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火神节(火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时间:2024-01-01 08:19:22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正月初七“人日节“,女娲造人,敬畏天道,老祖宗留下的三大讲究一定要看

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人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日。

鸡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猪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动物的生日都被遗忘,但是人类的诞辰却被保留了下来。

这一天,就被成为“人日节”。

女娲造人,敬畏天道

中国的神话中有女娲造人,西方的神话里有上帝造人。

这是先民的智慧。

他们认为,人类是自然之子,要服从自然,服从天道。

西汉东方朔在《占书》中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

古人认为,如果正月初七这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也预示人寿年丰,天下大同。

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天道的敬畏。

人类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也就不能忤逆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做事。

天道的规律,一定高过人的小聪明。

人类要懂得谦卑,对天地,对鬼神,对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

现在很多人什么也不怕,没有一点敬畏之心,这是很危险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地鬼神是敬畏,更是内心原则的守护者。

很多人之所以无恶不作,就是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多了这份敬畏,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夸父逐日,持守人道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留下,于是就开始逐日。

他奔跑不息,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

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园。

传闻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人们解渴,让人们消除疲劳,重新踏上旅程。

人类是自然之子,却也是万物之灵。

除了天道之外,也有人道要坚守。

所谓人道,是生生不息的努力,是惠及他人的福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一直在努力奔跑,努力做事的人,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这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易经》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夸父身死,却留下桃林,护佑后来人继续努力。

人类渺小,总要互帮互助,才能一直繁衍至今。

心存善念,帮助别人,不只是一个人的福报,更是人类族群的福报。

在人日节这天,人们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

一方面是祈福,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一方面是骄傲,表达对人本身的尊重。

初七习俗

作为节日的尾声“初七”这一天,历来讲究就很多,老祖宗也常说,一年福气旺不旺就看初七了!那么大年初七到底有何习俗呢?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1.送火神

正月初七有“送火神”的讲究,就是孩子们各选一根两米的木棍,然后用麦秆绑住,等到日落黄昏时,在自家门口点起寓意“火神”的棍子,由孩子举着跑向离家较远的地点,待到火把燃烧殆尽后,这个名为“送火神”的仪式就结束了,火神送出后,代表整年都会无火灾之忧,平安度过。

2.吃七菜羹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正月初七为“人日”,就是“人”的生日,故古人用七种蔬菜,熬成七菜羹,也就是俗话的杂混汤,因为古代农耕社会,最大愿望就是风调雨顺,所以只要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3.捞鱼生

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捞鱼生”的古俗,顾名思义,捞鱼生就是捞煮熟的鱼肉,往往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当有人将鱼肉、佐料倒在大盘中,大家都会站立而起,舞动筷子,将鱼肉快速捞起,口中还要念叨:“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后越捞越多,就代表新年大展宏图。

以上初七的六大讲究,或许今日已经很难看到了。随着近代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信仰逐渐走向理性,像很多封建传统习俗慢慢被人们抛弃,无疑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然而有些传统习俗历经铭心,至今依旧传承发展,毕竟那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绝不可能随意否定,那么,大家觉得哪种新年习俗值得发扬光大呢?

编辑:沈湫莎

正月初七送火神

任广彬

在我的老家金乡,每年的正月初七火神节有送火神的习俗。据说送走火神可保家里全年不发生火灾。

在我们村,送火神是男孩子的专属,由于易操作、参与性高、互动性强、精彩刺激,颇受我们的喜欢。

尽管离开家乡20余载,但儿时送火神的场景依然记忆如昨 。

每年的春节刚过,我便掰着手指头盼着火神节的到来。

送火神约定俗成在初七的黄昏时分。可是,急不可耐的我们从上午就开始作准备了。先是捆扎火把,捆扎火把需要一定的力气和“学问”,年纪稍长并且有一定捆扎经验的孩子往往是自己动手,年幼的则央求爸爸或哥哥“代劳”。捆扎火把往往是就地取材,用干透的麻杆或者玉米杆作为支撑物和把手,外裹内夹适量的干麦秸或干稻草作为助燃物,用草绳捆扎结实,胆大者还将鞭炮夹放其中。火把尺寸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因人而异。当然火把越长越粗越好,只有充足的燃烧时间做保障,才能保证把火神送达目的地。

太阳刚刚落山,我们就草草扒上几口饭,扛起火把,大喊“送火神喽”,串街走巷,一路狂奔,不约而同地齐聚村头,高举火把排成长列,依次点燃后,朝西南方向奔去。迟到的小朋友也不甘落后,从麦田地里抄近道追赶“大部队”,村民从不计较是否踩坏或者烧坏了自家的麦苗,他们谈笑风生,或畅谈新年心愿,或对火把评头论足。

广袤的田野渐渐热闹起来,附近村庄送火神的大军像收到集结号一样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动的火龙,颇为壮观。火苗映红了我们稚气、兴奋的笑脸,火光映红了浓郁的夜空。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把火把扔在空地上,直至燃烧殆尽,才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

当然,并不是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有时反而会招来火神。

有一次,几个掉队的熊孩子随手将熊熊燃烧的火把扔到了一棵枯树旁,大树顷刻间被点燃,在肆虐的北风助力下,愈燃愈烈。几个熊孩子自知闯了大祸,哭喊着向大人求救,等大人拿着水桶慌里慌张赶到时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整棵大树化为灰烬。

更有甚者,因为送火神还和邻村发生了过“战争”。

有一年,我们正在送火神,猛然发现东面的邻村的火龙阵竟然一步步向我们村庄逼近。这还了得,分明是挑衅。在族里德高望重的大爷爷带领下,青年扛着铁锹、锄头,小孩子手抓砖头,怒气冲冲地前去兴师问罪。邻村人自知理屈,不敢恋战,节节败退……邻村的支书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只好带着本村有头有脸的人满脸堆笑,赔礼道歉,拿着好烟招待,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场“战争”以我们大获全胜而告终。

后来,我去外地求学,在城里安家落户,再也没有亲历家乡的火神节了。

今年春节放假回乡下老家,我特地向三弟问起送火神的事。弟弟沉默片刻,哑然失笑:自从几年前村里的小学撤并后,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大都在城里安家落户了,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再加上送火神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环境,送火神的习俗早就有名无实了。

不知怎的,我的心里竟然升腾起淡淡的忧伤:那个曾经给我带来美好记忆的火神节今后恐怕只能回忆了!

(壹点号 彬子故乡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文化地理之旅10:安第斯的太平军

南美安第斯山与太平洋之间,分布着众多小岛,气候原因,是海鸟的天堂,鸟粪堆积甚至数十米。

3月夏秋之交,笔者身临其境,尚未登岛就闻到臭气熏天。在鸟粪堆积的地方呆久了,更是会头晕恶心,严重不适。

当年移民南美的华工就曾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而且每天工作14小时。

19世纪国际上正在经历世界范围的大移民。欧洲对外移民超过5000万,美洲是最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数千万非洲黑人几百年间被大量被贩运至美洲,成为种植园或矿场的奴隶。

南美劳工中有大量契约华工。华工主要工作是挖鸟粪、开采硝石和银矿。鸟粪是优质的有机肥,硝石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白银是重要交易媒介。

19世纪全球人口猛增给世界粮食产量带来巨大压力。鸟粪可以制作增加粮食产量的肥料,为出口国带来丰厚利润。

但挖鸟粪和挖矿不仅工作环境恶劣,秘鲁雇主还以奴隶方式管理华工,动辄打骂虐待,缺吃少穿。华工生不如死,多次爆发起义。

秘鲁华工中有太平军余部散勇。于是有了下面流传较广的故事:

1864年南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杀,忠王之弟、侍王李世贤部逃入福建漳州。

左宗棠三路围攻漳州,李世贤撤退途中被杀。余部尚有数万人,但已无力对抗清兵。为求生存,他们自愿签约去南美,成为秘鲁的华工。

1867年,以太平军余部为主体的秘鲁华工暴动,并运用以前在中国的战法,包括佯攻、埋伏、乔装、近战、惊扰、突袭等,屡胜秘鲁政府军。

后来秘鲁与玻利维亚合兵绞杀起义。但这支太平军余部原先在中国身经百战,战法诡谲多变,搏杀凶悍凌厉,竟然击败联军。

数年后,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之间的南美太平洋战争(鸟粪战争/硝石战争)爆发。太平军余部协助智利军队击溃秘鲁与玻利维亚联军,秘鲁和玻利维亚被迫割地签约停战。

智利军方高度赞赏太平军余部的英勇善战。为表彰其丰厚功绩,授予智利国会勋章,并抚恤阵亡太平军家属。智利政府还提出将秘鲁割让的城镇伊基克(Iquique)赠给太平军余部,允许其自治,条件是以后继续帮助智利打秘鲁。

太平军余部没有接受智利政府提出的方案。他们主动提出放弃自治,情愿放下刀枪,接受国籍,做普通百姓,融入当地社会。智利政府接受了他们的请求。

伊基克虽然没有成为太平军的自治区,却在语言风俗方面保留了众多的中国元素。迄今居民中有1/4约15万人有华人血统。很多家庭保留过春节、包饺子、闹元宵、吃馄饨的习惯。

当然,这只是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不过也是基于一些事实。

美国历史学教授瓦特·斯图尔特(Watt Stewart)所著《秘鲁华工史》被认为是研究秘鲁华工史最权威的著作,从中可以略知历史的真相:

一是当时秘鲁有不少华工。秘鲁独立后经济急待发展,资本家和种植园主需要大量海外劳工,于是招募、骗取或绑架大量廉价又吃苦耐劳、且没有政府保护的中国劳工。1845年到1875年被掠贩到秘鲁的华工约12万人。里面肯定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的太平军余部。

二是当时华工境遇悲惨,暴动频发。1847年到1872年,从华南赴拉美的华工运载船上的暴动记载就有52起,多数取得胜利。当时秘鲁一家报纸报道:“除非极少例外,没有哪一艘运载中国劳工的船只不发生一次或多次暴动的。” 秘鲁本土也爆发过大规模华工起义,但被政府军队残酷镇压。

三是鸟粪战争前,秘鲁的华工贸易已经停止。不过的确有华工自愿参加智利军队与秘鲁作战。前往秘鲁的最后一船华工是1874年7月2日在秘鲁靠岸的。1879年爆发南美三国的鸟粪战争,参战的数千华工被智利军队编为单独的“火神营”,其作战英勇受到智利军方公开肯定。

四是华人在南美最终赢得尊敬。秘鲁政府后来在各方压力下出台法案禁止虐待华工。清政府与秘鲁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规定秘鲁华工可以选择回国。但是只有几十名华工乘船回国。十万余名获得自由的华工自愿留在当地。这些华工后来在各行各业发展起来,多有成就。《秘鲁华工史》的美国作者甚至研究得出了中国人比其他人种更优秀的结论。

人口迁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动的人口迁移,多数情况下是经济因素推动。被动的人口迁移,则常常是政治因素所致,如犹太人和爱尔兰人向美洲的大规模迁移,以及中国历朝历代政府组织的多次大规模移民。

秘鲁华工的移民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但与欧洲殖民者以占领和统治为目的不同,华人移民罕有霸权思想,更多的只是想平静生活。

当年留下来的华人大多都有了西班牙文名字,并信奉了天主教。他们与当地黑人、印地安人、欧洲移民组建家庭,落地生根,逐渐融入了当地主流文化。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在街头已经无法清晰辨认出华人后裔。

2008年,故事中的、有着众多华人后裔的伊基克市,与太平天国发源地中国广西南宁市,正式签订为友好城市。

作者主要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南开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足迹抵达中国34省市区和世界7大洲

主要著作包括:

《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

《天命之争》(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1版

《台湾产业概述》(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年

《台湾产业与金融研究》(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台湾财力》(专著)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百问》(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域结构》(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

《闽台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副主编)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年

《台湾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卷》(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蓝皮书》(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指南》(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火把燃情颂党恩 彝乡欢歌谱新篇

阿旺镇以辖区彝族群众传统火把节为契机,8月8日至8月13日期间,举办了以“趣玩东川 美丽彝乡”为主题的鲁纳村第四届立秋丰收节、拖落村第六届赛牛节和太阳谷·千鼓彝寨火把节系列活动。据统计,活动期间累计吸引3.7万名区内外游客参与,带动周边村民、商家共增收约40万元。活动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和云南日报、都市时报、东川融媒等各级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同时,获得广大自媒体人、摄影爱好者等的关注,累计点击量达30万余次,“趣玩东川 美丽彝乡”农文旅融合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作者:王关春)

周密筹划,精心组织。

此次活动筹备近两个月,成立了系列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反复修改完善活动方案、科学规划路线、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同时与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对接,超前做好活动安保备案工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活动筹备期间还邀请了有关专家、新媒体人等共同策划,充分及时做好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宣传工作,各级平台共发布文章24篇、视频16个,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都很高,传播影响力较大。

内容丰富,群众尽享。

精彩刺激的牛王争霸赛、剽悍勇猛的彝家汉子摔跤赛、动听悦耳的彝族情歌对唱、令人叫绝的非遗展演、神圣的毕摩诵经祭火神仪式、趣味十足的抓鸡比赛、最接地气的拾菌比赛、美味可口的彝家长街宴、热情香甜的祝酒歌、粗犷奔放的篝火晚会,具有浓烈彝家特色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彝家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游客感受到彝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方联动,全力保障。

阿旺镇与鲁纳、拖落两个村委会提前谋划,充分准备,组建了活动筹备组、综合协调组、安全保障组、交通保障组、医疗救护保障组、电力通讯保障组、安全维稳组、宣传报道组、环境卫生督查组,开展好前期工作,保障活动的顺序进行。同时,活动得到了区公安局、区司法局等多个单位的倾力支持,在道路保通、秩序维护、电力通讯、消费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

(作者:吴建坤)

通过举办“趣玩东川 美丽彝乡”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阿旺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浓郁民俗风情,助推了阿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推进了阿旺镇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下步工作中,阿旺镇党委、政府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持续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全镇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共创美好幸福生活。

来源:阿旺镇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狂欢夜

云南楚雄有个“彝人古镇”,这名称吸引了我和老刘前往。我在古镇里里外外转了一大圈,当年,这里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彝族人的古镇,不得而知?目前这个“彝人古镇”那绝对是打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一个景区,据说,延续了原“德江城”风貌,再现了南宋的盛世繁华。

云南楚雄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 有“迤西咽喉”之称,西汉纳入中国版图。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有自己古老的表意音节文字;全世界绝大多数文字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只有5种;16世纪后,表意文字只有中国汉文和彝文独放异彩。全国彝语有6大方言:东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黔西北、滇东北至滇北;东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滇东南地区石林、弥勒、泸西等县;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滇南红河州南部和玉溪、普洱;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滇西地区大理州和保山市境;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楚雄州境;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和云南丽江。

“彝人古镇”位于楚雄永安大道北,景区打造的有模有样,清澈的桃花溪、壮观的望江楼、高耸的祖先神柱、彝族十月太阳历、神秘的彝人部落、土主庙,宏伟壮观的彝王宫,土司府,造型独特的彝族民居,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主崇拜……

整个景区被打造成几块区域,有一块是专门的酒店、民宿区,我和老刘住在“太阳岛酒店”,这个酒店不错,价廉物美。置身于小桥流水的茶花溪,穿越时空,让时间停置,舒服!

超过150万㎡的建筑,打造这个景区花了大把的银子,不会像保山的“汉营走马”和蒙自的“过桥米线小镇”一样,门可罗雀吧?你大可以放心,我们来的时间虽然不是旅游旺季,“彝人古镇”人山人海,热闹的很!

五彩缤纷的彝族服饰、妙趣横生的彝族婚俗礼仪、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

彝族每月有节日:正月春节和元宵节;二月八插花节;三月十三花会;五月端午节;六月火把节;七月秋街、炒食节;八月十五尝新节;九月有火神节;十月招、土主节;冬至节;腊月除夕节等。彝族各家各户婚嫁之喜、添丁之喜、尝新之喜、猎获之喜,还有立木、乔迁、做寿等等。

楚雄彝族村庄都有“跳歌场”,今日之“彝人古镇”就是一个“大跳歌场”。虽然今天不是什么节庆、节日,仍然有几百个人手拉着手围成圈,唱响彝家调,载歌载舞,绝大部分是游客,穿插其中的有穿着盛装漂亮的彝族小妹,还有帅气的彝族小哥。他(她)们跳的舞蹈叫“左脚舞”, 我觉得和美国“踢腿舞”大同小异,但是没那么疯狂,没有马户那股劲,踢腿没有那么高,不会露出雪白的大腿,文雅多了。

视频加载中...

如果你跳累了,你可以去旁边的彝人特色美食、小吃一条街,几百家摊位任你选择,品尝美味之后再来跳;当然,你也可以去酒吧一条街,喝上两杯,微醺之后跳起来更有情绪;你还可以去“彝人古镇”周边几十家游乐场,玩玩游戏再来跳;“彝人古镇”狂欢夜,一直狂欢到凌晨。

朋友,如果你想释放情绪,如果你想放飞自我,如果你想体验彝人的狂欢,那就来楚雄的“彝人古镇”,热情美丽的彝族姑娘、小伙邀您共同跳月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