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人理(人理烧却)

时间:2024-01-16 16:03:28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信奉天人合一,天理就是人理,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们中国人是信奉天人合一的,天理应当就是人理,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欲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人欲是生存欲,人都有活下去的欲望。

第二层人欲是幸福欲,人不但要活,还要活的好,活的美,要享受财富、权力、精神所带来的种种快乐。

第三层人欲是自豪欲。自己活的好还不够,还想叫别人知道,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尊敬乃至羡慕、崇拜。

人欲也是本有,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已知天理是和平共处,代入人欲之中,可得为人处世的原则应是如此:

人可享生存,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生存。

人可享幸福,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幸福。

人可享自豪,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尊。

凡影响到了别人的生存、幸福、自尊,都不利于和平共处。以杀害去剥夺别人的生命,以贪暴去剥夺别人的幸福,以炫耀去剥夺别人的自尊,都是有违天理的。我们的先辈以己度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原则,倡导温良恭俭让,主张忠恕谦和忍,不就是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吗?仁义礼智信也好,道德法律也罢,不都是为了促使人们和平共处吗?

孔子在七十岁的时候悟出了人生真谛:随心所欲,不逾矩。

【金科人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组织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为了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各大公司企业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接下来,金科人力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招聘与选拔。招聘与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职位需求和岗位描述,并通过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适合的人才申请。接着,通过面试、笔试、背景调查等方式选拔出最适合岗位需求的候选人。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作变革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培训内容、方式和频率,确保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确保员工工作表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重要手段。制度中应明确员工绩效评估的指标和评价标准,并通过绩效考核、绩效奖励等方式激励员工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组织需要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和薪酬结构,根据员工的工作贡献和市场行情确定薪资水平,并确保薪酬公平和激励效果。

·福利与员工关系。福利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各类待遇和保障。制度中应规定员工享有的各项福利,如健康保险、带薪休假、员工福利计划等以及员工行为准则和纪律规定,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

·员工沟通与参与。员工沟通与参与是促进组织与员工间有效互动的重要环节。制度中应设立沟通渠道,如员工意见箱、定期员工会议等,以便员工表达意见、交流信息,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凝聚力。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员工信息进行搜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作。制度中应明确员工信息的内容和保密要求,确保信息安全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涵盖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从招聘选拔到员工发展再到薪酬福利等,旨在为组织提供一套高效、公平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员工,增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请关注菁科人力。

而立之年,深外再出发|打造深外好课堂,筑基未来三十年

2020年秋季开学

专题发言稿

打造深外好课堂

筑基未来三十年

深圳外国语学校罗来金校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在教育这条河流上,我们都是摆渡人,即便在今年这样疫情严重的状况中,我们也未停止摆渡。我们好不容易才将一批学生送到新的彼岸,稍事休息,甚至有一批同仁为了保证学校假期的正常运转而未得休息,就又将迎来等在此岸的新学生。

我们今天在此举行会议,就意味着新一期摆渡工作的集结号吹响了。虽然非毕业年级的学生还是过去熟悉的身影,但我们仍应该将他们视作新学生而待之,我们新的使命就是领他们上船,渡过知识的河流,再目送他们登上新的彼岸。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渡人,做的是影响人塑造人的事业,渡人者是崇高而伟大的,在此,我代表深外向各位亲爱的同仁致敬!深外的一切荣光,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新学期伊始,又要辛苦各位同仁继续努力,成就功德,拜托大家啦!

作为摆渡人,教师的工作是常新的。因为学生是常新的,每一颗心,每一个脑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今日的学生不同于昨日,明日的也不同于今日;知识也应该是常新的,像江河一样奔涌不息,看似旧的知识,其实永远需要寻求新的表达,教师的一大本事,就是不断重新表达已有的知识;课程也是常新的,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总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时代与社会在急剧变化。我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大半年来的一切变化,谁曾预料得到呢?又有多少是我们措手不及的呢?2020年有太多不确定性,但恐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更多。世界本就是不确定而多变化的,在变化不拘的世界若想守住已有的成功与骄傲,那是可笑的事情。十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变是唯一的不变。奶酪放久了就会坏掉,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奶酪,才能吃上好的奶酪。倘若以为自己得了一大堆奶酪,就可以从此守住奶酪而高枕无忧,那就难免一场只能吃到坏奶酪的悲剧。

今年是我们深外立校30周年的纪念年。经30年的发展,深外成绩卓著,深外体量早已从一所学校发展为一校八部的集团化规模,深外也早已成为一所品牌学校,今天的深外不仅是深圳教育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内国际知名的学校。倘若十年为一代,今天的深外已经过三代人的奋斗与努力。三代深外人秉承“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低调务实、创新不止的精神,开疆拓土,屡创辉煌,为我们这一代深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荣耀。一方面,我们为之骄傲自豪;而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深外人肩上的担子将更重,因为我们除了开拓进取,创造新高,便别无选择。正如宋代人,在唐代人创造的唐诗这座难以逾越的巅峰面前,除了开创诗歌新形式,也别无选择。当然,宋人不曾辜负历史,因为唐诗过后有宋词。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深外人也不会辜负历史,我们将创造历史,将遇见更好更优的深外。因为我们不是一群只知道守成而不知道进取的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这一代深外的使命与责任就是要将更好更优的深外交到下一代人手上。深外未来30年,将从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开启,我们要为深外未来30年奠基,做好铺路石!

值此深外立校30周年之际,我们将从何处出发?我们将有何新的作为?这是我们这一代深外人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抓住“课堂”这一关键,用三年的时间,进一步打造深外好课堂,为未来30年奠基。

一 为何选择从课堂出发?

为何选择从课堂出发?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前线,决胜在课堂。变是世界唯一不变的主题,我们的课堂也要变。

首先,国家育人目标调整,课堂须调整。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过去,我们的教育陷入功利化、标准化,普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疾”,扼杀人的创新性,致使人进一步工具化。现在,我们每一名教师,我们每一堂课都必须明确询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我们立什么德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德的最大公约数,是时代之大德。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都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建构到学生的精神谱系里。

先生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我们树什么人呢?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我们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是“倒T型人才”,“倒T”中的下面一横,代表以德为本的深厚而宽广的综合素养,“倒T”中的一竖代表以创新为本的卓异而拔萃的特长个性。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交给有大德大才兼备者,社会主义的旗帜才会永远高高飘扬!我们的课堂必须要变,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其次,深圳示范区教育先行,课堂须先行。

深圳升级为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要做出先行示范的表率。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学校教育又应当做出先行示范,深外作为深圳基础教育中的品牌与名片,必须承担先行示范的使命与责任。

深外拿什么来先行示范呢?我想最要紧的是拿出先行示范的课堂。为什么呢?因为课堂集中反映一校的风采与文化,师生风貌的展现主要在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虽然教育发生在学校里的任何时间,但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名学生,抓不住课堂,利用不好课堂,也就难以提升成绩。

其次,课堂也是教师智慧表达的主阵地。教师的工作如何,关键反映在课堂,课堂就是教师的脸面,上不好课,是伤教师脸面的。教师工作实践性很强,无论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无论多精致的备课与教学设计,都要经过课堂的践行与检验,没有课堂实作的效果,再好的理念与教案,都是纸上谈兵。

为此,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必始于示范校的建设,示范校建设,必始于示范课堂的建设。深外必须把握住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机遇。

第三,中高考课程教材变新,课堂须变新。

中高考的改革,课程教材的变化,是基于国家要求改革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问:“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一追问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2005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曾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不约而同击中当前学校教育的痛点。

解决这一痛点,必须改革落后的育人方式。育人方式的改革,必始于每一节课堂。所谓“课改”,实质就是改课。课堂不变新,“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就不会有圆满的答案。深外课堂不与时俱进,深外也无法适应新的中高考,适应新的课程及教材的变化。

第四,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课堂须发展。

2020年中美贸易之争,表面上是经济之争,实质是科技之争。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必将为课堂发展带来深刻的革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课堂绕不开的话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堂对提高效率的要求。虽然技术本质上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非课堂的实质,固然不可为技术而技术,不可让技术泛滥,但现代技术手段的合情合理的运用,已经是课堂必须要有的环节。为此,好的课堂应有现代技术的恰当利用。

第五,深外特色与品牌打造,课堂须打造。

深外30年发展,特色与品牌已经铸就。但再鲜明的特色,再优质的品牌,都需要与时俱进。辉煌终将属于历史。为此,真正的特色与品牌,只能存在于不断的追求与创造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30年深外,也是旧校,但其使命只有不断革新。

革新始于深外什么地方呢?应该始于深外每一间教室的三尺讲台,三尺讲台虽小,但可以容下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变革与进步。深外特色与品牌的打造,深外学生的培育,必须围绕课堂这一中心,展开深外教育集团方方面面的革新。只有从面子到里子,都做改变,深外才能在未来30年再造辉煌,屹立不倒。这是我们这一代深外人必须要耕耘的事业。

言而总之,课堂是学校的前线,前线吃紧,学校教育就必败无疑。真正的教育,总是从自我教育开始的。学校的意义就是制造各式各样的机缘,以激发和唤醒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学校实质就是一个制造自我教育机缘的“场”。而这个“场”的核心就是课堂。课堂是否有生机与活力,将决定一所学校是否有生机与活力。课堂的品格与境界,也反映一所学校所追求的品格与境界。

“两敬”“两高”

深外人追求“两敬”:敬畏天地自然,敬畏道德律令。这“两敬”首先应该体现在敬畏课堂。

深外人追求“两高”:高尚的人格,高雅的生活。这“两高”也首先应该体现在高效课堂。

当然,深外课堂本来就是优质的,因为我们有一群敬业且乐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过去30年,我们也正是凭借优质的课堂才赢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与尊重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的课堂已经臻于完美,无可挑剔。从长期观察看,我们的课堂对学生心性的激发、对知识的优化、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集体智慧的发挥等方面,都还有大力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也正基于我们的使命以及现实,我们应该在“课堂”这一维度上做出深入分析和探索,只有深入到深外课堂的“深水区”进行革新,构建深外好课堂,我们才不至于辜负深外,不辜负时代。

二 何为深外好课堂?

深外好课堂应该好在何处?新在何处?我们每一位深外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标准。课堂是一种特殊的育人境场,这种境场关涉的要素很多,好的课堂,一定是活的课堂。正因为活,标准才难以精准提炼,要提炼出好课堂的标准,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此抛砖引玉,提出深外好课堂的五条标准,以供大家讨论。

第一,好课堂要有明确的育人性和方向感。

好课堂首先好在方向的正确。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体现明确的政治正确,这是课堂的第一重要原则。

何谓课堂的政治正确?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育人目标已经由知识传授转向立德树人。我们深外好课堂首先要体现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样的政治正确。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意思是说,人首先属于城邦和国家,然后才属于家庭和个人。我们的课堂不能培育不讲政治正确的独善其身的人,我们必须培育心中有国家和人民的人。传统儒家以学习做人为思想核心。做什么人?做君子,做君子来干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也是强调做人是要讲政治正确的。不能以兼济天下为人生宗旨的君子,实质是自私的伪君子。我们的课堂不能培育这样的自私的伪君子。我们的称谓是“人民教师”,在“教师”前添加“人民”一词,就是要提醒我们做教师必须要站在人民的立场,这就是教师的政治正确。人民教师的课堂,必须要体现这样的育人性和方向感。

政治正确源自人格教育。深外好课堂必始终贯穿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称“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让孩子学会赚钱或在产业体系中谋得一个职位。我们需要的是地位均等的伙伴,是平等、独立、有责任心的合作对象,是能够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做出贡献的人。”如果我们深外的课堂仅仅是为了使深外学子赢得一场升学考试,那么,深外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深外固然必须要使学子赢得一场考试,但深外又不能成为一座考试加工厂。我们必须把健全的人格培养作为我们课堂自始至终要完成的使命。

阿德勒分别从心理和行为层面对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提出了发展和培养目标:行为方面:①自立;②与社会和谐共处;心理方面:①“我有能力”的意识;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为此,深外课堂必须培养学生自信自立、合作共生的意识和习惯。合作共生的意识要上升到国家意识、人识。哲学家弗洛姆在其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说:“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有包容和接纳自己孩子的天性。母性的伟大就伟大在她的包容与接纳没有边界。而父亲的使命则是引领孩子去改造和发展自己,以走向社会与世界。因此,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他既能够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包容和接纳自己,也能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去改造和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去接纳自己和改造自己,从而实现与自我的和谐以及与他人世界的和谐,实现“双和谐”便是教育的宗旨。实现“双和谐”便是人文,便是深外好课堂的育人性与方向感。惟其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从知识课堂走向素养课堂。

第二,好课堂要有充分的自主性和互动感。

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意义是自我建构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学生自主思考,仅靠被动记忆得到的东西,是不可靠的。记住知识到会利用知识,其间有漫漫的长征路要走。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过,知识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因此,教学生记住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利用知识。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为此,他强调知行合一。行是什么?就是主动思索,自主建构。苏格拉底说:“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未经审察的知识并非真知识。未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未必是真理。审察知识就是主动思索、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要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其行动,唯有学生时时躬行,真知才会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是学生行动和思索的场所,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是教师奏技炫耀才华的地方。

课堂的自主性和互动感体现以问题的研习为目的的师生以及生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中。课堂是一个情境,是一个磁场,师生以及生生在“场”中对话,应该有美丽的思维碰撞,有彼此欣然的会意,有意犹未尽的生长。知识与方法,终将以问题和错误呈现,以思维的活跃与引导呈现。一堂好课,离不开好的问题设计以及学生犯下的美丽错误。问题是思维运动的开端,错误是走向正确的起点。为此,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不仅能设计出好问题的教师,更是一名能鼓动学生并教会学生提问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包容学生错误,且能成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教师。没有问题与错误,课堂便没有学生思维生长的土壤。只要学生思维未曾有过积极主动地运动,课堂没有思维的流量,课就是无效的灌输。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知识灌输可以提高授课效率。灌输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会滋长学生思维的惰性。早在1946年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就研究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一成果。这一成果告诉我们:采用听讲、阅读、声音图片辅助、示范或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或做中学、马上运用或教别人等七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的多少,也就是平均学习保持率,是明显不同的。让学生单纯地听讲,两周后能够记住的内容仅仅只有5%,而让学生演练、应用,讲、听、看、想、动、静结合,两周后能够记住的内容占75—90%。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呢?因为听讲解是被动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问题在哪个环节上,而让学生做实际的演练、应用,其真正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暴露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问题暴露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灌输意味着教学方式退化为单一的课堂讲授。单一的讲授,信息吸收量是极少的。事实上,灌输的最大危害是使学生大脑处于抑制状态,长此以往,大脑便会习惯性怠惰,从而丧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习惯凭经验和直觉判断问题的正误的现象。这种不动脑筋分析的现象往往就是长期灌输而带来的恶果。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指出:“人是自己行动唯一的指令者,人在自由选择里,创造着自己的本质。”灌输实质就是剥夺学生指令自己行动的生命主动性权利,这种残忍的剥夺久而久之就致使学生丧失创造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灌输是扼杀创造性灵魂的罪魁祸首。这与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宗旨背道而驰。我们深外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明白,灌输是一种暴力,是一种犯罪。

课堂是师生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或任务进行对话的地方。只有当师生双方情绪高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问题讨论中,课才是有实际效果的。学生没有参与度与参与面,课只是教师的独角戏。独角戏唱得再好,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为此,一堂好课,还需要教师有激发学生心性与兴趣的足够的能力与本事。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难有生机与意义。教育学实质就是关系学。只有当一名教师既让学生崇敬,又让学生亲近,才可能有好课的生成。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先生对师生关系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游泳也,大鱼导前,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确是这样的,学生本来具有向师性,只有师生关系良好和谐,展开平等的对话,课堂乃至教育才是美好的。梅贻琦先生也批判过现实的师生关系,他说:“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深外教师不能成为一厢情愿的“奏技者”,如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成为一群无所事事的看客,那便是深外教师的耻辱。深外教师应该让教学任务的落实、问题的解决,发生在师生和谐而平等的友好对话中。有了问题、错误的呈现,有了多元的对话,有了思维的流量,课堂才谈得上是有自主性和互动感的好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从一言堂走向生成性课堂。

第三,好课堂要有鲜明的现代性和开放感。

我们是现代人,充分享受着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无论是思想精神还是技术方法,我们的深外好课堂都应该要体现鲜明的现代性和开放感。大家想一想,如果今天深外的课堂仍旧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没有一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的课能成为先行示范课吗?如果我们深外的课堂上还有腐朽的封建思想的传输,还有早被时代抛弃的落后观念在宣扬,岂不是咄咄怪事吗?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强调,现代性就是理性,只有理性精神,可以祛魅和除魔。

深外好课堂的现代性就是要充分地彰显理性与逻辑。理科自不必说,本就应该体现出理性与逻辑的追求。文科如语文、历史、政治,也应该同样彰显理性与逻辑。一堂缺少理性精神的课,没有批判性思辨,没有清晰的分析,只谈经验与感觉,学生思维如何发展得好?作为思维高端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直至2003年秋北京大学才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在现代文明成果的利用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为此,我们深外好课堂,要有鲜明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除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更要体现的是现代文明的思想与精神。为此,我们深外的好课堂也要具有开放性,兼容并包,学习吸纳一切有价值的文明成果。不能解放思想,不能包容文明,我们的课堂只会走向狭隘。狭隘的课堂,还谈什么格局与境界呢?没有大格局与高境界,怎么称得上是深外人呢?

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感的课堂一定有积极、有专注、有强大的思维流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课堂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时,这种静默的课堂往往意味着思维的暗流在涌动。当课堂争论此起彼伏,绵延不断,这种热闹的课堂往往也是思维火花在激烈碰撞。无论安静还是热闹,只要积极、专注,有思维的流量,就是有气场感的好课。气场强大的课堂源自开放与现代。相反,没有专注,没有思维的流量,言说再多,也只是听取蛙声一片,而一点不让学生言说,也是死水一潭。

第四,好课堂要有清晰的衔接性和系统感。

课堂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堂指某一节课,而广义的课堂指一个更长阶段的教学过程。通俗地讲,课堂不仅指一节一节的车厢,也指一节一节车厢构成的完整的一列火车。因此,好课堂不仅好在一节课,更要好在一学期的所有课,好在三年,乃至十二年的所有课。为此,从广义上讲,深外好课堂要有清晰的衔接性与系统感。这意味着我们深外教育集团的课堂要关注整个十二年教学的一体化和系统性。至少,我们要探索一门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衔接与系统。一学期的课堂如何规划?三年的课堂如何规划?十二年的课堂如何规划?这都是我们应该要思考和探索的。狭义讲,我们一堂课有无清晰的起承转合,这也是务必要有的。

好课堂清晰的衔接性和系统感源自何处?源自我们教师精心的设计。因此,一堂好课,一年、一届的好课,要追求设计感。一栋好建筑,必有设计;一篇好文章,必有构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课行云流水,看起来自自然然,好不矫揉造作,但背后一定有教师下了不少“暗功夫”。课本质上是一项活动,没有设计的活动不可能有预期的效果的。设计感强的课,流程与环节清晰,像作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如何激趣、如何开课、如何结尾、如何讲解、如何安排练习,学生探讨问题,会遭遇什么问题瓶颈,等等,无不需要课前规划和构思。好课使人成为明白人,倘若一堂课的流程与逻辑尚且不够清晰通畅,又谈什么培养明白人呢?讲不清楚一个知识点,解不清楚一道题,多是未曾设计的原因。未曾设计的课,往往也是效率极低的课。所谓课的设计,就是试图找到最优化的方案。方案优化了,自然效率就提高了。同样的问题解答,方案设计得好,往往事半功倍。

教书是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成熟的教师授课往往水到渠成,而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就更要多在课堂的设计上下够功夫。好课设计不易,尤其是整个学科教学规划更不易,这需要学科组、备课组乃至教育集团共同的智慧。

第五,好课堂要有饱满的生成性和获得感。

成就一堂好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有心脑的舒展、是否有强烈的获得感,这尤为重要。教师之所为,最基本的无非传知识、授方法、解疑惑。

其一,所传之知识,是否抵达知识之本质与系统,因为只有揭示出本质,构建起系统,才是真正的智慧。也只有以真智慧教人,学生才有获得感。一门学科究竟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的实质是什么?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是一名学科教师应该心中有数的,尤其是理科教师更当如此,文科知识点数量或有模糊性,但大体也必须有。正因如此,一堂好课首先要有的指标,就是讲解的知识是否优化。整合而优化过的知识讲解,才会使人有获得感。

其二,所授之方法,有没有具体而清晰的程序,有没有可以操作践行的策略,这也是是否具有获得感重要的指标。如果讲的是一些大而空泛的东西,则是“伪方法”,譬如,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就教学生一些文体知识、修辞知识,是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写作的。知识分三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只有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才是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其三,所解之惑,是否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问题点,是否善于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与明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教师引导学生也当如此。学生经过探索而豁然开朗,才会产生强烈的获得感。

饱满的获得感源自课堂上充分的生成性。课堂上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学习成果才能真正带来饱满的获得感。主动生成的才有获得感,被动接收的难有获得感。就像钓鱼一样,自己钓上来的,才有获得感;如果是别人在你鱼钩上挂一条鱼,你钓上来有啥快乐可言?进一步讲,在喂满了鱼的小池塘里钓鱼与在大江大河中钓鱼,获得感又不可同日而语。为此,课堂要学会放手,教师设计好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钓鱼,自己去生成。

生成性的获得,需要教师有“发现与捕捉”的能力。“发现与捕捉”,日本学者称其为教师教学的核心素养。一堂生成性课堂,往往在于教师敏锐发现问题与疑惑,捕捉教育机缘和细节的能力。一堂好课,就是看是否有精彩的发现与捕捉。归结起来,知识的优化、方法的可行、引导的恰切,是教师上出好课必备的能力。也只有做到这些,课堂才会有强烈的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学生的心灵就是饱满充盈的,这种饱满充盈的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爱好,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追求课堂的生成性与获得感,需要教师敬畏课堂。课堂关乎的是知识、是时间、是生命。无论是知识,还是时间,抑或生命,都是我们必须敬畏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涉及几十个鲜活的学生,涉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以知识方式呈现的文明成果。生命是不能辜负的,时间是不该浪费的,文明成果是不能亵渎的。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课堂何尝不该如此?每一分钟、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辜负,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该有“起舞”的姿态。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课堂,都应该有敬畏生命的观念、敬畏时间的观念以及敬畏知识的观念。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作为深外教师,我们本就该是心怀敬畏的君子。

课堂不是教师随意聊八卦、讲段子的地方,更不是教师肆意发泄情绪的地方,也不是学生养神打坐的地方。课堂固然需要活泼生动,但活泼生动的背后要有严肃的目的。课堂是神圣的地方,虽然不至于如教堂或佛门净地那样使人不敢高声语,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必要的。只有活泼与团结,而无严肃与紧张,课堂很可能陷入恶俗。这是尤其要注意的。课堂一旦失去严肃而崇高的、求知求真的宗旨,活泼就沦为搞笑,团结就沦为恶俗的集体狂欢,课堂一旦失去分寸感,也就容易失去课堂本该有的教化功能。倘若课堂只剩下娱乐与恶搞,课堂就是辜负生命与时间的作恶的课堂。课堂因为师生的长期相处、彼此熟识而淡忘崇高与严肃的。正如师生关系,如果教师放弃教化引导的宗旨,而为与学生保持和谐关系而打成一片,这也是师生关系的庸俗化表现。作为深外教师,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忘记教化初心而徒有其表面亲和的师生关系,也旗帜鲜明地反对没有承载教化功能的恶搞的课堂。无论师生,一旦进入课堂,就要怀揣敬畏感,始终为一个严肃而崇高的目的前进,活泼也罢,诙谐也罢,皆有分寸,适可而止。

言而总之,我认为深外好课堂应该体现这五条原则。深外应该努力实现这“五原则好课堂”。

要实现这“五原则好课堂”,我们不妨从旗帜鲜明地反对五种无效的课堂做起。我们深外教师要反对哪五种课堂呢?

①“独角戏课堂”,只一厢情愿灌输知识的独奏课堂。

②“娱乐化课堂”,未承担教化娱乐至上的搞笑课堂。

③“低效率课堂”,缺乏参与获得感的无效低效课堂。

④“表演型课堂”,设计形式大于内容的炫技式课堂。

⑤“即兴性课堂”,缺乏备课流程混乱的随意性课堂。

独角戏课堂里,学生被漠视了;娱乐化课堂里,学生被异化了;低效率课堂里,学生被耽误了;表演型课堂里,学生被工具化了;即兴性课堂里,学生被荒废了。而这些,本质上都是对学生的辜负,对教育的辜负。辜负学生、辜负教育的课堂,绝不是好课堂,也更不能是深外好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颜面和本钱,讲台要站得稳,讲台要站得好,讲台要站得久,这是深外教师务必要追求的,一名教师也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赢得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尊重与爱戴。深外教师打造好自己的新课堂,就是对深外立校30年纪念的最好的献礼,也是为深外未来30年筑下坚实的基础。

三 学校将如何推进深外好课堂建设?

明确了深外好课堂“五原则”的标准,明确了深外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五种无效的课堂,我们每一位深外教师、每一个深外教育集团的管理部门就要承担任务,行动起来,努力达到这样的标准,成就深外好课堂。未来已来,我们将在进一步完善书院制建构的基础上,打造深外好课程,进而成就深外好课堂。具体如何做呢?我提出七点意见:

第一,成就好课堂,深外教师应改变思想改变观念。

成就好课堂,我们每一位深外教师都首先要自我追问:“我是谁?”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布罗茨基说过:“我是我所读过和记得的东西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价值与观念是由我们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过去经历所塑造的价值与观念一定是对的吗?我们需要这样的自我发问?鲁迅先生就这样发问过:“从来如此,就对么?”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要审察自我,通过对自我的审察,反思对错,从而改变思想改变观念。心念不转变,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新人。

成就好课堂,首先需要我们改变思想改变观念。叔本华说过,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我们怎么看深外,我们怎么看教育,我们怎么看课堂,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拥有怎样的深外,拥有怎样的教育,拥有怎样的课堂。

第二,成就好课堂,深外教师应成为有深度的教师。

教师理应成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只有研究者执教课堂,课堂才有深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机器,教育做的是影响人的事业。正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未成年人,故而做教育才尤其要带有“温情与敬意”。体现教育者带着“温情与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始终怀揣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去思考与研究教育。教育是距离人心最近的职业,教育不能只为“稻粱谋”,教育失去良心而追求功利化,制造的灾难往往是不可逆的。为此,做教师,应该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一名研究学者。将做学问、研究人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教师的可悲就是沦为教书匠。放到古代,哪怕做个匠人,也该有个追求,至少要有一种工匠精神。

马丁·路德·金在他的演讲中常常引述的一首无名诗,诗是这样的:“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假如你选择做教师一天,就要带着一天的温情与敬意,就要一天观察、思索并研究,渡人的事业只能交给觉悟的人。何况,教育教学的问题无处不在,只要有学生的地方,甚至只要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教育教学的问题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因为只有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在做教育。

教师要做一名有深度的学者,就必须广泛阅读,深入思索。教师作为一名传道者,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有正确的见识和正确的思维。教师应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师不仅是专业的明白人,同时也是生活的觉悟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育好学生,才能承担教化之责任。当前社会或有道德滑坡的情况,这更需要教师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以坚守精神家园。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说得好:“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他还说:“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像大海上翻了船,最要紧的是救出我自己。”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唯有成为一名研究学者,将自己铸造成器,将自己救出来,才能去救出别人。如果连深外教师也没有成就学者的追求,那国家的教育还有什么希望可言?为了打捞自己,也为了成就学生,我们只有精进不息,好好研究教育教学。

胡适先生在其文章《爱国运动与求学》结尾写道:“在一个扰攘纷乱的时期里跟着人家乱跑乱喊,不能就算是尽了爱国的责任,此外还有更难更可贵的任务:在纷乱的喊声里,能立定脚跟,打定主意,救出你自己,努力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个有用的东西!”我们深外教师,不必说大话,只需要沉潜下来,做好自己的课堂,影响好自己门下弟子,就是一件大功德的事情!

第三,成就好课堂,学科组应集体打造一批示范课。

一所好学校,好就好在有一群优秀的人。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群体,只要不能形成合力,形成众志成城、精进向上的风气,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其《乌合之众》一书中说,乌合之众“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深外每一个个体都是百分百的精英,倘若我们不能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团队,只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那是深外人的堕落。是深外让我们聚集在一起,我们就有责任捍卫深外的荣誉,发展深外的事业。因此,深外打造好课堂,关键在学科组以及备课组建设,发挥学科组以及备课组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深外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只需要学科组以及备课组群策群力,共享、共生、共荣、共进退。为此,我希望个学科组及备课组要坐下来认真对话,做出各学科各备课组的发展规划,有清晰的学科建设目标,有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流程,有精心打造和设计的课程,进而拿出一批示范课。备课时间应该延长,至少有半天集中备课的时间,一起研讨教学,一起听课评课,一起读书研习,将学科组及备课组真正建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组织。自古有“文人相轻”之说。我们教师固然也属于文人,但我们是现代的文人,不仅不应该有相互看轻的脾气,更要有相互亲近的态度。“文人相轻”不仅反映了做人的格局不大、境界不高,而且也是自我封闭,堵死自己学习上进的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只有具有“空杯心态”,才装得进更多的东西,才会不断向上生长。

所幸的是,深外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一直很强,各学科组都注重抱团成长。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让每一次的集体研讨和备课做到真实,做得落实,惟其如此,学科建设与发展才会踏实。

第四,成就好课堂,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课堂视导。

学校管理最关键的前线就是各年级教学,而教学最关键的前线又是课堂。如何管理课堂教学呢?真正有效的管理不是管结果,而是理过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过程是因,只有多在因上着力用功,才会在果上得到相应的回报。为此,学校将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课堂视导小组,对深外课堂进行视导。视导课堂,不是要挑老师的刺,找老师的茬,而是要通过对话交流,诊断深外课堂,以便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进而做出调整与改进,不断追求完美。同时,也寄望通过视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让新教师成长更快。视导的目的不是监督与批评,而是研究探讨教学的无限可能,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对话与反思,我们的教学才能走向深入,走向精致。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愿意积极探索教学,都愿意一起对话教学,形成浓郁的研习风气,深外课堂就将是全新的,更趋近教学本质的,惟其如此,我们这一代深外人才算尽了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

每一位深外人都是深外教育集团大链条上的一环,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间物”,正因为我们是“中间物”,我们的责任就不仅是承传,更要开拓。打造好深外好课堂,将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融到课堂教学中,也让我们的心血与智慧为后来者提供养分,让后来者走得更高更远,从而为深外未来三十年铺垫坚实的基础。

第五,成就好课堂,教务处应设计课堂考评新方案。

教育评价很难,评价难免量化,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绝不是一些简单的数据就可以量化出来的。因为教师做的是渡人的事业,渡人的事业固然需要技术,但更需要艺术,而艺术需要人的态度与良心,态度与良心是很难量化的。但并非说教育教学就不能评价,只是说我们在评价上要多用心多用脑子。我们教务处可以好好探索修改评价方案,评价可以是具体的、量化的,也可以是模糊、感性的。譬如一位教师的课堂怎样,我们可以通过视导做出诊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意见,我们也可以通过同仁的观察得出敬业与否的判断。总之,教务处可以调整和丰富教学评价的维度,拿出更为科学、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教学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往往意味着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思想价值改变了,我们的课堂才能一步步改变。课改就是改课,改课首先在于改思想和价值取向。

第六,成就好课堂,学校将完善有效的课堂新制度。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风气与精神。风气和精神来自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器物建设,二是制度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器物建设容易,添增教学器物并不难,难的是制度建设,只要制度建设做起来,文化建设自然容易完成。为此,三大建设中,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为成就新课堂,学校也将进一步创立各项有效的课堂制度,以保证课堂的高效。课堂涉及很多因素,如教室的设计,教师的着装与风采,学生的精神与风貌,班级文化,课堂氛围与纪律,知识讲解与练习安排,课堂类型,学科组、备课组建设,等等,都应该有系列的可以执行的制度。凭借制度的规定,保障深外新课堂的特色和内涵。为了建立制度,我们也将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因为有了意见和问题,我们才更有建立制度的依据和指向。

第七,成就好课堂,学校将变革资源配置方式。

课堂变革是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业,关系着深外整个教育集团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我们将围绕课堂变革这一中心任务,认真梳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创造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深外新课堂。我希望,深外整个教育集团资源配置方式变革后,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部门,家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校委员会等单位,相互协调,发挥更大效能,从而为教师、为课堂服务,推动深外书院制及好课堂的建设。

好课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尽快启动这项工程。深外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尽心用力,一个阶段建设好一个方面。我们不怕问题多,只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做落实,深外就会更好。

30年以来,深外人创造了一次次辉煌;未来30年,深外人将会创造更大的辉煌。我们每一位深外人,也只有如此,才不辜负深外;唯有不辜负深外,我们才不辜负身为深外人的自己。新学期伊始,又将是我们每一位深外人在各个岗位上投入的时候。

深外是每一个深外人的,唯有每一个深外人用心,深外才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荣誉。让我们为深外荣誉努力,让我们为打造深外好课堂奋斗!深外未来三十年的奠基,必始于今日!让我们抱团前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