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求神拜佛(求佛拜神该怎么发表说说)

时间:2024-01-18 04:12:41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求神拜佛,到底在做什么,有用吗?回顾30年的经历,我终于明白了

小时候,因为好奇,跟着亲戚去过大大小小各种寺庙。

信男善女们都十分虔诚的供奉和跪拜各路神灵,夙愿五花八门,祈福求平安,求子,求财,求官运都有。

看着众人虔诚笃定的样子,再看看各路神仙诡秘高深的装扮,带着一丝丝恐惧的心理,那个时候,真心认为世界上真的有神灵存在。

再往后,上学了。

开始接触自然科学,唯物论等教育理念进入大脑。开始渐渐对小时候的想法充满了质疑?

“迷信,妥妥的迷信”,这是当时内心的第一声音。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仙,都是农村无知,迷信搞的鬼。

这个时候,认知从一个极端到达了另外一个极端,造成了偏见,其实都是认知不全所造成的,或者说是,对事物的边界界定不清晰。

这种一味的否定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的大脑,只是朝着唯物论的方向前行。直到后来工作后,才渐渐有所变化,尤其是听到了廖叔叔的经历。

有一次,廖叔叔在家里做客的时候,聊起他在五台山旅游的经历。他说,在五台山游玩的时候,见到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前来跪拜祈愿的人,令他没想到的是,大家拜佛拜到后面,都是一些升官发财等世俗的心愿,他惊讶不已。

“这哪里是来拜佛的,明明就是来跪拜欲望的。”

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了。

此时,我的认知开始从迷信转为对欲望的追逐,一切都是经济社会下的产物,谁都逃脱不了。

再往后,因为工作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一度让自己迷茫起来,我开始接触一些哲学心理等书籍,包括儒学的《论语》,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勒庞的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等

我的思维又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我发现

儒学和儒教其实是有差别的,就像道家学说和道教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学术是学术,教会是教会,是要区分开来的。

道教的遵从的思想是从道家学说演变过来的,但不能等同于道教学说的全部,因为教会本身有其自身的目的。

所以,撇开教会本会,就我目前了解的,其哲学核心还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共同去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一种过来人的劝导,更是一种前人的智慧。

作为过渡的思维,中间一些时候,我还曾经这样认为,所有一切不过是善意的谎言:虚构了一个世界,高人半子,俯瞰人世间的种种生活苦恼,至于奖惩都是无法证伪的,所以信不信全看个人,也就有了信则灵,不信则无。

相信的人,神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成为他们背后的信念支撑,一往无前的动力,人力有限,神则法力无边,很好的解决了个体对未知的恐惧,让人不再焦虑痛苦,也就是人助者天助。

再往后,通过观看一些纪录片,得到了一些灵感,又让我改变了

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攀新高,能力范围越来越广,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自然气候的诡异无常,癌症病例的不断增加,一次又一次告诉人们,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要懂得敬畏。

俗话说,“头悬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要懂得敬畏之心,不要肆意妄为,至于是否有天,有神灵已经不重要,这些都是虚拟的敬畏之心,实体化的代表。

故事是思想传播的有效载体,神灵作为里面的角色,承载了前人想要告诉后人的信息。

总结一下改变:神灵存在--迷信存在--跪拜欲望--精神寄托--引导向上--敬畏告诫

综上,对于求神拜佛稍稍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角度。

神灵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在不同的高度,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而人随着认知的提升,攀爬到不同的高度,也会见到不一样的风景。

与我而言,

神灵是否存在我无从了解,迷信不过是别有用心者,趁人们认知差,最终实现个人目的。

求神拜佛

一方面,作为精神寄托的存在,心灵力量的角色,承担了普通大众各类欲望寄托,释放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恐惧,好比注入神力,让人带着力量,勇往直前,心无杂念。

至于结果,涉及的因素太多,因人而异。

另一方面,作为前人告诫后辈敬畏的实体代表,提醒人们时时刻刻要保持一个敬畏的心理,切勿盲目膨胀,要不然,终究是要栽跟头的。

至于跟头的后果,涉及的因素太多,因人而异。

100句能让人思想顿悟的佛家语录——学佛,思佛,念佛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楼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搞笑图|求神拜佛的时候,心里默念身份证

常拜佛,运气会愈来愈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