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图门(图门江)

时间:2024-01-14 21:18:45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护边员图门:祖孙三代跨越世纪接力为国护边

记 者|邵春雷

责 编|王 蓉

通讯员|吕昊俊

正文共2795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夏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一片宁静的绿海,微风拂过,偶尔泛起阵阵柔波。在这片绿海最西边的中蒙边境,55岁的图门与儿子呼日正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驰骋,两个矫健的身影时缓时急,那是他们在对所辖边境进行巡查。

图门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的护边员,他家世代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顺着蒙古包望去,不到500米便是中蒙边界,这条由8块界碑连成的边境管段,属于贝尔边境派出所管辖范围。

从图门爷爷那始,他们就扎根在这里、守护在这里,跨越一个世纪接力守边,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我老得动不了的那天”

每年一到冬季,中蒙边境的界河就会冰冻。这意味着边界的天然屏障消失,极易出现牲畜越境现象。

今年1月,图门在草场放牧时,接到贝尔边境派出所电话称有十几头骆驼在中蒙边境觅食,随时可能越境。他顾不上还在草场吃草的自家羊群,跨上马飞奔向边境线。

不曾想,草原天气说变就变,前一秒还风和日丽,下一秒便刮起“白毛风”。从1433到1441号界碑,这条60多公里的边境线,图门不知走过多少遍。凭着经验,他迅速锁定骆驼群的行踪。当图门协助民警将骆驼群驱离边境返回牧点时,发现自家本就不多的羊群,已因暴风雪走失了数只。

图门默默地骑马寻找,并没有向边境派出所民警提及此事。后来,民警从牧民口中得知这一情况,一起凑钱帮他补上了损失。平日粗犷的蒙古汉子却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羊丢了几只没啥,咱边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自从当上护边员,图门的生活中就不再只有自己的小家,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为“大家”的事儿忙碌着。妻子生病的时候、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两边的事情,肯定会有一边照顾不到的时候。”

有牧民也曾劝他:“咱牧民管好自己的羊就行了,管那么多闲事儿干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图门总会说:“我们出生在这里,就有义务守好边疆!”

“一个人干好不算好,大家都做好了,边境才能稳固。”作为北疆红色堡垒户,图门在完成自己巡边任务之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策马往返于各个戍边点位之间,为新入职的护边员讲解守边护边技能和注意事项。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把管段跑上两三遍。

几十年来,图门风雨无阻,坚持每日巡边,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他所在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的事件。他也因此被内蒙古自治区边防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分别授予“边防工作先进个人”“十大优秀护边员”“优秀员”等诸多荣誉。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我老得动不了的那天。我会像爷爷和阿爸一样,把守边护边的任务交给我的孩子。”夕阳西下,走在这条重逾生命的边防线上,图门坚定地说道。自己还想把“三代护边”传承为“世代护边”,把与边境派出所共同戍边的情谊一直传下去。

“完成爷爷和阿爸交给我的任务”

走进图门家,在最显眼的位置有一张图门爷爷巴日哈萨巴达的黑白照片。照片里,巴日哈萨巴达身穿蒙古袍在边境一线骑马巡逻。“从爷爷到阿爸,再到我,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提起家里的两位长辈,图门倍感骄傲。

图门的爷爷巴日哈萨巴达是当地最早一批加入中国的牧民。当时,中蒙边界的巡边任务重,巴日哈萨巴达作为党员代表,主动找到边防官兵,提出想加入护边队伍。此后,越来越多的蒙古族群众和巴日哈萨巴达一样,陆续成为护边员,在边境一线义务巡逻。

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为保卫家乡,巴日哈萨巴达和当地牧民拿起钢枪,加入抗日武装。战役结束后,一起参战的牧民给图门父亲希日胡带回一个悲伤的消息:“你阿爸在战斗中牺牲了……”

而巴日哈萨巴达临行前留下的一句话,“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从此成为图门一家的家训。于是,为祖国护边的担子落到图门的父亲希日胡肩上。

“阿爸从小告诉我,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生长在这里,必须担负起守边护边的使命。”图门回忆,不仅如此,他母亲斯琴也曾是当地“铁姑娘护边队”的成员。

1985年,刚满18岁的图门符合民兵选拔条件,就骑马到20公里外的苏木报了名。第二年,图门以在马上射击5发全中的好成绩获得民兵比武第一名,被当地人武部选拔入伍,并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

上世纪90年代,退伍的图门面对组织分配的“金饭碗”也曾问过自己:是否还要回到草原守边。

“阿爸说,如果有好的发展,他不拦着。但是爷爷留下的家训,应该传承下去。”图门咬咬牙,毅然回到草原,从年迈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选择当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于是,他成为了家中第三代“护边员”。

“我是草原的孩子,这一辈子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完成好爷爷和阿爸交给的任务,把边境守好。”图门说。

“等我长大了,也要传承家训,守好祖国边疆!”

2019年6月21日,图门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将一天干粮装进包里,便准备踏上巡边路。

“阿爸,今天我也跟你去。”图门刚跨上骏马准备出门,16岁的儿子呼日也从马棚牵出一匹白马,像模像样地跟了上来。

那是呼日第一次跟父亲骑马巡边。草原上不时响起几只野狼嚎叫,吓得呼日紧紧跟在图门的身后。图门一边熟练地用低吼回应,一边手把手教呼日巡边中的注意事项。

“阿爸,那边好像有个人影儿。”巡至界湖时,儿子呼日率先发现中蒙界湖边有人在非法捕鱼,图门立即向贝尔边境派出所汇报情况,顺利协助民警抓获4名非法捕捞人员。回去的路上,呼日内心升腾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第一次体会到巡边的意义。

“一开始,儿子看我年纪越来越大,怕我在巡逻路上遇到危险。但时间长了,他对巡边也有了感情。”图门说。

原来,平日里,图门早上出门,下午五六点钟才能回来。边境线上没有信号,巡边基本上等于“失联”。呼日总盼着父亲能早点回家,有时草原上遇到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呼日就总是“揪着心”等着父亲安全回家。

“多一分钟,我们就多一分担心,有一次外面刮着‘白毛风’,阿爸还是坚持巡边,结果被大雪困在外面一夜未归。我和母亲一直等着,阿爸直到天亮才回来。”呼日回忆道。

从石头路到柏油路,从徒步独行到策马巡边,再到摩托车化巡逻,从完全依靠人力到配备信息化装备……图门说,这些年,各级组织对护边员的关心关爱越来越多,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棉服、望远镜、对讲机、夜视仪等巡逻装备。“组织上重视我们护边员。我不光要自己为祖国守边防,更要带着家人一起当好边境派出所的护边助手。”

慢慢地,图门一家三代戍边的事迹在草原传播开来,当地越来越多的牧动申请加入边境管理部门的巡边队伍。加上从各地抽调的强边固防队员,如今,呼伦贝尔边境辖区已有近600人的护边员队伍,其中有66个“护边堡垒户”,以及50个边境村屯嘎查“守边中心户”。

“我从小跟着阿爸巡边,听他讲爷爷和太爷爷的故事,等我长大了,也要把‘接力棒’接过来,守好祖国的边疆!”呼日说。

清晨,太阳缓缓露出笑脸,温柔的阳光再次洒向这片草原。此时,绿海泛起粼粼波光,图门与儿子呼日带好望远镜,轻身一跃,策马扬鞭,开始了新一天的巡边任务……

【与法制时报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