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源姓(源姓氏在日本什么地位)

时间:2024-01-22 22:56:40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源氏的得姓始祖:从南凉王子到北魏太尉

嘉平七年(414年),西秦灭南凉,南凉王秃发傉檀率全家投降,西秦王乞伏炽磐娶了他的女儿为王后,但次年就将岳父毒死;建弘四年(423年),原南凉太子秃发虎台和姐姐秃发王后图谋为父报仇,却被妹妹西秦宠妃秃发左夫人出卖而被诛。

眼看撕破脸了混不下去了也没得当什么国舅爷了,他们的两个弟弟秃发保周、秃发破羌带着亲族逃到北凉,义和二年(432年,北魏延和元年)再逃到北魏。而这个秃发左夫人后来又卷入了其他谋反案,没落好,终究枉作小人。

秃发破羌容貌雄伟,善风仪。魏太武帝素闻其名,看到以后,器重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而且对他说:我们拓跋氏和你们秃发氏同根同源,你以后就姓源吧。

也有说是明元帝赐姓,但明元帝驾崩那年,秃发家族还没来呢。

从此秃发破羌改姓源,北魏也视他为宗室,给他直懃的宗室封号。换了个门庭,归来仍是宗室。史料有时候以鲜卑名称他为贺豆跋、驾头拔。

源破羌随即击败叛乱的山胡部落首领白龙,又讨伐吐京胡,在战斗中皆先登陷阵,屡获提升,进号平西将军。

太延五年(439年),魏太武帝大举进攻北凉,意图吞并,源破羌为安远将军,与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骧将军穆罴分略诸郡,杂人降者数十万。太武帝以破羌为向导。破羌献计,帮助北凉的四部鲜卑皆是自己祖父秃发思复鞬旧部,可示以国威、说以祸福,鲜卑必归降,再攻北凉都城姑臧(在今甘肃武威)孤城易如反掌,并说服三万余鲜卑旧部投降北魏,这些部落在北魏军姑臧时提供粮食,对北魏此次围城战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破羌也因功迁征西将军,进爵西平公。

秃发保周最初也受封张掖公,任征东将军,完成了《太武帝东巡碑》,也封了王。北凉灭亡后,太武帝命令秃发保周、穆罴、源破羌向地方各郡宣布消息,有几十万胡人投降北魏。

然而不出一个月,秃发保周却占据张掖反叛,被镇压了。源破羌因为没有参与,没有被牵连。太武帝出征柔然、五城吐京胡、匈奴叛将盖吴时,他都从征,常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以功拜散骑常侍。他随军征临江,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又有料敌制胜之谋,又为人雄果,常亲自杀敌。太武帝认为他太好勇而告诫他。

有一天太武帝心血来潮,觉得源破羌这个名字不好。帝王给大臣赐名,在古代也算是显眼的荣耀。源破羌享受到了这一殊荣,从此改名源贺,又拜为殿中尚书。

正平二年(452年),宦官宗爱弑太武帝,立皇子南安王拓跋余,后来又弑了他。羽林郎振威将军刘尼劝宗爱立故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为帝,但宗爱认为自己得罪于拓跋晃,拓跋濬必报复,要另选贤能王子立为新帝。当初拓跋晃英年早逝,一说就是属官多被宗爱陷害处决,郁闷死的。

刘尼担心生变,告知与自己一同典兵宿卫的源贺,二人与尚书长孙渴侯、南部尚书陆丽一起发动,源贺与长孙渴侯擒宗爱等,勒兵而入,在宫门外奉迎拓跋濬入登永安殿,即北魏文成帝。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由于拥立有功,源贺深受文成帝信任。其实光有拥立之功是不够的,长孙渴侯就因为争权,很快领了盒饭。源贺显然不做那些找死的事,于是啥事都没有,还被任为征北将军、给事中。

文成帝让源贺在国库中任取财物作为赏赐,他拒绝了,说国库应保有钱财来应对和刘宋、柔然的战事。在文成帝坚持下,他也只挑选了一匹战马。

在源贺建议下,北魏的法度宽松了:原本谋反者的男性亲属都要处死,源贺提议后,十三岁以下的男性亲属免死,但要沦为奴隶。

次年,源贺以定策之功进爵西平王。鉴于前述的原因,他其实可以算宗室王,而不是异姓王。

太安二年(456年),源贺徙封陇西王,任征南将军、冀州刺史。大约此时,他进一步建议改革刑法,提出将未犯谋反、谋杀的死罪犯流放或充军到北部柔然边境或南部刘宋边境,以协助国家的防务。文成帝批准了。后来文成帝对群臣说,因源贺的劝谏,不仅活了不少人,还增加了戍边之兵,如果人人都如源贺,他就没有要担忧的了;群臣也都说“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源贺以情断案,简省徭役,为政清约宽裕,很得人心。考察政绩时,源贺为上等,赐衣马器物,班宣天下。

武邑人石华指控源贺与僧人道可谋反,文成帝根本不信,并很快查出石华是诬告,处决之,并对左右说:“以源贺之忠诚,尚不免被诬陷,不及他的人能不慎重吗!”

源贺任冀州刺史七年,和平四年(463年)被召回都城平城,拜太尉,看似位高权重,但具体有多少实权,不好说。

和平六年(465年),刘宋内乱,义阳王刘昶北逃,得到文成帝的接纳。文成帝声言要派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源贺与皇叔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宜阳王直勤拓跋新成、羽直征东将军北平公拓跋拔敦及刘昶一同领定州、相州之众十万,出济、兖,直取彭城,与其余诸军约期同会于秣陵。

不过这一年,文成帝驾崩了,其子献文帝继位,由冯太后摄政。皇兴(467年—471年)年间,源贺与特进刁雍、中书监高允等都因年老受到特别优礼。皇兴四年(470年),献文帝大举讨伐柔然,以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东阳公拓跋丕督诸军出西道,皇叔任城王拓跋云等督军出东道,皇叔汝阴王拓跋天赐、济南公罗乌拔督军为前锋,源贺督诸军为后继,镇西将军吕罗汉等掌留台事,大败柔然。

皇兴五年(471年),源贺正屯武川抵御柔然,突然被召回平城。原来,献文帝因为爱上了谈论玄学,竟然对当皇帝失去了兴趣,表示想让位给拓跋子推,这才召集公卿商议。

源贺和拓跋云都反对:且不说陛下该不该退位,就算陛下已经决定了,也不该传给叔父;皇太子拓跋宏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献文帝何尝不知道自家已经有亲生的皇太子呢,无非因为担心太子才五岁,才想到了已经成年的拓跋子推。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献文帝以源贺和太保建安王陆馛持节奉皇帝玺绶,把皇位让给了拓跋宏,即孝文帝。

但是,成为太上皇的献文帝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退居幕后,专门谈玄了吗?并不是。他这个退位的原因看起来就很奇怪,古人早婚早育,他虽然已为人父,其实才十八岁,谈何退休?

他甚至都不能被称为太上皇,因为大臣们商议以后觉得,只有汉高祖的父亲这种不管天下事的才能叫太上皇,而新皇帝年幼,仍然需要献文帝管事,所以共商了一个区别于太上皇的尊号:太上皇帝。

也就是说,献文帝根本不是躲清闲去的,而是以退为进,以父皇的名义给新君摄政,这样就轮不到冯太后摄政了。这时候冯太后就作为皇帝的嫡祖母,被尊为太皇太后。

献文帝刚退位,河西地区沃野、统万二镇敕勒就发生叛乱,源贺奉命征讨,在枹罕大败叛首郁朱于,斩首五千余,又追杀统万、高平、上邽三镇敕勒到金城,斩首三千;迁其余党于冀、定、相三州为营户;又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作十二阵图献上,太上皇帝读后嘉奖他。他又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

当时每到秋冬,北魏遣军三道并出,以备北方入寇,到春季中才班师。源贺认为这样劳役京都,也非御边长计,于是上言请求募诸州镇武勇者三万人,复其徭赋,厚加振恤,分为三部,在二镇之间筑城,其中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多造马枪及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镇抚;冬季讲武,春季种植,戍耕并行,这样不劳军队还能有积蓄;再在白道南三处立仓,运近州镇租粟以充实,足食足兵,以备不虞,更为便利,不可每年常兴师动众。

然而此奏没有得到回应。

延兴四年(474年),源贺因病再三告老,获准。即便如此,只要朝中有大议,太上皇帝都询访他,又给他衣服、药物、珍馐。太和元年(477年),源贺在温汤治病,孝文帝和太皇太后遣使屡问消息,以太医视疾。

这次没有太上皇帝的事了,他在一年前驾崩了,年轻有为如他,终究没能逃脱母后的魔爪,享年才二十三岁。

源贺在病重时回京,遗嘱诸子“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忠勤以事君,清约以临己”,要求以时服单椟薄葬。

太和三年(479年),源贺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孝文帝和太皇太后赐杂彩五百匹乃至辒辌车、命服、温明秘器等皇帝陪葬用品给他陪葬,陪葬金陵,表示了很大的尊敬;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号宣,也就是陇西宣王。

《北史》:源贺堂堂,非徒武节,观其翼佐文成,廷抑禅让,殆乎社稷之臣。

源贺不仅会上马杀人,下马治民,还会写书。他曾采佛经幽旨,作《祗洹精舍图偈》六卷,著作郎赵柔为之注解。

源贺的家庭也很戏剧,他的原配竟然是杀父杀兄仇人乞伏炽磐的女儿。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成为了河南源氏的得姓始祖,后世不乏风云人物,如北魏后期的一些大臣,如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源乾曜。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