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去病咒(去病咒念诵)

时间:2024-01-16 04:56:54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纯古文分享:《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五)

前言:我有话说,很感激生活在这个时代,还记得八九十年代,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到处去借,现在好了, 信息爆炸时代,想看什么书都有,而且基本上还是免费,感谢祖国的强大。

今天这个是很纯粹的分享,只为传播祖国国粹。

其中篇幅文字较多,建议先收藏后,再慢慢研究,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谢谢!

我是传统医学的分享者,欢迎关注我,谢谢!《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五)

接上: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四)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三)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二)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一)

卷三 群书汇粹

  泻诀补诀

  (神应经)陈宏刚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宋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俱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出针。此为泻法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向右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用左手大指食指持针。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按补泻散见于宝命。八正。离合。真邪。针解等篇。又有并合流注迎随诸法。而大成书中有烧山火。透天凉青龙白虎等名。皆失经义○内经针。即刺也。俗以针在穴中良久者谓针。针至穴即去者谓刺。非也)。

  卷三 群书汇粹

  用针咒

  天灵节荣愿保长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脏神君。各保安宁神针一下。万毒潜形。急急如律令摄。

  凡针默念咒一遍。吹气在针上。想针如火龙。从病患心腹中出。其病速愈。

  卷三 群书汇粹

  制针法

  本草云。马衔铁无毒。日华子云。古旧 者好或作医工针○柔铁即熟铁有毒。故用马衔则无之属皆是也。若用金针更佳。

  卷三 群书汇粹

  煮针方

  先将铁丝于火中 红。次截之。或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长短不拘。次以蟾酥涂针上。仍入火中微 不可令红。取起照前涂酥 三次。至第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先以水二碗煎沸。次入针肉在内。煮至水干。倾出待冷。将针取出。于黄土中插。百余下以去火毒。色明方佳。次以铜丝缠上。其针尖要磨圆。不可用尖刃。

  麝香(五分) 胆矾 石斛(各一钱) 穿山甲 当归尾 朱砂 没药 川芎 广郁金 细辛(各三钱) 沉香 甘草(各五钱) 磁石(一两能引诸药入铁内)上药同针入水。用瓷罐煮半日。洗择之。

  又方

  巴豆(去壳) 乌头(各一两) 麻黄(五钱) 木鳖子(切片) 乌梅(各十个)。

  石药同针入水如前煮法(原方有硫黄五钱。硫黄损铁。故去之)

  卷三 群书汇粹

  九针图(灵枢)

  九针图一 

  一曰 针 头大末锐取法于巾针至末寸半渐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用之金鉴曰 者锐也欲浅刺不令深入

  二曰员针 其身卵其锋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满

  三曰 针 其身大其末员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气出

  四曰锋针 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用之 金鉴曰。刃三隅其上去八分下留八分

  五曰铍针 其末如敛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取大痈脓又名敛针也。铍音批 同

  九针图二 

  六曰员利针 尖如KT 且员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取法于KT 针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

  七曰毫针 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

  八曰长针 长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大成曰今之名跳针是也

  九曰大针 其锋微员取法于锋针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解肌排毒用之金鉴曰形如铤相而且巨

  按类经注曰。巾针絮针綦针等制必古针名也。大成第一 计注曰箭头针也第四锋针注曰三棱针也其针式皆与灵枢不同意亦相通第九大针

  针注曰。一名燔针调经论注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暖耳粹针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

  卷三 群书汇粹

  第二次止痛方

  乳香 没药 当归 花乳石(各五钱可加甘草三钱)。

  上药同针煮半日。取出。用皂角水洗。再于犬肉内煮一日。仍用瓦屑打磨净端直(今以细砂皮先在木上打光然后磨针亦得)。

  再用松子油涂之。长近人气。

  卷三 群书汇粹

  暖针法

  素问遗篇注云。用圆利针。长针。未刺之时。先口内温针暖而用之。又曰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方刺。

  旧云。口体温针。欲针入经络。气得温而易行也。今或投针于热汤中。亦此意耳。口温与体温微有不同。口温者。针头虽热而柄尚寒。不若着身温之。则针通身皆热矣。

  王节斋曰。近有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即调经论燔针也。可以治筋寒病)然古者针则不灸。灸则不针。夫针而加灸。灸而且针乃后人俗法。此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只是温针通气而已。于血宜行。于疾无与也古针法最妙。但恐不得其精而误用之则危拙见于顷刻。惟灸得穴。有益无害。

  卷三 群书汇粹

  火针法

  火针即淬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效。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烧时令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手热。先以墨点穴。使针时无差。火针甚难。须有临阵之将心。方可行针。先以左手按穴。右手用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患。勿令惊惧。与灸略同而疼无几时。一针之后。速便出针不可久留。即以左手速按针孔则能止痛。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火针不宜针香港脚。反加肿痛。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皮无头者。但按毒上软处以溃脓。其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墨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凡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从两旁捺之。令脓随手而出。或肿大脓多。针时须侧身回避。恐脓射出汗身也。

  卷三 群书汇粹

  孙真人雷火针法

  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

  麝香少许艾叶二两以绵纸半尺。先铺艾茵于上次将药末掺之。卷极紧收用。按定痛穴。以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药取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皆可。燃红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烧再按。九次即愈。其法灸一火。念咒一遍先捻火在手。念咒曰。雷霆官将。火德星君。药奏奇功。方得三界六腑之神。针藏烈焰。炼成于仙。都九转之门。蠲除痛患。扫荡妖氛。吾奉南斗。六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咒毕即以雷火针按穴灸之。务要诚敬。勿令妇女鸡犬见。

  卷三 群书汇粹

  太乙针法

  艾绒(二两) 桃树皮 乳香 没药 硫黄 雄黄 穿山甲 川乌 草乌(各一钱) 麝香(三分)。

  上药为末用绵纸一层药一层卷紧或用线扎。灸时用红布衬于痛处。将此针在火上烧着灸之。如雷火针法。

  卷三 群书汇粹

  艾叶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辟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石臼捣细。筛去尘屑。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大燥。则灸有力。火易燃。如润无功。图经云。旧不着所出。但云生田野间。今随处有之,惟蕲州所产。叶浓而干高。气味最胜用之尤妙 丹溪曰。

  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

  卷三 群书汇粹

  艾炷大小先后

  明堂曰。灸炷下广三分。若不三分。则火气不达。病不愈则是灸炷欲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又曰。艾炷根据小箸头作其病脉粗细。状如细线。但令当脉灸之。雀粪大炷亦能愈疾。如腹胀疝瘕。 癖伏梁气等。须大艾炷。短剧曰。腹背烂烧。四肢但去风邪而已不宜大炷。如巨阙鸠尾。当脉上灸之。不过四五壮。艾炷宜小。若艾炷大而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 外台云。人年三十以上灸头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明堂云。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皆宜审之 资生云。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从头向右而渐下。

  卷三 群书汇粹

  壮数多少灸法

  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扁鹊灸法。

  有至三五百壮千壮。此亦太过。曹氏灸法。有百壮五十壮。短剧诸方亦然惟明堂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余治故后人无准。惟以病之轻重而增损之凡灸头项止于七壮。积至七七壮止 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得身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

  卷三 群书汇粹

  艾灸补泻

  图翼云。灸法有二报三报。以至连年不绝者。前后相催其效尤速或自三壮五壮。以至百壮千壮者。由渐而增也凡以火补者。勿吹其火。必待其从容彻底自灭。灸毕即可用膏贴之。以养火气。若欲报者直待报毕。贴之可也。以火泻者。可吹其火。传其艾宜于迅速须待灸。疮溃发然后贴膏。此补泻之法也然用火之法。惟阳虚多寒经络凝滞者为宜。若诊其脉数口干咽痛。面赤内热等症。俱不宜灸也。

  卷三 群书汇粹

  灸疮要法

  资生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故履底炙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溏灰中煨热拍破。热熨疮上十余遍。其疮三月遂发。又以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亦有恐血气衰不发。服四物汤滋养血气。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炙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取助不可顺其自然。

  卷三 群书汇粹

  灸后调摄法

  宝鉴云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宜停一二时须得静室卧。平心定气。戒劳怒。饥饱寒热食忌生冷瓜果。惟食清。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若食浓味醇酒。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可施于初灸旬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今人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有之。

  卷三 群书汇粹

  洗灸疮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以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遭。约一时久。驱逐风邪于疮口出。

  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神效○如不应灸而误灸之。灸疮痛不可忍。

  以致飞肉成片。名曰飞蝶。宜用大黄芒硝煎浓汁。频洗灸处。痛仍不止。可将此药吃一二杯。即除矣。

  卷三 群书汇粹

  贴灸疮

  古人贴灸疮不用膏药。要得脓出多而疾除。资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绵。冬用兔腹下白细毛或猫腹毛。今人多以膏药贴之亦取其便。不可速易。若膏药不坏久贴之可也。若速易疮亦速愈。恐病根不尽除也。

  卷三 群书汇粹

  灸疮膏方

  白芷 川芎 黄连 薄荷 金星草 乳香 当归 黄芩 葱白 淡竹叶上药各等分。用香麻油煎膏。临好用铅粉炒热收。

  又方

  生地 元参 黄 当归 川芎 防风 乳香 葱白 各等分如前法煎。

  卷三 群书汇粹

  治误针伤络血不止方

  花蕊石 赤石脂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 自然铜 血余灰 白HT 藤黄上药各等分为细末掺上即愈。

  卷三 群书汇粹

  治折针法

  一用灵磁石引其肉中针即出。

  一用青蛙眼珠捣烂涂之针即出。

  一将原针穴边复下一针补之针即出。

  一用硫黄研细水调涂上以纸花贴之觉痒时。针即出。

  一用象牙屑碾细水和涂上。针即出。

  一用双杏仁捣烂用鲜猪脂调匀。贴针疮上。针即出。

  一用蝼蛄脑子。捣烂涂上。针即出。

  倘因折针经络有伤。脓血不止。用黄 当归木香沉香乳香肉桂。别研绿豆粉糊丸。每服

  卷三 群书汇粹

  禁针穴歌

  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会宗乳中犊鼻里。厥阴急脉须丁宁(共三十五穴)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同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肩井客主人。针若深时。多晕倒。急补三里可平神。要知天突低头取。背部诸 切莫深。

  卷三 群书汇粹

  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哑门风府逆。睛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 上临泣。脑户耳门 脉通。

  禾颧 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 同。乳中脊中白环 。鸠尾渊液和周荣。

  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阳池阳关地五会。漏谷阴陵条口逢殷门申脉承扶上。伏兔髀关连委中阴市下行寻犊鼻。诸穴休将艾火攻。

  卷三 群书汇粹

  逐日人神所在歌

  人神之法将何起。一日先从足大指。二日外踝三股内。四在腰髀五口里。六手七居内踝次八腕九尻十腰背。十一鼻柱二发际。十三牙齿皆相类十四胃脘五遍身。六胸十七气冲寻。十八股内十九足二十外踝须分明。廿一在手小指间。廿二外踝三足肝(廿三日在足并肝经)廿四手阳明勿错。廿五足阳明一般。廿六在胸廿七膝。廿八阴中勿相逼廿九元来膝胫前。三十足趺须记得。

  卷三 群书汇粹

  四季避忌日

  春甲乙 夏丙丁 四季戊己 秋庚辛 冬壬癸太乙即八极也。故太乙立于中宫而斗建其外。然后可以朝八风。占吉凶。所谓北辰北极。天之枢纽者以此。

  卷三 群书汇粹

  太乙所在天忌歌

  太乙所在天忌图 

  灵枢九宫八风篇。以八节分八宫而称为太乙所居者正合月建之序盖。月建所在之方。实时令所主之位。人身之气无不应之。故凡针灸家当知避忌者。恐伤其王气耳。

  立春艮上起天留。己丑戊寅左足求春分震位仓门定左胁东。方乙卯投。立夏戊辰与己巳。巽宫阴洛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离宫膺至喉首头。立秋哀委当右手。己未戊申坤上游。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谋。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巳应中州。

  卷三 群书汇粹

  针灸不拘三伏

  (裴子言医)针灸诸病。从未有以时令拘也。而世俗专泥于伏暑之月。不思病之感也。有浅有深。其治疗也。有缓有急。岂可概至伏暑之月而后针且灸。耶考诸素问灵枢以及月令禁忌等书不见有伏暑始宜针灸之说。不知世俗何所据而云然。但一岁之中最不可犯者。独在冬至前后旬余日。

  盖此时正在剥极复生。阴盛阳微之候。君子于此。自宜深潜玩密。保护微阳。而不便有所泄易谓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素问谓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皆此义也。当此之际。则又考诸针灸禁忌。有太乙人神。周身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神男忌除女忌破。男忌戌。女忌巳之类。医者不能知此避忌。反致气怯神伤其病难瘳。理固然也。但卒仆痰厥。唇疔喉痹等急症宜即用针灸治疗。若论忌神少缓。恐至不救。薛立斋治疔患。适值望日针之其症。乃愈。大抵尻神日忌遇有急症。亦不可拖泥也。

  九宫尻神图 

  此尻神禁忌。一岁起坤。二岁至震逐年顺飞九宫周而复始。行年到处。所主伤败。切忌针灸若误犯之。

  恐变生他病。

  卷三 群书汇粹

  问疑

  (针灸大成)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也。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无补而不用欤抑元气禀赋之薄而不用欤或斫丧之多而用针无益欤。抑不善用而不用欤。经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针乃砭石所制。既无气。又无味。破皮损肉。发窍于身。气皆从窍出矣。何得为补。经曰。气血阴阳俱不足。勿取以针。和以甘药是也。又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若此谓者。皆是有泻而无补也。

  问病有在气分者有在血分者不知针家亦分气与血否。曰气分血分之病。针家亦所当知。

  病在气分。游行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以积块言之腹中或上或下或有或无者。是气分也。或在两胁或在心下。或在脐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渐而长者。是血分也。以病风言之或左手移于右手。右足移于左足移动不常者气分也或常在左足或偏在右手。着而不走者。血分也。凡病莫不皆然须知在气分者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在血分者。随其血之所在。应病取之。苟或血病泻气。气病泻血。是谓诛伐无过咎将谁归问皮肉筋。骨脉病。咎曰。百病所起皆始于荣卫然后淫于皮肉筋脉。故经言是动脉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先为是动而后所生病也。由此推之则知皮肉经脉亦是后所生之病耳。刺法但举荣卫逆顺。则皮骨肉筋之治在其中矣。

  问呼吸之理。答曰此乃调和阴阳法也。故经言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虽此呼吸分阴阳。

  实由一气而为体。盖呼则出其气。吸则入其气。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呼而不过三口。是外随三焦之阳。吸而不过五口。是内迎五脏之阴。

  先呼而后吸者。为阳中之阴。先吸而后呼者。为阴中之阳。乃各随其病气阴阳寒热而用之。

  问针入几分留几呼。答曰。不如是之相拘。盖肌肉有浅深。病去有迟速。若肌肉浓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病去则速出针。病滞则久留针。

  问补泻有不在井荣 经合者多如何。答曰。如睛明瞳子 治目疼。听宫丝竹空听会治耳聋。迎香治鼻病。地仓治口 。风池头维治头项古人亦有不系井荣俞经合者如此。盖以其病在上。取问经穴流注。病在各经络。按时补泻能去病否。答曰病着于经。其经自有虚实补虚泻实亦自溪东垣有一剂愈者。有至数十剂而愈者。今人用一针不愈。则不再针矣。且病非独出于一经一络者。其发必有六气之兼感。标本之差殊。或一针以愈其标而本未尽除。或独取其本。而标尚复作必数针方绝其病之邻也。

  问内经治病。汤液少而针灸多。何也。答曰。古者劳不至倦。逸不至流。食不肥鲜以戕其内。衣不蕴热以伤其外。起居有节。寒暑知避。恬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生。虽有贼风虚邪。不能深入。不过凑于皮肤经滞气郁而已以针行气。以灸散郁。则病随已。何待汤液耶今者道德日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纵欲以竭其精。多虑以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务快其心。过于逸乐。起居无节。寒暑不避故病多从内生。外邪亦易中也经曰针刺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病既属内非汤液则不能济也和缓以后。方药甚行而针灸兼用。固由世不古若今非昔比。亦丛针法之不精。传授之未得耳。非古用针灸之多。今用针灸之少。亦非汤液之宜于今而不宜于古也。

  不可遽执四时俱宜针灸之说贼及天和也。

  卷三 群书汇粹

  审经辨证论

  (经络考)张嗣泉曰。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南行。岂不逾劳而逾远哉方书云。不读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诚确论也。世人以经络为针灸家书。皆懵然罔究。妄举妄谭。即如头痛一症左右分经前后异位。同一腹痛也。而有中脘当脐少腹之分。同一害眼也。而有大 小 黑珠白珠。上下胞之异。在肺而用心药。则肺病不去。而复损心经在血而用气药。则气反伤。而血病益滋。东垣曰。伤寒邪在太阳经。误用葛根汤。则引邪入阳明。是葛根乃阳明经药。非太阳经药也。即此而推。其夭于药者不知其几矣。仁人君子。慎勿轻议。当留心于此焉。

  卷三 群书汇粹

  病同人异论

  (医学源流)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害者。则以病同而人异也。

  夫七情六淫之感。而受感者。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气体相反。利害亦相反矣。故医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外科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细审也。

  卷三 群书汇粹

  治法

  (慎疾刍言)凡病只服煎药而愈者。惟外感之症为然。其余诸症。则必用丸散膏丹。针灸砭镰。浸洗熨。蒸提按摩等法。因病施治。乃今之医者既乏资本。又惜功夫古方不考手法无传。写一通治煎方其技已毕而病家不辞远涉不惜重聘。亦只求得一煎方。已大满其愿。古昔圣人穷思极想。制造治病诸法。全不一问。如此而欲愈大症痼疾。无是理也。所以今人患轻浅之病。犹有服煎药而愈者。若久病大症。不过迁延岁月。必无愈理也。故为医者。必广求治法。以应病者之求。至尝用之药。一时不能即合者。亦当豫为修制。以待急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奈何事救人之术。而全无救人之具也。

  卷四 经穴考正

  骨度

  (古数如左。然骨有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头骨谓之髑髅。男子自项及耳并脑后共八片。惟蔡州人多一共九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至发际别有一直缝。女人头骨六片亦脑后一横缝。当正直下则无缝也)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覆者。言前发际至后项发际也。)发以下至颐长一尺。两颧相去七寸。(目下高骨曰颧)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完骨。耳后发际高骨也。左右相去广九寸。○以上头部前后之尺寸)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天突穴处也。)缺盆以下至 长九寸。( 鸠尾也。)以下至天枢长八寸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当作五寸。横骨中曲骨也)横骨横长六寸半。(一曰七寸半。)胸围四尺五寸。(乳之间为胸。胸前横骨三条左右肋骨各十二条。

  八长四短。女人多檠夫骨二条。左右各十四条。)腰围四尺二寸。(平脐周遭曰腰。人之肥瘦不同。腰之大小亦异。四尺二寸。以中人之大略言也。)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以上胸腹部)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头侧大骨曰角颈项根曰柱骨。)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自柱骨通腋中。不见之处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自腋至胁下尽处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足股曰髀。髀上外侧骨缝曰枢。此运动之机也。○以上头身侧部。)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三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灵枢作二寸半。图翼作三寸半。今根据折法为三寸。)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共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也。男子尾 骨尖。女子尾 骨平。○以上头背部)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掌之节曰腕。)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其末。指端也○手之大指三节。两节在外。本节在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俱四节。三节在外。本节在掌。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足趾同)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 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踝。髁骨也)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自横骨至此皆内侧。以下皆外侧)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 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足小指本节后大骨下赤白肉际也)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膝在前 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足。足掌也。广阔也○以下四肢部)

  卷四 经穴考正

  头部折法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人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详见骨度)前后俱不明者。眉心起至大椎。共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法根据此。横寸法。以眼内 角至外 角。此为一寸(按足太阳经曲差开督脉神庭一寸半。足少阳经本神开曲差一寸半。足阳明经头维开本神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得四寸半。皆以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折法取之 眼内 角至外 角为一寸。不能皆合)

  卷四 经穴考正

  背部折法

  大椎穴至尾 骨。共计二十一节。通折三尺(项骨三节不在数)上七椎各一寸四分一厘。

  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下七椎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背部直寸法根据此 横寸根据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半寸未算也。凡夹脊一寸半者。当作去中二寸。(大杼等穴并根据此法)凡夹脊三寸者当作去中三寸半。(附分等穴。并根据此法)

  卷四 经穴考正

  胸腹部折法

  仰人部位图 伏人部位图 天突宛中至膻中折为八寸。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共得九寸六分。(一作八寸四分。误)上蔽骨尖下至脐心。折为八寸人无蔽骨者。取岐骨下至脐共折九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为五寸。胸腹直寸法根据此 横寸法用两乳相去折为八寸。

  (按骨度篇。两乳间广。九寸半。详较针灸书。足厥阴经期门在乳旁一寸半。章门去中六寸。得两乳为九寸之数而足阳明经乳根。去中四寸。足少阳经带脉去中七寸半。得两乳间为八寸之数。故各经开中寸法以两乳间。横折八寸约取之)

  卷四 经穴考正

  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文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臂(一作足字。误)尺寸及背腹横寸。无折法之处皆根据此法。

  中指同身寸图 

  卷四 经穴考正

  同身寸说

  (类经图翼)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其当。如标幽赋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盖谓并邻经而正一经联邻穴而正一穴。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韵。而夹其声于中。则其经穴之情。自无所遁矣。故头必因于头。腹必因于腹。背必因于背。手足必因于手足。总其长短大小而折中之。庶得谓之同身寸法。

  卷四 经穴考正

  周身骨部名目

  巅(顶巅也) 脑(头中髓也) 囟(音信。脑盖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谓之囟门) 额颅(囟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 颜(额上曰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音拙目下为 ) 颞 (颞。柔涉切。 音如耳前动处盖即俗所云)颔(音含。腮下也) 目系(目内深处脉也) 目内 (目内角也) 目锐 (目外角也) 人中(唇之上。鼻之下也) 齿牙(前小者曰齿。后大者曰牙) 舌本(舌根也) 咽(所以通饮食。居喉之后) 喉(所以通呼吸居咽之前) 嗌(音益喉也) 会厌(在喉间。为音声启闭之户)肺系(喉咙也) 颃颡(颃音杭咽颡也) 颈项(头茎之侧曰颈头茎之后曰项。又脑后曰项)天柱骨(肩骨上际。颈骨之根也。) 肩解(膂上两角为肩解) 肩胛(胛音甲。肩解下成片骨也亦名肩膊) 巨骨(膺上横骨) 膺(音英胸前为膺。一曰胸两旁高处为膺) 胸中(两乳之间也) 膈(膈膜也。膈上。宗气之所聚是为膻中) 腋(胁之上际) 季胁(胁下尽处短小之肋) (音区腋之下胁之上也) 鸠尾(蔽心骨也) (音吉干。即鸠尾别名) KT 中(KT 音杪季胁下两旁空软处也) 脊骨(脊音即椎骨也) 胂(音申。膂内曰胂夹脊。肉也) 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骨( 音鱼。端也。肩端之骨) 腰骨(尻上横骨也)腰髁(髁苦瓦反即腰 骨。自十六椎而下。侠脊附着之处也) 腹(脐之上下皆曰腹。脐下为少腹) 毛际(曲骨两旁为毛际其动脉即足阳明之气冲也) 胪(闾卢二音。皮也。又腹前曰胪)睾(音高。阴丸也) 篡(初贯。切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 下极(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即会阴穴) 臀(音屯。机后为臀尻旁大肉也) 机(侠腰髋骨两旁为机) 髋(音宽。

  尻臀也。一曰两股间) 尻(开高切。尾 骨也亦名穷骨) 肛(音工。俗音纲。大肠门也) (音猱肩膊下内侧对腋处高起 白肉也) 肘(手臂中节也。一曰自曲池以上为脉) 臂(肘之上下皆名为臂。一曰自曲池以下为臂) 腕(臂掌之交也) 兑骨(手外髁也) 寸口(开前后两手动脉。皆曰寸口) 阙(手掌后动脉高起处曰关) 鱼际(手腕之前其肥肉隆起处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 大指次指(谓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同) 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足同) 髀(音彼股也。一曰股骨) 髀关(伏兔上交纹处) 髀厌(捷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中也) 髀枢(捷骨之下。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 股(大腿也) 伏兔(髀前膝下起肉处) 膑(音频膝盖骨也) (音国。膝后曲处) 辅骨(膝下内外侧大骨也)成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音篆一名腓肠下腿肚也) 腓肠(腓。音肥足肚也) 骨(音杭足胫骨也) (音干足胫骨也) 胫(形去声足茎骨也) 绝骨(外髁上尖骨也) (音窘筋肉结聚之处也。直音云。肠中脂王氏曰肘膝后肉如块者。) 髁骨(髁音科。足跗后两旁圆骨内曰内踝。外曰外髁。一作踝骨。俗名孤拐骨。手宛两旁圆骨。亦名髁骨。) 跗(附甫二音足面也) 内筋(内踝上大筋。在大阴后上踝二寸所) 足岐骨(大指本节后曰岐骨) 跟骨(跟音根。足根也) 骨(一作核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也) 踵(足根也) (音□。足根也。又与 通用) 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卷四 经穴考正

  十二经络次序

  (十四经发挥)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足阳明之支者。从跗上出大指端而交于足太阴。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于手少阴。手少阴无支者。直自本经少冲穴而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 而交于足太阳。足太阳之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合 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于足少阴。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后出目锐 而交于足少阳。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于足厥阴。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入喉咙之后。上额循巅行督脉络阴器。过毛中行任脉。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复交于手太阴也。

  按人一呼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每刻一百三十五息每时八刻计一千八十息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营卫四周于身。十二时九十六刻计一万二千九百六十息。脉行七百七十七丈六尺为四十八周身。刻之余分得五百四十息。脉行三十二丈四尺为二周于身。总之为五十度周身。八百一十丈脉合一万三千五百息也。故五十营篇曰。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此经脉之常度也。而子午流注针灸等书因人身经脉之行始于水下一刻遂以寅时定为肺经。以十二时挨配十二经而为之歌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继后张世贤熊宗立复为分时注释殊不知纪漏者以寅初一刻为始。而经脉营运之度起于肺经。亦以寅初一刻为纪。故首言水下一刻。而一刻之中气脉凡半周于身矣。焉得有大肠属卯时。胃属辰时等次也。且如手三阴脉长三尺五寸。

  足三阳脉长八尺,手少阴厥阴左右俱止十八穴足太阳左右一百三十四穴此其长短多寡大相悬绝安得按时分发其失经旨远矣。

  卷四 经穴考正

  手太阴肺经穴考

  (左右二十二穴)手太阴经 中府(一名膺俞) 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旁开华盖(任脉穴名)六寸。仰取之。肺之募手足太阴之会。(针三分灸五壮)治肺急胸满。少气不得卧。

  云门 在巨骨下。侠胃经气户旁二寸。间中六寸。动脉应手陷中。举臂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治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喉痹瘿气。臂痛不举。

  天府 在臂 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点墨于鼻尖凑到臂处是穴。(针四分禁灸灸之令人气通。)治恶语善忘。衄血喘息 疟寒热目眩瘿气。

  侠白 在天府下。肘中约纹上去五寸动脉中。手太阴之别。(针三分。灸五壮。)治心痛气短。

  尺泽 在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两筋间动脉陷中。肺脉所入为合。实则泻之(针三分。

  灸五壮。)治心烦气短喉痹口干。咳血小便数。肩痛四肢肿。善嚏悲哭。小儿慢惊风。

  孔最 在腕上七寸。上骨下骨间陷中。侧取之。手太阴 。(同隙针三分灸五壮)治肘臂痛屈伸难咳逆吐血。失音咽痛。

  列缺 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当食指末处筋骨罅中。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人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而见于列缺阳 。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也。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者即此。(针二分。灸七壮。)治寒热疟。偏风头痛。惊痫口噤。咳嗽下牙疼。

  经渠 在寸口陷中动脉应手。肺脉所行为经。(针二分禁灸)治胸背拘急。喉痹咳逆。心痛呕吐。热病汗不出。

  太渊 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肺脉所注为俞。(阴经俞即原下仿此)虚则补之脉会太渊。

  每日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故曰寸口者脉之大会。(针二分。灸三壮)治胸痹气逆。哕呕咳嗽。心痛咽干。目生白翳。

  鱼际 在大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肺脉所溜为荥(针二分禁灸。)治喑哑喉燥。心烦目眩。

  少商 在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肺脉所出为井。(针一分。出血泄诸藏之热禁灸)治颔肿喉痹。 疟振寒。

  卷四 经穴考正

  手阳明大肠经穴考

  (左右共四十穴)手阳明经 商阳(一名绝阳) 在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大肠脉所出为井。(针一分。灸三壮。)治耳鸣聋。寒热 疟。

  二间(一名间谷) 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大肠脉所溜为荥。实则泻之。(针三分灸三壮)治喉痹鼽衄。曰疾齿痛。

  三间(一名少谷) 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大肠脉所注为俞。(针三分。灸三壮。)治下齿龋痛。肠鸣洞泄。

  合谷(一名虎口) 在食指大指岐骨间陷中。握拳取之。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针三分灸三壮○孕妇禁针。昔有徐文伯泻足太阴经三阴交而补合谷胎遂落盖因血衰气旺也)治中风筋急伤寒头痛。目翳风疹。唇吻不收。

  阳 (一名中魁) 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张大指次指取之。大肠脉所行为经。(针三分灸三壮)治热病烦心目翳赤烂。耳鸣惊掣。肘臂不举。

  偏历 在手腕后三寸手阳明络。别走太阴(针三分灸三壮。)治寒热癫疾多言。耳鸣鼻衄喉痹齿痛。肩臂酸疼。

  温溜(一名逆注一名池头) 在宛后五寸六寸间。手阳明 (针三分。灸三壮)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鬲中气闭口舌肿痛。

  下廉 在辅骨下。温溜上二寸五分。去上廉一寸辅锐肉分(针五分灸三壮。)治痹痛乳痈。癖小肠气。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斜。(针五分灸五壮)治手臂不仁。胸痛喘息肠鸣小便难。

  三里(一名手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锐肉之端。按之肉起。(针三分灸三壮)治偏风下牙疼颔肿瘰 。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大肠脉所入为合。虚则补之。

  (针七分。灸七壮)治螈 癫疾皮肤痂疥伤寒余热不尽。妇人经脉不通肘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与手少阳经天井穴并。相去一寸四分。(灸三壮针三分)治肘节风痹。臂痛不举。

  五里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一云在天府穴下五寸。(灸七壮禁针。)治气逆瘰。

  臂 在肩 下一寸。两筋两骨罅陷中。举臂取之(一曰平手取之)手足太阳阳杂之会。

  七壮。针三分。不宜深。)治瘰 臂痛(按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肩 下一寸句上。旧有肘上七寸肉端七字。误故删之)。

  肩 (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在膊(音博)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中举臂取之有空。手太阳明阳跷之会。(针八分。灸五壮)治中风瘫痪。肩臂痛不能向头。泄精憔悴。瘿气瘰 。

  巨骨 在肩尖上行两叉骨罅中。手阳明阳跷之会。(针四分。灸五壮)治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仰。

  天鼎 在颈中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针三分。灸三壮)治暴喑气哽。喉痹嗌肿。不得食。

  扶突(一名水穴) 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穴后一寸半。开中三寸。仰取之(针三分。灸三壮)治咳嗽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外禾 (一名长 )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针三分。禁灸)治鼻塞鼽衄。

  迎香 在禾 上一寸鼻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禁灸)治鼻有息肉。面痒浮肿。

  卷四 经穴考正

  足阳明胃经穴考

  (左右共九十穴)足阳明经 (按此一经自承泣穴出大迎循颊车上至额颅一本头维穴起误)。

  承泣(一名面 。一名鼠穴。)在目下七分。上直瞳子陷中。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禁针灸。一曰针三分。)治冷泪出。昏夜无见。

  四白 在目下一寸颧空骨内。直瞳子。正视取之(针三分不宜深禁灸)治目赤生翳。

  巨 侠鼻孔旁八分直瞳子。足阳明阳跷之会。由此入上齿中复出循地仓。(针三分。灸地仓(一名会维) 侠口吻旁四分外许。近下有脉微动是穴。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

  手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针三分半。灸七壮)治口 不语饮水漏落。

  大迎(一名髓孔) 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针三分灸三壮)治风痉口噤。唇吻动。牙疼颊肿。寒热瘰 。

  颊车(一名机关。一名曲牙) 在耳下八分曲颊端。开口有空。(针四分灸七壮)治牙关不下关 在足少阳经客主人下。从颊车上行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闭口取之。

  足阳明少阳之会。(针三分。铜人注。禁灸)治 耳出脓。偏风口 。牙车脱臼。

  头维 在额角入发际督脉神庭旁四寸半。足阳明少阳之会(针三分。没皮针向下。禁灸。)治头目痛泪出。

  人迎(一名天五会) 在颈下。侠结喉旁一寸五分大动脉应手。伸头取之足阳明少阳之会。(针四分。过深发人。禁灸)治吐逆霍乱。喘呼不得息。

  水突(一名水门) 在颈大筋前。直入迎下。气舍上内贴气喉(针三分灸三壮)治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喘息不得卧。

  气舍 在颈大箸前结喉下一寸许。夹任脉天突边陷中。贴骨尖上有缺处。(针三分。灸三壮)治喉痹。哽咽瘿瘤。

  缺盆(一名天盖) 在肩上横骨陷中。为五脏六腑之道。(针三分。深则令人逆息孕妇禁针。灸三壮)治息贲胸满水肿。瘰 喉痹。伤寒胸热。

  气户 在巨骨下。夹足少阴 府旁二寸。任脉璇玑旁各开四寸陷中。仰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治咳逆上气。胸背痛不得息。

  库房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华盖旁四寸陷中。仰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唾脓血浊沫。

  屋翳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紫官旁四寸陷中。仰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治唾脓血浊沫。身肿皮肤痛。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玉堂旁四寸陷中。仰取之。(针四分。灸五壮。)治胸满不得卧。肠鸣注泄。乳痈寒热。

  乳中 当乳之中。气府论注曰。刺灸之生蚀疮。疮中有清汁脓血者可治。疮中有息肉。

  乳根 在乳中下一寸六分。去中各四寸陷中仰取之。(又妇人屈齐处是穴○针三分灸三壮)治胸下满。膈气噎病。乳痛霍乱。居家必用方凡病久得咳逆。于乳下一指许男左女右。

  灸三壮即瘥。不瘥则不可治。

  不容 在第四肋端足少阴幽门旁一寸五分。去中各二寸。与巨阙平(针五分灸三壮)治腹满 癖。胸背引痛。

  (按不容夹幽门旁一寸五分。诸书皆同。详考幽门去中五分自不容至气冲左右二十四穴合去中各二寸大成以不容至滑肉门左右十二穴另为去中三寸误)。

  承满 在不容下一去半。(旧本一寸。误)上脘旁二寸。(针三分灸五壮)治肠鸣腹胀食饮梁门 在承满下一寸。中脘旁二寸(针三分。灸五壮。)治胸胁积气大肠滑泄。

  关门 在梁门下一寸。建里旁二寸。(针八分。灸五壮)治积气肠鸣泄利不欲食侠脐急痛太乙 在关门下一寸。下脘旁二寸。(针八分。灸五壮)治癫狂吐舌。

  滑肉门 在太乙下一寸水分。旁二寸。(针八分。灸五壮)治癫狂呕逆舌强。

  天枢(一名长溪。一名谷悬) 在骨肉门下一寸。脐旁二寸。去足少阴肓 一寸五分陷中。大上冲心。呕吐霍乱。女人 瘕漏下。

  外陵 在天枢下一寸。阴交旁二寸。(针五分。灸五壮)治腹胀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

  大巨(一名腋门) 在外陵下一寸石门旁二寸。(针五分灸五壮)治小腹胀满。小便难 疝。

  水道 在大巨下一寸。(旧本三寸)去中各二寸。(针六分。灸五壮)治小腹胀痛引阴胞中归来(一名溪穴) 在水道下一寸。(旧本二寸)旁开中行二寸。(针八分。灸五壮。)(按水道穴与足少阳五枢穴平当脐下三寸之旁。又归来穴在气冲上一寸。当脐下四寸之旁。其上下各去一寸也。诸书云水道在大巨下三寸归来在水道下二寸。皆误。)气冲(一名气街) 在归来下一寸。旁开中行二寸。腿肚中有肉核。名曰鼠溪。直上一寸脉应手宛宛中。(与脐下五寸曲骨平)冲脉所起(灸三壮禁针)治腹满不得正卧。 疝贲豚妇人月水不利娠妊子上冲心。

  髀关 在膝上一尺二寸许伏兔后交纹中。(针六分。禁灸)治腰痛膝寒痿痹股内筋急。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肉间。正跪坐而取之。中行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故名伏兔(针五分禁灸)治膝冷不得温风痹香港脚。

  阴市(一名阴鼎) 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针三分。禁灸)治腰膝寒。痿痹不屈伸寒疝。小腹满痛。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足阳明 。(针三分。灸三壮。)治膝痛冷痹。

  渎鼻 在膝盖骨下。 骨上。陷中形如牛鼻故名(刺犊鼻出液为跛又禁灸)治风邪湿肿。

  若膝膑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犊鼻坚硬。勿便攻先用洗慰。而后微刺之。

  三里(即下陵。一名足三里) 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侧大筋内宛宛中。极重按之。则跗脉止矣。胃脉所入为合。(针八分灸止百壮。)治胃中寒。脏气虚。腹胀腰痛。蛊毒 癖。中风寒湿。香港脚。噎隔哮喘等症。

  上巨墟(一名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中。举足取之(针三分。灸七壮。)治偏风香港脚。侠脐腹痛。

  条口 在上巨墟下二寸举足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治足麻酸寒。

  下巨墟(一名下廉) 在条口下一寸两筋骨罅中举足取之(针三分。灸七壮。)治偏风腿痿足不履地。毛焦肉脱。女子乳痈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 骨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大阴(针三分。灸三壮。)治喉痹不能言风逆癫狂。胸痛如刺大小便难。

  解 在足腕上陷中胃脉所行为经。虚则补之(针三分。灸三壮)治厥气上冲。目眩头痛。癫疾悲惊。 肿腹胀。大便下。重转筋霍乱。

  冲阳(一名曾原。即所谓趺阳也) 在解 下一寸半。足 上高胃问动脉。去陷谷二寸胃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针三分。灸三壮○刺禁论曰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即此跗脚面也)治口眼 齿龋跗肿腹坚大。发寒热。

  陷谷 在足大指之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胃脉所注为俞。(针五分灸三壮)治面目浮肿水病善噫肠鸣腹痛振寒 疟。

  内庭 在足大指之次指本节前外间陷中。胃脉所溜为荣。(针三分灸三壮)治四肢厥逆。

  恶闻人声。振寒咽痛。口 鼻衄上齿龋。赤白痢。疟不嗜食腹胀痞满。(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觉腹中响是其效也)妇人食蛊。行经头晕。小腹痛疾俱妙。

  厉兑 在足大指之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许。胃脉所出为井实则泻之(针一分。灸一壮。)治尸厥气绝状如中恶。水肿心腹满。热病汗不出。寒疟齿龋。面肿喉痹。膝膑肿痛。

  卷四 经穴考正

  足太阴脾经穴考

  (左右四十二穴)足太阴经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脾脉所出为井(针一分。灸二壮。)治腹胀暴泄。

  衄血尸厥。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小儿客忤惊风。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骨缝赤白肉际陷中。脾脉所溜为荣。虚则补之。(针三分。

  灸三壮)治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

  太白 在足大指后内踝前。核骨下陷中。脾脉所注为俞。(针三分。灸三壮。)治身热烦满。腹胀呕吐。泻痢脓血。腰痛大便难。霍乱转筋腹中切痛。

  公孙 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取之。足太阴络别走阳明(针四分灸三壮)治痰壅胸膈寒疟不食。心疼积块。妇人气蛊。

  商丘 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厥阴)后有照海(少阴)此穴居中。脾脉所行为经。

  实则泻之(针三分灸三壮)治腹胀肠鸣。善太息。脾积痞气黄胆寒疟。阴股内痛。狐疝走引小腹痛。

  三阴交 在内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足三阴之交会。(针三分灸三壮)治心腹胀满。

  四肢不举。 癖疝气。膝内廉痛。女人赤白带下。月水不调。经脉闭塞泻之立通。故妊妇禁针漏谷(一名太阴络) 在内踝上六寸。夹 骨下陷中(针三分禁灸)治肠鸣腹胀 癖冷气。

  饮食不为肌肤。膝痹脚冷。

  地机(一名脾舍) 在膝下五寸。内侧夹辅骨下陷中。与漏谷相去五寸。伸足取之。足太阴(针三分灸三壮)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水肿。小便不利。女子 瘕。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膝横纹头取之。脾脉所入为合。(针五分禁灸)治腹胀满不嗜食。飧泄疝瘕小便不利。

  血海(一名百虫窠) 在膝膑上一寸。内廉白肉际陷中(针五分。灸五壮)治一切血疾。诸疮痛痒。

  箕门 在鱼腹上越两筋间阴股内廉。动脉应手。一大股上起筋间。(灸三壮禁针)治小便不通遗溺。鼠鼷肿痛。

  冲门(一名上慈宫) 在府舍下七分(大成作一寸。误)上去大横五寸横骨两端约纹中。动脉去中各三寸半。(自冲门至腹哀。左右十穴大成作去中四寸半。误。)足太阴厥阴之会。(针七分。灸三壮。)治腹寒积聚。淫泺。阴疝。妊娠冲心。

  府舍 在腹结下三寸。去中各三寸半。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甲乙经曰。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足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针七分。灸五壮。)治疝癖腹满。厥气霍乱。

  腹结(一名肠窟) 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去中各三寸半(针七分灸五壮)治咳逆。绕脐腹痛泻痢。

  大横 在腹哀下六寸半。(旧云三寸半。误)平脐去中各三寸半。足太阴阴维之会。(针七分。灸五壮。)治大风逆气。多寒洞痢。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半。足太阴阴维之会。(针三分禁灸)治寒中热不化便脓血腹痛。

  (按日月在期门下五分分寸歌曰腹哀期下方二寸。巨阙旁六寸也。图翼作去中三寸半误。)食窦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从腹哀上行三寸五分。去膻中各六寸。举臂取之。(针四分。灸五壮。)治胸胁支满。膈有水声。

  天溪 在胸乡下一寸六分。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针四分。灸五壮)治胸满上气。喉中有声。妇人乳肿。

  胸乡 在周荣下一寸六分。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针四分。灸五壮)治胸胁支满。引背痛不得卧。

  周荣 在手太阴中府下一寸六分。乳上三寸二分旁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针四分)治胸满不得俯仰。食不下咳逆。

  大包 在足少阳渊液下三寸从周荣外斜下行布胸胁中出九肋间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灌溉五脏。(针三分灸三壮)治喘气胸胁痛。

  卷四 经穴考正

  手少阴心经穴考

  (左右一十八穴)手少阴经 极泉 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针三分。灸七壮)治臂肘厥寒心胁满痛干呕烦渴目青灵 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灸三壮甲乙经无此穴)治目黄胁痛。肩臂不举。

  少海(一名曲节) 在肘内廉节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头取之。心脉所入为合(针五分。灸三壮)治寒热齿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瘰 。肘腋胁痛。

  灵道 在掌后一寸五分。心脉所行为经。(针三分。灸三壮)治心痛干呕。螈 暴喑。

  通里 在腕侧后一寸陷中。手少阴络。别走太阳。(针三分灸三壮)治热病面热无汗懊心悸喉痹肘臂痛。妇人经血过多崩漏阴 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当小指后。手少阴 。(针三分。灸三壮)治鼻衄吐血。

  洒淅恶寒厥逆心痛。霍乱胸满。

  神门(一名兑冲。一名中都) 在掌后锐骨端陷中当小指后。心脉所注为俞实则泻之。(针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治惊悸怔忡痴呆狂笑疟疾心烦大小五痫。

  少府 在小指本节后。外侧骨缝中直掌中劳宫穴心脉所溜为荣。(针二分灸七壮)治烦满胸中痛臂肘腋挛急疟久不愈阴挺出痒痛遗尿偏坠小便不利。

  少冲(一名经始) 在手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心脉所出为井虚则补之(针一分灸一壮)治热病烦满心胸胁痛痰气悲惊 臂内后廉痛。

  卷四 经穴考正

  手太阳小肠经穴考

  (左右三十八穴)手太阳经 少泽(一名小吉) 在手小指外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小肠脉所出为井。(针一分。灸一壮)治心烦咳嗽。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妇人乳肿。

  前谷 在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小肠脉所溜为荥(针一分。灸三壮)治热病汗不出。 疟癫疾。颈项颊肿引耳后。

  后溪 在小指外侧本节后。拳尖起骨下陷中。握拳取之。小肠脉所注为俞。虚则补之。

  (针一分。灸一壮)治疟疾癫痫目翳鼻衄。耳聋胸满。项强臂肘挛急。

  腕骨 在手掌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有岐骨罅缝小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针二分灸三壮)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颈项肿寒热耳鸣。目出冷泪生翳。臂腕五指之病疟疾烦闷。惊阳谷 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小肠脉所行为经。(针二分。灸三壮)治寒热齿痛。

  耳鸣耳聋。癫疾狂走。

  养老 在手外侧锐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手太阳 (针三分。灸三壮)治肩臂酸疼手不能自上下。

  支正 在腕后外廉五寸。手太阳络。别走少阴。(针三分。灸三壮)治四肢弱。肘臂不能屈伸。十指痛不握。

  小海 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头取之。小肠脉所入为合。实则泻之。(针二分。灸三壮)治颈项肘臂。痛齿龈肿五痫螈 。

  肩贞 在肩曲腋下大骨旁。两骨解罅间。肩 穴后陷中。(针五分。灸三壮)治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

  在手少阳经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手足太阳阳维阳跷之会。

  (针八分。灸三壮)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

  天宗 在秉风后肩大骨下陷中。(针五分。灸三壮)治肩臂酸疼。

  秉风 在肩上手少阳经天 外。小 骨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针五分。灸三壮)治肩痛不可举。

  曲垣 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针五分。灸三壮)治肩臂热痛拘急。

  肩外 在肩胛上廉。旁开脊中三寸陷中。与大杼穴平。(针六分。灸三壮)治肩胛痛。

  肩中 在肩胛内廉大椎旁二寸陷中。(针三分。灸七壮)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天窗(一名窗笼) 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手阳明经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治颈痛不能回顾颊肿耳聋。喉痛暴喑。

  天容 在耳下曲颊后。(针一分。灸三壮)治喉痹。咽中如梗。瘿气颈痈。

  颧 (一名兑端) 在面HT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太阳少阳之会。(针二分禁灸)治口 面赤。眼 动齿痛。

  听宫(一名多所闻)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太阳少阳足少阳之会。(针三分。灸三壮)治失音癫疾耳聋蝉鸣。

  卷四 经穴考正

  足太阳膀胱经穴考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足太阳经 睛明(一名泪孔) 在目内 头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之会。(针一分半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针。禁灸)治目内 痛。攀睛 肉泪出 痒白翳疳眼。

  攒竹(一名始光。一名员柱。一名光明) 在眉头陷中。(针三分。禁灸)治泪出目眩。瞳子痒眼中赤痛脸 动。不得卧。

  眉冲 在直眉头上神庭曲差之间。发际微动脉是穴(针三分禁灸○类经无此穴)治头痛鼻曲差(一名鼻冲) 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针二分。灸三壮)治目不明。鼽衄鼻塞。顶痛心烦。

  五处 在曲差后五分夹上星旁一寸半。(针三分。灸三壮)治脊强反折。螈 癫疾。目眩承光 在五处后一寸半。(针三分禁灸)治风眩呕吐。心烦目翳。鼻塞口 。

  通天(一名天臼) 在承光后一寸半一曰夹百会旁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三壮)治头眩鼻衄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两鼻臭左右灸之。去一块如朽骨鼻气自愈)。

  络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 在通天后一寸半。(灸三壮。禁针)治头旋耳鸣。青盲内障。

  玉枕 在络却后一寸半。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针三分灸三壮一曰禁针)治目痛如脱鼻塞不闻香臭。

  (按通天在百会旁百会脑户相去四寸半而甲乙经有玉枕在络却后七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之说其数不合○头横骨为枕)。

  天柱 在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针五分。禁灸)治头眩脑痛。

  大杼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去脊中二寸气府论注曰。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针三分。灸五壮)治伤寒汗不出。背腰脊痛。项强目眩。 疟癫疾。

  (按背部第二行诸穴。一本去脊一寸半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则大杼穴起至白环俞皆去脊中二寸矣。)风门(一名热府) 在二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足太阳督脉之会。(针五分。灸五壮)治易感风寒。咳嗽痰血。多嚏鼽衄。痈疽发背。

  肺 在三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针三分。

  灸三壮○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治内伤外感。咳嗽吐血。肺痈肺痿。背偻如龟。

  厥阴 在四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此即心包络俞甲乙无此穴)治咳逆心痛呕吐烦闷。

  心 在五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甲乙经曰禁灸故世医谓可针不可灸明堂曰。灸三壮。千金方言风中心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治中风偃卧不得。心气闷乱。健忘悲泣。

  督 在六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灸三壮○类经无此穴)治寒热心痛。

  膈 在七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止百壮)此为血之会。治诸血证。

  及胸胁心痛。吐食反胃。腹胀 癖。

  肝 在九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七壮○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穴)治吐血目暗胁满疝气。

  胆 在十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止二七壮○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治口苦咽干。酒疸目黄。

  脾 在十一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治内伤脾胃吐泻痰疟。积块黄胆。小儿慢风胃 在十二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随年壮)治食后头眩黄胆疟痢。

  三焦 在十三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五壮)治胸腹胀满。饮食不消。

  肾 在十四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前与脐平。(针三分。灸随年壮○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治虚劳羸瘦。耳聋腰痛。梦遗精滑。脚膝拘急。妇人赤白带下。

  气海 在十五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五壮○甲乙经无此穴)治腰痛痔漏大肠 在十六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治大小便难。腰痛腹胀。绕脐切痛。

  关元 在十七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类经无此穴)治小便难。妇人瘕聚。

  小肠 在十八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治淋沥遗尿。五痔便血。

  膀胱 在十九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三分。灸七壮)治腰脊腹痛。小便赤遗溺。

  中膂 (一名脊内 ) 在二十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伸起肉间。(针三分。灸三壮)治肾虚消渴。腰脊强。

  白环 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开脊中二寸。(针五分禁灸)治腰脊痛不得卧。疝痛。大小便不利。

  上 在腰髁下一寸。夹十八椎下脊旁第一空陷中。足太阳少阳之络。(针三分。灸七壮)治腰痛。次中下 穴同。

  次 在十九椎下脊旁第二空陷中。(针三分。灸七壮。)中 在二十椎下脊旁第三空陷中。(针二分。灸三壮。)下 在二十一椎下脊旁第四空陷中。(针二分。一云二寸。灸三壮○白环俞与八 穴。有以针向外斜入四五寸者。非古法也)素问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髁下。侠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 下 也。

  会阳(一名利机) 在阴尾尻骨两旁去中五分。(针二分灸五壮)治便血久痔。

  附分 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开脊中三寸半。手足太阳之会(针三分。一曰针八分灸五壮)治肩背拘急颈痛不得回顾。

  (按此自大杼别脉其支者。从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以下○背部第三行附分穴起至秩边穴皆去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则去脊中三寸半矣)魄户 在三椎下两旁间脊中三寸半。(针五分。灸五壮)治虚劳肺痿。三尸走疰。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开脊中三寸半。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

  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无令臂动。乃从胛骨上角。摸至胛角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根据胛骨之际相去如容侧指许按其中一间空处觉牵引肩中酸疼是穴。(灸百壮止五百壮)治上气咳逆。痰火噎隔。梦遗。痼冷。虚劳诸病。灸后当气下KT KT 然如水流。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觉气壅盛。可灸气海足神堂 在五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针三分。灸五壮)治脊强不可俯仰。寒热气逆。

  噫嘻 在六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甲乙经曰。以手重按之。病患呼噫嘻是穴盖因其痛也(针六分。灸二七壮)治疟疾。胸腹胀。劳损不得卧。

  膈关 在七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开肩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治背痛恶寒脊强。饮食不下。

  魂门 在九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针五分。灸三壮)治尸厥走疰。胸背连心痛。

  食不下。腹中雷鸣。

  阳纲 在十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针五分。灸三壮)治肠鸣腹痛。身热小便涩。

  意舍 在十一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针五分。灸七壮。)治腹胀呕吐消渴目黄。

  胃仓 在十二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针五分。灸七壮。)治腹满水肿。食不下。背脊痛。

  肓门 在十三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针五分。灸三十壮。)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疾。

  志室 在十四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针五分。灸三壮。)治背脊强。小便淋沥失精。

  胞肓 在十九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五壮。)治腰脊痛腹坚肠鸣。

  秩边 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开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治五痔腰痛。

  小便赤。

  承扶(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 在尻臀下阴股上约纹中。(针七分。灸三壮)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肿。

  殷门 在承扶直下六寸。 上两筋之间。(针七分)治腰脊不可俯仰。恶血流注。外股肿。

  浮 在殷门外循斜上寸许。当委阳上一寸。屈膝得之。(针五分。灸三壮)治霍乱转筋。髀枢不仁。

  委阳 在承扶下六寸。足太阳别络。(针七分。灸三壮)治飞尸遁疰痿厥。小便淋沥。

  (按委阳穴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与殷门穴并。)委中(一名血 ) 在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伏卧取之膀胱脉所入为合。(针五分。禁灸)治热病汗不出。大风发眉落。腰脊背痛。遗溺。小腹坚风痹髀枢膝痛。

  合阳 在膝 约纹下三寸(针六分。灸五壮)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 酸肿。寒疝偏坠。女子崩带。

  承筋(一名 肠一名直肠) 在 肠中央陷中。胫后从脚跟上七寸(灸三壮禁针)治 酸脚跟痛。五痔大便闭。

  承山(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肠山) 在腿肚下分肉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治霍乱转筋痔肿便血。

  飞扬(一名厥阳) 在足外踝略后。量上七寸陷中。足太阳络别走少阴(针三分灸三壮)治痔痛脚酸。癫疾寒疟。

  跗阳 在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间。太阳前少阳后阳跷脉之 。(针五分灸三壮)治霍乱转筋。髀枢股 痛。

  昆仑 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细动脉应手膀胱脉所行为经。(针三分。灸三壮)治腿足 肿。鼽衄头痛。产难胞衣不下。小儿发痫螈 。

  仆参(一名安邪) 在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针三分。灸七壮)治足跟痛。霍乱转筋吐逆。尸厥癫痫。身体反折。

  中脉(即阳跷) 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许白肉际阳跷脉所生。(针三分灸三壮)治风眩牙疼昼发之痫 酸腰脚痛。妇人气血痛。

  金门(一名梁关) 在足外踝下一寸。足太阳 。阳维别属(针一分。灸三壮)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疝气膝 酸。小儿张口摇头身反。

  京骨 在足外侧。小指本节后大骨下。(此骨本名京骨)赤白肉际陷中。膀胱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针三分。灸七壮)治腰痛项强。 疟寒热鼽衄目眩内 赤烂。

  束骨 在足小指外侧赤白肉际陷中。膀胱脉所注为 。实则泻之。(针三分。灸三壮)治肠 痔疟目眩惊痫。发背痈□项强不可回顾。

  通谷 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膀胱脉所溜为荣(针二分。灸三壮)治头项痛。目KT KT鼽衄善惊。留饮胸满。

  至阴 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膀胱脉所出为井。虚则补之。(针二分。灸三壮)治目生翳。胸胁痛寒疟汗不出。小便不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