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革命口号(革命口号80句)

时间:2024-02-02 09:30:23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看图学史 | 第二十二期:宣传标语口号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

作者:魏丽彬

抗日战争标语口号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富感染力的时代语言,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激发民族斗争意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向群众灌输革命道理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抗日战争标语口号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纲领、政策、立场深入人心,从而确立了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也为后来取得国共内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抗战时期标语:和平统一,团结御辱,旁边小字:停止内战

● 标语口号与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争取多方面的抗战力量和鼓舞抗战将士士气,进行了大量的标语口号宣传,这些标语口号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指引方向,以最少的语句表达最全面的意思,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促成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形成,并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时期标语:国家存亡在此一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大批难民涌入关内,青年流亡学生怀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在国内四处宣传抗日,喊出了“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口号。

抗战时期标语:拥护国共合作

1935年,正值日本策动“华北事变”的危急关头,我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随后,在“一二·九”运动中,游行学生将《八一宣言》的主要思想概括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以此作为运动的口号首次喊出,此后该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大爱国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响彻九州大地的民族呼声。

● 中国对敌开展的标语口号宣传战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对敌宣传一度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对此,朱德率先使用 “宣传战”这一概念,并明确提出必须“在文化运动和宣传战中战胜日本”,为此中日双方进行了长期的“宣传拉锯战”。调整宣传策略后的八路军开始占据上风,早在二大的报告中,中国就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句口号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北平学生组织的抗日救国联合会首先提出的。该会在1931年 9月27日发表的《为东三省事件告全国民众书》中,提出“全国的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这也是爱国民众关于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发出的最初呼吁。

抗战时期标语:日本强盗是我们的生死仇人,我们大家要联合起来打倒他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日本人的大肆侵略已经使普通中国人感受到如果不和侵略者进行抗争,连最起码的生存也无法达到。爱国人士提出了“不打日本鬼子,将来难过日子”、“万众一心,誓灭倭寇”的口号,立即响彻中华大地。

● 抗日战争标语口号彰显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爆发后,标语口号逐渐成为政治宣传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战时期的标语口号虽已退下历史舞台,但其所彰显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民众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抗战胜利万岁”、“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

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更在苦难中奋起。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份于危亡之际迸发出的精神伟力,永恒不息、代代相传。今天,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正如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

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

总书记这样话奋斗

“成就源于奋斗,胜利来之不易。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今年4月8日,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

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也再一次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奋斗永无止境。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蓝图越宏伟,奋斗越艰巨。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艰苦奋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总书记指出。

2013年7月11日,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枣红色的展板上,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的“两个务必”,让总书记深思。

“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总书记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在兰考县汇报会上,总书记回忆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的《念奴娇》词。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总书记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2015年2月15日,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2016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2017年10月25日,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强调。

2019年4月30日,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9年9月12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今年1月30日,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顽强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总书记强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2018年12月18日,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2019年5月31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19年9月3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2021年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的精神之源。”

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2021年11月11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

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接续奋斗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总书记强调:“在中国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我还要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1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2020年1月23日,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进发,继续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

“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2019年4月30日,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2020年9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今年3月1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21年11月11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团结奋斗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总书记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015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2018年3月20日,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2019年5月31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每个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2020年9月17日,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大家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代表各行各业,要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1年10月9日,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今年1月30日,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总书记强调:“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本报记者 汪晓东 张 炜 段宗宝)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自由的灵魂,博爱的理念,什么是传说中的法国大革命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米奇

编辑|米奇

前言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这场革命以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为核心,为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探讨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并分析其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指从1789年到1799年,在法国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这场革命以推翻君主专制、废除封建主义和实现人民平等权利为目标,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的种种不满与矛盾。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严重不平等,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而普通人民则负担着沉重的税收和剥削。

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而启发这一革命的诸多思想启蒙运动,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的观念也加剧了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是国王路易十六试图增加一系列新的税收措施,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人民于是聚集在巴黎的巴士底狱前,要求释放。这一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革命的主要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789年至1791年,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宣言》的颁布、立宪制度的建立以及国王被迫接受宪法。

第二个时期是1792年至1794年,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戴安娜事件、国王被处决、革命政府的建立等。在这一时期,法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和内外交困的时期,也出现了恐怖统治的阶段,导致大量的政治迫害和处决。

第三个时期为1794年至1799年,这一时期被称为“热月”,纳波leon占领了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布结束了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废除了封建主义,建立了现代国家。

它也为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与福利措施的出台。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与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其他国家,如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恐怖统治、政治动荡和战争的不断蔓延。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拿破仑的崛起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自由平等的思想

自由的理念在法国大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启蒙时代的产物,自由的理念倡导了个利和自由意志的尊重,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统治,追求人民的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通过法国大革命,这一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推动,并最终写入了法国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首先,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理念主张政治自由。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出生来决定的,人民没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然而,法国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强调人民应该拥有自己的政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这一理念在法国宪法中得到了体现,确立了公民的选举权、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等基本政治权利。法国大革命的政治自由的宣言和实践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成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

其次,法国大革命推崇言论自由。在旧制度下,言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人们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是,法国大革命提倡言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和批评的权利。

这一理念在法国宪法中得到了保障,确立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批评政府的行为。通过言论自由,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此外,法国大革命也倡导宗教自由。在旧制度下,宗教是由国家和教会联合管理的,人们的信仰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然而,法国大革命主张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反对国家干预个人的宗教信仰。

这一理念在法国宪法中得到了保障,确立了公民的宗教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地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信仰任何宗教。宗教自由的确立,使得法国成为了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

追求平等也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核心目标。法国大革命中的平等理念反对了贵族特权和身份的限制。在旧制度下,法国社会被严格分为三个阶级:第一阶级是勋爵和神职人员,享有特权和豁免权;第二阶级是贵族,也享有特权和豁免权;第三阶级是普通百姓,没有政治权力和特权。

这种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贵族特权成为了人民的压迫和不满的对象。法国大革命的目标之一就是废除这种不平等的制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人民的平等权利。

其次,法国大革命通过废除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来实现平等。在革命过程中,人民起义和活动逐渐加剧,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1

789年7月14日,人民发动了著名的巴士底狱起义,这一事件标志着革命的开始。随后,国民议会通过了《与公民权宣言》(也称为《权利宣言》),宣布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和法律的平等。这一宣言废除了封建制度和特权,确立了人民的平等权利。

此外,法国大革命还推动了平等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为了确保平等的实现,国民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废除贵族特权和确保人民的平等权利。

例如,1791年通过的《市民法典》废除了贵族特权,确立了法律的平等原则,并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平等为基础的法典,对后来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法国大革命提倡了平等的理念,但这一理念的实现并不容易,也并没有完全实现。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法国社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和特权。

这是因为革命期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和不稳定。同时,法国社会结构复杂,存在着各种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冲突,这也使得平等的实现更加困难。

博爱的思想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而广大农民和工人则遭受着剥削和压迫。

这种社会不平等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人们渴望一种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法国大革命的倡导者们提出了博爱的理念,旨在打破社会的剥削和压迫,追求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

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的法律和改革措施被引入,以推动博爱理念的实现。其中之一是公共教育的发展。在旧制度下,教育权利主要掌握在贵族和教会的手中,普通人民很难获得教育机会。

然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普及教育的改革,建立了一套公共教育体系,使得更多的人民能够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

此外,法国大革命还推动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的发展。在旧制度下,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特权,普通人民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保障。

然而,法国大革命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被纳入政府的责任范围,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和医疗服务,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不仅是法国大革命对博爱理念的实践,也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和公共福利事业奠定了基础。通过推动博爱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总结起来,法国大革命倡导博爱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这个理念反对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主张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

通过建立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等措施,法国大革命试图提高人民的福祉和生活质量。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和公共福利事业奠定了基础,对法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革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使法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革命爆发之前,法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和教会独占了社会资源和权力,普通民众处于弱势地位。

大革命推翻了这一不公平的社会秩序,宣布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人民的主权。通过《与公民权宣言》的颁布,法国成为最早承认的国家之一。这一理念和制度改革为法国及其他国家奠定了政治的基础。

其次,大革命推动了和观念的发展,在法国及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球政治思潮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成为后世和自由思想的重要参考。

这一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后来的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美国的独立斗争,都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第三,大革命带来了社会改革和福利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在大革命的推动下,法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改革。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实现了土地的平等分配;颁布了关于劳动和工会权益的法律,提高了劳动者的待遇和权益保障;建立了普遍教育体系,使法国人民普遍接受教育。

然而,大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恐怖统治和政治动荡,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在大革命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和暴力事件。

恐怖统治时期的革命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导致数以万计的人丧失了生命。此外,随着政治力量的更迭和思潮的变化,法国社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更迭,直到拿破仑的崛起。

结论

法国大革命以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为核心,为法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尽管大革命的实践中存在问题和挑战,但其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倡导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人类的共同福祉。

参考文献

【1】梁卓然,赵恩萍. (2016).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理论导刊,(11),151-152。

【2】琳. (2011).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开发教育研究,(23),158-159。

【3】刘艳华. (2014).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当代矛盾研究,(5),198-199。

【4】陈婷. (2018).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原创文学,(7),117-118。

【5】王燕. (2012).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启示》. 科技信息,(3),124-1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