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开业吉日

寿数(寿数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2 10:50:13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文 | 编辑:栗子

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老的智慧也在传承发展。“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这句看似简单的谚语,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长寿和家庭价值的理解。它提醒人们,长命百岁固然可贵,但更为宝贵的是儿孙绵绵祖厉福,让生命在子子孙孙中得到延续。

如果仅仅为长寿而长寿,不惜冒犯天意,后代注定会遭殃。所以古人总结出“寿有三不过”,即不可冒天意而长寿,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而长寿,也不可为长寿伤害后人而长寿。只有顺应生命运行的规律,才能获得长久的福报。

一不过,“不到六十不过大寿”

李奶奶今年已经59岁了。对于李奶奶这样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来说,生日或者过寿向来是件大事。每到这个日子,李奶奶都会召集一大群闺中密友,满屋子摆上包子点心,杀鸡宰鸭办酒席,从早忙到晚。

去年她五十八岁生日,李奶奶照例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寿宴。可邻里有些人却在背后嚼舌头:“才五十八岁,李奶奶就敢这么铺张浪费过寿,可不吉利哦!”

李奶奶一听大吃一惊,赶紧拉过好友张婶子问个明白——原来村里有言传: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女不到六十岁,是不宜办大寿的,否则不仅不祥,更会招人非议。

张婶子还给李奶奶分析了个中缘由:六十年一个甲子,是人生的一个轮回。不到六十年就擅自过寿,好像在暗示自己不长命似的,会连累子孙不吉。何况李奶奶的父母还都健在,她作为女儿怎能在父母面前抢先过大寿呢?这对父母很不尊重。她应该把这个机会留给父母,让父母的晚年更加幸福。

李奶奶听了张婶子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寿是有讲究的,不能随心所欲。于是,她决定明年再也不会在父母面前办大寿了,而是会把时间和金钱多花在陪伴父母上,让父母安享晚年。

张婶子说的一点没错,李奶奶想,她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照顾父母上,而不是给自己铺张浪费。再说了,父母还健在,她已年近花甲,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哪能抢了父母的风头?思及此,李奶奶对自己的莽撞行为感到无比惭愧。

这天,李奶奶特意去父母家里,给他们做了几个最喜欢吃的菜,还从市场上买来最肥美的鱼为父母焙制。父母看着女儿那么殷勤,笑容满面。李奶奶也反思自己这些年来都忙于应酬生意,忽略了陪伴父母的责任。今后她要改正这一点,常回家看看,多聊些天,让父母感受到她的关心和敬意。

其实,不到六十不宜过寿,父母健在更不宜过寿,这些观念源自中华民族对家庭伦理和长辈的尊重。它提醒后人要珍惜父母,要孝敬长辈。同时也警示人们,生命可贵,不可挥霍浪费。

李奶奶能认识到这一点,放下面子改正自己的做法,也就避免了被人嚼舌根,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睦。这也算是一个喜剧式的故事收场吧。

不仅如此,李奶奶也深刻体会到,人应该知足常乐,不应该为虚名而铺张浪费。她打算把寿宴的经费都捐出去,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李奶奶也在反思,人活一世,积德行善才是正道,而不是为了一时的面子虚荣。

李奶奶的丈夫李先生听说老婆的想法后,也很赞同:“我们夫妻俩积德行善,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积福报,这比什么寿宴生日重要多了。”夫妻两人于是共同商议,把寿宴的钱改为了定期资助几户特困户和一所贫穷学校的经费。

这件事传开后,村里的人都夸赞李奶奶和李先生夫妇真是善良热心。李奶奶也感慨,人生在世,最宝贵的就是福报和口碑。她决心以后要继续行善济世,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许这就是李奶奶过寿后得到的最大收获。

二不过,“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不过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但在古老的传统中,有些关于长寿的古话仍然流传,如“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去”。这其实与两位古代儒家大师的寿命有关。

孔子,又称仲尼,是春秋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创建的私塾教育,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虽然他在一生中未能在政治上大展身手,但他的教导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而孟子,名轲,继续孔子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另一位重要的儒家代表。他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念,主张通过内心修养实现个人的完善和国家的治理。在他的努力下,儒家的经典得以保存和传播。孟子于八十四岁时去世,比孔子长寿了十一年。

孔孟两位圣人,都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个年纪离世,故后人将它们看作是人生的两大坎。老一辈常说,这两个年纪是难以跨越的,普通老百姓很难活到那么长寿。这也形成了传统文化中“七十三、八十四”的忌讳与避讳。

当然,这纯属过去的误解与偏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提高。现今许多老人家都能活过“七十三八十四”,安享晚年。我们不应受传统观念的局限,而要树立科学的长寿观。“活到老,学到老”,通过积极运动和合理饮食,我们都可以健康长寿。

而传统观念的局限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也反映在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规范中。过去有不少老人到了一定年龄,为了避讳就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年龄,生怕被人说成“快到头了”。甚至有的老人家,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还要装作七十不到的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真正理解长寿的内涵。长寿不仅是寿命的长短,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晚年应该积极投入社会,和年轻人交流思想,丰富老年生活。一个健康快乐的长寿,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三不过,“超过九十不过大寿”

其实办大寿看似是孝心的体现,但对老年人来说未必是好事。9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功能普遍衰退,行动不便,抵抗力差,需要稳定的生活来维持健康。像这样的高龄老人,办寿宴不仅费力,还有很大的健康风险。

90岁老人内心也不希望有太张扬的寿宴。有的老人认为大寿像是子孙们急着想送自己走,会有恐惧感。也有的老人已经非常淡泊名利,不想大肆铺张。处处考虑老人感受,才是真正体现孝心。

所以,家属不应该盲目为长者办大寿,而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意愿。足不出户、家人相伴,才是90岁老人最大的心愿。

90岁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年轻人不同。老人平时就不大出门,也不喜欢人声嘈杂的环境。如果办寿宴,老人必须穿戴整齐,坐在宴会厅里应酬几个小时,这对他来说太吃力了,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何况,老人性格温和内敛,不喜欢那些铺张浪费的排场。

古人认为,人生寿数有数,过了九十就是“鲐背之年”,不宜再过寿,否则像是强求长命,会招来反效果。这种忌讳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深深影响了老一辈人的思想。

在中国一些地方,人们也会为80岁或者70岁的老人办寿宴。但未免心存僭越之嫌。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力求排场的大寿反倒可能成为累赘。子孙只要用心照料老人,让耄耋之年舒适安稳就好。

笔者认为

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当下。我们活在现在要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也许真正的智慧,是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平衡,享受生命的美好,关爱身边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清朝16位皇后列表图:首任皇后为哲哲,末任皇后为婉容。

清朝(1636—1912年),276年的时间,生了16位皇后(其中末代皇后婉容为1922年册封的,此时的清末帝溥仪尚保留有皇帝尊号。直至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废黜帝位、赶出紫禁城,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终结,婉容的2年皇后生涯也因此宣告结束),其中首任皇后为博尔济吉特•哲哲(蒙古贝勒女)、末任皇后为郭布罗•婉容(清朝内务府总管大臣女)。居后位(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是清世祖福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后位64年方才薨逝;居后位(皇后、太后)时间最短的是清圣祖玄烨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居后位(皇后、皇太后)仅1天便薨逝了,同时她也是清朝16位皇后中唯一寿数不详的皇后。清朝16位皇后中,除去寿数不详的佟佳氏,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后为清世祖福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寿命长达77岁,一生历清太宗(崇德)、清世祖(顺治)与清圣祖(康熙)三朝,薨逝时仅比康熙帝驾崩早4年,可谓是清朝名副其实的“老寿星”;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后为清圣祖玄烨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仅活到了20岁,芳年早逝。仅有4人寿命超过50岁。

清朝皇后列表图(一)

清朝皇后列表图(二)

1.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1599—1649年),寿50岁,蒙古科尔沁人,谥号孝端文皇后,生女3人。其父为蒙古贝勒莽古斯,其为人大度宽宏,居后位13年薨逝。

2.清世祖福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8年),寿77岁,蒙古科尔沁人,谥号为孝惠章皇后,无子女。其父为蒙古贝勒绰尔济,其为人仁慈守礼,居后位64年薨逝。

3.清圣祖玄烨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年),寿20岁,满洲正黄旗人,谥号为孝诚仁皇后,生子承祜(早夭)与太子胤礽等2人。其祖父为清朝开国功臣与三朝元老索尼、叔父为康熙朝顾命大臣与太子党羽索额图、父亲为领待卫内大臣噶布喇,其为人贤明淑慧,居后位9年薨逝。

4.清圣祖玄烨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1653—1678年),寿25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昭仁皇后,无子嗣。其父为康熙朝之初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其为人贤淑聪慧,居后位仅半年即薨逝。

5.清圣祖玄烨第三任皇后佟佳氏(?—1689年),寿不详,满洲人,谥号为孝懿仁皇后,生女1人(早夭)。其父为康熙朝大臣佟国维、弟弟为雍正朝大臣隆科多、妹妹为悫惠皇贵妃,满门皆显贵,同时她也是康熙帝的亲戚——表妹,其为人性格不详,居后位仅1天即薨逝。

6.清世宗胤禛皇后乌拉那拉氏(1679—1731年),寿52岁,满洲正黄旗人,谥号为孝敬宪皇后,生子弘晖(早夭)1人。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为人温和谦恭,居后位8年薨逝。

7.清高宗弘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1712—1748年),寿36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贤纯皇后,生女2人、生男亦2人(永琏、永琮),共4人。其祖父为康熙朝尚书米思翰、父亲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弟弟为乾隆朝大将傅恒,为人节俭淑慧,居后位13年薨逝。

8.清高宗弘历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1718—1766年),寿48岁,满洲人,无谥号,生女1人、生子2人(永璂与永璟),共3人。其父为佐领纳尔布,为人骄纵狂妄,居后位16年薨逝。

9.清仁宗颙琰第一任皇后喜塔腊氏(1760—1797年),寿37岁,满洲正白旗人,谥号为孝淑睿皇后,生女2人(其一为庄静固伦公主)、生子1人(道光帝旻宁),共3人。其父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和尔敬额,性格不详,居后位仅1年便薨逝。

10.清仁宗颙琰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1776—1850年),寿74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和睿皇后,生女1人(早夭)、生子2人(绵恺、绵忻),共3人。其父为礼部尚书恭阿拉,为人宽怀仁慈,居后位49年薨逝。

11.清宣宗旻宁第一任皇后佟佳氏(1790—1833年),寿43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慎成皇后,有女端悯固伦公主(早夭)1人。其父为世袭三等承恩公舒明阿,性格不详,居后位11年薨逝。

12.清宣宗旻宁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1808—1840年),寿32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全成皇后,生女2人(端顺固伦公主与寿安固伦公主)、生子1人(咸丰帝奕詝),共3人。其父为乾清门二等侍卫颐龄,为人柔媚弄权,居后位6年薨逝(暴毙而死)。

13.清文宗奕詝皇后钮祜禄氏(1837—1881年),寿44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贞显皇后,无子嗣。其父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钮祜禄·穆扬阿,为人狠毒阴险,居后位29年薨逝。

14.清穆宗载淳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年),寿21岁,蒙古正蓝旗人,谥号为孝哲毅皇后,无子嗣。其父为户部尚书崇绮,为人耿直谨慎,居后位2年薨逝。

15.清德宗载湉皇后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年),寿45岁,满洲镶黄旗人,谥号为孝定景皇后,无子嗣。其姑姑为慈禧太后、父亲为副都统桂祥、两位妹妹则为载泽福晋与顺承郡王福晋,亦是满门显贵,为人懦弱谦恭,居后位20年薨逝。

16.清末帝溥仪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1946年),寿40岁,满洲正白旗人,无谥号,无子嗣。其父为内务府总管大臣郭布罗·荣源,性格前后期差距较大,前期温婉贤淑,后期放荡不堪,居后位2年而中国帝制终结。

总结:清朝有3位皇后为蒙古人,分别为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清世祖福临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清穆宗载淳皇后阿鲁特氏等3人,其余13人均为满洲旗人。清朝皇后大部分出身显贵,有好几位还是皇帝近亲,比如说清圣祖玄烨第三任皇后佟佳氏便是康熙帝表妹、清德宗载湉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其实也是光绪帝的表姐,这样的近亲婚配自然而然很容易导致皇后无子嗣或后代早夭,以下是清代16位皇后的子嗣数量,从第一任皇后至最后一任皇后子女数量分别为:3、0、2(其一为康熙朝太子胤礽)、0、1、1、4、3、3、3、1、3(其一为咸丰帝奕詝)、0、0、0、0,总共加起来为24人,其中有5位皇后无子嗣,主要集中于后面4位皇后。而清高宗、清仁宗的4位皇后就占了13位,可见清代皇后生育率之低下。所有皇后所生嫡子中,仅有清宣宗旻宁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所生儿子奕詝成为了皇帝(咸丰帝),其他清朝所有的皇帝均非皇后所生,这与明代皇帝的出身很像。皇后虽位高权重,但子嗣较少,明清一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