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2000年农历(2000年农历5月20日是什么星座)

时间:2023-12-30 16:57:10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

《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黄元琪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

过年,是人们定义岁月轮回的节点,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具有意义的节日。它既包含了对昨日的慎重告别,又承载着对未来的殷切期盼。在当今社会,无论出门求学、打工的游子平日多么繁忙,临近过年时,总要收拾行囊,回家与亲人团聚过节。这份浓情俨然成了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一抹底色。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

脑海中回忆起孟浩然的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一句道出了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推断时序的轮回—当北斗星的斗柄东指时,天下皆春,今天过年了。诗中的最后一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透露了农民朴实的新年愿望。一整年的风调雨顺带来的庄稼丰收是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朴实的愿望,无论新年那日天气如何,大家总要聚在一起互相鼓劲,断言明年是个丰收年。

剪纸(《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内页插图)

将一年的起点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并沿用至今的人是汉武帝。汉初沿用旧历,时节的长度划分与计算会因时光流转而产生误差且越来越大。

当官方的物候时序与实际气候不符合时,农民会得到错误的务农信息,比如在大冬天开始播种谷子,夏日便收割庄稼,导致农事失序,五谷歉收,饥荒和时有发生。汉武帝怕动摇社稷,进行历法改革。新的历法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又称《太初历》。这部历法对中国人意义重大,它明确认定农历一月为岁首、十二月为岁末的规律,将二十四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中。它的问世为中华民族之后的节令时序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从此春种、夏忙、秋收、冬闲成了千年来的农耕惯例。

翻开历史斑驳、厚重的长卷,农历正月初一曾经被称为元旦,这一习惯性的称谓直到20世纪才被打破。辛亥革命后,现代意义上的“元旦”告别了两千多年来农历岁首的意义,被定格在公历1月1日。之后的十几年里,为了民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公历与农历并行,并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是一个中西、新旧激烈碰撞的时代,随着大量西方思想、风俗、物品的涌入,许多人被乱花迷眼,迷茫地将“与世界接轨”等同于极度西方化或抛弃一切传统留下的东西。于是政府下令“废除旧历,普用国历”,逼迫中国人放弃延用了几千年农历新年的习俗。

古代的压岁红包(《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内页插图)

传统力量的动人之处是它始终在默默地坚守,这份坚守逐渐变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信仰。传承千年的四时节令与习俗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总会按时响起。就算官方在公历1月1日张灯结彩地增添新年气氛,民间依然在悄悄地过农历新年—供祀、贴春联、守岁等习惯不曾变化。

门神(《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内页插图)

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季羡林先生面对这种畸形、荒唐的现象,在日记中写道:“明天是旧历年初一,今天晚上就是除夕。我觉得我还有一脑袋封建观念。对于过年,我始终拥护,尤其是旧历年,因为这使我回忆起童年时美丽、有诗意的过年的生活。我现在正写着《回忆》,我觉得回忆是粉红色的网,从里面筛出来的东西,都带色香气。没有回忆,人便不能活下去,对年的回忆尤其美丽。”

在农历新年不被官方认可的那些年,民间庆贺春节一切如故。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无法摧毁那份深入人心的年俗,便停止了强行废除旧历的法令,恢复旧历。新中国也延续了公历元旦和农历春节并立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本文节选自《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黄元琪

摘编/安也

编辑/何安安

导语校对/王心

中国故事丨“中国天眼”:极目百亿光年之外

视频加载中...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一项重要发现——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一颗原本被认为“熄灭”的脉冲星,仍然可以探测到极其微弱的窄脉冲。这是“中国天眼”探测到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对揭示脉冲星磁层的极端物理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这颗脉冲星,是“中国天眼”FAST“入职”以来,发现的800余颗脉冲星中的一颗,这些重要发现为人类研究宇宙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数据帮助。

从古人发出的“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到如今借助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将人类“视界”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从选址、建设、调试、运营,“中国天眼”建设运维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在运用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在人类极目宇宙的道路上贡献着力量。

2022年7月24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夜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光绘)。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天眼”设想提出时,大胆到有些突兀。

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德国的埃菲尔斯伯格望远镜口径100米的世界纪录已保持多年,而“中国天眼”的目标是500米。

中国曾是世界上天文记录最久远、最完整的国家。在超过3000年的时间里,华夏文明连续不断地记录着各种天文现象,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编制了100多种天文历法,也发明了大量的天文仪器。

但近代以来,中国天文学跟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大大落后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即便在上世纪,老一辈天文学家也只能寻求与国外合作,相当于借用别人的望远镜,大多只能做一些边缘课题。

FAST的理想建造地对地形、地质、水文等都有着极高要求,为了给望远镜找个最合适的“家”,当时年近50岁的南仁东带着团队与300多幅卫星遥感图,风餐露宿地奔走于贵州大山深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依次为“中国天眼”拼装第一块反射面板(左上,2015年8月摄)、“中国天眼”反射面板安装近半(右上,2015年12月摄)、“中国天眼”反射面板安装近八成(左下,2016年3月摄)、维护保养期间的“中国天眼”(右下,2022年7月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12年时间里,他们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喀斯特洼地,最终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选择了平塘县大窝凼——最适合“天眼”的深深“眼窝”。

2011年3月动工开建,2016年9月落成启用,横空出世的“中国天眼”刷新了世人对射电望远镜的认知极限:

口径500米,仅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反射面板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如果将“中国天眼”装满水,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2升……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当日,71岁的南仁东站在“中国天眼”的圈梁上对记者深情地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

2017年9月,南仁东因肺癌去世。走前,他实现了奋斗一生的梦想——建一台世界最大最强的射电望远镜。现在,“中国天眼”已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反复试验、多次失败、越挫越勇

独一无二的科学工程,没有经验可循,注定会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反射面板如“中国天眼”的“视网膜”,索网则是支撑“视网膜”的“神经系统”。“中国天眼”反射面板虽只有1毫米厚,也要使用2000多吨铝合金,其索网结构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对抗疲劳性能的要求极高,现有钢索都难堪重任。

2022年7月22日,工作人员对“中国天眼”的反射面板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带着一帮青年人,用整整两年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索疲劳试验。近百次失败,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攻克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使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没人告诉你可以怎么做,谁也没有把握自己的方法一定行。”姜鹏告诉记者,“反复试验、多次失败、越挫越勇”的艰难攻关几乎贯穿了FAST建设阶段的每一个环节。

仅在建设阶段,“中国天眼”就获得了钢结构、自动化产业、机械工业、创新设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电磁兼容研发、建设工程等10余个领域的国家大奖。

在调试阶段,“中国天眼”又碰到难题。“‘积木’搭好了,但望远镜不能按照总控的指令高效运行。”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控部主任孙京海说,“简单的修复解决不了问题,控制系统必须推倒重建。”

为了尽快开发出新的控制系统,孙京海无数次挑灯夜战至东方既白,几乎重写了全部核心算法代码。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工程调试进度耽误在自己这里。最终,在正式测试时,一套为“中国天眼”量身定制的控制系统,所有指标一次通过。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最灵敏的特性,激发了很多特殊的技术需求,需要中国科学家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不断“挑战认知和技术极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优化升级。

今年7月底,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努力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通过验收,极大提升了“中国天眼”运维质效,年观测时间可增加1000小时左右。

7月26日,工作人员在调试馈源接收机拆装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不断拓展人类观天视野极限

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

6月23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在1毫秒的时间内能释放出太阳大约一整年才能辐射出的能量。

得益于“中国天眼”的超高灵敏度,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对更好理解这一宇宙神秘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所在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

“FAST的灵敏度让中国天文学家站在了人类视野的最前沿。”李柯伽说,凭借“中国天眼”的优良性能,CPTA研究团队以数据精度、脉冲星数量和数据处理算法上的优势,弥补了观测时长的差距,使我国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和研究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敢为人先的魄力、追求极致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定力,是FAST的成功秘诀。”姜鹏说。

总策划:赵丹平、顾钱江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记者:欧东衢、吴箫剑、潘德鑫、吴思

视频:吴斯洋、刘勤兵、杨欣

编辑:刘畅、徐欣涛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贵州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商都气脉雄如此——人文经济视野下的广州观察

花城广州屹立在祖国南疆之地。

总书记曾指出,广州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

这里既国际,又乡土;既现代,又传统;既温柔,又刚劲;既闲适,又奋斗……

也许,正是这样的人文性格,积淀出这座城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和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厚重底蕴。

这里是广州,此处最“广州”。

视频加载中...

既国际,又乡土

广州以包容的胸襟融汇八方文明,中西方文化在此相得益彰,成就长盛不衰的传奇。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在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黄遵宪笔下,广州是一个因世界贸易而繁忙、融合了各方外来文化的城市。

夜幕下的珠江两岸流光溢彩(2023年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于广州,靠着勤劳和智慧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2010年,坦桑尼亚商人塔米姆来到广州追梦。13年后,他已成为一家货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并被选为广州坦桑尼亚商会主席。

广州既国际,又乡土。粤语保留古汉语元素最多,同时吸收英源外来词也最多。粤语中商店“士多”是英语“store”的音译,这种自成一派的鲜明风格,显示出粤语的巨大包容性。

漫步越秀和荔湾老城区,骑楼随处可见。这种由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可避风雨防日晒,其跨出街面的部分,还可弥补室内空间的不足,特别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带气候。市民可于此从容逛街、购物、休闲。风雨无阻地保持稳定的商业流量,是骑楼背后清晰的商业逻辑。

中西交汇还在广州碰撞出绚烂夺目的艺术高峰——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秉承“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原则,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兼工带写、彩墨并重,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每逢端午,位于广州CBD的猎德村就会有一种奇景:珠江之上,鼓声铿锵中,“包租公”们合力划船赛龙夺锦,租房客们聚集在两岸大声呐喊加油鼓劲,如此奇异又如此和谐。

位于广州CBD的猎德村村民进行龙舟训练,备战端午龙舟赛(2023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在珠江新城上班、租住在猎德村的李运就曾是岸上呐喊的一员。在他的眼里,广州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人们,都能在这里和谐相处并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里有众多产业,只要有梦想都可以融入这里,安居乐业、开枝散叶。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成为国内最早接纳外来工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外来人口全方位融入羊城。以“广式”包容,全力构建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让所有外来人员、资本和企业都能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正是广州的成功密码。2023年1至5月,广州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5家,实际使用外资超208亿元。累计在穗投资企业超过5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

一年多前将公司总部搬到广州的陈立说,广州的包容是平等以待和内心认同。如同广州人对地标建筑广州塔的称呼——“小蛮腰”,不膜拜不低视,就像是看见心中的姑娘,亭亭立于珠江之岸,生发出内心的欢喜。

夜幕下的珠江两岸流光溢彩(2023年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既现代,又传统

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从此,昔日南蛮之地,成为千年商都、开放之所。

在珠江广州白鹅潭段宽阔的江水之畔,34层高的白天鹅宾馆矗立在青翠的花草树木间,似绿水环绕的白玉屏风,又如展翅欲飞的洁白天鹅。

这是内地首家中外合资的酒店,也是广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标志性建筑。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外国客商和政要到广州时落脚地的必然之选,客人中有超过九成是外国人。40年来白天鹅宾馆接待过超过40个国家的150余位元首和王室成员。

莽莽珠江水自云贵高原奔腾而下,横贯2000多公里,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壮阔景象。位于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广州在地理位置上连江通海,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如今的对外开放窗口,广州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少见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汤显祖诗赞:“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珠江水的流量亦是财富的流量。千年来,商都品格日益成型,开放传统也历久弥新。唐代时,市舶司首次在广州设立。《旧唐书》中“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是官方历史文献对广州对外贸易盛况的权威记载。明清时,诗人屈大均《广州竹枝词》里“十字门开向二洋”“银钱堆满十三行”等诗句,描写出当年广州的繁华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广交会承担起对外开放“窗口”的使命。

第133届广交会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首次全面线下举办(2023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如今,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的“窗口”和“晴雨表”。今年4月,第133届广交会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首次全面线下举办,吸引了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参会,近13万名境外采购商飞越重洋来到广州。万商云集凸显广州对外开放高地的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广州商品进出口总值达5450.12亿元,同比增长8.8%。在不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广州近年来着力推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广州珠江江畔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2023年6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既温柔,又刚劲

水乡广州富有水的温柔,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更是广州万亿元级经济体这一成就背后的精神支柱。

“靓仔,要把头盔戴好,不然就一直跟着你”“白色小车,天青色等烟雨,而你等来了我,你停在这里干什么呢”……广州交警梁佳昕执法时的温柔喊话,让人窥见了广州人的温柔。

生活在水乡之中的广州人,有被水深深影响的柔性。在花城一年四季的繁花锦绣、姹紫嫣红中心情愉悦的广州人,对这个世界往往温柔以待。

市民在广州市恩宁路骑楼街逛街、购物(2023年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广州是一座温柔的城市,但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广州又是刚劲的。

四月芳菲天时,站在广州老城市中轴线起点越秀山上望去,高大密集的大榕树、芒果树间,不时有一树火红跃出片片青葱,如燃烧的炽热火炬。这就是木棉,广州的“英雄花”,温柔的花,有不屈的骨。

广州三元里抗英是不会被遗忘的英勇事迹,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是掀起了反帝反封建高潮的革命斗争。在抗击“”、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披甲上阵,被誉为“国士无双”。

4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以敢“第一个吃螃蟹”“饮头啖汤”而闻名。1978年,广东以广州为试点,放开部分蔬菜、塘鱼河鲜价格。20世纪80年代,广州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的全国第一批万元户和第一条个体户商业街。

眼下,大胆创新的广州正继往开来大步向前。2022年,广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3.79%,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12%,成为实现连续8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已成为广州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系列的重大创新平台和项目正不断布局。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正朝着人类健康方面的难题进行科研攻关,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挂牌运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可燃冰试采、“天河二号”超算应用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广州之所以能领风气之先,是因为这里的人思维、心态都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进行敢为人先的创新。

既闲适,又奋斗

低调务实,成就了一座活色生香的烟火之城,一座一步一铿锵昂首迈向未来的希望之城。

广州有一种流行文化——“叹早茶”。这里的“叹”字,是品味、享受的意思,喝个寻常茶,能品味出悠闲、淡定的生活情趣。

煲汤,更是每个在广州生活过的人都无法忘记的广州印记。在“美食之都”广州,人们爱吃、会吃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丰富时鲜的河海食材在“万物皆可煲”的技艺里变成美味的靓汤。天南地北的梦想,也在广州兼容并包的“大锅”里,小火慢炖成美好的生活。

这里白天是花之城,夜晚是灯之海。当夜幕掩去城市里燃烧的木棉、红艳的勒杜鹃和多彩的紫荆花后,珠江两岸就铺开流光溢彩的画卷,绚烂的霓虹中一艘艘游船,是这座城市强劲经济中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符号。

广州市区珠江两岸风光(2023年6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022年,广州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广州第5次得到这一殊荣。

人民幸福、文化繁荣。动漫、游戏、数字文创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粤剧、广绣、醒狮等非遗文化也焕发新光彩。坐落在广州凤凰山麓的文化新地标——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在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风格中蕴含着“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的理念。

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在《岭南新语》中用“淡定”和“生猛”两个词来形容广州人,一方面是广州人懂得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广州人生活节奏很快,头脑灵活,敢为天下先。

“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祖国各地的年轻人奔赴而来,把最美好的年华挥洒在这里,从而成就了广州这座奋斗的城。物质富有、精神富足正成为新时代广州的新品格。

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对面,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的“文化巨轮”即将完工,将成为岭南文化的又一标志性建筑。这一承载着岭南文明、中华文明的“文化航船”,正载着广州的希望,奔向大海,驶向未来。

文字记者:陈凯星、肖思思、吴涛、邓瑞璇

视频记者:王瑞平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雷敏、徐曼、刘莲芬、胡碧霞、邬金夫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生辰八字:9月10日出生运势

#星座运势#

根据易经理论,生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八个字,即四柱八字。这八个字反映了人的命运、性格、健康、婚姻等方面的情况。下面是根据你的出生日期,公历2000年9月10日20点,所对应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

事业方面:你的事业心较强,具有开拓能力和领导才能,适合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你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进取心,能够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过,你需要注意避免急躁冒进,要保持稳健和谨慎的态度。

爱情方面:你具有浪漫和感性的性格,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你对爱情充满期待和热情,容易陷入爱情之中。建议你选择一个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人作为伴侣,同时要注意保持沟通和理解,避免产生误解和矛盾。

财富方面:你的财运较好,具有赚取财富的能力和机遇。不过,你也需要注意理财和投资方面的风险,不要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冒险投资。建议你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保持稳健的财务状态。

健康方面:你的身体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免疫力和耐力。你需要注意保持饮食健康和适当的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你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福祸方面:根据你的生辰八字,你具有较好的运势和福气。你的人生机遇较多,可以在事业、爱情、财富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成果和发展。不过,你也需要注意避免过于追求完美和过度焦虑,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

总之,根据易经理论和你提供的出生日期信息,可以看出你具有较好的运势和潜力。在事业、爱情、财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不过,你也需要注意保持稳健的心态和谨慎的态度,避免过于冒险和冲动行事。希望以上分析对你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