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什么的嘴巴(什么的嘴巴三年级)

时间:2024-01-02 13:11:25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鹅公坪》:含糖岁月

以下文章摘自《鹅公坪》

含糖岁月

小时候,鹅公坪从来没有“曾经”“从前”这样的词汇,只要是讲过去的事,开口第一句就是“含糖”。“含糖啊,新化人老是欺侮湘乡人,仗着‘王爷山的打①’压了湘乡人几百年……”每一年冬天农闲季节,湘乡(包括涟源、双峰)各乡各村都有武师开门收徒,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句。

“含糖啊,曾大人打了胜仗回来,带着这么多兵,皇帝怕他不服管教,天天睡不着觉,就派出钦差来打探。曾大人神机妙算,安排了一些老头在驿道上装扮成拾狗粪的,看到骑着高头大马抬着八抬大轿的人问曾大人家里的情况,就说山高林密路远,就说荷叶塘鸟都不来拉屎,就说曾大人在闭门读书,钦差大人就回去了。”这是父亲讲的,他站在地坪上挥着手指向西边的邓家圫。含糖,小学刘老师这么讲,中学老师也这么讲。一直到大学,我同寝室的双峰老乡王斌辉也这么讲。我和王斌辉很快就知道,含糖就是曾经,就是从前。但哥俩面面相觑,实在不知含糖是怎么来的?

从十六岁离开故乡开始,我每年都回家探亲,每年都听到含糖。听到含糖一词,心里就咯噔一声,想这是一个什么鬼。一直到2020年,我才破解这个心心念念缠绕多年的谜团。2016年9月,家乡的文联主席阳剑因“双峰方言,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只有双峰本地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这也是我等八人愿意来收集整理的原因之一。其次,目前尚无一本专门研究双峰方言的著作,留作记录,以供后人研究存档”而主编了《双峰方言之东扯西绊》。阳剑主席盛情邀请我写序,我也兴高采烈地答应,信誓旦旦在国庆假期后第一天就交稿。

我在《是乡愁,也是乡音的忧愁》的开篇写道:“家乡的朋友捣鼓出一本关于家乡话的书,要我写几句话放在前面。这大概看中的是我离开家乡三十五年却乡音无改。而就我而言,乡音是我内心深处千万次的羞愧,是我生命河流中多次经历的暗礁险滩。和同一个族群的乡亲说说,可能是一辈子都难得碰上的机缘。”我洋洋洒洒地写,写自己的羞愧,写自己的乡愁,两个晚上就写了七八千字,完全忘记了主席的吩咐“写几句话放在前面”,就发给他。

一直没有回音,也一直没有样书寄来。我是一个迟钝的人,过了一年才把这篇文章放在《书都》杂志的公众号发出。然后,家乡双峰“土著民”和“新湖南”公众号纷纷转载,每一次都有好几万人在线阅读,俨然成了热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上半年,我猛然想起阳剑主席主编的这本书,就向家乡蔡和森纪念馆尹晓奔馆长要阳剑主席主编的书名,立马从孔夫子旧书网买了一本。

《双峰方言之东扯西绊》第三十六页:

[咸同]

一个仅流行于湘中地区的方言词汇。它是清朝咸丰、同治两个年号的合称。历史上有“咸同中兴”之说,在双峰及周围县市中,“咸同”表示“过去、曾经”的意思。

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曾国藩和湘军的崛起,湘乡人文蔚起,名动全国。湘乡人总督巡抚以上的封疆大吏比比皆是,至于四品五品官员,则不足为奇。同时,由于湘军官兵通过战争积累了一部分财富,地方经济十分发达。因此,这段辉煌的历史,后来人说起时,就十分自豪,总是说:咸同年间,我们这儿如何如何。久而久之,就演变成“咸同”,表示“曾经、过去”的意思了。

可以断定,“咸同”这个方言诞生最早在光绪年间,离今不过一百多年。

我的爷啊!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整整四十年的谜底,一下就揭开了:含糖不就是咸同吗?那一整天,我都恍恍惚惚,百感交集。

60、70年代,我伯伯的大女儿聂伦贞生了两女一男,男孩朱若飞居中,比我小一岁,姐姐朱剑彬比我大两三岁,妹妹朱曦比我小三四岁。大姐在双峰四安大队当民办教师,大姐夫在县城永丰镇农副产品公司当小干部,三个孩子都放在鹅公坪外婆家。我娘叽经常提醒我,要看好若飞宝,不准他去耍水②,不准他去爬树,不准他到马路上发疯。有一天,我在供销社的垃圾池里捡到了一毛钱,心里特别激动,跟屁虫若飞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就说去买糖。一毛钱十粒硬糖,我和若飞当天各吃了两粒。第二天早晨一起来,就看到若飞坐在我家堂屋的门槛上,我们又各吃了两粒。第三天早晨,又看到若飞坐在那里,我就牵着他的手悄悄给他讲,今天只吃一粒,不然明天就没有啦。若飞连连点头,我把糖纸一剥,用牙齿一咬,一人一半含在嘴里,那种幸福啊!从那次开始,我俩心照不宣,家人给的小钱,从供销社垃圾池捡的一分两分钱,我们都把糖咬成两截一人一半含在嘴里。若飞有一次含糖过久,被他姐姐发现了,号啕大哭,若飞老实交代了情况,我娘叽就讲,舅舅疼外甥天经地义,丫头片子哭什么哭!

1979年冬天,我堂哥聂站前开着警用摩托到双峰县来办案,我娘在邵阳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来看看我读书的情况。他办完案就从县城赶到双峰十四中,先是拜访了我的班主任陈文芳老师,老师说好得很,然后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站前哥捧着我的脸,欣慰溢于言表,告别时给了我五元钱。正是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放学钟声一响,我就打起飞脚直奔走马街供销社,直接买了二十个砂糖包子,花了一块六毛钱。出门碰到邻居宋深耕,他是供销社的会计,非常奇怪地盯着我问,你哪来这么多钱?我骄傲地告诉他,是站前哥给的。回家九里路,我到走马街供销社是拐了弯的,多走了一二里路。我拎着一个纸袋装着的二十个包子,大概三里路就吃完了。到家把剩下的三块四毛钱交给父亲,那天晚上我还照常吃了一大碗饭。我相信,我还能吃十个砂糖包子。

①中国南方流传很广的民谚:“长沙城的杂戏,王爷山的打;关云长的大刀,赵子龙的马。”——可见王爷山武术的影响力。

②耍水,指游泳。

含糖。咸同。这是湘乡方言中完全同音的两个词汇。

咸丰、同治年间,是湖南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湘乡人的高光时刻。此前的湖南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默默无闻,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刘蜕进士及第,喜讯传来,湖南人欢欣鼓舞,称之为“破天荒”。南宋末年,十二岁的湘乡童子贺德英,为救关在县衙的父亲,到县学申请考试,替父赎罪。县令一试,惊为神童。由县到府,顺风顺水受到宋理宗的亲自接见。当时,宋理宗正在欣赏《猿猴献果图》,便让贺德英赋诗。贺开口就来,其中一句受到皇帝激赏:“易描通臂状,难写断肠声。”理宗读得出贺德英的孝心和文采,满足了他救父的愿望,并回赠一副对联:京阙人家惊地动,湘南童子破天荒。

破天荒的故事是客观真实的,要不是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建立起了岳麓书院,湖南的人才队伍会更加寥若晨星。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思是指,如果没有孔子的诞生,中国人的文化历史将如万古长夜一样黑暗。而湖南如果没有岳麓书院,就只能像杜甫所写的那样,“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了!

咸同年间,战乱纷飞、民生凋敝。沉重的历史比我们更需要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巨人,就像九曲回环的黄河水比我们更需要流经陡峭的悬崖,渴望出现壮观的瀑布。然后,湘乡的曾国藩就站出来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掀起太平天国起义,湖南是起义波及的第二个省份,曾国藩也正是在第二年以“丁忧”身份奉旨创办地方团练的。他开创了以“书生训山农”的建军模式,动员一批功名不显的绅士,以同乡、同族、师生、亲戚为纽带,组织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的强大军队。凭借着这支有思想也有行动力的军队,曾国藩即使九落九起,最终还是镇压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化解了的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湘军是清王朝的救星,也是将才、兵源、饷源的基地,湖南人由领兵、筹饷等而至显达者成批涌现,居各省之冠,因军功而保荐各类虚衔者更比比皆是。据统计,湘军将领中升至总督者有十一人,升至巡抚者有十三人,升至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的多达一百四十三人,当知府知县的更是不计其数。“中兴将帅,什九湖湘”,真真实实呈现出了湖湘英才井喷的壮丽奇观。

世所公认,打败太平天国的是湘军,湘军兵力最盛时达五十五万,绵延五十年。我导师萧艾先生写《王湘绮评传》,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咸同年间,“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的王闿运,十九岁从湘潭出发周游湖南各地,发现街上的乞丐、拾狗粪的少年、农田里青壮年的相貌都改变了,每一个人都虎虎有生气,泱泱歌大风。他把他的发现告诉曾大人,深谙相术的曾国藩频频点头,成就了他们之间四十年的友谊。仗打赢了,自然就有底气,有说话权,全部湖南人都与湘军荣辱与共,成为一个文化、利益的共同体。湘军对湖南人而言不只是一支军队,更是一种文化信念,大大满足了湖南人的自尊心和优越感,使湖南人的霸蛮血性中增添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幻觉。

咸同。含糖。咸同中兴的时代,湖南人或许是含糖的。太平天国起义绵延十三年,席卷中国半壁江山,金银财宝都集聚在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据老辈人讲,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下天京,这些金银财宝大多成了湘军的战利品。战利品也不敢明目张胆往老家运,就想出把楠竹掏空的绝招。那个年月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由南京长江码头沿江溯到洞庭湖转湘江再转涟水,竹排连绵十几里,沿途镇守关卡的清兵面对得胜还乡的湘军,敲敲竹杠,湘军大大方方奉上买路钱,彼此心照不宣。五十年的湘军军史,生生死死的几百万湖湘子弟,几乎家家户户都与湘军沾亲带故。战利品改变了湖南人,更改变了湘乡人。就湘乡而言,按农耕文明的习惯,趾高气扬的湘军头目首先要买田,但面对湘中丘陵“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加之头目众多,也就只好相互掣肘,各让一步。其次要起屋,我少年时候还看到三里一公祠,五里一庄园,学校、医院、供销社和乡村政府机关都装在湘军祖先的遗产里。对于湘军头目来讲,买田花不了多少,起屋建庄园也花不了多少,最后只好遵循曾大人的意见办学,延聘海内名师,教育湘军子弟。如此,每一个家族都有私塾,男丁不多的家族甚至鼓励女孩旁听,因此也成就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第一乡”的美誉。“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校”“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等,都是咸同年间的恩泽,那是甜蜜蜜的回眸,也是湖南人含糖的记忆。

咸同到含糖的语义演变,我觉得大有深意。几百万湘乡人在大概一百六十年的历史中,硬生生将“过去”“曾经”“从前”这些词汇挤出去,用“咸同”替代,要有多么强大的文化信念和凝聚力!

而在20世纪60、70年代,咸同的文化竟然变成了含糖的味觉,对湘乡人来讲,实在是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受。

如同好多人言必称希腊一样,湘乡人真的是言必称咸同。言必称希腊,是西方人在追溯文明传统的时候,必须要追溯到古希腊,西方一切文化形态都源于希腊。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文学、艺术、法律、宗教都是起源于希腊的。言必称咸同,是湘乡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留下的浓墨重彩。他们的仗打赢了,他们为朝廷立下的功劳立足了,他们的财发饱了,他们在金銮殿上有好多人了。不能怪湘乡人言必称咸同,即使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也言必“吾从周”——“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向后看的,对当下的生活评价一定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并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忧患意识。

60、70年代,没有几个人知道咸同,知道的要么是“臭老九”,要么是湘军后人。前者不敢讲也不敢写,后者一律定性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糖,成为一种符到符灵的药,各村各户的人大多黄皮寡瘦,没有高血糖只有低血糖,喝一杯糖水,身体就好了,含一颗糖,就精神抖擞,就像吃了。村里的老人要断气了,一查时辰不对,立马就喊人到半边户家庭要一片黄糖含在老人口里,十有九人能吊气到好时辰才闭眼。就这样,含糖替代了咸同。

四十年,我对含糖心心念念的琢磨和考证,一夜间成了一个笑话,一个黑色幽默。

但我还是要讲几个小故事以纪念这样的含糖岁月,不然就难平民愤。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荷叶塘曾国藩的老家。村里有位老农,家里办喜事,所以大清早打发儿子到集上去置办鸡鸭鱼肉、新鲜蔬菜。结果,日上三竿,也不见有人回来。老农出门一看,见田塅①里儿子和一个货郎在一条长长的田埂上对峙。老农快步走过去,一问情况,货郎说,你儿子不懂事,我年纪大,挑的货金贵,下到稻田浸湿了货怎么办?儿子讲,我个子矮,下到田里肯定会拖泥带水,我怎么求他都油盐不进。老农就脱下鞋子扎起裤脚,对货郎讲,今天老子家里办喜事,我懒得跟你生气,依我平日的脾气,老子就给你挺到底!你没有看到我崽伢子个子矮骨头嫩啊?跳下田就把货郎的一担箱子顶在头上,让儿子侧身过去。曾国藩看到这一幕,总结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曾国荃打天京的时候,进驻天京外围已经两年之久,攻城不下一百次却是久攻不克。一直想独吞首功的曾国荃急怒攻心,导致心气郁结,肝病加重。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江浙两省的重镇被左宗棠、李鸿章一一攻克,加之朝廷急不可耐,连连催促,曾国藩只好亲自督师。那个夜晚,曾大帅在中军大帐做动员,开头长篇大论,最后就是这几句:“苦战两年多,明日分胜负。要死卵朝天,不死就过年。明早晨天麻麻亮的时候,我们就架轼!”会议一结束,清兵头目、淮军头目就急了,他们看到了大帅手一挥斩钉截铁,却听不懂最重要的这几句话,只好乖乖地被湘军头目敲竹杠。天麻麻亮就是天朦朦胧胧的时候,架轼本意是给马车安上横杠准备出发,在湘乡话里,就是“开打”的意思。

挺,就是企着死站着埋,就是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老农在荷叶塘田埂上的挺,曾国荃在金陵长江边苦战近三年“扎硬寨,打死仗”的挺,是一脉相承的。早几天,看到乡兄刘黎平(公众号“刘备我祖”)写了一篇长文《朝鲜战争,其实也是一场湖南味道很浓的战争》,文中说:

当年的半岛,狭长狭长,其实就是一条大田埂,我方和联合,在田埂上相遇了,我方虽然缺,缺粮草,甚至缺衣服,但硬是不让步,将对方硬挤到三八线以南了。

就是田埂典故在军事上的再现。

是湖南人风骨在军事上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尊严被冒犯了上百年,要用湖南人的方式打回来。

就在朝鲜战争之前十年而已,湖南也成了抗日战场上的田埂。

中日双方在这条捍卫中国领土的田埂上,遇上了,刚上了。

日本鬼子在这条田埂上打得好辛苦。

抗战中后期,整个正面战场,能拿得出手的战役,基本上在湖南。

我们和日本鬼子在长沙硬刚,日本人退却三次。

我们和日本鬼子在常德硬刚,日本人亦退却。

我们和日本鬼子在衡阳硬刚,日本人头破血流。

我们和日本鬼子在雪峰山硬刚,日本人投降。

湖南,这块二十万平方公里的田埂,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墓地……

乡兄刘黎平的大历史观像金子一样闪光,读着读着,血性就出来了,胆气就出来了,热泪就出来了。

这就是咸同中兴的辉煌,也是含糖岁月的考验。

①田塅,指面积较大的平坦的稻田。

《鹅公坪》 聂雄前 /著

本书是一部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品通过个人成长的视角,追忆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语言自然挥洒、单纯明净,情感饱满深沉,人物温情可亲,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和时代变迁。这部作品有时代的印记,也有人文的关怀,以朴素、含蓄的文风,表达出深沉的情感。所写之事平实中见妙趣,困境中含有希望,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悟。

从历史的角度看,《鹅公坪》还原了一个乡村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变迁史,在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中,直击了小乡村里几代人的悲欣生活,在展现真实热闹的乡村生活之余,更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还原一段鲜活的乡村历史图景。

半亩塘丨崔家崖第二小学(师生同题作文选登)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留下一颗善良、努力的心五年级二班 苏旭峥从一年级起,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几年读下来,我发现自己竟真能亲身实践这句话。每次,妈妈都要从我的房间把我给提溜出来,逼迫我放下书本吃饭。因为在书中,我找到了比吃饭享受,比游戏快乐的体验。寒假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好几本书。其中,我读完了三本,最喜欢的一本是《宝葫芦的秘密》。刚打开这本书时,书中的几张彩画就吸引了我,我好像被一种魔力推进入图画中,自己仿佛就成了王葆——一名少先队员,一个爱听故事,调皮捣蛋的孩子。起初,“我”为拥有宝葫芦而感到快乐,因为只要心里想什么,就会有什么:要鱼得鱼,要书得书,要棋得棋,要花得花简直就是阿拉丁的神灯啊!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你得到多少,就会付出多少。王葆拥有宝葫芦之后,虽能“呼风唤雨”,但烦恼也接踵而至。数学测试时,宝葫芦把同学苏鸣风的答案转移到了王葆的卷子上,老师一看,字迹、名字都是苏鸣风的,结果让他失去了老师的信任……原本做梦都想拥有的宝葫芦,却让自己见了同学绕着走,见了父亲怕面对……读到这,我不再羡慕,不再幻想。和王葆一起生活的日子,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幸福是靠自己去争取的,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换来的劳动成果,才会使自己开心,快乐。任何事情如果不劳而获,贪图一时的便利,最后受伤害的也只会是自己 。就在我替王葆捏一把冷汗的时候,王葆也及时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他终究是个内心善良的孩子,他不但公开了宝葫芦的秘密,使宝葫芦失效,还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结尾,让我欣慰,就好像自己真的经历了这一切,经历了“得到”与“失去”,最后留下一颗善良的心,努力的心!

教师评语:

全班同学亲切地称他为“小苏”。几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涵义。阅读让他的生活有静有动,相得益彰。书使他快乐,使他博学,使他更加开阔地面对生活。

一年级二班 王昕茹 绘

由《西游记》中的“修行”浅谈个人成长教师 吴 清

年少初读西游,认为西游是打怪升级,积满学分;求得真经。青年复读;发现那些形色荒诞的怪事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针砭时弊。不惑之年再读;有感发现西游讲的是修心养性,是讲一颗心温良恭俭让的过程。

《西游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鲁迅、胡适等人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即是章回小说 《西游记》作者。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去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信念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坚守,一念放手。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子变成妖精等,师徒四人都有惊无险的顺利渡过难关,而便就在战斗能力较弱的白骨精中,师徒四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因为这个妖怪,孙悟空第一次被赶走,而当孙悟空一听到师傅有危急时,毅然决然的回来。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诺言与责任。它知道师傅一旦离开了它,几乎是寸步难行。虽然它只是一只顽猴,但在取经的路上,一路修行,一路领悟,不管它多么渴望自由,对唐僧的承诺和对信念的坚定——矢志不移。

一念坚守直至取得真经,它必会竭尽一切。这就是修心的过程。

凡事求真笃行,人心向善。天必佑之、众必敬之、心必宽之。

“心猿”“意马”大家都知道,心猿指的是孙悟空,意马指的是小白龙。在汉语意思里,心猿意马形容人心浮躁不定,杂乱无章。而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白龙马都曾心性不定、狂妄不羁。就像人的意志力起初都像顽猴、野马一样,桀骜不驯,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晨兢夕厉,择善而从,才能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就能到达西天。于是,唐僧给心猿套上了紧箍咒,给意马拴了缰绳,将他们改邪归正。“紧箍咒”和“缰绳”就是指人的坚韧、善良、恭敬、和忍让。

师徒四人锁心猿;收意马,不畏艰险,持正念,降心魔,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就是养性的过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魔,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克服挫折,自我和解,知行合一的过程。取经就是一个修心历炼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作者所说“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爱抽烟的爷爷三年级二班 姚海宇

我的爷爷啊,一提起他,我仿佛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香烟味儿……

他无聊了,来一支;开心了,来一支;着急了,再来一支……爷爷干什么都靠烟,没有烟就等于要了他的命。

有一次,我趁爷爷午睡时,悄悄地把他的香烟全部搜出来,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虎门销烟”,嘿嘿,这下爷爷没法抽烟了吧!

爷爷起床了,照老规矩又得抽一支烟,可是香烟不见了,爷爷坐立不安,皱着眉头一会儿在抽屉里翻翻,一会儿在衣兜里找找,嘴里还不停地嘀咕:“诶,那到哪儿去了呢?”实在找不到了,竟然还趴在地上往床底下张望,没了香烟的爷爷不知所措了,愣坐在床沿上久久发呆,好像在使劲回忆他放过香烟的地方,又好像在想别的办法……

“爷爷,你刚在找什么呀?”我明知故问道。

“没……没什么。”

“耶,计划成功了!”我心里暗自窃喜。

爷爷看了看手表说:“那我去公园了!”

“好吧!”

我知道爷爷是不会轻易舍弃他的宝贝的——香烟,所以我就悄悄地也跟着去了公园。

果然不出我所料,爷爷没进公园的门,而是径直走到香烟摊,到了跟前他迅速掏出钱,兴奋地从摊主手里接过香烟,像与一个半世纪没有见过面的老朋友重逢似的。他又麻利地拆开包装,从盒子里抽出一支香烟,往指缝里一夹,掏出打火机,“啪”的一声脆响,香烟被点着了,他悠然地放下胳膊,一缕缕青烟不断地从嘴里喷出来,周围立刻被一片烟雾笼罩着。

爷爷舒服地闭上眼,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唉,我的这个爱抽烟的爷爷!

教师评语:小作者能抓住爷爷爱抽烟这一特点,通过一个具体事例和对爷爷找烟、买烟和抽烟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进行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使一个嗜烟如命的老烟民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夏天来临四年级二班 高启轩

当夏天来临,蝉最先听到了夏天的召唤,他们在阳光下忘情的歌唱,拉开了夏日的狂欢。当夏天来临,朵朵荷花们急忙梳妆打扮,像极了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碧叶中亭亭玉立。当夏天来临,太阳哥哥热情的大口吹气。吹笑了门前的向日葵,吹绿了家乡的芦苇荡。轰隆隆,轰隆隆……咦,谁在我头顶打鼾?“我在这,我在这。”雷伯伯来到池塘,和小鱼打招呼,来到田野,向庄稼高兴的挥手。来到果园,与果树跳起了舞蹈……教师评语

全诗清新自然,富有敏锐的观察力,饱含淳朴的孩童情,质朴可爱,可圈可点,尤其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倍增异彩。四年级二班 赵文晶 绘草原七月教师 崔淑珍

只有我能读懂梦中这多彩的七月燃烧了整个世界的正是草原上这格桑花的火辣在满目绿海里她妩媚着妖娆着灿烂着……流入天际,携手白云诉说无尽的相思这变幻莫测的云朵哟变容颜,饰苍穹怎能比得过百媚千娇覆盖四野的格桑花?她是幽居在仓央嘉措灵魂深处的伤痕是留守在格萨尔王心底的执著是白色毡房里幸福安康的草原情歌是我记忆犹新的童话世界五色花开碧色流翠布谷轻啼,思念如烟多想再一次醉在你纯净热情辽阔的怀抱里

四年级一班 邓万鸿 绘

爱唠叨的妈妈教师 崔 琳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着这支歌,我想,哎......我的妈妈哪儿都好,就是爱唠叨。

“嘉铭快写作业、嘉铭该看书了、嘉铭把书桌收拾整齐......怎么还没好?能不能快一点?......”哦!天哪,我亲爱的妈妈又开启了她的唠叨模式。

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竟然有了个毛病——爱唠叨。

一大早,准时迎来妈妈的第一波“问候”。妈妈拿着帮我洗好的衣服和裤子,来到我的房间,一把推开房门,大喊:“都几点了? 你被粘床上了吗?快起床!”我说:“知道,我......”,还没等我说完,妈妈继续说到:“还不起床,上学不迟到吗?你快点!怎么这么磨磨蹭蹭……”为了不让她继续唠叨下去,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出门前的准备。

终于可以出门了,第二波“问候”再次开启!我的脚还没迈出大门,她就说:“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多请教老师、不许和同学打架......。”天哪!我立马就跑。她又喊:“下课有时间就把功课做了、不要心不在焉、你慢点跑......”

有一次,我刚放学一进房间,妈妈就像老虎一样恶狠狠地盯着我,嘴巴像机关枪似的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现在长大了,你长本事了,要上天了,真是给你点儿阳光你就灿烂,你的房间是垃圾堆吗......”“不是的,我 ......“别说了,快把你房间收好,再不收拾,我连你一块儿收拾了!”

你以为我妈的唠叨就这些吗?错,大错特错!以上这些只是冰山一角,重头戏还在后面。还有一次,写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我正准备出门问妈妈时,妈妈突然推门而入,和我碰了个正着。见到我刚要出去,妈妈以为我要去拿手机,一副人赃并获的姿态,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口大骂:“臭小子, 天天找手机,脑袋里都是手机啊!你脑袋是个摆设啊!回去吧你,这周不准在看手机了。”我能说什么......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了,留我一脸懵圈。

虽然我真的很希望妈妈不要再这么唠叨,但我更知道,这所有的“唠叨”,其实都是妈妈给我最美最暖的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五年级一班 李 琪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本书,他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里面的人物都非常厉害,性格各异,是他们让这本书充满了色彩。

《三国演义》的作者乃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主要讲了三个国家在东汉末年,西晋初年之间发生的历史风云。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趣的章回,如: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也有一些让人胆战心惊的章回,如:火烧赤壁,空城计,火烧上方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火烧赤壁,它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权,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主要讲了水上交战,周瑜想用火攻 ,但是没有东南风,就烧不到曹操的战船,于是诸葛亮就去求东南风,过了三天,东南风刮了起来。周瑜连夜派黄盖在船上装满火油。向曹操的战船逼近,再用箭射,致使曹操百万大军大败,故事情节发展为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便是火烧赤壁。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章回让我如痴如醉。这本书中我最敬佩诸葛亮,他那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华过人的本领令我五体投地啊!“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诸葛亮真是当之无愧啊。

教师评语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读中有思,结合书中所讲内容,能抓住故事的宗旨,开门见山的方式让文章简洁,一目了然,对故事中精彩地方点面结合,能自然过渡。

《三国演义》读后感

教师 张 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文化中,包含着许多艺术的瑰宝。而四大名著,就是这些瑰宝之一。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近一百年的历史,还有作者罗贯中加以改编和杜撰的成分。这些由作者杜撰出的故事情节,使整个故事更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优秀的故事情节,应该就是《三国演义》可以成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刘备阵营,曹操阵营和孙权阵营之间的故事。这三个阵营各怀心思,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都想吞并对方,统一中原。本书,主要以蜀国的视角,讲述了这一故事。在书中,还有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刘关张三兄弟。他们三人虽然是兄弟,但在性格上却各有不同。刘备善于招揽人才,有广阔的胸襟;关羽则是个极度忠义之人。而张飞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性耿直,粗鲁莽撞了。在书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情节。其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情节都十分经典。除了刘关张三人,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也是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神机妙算,以至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他在被刘备相中后,果然表露出了自己的才华。“隆中对”这一情节,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他与刘备的隆中对,规划好了后来蜀国的发展。在之后,蜀国大部分的行动,都是在实行诸葛亮的计策。这就足以体现出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之处。而曹操,则被认为是书中的反派。人们一想到他,就会联想到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等形容词。但实际上,曹操也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他胸怀大志,很有计谋。他的这些优点,使他的阵营格外强大。并且,他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所写的《观沧海》和《龟虽寿》等作品,都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篇。后来,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蜀国的皇帝是刘备的儿子——刘禅。他昏庸无能,整天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原本,诸葛亮还可以扶持刘禅。可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就逐渐衰弱,最终被魏国所灭。最终三国的结局就是蜀吴两国灭亡,魏国也被司马家族夺走,改国号为晋,建立了晋朝。自此,三国时期结束。这个结局,让人感慨万千。历史就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道理,在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们就会深刻地明白。责任编辑丨刘宝丽编辑丨安娜

Mouthful是“口的,嘴的”意思吗?

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增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并且词缀本身能体现出新构词的词性特点,我们都知道由-ly结尾构成的词多为副词,比如,actively、fully等;由-ful结尾构成的词多为形容词,比如,beautiful、sorrowful等。

但也不是所有以上述后缀结尾的词都是形容词或者副词。下面学习几个以-ful结尾的名词:mouthful、handful、bagful、basketful、cupful、armful的用法。

1.mouthful是名词,意思是“满口,满嘴,一口”,其复数形式是mouthfuls。比如:I can't manage another mouthful.我是一口也吃不下了。He ate his meal slowly, savouring every mouthful.他细嚼慢咽地吃着饭,一口一口地品味。

a mouthful of的意思是“一口”。比如:She took a mouthful of water.她喝了一大口水。She swallowed a mouthful of the hot strong brew, and wiped her eyes.她咽下一大口热浓茶,然后擦了擦眼睛。

an armful of yellow tulips一抱黄色郁金香

2.armful的意思是“一抱之量;双手合抱量”。常用 的结构是an armful of(一抱……东西)。比如:

He hurried out with an armful of brochures.他抱着一摞小册子匆忙出去了。She came back with an armful of books.她抱着一抱书回来了。She brought in an armful of fresh flowers from the garden.她从花园里抱着一抱鲜花进来。

3.handful用作名词,复试形式是handfuls,意思是“一把;少数,少量; 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比如:People don't speak one universal language or even a handful.人们不会说一种甚至几种通用语言。Her children can be a real handful.她的孩子们有时很难管教。

The little boy was a real handful. He was always up to mischief.这个小男孩真是难管教。他总是在搞恶作剧。My little grandson is no trouble at all, but his 6-year-old sister is a handful.我的小孙子一点不用人操心,但他6岁的姐姐却很难管教。

a handful of意思是“少量的,一小撮;一把”。比如:A handful of onlookers stand in the field watching.少数旁观者站在场地里观看。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came.只有少数几个人来了。He surveyed the handful of customers at the bar.他打量着吧台边仅有的几位顾客。

a basket of fruits一篮子水果

4.basketful“满篮;一篮(篓、筐)”。比如:He sent us a basketful of apples yesterday. 昨天他送给我们一篮子的苹果。We picked a basketful of vegetable on Sunday.周日我们采摘了一筐蔬菜。

5.bagful的意思是“满口袋”。比如:I figured a bagful would be enough for the visit. 此次拜访我想一个手提包的量就足够了。

a bagful of的意思是“一包”。比如:He bought me a bagful of sweets. 他给我买了一包糖。She came to my place with a bagful of clothes. 她带了一大包衣服来到了我家。

6.cupful作为名词的意思是“满杯,一杯”。比如:If you drink, never more than a cupful.每天喝酒不超过一杯。Not a cupful of water remained.剩下的水连一杯也不到了。

a cupful of 意思是“一杯”。比如;They buy in smaller quantities--a cupful of rice, not a 10-kilogram bag; a single cigarette, not a packet.他们购买的是小份——一杯米而不是一袋米,一支烟而不是一包烟。

古诗词里寻童心,读懂童真童趣!

《小王子》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长大之后,我们步履不停,忘记抬头多看看夕阳和云彩,没有时间等一朵花的开放,或多或少地藏起真实的想法,在星夜里逐渐暗淡疲倦。其实童心一直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遗忘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它,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保持天真的状态,重拾简单快乐的小幸福。

今日是六一儿童节,与大家分享几首关于儿童的古诗词,愿你开心时,依然能笑得像个孩子。愿你永远都记得,这个节日会陪伴你一辈子!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人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诗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正在水边玩耍的小童以为有客来访,急忙跑回家报信,忙乱中却把门给关上了。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小孩子正在学习垂钓,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惊了鱼儿,连连招手不肯回答,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诗句中“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历历在目,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示添丁》

唐·卢仝

春风苦不仁,呼逐马蹄行人家。

瘴气却怜我,入我憔悴骨中为生涯。

数日不食强起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

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宿舂连晓不成米,日高始进一椀茶。

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仗添丁莫恼爷。

卢仝这首诗,读来让人哭笑不得。生了病连着几天吃不了饭的父亲卢仝遇上呆头呆脑的小儿子,一会跟卢仝要抱抱看花花,为父的浑身无力抱不起来,招得孩子哭声连连。一会又打翻了墨汁,在纸上涂抹,正当父母生气又舍不得打的时候,孩子笑了,令人哭笑不得。诗词将孩子的娇憨可爱写得活灵活现,父母看似被孩子折腾,其实为人父母的乐趣不就在此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诗词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的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如此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诗人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充满童真童趣。

《词》

唐·施肩吾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效古词》中写到:“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而这首《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有趣,又纯真可爱。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生活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的声腔。可是小牧童却陶醉在这样的笛声里。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道知行”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嘴硬大叔:在吊环上就没有他完不成的动作,嘴是真硬呀#嘴...

嘴硬大叔吊环哥。

韩国人的嘴到底有多硬?这位嘴硬大叔自称能在吊环上完成吃喝拉撒,专治嘴硬的主持人。上次他自吹喜欢天天待在冰水里,以至于聪明蛋与主持人卯劲往他的澡盆里加冰块,当时还以为这大叔真的身体怪异不怕冷,甚至大叔还表演了个冰水潜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你别说那场面还真唬住了所有人,直看的台下观众欢呼连连。

这位嘴硬大叔一上来就展示了一波惊人的臂力,果然装杯还是要有资本的。但主持人却耍起了阴招,他故意不急不忙地说着开场白,这可急坏了吊环上的大叔。要知道这和泡冰水澡可不能比。

虽然刺骨的冰水也让大叔坐立不安,但只要嘴硬还是能忍受住的。然而如今的吊环可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一般人上去都费劲,更何况还要完成一些动作,主持人让大叔先做个九十度动作开开胃,嘴硬的大叔当然不会轻易认怂,在完美的瞎扯中大叔终是撑不住掉了下来。笋瓜吃多了的主持人笑问大叔能站起来吗?大叔的嘴也是真的犟,他直言这不是有手就行,主持人想让大叔再来几个高难度动作,大叔表示你知道嘴硬哥的硬怎么写的吗?

随后就是一个高难度吊环倒立,这波操作确实值得喊一声牛逼,不愧为能徒手劈西瓜的男人,这麒麟臂还真有点东西。

虽然养猪失败的主持人继续着他的不当人模式,一旁的聪明蛋又开始秀起了操作。但此时的大叔真想下来给他卷卷吧给一脚踢飞,眼看这些挑战对大叔没有效果,主持人又继续加大难度,他让大叔来个倒挂十字。嘴硬大叔表示这样玩是吧。

随后一个高仿版的十字实属也是没谁了,一旁的主持人还想去吹毛求呲。看着大叔吃力的样子,竟然大发善心算他通过,看来上次大叔主动送上肉体确实有效。

主持人让大叔再来几个高难度动作,大叔一个鲤鱼打挺站到了吊环上,这种舒服的姿态让他嘴硬病再次发作。他随即表示自己在家经常这样做,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上次吹嘘天天睡冰块上结果被冻硬,要不是主持人拿出起死回生喷雾估计现在已经开席了。

果然帅不过三秒,一个大劈叉差点让大叔扯到了自己的小虫,瞅准时机的聪明蛋又开始玩起了助攻。此时的大叔估计想打死这个卧龙。主持人好心地提醒大叔,吊环上面有卫生纸,你身上也有纸巾。

大叔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倒挂着身体,用脚扯下了一片卫生纸。有趣的是,这个动作竟然解锁了他的新姿势,主持人好奇地问他是不是这样上厕所,你也这样吗?你不需要知道太多,哈哈哈,这太搞笑了。

聪明蛋主持人总是想抢镜,大叔的姿势不太雅观,但他很机智,手动打了码。这让老六主持人也笑了起来。主持人不太懂说话,要求大叔再做一遍刚才的动作。

大叔有点着急,但他的嘴很硬。虽然他尝试了很多次,最终还是累得倒在了地上,结束了他的嘴硬。但是,要想赚这笔钱,没有两把刷子可不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