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大飞蛾(大飞蛾图片)

时间:2023-12-30 12:52:57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邓州飞蛾漫天,铺满道路、绵延几百米,难道暗示着自然灾害?

就在 8 月 14 日七夕当天晚上,成双成对的情侣,爱人在欢度节日时,殊不知在河南邓州有一种动物也过上了七夕,它们是成群相见,不计其数。在空中翩翩起舞,霎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飞蛾入市

当天晚上 8 时许,在邓州的一座大桥上人们拍下了这样的景象,从下圈中我们可以看到虫子充斥着整个画面,地面上的虫子已经厚厚地堆积了一层,密密麻麻地绵延几百米,无论是天空中飞舞的还是落在地面上不断蠕动拍动着翅膀的,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仿佛只要站在那里一会儿就会被这种类似飞蛾的虫子所包围,就连呼吸都怕不注意吸进身体几只,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虫子究竟是什么?它是哪来的?还有网友猜测或许会暗示看下大雨甚至是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飞蛾事件

其实这种飞蛾暴动事件在我国并不是史无前例,在 2003 年8月的一天,安徽省省城在一夜之间被飞蛾占据,成千上万的小飞蛾如雪花般漫天飞舞在城市上空,发了疯做地扑向任何能够发光的东西。

到了晚上 10 点,飞蛾越来越多,令人头皮发麻的同时还有一丝恐怖。市民们也在不断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经过安徽农业大学的两位专家分析后,判断这种小飞蛾为稻纵卷叶螟,它们是水稻田的害虫,不过对人体没有危险。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城市当中,专家认为这是飞蛾在迁徙的时候,在高空中遇见了冷暖气流的对流,不得不迫降合肥。市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也无需采取大规模的杀虫行动,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它们就会主动飞走了,毕竟野外才是它们的家园。

河南的飞蛾并不是飞蛾

在网络上视频发出的第二天,邓州市森防站就已经派了相关的工作人员赶往现场。但已经没有了昨晚那样壮观的景象,地上只剩下了几具飞虫子尸体。近距离观察这些飞虫可以发现它们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又白又薄几乎像透明一样。经过专家李俊红的判断,这种生物应该是蜉蝣。

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可是个有年头的家伙了,它起源于石炭纪,到今天已经有了两亿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称它为活化石也不足为过。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淡水中,以藻类植物和颗粒为食。

幼虫需要在水中生活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经历数十次蜕皮进化才能成虫。但是变成成虫之后也很惨,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蜉蝣不知朝暮的诗句,用来感叹这几种生物生命短暂。所以在这几个小时里蜉蝣要疯狂交配繁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也有朝生暮死之说。

但可别小瞧了它们,它们可是被誉为水质质检员,它对水域的适应和要求可用于检测水域类型和污染程度,它们对缺氧环境和酸性环境都非常敏感浮游生物越多,就说明水质越好。

在1675年,荷兰的一位生物学家简·旺丹麦对蜉蝣做了一系列详细的描述,因为那时候荷兰的蜉蝣异常的多,但是现在,整个欧洲西部都找不到蜉蝣的身影了,就是因为当地的酸雨杀死了蜉蝣的幼虫,它们对环境污染可是极其敏感。

果然在事发地附近就有一条水质很好的河流,并且据当地的居民说,这种情况也并不算是罕见,隔几年都要发生一次。

蜉蝣是否会危害我们呢?

昆虫专家说,这些蜉蝣已经进入了成虫期,它们在这个期间是不会进食的,所以对人类和农作物都没有危害。从古始人们就将这种生物写进了诗词中,可见它并不招人反感,它们只是数量比较多而已,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

不过数量太多也会带来点麻烦,它们会影响交通,阻碍驾驶人的视线,只能暂时延缓交通。在201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一座大桥上就发生过因为蜉蝣过多导致的事故,数十万只的蜉蝣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铺天盖地而来,齐刷刷地落在了路面上行驶车辆的前方风玻璃上。

就在几秒钟内,厚厚地堆积了一层,导致驾驶员视线不清,很多机动车撞向了大桥的护栏,此外还使得路面变得光滑异常,追尾事故不断发生,警方只好紧急封锁道路,出动铲车来清理路面。因为蜉蝣的存在,美国那几年经常会有诸如此类的事件发生。

动物成群出现是否暗示什么?

俗话说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将有大雨到,甚至在民间还有动物预测地震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目前是存在争议的,缺乏普遍性和准确性。曾经在成都有数万只蟾蜍跑到了马路上,绵延200多米,第二天又全部消失,而接下来的几天也没有发生地震、暴雨等现象。

不过一些好奇的人还为此特意咨询了河南的气象站,神奇的是,根据预测未来几天,南阳所在的河南南部将会出现大强度降雨,局部还会产生暴雨,各地区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所以这次蜉蝣大肆出行或许和即将到来的暴雨在某种程度上有关。

其实对于动物来说,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不算是新鲜事,毕竟人类还有几次大的迁徙活动呢,而且世界上的每个物种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更不用出于某种目的来杀死它们,只有我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去打扰它们的生活,才能使双方都有一个美好和平的生活环境。

民间吉祥元素之“春蚕”的寓意及“丝绸”的文化价值

春蚕是一种生物,是春季饲养的蚕。

春蚕

蚕因生存活动于春季,故称春蚕。幼虫能吐丝作茧,茧丝可织绸缎。春蚕默默地吐丝,直到吐尽最后一缕丝。因此,春蚕象征爱情的无私奉献、缠绵不断和坚贞不渝,后来又成为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终生不渝的崇高品质的象征。

春蚕是勤劳、敬业、智慧之人的象征,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也用春蚕形容教师等乐于奉献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体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蚕也成为了人们表达崇尚那些勤劳,敬业,才智之人的标志,得到了更多的人们的喜爱。因而古往今来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常常用蚕来做各式各样的比方。

蚕吃的是郁郁葱葱的桑叶,可是吐出的却是宝贵的蚕丝。蚕的这种品质与“吃的是草,挤得是奶”的牛有异曲同工之处。蚕这种默默地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

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养过蚕,由卵孵化,然后慢慢长大,成熟后吐丝作茧自缚,吐完丝后变成像一颗花生大小的蛹,一段时间后蛹化成蛾钻出茧外,雌蛾产卵后完成一生的使命。

中国有句俗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蚕蛾已是蚕的晚年,完成了它们一生的进化和贡献后,自然就会死去。

过程:羽化后的蚕蛾,会自腹部的前端放出香气,来引诱雄蛾,然后进行交尾,交尾后的雄蛾因能量消耗大不久就死了,雌蛾则继续下一代的任务…产卵。

即将产卵的雌蛾用尾部寻找适当的位置,并将卵一个一个的依次产下来。雌蛾的活动范围很小,多半在自己的蚕壳附近产卵。卵的外面里著一层浆糊状的物质,所以产下之后既不会滚动也不掉落。

雌蛾产卵时是不休息的,一两天下来可以产到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的雌蛾就不再吃任何东西,不久就会死亡。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江南丝绸

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联系世界友谊的纽带,丝绸是友好的使者,历史上多以文绣锦帛作为高级礼品,礼赠友邦,“化干戈为玉帛”以示友好。丝绸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锦'是多彩提花丝织物的泛称,锦合'金'、'帛'成字,取锦“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之意。锦以织造技术复杂,图案古雅,色彩瑰丽成为中国传统丝织物中的精品。

唐壁画

披帛

家蚕驯育起源的神话:

家蚕驯育是我国远古时代不知名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的事实,但毕竟历史过于悠久而无法追溯到其最早起源,因而就有了各种传说和神话。传说之一,养蚕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所发明。在<通鉴外纪>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解放前蚕神庙里还供着先蚕西陵氏。另外,<搜神记>中有一神话。相传在太古时代有父女二人,父亲外出打工,仅留下女儿一人和一匹马在家。女儿自己饲养此马。由于贫穷和寂寞,她非常思念打工在外的父亲,就对马戏言:“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马听完此言后便挣脱缰绳而去,径直跑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父亲见到马后非常惊奇,就牵来骑上。马望着来的方向悲鸣不已。父亲见状,猜测家里有事,就骑马回到家里。畜生有非常之情,所以父亲就更加精心喂养。但马不肯吃食,每见到女儿出入都要喜怒击蹄。父亲觉得奇怪,就悄悄地问女儿。女儿只好如实相告。父亲认为此事有辱家门,就用箭将马射死,把马皮剥下晒在院中。父亲又出门了。女儿与邻家女友来到马皮前,对着马皮嘲笑说:“你一个畜生为什么要娶一个女人呢?招此杀身之祸,何苦呢!”话音刚落,马皮突然飞起,将女儿卷走。邻家女友大惊失色,不敢抢救,只好去告诉父亲。父亲返回后到处寻找,未能找到。数天后,在一棵大树枝上发现了他们。女儿和马皮同时化为蚕,生息于树上,其茧厚大。邻女取而养之。因树为桑树,又因桑与丧同音,故取名为桑蚕,老百姓普遍饲养,即为今天的家蚕。

捣练图

目前来说丝绸的用途已经被广泛应用,丝绸服饰,丝巾,丝绸画,丝绸书,丝绸包,丝绸工艺摆件,等等很多很多,也可以说,能用布料代替的产品,丝绸都可以做。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帝王用丝绸彰显其权威,百官用丝绸标识其等级;文人写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泼墨挥洒;老百姓向各路蚕神祭祀,祈求蚕丝丰产,而朝廷则下达课劝蚕桑的政令,并以此来评价地方官的政绩。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丝绸有着直接的关系。“纸”的最初含义就是制丝绵过程中的茸丝的积淀物。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有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丝织品已是大面积的多彩套印,比正式出现的唐代雕版印刷品要早近千年。因此可以说,丝绸上的凸纹版印花是后代雕版印刷术的鼻祖。此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也直接促进了指南针的实践和完善。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丝绸并不仅是简单的一种昂贵的服装原料,在历史的很长时间里,还承担着重要的货币功能。对中国而言,“丝绸”不仅仅是商品,而是货币本身,不但可以用来支付戍卒的薪水,还可以用来支付购买马匹等大宗商品的支出。中国用丝绸购买草原部落的畜牧产品,而草原人则沿着丝绸之路,将这些丝绸向西贩卖输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丝绸实现了从货币向商品的转变,也解释了在“丝路”的东端常能发现罗马、拜占庭金币,而在西方很少出土中国铜钱的原因,因为丝绸本身就是丝路通行的货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