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十点是什么时辰(晚上十点是什么时辰)

时间:2024-02-02 11:28:02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时辰养生——巳时

巳时养生。

九点至十一时。

巳时是指早上九点至十一点这个时段,此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脾开始进行消化吸收。脾是人体血液的统领,也是饮食营养的生化之源,更是人体后天能量的来源。脾的运化功能旺盛,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会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使身体各部得到充分的营养。

中医认为,肌肉及四肢运动有赖于脾的动力。脾气健运则身体的气血滋养充足,四肢肌肉就会健康强壮。如果脾气虚弱,会出现肌肉瘦弱及四肢倦怠无力,因此一般脾胃不好的人多半比较瘦弱。此外,脾经吸收营养,大脑才能应付日常的运转。在这个时候思考最有效率,因此巳时最适合思考。人的脑力是按照不使用的程度而衰退。

一个经常使用、思考的大脑,无论在年轻还是老年人身上,其细胞代谢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老年人的头脑并不比年轻人差,能力是一样的。阅读和思考可以让头脑持续活动、锻炼,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及失智症。

当脾经出现问题,容易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若脾胃虚弱,消化系统不强,就应尽量少吃甜食及太油腻的甘脂类食品,如油炸类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我们养脾要先从不伤脾开始。

中医认为“饮食劳倦伤脾气”,七点至十一点这段时间,大饥大饱、暴饮暴食及长期过度消耗体力,对脾气都是有伤害的。此外,“吃饭七分饱”、“饭后走步行”都有助于脾胃保健。

如果偶尔的胃肠功能不佳,可以用减食的方式,或以比较容易吸收的清淡饮食来调理。少吃有刺激性的东西及难消化的东西,如酸辣、油炸、干硬生冷的食物尽量少吃。

【转载】古代的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的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小时为1时辰

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那时候一天是12个时辰,就是12生肖的子,丑,寅,卯。宸,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对应

1.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宋 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箇时辰儿不挂念,没一箇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 下午 11时正至上午 1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时正至上午 3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时正至上午 5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时正至上午 7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时正至上午 9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时正至下午 3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时正至下午 5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时正至下午 7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时正至下午 9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时正至下午 11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周易中的时辰

时辰以当地时间为标准

在论断八字命理时,往往有时不太准确,多半是因时辰有误所致。在我们生活中,全国都是统一使用北京标准时间。我国南北区域时差不算太大,而东西区域相差较大,而论命时就要严格按照出生地时间为太极点论断。

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127度所在的地区区域内,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计1440&127分钟,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黑龙江东半部130&127度所在地区,当北京时间11:20时,就是当地的12&127点整(12点-(10×4)=11:20)。

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

──┬───┬───┬───┬───┬───┬───┬───

东经│ 75│ 80│ 85│ 90│ 95│ 100│ 105

──┼───┼───┼───┼───┼───┼───┼───

时间│15:00│14:40│14:20│14:00│13:40│13:20│13:00

──┼───┼───┼───┼───┼───┼───┼───

东经│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

时间│12:40│12:20│12:00│11:40│11:20│11:00│10:40

──┴───┴───┴───┴───┴───┴───┴───

再如:我国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在东经85度位置上,查上表可知北京时间14:20&127才是当地时间的12点正,时差2小时40分。由于北京地区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

古代“占星术”起命宫时,先看太阳在什么宫,再以生时加在太阳所在宫里起顺数至卯位上。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星命学家推断一个人的命运时,都是以太阳作为命之所在,即日出于卯而没于酉。由于不同经度的地区见到太阳的时间是不同的,故而以出生时间论命时必须以当地时间为准。

本文摘自:大胖胖a的博客

今天上午十点,准时响起!

来源:【江阴日报-江阴网】

前不久大家是否都收到了一则来自江苏省国防动员办公室的短信通知↓↓↓

今天上午10点江阴将试鸣防空警报

公 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关于组织防空警报试鸣的有关规定,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提高人民防空意识,检验全市防空警报系统的战备状态,江阴市人民政府定于2023年9月18日10时00分至10时20分进行防空警报试鸣,全市所有固定防空警报器参与试鸣,并在城区设若干移动防空警报点。现将防空警报信号的规定公布如下:

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1、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2、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3、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防空警报试鸣期间,希望全体市民不要惊慌,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积极参与社区和工作单位等组织的防空防灾演练活动。

特此公告。

江阴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2日

大家记住今天上午十点

听到警报信号响起后

不要慌张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秩序

硝烟远去,勿忘国殇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山河当无恙,吾辈当自强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9月18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一天

本文来自【江阴日报-江阴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明日2时22分,正式迎来!

明日2时22分 正式迎来立秋

立秋节气

/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年的立秋时间为2023年8月8日2点22分。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反映一个太阳年季节变化的八象八节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时空分界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国人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对很多人来说,立秋在身体感受上的变化并不大。

夏伏的暑气在立秋后并未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热,立秋因此又称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来临。对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节气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气象学家认为,只有“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的地区方可断为入秋。

从这个标准看,中国相当多的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一两个月,而每年的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国南方的节气还是夏暑之气象,台风季节,天气酷热,中医因此把从立秋起的日子称为“长夏”。

立秋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一候,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节气习俗

“立秋”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牲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1、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

中医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2、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3、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之后,要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1、精神调养,保持乐观情绪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会下降,易生烦躁悲忧之情绪。

秋季养生须遵循“养收”的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此外,在秋季,人们既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触景生情,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失落感。

因此,要注意学会调适自己。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积极和他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平时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2、起居调养,早卧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此时,人们可以感觉到秋高气爽,同时人体内也在阳消阴长,为此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避免阳气收敛过多。

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对预防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3、逐渐添衣,适当“秋冻”

立秋还在初秋,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一些怕冷人士很快就穿上厚厚的衣服。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捂”出“火来”。

在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秋冻”,有利于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使肌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因此,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时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

立秋时节,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适当“秋冻”可以增强孩子的抗寒抗病能力。­

4、少用空调,谨防夜间着凉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此时人体免疫力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如果还像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吹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肢体局部酸疼、腹泻、感冒等,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人们都知道天气太热时容易中暑,而这样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容易对肝脏、心脏以及脾胃造成伤害,使人们中“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面肌瘫痪等症状。

天气将逐渐转凉,建议尽量少用空调,也不宜对着门窗睡觉,避免受到冷风侵袭。睡觉时,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早晚清凉时尽量打开窗户,以交换室内外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穴位养生,补益阳气

立秋一到,今年的三伏也差不多过去大半,天气的总体趋势是转凉,人体内的阳气慢慢也会开始内敛下降。

此时合理地进行艾灸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的目的,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

尤其南方许多地区还很炎热,天气虽然有了些凉意,但"暑气"没散,毛孔仍然是张开的,皮肤腠理疏泄,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01. 肺俞

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02. 丰隆

尤其南方许多地区还很炎热,天气虽然有了些凉意,但"暑气"没散,毛孔仍然是张开的,皮肤腠理疏泄,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03. 膻中

膻中穴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艾灸膻中有助于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有助于调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状,缓解秋季的低沉情绪。

一叶落,知天下秋

来源:综合全球展会服务平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