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嗔怒的意思(嗔怒的意思和拼音)

时间:2024-01-14 13:09:39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边看边聊 | 骂人的“爱称”

前期播出的谍战剧《惊蛰》中,当听到剧中男主角陈山用上海话称呼整天躺在竹榻上想吃生煎馒头的父亲“老棺材”时,还是觉得诧异和不习惯。

我在网上查了下“棺材”词条,当属詈辞的同时是可用于对老人和小孩的爱称。上海及周边苏锡常地区,有“憨棺材”“贼棺材”“寿棺材”等各种变体,虽然贬义成分增加,但也常用于夫妻及朋友之间。上海人常挂在嘴边的“浮尸”其使用语境与“棺材”接近,但似乎更亲昵生动。如还不过瘾,人们可以再加浇头,“棺材”便升级为“老赤棺材”“小赤棺材”,“浮尸”前面加上“氽江”,变成了“氽江浮尸”,倒也颇具动感。上海隔壁邻居苏州有个“杀千刀”的爱称在上海耳熟能详,以前笔者公司老板是苏州人,下面员工不讲英语学苏州话,要好同事几天不见,勾肩搭背不算,还要来句:“倷迭搿杀千……刀,好几日朆看见过息哉。”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糯答答的姑苏软语说出血淋淋的爱称,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倒是喜感实足。

这种语言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广泛存在。日本新婚丈夫在洞房花烛的第二天早上,会贼忒嘻嘻问候新娘,新娘会点着丈夫的脑门,来句“八格”(日文原义为混蛋、傻瓜),和上海话中夫妻间的“十三点、憨棺材”如出一辙。在英语中,国人熟悉的表示亲昵、自嘲的老、老枷锁、老头痛这些称呼,已是明日黄花,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与时俱进,花样繁多,但多用于夫妻之间,对于晚辈最多起个绰号,像《惊蛰》中,儿子称呼父亲“老棺材”之类是罕见的。

说到这些骂人的爱称,自然而然会说到“老头子”这个称呼,在上海话中,儿子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或对旁人称呼某个年老男子时,可用此称呼,但如当面直接称呼,“老头子”们也会怒而巴掌侍候的。只有老夫妻间老妻可对丈夫直接称呼“老头子”。究其来源一般被认为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纪晓岚被乾隆帝怒问为什么称其为“老头子”时的精彩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对“老头子”称呼的油滑解释,并不能说明是其出处,从纪晓岚脱口而出以及乾隆帝听到后的嗔怒,是否可以推定这一不敬称呼当时已大为流行了呢?以前上海人中有句话,叫“宁波人规矩大”,“老头子”“老太婆”是绝对属于骂人话,切不可称呼长辈和老人。我姨丈是宁波人,以前带着年幼、生养在太仓浏河的表弟从十六铺乘船到宁波,让阿娘阿爷看看孙子。姨丈百密一疏,未对表弟培训,表弟在亲眷乡亲面前左一个“老头子啊”,右一个“老太婆啊”叫得山板响,气得阿爷阿娘直呼没规矩,要请他吃生活,从此不喜欢这个孙子。记得姨夫和我父亲聊天时,心有余悸地说,小鬼头还算识相的,“老头子”“老太婆”在浏河算好听叫法,还呒没捺老甲鱼、老棺材掼出来哦!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能淘汰一些骂人的称呼呢?最起码在传播广、影响大的影视剧中不要出现呢?(雨溟)

边看边聊 | 骂人的“爱称”

前期播出的谍战剧《惊蛰》中,当听到剧中男主角陈山用上海话称呼整天躺在竹榻上想吃生煎馒头的父亲“老棺材”时,还是觉得诧异和不习惯。

我在网上查了下“棺材”词条,当属詈辞的同时是可用于对老人和小孩的爱称。上海及周边苏锡常地区,有“憨棺材”“贼棺材”“寿棺材”等各种变体,虽然贬义成分增加,但也常用于夫妻及朋友之间。上海人常挂在嘴边的“浮尸”其使用语境与“棺材”接近,但似乎更亲昵生动。如还不过瘾,人们可以再加浇头,“棺材”便升级为“老赤棺材”“小赤棺材”,“浮尸”前面加上“氽江”,变成了“氽江浮尸”,倒也颇具动感。上海隔壁邻居苏州有个“杀千刀”的爱称在上海耳熟能详,以前笔者公司老板是苏州人,下面员工不讲英语学苏州话,要好同事几天不见,勾肩搭背不算,还要来句:“倷迭搿杀千……刀,好几日朆看见过息哉。”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糯答答的姑苏软语说出血淋淋的爱称,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倒是喜感实足。

这种语言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广泛存在。日本新婚丈夫在洞房花烛的第二天早上,会贼忒嘻嘻问候新娘,新娘会点着丈夫的脑门,来句“八格”(日文原义为混蛋、傻瓜),和上海话中夫妻间的“十三点、憨棺材”如出一辙。在英语中,国人熟悉的表示亲昵、自嘲的老、老枷锁、老头痛这些称呼,已是明日黄花,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与时俱进,花样繁多,但多用于夫妻之间,对于晚辈最多起个绰号,像《惊蛰》中,儿子称呼父亲“老棺材”之类是罕见的。

说到这些骂人的爱称,自然而然会说到“老头子”这个称呼,在上海话中,儿子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或对旁人称呼某个年老男子时,可用此称呼,但如当面直接称呼,“老头子”们也会怒而巴掌侍候的。只有老夫妻间老妻可对丈夫直接称呼“老头子”。究其来源一般被认为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纪晓岚被乾隆帝怒问为什么称其为“老头子”时的精彩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对“老头子”称呼的油滑解释,并不能说明是其出处,从纪晓岚脱口而出以及乾隆帝听到后的嗔怒,是否可以推定这一不敬称呼当时已大为流行了呢?以前上海人中有句话,叫“宁波人规矩大”,“老头子”“老太婆”是绝对属于骂人话,切不可称呼长辈和老人。我姨丈是宁波人,以前带着年幼、生养在太仓浏河的表弟从十六铺乘船到宁波,让阿娘阿爷看看孙子。姨丈百密一疏,未对表弟培训,表弟在亲眷乡亲面前左一个“老头子啊”,右一个“老太婆啊”叫得山板响,气得阿爷阿娘直呼没规矩,要请他吃生活,从此不喜欢这个孙子。记得姨夫和我父亲聊天时,心有余悸地说,小鬼头还算识相的,“老头子”“老太婆”在浏河算好听叫法,还呒没捺老甲鱼、老棺材掼出来哦!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能淘汰一些骂人的称呼呢?最起码在传播广、影响大的影视剧中不要出现呢?(雨溟)

咬文嚼字——嗔(篇十六)

“嗔”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字源中解释为:原写作謓,形声字,言为形,真为声。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tian,二声,是盛大的样子的意思。

而真呢?在古汉语字典中没有字源的解释,但从说文古文的字形上看,好像是两个人通过一个横链接,彼此支撑,头上是一把匕首,它比“直”多两点儿。

看起来,真比直多这两个点的支撑就可以走路,所以,直人很多时候路走不通,那就做真人吧!

真的释义有六个:第一:实质,本来面目。《庄子》中有:“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第二:真实。张衡《思玄赋》中有:“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第三:官的实职。班固《汉书》中有:“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第四:的确,确实。苏轼《安国寺寻春》中有:“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

第五:肖像,画像。杜甫《天育骠骑歌》中有:“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第六:汉字的一种书写形体,即楷书,又称真书。范晔《后汉书》中有:“乞给纸笔,真、草唯命。”。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嗔”的释义,只有一个:发怒,生气。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则嗔。”;杜甫的《丽人行》中有:“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王实甫《西厢记》中有:“宜嗔宜喜春风面。”

对于嗔这个字本身不是很熟悉,但总是挂在嘴边,比如看一个人因为自己说话没有对上对方的心思,会认为对方嗔着了,但啥叫嗔着?还说不清。

今天查一下字典,也算是学习了,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共同学习,嗔就是发怒,生气呀!

和嗔相组词的有:嗔怪,嗔怒,嗔着。嗔怪,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嗔怒,恼怒,生气。嗔着,责怪。

这个嗔对人的伤害太大了,怒是七情之一,怒伤肝,肝主目,肝主情志,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看起来,一旦动怒,就不会有什么谋略了,这个将军也就废了,所以,人真的不可轻易动怒。生气,有哪种病不是从气上得的?气结在哪,哪里就会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啊!

所以,人一旦哪里痛了,就求医问药,紧忙和,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痛?是情志有问题引起的器官出问题呀。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本末倒置,不再深究实质的原因,只是让表面症状改变,舒服即可。

但实质的引起病的根源是情绪呀,不控制自己的情绪,还会因事因人而生气,那么,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此的恶性循环,人也就停留在了一个负面的场中不可自拔。

人之所以嗔,归根结底是情惹的祸,也有认知的问题,对于事物的看法如果固化或者只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那么,有很多东西接受不了,就会引起心中的不满,所以,扩大认知多么重要。

就像几何图形中的集合,有交集,并集,补集,全集,人与人之间就是相互包容的关系,你的认知范围越大,越容易包容别人,就越不会嗔,也就越不会动怒,对身体就越好。

所以,对于情志的修为和认知的提升才是我们要重视的事情,是我们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愿我们都少些嗔,少些怒,少些气,健康快乐的生活!可好?

嗔心是人生最大的“病”,这病是从哪里来的呢?

“嗔”字,在说文解字中,嗔的意思是:盛气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戒掉嗔,就会变得盛气凌人,与人于己都不利。

嗔心似乎是人性固有的弱点,就连刚出生的小孩子也或多或少地有些嗔心。比如,他希望妈妈给他喂奶,但稍不如意,他就会立即手舞足蹈,开始大哭起来。可以说,人与生俱来就有嗔心,在人生的修行中,能够摆脱嗔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佛家有云:“当愚痴的邪风吹来的时候,要抱紧智慧明理的磐石;当嗔怒的烈火炽盛的时候,应泼洒柔和忍耐的法水;当贪欲的洪流高涨的时候,需开启喜合布施的闸门;当骄慢的高山隆起的时候,的运用谦虚尊重的巨铲。”只要一个人通过自律来控制自己的坏脾气,纠正自己的态度,更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01

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男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篱笆上钉上一个钉子。

第一天,男孩就钉了37颗钉子。慢慢地,他每天钉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心,随意乱发脾气。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又说,只要他每天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就再去拔出一颗钉子。一天又一天,男孩最后告诉他的父亲,他已经拔出了所有的钉子。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篱笆上的洞。这些栅栏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原来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伤痕。如果你用刀在被人身上划一个伤痕,不管你说多少次对不起,伤口总会存在的。而言语的伤痛和真正的伤痛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一个人一旦有嗔心,大多会变得怒目狰狞,难以接触,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但不要以为不会“动怒”的人就没有嗔心,有些人总是口蜜腹剑,这是一颗隐藏的嗔心,虽然这颗隐藏的嗔心没有外在的表现,但它也同样是一颗嗔心,对人同样也是不利的。

02

唐代宗时,权震当朝的宦官鱼朝恩问药山禅师:“《普门品》中说,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请问禅师什么是黑风?禅师说:“黑风就是人的嗔心,人有了嗔心,就很容易入魔。”

鱼朝恩问:“那禅师何谓鱼朝恩?”禅师直言说:“鱼朝恩!你这个呆子,问这个问题要做什么?”

听到这话后,鱼朝恩勃然大怒,药山禅师笑着说:“这就是嗔心。”鱼朝恩因不喜欢药山禅师的嘲笑和讥骂,嗔心马上就生起,立刻就要发作。

在现实生活之中,两个人因为争执,互相责骂,举拳相打,都是因为内心的嗔心而为。嗔心可以摧毁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爱情、婚姻。两个人再相爱,但只要彼此嗔心一起,就会产生争执,最终爱情就会被埋葬,双方也都会承受严重后果。

嗔心是人生最大的“病”,这病是从哪里来的呢?

星云大师说:“嗔心其实就是从‘不爱’而生起。所谓的‘不爱’就是憎恶。因为不爱被别人做事有不如自己得意之处,不爱别人胜过自己,不爱自己所爱的东西被别人夺走,所以才有了无尽的嗔心。”

嗔心给人带来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有过直接的经历,每个人也都想戒掉自己的嗔心,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不懂“爱”的人很难真正纠正他的嗔心。

03

有一个有钱人,总是认为他的手下很愚蠢,完成没有什么可爱的地方。不管儿女奴婢做什么,稍有让他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很生气。

因为他脾气暴躁,虽然家里有很多财产,但人口总是不旺。他自己也知道嗔怒是不好的,一心想改变,于是在一块小木牌上写下“戒嗔怒”,挂在胸前警告自己。

一天晚上,他听到家里的仆人聚在一起议论:“我们的主人嗔心太大,不像隔壁的刘先生宅心仁厚,所以准备想离开这里。”

“你们的胆子真大!”说话的时候,便拿着“戒嗔怒”的木牌,打那个议论他的仆人。我现在已经很有修养了,我已经改掉了我的嗔怒,你们还在我不如人!

这个人自认为自己在胸前挂上一块“戒嗔怒”的牌子,就没有了嗔心,但他还是不爱听别人说他的过错,不喜欢听别人比他好,也从不认为别人有可爱之处,所以嗔心还是没有戒掉。其实,要想真正治愈“嗔病”,只需要记住两个字——爱、忍。

人生之所以患上这个嗔病,就是缺乏修养的功夫,一有不爱的逆境当前,一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好似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嘲讽自己,恨不得一拳要把世界粉碎!

事实上,人生哪里有那么多不顺利?做人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别人有对你不好的地方,但同样他们也曾给了你很多好处。你应该去“爱”每一个给你带来过好处的人,“忍”每一个给你带来灾难的人。只要你有了这种宽容,嗔的大病就不会轻易发作。

其实,世上所有不爱的事情和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难道生起嗔心就能解决了吗?当然不是,嗔心只会增加事态的严重性。

所以,凡事要仔细考虑,不要无谓的嗔怒。正如佛家所说:“若以争止争,终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渔樵耕读看生活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怀感恩心,说舒心话,做体贴事

幸福的家,需要每一个成员,

以爱为材料,用心去酿造。

作者:洞见Leyla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一个人若能拥有幸福的家庭,那么哪怕收入仅够温饱,也能将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但如果,家庭中矛盾纷争不断,即便是日入斗金,也会把生活折腾得七颠八倒。

家庭的经营,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莫过于:怀感恩心,说舒心话,做体贴事。

1

怀感恩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对于陌生人,哪怕给予我们一丁点儿帮助,我们会感激万分;

而对于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却认为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电影《麻烦家族》中,妻子潘素给丈夫文锦辉端洗脚水拿擦脚布。

辛辛苦苦照顾了他一辈子,可是文锦辉却早已对此习以为常。

直到潘素把离婚协议书摆在了文锦辉面前,他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跟老婆说一句“谢谢你”。

一段感情,最怕的就是把对方的付出都看做“应该的”。

所谓“恩爱夫妻”,恩在前,爱在后。

对身边的亲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彼此的关系才能温暖而绵长。

特别喜欢作家梁晓声和妻子焦丹的故事。

两个人的爱情,没有什么海誓山盟,却让每一个看过他们故事的人,都能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温暖的婚姻。

1981年7月,梁晓声和焦丹在朋友的介绍下相识。

彼时,梁晓声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收入不多,身体也不是很好。

初次见面,梁晓声就坦诚地向焦丹讲述了自己的情况。

没想到,焦丹不仅没有嫌弃,反而心疼地流下了泪水。

她哽咽着说:“我没想到你这么不容易,你肩上的担子这么重,更需要一个人帮你分担。”

于是,在二人婚后的几十年时光里,焦丹主动承担起了家中所有的琐事。

她悉心养育儿子,照顾好双方的父母,还将梁晓声生病的大哥接到北京生活。

家里家外,她都安排得妥帖周到。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梁晓声,深居简出,全身心都投入到创作之中。

终于,1984年,梁晓声创作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分别荣获全国大奖。

今年年初,作品《人世间》一经上映,更是赢得无数好评,梁晓声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梁晓声不断提起对妻子的感激:

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是妻子真诚的爱使我内心常常产生无限感动、感激和感怀,以致影响着我的写作、我的人生及一切。

很多时候,夫妻因为相处久了,把彼此看做最亲近的人,就不会把感谢放在嘴上。

其实,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求。

当我们付出之后,潜意识里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回馈。

所以,一句谢谢,可能就让彼此的心房暖流涌动。

让对方知道,原来我做的一切你都看在眼里,都懂得。

杨澜说过:婚姻里,你们之间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两口子过日子,学会感恩,才能将平淡的生活演绎得暖意融融。

2

说舒心话

豆瓣博主@毛冷瞪在《妈妈离婚记》书中讲述了一对夫妻的故事。

卢月和老徐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但如今却闹着要离婚。

女儿小五对此十分不解,父母没有吵架、没有冷战、没有出轨,何至于此。

在她的再三追问下,妈妈说了两个字:憋屈。

原来这些年来,老徐对妻子的态度令人心寒。

明明妻子优雅貌美,他却总是夸别的女人美,讽刺妻子是个黄脸婆,又老又丑。

明明妻子绘画天赋卓越,他却装作睁眼瞎,还时不时阴阳怪气地大肆戏谑。

面对丈夫的冷言冷语,卢月表面上装作波澜不惊,实际上心里早已坍塌成泥。

两个人在一起,最忌讳的,就是不好好说话。

不管心里有多么关心和爱护,一旦嘴上的话变了味,再深厚的感情,对方也感知不到。

多说舒心的话,家人之间的幸福感才会更加浓郁、醇厚。

在夫妻中,胡适和江冬秀一直是别具一格的一类。

别的文化大家,都因为追随新文化运动,而抛弃糟糠之妻的时候,只有胡适,和父母安排的江冬秀,恩恩爱爱地度过了一生。

江冬秀不算貌美,脸圆圆的,但胡适却说:“她很贤惠,善于操持家务。”

江冬秀没什么学问,大字不识几个,但胡适却说:“她文化低,但很爱学习。”

江冬秀特别喜欢打麻将,但胡适却说:“她很善良,懂得仗义疏财。”

对于妻子,胡适写过一句名言:“两世先莹,于今始就。谁成其功,吾妇冬秀。”

江冬秀能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活出自己的圆满人生,不得不说,与胡适有很大关系。

因为胡适从不吝啬对妻子的赞美,二人才能执子之手,共度白头。

林清玄曾说: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奖励与赞赏。

生活中,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家人,多用舒心的话语去宽慰对方。

你会发现,很多琐碎的摩擦都会在无形中化解。

更重要的是,一番温柔的言语说出了口,不仅家人的眼角眉梢会荡漾着笑意,家庭氛围也会变得和睦温馨。

家人之间,常说舒心话语,一个家一定会越过越好。

3

做体贴事

有句话说:最好的婚姻,是你体谅我的辛苦,我懂得你的不易。

相互体谅的婚姻,就算再苦再难也能甘之如饴。

作家拾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丈夫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妻子,而是一个人悄悄在一家水泥厂做短工。

每天一早,他夹着公文包出门,每天傍晚,又满面笑容地回到家。

水泥厂粉尘很大,工作一天下来,原本干干净净的小伙,就变成了一个“泥菩萨”。

于是,下班后,他都会先找个地方洗澡,然后换上西装,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家。

晚餐的时候,妻子照常问道:“工作顺心吗?”

他调侃:“顺心,新来的女大学生让人赏心悦目。”

妻子嗔怒,却给男人夹了一筷子木耳。

有天晚上,妻子问他:

“想不想换个地方上班?有家公司正招聘,我打听了,要求你都符合,明天去试试?”

丈夫心中狂喜,嘴上却说,“为什么要换呢?”

妻子说:“因为这家待遇很不错啊。”

丈夫前去应聘,被顺利录取。三年后,顺利升职为公司副总。

那天,妻子为他庆贺时说:“你以前在水泥厂上班的事,我一直知道。”

丈夫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妻子说:“我每天做一盘木耳炒蛋,有时还逼你吃两勺梨膏,就是想给你清肺。”

听完这话,丈夫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们常说,家庭是温暖的港湾。

其实,家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互相取暖。

困境时有人懂得,逆境时有人牵挂,绝境时有人理解。

婚姻的纽带,说到底,是彼此的心疼和关怀。

无助的时候,有TA做你的拐杖,脆弱的时候,有TA扳直你的脊梁。

只要一家人能互相体谅,再多的疲惫都会被悉心拂尽,再大的难题都会被顺利化解,日子自然会越过越甜美。

林语堂说:

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幸福的家,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每一个成员,用爱为材料,用心去酿造。

经营好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业。

点个赞吧 ,愿家中的每个人,都能怀感恩心,说舒心话,做体贴事。

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关系愈发绵柔,让生活变得熠熠生辉。

主君和小娘?《知否》里的那些奇特称呼,是胡搞还是讲究?

昨天,万众期待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盛大开播(为什么说盛大?因为女主家姓盛),这也是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以来,第一次银幕同框……

男女主相遇,冯绍峰和赵丽颖夫妇

虽然,目前播出的两集,几大流量主演都还没亮相,出来的画风是这样的……

女主小时候,刘楚恬饰演

萌萌哒小明兰

该剧是根据网络作家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扬州一个官宦家庭盛家。目前,电视剧里还没出现朝代背景的交代,但两个小男主一出场就讨论了一段高远志向——他们想一文一武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么很明显,就是宋朝了。

冯绍峰和王仁君小时候……

当然,虽然有著名历史名词,它却不是一部历史剧,这部剧主要讲的啥内容呢?官方宣传是: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用我们通俗的话讲,这又是一部大女主戏,而故事的大局,是一部宅斗剧。

就是这个少女的成长、爱情、婚姻宅斗大戏

1.女主家的宅子到底多大

以我们现在的城市家庭结构,宅子几十平,成员通常是爹妈加独生子女,多的也就一个兄弟姐妹,想斗起来,大概只有子女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同仇敌忾进行混合双打……

女主挨打

但,在追求多生优生,为国家贡献人头税的古代,一个大户人家,不分家的情况下,光一代人口就比我们祖宗几代加起来都多。那么,看看女主盛明兰家的宅子到底有多大呢?盛家家主盛紘不算什么高官,按出场说的,是扬州知州的副手——通判,相当于扬州二把手。家里有一个正妻、两个小妾、男孩三个,女孩四个。所以,该剧刚播出,就有人大呼:这个宅斗戏,好像宅子不够大呀。

一家之主盛紘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的通判,大概相当于一个什么官。《宋史·志一百二十·职官七》记载:“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时大郡置二员。馀置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通判是宋代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坐大的局面而设置的官职,大一点郡里有两个通判,小一些的,就设置一个,如果一个州连万户家庭都不足的,就不配置通判了。

这段记载,大概是泛指,因为,宋朝的行政区划里,已经没有了郡,而是路、府(州军监)、县几个等级。

话说回来,从“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就用文官坐镇各大州府,称为知州,但就是这样,天子也是牵着肠子挂着肚——不放心,于是又派一副官——也就是通判作为监督。通判的职责:“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就是说,长官想干啥,得和通判一起签字才能生效,因此,通判也称为“监州”,虽然是下属,但就是监视你一人独大来的。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和市委书记,或市委秘书长的关系。

《水浒传》里,宋江就是被通判给告发,从而逼上梁山的。可见,通判的监管范围大大的。

盛家家主穿上官服了,大宋大官帽

不过,想就此论清楚盛家家长属于几品官,好让大家有个直观概念还是不容易的。宋代的各州大小不一样,官职的品阶也就不一样。而且,宋代的官职系统繁杂,分为实职和虚职,本官位是一个官职,实际去干的活,是另外一个官职该干的内容。比如,在朝廷里的三品大员,被派到地方去当通判,那么,通判就是他实际干的事,而三品大员那个官职,只是他拿工资的职位,该职位的本位工作,又有其他人替他“权知”干着。

典型的像包青天大人,淳祐二年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右司郎中,但他实际的活儿是“权知开封府事”,那么,他只需要管开封府就行。也就是他经常自称的“本府”。而在外人嘴里,他又经常被叫“包龙图”。

也就是说,通判只是差遣官,并没有实际品阶,每个通判,都有他自己的本官位,也许是一品,也许是九品,并不固定。从盛家大老爷的描述,他是被从京城踹出来的,他的本位官职应该不是那么高,至少,相比起宰相、侯爷等既贵且富的大宅子,通判家宅斗,似乎格局确实小了一点。

不过,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三个女人就能斗破苍穹,更别说,还有他们开枝散叶下来的一大家子。不闹几个矛盾,斗出点花样,欺负欺负小三,满足一下现代女性强烈谴责第三者的诉求,难道聚在一起搓麻将吗?

2.各种称呼是真的吗?

除了宅子问题,该剧另一个被人吐槽的点,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称呼——把家庭里大老爷称为“主君”,嫡母称为“主母”,其他生了孩子的小妾,从上到下,都称为“小娘”。因为这些称呼都是平时已知的称谓里不常见的,因此,甭管是否符合历史,大家听着,都忍不住先尴尬一遍。

其实,一家之主的男主人称为“主君”,是有史可考的。早在先秦时期,“君”就是下层或孩子们对贵族、长辈们的一个尊称。

后来,“家君”“尊君”“家公”这类的称呼不绝于书,如“君与家君期日中。”——《世说新语·方正》;“此尊君不肯耳”《晋书·王述传》;“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晋书·山简传》,等等。君已有代指尊称一家之主的意思,那么“主君”一词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初,“主君”一词大多指国君,《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自谓‘主君’”;《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一国之君是主君,一家之主,也是这个家庭里的最高长官,因此,“主君”变为一个小家庭的老爷的代称,就随之出现了。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里就有说:“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小妾称丈夫主君

另外,《知否》剧中选用这个称谓,大概也是做了考究的,就在宋朝人自己的官方正史《宋史·列女传》中,这个词就被一个女人用上了。

“王贞妇,夫家临海人也。德祐二年冬,大元兵入浙东,妇与其舅、姑、夫皆被执。既而舅、姑与夫皆死,主将见妇皙美,欲内之,妇号恸欲自杀,为夺挽不得死。夜令俘囚妇人杂守之。妇乃阳谓主将曰:‘若以吾为妻妾者,欲令终身善事主君也。吾舅、姑与夫死,而我不为之衰,是不天也。不天之人,若将焉用之!愿请为服期,即惟命。苟不听我,我终死耳,不能为若妻也。’主将恐其诚死,许之,然防守益严。”

说有一个姓王的贞洁烈妇,本来和老公、公婆一起安安稳稳地生活在一起,大元朝攻入南宋时,王烈妇的公婆和男人一起死在途中,主将看见王烈妇长得漂亮,就想把她收到房里没羞没臊,但王烈妇是贞洁烈女呀,当时就又哭又闹,采取了多种自杀的方法,都被主将拦下来了。王女士急中生智,为了给丈夫和公婆守孝,就编了一段话忽悠主将,借着为公婆和老公办个丧礼为由,拖延时间。就是这段陈述里,出现了“主君”一词。“你要是打算纳我为妻妾,让我终身侍奉主君你……”

由此可知,“主君”是实实在在有的。

至于盛家子女们怎么称呼这个一家之主,当然是“爹爹”一词最合适。《四朝闻见录》里,宋高宗称宋徽宗,就是喊爹爹。清代梁章钜的《称谓录》又举例佐证,证明宋朝宫闱里对皇帝都称“爹爹”,后来民间也由此沿用。

女主喊爹爹

在古代,一家之主称君,一家之母,则多数被称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章》:“君母之父母、从母。”郑玄怕大家看不懂,注释解说道:“君母,父之嫡妻也。”《左传》对此加以佐证:“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晋”,就是说卫国的太子蒯聩,不被著名的卫灵公和嫡母南子喜欢,只能收拾东西滚到晋国去了。题外话,这段时间,孔子也在卫国,还创造了著名的典故“子见南子”。

女主见男二,知礼后退

《知否》剧里采用和“主君”对应的称呼,把嫡母喊“主母”。早先,主母一般是指一国之主的老母亲,后来也渐渐演变为一个大家族里管事的女主人。不过,主母只是个统称,各种身份的人来称呼主母,也是有其他称谓的。比如东汉刘熙所作的《释名》中说,小妾把丈夫成为“男君”,丈夫的原配妻子,就称为“女君”。

丫鬟称一家之母

历朝历代对嫡母的称谓也很多,如“娘娘”“大人”“姊姊”“家家”“娘子”等等。

把亲娘喊“姊姊”的,是北齐高家的事。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被痴情的弟弟长广王高湛霸占,甚至还怀了孩子,李祖娥羞愧得不敢见以前的儿子,儿子也觉得羞耻,怒斥:“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姊姊肚子大了,所以不敢见儿子。”

宋代释印肃写的一首《颂十玄谈·达本》中,把亲妈喊“娘娘”。

策杖还须远本乡,未曾举足见娘娘。

多时不隔如今面,子母连天笑一场。

所以,如果下次见到有影视剧用了以上这些称谓,千万别见怪。

另外,剧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小娘”这个词。这个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话说,小妾本身已经是小娘了,还要被里里外外的人都称小娘,孩子也被代指是“小娘养的”,这其实也是蛮欺负人的。

谁都把小妾喊小娘

关于小妾被嫡母家孩子的称呼,陆游在《家世旧闻》里说:“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支婆生叔父。”自己又作注释说:“先世以来,庶母皆称支婆。”陆游是南宋人,他所说的“先世以来”,应该包含了北宋,所以,北宋年间的人称呼庶母,应该是支婆才比较正确。不过,这称呼确实难听了点,即使剧里要启用这词,女演员们大概也会集体抗议——我们还不是婆子。

剧里还逢人称“娘子”,说起来,“娘子”的使用度最广泛,解释也不相同。《南村辍耕录》里说,“自庶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而翟颢的《通俗编》里则说:“杭人议亲帖,盖当时女子在母家即称娘子……”合着,老公喊老婆叫娘子,下人称女主人叫娘子,姑娘没出嫁叫娘子,宫里的妃子们,也叫娘子……全世界都被白娘子承包了!

最后,从目前更新的两集来看,虽然剧情节奏还没有进入主题,却已经吸引了不少好评了。毕竟,画面一打开,就有各种遵守古礼的场景映入眼帘——盛府嫡长女婚嫁,按纳征之礼,男方送来了两只大雁。

纳征送雁和鸭子

接着,宾客贺喜的空隙间,又有先秦贵族的游戏项目——投壶,对于我们这些讲究的人来说,嗯,这剧还是挺讲究的!

不过,剧中也有粗糙的时候,比如,坏坯子,被读成“胚子”,美人才是胚子啊。另还有好几处读错音的地方,以及外人当着主人的面说,“(你家)小女不错,嫁了个好人家”,嗯?老兄,尊敬一点好不?“令爱”也称一声啊。如果不会,来搜历史学习一下呀。

红衣盛明兰

当然,这都是些无伤大雅的错误,毕竟,这里还有姑娘们的新晋老公朱一龙,颜狗们,继续到剧中谈恋爱去吧!

朱一龙饰演齐衡,女主铁杆粉

可惜她名花有主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