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西厢房(西厢房风水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4-02-01 19:59:42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东厢房和西厢房有什么区别?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经典样式。它的中心是一个院子,四周被房屋所包围。此种布局被称为“四合院”,因为四面都围合在中间。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大户人家住宅的代表,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四合院的东、西两侧是厢房,主要供家中的子嗣居住。尽管外形看似一样,但实际上,两厢房的建筑规制和居住环境却是有所不同的。

根据四合院的传统规定,东厢房是长子的居住地,而西厢房则是次子或庶子的住所。这是因为东厢房的地位高于西厢房。为了展现差距,甚至会在房屋高度上做出一些微妙的调整,东厢房通常会比西厢房高一些。这种高度差异虽然微小,但足以彰显它们互有不同的地位。四合院的布局、规制和文化内涵,都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厢房和东厢房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中,这两种房型有着不同的评价。据传,东厢房位于院子的东侧,由于早晨阳光无法从窗户照进来,因此室内冬冷夏热,成了老百姓不居住的地方。相比之下,西厢房则更受欢迎。由于西侧是下午热浪难以穿透的位置,因此室内不会过于炎热。

同时,早上阳光透过西窗,让房间充满了温暖和活力。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住在西厢房,享受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实际上,在现代城市的建筑中,这种偏好依然存在。西厢房更受欢迎,因为它们的方位和设计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在选择住房的时候,不妨参考一下传统的养生方式,以选择更加舒适的住宅环境。

相比于正房,东西厢房的居住环境确实差了很多,即使是位置较好的西厢房也没有正房的舒适度。正房充满阳光,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而厢房通常是位于正房侧边的房间,采光和通风都不如正房好。然而,现代四合院的设计已经消除了厢房的居住属性,东厢房一般被用作餐厅、厨房等,而西厢房大多被用作客房。现在,几乎所有成员都选择住在正房,可以说古代的尊卑之分已经彻底消失了。

知府大夫人和小妾的房间,有啥不一样?淮安府署的故事

写在前面:前文有网友评论,从哈尔滨到淮安只要两个多小时?你咋这么能吹呢?这里统一答复一下,哈尔滨太平机场到淮安涟水机场的直达航班,全程近2000公里,飞行时间两个多小时,非常方便。

来淮安旅行,因为被中秋晚会淮安会场的绚烂场景所震撼,来了一次任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虚此行。今天说说江苏淮安的淮安府署景区。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 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年历史。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为昔日江苏第一大府,占地五万余平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而建,以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封建礼教的威严。

前文介绍了府署的正堂和二堂,今天要说说知府夫人和小妾的房间。这是上房,主要是知府和老夫人日常起居及会客之所。匾上有“清德堂”三个大字,抱柱上的楹联写道:“宽一分多受一分赐”。下联是:“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告诫官员对百姓要大度宽容,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和好评,对自己要求不能收贿,收一分钱自己一分钱就不值了。这楹联也很有现实意义,太精辟了!

这里是客厅,这是知府接待重要贵宾以及与亲朋好友谈话聊天的地方。请大家往上看,房梁上有一个类似佛龛的装置,里面供奉的是一尊“守印大仙”,以保官印安全,是不是很有意思?

西厢房是知府与夫人的卧室,上面有“打盹轩”三个字。淮安府为正四品官,夫人都被封为诰命夫人。当时官府太太,因为丈夫忙于公务、接待,大多常常是孤灯独伴,因此都以信佛念经来打磨时光,所以在卧室里特设了一个佛堂。

夫人的这张床叫八步床,非常贵重,大夫人在家里的地位尽显无疑。这是一张裹脚凳。在我国,特别是清代女人都要缠足,以脚小为美。这张凳子,就是知府夫人每天用来裹小脚的坐凳。坐凳上有一双女人的鞋子,小如菱角,古人称女人的小脚叫“三寸金莲”。

东厢房“集雅斋”是知府的书房,古代为官的大多是经过科举考试后任命升迁的,因此知府一般都是进士出身,为饱学之士。这里是知府读书、写字、绘画的地方,也是与文人墨客谈诗论道的场所。

二堂清德堂后面地上,有三级台阶和一块青云石,寓意平步青云,连升三级。游人都忍不住要一踏青云石。

三堂后面建筑有两层小楼,即下房,共九间,楼名青玉堂,这里是知府的子女及小妾居住之处。抱柱上这副楹联:“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说明主人既是政府官员,也是文人雅士。正厅是全家吃饭、娱乐的地方。

西厢房是小妾住的地方。一般小妾大多年轻貌美,有的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里陈列的有小妾平时弹奏的古琴、琵琶,小妾的房间还有专属浴室。这张雕花架子床,规格要比夫人的床稍小。墙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鹦鹉面前休多语”,下联是:“小人身边须慎行’’,告诫小妾这种特殊身份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谨小慎行,不能多言冒语。

小妾的卧室外边还有个“时尚”的浴室,泡澡一定很惬意。

浴室的对面是用于刺绣的绣座。看到了大夫人和小妾的居室,从功能舒适性和娱乐性来看,小妾的居室更胜一筹。但从居室整体布置格局来看,大夫人在家里的地位稳如泰山,不可侵犯。

青玉堂二楼是知府儿女居住、学习、娱乐的地方。看来,小妾还有照顾知府儿女的工作。

二楼的面积与一楼相同,非常宽敞。古时,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孩五、六岁时就要教习书法、琴、棋,请家教教习圣贤之书,女孩要学习针线,也有让女孩读书,学习琴技、书画的,官府家的公子、小姐当然也不例外。

这个大厅,是男孩、女孩共用的学习场所,除了设有琴、棋、书、画外,还有供奉一尊圣人牌位,就是孔子的牌位。这叫投壶,就是用纸签向壶内投掷,是孩子们玩耍的一种娱乐器具。

二楼宽敞的走廊,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跑马廊”?

二楼西厢房是小姐住的房间,也就是闺房。一张四柱架子床,有带彩穗的床幔,有瓶式香囊,取平安之意,还有梳妆台、马桶等家具。

东厢房是男孩的房间,男孩居东,也可以看出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书架上有个小瓶,叫“琮”,“琮”是“聪”的谐音,期望孩子要聪明。

看了这么多,大夫人和小妾的房间,你更喜欢哪一个?

俗语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有何道理?东厢房为啥不能住?涨知识了

导读:农村俗语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何道理?东厢房为啥不能住?该看

农村俗语都是老一辈根据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俗语也让我们知道了老一辈对我们的告诫,今天我们了解的“有钱莫住东厢房”,就是一句关于农村住房的俗语,有的也说成“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意思上差不多,而且相当具有普适性,为什么这样说?这就要我们从古代房子的结构说起了。

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子,它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四合院”,像老北京的四合院,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什么叫四合院呢?其实就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建造的住宅,盖房子讲坐北朝南,从风水的角度说,这样的朝向风水好,素来有“坐北朝南,子孙衣食无寒”的说法,一般正房就是上上房,是正房,是主人住的地方,具有居高临下的地位,显得主人有尊严。西厢房一般都是客人临时住的,南厢房是放农具的,而不受欢迎的东厢房呢,它位于院子的东边,它背靠西厢房。

那么,东厢房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呢?这是因为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的是东南风,冬季吹的是寒冷的西北风,正房坐北朝南又能避风,而且夏季太阳高度角超过我们头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里,屋里是清凉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很低,阳光可以直射到屋里,屋里是暖暖的。相反的东厢房位于院子东边,上午太阳照射不到,到了下午大太阳的时候才能照射到墙面。因此,东厢房往往夏天热、冬天冷,居住的舒适性比较差。

而且,睡东厢的风水还不好,窗口一直是朝向西方,头朝西或脚朝西风水都不好,只有是顺炕睡,而顺炕睡挨窗的人就是冬天冷夏天热。那么,有钱人不住东厢房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有钱莫住东厢房”,不同区域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对待,而且现在呢,一是有了空调,二是多数人家进驻了楼房,所以东厢房的居住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

俗语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有何道理?东厢房为啥不能住?涨知识了

导读:农村俗语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何道理?东厢房为啥不能住?该看

农村俗语都是老一辈根据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俗语也让我们知道了老一辈对我们的告诫,今天我们了解的“有钱莫住东厢房”,就是一句关于农村住房的俗语,有的也说成“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意思上差不多,而且相当具有普适性,为什么这样说?这就要我们从古代房子的结构说起了。

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子,它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四合院”,像老北京的四合院,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什么叫四合院呢?其实就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建造的住宅,盖房子讲坐北朝南,从风水的角度说,这样的朝向风水好,素来有“坐北朝南,子孙衣食无寒”的说法,一般正房就是上上房,是正房,是主人住的地方,具有居高临下的地位,显得主人有尊严。西厢房一般都是客人临时住的,南厢房是放农具的,而不受欢迎的东厢房呢,它位于院子的东边,它背靠西厢房。

那么,东厢房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呢?这是因为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的是东南风,冬季吹的是寒冷的西北风,正房坐北朝南又能避风,而且夏季太阳高度角超过我们头顶,阳光不能直射到屋里,屋里是清凉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很低,阳光可以直射到屋里,屋里是暖暖的。相反的东厢房位于院子东边,上午太阳照射不到,到了下午大太阳的时候才能照射到墙面。因此,东厢房往往夏天热、冬天冷,居住的舒适性比较差。

而且,睡东厢的风水还不好,窗口一直是朝向西方,头朝西或脚朝西风水都不好,只有是顺炕睡,而顺炕睡挨窗的人就是冬天冷夏天热。那么,有钱人不住东厢房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有钱莫住东厢房”,不同区域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对待,而且现在呢,一是有了空调,二是多数人家进驻了楼房,所以东厢房的居住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

近300年来,不同版本的《美女与野兽》不断迭代女性的爱情诉求

借由讨论童话中 \"美女与野兽\"这一主题,比较文学、儿童文学学者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对女性作者的 \"自我否定 \"表示哀叹,声称 \"古典童话的黑暗面及可悲之处是,女性作家往往被迫在故事中更多地呈现男性霸权和需求,而不是她们自己的需求\"。

他用《美女与野兽》的童话最早期的两个版本——维伦纽夫夫人(Mme de Villeneuve)和珍妮-玛丽·勒普兰斯·德博蒙夫人(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分别于1740年和1756年出版的作品——作为 \"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论点,提出这些童话旨在表明,女性美的标志在于她的 \"顺从、谦逊、勤劳、耐心\"以及最重要的自我牺牲精神。

虽然在“儿童文学通识课”这个系列中,子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引用齐普斯,但这一次她并不完全同意齐普斯的观点。在下文中,她比较了三个版本《美女与野兽》的异同,认为规训女性并不是《美女与野兽》这篇童话想优先传达的信息,女性作者也没有自我否定的意思,而是通过故事阐明了女性希望在爱情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并与男性处于平等地位的愿望——本质上,她认为《美女与野兽》的童话是一篇由女性为女性而创作的故事。

1756年的文字版本:

美女获得了野兽的尊重

在“Metoo运动”(美国反性骚扰运动)掀起后,人们开始强调,在一段关系中,开始动手动脚前,要获得对方的“consent(许可)”,即取得对方同意。这是女性要争取身体及性行为自主权的一种体现。即使在已确定的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没有取得对方同意就展开性行为和边缘性行为,则这些举动都可以被视做冒犯,也是一种骚扰。1756年德博蒙夫人的《美女与野兽》版本中的野兽,简直可以称为“consent标兵”。

珍妮-玛丽·勒普兰斯·德博蒙夫人(1711-1780)是一位法国小说家。她在维伦纽夫夫人创作的《美女与野兽》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重述,并出版了这个故事。

在这则故事中,贝尔(Belle,法语的意思就是“美丽”)和野兽之间的第一次完整对话是以野兽的问题开始的,“你会允许我看你吃饭吗?”向贝尔取得共进晚餐的同意。之后,当贝尔因恐惧而回答“那就随你吧”,野兽拒绝了这个答案,并安慰贝尔,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定。

野兽说:“不,只有你是这里的女主人;如果我的存在很麻烦,你只需要叫我离开,我就会立即离开。”如此看来,野兽不仅在意能否取得贝尔的同意,也关心这样的“同意”是否是她的心声——即使在当下的社会,“同意”背后的言不由衷也往往被忽视。在故事中,正是野兽的礼貌和他的尊重态度逐渐驱散了贝尔对野兽的恐惧和憎恶。

在这段对话的最后,在感叹自己的丑陋和愚蠢后,野兽问贝尔是否愿意成为他的妻子。当贝尔回答“不,野兽”后,野兽便哀伤地退下了。这个求婚的场景虽然看起来很突兀,但对这则童话来说意义重大。

它创造了两个强烈的反差,贯穿着整个故事:野兽的人性与它的外表的反差,以及他作为有着压倒性力量(甚至有魔法加持)的男性与在贝尔面前自卑与顺从的态度所造成的反差。

仅仅在野兽与贝尔的第一段对话中,这两个角色的权力关系就发生了逆转,这段关系的决定权被转移到了贝尔身上。接下来,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野兽每天都耐心地征求贝尔的同意,请她嫁给他。

不仅没有用外力压迫,也最终放弃了让贝尔留在城堡的约束,实现了贝尔的愿望,放她回家照顾父亲。这也是女性作者所做的故事设定的魅力:女主角必须真心、自愿地对野兽产生感情,诅咒才会被打破。胁迫的婚姻是无用的。

1874年英国插画家沃尔特·克兰(Walter Crane)为《美女与野兽》创作的插图。

虽然从现在的视角来看,《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多少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意味,但在18世纪,故事中野兽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贝尔,估计也打动了无数女读者的心。

正如奇幻文学作家特丽·温林(Terri Windling)曾评论的那样,这个故事解决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关心的主要问题,那就是在婚姻制度中,女性几乎没有合法权利:“没有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利,没有拒绝婚床的权利,没有控制自己财产的权利,也没有离婚的权利。”

被关进野兽城堡的贝尔,正如所有被嫁进夫家的女性,被迫把陌生的地方当家,与不认识的男性共同生活。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征得女人同意并全心全意尊重她意愿的丈夫,因此野兽作为半人半兽,却讽刺地成为了理想的温柔男性情人(尤其是读者很快会发现他的丑陋外表只是一种伪装)。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挣得发言权的女性作家和读者,将她们对婚姻自主权的渴望投射在野兽这个童话人物身上。

1946年电影版本:

女性获得了独立性与自主权

1946年,法国跨界先锋艺术家让·科克托将德博蒙夫人的《美女与野兽》搬上了大荧幕。在这部电影中,在家的贝尔是个十足的乖乖女,天天替姐姐们做家务。而贝尔自我意识的觉醒似乎开始于作为乖乖女的她第一次违背父亲的决定,自己离开家代替父亲进入野兽的城堡。正是从她离开家庭的那一刻起,她的独立人格开始显露和成长——从骑马出走到独自探索城堡,最后与野兽对峙,甚至在野兽无法控制自己的兽性时责骂他。

尽管在野兽的城堡里,贝尔应当是一个所谓的囚犯,她显然比在自己家里更自由。当她回家看望父亲时,她几乎又被家人困住了,但她第二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阐明了自己对野兽的感情,最后坚持践行了自己的意愿,回到了野兽身边。

影片在情节上尽量贴合了原著,也进一步为美女和野兽的关系提供了心理学上的深度。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场景之一是,贝尔舀起一把水,要求野兽从她手中喝下。这一幕是建立在人类对进食礼仪的认识上的,它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基本文化符号之一。

1946年让·科克托导演的《美女与野兽》剧照。撇开剧情不谈,这部电影从视觉效果的角度也非常值得一看,能让观众感受到早期电影的造梦艺术。

在这一幕场景中,观众首先看到,美女在偷看野兽,而他正直接从池塘里喝水,头半埋在水里。尽管作为动物,这种行为是完全合理的,但野兽注意到了美女的存在,立即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随后,美女舀水喂野兽的场景出现了,这是对野兽受伤的自尊心的安慰,也展现了贝尔温柔的接纳姿态,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贝尔亲切地抚摸着低着头的野兽的毛发,仿佛野兽不是一个可怕的生物,而是一只小猫——这也直接体现了贝尔在和野兽这段关系中的力量。

可以说,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正是美女如何成功驯服野兽。虽然在千年的历史中,顺从和服从被视为女性的美德,但这一幕则展示出,驯服男人,对女人来说也是一件吸引人的事。也有学者认为,这部在“二战”结束的第二年上映的电影,呈现出女性的温柔之力如何强于野兽的蛮力,也可以被看作是对无节制的暴力所造成的战争破坏的反思。

1991年迪士尼动画版本:

女性的内在价值得到承认

1991年的迪士尼动画版《美女与野兽》是让这则童话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家喻户晓的一大助力。在本片中,野兽一直挣扎着要表达自己的感情。由于采用了动画技术,野兽的面部表情为塑造他的性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频频展现出他的脆弱和发脾气后的后悔,从而反映出他的无害和善良。

随着时代的进步,贝尔也是三个版本中最活跃、勇敢、独立的一任美女,逐渐帮助野兽打开了他的心扉。事实上,在这个版本中,贝尔在与野兽的关系中似乎从未处于劣势地位——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是她要求在黑暗中的野兽 “走到光下面!”以便看清它的脸。而在故事结尾,在他们的浪漫舞会上,也是她首先抱住害羞的野兽,带领他去跳舞。

迪士尼动画《美女与野兽》(1991)海报。

在动画片中,贝尔虽然知道自己被禁止进入西厢房,但却故意违反了野兽的规定。进入男伴的密室的情节与著名的暗黑童话《蓝胡子》相似,不过与《蓝胡子》之中几乎要被丈夫杀死的女主不一样,贝尔不守规矩行为并没有因为她不受控制的好奇心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反而为她赢得了了解野兽善良本性的机会。[当然,在2017年艾玛·沃森(Emma Watson)的真人电影版本中,贝尔的自我意识又进一步被加强了,不过因为该电影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没有太多创新,本文就先不谈了。]

因此,这部从一开始就将美女置于与野兽近乎平等地位的动画,并不像上述两个版本那样注重描述贝尔日益增长的独立人格或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权力动态,相反,它提出了新一代女性的新诉求,那就是不被外表定义。

虽然贝尔是镇上的美人,但她的追求者加斯顿仅仅关心她的美貌,在故事中被塑造为反派。贝尔也表现出对她所居住的外省老城的不满,那里的人只关注日常琐事,很难欣赏她的文化素养——是野兽承认了她的爱好,不仅把图书馆作为礼物送给她,也愿意接受贝尔的教导,和她一起读故事。塑造出拒绝做花瓶的贝尔,是迪士尼公主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大突破,为后面三十年越来越勇的迪士尼女性角色做下的表率。

迪士尼动画《美女与野兽》(1991)剧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贝尔对书籍的喜爱并不是迪斯尼的创造,而是在博蒙特夫人的故事中就已经有体现。

在1756年的故事中,当贝尔第一次进入自己的房间时,\"最吸引她注意的就是一个大图书馆\"。也正是这图书馆里的一本书告诉她,魔法可以实现她的愿望。(然而,想到在200多年后迪士尼动画的时代,一个爱读书的女主角仍是如此罕见,以至于这个爱好成为她最容易识别的特征,标志着她的智慧和独特性,这几乎是一种悲哀…)

同时,对阅读的热爱可能是女作者将自己的兴趣投射在笔下的女主角身上,反映了她对理想爱情的期待。这种爱好会进一步引起当时女性读者的共鸣,她们在阅读故事时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贝尔的角色,幻想有一个善良、温柔的动物新郎,在她们的爱情和婚姻中真正尊重她们。

相比真男人,野兽可能更值得爱

随着时代发展,野兽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插图描绘的野兽形象更加怪异,完全是动物的样子,而几部电影版中的野兽不仅看起来更像人类,而且四肢修长,毛发漂亮,几乎是又可爱又好看的,以至于当野兽变回人类王子时的形象经常令人失望——科克托电影版本的结尾处,女主角甚至有点模糊地承认了这一点。越来越好看的野兽形象也无疑帮助野兽逐渐成为更完美的幻想对象。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美女与野兽》的意义是阐明女性在爱情关系和婚姻中渴望被征求同意和被尊重(1756版本),渴望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权(1946版本),渴望被承认内在的价值(1991版本),野兽转变为人形是否仍然重要?

早在博蒙特夫人笔下的故事里,美女就对动物般的野兽说:“我更喜欢你与你现在的样子,而不是那些用人形掩盖奸诈、堕落和忘恩负义的心的人类。”

迪斯尼电影则直接告诉我们,与一个真正尊重你、爱你,但看起来可怕的野兽一起生活,比与加斯顿一样的男人生活要好得多。虽然将野兽还原为人形使女性的幻想更加美好——谁不喜欢帅哥呢——但这一情节或许对故事本身和女性读者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儿童文学作家和童话学者简·尤伦(Jane Yolen)在1989年曾以美女与野兽为题写过一首诗,其中采用了美女的视角,在故事发生多年后,回顾她与野兽相伴的岁月以及他们隐居般平静、无子的生活。在这个版本中,野兽保持了它的形态。然而,作为一个野兽的妻子,美人断言“我从未后悔过,从未”。

迪士尼动画《美女与野兽》(1991)剧照。

——

参考资料:

1.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 “Beauty and the Beast.”

2.Windling, Terri. “JoMA Archives: Nonfiction : Beauty and the Beast, Old And New,” July 26, 2014.

3.Yolen. “Poetry: ‘Beauty and the Beast: An Anniversary,’” October 27, 2014.

4.Zipes, Jack. Fairy Tales and the Art of Subversion: The Classical Genre for Children and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London, UNITED KINGDOM: Routledge, 2006.

作者/子葭

编辑/申婵

校对/柳宝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