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郭姓起源(郭姓起源和来历)

时间:2024-01-02 11:05:35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郭姓来源

长沙郭氏

始祖汝材公,字天培,明洪武22年(1389)自江西丰城因垦殖迁湘,开基于善化龙头铺。九世祖黄瞻于清康熙时率部分族人迁居长沙大贤里。十二世祖昆甫、仲甫兄弟于乾隆间又由大贤里迁居石门乡高桥。族人分布在益阳、及川、鄂等地。至1948年,已传20代,共3000人。总祠在龙头铺。

浏阳界底郭氏

始祖中和公,明洪武中自江西庐陵麻冈迁居湖南浏北永安市。七传至希贤公始迁界底。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8代。

宁乡梓兰郭氏

先世于唐朝时自江西安福县迁居湖南湘潭,至思公,清康熙初年再迁宁乡。至1948年,族人共300余人,称梓兰郭氏。

湘乡油榨铺郭氏

始迁祖子华公,字继实,元至正13年(1353)由江西吉安徙湘,开基于湘乡油榨铺店里杉木屋场。族谱始修于清乾隆14年(1749),道光23年(1843)续修。派语:(自二十一派起)忠厚芝兰茂,衣缨福泽长,金台能济美,太守可齐芳,孝友敦伦纪,琴书育俊英,岳云传秀品,洞景溢徽声。

湘乡大育乡石屋冲郭氏

始祖好智公,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安福县白石迁湖南湘乡十二都横路桥大屋场后。其十五世孙端伦于清乾隆年间再迁大育乡三都石屋冲。1937年三修族谱,堂号汾阳。

湘乡高坪郭氏

圣公后裔源淮、源珮、源德自江西迁居安化,淮居青草,德居浅塘。源珮落业黄龙、塞海。珮公后裔天贵迁居湘乡高坪四亩田。清乾隆16年(1751)修有支谱,道光4年(1824)、光绪4年(1878)与安化合修。

湘乡潭市大坪岭郭氏

圣公十二传而生必贤、必良、必清,元延祐间卜居湘乡潭市。必贤后开醴陵、湘潭派。必清后开湖田派。必良公裔世居潭市,至远桂、远材,因元末兵燹,远桂迁长沙,远材迁山东,遂开山东派。远桂子永龄,不忘祖籍,因明定鼎,复回潭市。清光绪4年(1875)与安化郭氏合谱。

湘潭槠洲郭氏

始迁祖克明公,字峻德,明洪武时因长沙太守之聘,自江西南昌丰城县游幕来湘,任永州东安主簿。解组后落籍湘潭县泉田垅原八都荷塘槠洲。至1948年,已传25代,约5300余人。宗祠在槠洲之岸花湾。今属株洲。

湘潭金霞山郭氏

始祖启元公,字东皋,原籍江西庐陵,元至正间进士,授永州零陵令,由卓异行取吏部考功郎,丁母难回籍,舟至九江,遇红巾军,水陆俱阻,明洪武2年(1369)乃携子庆孙由长沙经攸邑徙居潭城,卒葬柳丝巷,庆孙隐居金霞山。至四世衍为汶、源、濂、涧、海等房。族人分布于湘潭城内及易俗河、金霞山等地。宗祠在金霞山。至1948年,已传25代,共3800人。1929年八修族谱,堂号点领。该族十派孙(明)郭金台,字幼隗,本姓陈,幼育于舅氏,故从姓郭,著有《石村文集》等。十八派孙郭松林,字子美,入曾国荃营,官授湖北提督,卒谥武壮。派语:(自十四派起)世泽远传芳,人文振起昌,诗书开甲第,忠孝植纲常。

湘潭云湖郭氏

始迁祖继仲公(或云名铎),明永乐间自庐陵麻冈迁此。清光绪26年(1900)四修族谱,堂号汾阳。

湘潭高桥郭氏

始迁祖励宗公,明代自江西安福白石迁湘潭十二都高桥。1933年五修族谱,堂号敦本。

醴陵茂田郭氏

始迁祖玉益公,原名益玉,字宗艺,号公游,行肇一,原籍江西安福县,元至正20年(1360)以兵乱迁居醴陵东山寨。明洪武18年(1385)调屯云南景东卫,23年归休。族谱始修不详,清咸丰4年(1854)续修,光绪30年(1904)三修,1948年四修,其时族人5000人,分布于鳌仙、王侯冲、熊家地等地。2004年五修。字派:(自十二世始)仕学世承,文学名登,功建业立,贤尚才能。惠英敏俊,德良智贞,勋隆仁伟,卓蔚韶昆。

醴陵鳌仙郭氏

始迁祖含万公,自茂田迁此。族人分布在江口。至1948年,男女丁口600人。

醴陵熊家塘郭氏

始迁祖元锡公,清顺治间自茂田迁此。族人分布于攸县、萍乡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700人。

醴陵马家洲郭氏

清道光间自福建龙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共10人。

醴陵殷家冲郭氏

始迁祖蒙溪公,明永乐间自湘潭迁此。族人分布于唐家垅、封口冲、昭陵。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人。

醴陵夏平桥郭氏

始迁祖法广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甘棠市、石门口、沩山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1300人。

醴陵五里牌郭氏

始迁祖继昌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迁此。族人分布于社冲、章光岭。至1948年,全族人口2480人。

醴陵石湾郭氏

始迁祖仲群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攸县。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茶陵马江郭氏

始迁祖懋修公,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泰和龙泉符竹徙此。后裔徙居舲舫塘冲、界首仓下及湖口等地。

茶陵桃坑郭氏

自江西万安迁此。

炎陵水口郭氏

始迁祖升定公,清康熙年间携子文伯自桂东堡下迁此。后裔集居水口、策源。

常宁郭氏

始祖添朝公,字慕韩,原籍江西泰和县,明洪武19年(1386)以屯建来常宁。后叔伯兄弟多人也先后来常,日公落业城东及义田,万、政二公落业北乡蓬塘东西两岸;添伦落业南乡后乐;添珑落业五洞乡石湖坪;添朝落业土坡江岸龙潭湾、石子塘等处。至1948年,已传23代,共12000余人。宗祠在土波江左岸罗公冲。

邵阳土桥郭氏

始迁祖均秀公,明洪武中叶自江西迁邵南土桥郭家。

洞口郭氏

隆回始祖梓兰公,原籍江西庐陵,元时迁居湖南邵阳澄水,今属隆回。四世支分隆、武、茂、义、信五房。武公孙维继,字发旺,由澄水迁居武冈山门,今属洞口。清雍正4年(1726)一修族谱,道光21年(1841)二修,光绪24年(1898)三修,1995年四修。武房班次:梓柱念永希,公发朝必文,良友元景思,才邦允远昌,万国咸玉珍。续班:名世时逢泰,承家益树勋,燕诒传骏烈,佑启勖清芬,伟绩舒彝鼎,勤功定拔群。

华容石山矶郭氏 元时继贞公,世居江西郭家长岭,任青州知政。后隐迹远遁,元亡明兴,过华邑,见山水秀丽,于明洪武15年(1382)挈家从江西郭家长岭迁居华容石山矶。后裔现居万庾郭家嘴、沙口、鲇鱼须、南圻咀和城关等地。旧派:仲传士承,宪维麟芝。续派:自元应立善,崇厚本为先,忠孝范家国,道心翼圣贤。再续派:成仁方致远,秉礼必光前,世守斯文训,炽昌忆万年。

湘阴郭氏

汾阳五传至在徽公,仕南唐,官鸿胪右卿,始居吉州望云门。又一传至广国公晖,今吉安郭氏皆其后裔。元季缓新公,避乱徙广东,居南雄路保昌县芙蓉西溪。又数传至姚山公,由南雄迁湘阴。五世至遇贤、遇杰,分居城南、城西。中国首任出使英法大使郭嵩焘,为该族九世孙,谱名先杞。清道光3年(1823)始修族谱,咸丰7年(1857)续修。派行:姚山以字显,行派远难详,有大应三世,遇名渐繁昌。(自七世始)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亿载功谟远,群宗庆系长。该族名人尚有郭崑焘,有《云卧山庄诗集》传世。郭庆藩,道员。郭德垂,著名化学家,其子郭道晖,法学家。

湘阴县南郭氏

始迁祖思铭公,明洪武中自鄜州官广西苍梧县河泊使,占籍湘阴。

平江北乡石塘郭氏

始迁祖逢发公,清康熙年间自湖北武昌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856人。

常德、汉寿郭氏

始迁祖文忠、文政二公,为汾阳王长子曜公二十六世孙,明永乐间自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层山迁居汉寿笑藤港及南关外。又汾阳王第六子暧公二十六世孙始成由河南迁常德流花口,始辅落业盐五汊,始钦、始海、始清落业鸡桥湾,正国由江西迁常德后江,邑江迁常德三角丘。1947年合修族谱。原派:华文彦焕启可以明如宏建经昭穆隆。新派:庭训恢前志,贤良必有为,昌荣知定远,盛德吉祥临,和声回韵谱,长乐万家春。

汉寿郭氏 始迁祖盛公,明初自江西迁龙阳县南乡清安陂龙潭冲。1912年续修族谱,堂号汾阳。

桃源扶善溪台子山郭氏 始迁祖太定公,明洪武2年(1369)自吉水官湖广兵备道,致仕率其子得智、侄子家同徙桃源陬市,旋迁县南扶善溪台子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千余,分布于穿石、黄石、黄沙村等地。宗祠在台子山。族谱创修于1936年。

桃源高东郭氏

始祖应东公,字明远,明末自南昌迁于桃源县北高都村之黄金堰。至1948年,已传16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龙山、慈利、常德、汉寿等县。1941年修本支报惠祠于黄金堰。族谱创修于1928年。

桃源沙萝郭氏

始祖子仪公,七传至广国公晖,迁庐陵麻冈。又七传至训公,迁抚州临川。又九传至伯达公,明初官常德指挥同知,卒于官,子孙入籍桃源,卜居沙萝。清光绪13年(1887)、1924年纂有族谱。至1948年,族人约8000人,分布于旺家庄、发人冲、红山冲、干旺冲、马家溶、沙坪、百灵庵、沉溪坪、郭家滩。宗祠在庙河。派次:伯元寿义单,思单永单京,维崇中士单,愈用如世启,兴学述孔宏,邦臣全忠国。文明大开合,俾炽喜昌荣,桂芳丹凤美,蛟腾景运新。该族名人郭璞,清乾隆元年进士,官提督。郭世钦,亚元,著有《鸿旅山庄集》。

桃源大田郭氏

始迁祖伯达公,明洪武2年(1369)自临川迁桃源县东大田村之郭家坪。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800余人,分布于临澧、石门、慈利等县。清道光19年(1839)建宗祠于郭家坪。族谱创修于1921年。

桃源杪枋溪郭氏

始祖伯达公,传八世至永寿,因避兵祸自沙萝迁黄石香山坡,又七传至永智,再迁蓝竹园杪枋溪。至1948年,已传10代,人口200余人,分布于温泉、高东、黄石等处。清光绪创修支祠于茅竹堉。

桃源大田朱家港郭氏

始迁祖胤珍公,明初自江西迁于桃源县东大田村之朱家港。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千余,分布于慈利、常德、南县等地。清乾隆年间建宗祠于朱家港。族谱创修于1940年。

张家界郭氏

始迁祖文成公,官永定卫营千总,遂家永定,总兵郭宏升即其孙。

桑植郭氏

祖籍辰州泸溪县观音阁。始迁祖仕德公,于清康熙年间自保靖迁今桑植向家坪后麻山,再迁孟家峪,今郭家峪。

益阳团头坪郭氏

始迁祖爱公,字寿一,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二十一都仙茶乡迁居益阳城北团头坪。族人分布于香铺岭、响水坝、黄泗坝及沅江、南县、汉寿等地。清乾隆12年(1747)建宗祠于益阳头堡贺家桥。乾隆34年(1769)始修族谱,道光4年(1824)续修,咸丰10年(1860)三修,光绪18年(1892)四修。堂号全福。至1948年,已传29代,共15000余人。字派:爱国忠单单安邦彦武先允魁文继维龙辅任贤明宏仁修德起世。

益阳将军庙郭氏

始迁祖宣仪公,宋末自江西吉安经商迁此,子嗣居在城里、厢外里、谢林港等地。

益阳张坝塘郭氏

始迁祖员戎公,明永乐年间宦游益阳,定居于九里张坝塘(今属桃江)。子嗣居三堡、梅林寺、郭家嘴、青塘村。

益阳桃花江郭氏

始迁祖盛祥公,元至正时自江西吉安迁益阳,衍居桃花江。

益阳郭家洲郭氏

始迁祖元清公,明景泰时由江西吉水迁居今桃江郭家洲。

沅江郭氏

始迁祖湘吉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宦湘南沅江,落业桃林港、齐头山、株木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14代,共3000余人。总祠在县城,各地皆有支祠。

沅江郭氏

始祖觉泰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广运门丁家山徙沅,置业南门,析居都一甲及黄麻塘,生二子:敬、诚。诚留居始迁之地;敬迁居郎保齐头山三角湖,其长子瓒数传至绍尧公生六子:琦、玠、玮、瑾、玟、瑛。琦、瑾、玟无嗣,玠、玮、瑛后裔分布于三角湖、齐头山等地。清嘉庆间建宗祠于栗子山。光绪3年(1877)始修族谱,堂号汾阳。

沅江金甲坊郭氏

始迁祖豫源公,字凖,号太初,明洪武年自江西吉安吉水县鹅颈大坵迁楚南沅江之白保金甲坊,至万历间六派必立、与立、芒立、长立、隆立,衍为仁、义、礼、智、信五房。族人分布在老屋湾、白竹岭、大泥冲、百福巷等地。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20年(1894)四修族谱,堂号汾阳。旧派:立言思孟,日循玉大,如发达永,厚重可载。续派:兴朝隆德泽,昌运毓贤良,孝友传家政,安平兆国祥。

安化郭氏

始祖子仪公,生子曜公,传五派至广国公晖公,落业江西庐陵麻冈,为麻冈一派祖。广国公四传而生龙、圣、宣三公,龙公徙高村社原,圣公居麻冈,宣公徙谢屯。宣公后裔寿公卜居安化南桥,隶籍常丰二甲,分衍柏树湾、田心、枇杷湾、界碑岭等处。圣公后裔瀚公卜居城内东门,后迁黄砂桥。奉公卜居采莲溪,崇茂公卜居黄梅,葵公卜居丰乐、半山,敬德公卜居黄沙岩下高坪铺,源淮公卜居青草,源珮公卜居黄龙、塞海,源德公卜居浅塘,弥邵公卜居新化青石街、三尖峰。清道光4年(1824)圣、宣二裔合修族谱,光绪4年(1878)续修。合派:合志开宏绪,敦伦定发祥,诗书传代业,仁义懋家纲,钜望鸣金鼎,殊勋灿汉章,贤才徵济美,甲第永辉煌。

新化珂溪郭氏

始迁祖弥少公,庐陵人,宋末徙居新化青石街。其子海公徙居珂溪。

新化郭氏

一世祖十二郎,湘乡人。至今已传22代。派语:应楚添仕友,世政万凤思,以永乾坤定,光远益兴隆。

新化潘桥乡郭家村郭氏

始迁祖清公,明成化年间从新化迁梅树塘(今冷水江市潘桥乡郭家村)。后裔思通公、思聪公居郭家桥,思德公转莲溪。

桂东郭氏

始祖斌甫公,字宪亭,宋朝人,为郭子仪十七世孙。长子尧可奉母自江西龙泉藻林(今属遂川县)因避乱来湘,卜居桂东县零陵乡二都君辅上村。尧可公之子传道生四子:河叟、清叟、洲叟、滨叟,衍为四房。族谱一修于清康熙36年(1697),2001年六修。该族名人郭春涛,原名郭名忠,化名胡君健,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政务院副秘书长。派语:斌可道克文楚郭尚仰兆存运锡际,永文华振国,英俊垂名远,蕙兰衍庆香,诗书绵祖绪,世代表忠良。

嘉禾下马託郭氏

始迁祖君洪公,清初自新田大凤头迁冷水邱,再迁下马託。后人分布于上马託、上泥田、栗木等地。至1930年,凡44户,男97人,女103人,丁口200人。

嘉禾上马託郭氏

始迁祖文佑公,由嘉禾下马託分支上马託,以农起家。至1930年,凡79户,男196人,女180人,共376人。

嘉禾郭家郭氏

始迁祖仲叟公,元时自临武乔溪迁嘉禾郭家。至1930年,凡63户,男139人,女108人,共247人。

嘉禾平田郭氏

始祖仲叟公,元至元间自临武迁居上坪。其七代孙景祥再迁坦平区马託。

嘉禾冷水塘郭氏

始迁祖景芳公,宋时自江西迁嘉禾冷水塘。至1930年,凡16户,男33人,女31人,共64人。

临武麦市上乔郭氏

先世祖籍江西泰和县鹅颈丘。宋开禧年间,妥公官任临武,定居于乔溪(今麦市上乔)。1982年,全县共有10009人,主要分布在麦市(3326人)、三合(2634人)、镇南(2122人)。

汝城漳溪郭氏

始迁祖龙奎公,清乾隆时自桂东县沙田徙汝城漳溪。后裔分布漳溪、七连、袁家湾、黄山垅。至1932年,已传11代,丁口100余人。

汝城濠头郭氏

始迁祖浩荣公,明正德间自桂东县贝溪迁汝城濠头。后裔分布南湾村、濠头、广东乐昌长拉福村。至1932年,已传19代,共100余人。

汝城溪浦郭氏

始迁祖文庵公,原籍江西省庐陵县。明初以艺游桂阳(今汝城),居文明乡山田,继迁城南之溪浦。又分居东区之益将。至1932年,已传28代,80余人。

汝城塘腹郭氏

始迁祖清叟公,原籍江西攸富县,宋中叶迁汝城。七世分居西泉村、下湾、 石等处。至1932年,已传32代,850余人。

蓝山凤感乡水冲郭氏

始迁祖光璋公,明末由临武上朝迁来。至1931年,凡30户,男90人,女70人,共160人。

新田沙田郭氏 始迁祖全公,由江西泰和因变乱迁居湖南新田县明义乡沙田村。宗祠在沙田村。至1949年,已传21代,共360余人。

溆浦刘家坪郭氏

始迁祖兴发公,明代由沅陵徙此。

溆浦鹤田垅郭氏

先世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五开卫拨屯,徙溆浦鹤田垅。

溆浦县城郭氏

始迁祖明道公,原籍河南,清初官湖南沅州,解组来溆浦县城。

麻阳郭氏

元末由泸阳(今芷江)徙居麻阳县盘田。明朝中期,其后裔永庆、洪远分迁黑冲。尔后一部分后裔再分迁锦和、官村、石羊哨;一部分徙居贵州省松桃万山野牛冲。

麻阳滩头坪郭氏

始祖通懿公,原籍北直真定府赵州老鸦溪,任黔省徐定军民府指挥使,因世沧桑难归籍,遂寓湖广辰州府麻阳县竹林坪,明永乐2年(1404)移居麻阳逢耶房滩头坪。至1948年,已传21代,共2280人。后裔分布高村、大桥江、板栗树、拖冲等处。老派:通亚再友单,兴祖胜朝廷,启生万单学。逢爷房:宏达荣昌。县前房:宗祖元昌。雄溪房:秀安帮昌。江坪房:宏达荣昌。茶溪房:文传芳昌。沅水房:单土子昌。续派:长发其祥,承家继代,忠孝贤良,明昭显(荣)庆,奕(万)世惟(流)光。

冯志亮谈百家姓系列之“郭姓”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分布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多万。

  得姓始祖虢叔,亦称虢公,姬姓,周太王少子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西周初年周武王将两位叔叔虢叔、虢仲分别封于东虢、西虢。西虢地处虞、郑之间(今陕西宝鸡东),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部。后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予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周平王灭虢,周平王只得将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虢叔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亦称“郭公”,其后代多以郭为氏,并尊虢叔为郭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说文》说,郭是城墙外的城墙之义,后成地名用字。郭,专指古郭国都城“郭氏墟”,故地在今山东聊城西北。历史记载:春秋时郭国之君虽知道善恶之分,但是既不能重用善人,又不能斥退恶人,因此而亡了国。甲骨文和金文的郭字像城邑中高大房屋与其影子的连体图形,有时辰的意义,后来表示时间的词义逐渐消失了,转而表示为城外之郭,即城墙外的加筑的城墙。居住于此地域方位的人群以郭为氏族名,后来发展为国家,演化成了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构成当代汉族郭姓主要有三大来源:任姓、姬姓和居地。

  第一支源自任姓。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二子:苍林、禺阳。禺阳(也作禹阳,一说为黄帝之孙颛项之少子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临东夷族,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领,任姓之祖。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为侯伯。郭来自虢,古代二字通用,古郭国在今山东聊城西北一带,郭姓出自古郭国。夏后御臣郭哀,夏王孔甲大臣郭支是历史上最早的郭氏名人。商朝时,郭国降为子爵,商王大臣郭崇是其杰出的代表。历经夏商周三朝,春秋时公元前670年灭于曹,子孙遂以国为氏。任姓郭至少有4000年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地处陕西宝鸡东,周平王东迂时,西虢东迁于今河南陕县东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迂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迂有功的郑国,东虢北迁山西南的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另封虢叔之孙虢序于山西太原北的阳曲,号郭公。四个虢国和郭公之后均有郭姓,郭公之后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姬姓郭已有3000年的历史。

  第三支以居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第四支系出少数民族。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长期处于战乱,频繁更迭,中原人群多次向南大迁移,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汉族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郭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著名的有北魏时党项人的加入。元朝以后,主要有北部蒙古人使用郭姓,清朝满洲八旗姓郭罗、罗氏、郭尔佳氏、托尔佳氏、郭佳氏等姓族的改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郭姓了。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形成了著名的山西汾阳郭氏,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两省,大约占全国郭性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向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两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400多万,大约增长了14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北、新疆、安徽五省区,又集中了24%。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晋冀豫鲁、川鄂皖、新疆三块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郭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新疆喀什地区、晋冀豫、京津、山东大部、陕宁大部、内蒙古中部、湖北北部、皖苏北端、吉林东端,郭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1.5%。以上,中心地区超过8%,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6%,居住了大约46.4%的郭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西端、陕西西南端、湖北、川渝北部、云南大部、湘粤东部、江西中部、福建南部、台湾、安徽中部、江苏北部、山东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西部、黑龙江、新疆西北,郭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1.5%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3%,居住了大约34.6%的郭姓人群。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郭姓的郡望主要有太原、华阴、冯翊、阳曲、汾阳、昌乐、中山、颍川、固始等。堂号中最著名的数“尊贤堂”,典出战国时燕昭王招贤,谋士郭槐为燕昭王出招:“你要招贤,可先从我开始,把我当贤人一样的尊重起来,那么,天下比我有才干的人会不远千里而来。”燕昭王就按他的想法,为郭槐盖了高级住室,并命名曰“金台”,以老师之礼相待。不久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都投奔而来,四方有才能的人也陆续归附了燕国,国家就强盛起来了,燕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2、宗祠楹联

  金台师事;竹马欢迎。

  景纯博学;奉孝多谋。

  北宫史表;东国人伦。

  道学千古;纲佐一人。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郡主好礼,真定芳徽。

  3、族规家训

  (一)、敬祖先

  祖先是人的根本,根本固枝叶荣。根本不培,难荣枝叶。祖有远近之分,近代祖先,近代人则敬之,远代则不知敬,岂知无远代之祖,近代祖从何而出!因近代为我之祖先,远代更为近代祖先的祖先,我不敬远祖而近代祖先的心不安,因此,必报本中又报本,追远中更追远,才可说敬。敬祖必按时祭扫。修其坟茔为先祖所栖,若不修必被别人侵毁,我族人切不可轻视而露祖骨。

  (二)、孝父母

  人子为父母所生养,教育其恩如天地。粉身难报,孝父母为天经地义,切不可失养失敬有违天伦。凡我族人,奉行孝道,铭记于心。

  (三)、和兄弟

  至亲莫如兄弟,兄弟乃同胞共乳之人。同室而长,如手如足。人每每重朋友,恋妻室,而于兄弟间反至参商,而不知手足难得,凡我族人,切不可因争产争财而伤其手足。

  (四)、教子孙

  子孙不必都聪明俊秀才让读书,虽愚也不可不读,聪明的固然可望成才,愚者读书不至属于下流,如尽到义务完全一定的学业也不能继读,亦应令其学艺耕耘经商,尤戒侈淫,使子孙不好的行为而为父母,为祖者才不愧教子有方。

  (五)、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亲,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不敬宗祖,则近如禽兽。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元气。

  (六)、和亲邻

  凡新旧亲戚,无论贫富,皆当往为有礼,相亲相爱不可遗忘。至于邻里同居共处,和气一团多少益处,损多少烦恼,切可彼此生角而成后患。

  (七)、守国法

  居家之道,为善最乐,保身之策,安分为先。国家法律尊严,无非禁民为非,导民为善,合乎天理人情,道德常规之至。人能准情度理,自不作奸犯科。苟视法典为儿戏,将一堕法网之中,轻则辱身败名,重则破家殒命,上以贻忧于父母,下以遗累于妻子,所以君子怀德,德必出于君子,凡我族人应遵纪守法做安份之民。

  (八)、勤劳作

  人生衣食岂从天降?全凭人力营作中来,男女勤劳,各当尽力。虽一岁所入,公私输用而外,剩余无几,而日积月累,自至身家丰裕,子孙世守,利赖无穷。一有游惰则贫乏继之。凡执艺行业俱以勤力为本,才无饥寒。

  (九)、务农业

  国以家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农为衣食之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养子孙,所以为生存之本。如不勤耕力作,必致荒芜田畴。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以致终身饥寒。

  (十)、去奢侈

  淫侈之费甚至天灾。一家度支甚繁,当用固不能辞,不当用务须俭约,才有盈余。徒尚奢华,不知节缩,须知一岁之终,所入有限,所出无穷,务须谨慎。

  (十一)、出异端

  左道惑众邦有常法,邪说诬民,律所不容。近有游手无赖之徒,往往假借凶祥祸福之事,以售幻诞无稽之谈。始则诱取资财以图肥己,渐至男女杂处,树党结盟。阳窃向善之名,阴怀不轨之计。一旦发觉惩逮株连,遗患不浅,能不惧哉!凡我族人应出其异端,以正家风。

  (十二)、禁

  家风之坠,邪淫者,十恶之有;者,倾家之源。害人深,家产既尽,借贷无门,非劫夺以为生,即偷窃以乞活。故好赌实盗贼即好赌这归宿。即令不为盗贼,饥寒交迫,滋事生非常违国法。族中有产者,务重惩其窝家,则歪风自止。

  (十三)、禁吸毒

  之流毒中国也,深矣!大则有害生命,倾家荡产,小则丧失作有害生存,如不禁戒,不但前人被其害,而后人亦遭其毒。凡我族人切不可贩毒吸毒,以害人害己。

  (十四)、正人伦

  人伦,九族之源,人生所当,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长幼各得其序,纲常伦纪各得其次。凡我族人,要必名正言順不可。

  (十五)、慎婚配

  婚配,为人伦之始,结婚合配当审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浊白。苟婚配不择淑女,非持为终身之害,而倾家声之不小,凡我族男丁女口未出五世而婚配者,应视为者应受全族人共诛之,受国法而处之。

  (十六)、重敬贤

  敬贤,乃我族人之重望也。贤者为人之师,其学有所传,礼有所学,不重贤是人之愚昧,不得为人也。凡我族人,务必尊长敬贤以示文明之族风。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郭姓历代名人397名,占总名人数的0.8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八位;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四十位;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六位;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78%,排在第二十九位。

  我国郭姓历史悠久,名人志士,层出不穷。著名历史人物有:西汉名侠郭解;东汉渔阳太守郭伋,廷尉郭躬,名学士郭泰;三国魏名谋士郭嘉;西晋哲学家郭象;东晋文学家兼训诂学家郭璞;唐朝名相郭子仪、郭待举、郭正一、郭元振,名臣郭震;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北宋画家郭忠恕、郭熙;南宋琴家郭沔;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明朝画家郭诩;清末外交家郭嵩焘,名将郭松林。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郭姓族谱461部。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