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玉戈(玉戈是干什么用的)

时间:2024-01-03 09:18:15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考古发现郑州商城最大玉戈

1月5日,记者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取得重大考古收获——发现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这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 书院街墓地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垣东南、东大街南、书院街北,距南城墙约200米,距东城墙约450米。墓地主墓M2 出土青铜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6件、箭镞50、贝币120等随葬品共计200余件,其中,有一件长达75厘米的玉戈,这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最大玉戈。2022年河南考古惊喜不断(记者温小娟 张体义)

来源: 河南日报

玉戈的源流(上)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兵器,渊源甚早,其前身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戈靠钩杀、啄击以制敌,称为“勾兵”。

玉戈是一种特殊质地的戈,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玉戈结合了美玉高贵、润泽的秉性和武器威严、杀伐的气息,显而易见,它不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而具有非比寻常的尊崇。王权与巫术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阶级分化日趋加剧,氏族部落向国家王权转变,礼仪产生了,并维护着日益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仪用玉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它的仪仗作用。夏商周时随着青铜戈的出现,玉戈已不再是实用兵器,而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体现威武、象征权力的权杖器具。玉戈是用玉做成的戈,其基本组成部分是有刃的“援”和嵌入木柄的“内”,内又有直内和曲内之分。后来,从提高实用性、增加杀伤力的实战意义出发,青铜戈在“援”和“内”相接处出现了上下的突出物——“阑”,援的下部也逐渐延伸出来,称为“胡”。胡由短渐长,其上的穿孔也从一两个增加到三四个。玉戈作为一种仪礼用器,其发展演变主要基于彰显威仪性的考虑,并没有全盘接受以实战为要务的青铜戈演化轨迹的影响。自从产生之始,玉戈便基本保持了尖锋、直内的简洁样式,只是在战国之后,才出现了有胡戈,这时玉戈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处于尾声。

我国最早的玉戈发现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1998年,在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中,墓葬M29出土了一件玉戈(图1),通长18.5厘米,内长3厘米,宽9.2厘米。戈的表面呈灰黄色,泛红斑,光亮润泽。形制略似矛,宽援,内部较窄短,上有一穿孔。制作稍显粗糙,刃部较钝,仅象征性地磨出刃口。凌家滩遗址的年代距今约5300年,该部落或部落联盟正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掌握着宗教神权及军事权力的少数人物,占据社会的顶层。玉戈等礼仪性兵器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玉器的功能由饰品方面转向社会礼仪方面。

二里头文化时期,玉戈已较为常见。二里头遗址位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都城处,玉戈均见于遗址中随葬品比较丰富的墓葬内。玉戈形制为窄长援,直内,制作较为精细。这一时期,玉戈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有的长为40多厘米,显示了所有者希望通过玉戈尺寸的扩张来表现其权力地位。二里头文化三期墓葬M3出土的青玉戈(图2),通长30.2厘米,内长8.4厘米,宽6.9厘米,直援,前锋尖锐,上下边皆有刃,刃口锋利,双重内,内中部有一单面穿,后部有5组平行阴刻细线,线条笔直规整,琢磨极为精细。出土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墓葬M57的玉戈(图3),通长43厘米,宽8厘米,三角形援首双面刃,援后部近内处刻有平行线纹和小齿扉,内前部有一穿孔,制作也相当精致。二里头文化玉戈与同期青铜戈的造型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并非是对青铜戈的简单模仿。例如同期青铜戈有直内、曲内两种样式,玉戈则均采用直内形式,没有选择较为复杂的曲内造型,援部也较为简略,上下刃对称,无中脊。但是玉戈通过精心细腻的琢磨,在简洁、刚劲的表征下,更彰显了礼兵的威严。

商代前期,玉器的制作继承二里头文化的风格。从品种来看,商代前期玉器以礼器和象征性的武器工具为主,尤其是作为礼兵的玉戈,不但数量大大增加,形体尺寸也普遍较大,四五十厘米的大玉戈屡见不鲜,湖北黄破盘龙城出土的一件更是长达94厘米,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郑州商城作为商代前期的王都,出土玉器是商代前期玉器的代表。迄今为止,在郑州商城已发现玉戈20多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此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此时,玉戈往往是墓葬中最大的一件玉器制品,地位显赫,无疑已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礼仪用器之一。郑州商城玉戈尺寸一般在20~50厘米,玉戈形制继承二里头文化玉戈特点,多为直内长援,援内间有穿,援两侧均磨出边刃,锋芒锐利。这一时期,部分玉戈内后部雕琢扉牙或刻有锯齿纹,装饰性增强。很多玉戈上下刃不再对称,援中部出现了脊棱,在援、内相接处雕琢出比较明显的阑,突破了以往平板刃面的造型。1965年出土于郑州市铭功路商代墓的青玉戈(图4),通长24厘米,宽6.7厘米,双面刃,三角形尖锋,援与内没有明显界线,后部钻有一圆穿,内部斜削,并雕刻有凸起的牙饰,推测可能是原器后部损坏后,又经加工而成,玉质细腻,制作较精。1955年出土于郑州商城白家庄商代墓葬C8M7的玉戈(图5),残长21.8厘米,援长15.1厘米,宽5.6厘米,浅黄色,质地细腻,援斜直,前端收尖,两侧有薄刃,中间起脊,援末靠阑处有数道刻划痕,内前窄后宽,两端中部分别有一圆穿。

在郑州商城之外,郑州新郑望京楼和湖北黄阪盘龙城遗址也是出土商代前期玉戈较为集中的地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望京楼遗址先后发现6件玉戈,形制多同郑州商城玉戈类似,其中一件为玉援铜内戈。1974年出土于新郑望京楼遗址的青玉戈(图6),长52.5厘米,宽9.5厘米。援部略弧,三角形锋,上下刃与援相接处磨有折棱,长方形内,上有一圆穿,末端有三个凹槽,援身脊线明显,贯通戈体,从锋尖直抵穿孔,玉质光润,造型刚健规整。1974年出土于新郑望京楼遗址的铜内玉援戈(图7),长32厘米,宽6.5厘米,玉援质白细腻,体扁长略有弧,有上下阑,中脊凸显,三角形前锋薄而锐利,援的后部嵌入铜内之中;铜内亦上下有阑,前端呈三角形,饰兽面纹,后端向下弯折,饰变形夔纹。该戈巧妙地结合玉石与青铜两种不同质地的材料,融玉石的尊崇和青铜的坚韧为一体,是我国目前存世最早的铜内玉援戈。

湖北黄破盘龙城出土玉戈20余件,不少玉戈尺寸硕大,有较明显的阑、锐利的上下刃和贯通器身的脊线,雕琢细腻,充满锋锐、肃杀之气,极富地域特色。出土于盘龙城李家嘴遗址的大玉戈(图8),通长94厘米,内长21厘米,宽11厘米,长援短内,前锋薄而锐利,援上下有边刃,有阑,内作长方形,近阑处有一小圆穿,中脊贯通器身。此器制作非常细腻,锐利的上下刃及与尖刃相接处凸出的造形、纵贯器身的脊棱、突出的阑等,都经过精心琢制,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一件玉戈,堪称“玉戈之王”。

总的来说,商代前期玉戈形制规整,造型更富有曲线和张力,制作更加细腻,玉戈尺寸和数量不断扩张,显示出其在礼仪用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商代后期玉器主要出土于安阳殷墟,在所有仪仗性玉兵中,以玉戈的数量为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殷墟遗址前后出土玉戈170多件,数量之多可谓空前绝后。仅殷墟妇好墓中,陪葬有玉戈39件、玉援铜内戈2件,它们在所有玉质仪仗品中的比例大约是3/4。妇好墓出土的一件青玉戈(图9),通长29.2厘米,援长21.3厘米,宽7厘米,前锋尖锐,援一边平直,一边略斜,近阑处上下均刻回纹,实不多见,直内,内的前端有一圆穿。同墓出土的一件铜内玉援戈(图10),通长27.8厘米,玉援长15.8厘米,援呈圭形,前锋尖锐,双边刃,近末端有一圆穿孔,铜内作鸟形,略弯曲,外出歧冠,两面各饰兽面纹和鸟纹,并镶嵌绿松石片,嵌铸精良,饰纹华美。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商代玉兵器——权力的代表和象征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工具。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工具产出不多,制作精良的工具大多集中在少数拥有较高地位的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兵器既是狩猎作战中使用的实用工具,也有象征权力地位的意义。玉质地坚硬细腻、色彩美丽温润,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玉制品普遍被用作祭祀之用,从而成为权力的一种物质体现形式,有了对权力的象征意义。在古时候,祭祀与征战是一个部落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以玉制成的兵器更强地充满了对权力的代表和象征。玉兵器表示着持有者拥有征讨、杀伐的资格,是拥有一种权力的体现。

图1 玉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是我国玉器史的一个高峰,在商代,开始出现以和田玉(透闪石玉)制成的玉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精美玉器,其制作之精美、艺术水平之高,已远超前代。其中玉兵器更是有着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下面来简单探讨一下商代的玉兵器。

图2 龙纹大玉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始时期最开始是玉石不分,玉石和大多数的岩石一样,都是作为工具被先民们一视同仁使用的。但古时先民们在漫长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现玉石与众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其他的岩石相比,玉石的材质更坚硬、质地更细腻、花纹更美丽。以玉制成的工具因更好的使用性能、更美丽的外表受到先民追捧,玉也逐渐被先民们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兵器作为从工具中分化出来专门作为战斗武器也不会例外。商代玉兵器是以生产生活中实用的兵器样式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一定程度的美化而成,商代玉兵器的主要形制有斧、钺、矛、戈、刀、箭簇等。其他较稀少的类型在此暂不讨论。

图3 玉边刃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斧、钺、戚是同一类兵器,只是大小有别。《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的记载,孔颖达疏“俱是斧也,盖钺大而斧小”。斧是人类历史中年代最古老、应用最早的工具之一,具有砍、凿等功能。作为兵器的功用也是从其基础功能分化而来。与兼有生产功能的斧不同,比斧形体更大、刃部更宽的钺是专门的兵器,具有权杖的性质。玉作为古时候权力的物质体现形式,以其制成的玉钺对权力的象征意味更为浓重。商时的玉钺已多无使用痕迹者,说明此时玉钺已经不再是作为实用器存在,更多是以礼器、仪仗用器存在。

图4 玉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五号坑的商代玉戚(图4),长10.8、刃宽10、厚0.6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玉质,背呈圆弧形,两侧逐渐外侈呈宽刃,且每侧有扉牙两组,每组三齿。刃部非单一一条弧刃,而是由四条直刃组成。刃呈两面。刃与身有内弧界限,玉戚中心有一单面钻的大圆孔,且孔上有管钻留下的螺旋纹痕迹。

图5 玉钺 河南博物院藏

于河南省新郑县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的商代玉钺(图5),长13.5、宽8.3、厚0.8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钺呈青灰色,局部有深褐色斑沁,扁平长方形,刃平,且由两面磨成。上部有两完好孔,另有一孔残缺,孔壁不是一圆形直管,而是呈现出由外向里半径越来越小的收缩形孔壁,为单面钻孔。

图6 玉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中的商代玉戚(图6),长7、宽5~6、厚0.5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戚呈绿色,背呈圆弧形,刃为一段弧刃。绿色有褐斑,顶与刃均呈弧形,刃较宽较厚,且由两面磨成,两侧稍稍内凹,两侧各有4枚齿牙。中部有一大圆孔,为管钻所制。顶端有一小孔呈漏斗形,也为管钻所制。顶端似有穿系的磨痕,此种玉戚的加工制作过程,似为先加工成环状雏形,再根据设计雕琢而成。

图7 玉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同样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中的商代玉钺(图7),长17.6、刃宽10.5、厚0.3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钺呈棕褐色,扁平长方形,刃为弧形,由两面磨成,有一定程度的剥落损伤。有类似于戈的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一穿,两面抛光。

由上观之,商代玉钺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是中有大孔,长宽相近的圆形钺。这种钺长宽相近、无明显的长短边,近正方形或正多边形甚至近圆形。中有一大孔,孔径近器身之径一半,刃或多条直刃相邻而成,或为一条大弧度曲刃,总之刃部整体弧度甚大,刃和背之间的两边多有相对的齿牙。另一种是其上有小孔的长形钺。这种钺呈长方形,有较明显的长边和短边。刃为直刃或近直刃,且多为短边,器身有孔,数量不一,但都是小孔。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7期《简论商代玉兵器》

作者:米海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