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辄怎么读(辄怎么读 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2 16:01:48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部编语文教材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岳阳楼记》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

一、背诵默写

①表现作者的远大抱负: 【 】

②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 【 】

③洞庭湖月夜美景: 【 】

④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 【 】

⑤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 【 】

⑥迁客骚人因物而喜: 【 】

⑦迁客骚人因物而悲: 【 】

二、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 】,【 】)

2、属予作文(“属”通【 】,【 】)

(二)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 】 今义:【 】)

2、微斯人 (古义:【 】 今义:【 】)

3、属予作文 (古义:【 】 今义:【 】)

4、去国怀乡 (古义:【 】 今义:【 】)

5、宠辱偕忘 (古义:【 】 今义:【 】)

6、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 】 今义:【 】)

7、气象万千 (古义:【 】 今义:【 】)

8、微 (古义:【 】 今义:【 】)

9、南极潇湘 (古义:【 】 今义:【 】)

10、尝 (古义:【 】 今义:【 】)

11、浊浪排空 (古义:【 】 今义:【 】)

12、景 (古义:【 】 今义:【 】)

13、备 (古义:【 】 今义:【 】)

(三)一词多义

1、国: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2) 国恒亡 【 】

(3)则有去国怀乡 【 】

2、或:

(1)而或长烟一空 【 】

(2)或异二者之为 【 】

3、居: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

(2)面山而居 【 】

(3)不可久居 【 】

4、通:

(1)初极狭,才通人 【 】

(2)政通人和 【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5、旷:

(1)则有心旷神怡 【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

6、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属予作文以寄之 【 】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 【 】

(4)神情与苏黄不属 【 】

(5)属引凄异 【 】

(四)、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 【先】 【 】

2、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 【 】

(五)成语

【百废具兴】 【 】

【气象万千】 【 】

【心旷神怡】 【 】

(六)翻译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四、中考试题归纳总结

(一)解释加点的字

2008长沙市

(1)薄暮冥冥【 】

(2)多会于此【 】

(3)春和景明【 】

(4)不以物喜【 】

2008北京门头沟区

1.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1)进:【 】(2)退:【 】

2008年山西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连月不开 【 】

(3)薄暮冥冥 【 】

(4)至若春和景明 【 】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予观夫巴陵胜状 【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 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 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 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008长沙市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008北京门头沟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008年山西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列的意思。(4分)

(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 】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

(三)成语

2008长沙市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四)对联

2008长沙市

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

(五)赏析句子

2008年山西

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六)课文内容理解

2008北京门头沟区

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

2008年山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②若夫霪(淫)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Υ(4分)【 】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

(七)课外延伸阅读

2008长沙市

6.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五、链接中考

(浙江省金华市2010)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前人之述备矣 【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 】

(4)岁衣缣一匹 【 】

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 】

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

参考答案

一、背诵

①表现作者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洞庭湖月夜美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④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⑤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⑥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⑦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二、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属予作文(“属”通“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微斯人 (古义:没有 今义:微小)

3、属予作文 (古义:写一篇文章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4、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国都 今义:前往国家)

5、宠辱偕忘 (古义:荣耀 今义:偏爱)

6、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入朝为官隐居乡野 今义:向前移动向后移动)

7、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8、微 (古义:没有 今义:微小)

9、南极潇湘 (古义:向南到达 今义:地球的最南端)

10、尝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11、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 今义:全部去除掉 )

12、景 (古义:日光 今义:景物)

13、备 (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今 义:准备)

(三)一词多义

1、国: (1)(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国家) 国恒亡

(3)(国都) 则有去国怀乡

2、或: (1)(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2)(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3、居: (1)(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居住) 面山而居

(3)(停留 )不可久居

4、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顺利)政通人和 (3)(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旷: (1)(开朗) 则有心旷神怡 (2)(宽广)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6、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四)、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 【先】 在……之前。2、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 在……之后。

(五)成语 【百废具兴】 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

【气象万千】 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

【心旷神怡】 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六)略

四、中考试题归纳总结

(一)解释加点的字

2008长沙市:

答案: (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2008北京门头沟区:

答案:1.B 2.(1)进:在朝廷做官(2)退:隐居江湖

2008年山西 :

答案: (1)雄伟景象(2)放晴(3)迫近(4)“日光”或“阳光”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1)通“俱”,全、皆 (2)优美的、好的 (3)各种景象 (4)向南直到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答案 D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008长沙市: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2008北京门头沟区:

(1)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

(2)没有了(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重点词:微

2008年山西 :

(1)太阳和星星隐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

(2)浮(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水中)的玉璧。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成语

2008长沙市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四)对联

2008长沙市

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 (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五)赏析句子

2008年山西

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六)课文内容理解

2008北京门头沟区

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08年山西 : C

2009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

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七)课外延伸阅读

2008长沙市

6、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五、链接中考

(浙江省金华市2010)

17.(1)通“俱”,全、皆 (2)详尽(3)轻视、看不起 (4)每年

18.D(3分)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成语,带你走进魏晋风流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望梅止渴】

【来源】《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管中窥豹】

【来源】《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指片面看问题。有时也指从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与“见微知著”近似。

【肃然起敬】

【来源】《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华亭鹤唳】

【来源】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身无长物】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道旁苦李】

【来源】《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释义】道路旁的苦的李子。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人琴俱亡】

【来源】《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难兄难弟】

【来源】《世说新语》: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难字念去声,讥讽两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来源】《世说新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释义】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不能乱了阵脚的意思。

【鹤立鸡群】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渐入佳境】

【来源】《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标新立异】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冯怀)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埋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释义】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千里莼羹】

【来源】《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七步成诗】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释义】七步之内能完成一首诗,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

【割席分坐】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其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

【释义】意思是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一览无余】

【来源】 《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

【盲人瞎马】

【来源】《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共作危语,殷有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释义】盲人骑着瞎马走路。原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中。后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席不暇暖】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一往情深】

【来源】《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咄咄逼人】

【来源】《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贬义。

【拾人牙慧】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卿卿我我】

【来源】《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释义】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面如傅粉】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蒹葭玉树】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释义】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玉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玉山将崩】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释义】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东床快婿】

【来源】《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释义】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倚马可待】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释义】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倚:靠。

【截发留宾】

【来源】《世说新语·贤媛》: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释义】把头发剪了来招待客人,形容母亲贤德好客。

【遇人不淑】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释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颊上三毛】

【来源】《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释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来源:新读写xinduxie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含义推断七法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字(一般都是实词),或者没有见过,或者是见过而不能确知其含义。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实词含义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回归课文法

(1)《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句中“许”初看有点难解,如果联系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就可以知道,“许”作“地方”解。

(2)2012全国大纲卷: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宋史·郭浩传》)D项,已:停止。我们可以联系我们学过的《劝学》:学不可以已,即可以推断D项是正确的。

(3)2011年重庆卷: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江公皋传》)A项,籍:登记。如果我们联想《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就可推断A项是正确的。

(4)2012年江西卷:吾意汝岂反者也,良由官吏污暴所致。句中“良”难解,如果学过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知道文中“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明白“良”意为“的确”“实在”。

(二)成语推断法

(1)2011年江苏卷: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陈公弼传》)A项,耸:震惊。如果我们联想到成语“耸人听闻”就可以知道A项是正确的。

(2)2011江苏卷: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万贞文先生传》)C项,爽:差错。句中很难解,如果我们知道成语“毫发不爽”“屡试不爽”,就知道C项是正确的。

(3)2012年福建卷:修篁干霄,森列门内。(《游龙鸣山记》)B项:干:冲。如果知道成语“干云蔽日”,知道B项正确。如果读过杜甫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4)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论贵粟疏》)句中“捐”字难解,如果能知道成语“细大不捐”“为国捐躯”,可推想“捐”字译为“遗弃(的人)”“抛弃(的人)”。

(5)2012年江西卷翻译题: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句中“鬻”难解,其实只要知道“卖儿鬻女”这个成语,即可推断其含义为“卖”。

(三)结构分析法

古人讲究文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常使用对偶句、整句。处于该种句式对应位置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由此可根据已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苏洵《六国论》中有“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一句,句中“追亡逐北”中的北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句式特点,北应该和对应结构位置的“亡”意义相同相近,判断“北”与“亡”意思相似,即逃跑的军队。

(1)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文选·序》)句中“觌”字不解,我们发现这段文字是骈文结构,因此可以利用骈文句式对称,而相同位置上的字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大胆推断“觌”与“观”两者意义相同,都是“观察”,而这种理解完全是正确的。

(2)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隋书》)句中“冒”不知何意,但与“贪”相连,推断其为同义词连用,亦即“贪婪”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3)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求谏》)

句中“听断”难解,如果能联系同义词连用,则可推断“听”也是“断”的意思,即“决断”“决断”“处理”。

(4)2012年湖南卷翻译题: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损”和“益”处在句式相同的上下两句的相对位置,故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故有“损”推测“益”应为“增益”可译为“(对我)有好处”。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句中“解”难以解释。因这是两句对偶的五绝,可以推断“解”“能”意义相近或相同(相反),综合句义,“解”等同于“能”。

(四)文意推断法

文言实词的释义,一定要把“词”放在“这个词”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离开了词语的环境,往往会出错。我们看到一个词语,一般首先跳出脑海的是它的“字典意义”或“常用意义”。而这个意义并不一定适用于这个句子中的这个词的含义。所以,把握词语的语境,是解答文言实词的关键所在,是解释文言实词的重中之重。要善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的句子,这里的“售”,显然不是“卖出”的意思,应为“考取”。这里童生是参加科举考试为考取秀才的人。“久不售”指没有考取秀才。

(1)2012年海南卷: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B项,怀,衔恨。“怀”的这个义项不太熟悉,然而根据上下文,萧燧有意推掉漕试主考官的职务,使秦桧让自己儿子考中的愿望暂时落空,且出言不逊,触怒了秦桧,才把它调到秀州。所以,B项是正确的。

(2)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史记·田单列传》)句中“轊”是什么意思,较难理解。但结合上文,田单让其族人在车轮轴端安上铁帽,在燕军攻入城池后车轮受到保护未散架得以脱逃。别人的“轊”折断了,车轮被毁成了俘虏。这里“轊”肯定是车轮末端的那个零件。“轊(音wèi )”意为古代套在车轴头的铜制圆筒,来保护车辖。

(3)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句中“责”不解,既不是是“责备”,更不是“责任”,既然文意不通,就可以考虑通假,此字通“债”,就好理解了。注意:此字为古今字才对,为了便于理解,不引进新的概念。故仍命名其为通假。

(4)2012年北京卷: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实词推断题C项,赆:赠送。联系上下文,范景淳的两个儿子为感激李疑馈赠给他米,但李疑拒绝了,反而又送财物给二人。可推断“赆”当送给、赠送讲,可判断C项正确。

(5)2012年湖北卷翻译题: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卿家痴叔死未?”前文有“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的句子,故“调”应是调笑,调侃。

(6)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012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翻译题)既然是“杂糅”必然是好坏(人)参杂在一起,故“贤否”就应译为“有德才的人和无德才的人”。

(7)(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列传》)句中“入”和“出”根据句义应译作“对内”“对外”。绝非进入及出去之意。

(五)字形推断法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淮南子》)句中“维”不解。如果根据其绞丝旁(纟)推断,知道从纟旁的字,多于绳子相关,可推断“维”也即绳子意。

(2)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句中“涓人”不解,“涓”字有三点水(氵)很可能与水有关,而此人又在宫中,故可推断为洒扫宫廷的内侍。

(3)2011年福建卷:乃相与怃然而去。(《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实词推断题C项, 怃:失意。“怃”字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结合上下文,可推断C项正确。

(4)2012年安徽卷翻译题: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漘”考生不解。如果学过《诗经·伐檀》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即可知道是水边的意思。如过没有学过这首诗,可以分解这个字,左边是“氵”(即三点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而右边是个“脣”(现在简化作唇),是声旁。我们知道器物的边缘可以被称作唇,综合以上因素可推断该字义为水边,岸边。当然,使用这种方法要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特别是对常见部首的含义要掌握。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贯穿这些知识。

(六)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主干是主谓宾,加上定状补。而名词常充当主语和谓语,而动词充当宾语。定语常修饰主语,而状语常修饰谓语动词。名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而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不接宾语等,这些语法规则都有助于我们推断实词含义。

(1)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句中“妻”放在代词“之”的前面,如果理解成“妻子”,句子缺失了谓语,就无法接宾语了,所以“妻”应为动词,是名词作动词活用,即“嫁给”。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句中“来”“安”皆为非及物动词,不接宾语,如果接了宾语,常常是使动用法,因此应分别译作“使……来”,“使……安”。

(七)破通假法

如果遇到有词义代入原文后意思讲不通,可以考虑是否句中有通假字,如果有一个字和题目中自己怀疑的所谓通假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双声或叠韵),而且它的意义可以顺畅的将句子的意思讲通,那就可以大胆判断这个字就是其本字。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方面字要积累课本上常见的通假字,另一方面对于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通假字也要留心记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瞎猜乱想。

(1)200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9题: B.发火器,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这样放在句中讲不通,而如果能联想起同音字“燃”,则意思就通畅了。该选项错误。

(2)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10题: A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将“痢”代入原文意思顺畅,可以认为是通假字,此项正确。

(3)2011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8题: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趣”可通假为“趋”,趋向,奔赴。还可通假为“促”,①催促,督促。②急忙,赶紧。这里应通假为“促”,作催促解。故此项错误。

(4)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7题(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翻译时“亮”字按其字义在原句中无法理解,考虑到“谅”和“亮”同音,且意思代入原文顺畅,应翻译为谅解。

(本文节选自我的原创书《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

《说文解字》第186课:“北风其喈,雨雪其霏”中,喈是什么意思

先行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1)“北风其喈,雨雪其霏”中,喈指风雨疾速的样子;(2)成语“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详情请见相关字词条,无兴趣内容请自行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86课,讲《说文解字》“口”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分别如图: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上氏下口>,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只能描述一下)。读guā。《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上氏下口>,塞口也。从口,氒(jué,厥之古文)省声。”形声字。本义是塞口,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凡<上氏下口>声字,隶变皆为舌,如括、刮之类。”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称:“<上氏下口>,塞口也,是正字。古文作<上氏下甘>,与昏形混;隶书作舌,与舌形混……凡从<上氏下口>从舌之字,今多不分。《广雅.释诂三》:”<上氏下口>,塞也。“这个字现在已不单独使用,只用于偏旁,象刮、括,其实来源于此字。

学记这个字可以记唐代一个皇帝的名字,即唐德宗,唐代第九个皇帝,他原名是李(走之里面一个<上氏下口>),读作(kuò),现在大部分省事的字典或印刷品都直接印刷成李适,但不能读成“合适”的“适”。唐德宗其实也很重要,他是“安史之乱”名义上的平定者,他实行了“两税法”,中唐时期大部分知名人物都在唐德宗时取得进士资格,比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

(唐德宗)

<上氏下口>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氏下口>字的小篆写法)

2、嗾。读作sǒ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使犬声。从口族声。《春秋傳》曰:‘公嗾夫獒。’”形声字,本义是使狗咬人的声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曰:‘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使犬曰哨。’郭(璞)音骚。哨与嗾一声之转。”《说文》中举的《春秋传》的例子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

(灵公嗾獒)

本义之外,嗾又引申为教唆,指使。古代没有唆字,用嗾。比如《聊斋志异.商三官》:“豪嗾家奴乱捶之,升归而毙”商三官的父亲得罪了富豪,富豪唆使家奴把他打死了。

(聊斋故事《商三官》

嗾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嗾字的小篆写法)

3、吠。读fè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吠,犬鸣也。从犬、口。”会意字。本义是狗叫。先看字形:

(吠字的字形演变)

吠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文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犬(大张嘴的狗),另一部分是口,即狗大张嘴并发出叫声。《诗经.召南.野有死麇(jūn)》:“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犬吠)

又比如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指狗叫,形指影子。古谚语,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后来发展为成语“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用来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再比如晋代陶潜《归园田居五首》之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本义之外,吠又指一般鸟叫蛙鸣。《广雅.释诂二》:“吠,鸣也。”比如宋代林逢子《镜香亭》:“绿杨深处两三家,几度凭栏听吠蛙。”

(蛙鸣声声)

吠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吠字的小篆写法)

4、咆。读p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咆,嗥也。从口,包声。”形声字,本义是猛兽嗥叫。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引《广雅》曰:“咆,鸣也。”比如《楚辞.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虎豹争斗熊罴叫,吓的飞禽走兽四散逃。又比如杜甫《课伐木》:“空荒咆熊羆,乳兽待人肉。”

(野兽嗥叫)

咆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咆字的小篆写法)

5、嗥。读h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嗥,咆也。从口,皋声。獆,谭长说嗥从犬。”形声字。本义是吼叫。据谭长(一个人)称另有一写法是“獆”也写作“噑”。《广韵.豪韵》:“嗥,熊虎声。”比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土田,那里是狐狸居住的地方,豺狼嚎叫的地方。

(狼嗥)

本义之外,嗥又通“号”,指大声哭叫。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嗥,假借为号。”

嗥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嗥字的小篆写法)

6、喈。读jiē。《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喈,鸟鸣声。从口,皆声。一曰凤凰鸣声喈喈。”形声字,本义指鸟鸣声。常用于叠词“喈喈”,象声词,用法有三种:

(1)禽鸟鸣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天气又阴又冷,雄鸡叫喔喔叫天明。又比如南朝宋鲍照《行路南》:“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2)钟、铃等的声音。比如《诗经.小雅.鼓钟》:“鼓钟喈喈,淮水湝(jiē)湝。”鼓钟之声响不停,淮水滔滔流不歇。又《大雅.烝民》:“四牡骙骙,八鸾喈喈。”《毛传》称:“喈喈,犹锵锵也。”

(3)哭声。比如孟郊《送淡公十二首》之六:“江湖有故庄,小女啼喈喈。”

本义之外,喈又用来指风雨疾速的样子。比如《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毛传》:“喈,疾貌。”北风吹得紧,雪下得密。也就是说,喈字大约相当于现在汉雨“那雪下得正紧”的“紧”。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唐诗也有,元稹的《病闻幕中征乐》:“苍穹真漠漠,风雨漫喈喈。”

喈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喈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86,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