止日军报复,叶问离开了佛山。

1949年,叶问自己来到香港。

从1939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叶问的经历至今都有几种说法。

从叶问长子叶准所著《叶问》一书中,并没有提及这段经历。而叶文的好友李民多年后则有说过这段经历:

叶问离开佛山后,参加了抗日组织。在抗日胜利后,还担任了国民政府佛山警察局刑警队队长,以及在广州担任巡逻队队长等职务。

所以才会在解放时前往香港。

也有人说叶问得罪日本,才会逃到香港去。可是按时间来算,也不应该是在1949这一年。

无论何种说法,叶问确实去了香港,还在香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03

来到香港,叶问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经过好友的介绍,在九龙的饭店开始传授咏春拳。

由于求学者越来越多,叶问不得不扩大场地。还分出若干时段,去武官传授咏春拳,使得咏春拳遍布港九各个角落。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帮派林立,开馆收徒的非常多,想要在此站住脚跟,谈何容易?

那叶问为什么还能发展壮大呢?

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武功好,而是他教得好。

叶问教徒弟,还用到了现代科学方法去讲述。

他不像旧时的一些武术家,教徒弟还时不时来个八卦奇门遁甲的理论,而是用自己学到的现代知识力学、几何学这些去解释演绎。

在这段期间里,有一个少年决定拜入叶问的门下,他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武术巨星:李小龙。

李小龙在一次街战中吃了对手的亏,之后打听到是咏春门下的,便拜叶问为师。

当时李小龙在武馆时,主要是由师兄黄淳梁教的。

黄淳梁见这小伙子性急,觉得他坚持不下去。

果不其然,练不到一个多星期,李小龙就不辞而别了。

然而,半个月后,李小龙又回来了。

原来,他觉得每天练习扎马步与单式操练很枯燥,又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就不练了。

结果,在外边与别人比武时,被别人打到快输的时候,突然就使出了刚学的咏春拳“日字连环冲拳”,最后竟反败为胜。

这下他才知道咏春拳的厉害,就返回来拜师学习了。

梁绍鸿也是叶问的得意徒弟。

他第一次认识咏春拳的厉害,就是通过李小龙的。

梁绍鸿与李小龙很早就认识,两人也常常在一起玩耍。

李小龙与梁绍鸿吹嘘自己学了咏春拳,快如闪电。梁绍鸿从小也是苦练各个门派的功夫,他一听小龙这么说,心里就不服气了,更何况自己也没有听说过什么咏春。

当即,他们就在露台比赛。

比武时,李小龙一拳一拳地向梁绍鸿打去,向机关枪一样,又短又快的。梁绍鸿惊讶到了,他怎么也挡不住。

李小龙步步追紧,梁绍鸿的脸上被打了好几拳,血流满面。

梁绍鸿不信,他觉得避不开肯定是因为露台太窄,导致自己无法腾身。他便约李小龙再战,结果连续3次,他都败在了李小龙的咏春拳下。

这下他才决心要去拜见咏春拳的师傅叶问。

李小龙与梁绍鸿对咏春拳的追捧,可见叶问在香港传授咏春的质量,他硬是靠实实在在的武术与教学能力把咏春拳的口碑扎实在了香港。

见过练习咏春拳的人都知道,练习咏春必不可少的就是木人桩了。

在叶问刚开始传授咏春拳时,香港人几乎都没有听过咏春拳,对于叶问所要求的木人桩,根本不清楚。

在这点上,叶问并没有含糊。为了找到合适的木匠制定正确的木人桩,他为此花了一年的时间,也不宁愿随便造一个来替用。

不过,这还不是叶问在香港把咏春拳真正发扬光大的时候。

04

通过传授咏春拳的叶问,在香港慢慢立足了起来。

1951年,叶问决定把在佛山的妻儿接过来团聚。

可是,那时香港突然宣布闭关。这下即使拿到了香港的身份证,叶问也没有办法把家人接过来了。

在甄子丹饰演的电影《叶问》里则不同,他不仅顺利把妻子接过来,还在香港与张永成长相厮守,电影里叶问好男人的形象,无数人为之感动。

可是,事实上却完全不一致。

叶问接不回张永成,闲来无事的他又抽上了大烟,还重新娶了一个上海女子。只不过叶问是纳妾,正妻依旧是张永成。

在当时那个社会,纳妾还是比较常见的事。

叶问与张永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缘分再相见。

张永成病逝那天,身边只有留在佛山的儿子叶准、叶正。

对于叶问与染有瘾的上海女子同居的情况,众弟子非常反对,联合上书给叶问,写道:如果师傅不离开上海婆,我们便不再追随您。

叶问的弟子们还一起劝叶问戒掉大烟,面对弟子的劝阻,叶问没有理会,而是直接搬离住所。

直到后来张永成去世不久,叶准、叶正来到香港找父亲。

见到父亲抽大烟的堕落行为,儿子们非常生气,与弟子们一起劝他戒烟,最后叶问才逐渐戒掉的。

戒掉烟瘾后,叶问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咏春拳上。这时,才迎来了鼎盛时期。

1966年,他们成立“咏春体育会”,把所有练习咏春拳的人都集结起来,组织咏春拳比赛大会。会上叶问还亲自表演,许多练习咏春拳的年轻人看了接连叫好。

叶问传授的弟子李小龙、梁挺等人,不仅把咏春拳发扬光大,更是把咏春拳播种到了全球各国去。

李小龙赴美发展时,通过电影把咏春拳传播到世界各国;梁挺则为咏春拳编订了一套考试升级机制,让咏春拳有了段位制的等级划分,从此不再只有菜鸟与大师的区别。

后来,梁挺还成立国际咏春拳总会,将咏春拳传到了海内外。

叶问撒下了许许多多的种子,大多已经破土而出,在不断地传播着中国的武术咏春拳。

现在,咏春拳已经传遍了全球60多个国家,弟子近200万人。位列中国第二大武术,仅次于太极。

05

叶问的童年是幸运的,家里富足又可以学自己喜欢的武术。成家后,他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还收税。晚年纳妾,又重新染上瘾。

虽说有些不好的习性,但在大是大非的民族气节面前,他坚决不会低头,还用武术战胜了日本高手,为民族争了一口气。

更值得说的一点是,无论婚后那几年的日子过得多好,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咏春拳。

叶问来到香港已经半百了,明明可以传授点武艺,维持生活安享晚年,但他没有这么做。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在亲传弟子。在去世的最后一个月,他还坚持拖着虚弱的身体,录制了一个打木桩的咏春拳视频。直到今天,它仍是武术家珍藏的宝贵视频。

叶问在香港的20多年里,不仅将咏春拳传播到香港各处,还教出来了不少武术高超的徒弟。咏春拳能散播到世界各地,成为知名拳术,他起着首要的功劳。

所以,叶问被称为一代宗师,也是实至名归了。

参考资料:

《秘史》--萨沙

《咏春六十年》--梁绍鸿

《叶问》--叶准

本文作者:小海洋

责任编辑:蓝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